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学重点.docx(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医学重点中医学基础第一章导论1.(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和(神农本草经)四大医学典籍可作为中医学理论体系初步构成的标志。其中(黄帝内经)和(难经)奠定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神农本草经)奠定了中药学理论体系的基础,(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基础。2.黄帝内经),简称(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3.(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4.两晋隋唐时期:(雷公炮炙论)最早制药学专著。(新修本草)政府颁行第一部药典。宋金元时期:(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三因方宋代以前病因理论总结。(放氏伤寒金镜录)第一部验舌专著。5.洗冤录
2、)是世界上较早的法医著作。6.(本草纲目)是一部药物学之大成,由明李时珍所著。7.中医理论体系主要有三个基本特点:整体观念,恒动观念和辨证论治。整体观念: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息息相关,密切相连,同时还受社会,生存环境的影响。这种人体本身的完好性和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的思想,称为。辨证论治:包括辩证和论治,是中医诊断疾病、治疗疾病的基木原则和独特方法。辩证;将四诊采集的资料症状体征,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辨识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正邪之间的关系,然后概括为某一性质证的经过。论治: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因证立法,随法选方,据方施治。辨证论治的经过就是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
3、的经过,是理,法,方,药理论体系在临床上的详细应用。8.中医学的认知和思维方法:司外揣内,注重整体研究,援物比类。第二章阴阳五行学讲阴阳是对自然界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总概括。阴阳的属性阳:亮堂的、温热的、在上的、活动的、兴奋的、强壮的、外向的、无形的、机能亢进的阴:晦暗的、严寒的、在下的、静止的、抑制的、虚弱的、内向的、有形的、机能衰退的自然界:阳日天昼炽热温夏春干气清阴月地夜水寒凉冬秋湿味浊人体:阳男外表背上气腑实阴女内里腹下血脏虚阴阳之间的互相关系互相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对立转化如:阳盛则热阴胜盛寒;阳虚则寒阴虚则热填空;热者寒之寒者热之;实则泻之虚者补之;“重寒则热,重热则
4、寒“重阴必阳,重阳必阴用阴阳来指导疾病的治疗:1损其有余:即“实则泻之。阴或阳的一方偏胜、亢奋,尚未损及对方时,此为实证,当损其有余。如“阳盛则热,用“热者寒之。“阴胜则寒,用“寒者热之。2补其缺乏:即“虚则补之。阴或阳的一方偏衰或阴阳俱损时,此即虚证。3明张景岳提出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治疗方法,“五,指木、火、土、金、水。“行,即运动变化。“五行,就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五行学讲是以五行的特性来推演和归类事物的五行属性的。所以事物的五行属性,并不等同于木、火、土、金、水本身,而是将事物的性质和作用与五行的特性相类比,而得出事物的五行属性。五行特点: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
5、从革,土爰稼穑五行相生的次序: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克的次序: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第二章脏象藏,是指隐藏于人体内的脏腑器官,即内脏。象,一指脏腑器官的形态构造,二指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表现于外的现象。藏象,是人体内脏腑的生理功能活动和病理变化反响于外的征象。根据脏腑的形态和生理功能特点,将脏腑分为三类:五脏:心、肺、脾、肝、肾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脏腑在中医学里不单纯是一个解剖学单位,更重要的是一个生理或病理学方面的概念。一个中医脏腑的功能,可能包括西医几个脏器的部分功能;西医一个脏器的功能,可能
