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班级上册数学说课稿范文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三班级上册数学说课稿范文8篇.docx(3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关于三班级上册数学说课稿范文8篇三班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这节课的内容主要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同学从中发觉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觉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洁实际问题。让同学初步把握分析的方法,能够综合应用所学学问解决现实生活中简洁实际问题,逐步增加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独立思索的习惯。 二、说学情 本节课有关分段的学问,同学是第一次接触,虽然在生活中略有感知,但没有作过系统地思索与分析。因此,在教学时,主要借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同学通过自主探究,归纳整理,感知分段的一般规律,为以后教学植树与喜迎新年的内容做预备。 三、说方法 我设计这节课主要采纳了以
2、下三个方法 (一)加强动手操作 促进思维进展 我设计本节课的重点就是通过动手操作,让每一个同学都在开心的气氛中主动动脑,思维得到发,主要起到三个作用 1、通过动手操作,激发同学的学习情感 学校生留意力集中的时间短,假如让同学从老师的语言黑板老师的动作中去接受学问,仿照思维,时间稍长,他们便因单调感到乏味。因此,让同学通过动手操作,一方面可使同学手、口、脑、眼、耳多种感官并用,扩大信息源,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另一方面也满意了学校生好动、奇怪的特性。基于上述几个缘由考虑,我在课开头部分就从同学感爱好的事物剪绳子动身,为他们供应人人参加的机会,让他们通过与同伴合作剪彩绳,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深厚的爱好和
3、亲近感。接着又让同学通过动手画线段图等一系列自主活动,由浅入深,充分利用动手操作的直观详细性集中同学的留意力,营造出一个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思维氛围,有利于同学思维主动性与制造性的发挥。 2、通过动手操作,培育同学思维的层次性与规律性 分段这个抽象的数学问题,同学是第一次接触,虽然在生活中略有感知,但没有作过系统地思索与分析。而且,我班的实际状况是大部分同学的思维力量较弱,因此,在教学时,如何发挥同学的主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课中我让同学通过剪一剪(一根彩绳剪四次,五次、六次、分别剪成几段呢?)和画一画(假如剪7次,可以剪成几段呢?)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在此基础上引导同学总结出段数与剪的次数之间的
4、关系,又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数学思想方法分层揭示分段的规律,让同学参加了规律形成的思维全过程,同学概括起来言之有物,思路清楚,规律性强。 3、通过动手操作,提高同学思维品质和效率 我认为培育同学思维的品质和效率,是进展思维力量的突破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如在探究段数与剪的次数之间的关系时,让同学通过想方法用线段图来表示“假如剪7次,可以剪成几段呢?假如剪7段,要剪几次?”时开拓思路,有利于培育思维的敏捷性与制造性,提高思维效率。 (二)让同学学会用线段图来分析解决数学问题 我认为画线段图是解答应用题的最好拐杖,因此,在教学中我重视“教会同学画简图,”让同学会用画线段图来描述情节,分析
5、题意,归纳结论,运用结论,解决问题。这在“思维过渡”中很好地起到“船”和“桥”的作用。 (三)供应小组学习的机会,培育同学合作探究的意识 我想,生生互动最好的方法是小组学习。我把全班同学依据各种差异分成若干个小组,随时组织同学进行小组学习,让同学感受到集体力气大,同学之间要相互合作,让合作胜利的小伴侣来沟通他们的做法,从而让同学体验到自己的学习中特别需要合作;因此课上我支配了多次的合作学习,让同学在集体中获得胜利,体会合作学习的好处,从而情愿合作。同时也能让同学与同伴的合作交往中增进情感,增加竞争意识。 三班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2 一、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同学在学习了简洁的平面图形,初步熟
6、悉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其它空间与图形的基础。所以要落实好这部分的教学任务,使同学在欢乐、自主的学习中得到肯定层次的提高。 教材首先出示了一幅校内场景图,图上有很多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信息。目的是联系同学的生活阅历,丰富他们对图形特殊是对四边形的感性熟悉,并从整体上感知自己生活中的几何图形。 接下来教材支配了两个例题,例1是借助涂颜色活动,让同学从众多的图形中区分四边形,并感悟到四边形有四条直的边和四个角的特点。例2让同学对各种四边形进行分类,对不同的四边形各自的特征有所了解,特殊是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熟悉,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
