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重点_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学重点_2.docx(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医学重点第一章导论1.中医学四大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简称(内经)确定中医理论体系(难经)在内经基础上有所发展补充(伤寒杂病论)我国第一部临床医学专著,奠定中医学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神农本草经)最早的一部药物学专著,奠定中药学理论体系的基础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指导思想哲学基础:元气论,阴阳五行讲主导思想:整体观念基础理论: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的生理和病理诊疗特点:辨证论治3、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寒凉派张从正攻下派,以汗、下、吐法为基础李杲补土派,主张“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朱震亨滋阴派,“阳常有余,阴常缺乏4、明清时代:吴有性戾气学讲叶桂和吴瑭分别创立了卫气营血和三焦的温病传变规律及其辨证
2、论治方法;李时珍(本草纲目)全书载药1892种采集方剂11096首5.中医预防医学思想I、未病先防的内容:A.调摄精神B.调节饮食,劳逸适度C.锻炼健身D.适应四时气候变化E.预防为主II、既病防变6、整体观念的主要内容:A人是一个有机整体B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C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7、辨证论治:辩证:将望、闻、问、切等诊法所采集来的资料、症状和体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比拟、分析和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发展阶段及正邪之间的关系等,最后概括、判定为某种性质的证或病。论治:是根据辩证的结果,选择和确立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的经过,也是研究和施行治疗的经过。8、司外揣内:是指通过观察
3、事物外在表象,以揣测分析其内在状况和变化的认知和思维方法。亦有人称作“以表知里。9、援物比类:指运用形象思维,根据被研究对象与已知对象在某方面的类似或类同,来推导两者在其他方面可以能类似或类同,并由此揣测被研究对象某些性状特点的认知方法。10、心法和顿悟:所谓“心法,是指研究经过中对某些问题的殚心思忖,反复琢磨,终于心领神悟,获得独到见解的认知方法。所谓“顿悟,原系fo教用语,它与逐步理解相对而言,指对某问题苦思冥想后忽然独有所悟,一下子进入明澈的境界,它与通常的“灵感相通。11、试探和反证:试探,即对研究对象先作一番考察,尝试性地提出初步设想,采取相应的措施,然后,根据实践结果,再对原设想作
4、适当的调整,以决定下一步措施的一种思维方法。反证,是从结果来追溯或揣测原因并加以证明的一种逆向的认知方法。第二章中医哲学思想1.气的基本特征:A.气是构成万物的本原有形、无形B.气是运动不息的物质C.气是感应现象的中介2.阴阳必考:是对自然界相关的两个事物或两种现象,或同一事物内部互相对立的两个方面属性的概括。阴阳属性的特点:抽象性、相关性、相对性。主要内容:A阴阳互相对立矛盾、制约B阴阳互相依存阴阳互相依存、阴阳的互相为用C阴阳互相消长阴阳的消长、阴阳俱长或俱消、阴阳双方处于暂时的动态平衡D阴阳的互相转化3、五行: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互相联络。4、五行学讲:是
