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苏轼词的婉约风格.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19033171 上传时间:2022-06-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论苏轼词的婉约风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浅论苏轼词的婉约风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论苏轼词的婉约风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苏轼词的婉约风格.docx(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浅论苏轼词的婉约风格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浅论苏轼词的婉约风格作者姓名:专业:主考学校:准考证号:指导老师姓名职称:*教授甘肃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印制年月日XX专业浅论苏轼词的婉约风格talkabouttheSuShispoetrystyleofMetaphysics姓名xingming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论文目录内容摘要(1)正文(1)注释(8)参考文献(8)附录(10)后记致谢(12)浅论苏轼词的婉约风格内容提要:苏轼是北宋文坛的领袖,也是宋词豪放派的创始人,是公认的豪放派的代表。这是在我们以前学过的教材中经经常提到的。固然他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但是他的词中温婉含情的婉约词作的

2、数量并不少于慷慨激昂的豪放词作的数量。对苏轼词的婉约词风前人已有阐述,但是有过于片面化,本文主要从婉约词的传统题材言情、婉约词的重要内容咏物、婉约词的基本特征意境之美三个方面,通过对苏轼的几首代表性的婉约词的分析,进而展现出苏轼词风的婉约凄美的一面,进而使人们能够更清楚的认识苏轼。关键词:婉约;题材;内容;特征婉约一词,即委婉含蓄之意。婉约词不仅是一种文学题材,也是一种创作手法。自后唐温庭筠为鼻祖的花间派开场,闺怨、相思、离情别绪、春花秋月便成词作的一大题材。婉约词上承花间词,与花间词一脉相承,但是与在花间词相比,婉约词内容上去其浮艳多分雅致,形式上以蕴藉雅正见长,语言秀丽而清新,情思曲折而真

3、切,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传统题材上都有很大的创新。在苏轼以前的北宋词坛还是以及婉约词为主流,主要是一些男女相思、闺阁幽怨的艳情之作,直至苏轼才打破了婉约词以艳情为题材的范围,将婉约词推入正宗高雅的文学殿堂。注A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10371101四川眉山人,是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中进士,神宗熙宁年间,因于主张新法的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和,被贬为杭州通判,苏轼词的创作就是从此时开场的。元丰二年,因在著名的“乌台诗案中被以“作诗讪谤朝廷之罪贬谪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轼在黄州期间,创作了大量的词来抒发心中的忧愤,表达他的人生态度。哲宗元佑年间,高太后临朝,司马光执政,苏轼被召回京

4、,被委任为朝奉朗知登州,后迁为礼部朗中,又迁为翰林学士知制诰,又历任知杭州、知颍州、知扬州、知定州。哲宗亲政后,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徽宗即位后,在遇赦北归的路途中,于靖国元年1101年卒于常州今属江苏。苏轼一生在宦海中浮浮沉沉,心中种种忧愤,都成为其创作的源泉。注B苏轼中国文化史上的旷世奇才,罕见的多面手,多层次、全方位的文学巨子。神奇的文笔、渊博的学识、睿智的思想、高尚的人格、丰富的人生经历、多方面的宏大成就,还有,它永远不灭的那一份诙谐,真可谓: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他的名字就是一座丰碑!他长于散文创作,(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名

5、篇佳作脍炙人口,体现了中国文人的忧患意识和人文精神。他的诗,把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风格巧妙结合起来,多姿多彩,美轮美奂,代表了宋诗最高水平。他的词,清新豪健,题材广阔,挥洒自若,气势磅礴,创始了豪放词风。他的书法、绘画,也都到达了很高水平。除此之外,在哲学、茶道、烹饪、养生、园林艺术方面,他都有独到的造诣。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推崇苏轼:“三代下面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他将屈原、陶渊明、杜甫、苏轼列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并且将他们的思想、人品、学问、才华、待人接物、立身行事,看成

