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考试重点.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18991857 上传时间:2022-06-03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29.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学考试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中医学考试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学考试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学考试重点.docx(3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医学考试重点第一章导论1.(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和(神农本草经)四大医学典籍可作为中医学理论体系初步构成的标志。其中(黄帝内经)和(难经)奠定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神农本草经)奠定了中药学理论体系的基础,(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基础。2.(黄帝内经),简称(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3.(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4.两晋隋唐时期:(雷公炮炙论)最早制药学专著。(新修本草)政府颁行第一部药典。宋金元时期:(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三因方)宋代以前病因理论总结。(敖氏伤寒金镜录)第一部验舌专著。5.(洗冤录)

2、是世界上较早的法医著作。6.(本草纲目)是一部药物学之大成,由明李时珍所著。7.中医理论体系主要有三个基本特点:整体观念,恒动观念和辨证论治。整体观念: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息息相关,密切相连,同时还受社会,生存环境的影响。这种人体本身的完好性和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的思想,称为。8.中医学的认知和思维方法:司外揣内,注重整体研究,援物比类。第二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第一节阴阳学讲1.阴阳学讲是指运用阴阳对立统一关系来研究解释物质世界中的一切实物和现象中互相对立,互相依存及其消长变化规律的学讲。2.阴阳是对自然界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总概括。(基本概念)3.阴阳的基本特征:但凡运动的,

3、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亮堂的,无形的,功能亢奋的,都属于阳。但凡相对静止的,内向的,下降的,严寒的,晦暗的,有形的,功能抑制的,都属于阴。4.阴阳属性的特点:普遍性,相关性,相对性,可分性。5.阴阳互相关系:交感相错,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互相转化。6.六腑为阳,五脏为阴。7.用阴阳来指导疾病的治疗:1损其有余:即“实则泻之。阴或阳的一方偏胜、亢奋,尚未损及对方时,此为实证,当损其有余。如“阳盛则热,用“热者寒之。“阴胜则寒,用“寒者热之。2补其缺乏:即“虚则补之。阴或阳的一方偏衰或阴阳俱损时,此即虚证。第二节五行学讲1.基本概念:“五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行有两层含

4、义:一是指行列,次序,二是指运动变化。2.五行的生克乘侮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金克木,木克土,水克火,火克金,土克水。五行相生:指五行中某一事物对于另一事物具有滋生,促进和助长的作用。五行相克:指五行中某一事物对于另一事物具有抑制,约束,消弱等作用。五行制化:五行之间具有生中有制,制中有生的生克协调配合关系。相乘相侮:相乘是指五行之间相克太过的一种异常变化。相侮是指五行之间反向克第三章藏象学讲脏腑是内脏的总称。按其生理功能的特点可分为三类:五脏,即心、肝、脾、肺、肾;六腑,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奇恒之腑,即脑、髓、骨、脉、胆、女子胞。五脏,多为本质性脏器,其共同的

5、生理功能主要是化生和贮藏精气;六腑,多为中空管腔性脏器,其共同的生理功能主要是受盛、传化水谷糟粕。奇恒之腑,作用是藏而不泻.藏,是指隐藏于人体内的脏腑器官,即内脏。象,一指脏腑器官的形态构造,二指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表现于外的现象。藏象,是人体内脏腑的生理功能活动和病理变化反应于外的征象。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和系统连属:一心:心,位于胸腔之内,隔膜之上,两肺之间,脊柱之前,形似倒垂未开之莲花,外有心包护卫,和小肠相表里1.心主血脉:是指心气有推动和调节血液循环于脉中,周流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的作用。心主血脉包括心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2.心主神志:心主神志,即心主神明,或满意藏神。广义是指心主宰

6、人体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一切生理活动。狭义是指心主宰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系统连属:(1)心在志为喜:(2)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3)心在窍为舌:(4)心在液为汗:二肝:肝胆互为表里1.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肝的疏泄功能主要表如今四个方面:调畅气机助脾胃运化及胆汁分泌排泄;通达情志;调节生殖功能。2.肝藏血:是指肝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及防止出血的功能。当人体处于平静状态时,部分血液就回流到肝脏并贮藏起来;处于活动状态时,肝内的血液又被发动起来,运送到全身。这讲明肝脏有贮藏血液和调节循环血量的作用。系统连属:1.肝在志为怒;2.肝在液为泪;3