6、分散在中医几个脏腑的功能之中。脏腑学讲,是通过对人体外在的现象观察,研究人体各个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互相关系的学讲。心包于胸腔之内,隔膜之上,两肺之间,脊柱之前,形似倒垂未开之莲花,外有心包护卫,和小肠相表里1.心主血脉:是指心气有推动和调节血液循环于脉中,周流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的作用。心主血脉包括心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主血:心主血的基本内涵,是心气能推动血液运行,以输送营养物质于全身脏腑形体官窍。主脉:心主脉,是指心气推动和调节心脏的搏动和脉管的舒缩,使脉道通利,血流通畅。心主血脉功能正常时,气血运行通畅,脏随功能正常;心的阳气充沛,血液充盈,面色红润,舌色淡红,滋润灵敏而有光泽,
7、脉道通利,脉和缓有力。若心气缺乏,则血脉空虚,脉象细弱无力。若心脉为瘀血所阻,则面色与舌色均较暗,有时可有结代脉。2.心主神智:心主神志,即心主神明,或满意藏神。广义是指心主宰人体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一切生理活动。狭义是指主宰人的精神、意识、思谁活动,心主神志功能正常,则精神振奋,神志明晰,思维敏捷,反响灵敏;若异常,可出现失眠、多梦、健忘、反响迟钝、精神委顿,神志出现谵妄、昏迷、不省人事等临床表现。系统连属:1)心在志为喜:心的生理活动和喜有关2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心脏精气的盛衰,可从面部的色泽变化显露3心在窍为舌:通过对舌的观察,能够了解心主血脉和主神志的生理功能4心在液为汗:心与汗液的
8、生成和排泄有关系。.肝:肝胆互为表里1.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肝的疏泄功能主要表四个方面:调畅气机,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调和,经络通利,脏腑器官的功能活动正常和调;助脾胃运化及胆汁分泌排泄;通达情志;调节生殖功能。2.肝藏血:是指肝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及防止出血的功能,当人体处于平静状态时,部分血液就到肝脏并贮藏起来;处于活动状态时,肝内的血液又被发动起来,运送到全身。这讲明肝脏有贮藏血和调节循环血量的作用。系统连属:1.肝在志为怒;2.肝在液为泪;3.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4.肝开窍于目脾1.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把饮食水谷转化为水
9、谷精微,并将精微物质吸收转输至全身各脏腑,以维持其生理功能。脾的运化功能主要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运化水谷,是指牌气有促进食物消化吸收并转输其水谷精微的功能,故牌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运化水液,是指牌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排泄作用,是人体水液代谢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脾主运化的一个组成部分。2.脾气主升:是指脾气的运动特点,以上升为主,详细表现为升清和升举内脏两方面。脾主升清,是指水谷精微借脾气上升而上输于心、肺、头日,以营养滋润全身。脾的升清功能正常,水谷精微营养物质才能吸收和正常输布。肺升举内脏,是指脾气上升能起到维持内脏位置的相对恒定。若脾气虚弱、无力外举,反而下陷,可导致内脏下
10、垂、脱肛等病症。3.脾主统血:是指脾有统摄、控制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防止溢出脉外的功能。其固摄血液的功能正常,血液不至于溢出脉外而发生出血;反之,则可出现各种出血,如便血、尿血、崩漏等。系统连属:1.在体合肌肉,主四肢;2.在志为思;3.在液为涎;4.在窍为口肺鼻为肺之外窍,在人体脏腑中位置最高,故称肺为华盖,因肺叶娇嫩,不耐寒热,易被邪侵,故又称娇脏。1.肺主气、司呼吸:肺主气的功能,包括主一身之气和呼吸之气两方面。肺主一身之气,是指肺有主持,调节全身之气的作用;肺主呼吸之气,是指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肺司呼吸,指肺为人体主司呼吸运动的器官,具有呼吸功能。只要保持肺与呼吸道的清肃,能使气
11、道通畅,呼吸自若;若不能,则会导致呼吸不畅,出现咳嗽、气喘等症状。2.主宣发和肃降:宜发,是指肺气向上升宣和向外周布散的作用;肃降,是指肺气有向内向下消肃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干净的作用。肺主宜发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通过肺的气化作用,将体内的浊气排出体外;二是肺气的扩散运动将水谷精微布散与全身:三是通过肺气向外布散的功能,将卫气散至全身体表。肺主肃降亦有三个方面:一是吸入自然界之清气;二是将代谢产物和多余的水液下输与肾和膀胱,变为尿液排出体外;三是肃清肺和呼吸道内的异物。3.通调水道:又称主行水。肺通调水道的功能,是指通过肺的宜发作用,将肺气传输肺的水液和水谷之精中的精微部分向外分布,到达全身皮毛
