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表达技巧.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19432645 上传时间:2022-06-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9.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表达技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表达技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表达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表达技巧.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表达技巧1表现手法(1)比兴“比”是比喻,“兴”是起兴,合称“比兴”。比喻是一种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法。诗词当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象生动和化实为虚的艺术效果。比喻使描写化虚为实,形象更生动,情感更浓郁。起兴则极易引发读者的联想。如果通篇贯串着这种比兴的意象,则是象征。(2)铺陈即诗经表现手法中的“赋”。“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指的是不厌其烦地多角度地进行铺叙陈述。(3)象征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读者可以借助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比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

2、,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象征手法的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加含蓄,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4)联想和想象多为浪漫主义诗人所采用。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飞跃的神思结构全诗,诗人的想象犹如天马行空,所描绘的梦境、仙境,正是他所向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大胆丰富的想象也常表现为夸张手法的运用。所谓夸张即故意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描写,借以表达诗人异乎寻常的情感。(5)借古讽今或借古抒怀借古人抒发自己的抱负,表面回忆历史,叙述古人,实则抒发自己对人、事、物的认识。(6)意象连缀诗人在创

3、作时精心选取典型的意象,将之排列叠加起来,意象间剔除了说明其中联属关系的词语,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只是由这些意象叠排而构成的形象直观的鲜明画面,读者可以借助于这些包蕴诗人情感的物象展开想象和联想,进行艺术的再创作,从而把握诗人情感。唐代诗人温庭筠的商山早行一诗就是运用这种手法的代表作。其中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为人所津津乐道。2表达方式(1)抒情手法这是古诗中最常见的表达方式之一,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加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愁绪。这种方式比较直观。间接抒情。诗人往往借助多种修辞艺术,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分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a借景抒

4、情。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或借物抒情。b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会在特写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c托物言志。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来表达某种志向和情感,使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另外要注意乐景与哀景的关系:一般情况下,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的写法。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倍增其哀或其乐的效

5、果。(2)描写技巧渲染与烘托。诗歌中的渲染是指对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正面描写,以突出形象。诗歌中的烘托是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也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的其他事物,达到突出本意的目的。对同一事物,可以从正面渲染,也可以从侧面烘托。衬托与对比。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它可以使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就是利用事物的相似的条件来突出主体。反衬就是主体与衬体相反,衬体从反面作背景,衬托主体。对比就是把不同的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对照,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用

6、对比的方法,揭示了矛盾,对比鲜明,反差强烈,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虚实结合。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一是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二是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诗人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三是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虚景和实景的关系

7、,有时是相反相成而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有时则是相辅相成而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动静结合。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这种手法的运用,往往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 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正侧结合。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侧面描写的方式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余地。点面结合。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8、,不是孤立存在的,被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这种方式往往可以获得指出一点,包蕴全部的效果。细节描写。中国古典诗词一般篇幅短小精悍,这样就比叙事性作品少一些细节描写。但是,即使是短小的篇章哪怕是抒情小品,也同样不能忽视了其中的细节描写。这一点特别需要注意。文学作品中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也能获得“见微而知著”的效果。白描工笔。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这种画法引入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

9、暗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索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明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工笔,原是一种绘画的笔法,后指精雕细刻、浓墨重彩的描绘。3修辞手法(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如韦庄菩萨蛮:“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词句写尽了江南女子的美丽与温柔。(2)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作物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的作用。如:“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

10、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3)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用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本身。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又如:“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白居易琵琶行)诗中以“丝竹”代音乐。(4)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如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

11、凭栏处、潇潇雨歇。”词句以夸张的手法,一气贯注,写出作者忧愤国事、痛恨敌人的心情。(5)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如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上句写昭君离开汉室,下句写昭君死葬青冢不得归故土,对仗工整,写出了昭君不幸的一生。(6)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如:“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红楼梦中这首宝玉所咏之曲每句用“不”字,写女儿

12、的相思愁怨,“滴不尽”“开不完”“睡不稳”“忘不了”,排比而下,写出了绵绵不绝的愁思。(7)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如贺铸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词句以设问作结,以实写虚,一问一答,将一腔愁思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8)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如苏轼定风波:“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词句使用反问句式,表达了词人旷达的情怀。(9)双关包括通过音近造成双重语意的谐音双关,和别有弦外之音的语义双关两种形式。诗人的目的是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如