6、浑然一个整体,是有一定道理的。更足称道者,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文人,苏轼身上,既无头巾气,无山林隐逸气,亦无以富贵骄人气,无忠臣孝子气,无大作家架子气;既无大臣杜门思过之态,亦无谪宦战战兢兢之态。他与你我同在,同悲同喜,丝毫也不刻板,浑是率然纯真的真性情,真品格。苏轼的一生,能够用“四个三来概括:不忘三事金榜题名、乌台诗案、太后恩宠;不忘三人敬如父师的欧阳修、素为敬重又有矛盾的王安石、司马光;不忘三地黄州、惠州、儋州;不忘三情与苏辙的手足情、与王弗的生死情、与朝云的不了情。他生活中的每一个片断,几乎都与传奇相联络。例如,金榜题名时,他由第一变成了第二,却反而更为知名;乌台诗案中,他九死一生,被贬

7、黄州,却反而出现了创作的黄金时期;他赠弟辙、悼亡妻的词篇,被人们万口流传,历久而不衰。在为人上,苏轼在几乎丧命的逆境中保持坚贞气节和独立人格,决不随波逐流;在为官上,苏轼坚持为官一地,造福一方,徐州防汛,杭州筑堤,儋州授馆,兴修水利,架桥凿井,赈灾施药,都于史有征;在人生态度上,苏轼即便在身处绝境时,也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追求。注C由于苏轼多方面的宏大成就,由于他更多的人民性,由于他时时闪现着智慧光辉的睿智思想,由于他超凡脱俗的旷代才华,千年以来,他遭到那么多人的爱戴而有口皆碑;更由于生活经历的丰富性,他经常成为人们谈话的话题及内容。自然而然,学生们在作文时,也往往喜欢用东坡事迹作话

8、题或材料,毫不夸大地讲,有作文处尽能够有东坡。这正是由于,苏轼的精神与思想,早已融入了中国的文化与历史,还在影响着我们生生不息的文化创造和传承。一、婉约词的传统题材言情言情,是婉约词的传统题材,它以情动人,道尽人世间的喜乐悲愁。在北宋苏轼以前的词人言情的主题不外是以代言体的形式写一些闺怨、相思、离愁别绪、春花秋月等。苏词主要是突破了晚唐以来“词为艳科的庸俗档次,“诗余的附庸地位,只写闺怨、别情的题材范围,将词推到了正宗的文学艺术高雅的殿堂。在言情方面,苏轼描写的至情至性的爱情词,颠覆了艳情词的俗套,给人以凄美、委婉的高雅享受。一(蝶恋花)记得花屏初会遇:记得花屏初会遇。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燕

9、子双飞来又去。纱窗几度春光暮。那日绣帘相见处。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敛尽春山羞不语。人前深意难轻诉。注1“记得画屏初会遇是写美妙爱情的开场,与心上人在画屏之间初次相见,如今仍然清楚的记得,令人难忘。“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是写美妙爱情的破灭。“燕子双飞来又去。纱窗几度春光暮。是写男子在爱情破灭后对女子的痴恋相思。美丽的春光几度从窗前走过,而对她的思念未减半分。讲明本人是在没有希望的等待中度过。“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低眉垂眼,假装要走开,却笑着整理本人的头发。写出了女性的娇怩之态和心底的机密。“敛尽春山羞不语。人前深意难轻诉。收敛起眉头不讲话,不是对他的无情,而出于女性的娇羞。一个女孩子怎么好

10、意思在人前表达本人的爱情呢?可是越是这样越能招人疼爱。全词以男子无尽的缠绵相思和甜美的回忆作结。这是一首柔情似水的纯爱情词。它毫不掩饰的写了一个男子的单相思。作者这里描写的单相思之情是健康的,是朴素的,就像爱情本身那么健康,就像生活本身那朴素。这首词没有一点前人词作的艳情成份,给人凄婉,缠绵的无奈之感。充分显示出苏轼对言情题材的婉约词的革新。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昼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注2这是一首千古传颂的悼亡词,是苏轼写给原配王弗的

11、。这首词抒发的情感自然深挚、凄恻、哀婉、缠绵,在苏轼婉约风格的词中堪称一绝。王弗于治平二年1065年逝世,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岁次乙卯,距离妻子死去恰好为十年,所以讲是“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是讲词人即便不去思念亡妻,也无法忘怀。可见王弗在词人心中的份量有多重,既然无法忘记难免会有想起的时候。这一句看似矛盾,事实并不矛盾。“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想到爱妻已死,感慨万千,孤坟远在千里之外,没办法在一起诉讲这些年的凄凉遭遇。“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这是词人的一种假设,即便相互相逢,只怕也互相不认识了。十年的宦海浮沉,早已容颜非昔,鬓发全白,为下文的记梦作铺垫。“