7、.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4.肝开窍于目三脾:1.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把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微,并将精微物质吸收转输至全身各脏腑,以维持其生理功能。2.脾气主升:是指脾气的运动特点,以上升为主,详细表现为升清和升举内脏两方面。3.脾主统血:是指脾有统摄、控制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防止溢出脉外的功能。系统连属:1.在体合肌肉,主四肢;2.在志为思;3.在液为涎;4.在窍为口四肺:鼻为肺之外窍,在人体脏腑中位置最高,故称肺为华盖。因肺叶娇嫩,不耐寒热,易被邪侵,故又称娇脏。1.肺主气、司呼吸。2.主宣发和肃降:宣发,是指肺气向上升宣和向外周布散的作用;肃降,是指肺气有向内向下清肃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干净

8、的作用。肺主宣发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通过肺的气化作用,将体内的浊气排出体外;二是肺气的扩散运动将水谷精微布散与全身;三是通过肺气向外布散的功能,将卫气散至全身体表。肺主肃降亦有三个方面:一是吸入自然界之清气;二是将代谢产物和多余的水液下输与肾和膀胱,变为尿液排出体外;三是肃清肺和呼吸道内的异物。3.通调水道:又称主行水。肺为水之上源,肺气行则水行。4.朝百脉、主治节:肺朝百脉,是指全身的血液通过百脉会聚于肺,经肺的呼吸,进行体内外清浊之气的交换,再输送至全身,肺朝百脉的作用,是助心行血。肺主治节,是指肺具有治理调节全身各脏腑组织生理功能的作用。肺的治节作用有四个方面:一是肺司呼吸,调节气体交换

9、;二是调节气机,调节气的升降出入;三是助心行血,推动和调节血液的运行;四是调节水液代谢系统连属:1.肺在志为悲忧;2.肺在液为涕;3.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4肺在窍为鼻五肾:1.肾藏精:是指肾有储存、封藏精气的生理功能。2.肾主水:是指肾脏有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生理功能,故肾又有水脏之称。3.肾主纳气:是指肾具有摄纳肺吸入自然界之清气,保持吸气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浅,以保证机体内外气体正常交换的作用。系统连属:1.肾在志为恐;2.肾在液为唾;3.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4.肾开窍于耳和二阴。六腑的主要功能:一胆:胆为六腑之一,又属奇恒之腑。1.储存和排泄胆汁2.主决断二胃:1.主受纳、腐熟水谷

10、,为水谷气血之海2.主通降,以降为和三小肠:1.主受盛和化物2.泌别清浊四大肠:传化糟粕五膀胱:储存和排泄尿液六三焦:1.通行原气2.运行水液。三焦者,决渎之官。奇恒之腑的主要功能:奇恒之腑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一脑:脑由髓聚集而成,故又称髓海1.主宰生命及精神活动2.主感觉与运动二女子胞:又称胞宫、子宫1.主月经:月经的来潮与周期也与心、肝、脾三脏生理功能密切相关。2.主孕育胎儿精、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是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脏腑生理活动的产物。一精:精,是禀受父母的生命物质与后天水谷精微相融合而构成的一种精华物质,是人体生

11、命的本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精有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之分。二气:气的功能:1.推动作用:2.温煦作用:3.防御作用4.固摄作用5.气化作用气的生成:来源于父母先天之精气,饮食物中的水谷之精气,存在于自然界的清气,通过肺脾胃和肾等脏腑生理功能的综合作用而生成。气的运动:气的运动称为气机。气的运动形式:以升、降、出、入四种基本形式来讲明气的运动规律。气的分类:1.元气:又名原气、真气,是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主要生理功能:一是推动和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二是温煦和激发各个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2.宗气:宗气是积于胸中之气,属后天之气

12、的范畴。宗气在胸中积聚之处,称为气海,又名为膻中。宗气的生成与分布:宗气是以肺从自然界吸入的清气和脾胃从饮食物中运化而生成的水谷精气互相结合化生而成。肺的呼吸功能和脾胃之运化功能的强弱,直接与宗气的盛衰密切相关。宗气的主要生理功能:一是走息道以司呼吸;二是贯注与心脉之中,促进心脏推动血液运行。3.营气:是具有营养作用之气,由水谷精气中的精华部分化生,充盈于血脉之中。营气的生理功能:一是化生血液,营气经肺注入脉中,成为血液的组成成分之一;二是营养全身,营气循脉流注全身。4.卫气:卫气是具有防御作用而行于脉外之气。卫气的生成与分布:卫气主要由水谷精气所化生,它的特性是剽疾滑利,也就是讲它的活动力强