7、等,它们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教材通过找一找、涂一涂、分一分等一系列活动,加深同学对四边形的了解。我觉得教材这样的支配遵循了儿童学习数学的规律,选择活动化的方式呈现是符合中低段儿童的心理特点的。 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和同学的特点,确定本节课所要达到的三维目标。 学问与力量目标: A 让同学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分辨四边形,把握四边形的特点,进一步熟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B 通过找一找、涂一涂、分一分等活动,培育同学观看比较和概括抽象的力量。 过程与方法目标: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活动,理解和把握四边形的特点,并对不同的四边形进行分类;通过课堂练习,
8、巩固四边形的学问。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通过主题图和生活中的事物进入课堂,增加同学体育熬炼的意识和体验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把握四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对四边形的分类,进一步熟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二 、说教法 依据中低班级同学的年龄特点和思维形式的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我将运用直观的教具,调动同学多种感官参加学问的猎取过程,将情景教学法、试验操作法、直观演示法等有机地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引导同学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 三 、说学法 达尔文曾说过:“最有价值的学问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这充分说明白教给同学学习
9、方法,培育同学学习力量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以同学的学习为主,通过师生沟通、合作探究、生生沟通等活动,给同学充分的时间和机会,指导同学运用:动手操作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方法、观看比较的方法来学习学问,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组合,使全体同学都能主动参加探究新学问的过程。 四 、说教学程序 一 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1、 同学们,你们喜爱参与体育活动吗?你喜爱哪项运动?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营造了主动向上的学习气氛,并对同学进行喜爱运动,主动参与体育熬炼的思想训练。】 2、出示主题图,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 3、认真观看,看看操场上有你熟悉的图形吗?(同学自由畅言) 4、同学们,这些
10、图形有许多不同之处,我们可不行以给它们分类呢(同学通过观看,很快就得出圆是没有角的图形,三角形是三个角、三条边的图形,而其它的是有四个角、四条边的图形。)那我们可不行以给第三类图形取一个统一的名字呢?(生回答:四边形)。于是分类的结果是: 第一类:圆 其次类:三角形 第三类:四边形 5、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 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熟悉四边形 1、找一找,涂一涂:让同学在课文35页中找出四边形并涂上颜色。 同学涂完后,说说理由。 2、小组争论:你发觉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同学汇报,老师依据回答板书: 四条直的边 四边形 四个角 3、巩固运用:在教室里找四边形。 【设计意图:这一环
11、节不仅是为了让同学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更是为了通过联系实际,进一步感知四边形的特征。】 (二)教学例2:给四边形分类 1、动手实践:让同学拿出学具盒,给四边形分类。 2、小组合作:给找出的四边形进行分类。(在分类过程中,假如同学感到困难,可温馨提示:用三角板量角,用尺子量边。) 估计同学可能出现的状况有: 第一种:按有没有四个直角的标准,把长方形、正方形分为一类,把其它分为一类。 其次种:按对边相等的标准,把长方形、正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分为一类,把其它分为一类。 第三种:按四条边有没有相等的标准,把正方形、菱形分为一类,把其它分为一类。 提问:你们还有不同的分法吗?你能说出你的理由
12、吗?对于同学的不同分法,只要合理,就赐予确定并表扬。 (三)小结:概括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提问:通过刚才的分类,你觉得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同学通过分类,很简单观看到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个直角;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使抽象的数学学问,同详细的实物结合起来,化抽象为详细。教学中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培育了合作学习的意识,为同学亲身经受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供应了良好的机会。】 (四)反馈练习、巩固提高 1、基本练习:课文第36页“做一做”的第1、2题。 2、开放提高:剪一刀,使长方形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四边形。