5、研究木、火、土、金、水五行的概念、特性、生抑制化乘侮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万物的发生、发展、变化及其互相关系的一种古代哲学思想。用于中医学领域主要是阐释人体脏腑生理病理及其与外在环境的互相关系,进而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五行的特性: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5.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五行相克太过即相乘,反向抑制即相侮6.五行用于诊断和治疗疾病理解相生规律治疗原则: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相克规律治疗原则:抑强、扶弱7、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表第三章藏象学讲1、藏象概念:藏,指藏于人体内的脏腑器官,即内脏。象,
6、即征象、形象,其涵义有二:一指脏腑器官的形态构造;其二指脏腑的生理功能活动和病理变化表现于外的征象。藏象,是指人体内脏腑的生理功能活动和病理变化反映于外的征象。2、藏象学讲内容:人体是以心为主宰,五脏为中心,结合六腑、奇恒之腑、精、气、血、津液、形体官窍、通过经络互相络属共同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3、中西医脏腑的区别中医的脏腑是位于人体颅腔、胸腔和腹腔之内,视之可见触之可及的内脏器官的总称,是一个形态构造和生理功能相统一的综合概念。脏腑包括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而西医的脏腑是单纯一个脏器本身,而所谈的系统,是当代生理解剖上的系统。中医学中脏腑与西医学中脏器的异同:4、脏腑的生理功能共同生理功能:化
7、生和贮藏精气。心:主血脉,主神志肺: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和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脾:主运化,主升,主统血肝:主疏泄,主藏血肾:藏精,主水,主纳气5、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之神,是指整个人体的生命活动及其外在表现;狭义之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6、气机,即气的升降出入运动。7、爪者筋之余P55齿为骨之余P58发为血之余P588、精,是禀受于父母的生命物质与后天水谷精微相融合而构成的一种精华物质,是人体生命的本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精能够分为狭义之精和广义之精两类。狭义之精,是指具有繁衍后代作用的生殖之精。广义之精,从液态精华物质的角度出发,是指人体内一
8、切有形的精微物质,包括血、津液、生殖之精以及水谷精微等。9、气,作为一个医学概念,是指人体之气。是人体内活力很强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中医学的气概念,既有物质属性,又有功能属性。气,既是人体赖以生存的详细物质,如水谷之气呼吸之气等,又是人体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总称,如元气心气脏腑之气等。10、元气:是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11、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器官的内在体液及其正常的分泌物,如胃液肠液关节液和涕泪等。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有先天之津和后天之津。P7212、精、
9、气、血、津液之间的互相关系P73A气与血的关系:气为血之帅:包含气能生血、行血、摄血三个方面;血为气之母:包含血能载气、血能养气两个方面。气能生津:气是津液生成的动力推动作用;气能行津:气是津液在体内正常输布运行的动力推动作用和升降出入运动;气能摄津:防止体内津液无故的大量流失,气通过对津液排泄有节制的控制,维持体内津液量的相对恒定;B精血津液之间的关系:津能载气:是气运行的载体之一;津能生气精血同源,津血同源C精气神之间的关系:气能生精摄精:气的运行不息能促进精的化生。精能化气:人体之精在气的推动下可化为气。第四章:病因病机1.病因:但凡能毁坏机体相对平衡状态而引发疾病的任何因素,又称病邪、