13、劲,流动迅速。卫气的生理功能表如今防御、温煦和调节三个方面:一是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二是具有温煦全身作用;三是调节控制肌腠的开合,使汗液有节制的排泄,以维持人体体温的恒定和机体内外环境之间的协调平衡。三血:血,是脉中富有营养的红色液态物质。脉是血液运行的管道,血液在脉中循环于全身,所以又将脉称为血府。如因某些原因致血液不在脉中运行而逸出脉外,则为出血,又称为离经之血。血,主要由营气和津液所组成。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精血互相滋生和转化。血的功能:1.营养滋润全身;2.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血的运行:血液正常运行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脉管系统的完好性和保持通畅;2.全身各脏腑发挥正常生理功能,十分

14、是心、肝、脾、肺四脏的功能尤为重要。心主血脉,肺朝百脉,脾主统血,肝主藏血。四津液: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津液是津和液的总称。津和液虽同属于水液,但二者之间的性状、分布和功能上有所不同,所以从概念上应将二者加以区别。津:性质较清稀,流动性较大,布散于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并能渗注于血脉,起滋润作用。液:性质较稠厚,流动性较小,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等组织,起濡润作用。二者之间能够互相转化,病理经过中互相影响,故津和液常同时并称。津液本为同类,然亦有阴阳之分,津为汗走腠理,故属阳;液注骨而补脑髓,故属阴。津液的功能:1.滋润濡养作用;2.化生血液;3.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4.排泄代谢

15、产物。精与气、血的关系:精能化气,气能生精。肾精化生元气,水谷精微化生宗气营气卫气,气不仅能生精,又能固精。精血同源。精能生血,血能化精,精与血互相滋生、互相转化,称为精血同源。血虚可致精亏,精亏也可致血虚,均构成精血亏损。气与血的关系:1.气为血之帅: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2.血为气之母:血能载气;血能养气。气和津液的关系:1.气能生津2.气能行津:3.气能摄津血和津液的关系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体质:体质的体,指形体、身体,可引申为躯体和生理;质指特质、性质。体质是禀受于先天,调养于后天,在生长、发育经过中构成的形态构造、生理功能和心理形态等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第四

16、章病因病机病因一。六淫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共同特点:外感性,季节性,地域性,环境性,相兼性,转化性1.风邪:为阳邪,善行而数变,为百病之长,风性主动。2.寒邪:伤及肌表,伤寒。伤及脏腑,中寒。为阴邪,寒性凝滞,寒主收引,寒性清澈。3.暑邪: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4.湿邪:长夏多湿病5.燥邪:秋天多燥病,如久晴无雨,炽热烘烤6.火邪:易耗心神,易耗气伤津,易生风动血,易致肿疡。二。疠气1.特点:发病急骤,传染性强,一气一病,症状类似。2.因素:气候,环境与饮食,预防,社会一。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惧七情。治病特点:1.直接伤及内脏,多见心肝脾功能失调。2.影响脏腑气机3.影响病情转归二。劳逸失度:过劳,

17、过逸一。痰饮:是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构成的病理产物肺脾肾相关构成:邪气导致脏腑气化功能失常,水津停滞。特点:在肠胃为痰饮,肠鸣有声。在胸肋,称悬饮,胸肋胀满。在胸膈,称支饮,胸闷咳喘不能平卧。在肌肤为溢饮,肌肤水肿疼痛。致病特点:阻滞气机,阻碍气血运行。致病广泛,变化多端。病程缠绵较长。易扰乱神明。多见滑腻舌苔二。淤血:指血液停滞。构成:外邪入侵、饮食劳逸等导致血行不畅,或内外伤造成出血,血积存体内。特点:疼痛拒按,青紫肿块,出血块,望诊面色黑,唇色紫。脉象细涩沉弦。病机:指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机制。包括正邪相争,阴阳失调,气机失常。一。正邪盛衰1.正气缺乏是发病的内在因素,邪气侵袭是发病的重要条

18、件。斗争的胜负决定发病与否。2.实证:邪气过盛,脏腑活动亢盛或障碍。虚证:正气缺乏,脏腑功能低下,气血化生缺乏或气化无力。二。阴阳失调三。气机失常:1.气滞:气机滞郁而流通不畅2.气逆:气的上升过度或下降不及3.气陷:气虚的情况下,气的上升不及和升举无力4.气闭:气出入障碍,气机忽然闭厥5.气脱:气不内收,大量向外逸脱第五章四诊四诊指中医诊察和采集疾病有关资料的基本方法,包括望、闻、问、切望诊:医生运用视觉观察病人的全身金和局部表现、舌象以及排出物等,以采集病情资料的诊察方法。1、全身望诊:望病人的神、色、形、态等整体表现,进而对病性的寒热虚实,病情的轻重缓急构成总体的认识。一、望神:广义指高