13、(这题我会让同学上台操作,估计可能出现:两个长方形、两个正方形、两个梯形。)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把学到的学问进行准时的巩固,同时也提高了同学的动手操作力量,激发了同学学习数学的爱好。】 五 、总结收获,反思提升 让同学自由说:通过今日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学问?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设计意图:让同学自由发表所感,从中准时了解同学的学习状况和本节课的得失。】 六、 布置作业,拓展延长 1、练习九的第1题。 2、思索:将一个四边形剪去一角,会变成什么图形? 【设计意图:通过质疑引导同学学问延长,激发同学的思维,培育同学多角度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七、 板书设计 四边形 第一类:圆
14、其次类:三角形 四条直的边 第三类:四边形 四个角 三班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熟悉几分之一是人教版学校数学三班级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熟悉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建立在同学把握了一些整数学问的基础上初步熟悉分数的含义的,在这之前,同学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还没有接触过分数,从整数到现在的分数,对同学来说不仅是学问面的扩展,更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同时,它有着一个特别重要的作用,就是要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学问打下初步的基础,也为今后学习小数供应必要的条件。如何让同学能尽快地建立分数初步的概念和意识,在这里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学目标 1、使同学初步熟悉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能
15、比较分子是一的分数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育同学合作意识、数学思索与语言表达力量。 3、通过练习,使同学在动手操作、观看比较中、培育勇于探究和自主学习的精神,并让同学在经受数学的过程中,获得运用学问解决问题的胜利体验。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熟悉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难点: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四、教法、学法 1、力求体现以同学进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努力做到使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同学绽开。 2、以活动为主线,以动促思。 针对儿童奇怪,好动的特点,教学中让同学折一折、看一看、涂一涂、议一议,使同学以多种感官参加学习的全过程;鼓舞同学多做、多想、多说,同时努力使整堂课顺着同学的思路不
16、断地进行调整,使同学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活动过程中完善自己的想法,体验乐趣,进展制造性。, 3、从生活动身,为同学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并使同学的自主探究在时空上都得到保证。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尽情地表现自我,发觉自我,进展自我。 五、教学具预备 苹果,相同大小的正方形、圆形、长方形纸片,彩笔、绳子、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首先,把4个苹果分给2人,可以怎样分?假如分得较公正,每人分几个?(老师要强调平均分),接着再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几个?最终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几个?老师演示后,提问那半个苹果怎样表示呢?这样自然而然的引入课题熟悉几分之一
17、 (二)动手操作,探究沟通,猎取新知。 1、熟悉二分之一 (1)找生活中物体的一半,用自己预备的圆形纸片、正方形纸片、绳子、长方形纸片找一找,说说是怎么找的。(小组合作沟通) (2)演示汇报,并介绍二分之一的写法和含义。 (3)在自己折的图形中找到二分之一,写一写,再说一说它表示什么? 激活同学的生活阅历,从物体的一半动身,沟通一半与新知1/2的联系,有助于同学初步理解分数,从而为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熟悉四分之一。 (1)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4人,每人又分到几分之一呢?用小组里的圆形平均分给本组4个同学,并将名字写在自己的一份上。(动手操作) 给同学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他
18、们自己动手分圆形,体验自己分到了多少,在相互合作中去感悟、去比较、去解决新问题。将同学提升为学习的仆人,促进同学的参加意识,强化同学的思维。 (2)实践活动。拿出预备的正方形,折出它的四分之一,并涂上颜色,看谁的折法多。(展现成果) 展现小组合作的作品,为同学供应展现自我、体现个性的良好时机,使同学的观看、思索、语言表达力量得以进展。 (3)出示主题图,请同学们认真观看,游乐园的小伴侣们都在干什么?你发觉哪里有几分之一?(指明回答) 3、比较分数的大小 (1)老师可充分利用例3的直观图,制成课件,引导同学说出比较的过程,同时让同学预备两个大小相同的圆片,先用一个圆表示出二分之一,再用另一个圆表