12、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作者梦到了妻子正在一个梳妆的情景。一句相顾无言,包括了千言万语,表现了无声胜有声的悲哀之感。一个梦把过去拉回了现实之中,但美妙情景已不可能再出现。这个梦也使人感到无比的凄凉。“料得年年肠断处。词人料想长眠地下的爱妻为了眷恋活着的亲人也该肝肠寸断了吧!“明月夜,短松冈。化情思为景物,将作者的思念通过环境的描写表达了出来。苏轼在这类歌咏真诚爱情的词作,不仅仅只要这两篇,如:(蝶恋花)蝶懒莺慵春过半注3等。(蝶恋花)蝶懒莺慵春过半中写到“云有鬓鬅松眉黛浅。总是愁媒,欲诉谁消遣。未信此情难系绊,杨花犹有东风管。写的是一位闺中少女伤春的情怀。三(水调

13、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注4。苏轼这首著名的中秋词,写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岁次丙辰。其时,苏轼因与变法派政见不合,正外放密州,年四十一岁。他政治上不得意,有杭州通判转任时曾要求与其弟苏辙邻近也未如愿,且两人分别已达七年之久。于是,这年中秋之夜,单独饮酒赏月,挥笔写下此词,表露了本人天上人间、出世入世的内心矛盾,抒发了对人生悲欢离合的感慨,倾

14、诉了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子由,即其弟苏辙字子由。词的上片写对月饮酒,把酒问天,突出了恋月与恋人间的矛盾心理。词人爱月,一如李白。李白(把酒问月)诗有道:“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听杯一问之。词人面对皎洁的圆月,也同样神思汹涌,遐想连篇,不禁“把酒问青天:“明月几时有?接着,想象传讲中月宫琼楼玉宇的宫殿,是那样的光明美妙,那么,今晚是月宫的哪一年呢?这种空灵的发问,与其讲是词人的奇思妙想,不如讲是词人对明月的痴情与向往。词人巧妙地借用传情,含蓄地抒发内心出世归家的意绪。后五句,先挑明“归月的念头,在抒写留恋人世的心情。词人想乘风直奔月宫,又担忧高空中的琼楼玉宇严寒过分,本人无法适应。同时又生怕月宫中

15、太冷清,哪里像在人间:即便孤单一人,也能在月下起舞、与影为伴,何等赏心悦目!下片转而写对月怀人,突出情与理的矛盾。前五句写因怀人而不寐,因不寐而观月,因观月而问月:“不应月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此问委婉曲折,意思是讲,明月啊,你是不应当对人间有什么嫉恨的,那为何总是在人们别离时显得那么圆呢?弦外之音是,离别之人望见月圆,会勾起不能团聚的联想,增添离愁别恨。可见词人思念之情难以排遣,显示出对同胞手足怀念的深情。然而苏轼毕竟是一位豪旷明达的哲人,他没有陷入怀人的情绪而不能自拔,而是作了理性的考虑。在词的最后,词人对天地、人生作了全方位的总结,写下了充满哲理性的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

16、古难全。词人一方面对人生不能十全十美、万事如意而感慨,一方面又清醒地领悟到这才是永久的规律。既然尽善尽美的理想是难求的,那还是面对现实地生活吧,词人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结句表达了开朗乐观的祝愿:只愿我们健康长寿,不要为离别而忧伤,那么虽在千里之外,也能共赏同一个明月而互通情愫,得到心灵上的沟通与慰籍。这一现实的祝愿,是词人在沉重的感伤之中自我解脱之语。丙辰中秋的不眠之夜,词人为了排遣心中的孤单失意,于是从月亮的阴晴圆缺与人世的悲欢离合自古就不能两相周全的客观中求得解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再用一个美妙的愿望来安慰本人:“便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豁达开朗之语,表