12、。通过肺气的肃降作用,将脾气传输至肺的水液和水谷精微中较稠厚部分,向下传输至脏腑器官。肺为水之上源,肺气行则水行。1.朝百脉、主治节:肺朝百脉,是指全身的血液通过百脉会聚于肺,经肺的呼吸,进行体内外清浊之气的交换,再输送至全身,肺朝百脉的作用,是助心行血。肺主治节,是指肺具有治理调节全身各脏腑组织生理功能的作用。肺的治节作用有四个方面:一是肺司呼吸,调节气体交换;二是调节气机,调节气的升降出入;三是助心行血,推动和调节血液的运行;四是调节水液代谢系统连属:1.肺在志为悲忧;2.肺在液为涕:3.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4肺在窍为鼻肾:1.肾藏精:是指肾有储存、封藏精气的生理功能。2.肾主水:是指肾
13、脏有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生理功能,故肾又有水脏之称。3.肾主纳气;是指肾具有摄纳肺吸入自然界之清气,保持吸气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浅,以保证机体内外气体正常交换的作用。系统连属:1.肾在志为恐;2.肾在液为睡;3.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4.肾开窍于耳和二阴。六腑的共同生理功能是:将饮食腐熟消化,传化糟粕。三焦:功能:通行元气,运行水液1.上焦上焦的部位,为横膈以上的胸部。如雾2.中焦中焦的部位,是指膈下面,脐以上的上腹部。主要指脾胃的消化转输作用。如沤3.下焦下焦的部位,将胃下面的部位和脏器,如小肠、大肠、肾和膀胱等,均归于下焦。如渎第三章气、血、精、津、液气:气的概念:人体之气,是人体内活力
14、很强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气的功能1推动作用气的推动作用,是指气具有激发和促进作用。2.温煦作用气的温煦作用,是指气具有产生热量、祛除严寒使人暖和。3.防御作用气的防御作用,是指气既具有护卫全身肌表、防御外邪的作用4.固摄作用气的固摄作用,是指气对血、津液等液态物质的固护、统摄和控制作用5.气化作用气化是指通过气的运动而产生各种变化。气的分类与生成:1元气:又称原气、真气、正气:主要由肾中所藏的先天之精化生,并得到后天水谷精气的滋养补充。作用:推动调节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激发全身的生理活动。3宗气:由呼吸之气加水谷之气而生成。宗气聚于胸中,通过上
15、出息道、贯注心脉及沿三焦下行的方式布散全身。作用:走息道义司呼吸、推动气血运行。营气:指分布于血脉之中的气,助血液运行及营养作用。卫气::卫气主要来自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由水谷精微中的则剽悍滑利部分所化生,分布于血脉之外的气,内至胸腹脏腑,外至皮肤肌肉,具有护卫肌表调节汗孔开合及体温、温煦脏腑、润泽皮毛的作用。血:是循行于脉中的富有营养的红色液态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基本物质。精:分为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藏于肾,故又称肾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的基本物质,关系到生长、发育、衰老、死亡。津液:是体内各种正常水液的总称。一津液的生成与输布再吸收胃脾小肠分清别浊大肠粪便胃的游溢肃降脾、肺
16、、三焦皮毛汗液水谷肺下输膀胱肾气化作用尿液脾的散精以三焦为通道各个内脏、器官、组织津液的生成主要与下面器官有关:脾、胃、肾、膀胱津液的功能:1.滋润濡养作用;2.化生血液;3.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4.排泄代谢产物。精、气、血、津液之间的互相关系精与气、血的关系:精能化气,气能生精。肾精化生元气,水谷精微化生宗气营气卫气,气不仅能生精,又能固精。精血同源。精能生血,血能化精,精与血互相滋生、互相转化,称为精血同源。血虚可致精亏,精亏可以致血虚,均构成精血亏损。气与血的关系:1.气为血之帅:气能生血指气的运动变化是血液生成的动力。气能行血:是指血的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气能摄血,是指气对血液具有统摄
17、和固摄作用,使血循行于脉中而不致外逸。2.血为气之母:血能载气血是气的载体,气存于血中,依附于血而不致散失,赖血之运载到达全身血能养气。是指气的充盛及其生理功能的发挥离不开血的濡养。气和津液的关系:1.气能生津2.气能行津:异常时出现水液停聚,气不行水当气的推动和气化作用异常时,津液输布和排泄亦随之受阻,可出现水液停聚,在病理上称为气不行水。3.气能摄津:气虚,多汗多原第四章病因机制病因的含义:凡引起人体发生疾病的原因,即为病因、或称致病因素(又称“邪气)邪气、正气与发病的关系:正气:疾病发生的内因;邪气:疾病发生的条件。邪正斗争,正能胜邪,则不发病;邪胜正衰,发病。发病时,正胜邪退,则病愈;正不胜邪,则恶化。一、六淫六淫的含义:指非正常的六气风、寒、暑、湿、燥、火,是六种外感病邪的总称。共同特点:外感性,季节性,地域性,环境性,相兼性,转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