19、示出四分之一,随后进行比较。 (2)在同学的动手操作过程中,引导同学通过比较,直观观看,体会到:同样大的图形分的分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这样的规律,从而到几分之一与几分之一它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三)综合实践,巩固运用 1、做一做第一题,可让同学独立完成,在进行沟通。 2、做一做其次题,共支配了两组几分之一的分数进行大小比较,巩固了例3的学问。 3、用长方形或绳子折一个喜爱的分数,介绍给本组同学。 这一环节我紧紧围绕本课重点,分层练习,这些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练习既有学问性,好玩味性,又有制造性,还呼应前面的看图写数预赛,达到了理解教学内容,真正熟悉几分之一的目的。特殊是开放练习,思维空间大,为
20、学有余力的学校生供应了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 (四)总结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会了什么学问?有什么收获? 这一环节既是对学习内容的回顾,又让同学进行了反思与评价,获得了情感上的满意。 三班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4 一、说教学背景 1、教材分析 “熟悉分数”是人教版数学三班级上册第7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同学把握万以内整数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生活的需要,先从同学们熟识的野餐均分食物的情境动身,联系平均分蛋糕的结果,初步熟悉简洁的分数,然后让同学自己用不同的方法折纸,并涂出它的1/2,进一步体会意义,接着又在操作活动中教学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这是同学对数的熟悉的一次重要扩展。这部
21、分学问的把握不仅可以使理解并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也可为今后进一步深化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基础。 2、学情分析 学校生从熟悉整数进展到熟悉分数,是一次飞跃,同学在生活中听说过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但是他们并不理解。分数的产生是从等分某个不行分的单位开头的,儿童生活里有这样的阅历,但不会以分数来表述。教学中要留意让同学从实际生活阅历动身,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主动地反思并猎取学问。 二、说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对这节教材的要求是这样的:能结合详细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洁的分数。依据教材地位、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同学的认知特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1、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方面:直观
22、熟悉几分之一,初步形成关于几分之一的表象,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直观地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方面:经受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通过一系列操作、争论等数学学习活动,体会到熟悉分数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3)情感与看法方面:感受主动参加、合作沟通的乐趣,培育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2、教学重点:熟悉几分之一的含义 3、教学难点:在头脑中建构起几分之一的表象。 三、说教学策略 1、突出数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对于三班级的同学来说,分数的概念是一个原发性概念,同学头脑中没有与之对应的上位或下位概念,因此必需遵循数学概念形成的规律,根据实例观看、分析共性、抽象属性、符号表示、详细运用的流程
23、充分绽开教学过程,尤其是要通过大量的操作实践,在同学的头脑中建立起比较丰富的表象。 2、突出数学学习方式的综合运用。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沟通是同学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本课教学从老师的教来看,要做到设情引趣,为同学创设情境,引导同学想学、乐学;要制造主动参加,主动探究的氛围,让同学会学、善学。从同学的学来看,要注意动手操作,动眼观看、动脑思索;注意同桌互学,小组研讨,集体沟通。整个教学过程着眼于一个“探”字,贯穿一个“疑”字,突出一个“动”字。 (1)自主学习,着眼一个“探”字。 数学学习的主体是同学,要让他们拥有剧烈的学习欲望,亲身感受探寻数学的乐趣,用自己的方式去主动学习。例如:表
24、示半个蛋糕时,让同学尝试着想方法表示它。这样促使同学主动、全面地参加教学活动,促进同学主体性的生成和进展。 (2)奇妙引导,贯穿一个“疑”字。 老师要擅长在教学中使同学“于无疑处生疑”把同学思维引到焦点上,使他们动脑筋,感爱好,从而主动主动地学习。例如:当熟悉了二分之一后,老师引导同学思索:除了能折出这张纸的1/2,你还能折出它的几分之一呢?这样设疑大大激发了同学学习的爱好,使他们主动主动地去探究。 (3)实践操作,突出一个“动”字。 在课堂上,要让同学动手操作,通过摆学具等实践活动,在思维活跃和心情高涨的状况下,主动主动地猎取学问。活动中,同学不单单是在动口、动手、动脑,更重要的是通过“动的