10、病原。2.病机:是指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3.六气:风、寒、暑、湿、燥、火是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正常情况下称为“六气。4.六淫: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实为外感病邪的统称,又称“六邪。六淫性质特点:1)风邪:.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风性善行而数变.风为百病之长风性主动2)寒邪:.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凝滞寒主收引寒性清澈3)暑邪:.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性升散,易耗气伤津暑气多挟湿4)湿邪:.湿为阴邪,易阻气机,损伤阳气湿性重浊湿性粘滞湿性趋下,易袭阴位下部5)燥邪:.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易伤肺6)火邪:.热为阳邪,其性炎上火易扰心神火易耗气伤津火易生风动血火易致肿
11、疡5.疠气:是一类具有很强传染性的病邪。可通过空气、饮食、接触、蚊虫叮咬及其他途径侵入而致病。6.七情:是指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是人对外界事物和现象的七种不同情志反映(精神状态),一般情况下属正常情志活动,不会致病。7.痰饮:是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构成的病理产物。一般以较稠浊的称为痰,较清稀的称为饮。从饮的停留部位可分为四大饮症:悬饮饮悬胸胁则见胸胁胀满、咳唾引痛;支饮饮支胸膈则胸闷、咳喘、不能平卧、其形如肿;痰饮饮留肠间则肠鸣沥沥有声;溢饮饮溢肌肤则见肌肤水肿、无汗、身体疼重。8.瘀血:是指体内有血液停滞。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体内;或血液运行不畅,阻滞于血脉、经络及脏腑内
12、的血液,均称为瘀血。9.结石:凡体内湿热浊邪,蕴结不散,或久经煎熬,构成沙石样的病理产物,均称为结石。10.正气:是指人体的机能活动及其产生的抗病、康复能力,简称为“正。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简称为“邪。正邪相争:是指疾病发生及其演变经过中,机体抗病能力与致病邪气之间的互相斗争。正邪相争的结果断定发病与否:正胜邪则不病,正衰邪胜则发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11.虚证与实证症状特点12.寒证、热证鉴别表面色四肢寒热口渴大便小便舌象脉象寒证苍白清凉怕冷不渴或热饮不多稀溏清长舌淡苔白润迟热证红赤炎热发热口渴喜冷饮秘结短赤舌红苔黄干数病程面色体质形态疼痛二便舌、象脉象虚证久病苍白
13、虚弱精神萎靡身倦乏力气弱懒言隐痛喜按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舌淡嫩少苔细弱实证新病潮红壮实精神兴奋声高气粗疼痛拒按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苔、厚、腻实而有力13.气滞:是指气机郁滞而不畅的病理状态。第五章:诊法述要1.四诊:是指中医诊察和采集疾病所运用的望、闻、问、切四种基本方法。?望色主要观察面部皮肤色、泽的变化。色通常为青、赤、黄、白、黑五种。泽是色的荣、枯、明、暗等。我国健康人面色:红黄隐隐,明润含蓄。五色主病:青色、红色、黄色、白色、黑色。1.常色:微黄透红,明润光泽中国人健康面色)。2.病色五色主病:青色、红色、黄色、白色、黑色。白色主虚证、寒、失血。颜面、唇、舌、皮肤、爪甲、眼眦阳、气虚衰,血运无
14、力,脉络空虚失养。苍白无华,血虚、失血。淡白,气虚。色白无华而浮肿晄白,阳虚。面色青白,寒证。舌相:1.正常舌象:淡红舌,薄白苔。2.望舌色:绛舌:舌色深红甚于红舌。主邪热炽盛证,主瘀血证。红舌:舌色鲜红或正红。主热证。淡白舌:舌色红少白多,色泽浅淡。主虚证、寒证。阳气虚衰或气血缺乏青紫舌:青舌,舌色淡紫无红主阴寒证,主瘀血证。紫舌,舌色深绛而暗气血壅滞,主瘀血证。3.小儿指纹是手太阴肺经的分支,按部位可分为风、气、命三关。小儿正常指纹:红黄隐隐于食指风关之内。淡红隐隐,不超过风关。小儿异常指纹: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分虚实,三关定轻重。纹色鲜红者为寒证;紫红多为热证;“射关透甲小儿指纹