17、现了词人对待挫折失意的勇气和襟怀。能够这样讲,达观是词人的一种人生态度,却并不是这首词的感情基调。之所以有“达观之讲的误解,是由于词人擅长“以理节情,这也是中国诗词的特点之一。钱钟书在(谈中国诗)中讲:“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中国古诗人对于叫嚣和呐喊从来视为低品。“即便被沉重的情感压得腰弯背断,在诗里也有“凌风出尘的仙意。所以我以为苏轼这首词里的“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便是钱先生所讲的“凌风出尘的仙意,而词人人生不得志之恨、亲人不得见之苦便是那“被压得腰弯背断的“沉重的情感,并且这“沉重的情感就回旋在整首词之中。全词笔调奇逸,风格健朗,体现了苏轼豪旷的词风。但在词的内容上,在充分展现现实

18、哲理的基础上,淋漓精致的表达了对情人的思念,加强了思想的深度和意境的深远。词风的豪放,辅以婉约言情的深沉表达,引起更多读者在中秋节的共鸣。以致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云:“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三、约婉约词的基本特征美的意境意境是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韵味无穷是意境的美感魅力所在。“韵味是意境中蕴涵的那种咀嚼不尽的美的因素和效果,包括物色、情感、意味、风格等多种因素构成的美感效果。注D创造美的意境,是婉约词的基本特征,作家们把美的语言、形象、意境,和谐地统一起来,创作出大量具有诗情画意的绝妙好词。苏轼的婉约词摆脱了传统婉约词的香艳软媚,显的

19、清新真诚、明丽净洁。跟花间词的“以艳为美、柳永词的“以俗为美相比,苏轼的婉约词呈现出“以雅为美的特点。一(点绛唇)红杏飘香:红杏飘香,柳含烟翠拖轻缕。水边朱户。尽卷黄昏雨。烛影摇风,一枕伤春绪。归不去。凤楼何处。芳草迷归路。注5开篇渲染如画般的春色,红杏、烟柳最具代表性。写红杏更写其香,杏花的香味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红杏飘香,更显出词人感受的真实。写翠柳,将其比作含烟、拖轻缕之状,既写出了其轻如烟之态,又写出了垂枝轻拂之姿。词人用词典雅、精炼,描绘出如画般的春色。“红杏飘香,柳含烟翠,与“芳草迷归路。前后照应,相反相成。红杏香柳,属相思中的境界,如画般的春色之美令人神往;芳草迷归路,给人一种凄

20、美之感。二(阮朗归初夏)绿槐高柳咽新蝉: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注6“绿槐高柳咽新蝉,是初夏特有的景物,绿叶成荫的槐树,高大的柳树,还有绿叶的深处的新蝉的鸣声。一片阴凉清雅的庭院环境。“碧纱窗下水沉烟,碧纱窗下的香炉里飘浮着袅袅香烟。碧纱和白烟相衬托,既有形象之美,又有香气可闻。给人一种清静优雅的感受。“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又是一番园池夏季景象。小荷刚刚长成,小而娇嫩,一阵细雨过后,微风把荷叶吹翻;石榴花色本来就鲜红,经过雨水的清洗愈加如火一般的红。小荷翻的一个“翻,榴花开欲燃的一个“燃,给人一种动

21、态的、优雅的美的感受。这也就符合了苏轼婉约词“以雅为美的特点。苏轼婉约词中体现苏轼“以雅为美尚有其它名篇如:(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注7,“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描绘的暮春景色的句子:(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注8,“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描写的凄美的景物的句子等。四、结论本文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阐述分析,固然不能概括苏词婉约词风的全部,但是苏轼婉约词的基本状况已经反响了出来。假使苏轼没有创始豪派,单凭他婉约词的创作,也足以让他流芳百世。苏轼不仅是豪放派的代表,更是写婉约词的高手。引文注释:1夏承焘等撰:(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版,上册第454页。2徐

22、中玉、金启华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64页。3夏承焘等撰:(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版,上册第456页。4徐中玉、金启华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66页。5夏承焘等撰:(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版,上册第339页。6夏承焘等撰:(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版,上册第306页。7夏承焘等撰:(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版,上册第441页。8夏承焘等撰:(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版,上册第453页。参考文献:A本文有关苏轼生平的简介,参见徐中玉、金启华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6179页。B本文关于婉约词的阐述,参见惠淇源著:(婉约词),安徵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前言部分。C本文关于苏轼的部分生平,参加林语堂著:(苏东坡传),张振玉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培训材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