25、过程”了解学问的形成过程,以外在“动”的形式,使同学对学问的内化和感悟更为深刻和完善。 四、说教学流程 (一)、情境引入: 1、谈话出示情境图,说说预备了哪些食品?怎样分能让两人都满足?(突出平均分) 2、同学共同平均分野餐的食品,汇报分法和结果。 【设计意图:要让同学在熟识的实际生活情境中经受由整数拓展到分数的过程。】 (二)、探究新知: 1、熟悉1/2。 (1)组织同学利用学具小圆片动手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初步形成1/2的表象。 (2)老师小结揭题,规范表述分数意义的语言,并指导写法、读法和各部分的名称、含义。 【设计意图:在平均分的过程中,同学逐步积累了1/2的基本表象,通过老师有意
26、识的引导,同学主动地去尝试建构1/2的意义,整个环节从操作实践开头,完成于意义建构。】 (3)通过反例(没有平均分的状况)来加深同学的理解。 【设计意图:进一步突出“平均分”在分数概念中的核心作用。】 (4)折纸嬉戏:表示其他学具图形的1/2,体验不同折法,设问:大家看黑板上这几幅作品,他们的折法不同,涂色的部分也各不相同,但它们都可以用1/2来表示,那是为什么呢?并观看发觉:平均分的图形大小相同,他们的1/2也相同;平均分的图形大小不同,他们的1/2也不同。老师重点指出“要讲清是谁的1/2”。这里为今后分数应用题中分率与对应单位1埋下伏笔。 【设计意图:让同学在嬉戏中发挥制造性,从各种不同的
27、方法中进一步熟悉1/2,丰富1/2的表象,也为后面学习其他分数供应思路和方法。】 2、熟悉几分之一。 过渡:除了能折出这些纸的1/2,你还能折出它们的几分之一呢?(相机板书:1/3、1/4、1/5)让同学利用各种学具纸片等材料通过折一折、画一画,表示自己喜爱的分数,贴上黑板上相应的分数下面,并说说分数表示的意思。 【设计意图:再次供应给同学自主制造的机会,在动手操作中主动拓宽学问,熟悉新的分数。】 3、在辨析中深化熟悉。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设计意图:针对分数概念中简单出错的地方有目的的让同学鉴别,以加深印象。】 4、辩论验证,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1)谈话引出辩论问题:妈妈买了
28、两个同样的大饼,弟弟吃了一个饼的1/2,哥哥吃了一个饼的1/4,他们谁吃得多?引发不同看法,引导同学通过折纸来加以直观验证,也允许同学进行单纯数学思索,即从平均分的份数上理解其中一份的大小。 (2)妈妈吃了饼的1/8和兄弟俩比一比,是多还是少呢? (3)整理本堂课上用圆片表示的分数,进行排列,引导同学观看发觉其中的隐秘。(同样大小的圆片,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数,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再出示一整个全部涂满颜色的圆,体会几分之一与“1”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主动辩论、验证比较,一方面丰富对几分之一的熟悉,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同学感受到简洁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进展数学思索。】 (三)巩固
29、新知: 1、听写分数的练习。(老师说分数的方式是多样的,如A、八分之一;B、一个分数,分母是10,分子是1;C、把一块糖平均分成5份,一份是这块糖的几分之几。) 2、从身边的事物中找一找分数,并详细说明一下,老师可以先举个实例作启发。 3、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设计意图:通过多形式听写分数的综合练习,巩固本课所学基本学问点。通过查找身边的分数再次让数学学问回来到实际生活中,从黑板报中“艺术园地”约占版面几分之一的估量中,还能有效培育同学的数感。】 (四)总结拓展。 1、全课总结。 2、发散练习:表示出每个小图形是大正方形的几分之一。此题是课本上“想想做做”第6题的连续,进一步提高同学综合运用
30、力量。 三班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日我说课的内容是“分数的初步熟悉”几分之一。 依据课标的要求和同学的年龄特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使同学熟悉、读写几分之一的数,会比较大小。2、通过独立思索、合作沟通,培育同学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力量。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其中我把“熟悉、读写、比较大小”确定为本课的重点。把“理解含义”确定为本课的难点。 二、关于教法、学法 教学中,我采纳“问题解决式”的教学方法,力求学问让同学自己学会。同时利用、图形等帮助教学。 下面,我就把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展现给大家。 三、教学流程 (一)第一个环节:复习导入,方案2分钟
31、完成。首先我以同学熟识的生活情境-中秋节吃月饼导入复习。我是这样导入的:中秋节的时候你们吃月饼了吗?今日啊,老师也带来了一些月饼,想和大家一起共享,你们情愿吗?(出示复习题)把4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块?把2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块?把1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块?从而引出课题:这半块月饼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应当怎样表示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几分之一”。(板书、齐读课题) 【从同学熟识的情境切入,既激发了爱好,又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 (二)其次个环节探究新知,方案用20分钟完成。 1、第一个步骤自主探究。我出示自学指导: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分