13、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与“情”同音,以天气的晴雨暗示恋人貌似无情中的有情。(10)互文“互文”也叫“互文见义”,指诗文相邻的句子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如:“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白居易琵琶行)“主人下马客在船”的意思是“主人客人一起下马,主人客人又一起上船”。又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意思是“如烟的轻雾和朦胧的月光笼罩着寒水与沙”。(11)叠词作用是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有些叠音词能

14、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12)用典典故是文化积累深厚的表现,宋人作诗讲究无一字无来历,无一句无出处。所以,了解一些常用典故对鉴赏诗歌十分必要。化用前人语句。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句出自孟子中的“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引用神话传说。如:“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诗句运用了杜宇的传说。 运用历史故事。如:“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诗句用汉文帝不能真正重用贾谊之典,来慨叹自己的怀才不遇。4结构技巧(1)开宗明义,直接点题诗歌开头就进入正题,不

15、拐弯抹角,直接点明题旨或表达情感。如:“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诗歌开篇揭示全篇主要内容,本诗概括了数十年客居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下联儿童淡淡一问也就在情理之中了。(2)曲笔入题,造成悬念诗歌开头先来一个开端,不直接触到本题,这样使作品跌宕起伏,吸引读者。如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不知亡国恨”就是曲笔,因为商女是侍候他人的歌女,她们唱什么是由听者的趣味而定的,可见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赏者封建贵族、官僚、豪绅。诗作最后两句于婉曲轻丽的风调之中,表现

16、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和无限的感慨,表达了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3)伏笔、照应伏笔是在文章的故事发生前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作出某种暗示性的铺排,当事件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再予以“响应”的写作技巧。伏笔是文章峰回路转、达到情节高潮的精彩揭示。好的伏笔能起到暗示、点题、沟通文章内部联系、逆转人物关系等作用,使文理通顺、合情合理,往往能让人产生会心一笑、心灵共鸣或意外感悟等阅读惊喜,同时能使文章出色生辉,具有独特魅力。照应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篇章要有头有尾,前后内容要有内在联系。前面交代过的话,后面得有

17、照应;后边要照应的话,前边得先有个交代。照应能使内容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如白居易琵琶行前面写道:“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后面又写琵琶女自诉平生遭际,与上文相照应。前后文脉贯通,感情一致。(4)结构对比对比手法在诗歌中运用较多,因其具有层次性特点,结构性较强。如:“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欧阳修画眉鸟)这首诗就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前两句写自由自在、任意翔鸣的画眉,与后两句写陷入囚笼、失去了自由的画眉构成对比,结构明晰。表达作者对禁锢思想、束缚人才现象的抨击和对言论自由、解放人才理想的向往。(5)卒章显志诗

18、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两句,表达诗人要自由自在,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6)以景结情诗歌结句的一种技巧,即在抒情的诗歌中,结句要写景。这样做,可以使读者从景物的描写中再驰骋想象,深入诗歌意境之中,从而使诗歌产生含蓄而有余味的艺术效果。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即是以景结情:“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结句写故人已消失在诗人视线之外,可诗人还伫立江边,心神随友人远去,只见江水滚滚,远去天际。真是语有尽而意无穷。(7)擒纵抑扬诗歌创作的一种艺术手法。“擒”的含义是收,“纵”的含义是放。

19、擒纵抑扬之法一般所指的是使文势起伏变化、跌宕生姿的谋篇之法。运用此法,可使行文富于变化,使人耳目一新,收到出乎意料的艺术效果。如唐代诗人李绅的古风二首(其一)就运用了这种手法:“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前三句即是“纵”“扬”,第四句突然“擒”“抑”,使文势陡转,诗意警人。(8)以小见大诗歌艺术创作的一种艺术构思技巧。在表现重大的题材时,诗人避开大事件的铺排与大内容的叙述,而着眼于小事情、小景象的描述,通过“小事”“小物”“小景”来窥见大境界、大主题,这种手法就叫作以小见大。如唐代诗人杜牧的赤壁即用此手法。诗歌反映的是三国时期赤壁之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深沉感慨,但他却从古战场的一柄战戟入手,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这些大主题联系起来,很有情韵。(9)重章叠句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现手法。如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 天凉好个秋 。”上片写的是年轻时候无所事事,无病呻吟的“闲愁”,下片写的是而今关怀国事报国无门的“哀愁”。上下片采用了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在反复咏唱中,既使语言具有音乐美,又在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