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教案与练习题.pdf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9249101 上传时间:2022-06-05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72.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伤仲永教案与练习题.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伤仲永教案与练习题.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伤仲永教案与练习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伤仲永教案与练习题.pdf(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名师精编优秀教案辅 导 讲 义一、教学目标掌握伤仲永一文的文言字词以及文章内容二、课堂内容(附课堂练习)1、新课导入:讲解作业2、讲授新课:伤仲永3、课堂练习:见文中三、课后作业见文中四、家长签名(本人确认:孩子已经完成“课后作业”)_ 教师刘传玉科目语文上课日期2013.05.26 总共学时学生张未济年级初一上课时间12:00-14:00第几学时3 类别基础# 提高培优科组长签字教务主管签字校区主任签字名师精编优秀教案伤仲永(王安石)1金溪民方仲永,世隶l 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一天 ) 忽然放

2、声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 (仲永 ) 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y 人奇之,稍稍秀才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 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q 之。父利其然也,日扳p n仲永环谒y 于邑人,不使学。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 ) 学习。课

3、文注释:1 伤仲永:伤,哀伤,叹息。2 世隶耕:世代耕田为业。隶,属于。3 尝:曾经。4 书具:书写工具,指笔、墨、纸、砚等。(忽啼求之之,指代书具。 )5 异焉:对此(感到)诧异。(异,以为异。焉,于之对此,兼词。)6 旁近:附近。这里指邻居。(借旁近与之与,给。之,指代仲永。)7 自为其名: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书诗四句书,写。)8 收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收,聚、团结。(收族为意为,作为。意,内容。)9 自是:从此。 (是,此,这。 )10 立就:立刻完成。(就,完成,写成。 )11 文理:文采和道理。 (其纹理皆有可观者可,值得。观,观赏,欣赏。)12 邑人:同县的人。 (邑人奇

4、之奇,以为奇,感到奇怪。)13 稍稍,渐渐。14 宾客其父:请他的父亲去做客。宾客,这里是以宾客之礼相待的意思。15 乞:求取,意思是花钱求仲永题诗。(或以钱币乞之或,有的人。之,指代仲永题诗。)16 利其然:以此为有利可图。( 利,以为利,认为有利可图。)17 扳:通“攀” ,牵,引。18 环谒:四处拜访。2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 他已经 )十名师精编优秀教案二三岁了。让 ( 他) 作诗,不能称ch n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 泯m n然众人矣。” (写出来的诗

5、已经 ) 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 我) 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 (他已经 ) 才能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课文注释:1 先人:这里指王安石死去的父亲。 (从先人还家 从,跟随。)2 称:相当。(不能称前时之闻闻,名声。)3 泯然众人矣:完全如同常人了。泯然,消失。指原有的特点完全消失了。众人,常人。矣,语气词。3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z 之为众人,王先生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是因

6、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 课文注释:1 王子:王安石的自称。2 通悟:通达聪慧。3 受之天:“受之于天”的省略,意思是先天得到的。受,承受。(卒之为众人卒,终于,最终。 )4 贤于材人:胜过有才能的人。贤,胜过、超过。材人,有才能的人。( 材,通“才” ,才能。)5 受于人:指后天所受的教育。天、人对举,一指先天的禀赋,一指后天的教育。(受于人于,被。)6 不至:没有达到(

7、要求)。 (不至 至,达到。)7 彼其:他。(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夫,那些。固,本来。 )8 得为众人而已耶?: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意思是比普通人还要不如。一词多义字:自: 并自为其名(自:自己。)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自:从。)闻: 余闻之也久(闻:听说。)不能称前时之闻(闻:名声。 )于: 环谒于邑人(于:到。 )于舅家见之(于:在。 )贤于材人远矣(于:比。)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于:被。)之: 忽啼求之(之:它,指代书具。)借旁近与之(之,他,指代仲永。)余闻之也久(之:它,指代这事。)不能称前时之闻(之:的。)通假字: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贤于材人( 材,通“才

8、” ,才能。)一、文学知识1、王安石,宋朝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的散文家之一。名师精编优秀教案2、唐宋八大散文家: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欧阳修、曾巩。二、理解问答第一段:写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1、第一段中交代方仲永“世隶耕”有什么作用?答: “世隶耕”是对“未尝识书具”“不使学”的必要铺垫,既衬托了方仲永的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2、方父为何不让儿子读书学习?答:一是贪财;二是目光短浅,愚昧无知。3、作者为何极力渲染方仲永幼时的天资呢?(或:作者为何详写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答:是为了强调后天教育和培养对发展才能的重要性,使人们领悟到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