32、之一,写作()。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分之一,写作()。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它的()分之一,写作()先自己看书自学,想一想,填一填,再和同桌说一说。(时间3分钟) 【自学指导的设计,能够更加明确地引导同学自学。】 同学自学过程中,我要深化其中,了解学情督促自学,为汇报作预备。 2、其次个步骤汇报沟通,我组织同学逐题汇报,并借助关心同学理解1/2的含义: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1/2。(板书)然后组织同学进行说理训练,通过练说、指名说、互说等形式理解的1/2含义。 接着引导学习读写。重点强调书写挨次,并介绍各部分名称及读写方法。1/2读作二分之一(
33、板书)。 1/4、1/3的熟悉方法与1/2基本相同,但要大胆放手,让同学通过学问的迁移,自主理解1/4、1/3的含义。(我适时板书) 接下来设计了一个拓展练习:举诞生活中几分之一的数,说说它的意义。【使同学知道生活中还有许多东西可以用几分之一的数来表示,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最终进行小结:像1/2,1/4,13,这样的数都是分数。(板书) 3、第三个步骤动手操作。共设计2个操作活动:第一个活动按要求折出一个长方形的1/5,并涂上颜色。其次个活动拿出喜爱的图形,折出几分之一涂上颜色。 【这个环节将例1和例2的活动进行了有机的整合,让同学进一步体会分数的含义。】 汇报时组织同学到前面边演示边汇
34、报,并贴在黑板上,观看不同的折法,异中求同。 4、第四个步骤比较分数的大小。(5分) 出示例题【引导同学借助实物比较分数大小,并总结规律:分子 是1的分数,分母越大,分数越小。】 【以上就是探究新知,也是本节课的核心环节。我采纳想、说、折、比等活动强化重难点;让同学通过多种形式的说来强化思路,培育思维力量。】 (三)第三个环节:巩固提高,方案10分钟完成。 我设计了3组练习题 1、看图写分数2、推断对错。3、写分数,比大小。 【通过各种不同层次的练习,巩固本节课学问。】 (四)第四个环节:本课总结(2分钟完成) 【让同学谈收获,总结归纳本课的内容。】 (五)第五个环节:课堂作业(5分钟完成)
35、【目的是了解同学对本节课学问的把握状况。】 1、填一填:1/5读作( ) 三分之一写作( ) 2、比大小:1/4()1/5 1/6() 1/3 最终设计了一道思索题【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得到进展。】 三班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6 小数除法例4是以买东西为题材,由于它简单激活已有的阅历,有助于同学领悟算法。前后共提出三个实际问题,教学三个除法竖式,各有重点。三个竖式中教学的除法学问综合起来,就是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第一个问题是求每千克苹果多少元,计算9.63。同学第一次遇到小数除以整数,可以想到的方法是把9.6元看成96角,于是把小数除法转化成整数除法。还可能想到9.6元是9元6角,于是分步计算
36、求得结果。这些方法都是接受小数除以整数的熟悉基础,看着教材中的竖式,体会9.63应当分两步算,以及每一步算什么。“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这个问题,引导同学对算法深化地思索,既可以联系前面的算法作出详细的说明,也可以依据小数的组成进行推理。通过9.63的教学,同学初步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基本算法:可以像整数除法那样列竖式计算,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着写。 其次个问题求每千克香蕉多少元,计算125。整数除法中,除到被除数的个位,把剩下的不够商1的部分作为余数,不再连续除了。小数除法中,要在余数的小数末尾添上“0”连续除。教材先在商的个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在余数“2”的右
37、边添一个“0”,让同学明白这里在应用小数的性质,除法还可以连续算。又通过“20”表示20个非常之一,除以5商4个非常之一,既清晰了“4”在商里的位置,又突出了在商里准时点上小数点的必要性。 第三个问题求每千克橘子多少元,计算576。这道题的商不满1,可以从总价5元多一些,数量6千克,因此单价不满1元的详细数量里感觉到。也可以依据整数部分“5”比除数6小,作出推断。教学着重解决“应当在整数部分写0”,而且要求同学自己想到这一点。 还有一点在教学时应当留意。小数乘法的例题只是初步体会它可以用竖式计算,算法的得出在“试一试”后。所以,例题和“试一试”的教学要一挥而就,待形成计算方法后再进行练习。小数
38、除法例题里的三个计算都有预设的教学内容,需要准时巩固,才能进入后面的教学。所以,每个问题解决以后,都要适量支配练习,使教学的新学问消化、内化,保障后面的教学能突出重点。 基于以上的要求,本人教学过程如下: 一、引入课题。 由一个生活中讨价还价的情景,引入避开可笑的情景,可以用小数乘法也可以用小数除法来解决,这样引出课题,同学产生剧烈学习小数除法的愿望。 二、教学例题。 1、创设情景:创设一个购物的生活情景,引出1千克的苹果如何算。 2、进行估算单价。这是生活中常常要甬道的。 3、独立探究,让同学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9.63的商。其中重点是解决用竖式来做的方法,知道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的小数
39、点对齐的算理,假如对答案有怀疑的还可以检算。 4、理解算理:连续探究:125=?5.76=?重点解决余下的2怎么办?整数部分的5比6小怎么办? 5、同学完成试一试以及改错的练习,最终同学自行总结小数除法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结合生活中的里子商场促销活动,请同学帮忙买哪种比较合算,最终提示同学学好小数除法就不会出现开头的笑话了,只有多算、多练,才能提高口算以及计算的基本技能。 教学反思 本节课同学能主动探究,找到计算的方法,由情景的引入,引起同学学习小数的欲望,由讨价还价的场景吃到学好小数除法的必要性;同学能通过探究、争论、尝试把握小数除法的方法。 但尝试中同学对9.63,商是3.2都会,但