15、突破三关,透射爪甲。临床危象4.望舌苔苔色白苔多主表证,寒证,湿证。黄苔多主里证,热证。灰黑苔主里热、里寒之重症。5.语言言为心声。谵语:神志不清,语无伦次,语意数变,声音高亢,多为热扰心神之实证。郑声:神志不清,声音细微,语多重复,时断时续,为心气大伤,精神散乱之虚证。6、问寒热但热不寒里热证。潮热:按时发热,或按时热甚。日晡潮热下午35时热甚阳明腑实证。阴虚潮热午后潮热,入夜加重。湿温潮热午后热甚,身热不扬。7、疼痛的性质:胀痛气滞游走痛气滞、风盛、瘕聚。刺痛瘀血固定痛寒邪、湿邪、癥积。冷痛阳虚、寒邪阻络绞痛有形实邪阻滞气机、阴寒之邪凝滞气机灼痛热邪酸痛在肢体多为湿阻;在腰膝多为肾虚重痛湿
16、邪困阻隐痛虚证一般而言,新痛剧痛、痛而拒按属实,久痛时缓,痛而喜按属虚;红肿灼痛为实热,沉重冷痛为湿寒;刺痛固定为瘀血,走串胀痛为气滞或风邪。疼痛的部位:头痛:太阴经头痛重痛,少阴经头痛连及脑齿胸痛心肺胁痛肝胆脘腹痛脾胃腰痛寒湿痹证,湿热阻络,瘀血阻络,肾虚腰痛四肢痛痹证周身痛外感风寒湿实;气血亏虚,经气不利虚。9.月经:1.月经先期多为脾不统血,或邪热迫血等。血热、气虚经量多而色淡,多为气虚。2.月经后期多为血海不充,或气滞血瘀,或寒凝血瘀等。血虚、寒凝气滞月经推延,经血色暗,有血块,伴痛经,多属血瘀或寒证。经量少,色淡,多为血虚。3.月经先后无定期:多伴有痛经、或经前乳房发胀,属肝郁气滞。
17、第六章:辩证1.肝阴虚证:肝阴虚证是指肝阴缺乏,虚热内扰所表现出的证候。证候头晕,头痛,耳鸣,胁肋隐痛,两目干涩,视物模糊,烦躁失眠,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弦细数。分析本证多因情志不遂,气郁化火,灼伤阴液,致肝阴缺乏所致。2.肾阳虚:肾阳虚证是指肾脏阳气虚衰所表现出的证候。证候腰膝酸软,形寒肢冷下面肢为甚,头晕耳鸣,神疲惫力,阳痿,不孕,尿少,浮肿或五更泄,面色咣白,舌质淡胖,脉沉弱。分析本证多因素体阳虚或年高肾亏所致。3.肾阴虚证:肾阴虚证是指肾阴亏虚,虚热内扰所表现出的证候。证候眩晕,耳鸣耳聋,失眠多梦,咽干舌燥,腰膝酸软,形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男子遗精,女子经闭,
18、不孕或见崩漏,舌红苔少而干,脉细数。分析本证多因久病伤肾,或房室过度,或患急性热病后,或情志内伤,耗伤肾阴后所表现出的证候。第七章防治原则上篇P135)1、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的内容。未病先防:注重调养正气,提高机体的抗邪能力。注意防止邪气的损害养生保健既病防变:早期诊治、防止传变2、基本治法:包括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八法。头痛3、内伤头痛:a.肾虚头痛方药:大补元煎加减。b.肝阳头痛天麻钩藤饮c.痰浊头痛半夏白术天麻汤d.淤血头痛通窍活血汤腰痛:寒湿腰痛干姜苓术汤湿热腰痛三妙散淤血腰痛身痛逐瘀散肾虚腰痛偏阳虚者右归丸;偏阴虚者左归丸第一章中药下篇P1451、中
19、药是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但凡以中医传统理论为指导,进行采收、加工、炮制、制剂以利于临床应用的药物称中药。2、道地药材是指产地历史悠久、品种优良、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的一些药物。3、五味辛“能散、能行,即具有发散、行气、行血作用。甘“能补、能和、能缓,即具有补益、调和、缓急的作用。酸“能收、能涩,即具有收敛、固涩作用。苦“能泄、能燥,即具有通泄、燥湿等作用。咸“能下、能软,即具有泻下通便、软坚散结等作用。第三章经络(下篇P2311、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2、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表3、奇经八脉纵横穿插于十二经脉之间,具有加强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络,调节正经气血的作用。4、前额部疼痛,多与阳明经有关。中西医学病因的异同(供参考):同:1、均是破换人体相对平衡状态而引起疾病发生2、具有相对性本人总结3、致病因素均可分为内在和外在异:1、中医病由于七情、六淫、疠气、痰饮等;西医病由于遗传因素、微生物、理化因素及不良的生活方式。2、中医病因分析采用的是辩证唯物论,属于人文科学;西医采用的是当代科学理论,属于自然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