9、系。4、五岁时的仲永有何特点?答:五岁时的仲永能“指物作诗立就”,天资过人。5、请简要说说“不使学”三个字在全文中的表达作用。答:这三个字既写出了其父贪图小利,愚昧无知的结果,又为方仲永的变化埋下伏笔,点明仲永命运变化的根本原因。第二段:写仲永才能衰竭,终于成为普通人。(第二段以一“见”一“闻”一“问”就交代了方仲永后来的变化和结局。)1、就全文看,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请概括回答。答:原因可从两方面来看:一是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二是从道理上来说,原因是作者在后面的议论中所认为的那样,方仲永“

10、卒之为众人” ,是因为“其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2、就全文看,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请用原句回答。答: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不使学”; “其受于人者不至” 。3、阅读课文第一、二段,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答: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不使学”。4、阅读课文第三段,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答:原因是“其受于人者不至”。5、十二、三岁与十九、二十岁时的仲永分别有何特点?答:十二、三岁时,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才能衰退;十九、二十岁时,“泯然众人” ,才能毫无

11、特色。名师精编优秀教案6、 “余闻之也久”在本文叙事中起什么作用?答:过渡作用。第三段:就事说理,表明自己的观点。1、作者最后一段议论讲了什么道理?(或:用意是什么?)作者在文中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对作者的评论你有什么看法?答:最后一段议论就是为了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后天教育比天赋更重要。本文寄托了作者对一个神童最终“泯然众人”的惋惜之情,对“受之天”而“受于人者不至”者的哀伤之情。有很高天赋的人如果不接受后天的教育和培养,也会变为平庸无能的人,那么一个天赋平平的人,就更要加强后天的学习了。所以我认为这个道理在今天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2、作者所说的“受之天”“受于人”分别指什么?作者认为

12、哪个对人的成才更重要?答:作者所说的“受之天”,是指人的天资; “受于人”,是指后天教育。作者认为,二者之间,后者更为重要,即后天教育对一个人是否成才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他认为人的才能有赖于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即使是天赋很高的人,如果不接受教育和培养,也会变为平庸无能的人。4、根据表达方式的不同,本文可以分为几大部分?各部分写了什么内容?(附:表达方式有五种: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答:分为两大部分。第 12 段以记叙为主, 是叙事部分。 这一部分是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却因其父 “不使学” 而最终“泯然众人”,变得平庸无奇。第 3 段以议论为主,是议论部分。这一部分是表明作者的看法,指

13、出方仲永才能衰退时由于“受于人者不至” ,强调了后天教育的重要。关于天才与勤奋的格言: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华罗庚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华罗庚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的。鲁迅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爱迪生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精神的浩瀚、理想的活跃、心灵的勤奋:就是天才狄德罗三、课堂练习一、仔细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名师精编优秀教案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3、最后一段的议论讲了什么道理? 二、 熟读全文,参照以下示例,注意句中的停顿。1、借旁近 /与之,即 /

14、书诗四句,并 / 自为其名。2、其诗 / 以养父母、收族为意3、余闻之也 / 久。三、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其中加线的词的意思。(译文略)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3、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课后作业:1. 文学常识:本文选自 。作者是(朝代)。他字,晚年号,是杰出的家、家、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指唐朝的,宋朝的。2. 通假字。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3. 古今异义。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古义:今义:名师精编优秀教案或以钱币乞之古义:今义: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古义:今义:稍稍宾客其父古义:今义:世隶耕古义

15、:今义:泯然众人矣古义:今义:4. 词类活用。稍稍宾客其父:。父利其然也:。邑人奇之:。父异焉:。伤仲永:。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5. 词语解释。词语解释词语解释未尝识书具借旁近与之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自是指物作诗立就邑人奇之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泯然众人矣仲永之通悟名师精编优秀教案受之天也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6. 语句翻译。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泯然众人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

16、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7. 理解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幼年仲永天资聪颖,表现为“” ;少年仲永才能大不如前,表现为“” ;青年仲永已变得很平庸了,表达这个意思的句子是“” 。(2)仲永之所以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是因为“”。这 个 事 例 告 诉 我们。 (这一空用自己的话作答)(3)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4)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5)作者为什么极力渲染方仲永幼年时的天资?(6)怎样认识“受之天”与“受之人”的关系? (7)文中有三个字点出了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这三个字是:。(8)本文的题目是“伤仲永”, “伤”的意思是什么?作者为什么“伤”?请简要分析。(9) 伤仲永能给我们什么启示?(10)古代有不少勤奋好学的成语典故,请写出成语、人物典故各两个。有关勤奋好学的成语:、勤奋好学的人物典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单元课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