40、余的6角同学还是习惯表示成0.6,很难转变成6角再除的思维,接着用125大多数同学只会商2(元)余2元,没有想到精确地算出几元几角。而5.76有很多同学整数部分要商0再除的想法一点都没有。确定商中的小数点是同学作业中难点。总之同学尝试中,有部分对算式有些无从下手的感觉。 最终的试一试又是两道加除题0.25315同学对3的后面加不加小数点起争辩,加了就把被除数改了,不加很对齐再算,不加也简单把商的小数点对错。 这一节自我感受内容许多,同样小数除法,各种可能遇见的问题都在这一教时完成,有些贪多不烂,部分同学在云里雾里,算理不能理解的特别到位,象这样的课如何呈现,如何处理例题与试一试中5种不同的种情
41、,而且还要放手让同学主动探究,这是专家才能解决的了,或者是编教材的人才能很好把握,本人有些手忙脚乱。以上仅此课的一些不成熟的反思。 三班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7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同学了解周长的一般意义及长、正方形的特征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1) 给出了两种计算的方法:一种是挺直应用周长的含义将各边的长度连加; 另一种是依据长、正方形边的特征列出简便的计算方法。不仅体现算法多样化,同时体现了思维的不同水平。 (2) 在探究活动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概括长、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公 式,以便在解决问题中敏捷运用,体会数学的抽象和简洁。 (二)、同学分析: 同学在
42、二班级的时候已经熟悉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知道了它们都有4条边,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在上一节课同学学习周长知道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就是4条边的总和,这些都是本节课学习的学问基础。三班级的同学还具有肯定的动手操作力量,新旧学问迁移的力量,在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经受,这些力量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预备。同学在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公式时有肯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依据本课的详细状况,考虑到同学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 结合实例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经受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过程,把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解决简洁的
43、实际问题。 2. 通过量一量、算一算、比一比等活动,培育同学的动手操作力量、观看比较力量、创新力量。 3. 在探究周长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良好的心情体验。 说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本着课程标准,我在熟悉了本节课教材在整个学问结构中所处的地位,考虑同学认知状况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教学重点:把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三班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8 今日说的是第一课时,熟悉分米和毫米。第一个例题先通过争论铅笔盒的长和宽的数据,引出10厘米是1分米,20厘米是2分米的描述。在此基础上,教材设计了一些列活动来引导同学通过观看、操作、
44、沟通等进一步感知一分米的实际长度。最终要求同学在米尺上数一数一米有几分米,来推算出分米与米的进率从而在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之间建立起完整的联系。其次个例题让同学用尺测量数学书的厚度,引出不足1厘米引起小伴侣的认知冲突,教材再引导小伴侣数小格子来明确测量结果。由此揭示:直尺上一厘米中间每一小个的长度是1毫米。然后要求同学用笔尖指着尺上的小格数数,一厘米有多少毫米,借此明确厘米与毫米的关系。随后还呈现出一些1毫米的物体,借助这些直观的例子更加充分的使同学感知1毫米的实际长度。最终教材提出你知道那些东西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作单位吗这一问题,启发同学在沟通中进一步丰富对1毫米或几毫米实际长度的感知,并初步建立相关长度的表象。随后想想做做6题关心同学进一步巩固对1分米,1毫米实际长度的熟悉。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教学分米和毫米的熟悉及长度单位的简洁换算。在二班级上册,同学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也初步学会用厘米分米作单位测量或估量物体线段的长度。分米和毫米不仅是熟悉长度单位的基础之一,也是同学逐步把握测量方法和技能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所以通过这一部分的教学,一方面使同学进一步增加从量与计量的角度观看和分析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