19、度概括的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狭义指人的神志、意识、思维活动望神可知正气存亡、脏腑盛衰、病情轻重、预后善恶。分:得神、少神、失神、假神假神:垂危病人出现的暂时性的某些症状“好转的假象。古人比作“回光返照二、望色:通过观察病人皮肤的色泽变化以了解病情的方法。分:常色和病色病色包括:1青色:主寒、痛、瘀血、惊风;2赤色:主热;3黄色:主湿、虚、黄疸;4白色:主虚、寒、失血;5黑色:主肾虚、水饮、瘀血三、望形:望形体,是观察病人形体的强弱胖瘦、体质形态和异常表现等来诊察病情的方法。形体强弱:反映脏腑的虚实和血气的盛衰。胖瘦:反映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四、望态:望姿态,观察病人的身体姿势和动态一诊察病

20、情的方法。分为:动静、抽搐、偏瘫、痿痹2、局部望诊:在全身望诊的基础上再根据病情和诊断的需要,对病人的某些局部进行深化细致的观察,进而帮助了解整体的病情。一、望头面二、望五官:1望目:目眦血络属心,白睛属肺,瞳仁属肾,眼睑属脾;2、望耳:反映肾肝胆的情况;3、望鼻:反映肺与脾胃的情况;4、望口和唇:反映脾胃的情况;5望齿和龈:反映肾和胃的情况6望喉咽:反映肺胃与肾的情况三望颈顶躯体四望皮肤五望毛发3望排出物:一望痰、涎、涕、唾二望呕吐物三望大便四望小便4望小儿指纹:通过观察小儿食指掌侧前缘浅表络脉的部位以及形色变化来诊察病情的方法。小儿指纹是手太阴肺经的分支,按部位分为风、气、命三关。指纹突破

21、风关显至气关、甚至于命关,表明病情渐重,若直达指端称为“透关射甲,为临床危象。5望舌:“舌为心之苗,又为脾之外候主要观察舌质和舌苔的变化。舌尖主心肺;舌边主肝胆;舌中主脾胃;舌根主肾一望舌质:1望舌神是判定疾病预后的关键2望舌色:1淡白舌:舌色较淡红舌浅淡,主虚证、寒证。2红舌:舌色叫淡红舌为深,甚至呈鲜红色,主热证。多为热迫血行,舌质血脉充盈所致。3绛舌:舌色深红甚至红舌,主热盛,主瘀。4青紫舌:色淡紫无红者为青舌,舌深绛而黯是紫舌,两者经常并见。3望舌形4望舌态二望舌苔:1苔质:1厚薄:反映病邪的深浅和重轻。2润燥:反映津液之存亡3腐腻:主反映中焦湿浊情况。2苔色:1白苔:多主表证,寒证,

22、湿证;2黄苔:主表里证,热证。3灰黑苔:主里热、里寒之重证3苔形:苔剥多处二不规则称花剥苔,主胃阴缺乏;舌苔全部剥脱,舌面光洁如镜者称为“镜面舌望舌的临床意义:1判定正气盛衰。2辨病位深浅3区别病邪性质4推断病势进退5估计病情预后闻诊:通过听声音和嗅气味来诊察疾病的方法。一听声音1声音2语言:1谵语:2郑语:3独语4狂语5言謇3呼吸:呼吸声音高气粗而促,多为实证和热证问诊:医生通过对病人或陪诊这进行有目的的询问,了解疾病的起始、发展以及治疗经过、如今症状和其他与疾病有关的情况,以诊察疾病的方法。问诊的方法:“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

23、药参机变先恶寒战栗,继而全身大汗者为战汗,多见于急性热病正邪剧烈变革,为疾病之转折点切诊:包括脉诊和按诊,是医生手对病人体表某些部位进行触、摸、按、压以了解病情的诊察方法。脉诊的部位和方法:“寸口诊法寸口脉分为寸、关、尺三部分。通常以腕后高骨处桡骨茎突为标记,其内为关,其前腕侧为寸,关后肘侧为尺。左手寸心关肝胆右手寸肺关脾胃两侧尺脉侯肾正常脉象又称“平脉或“常脉其特点是:三部有脉,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一息四五至,约每分钟6090次和缓有力,戒律均匀。临床所见少数人脉不见于寸口,而从尺部斜向手背,此名“斜飞脉。脉见于腕部背侧的,此名“反关脉均为脉道位置的生理变异,不属于病脉相兼脉:由于疾病常由多种

24、病因兼相而致,因此脉象也常是两种以上的脉象相兼出现。凡脉象由两种以上的复合构成的称相兼脉或复合脉第六章辩证八纲辨证,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表证和里证的关系1表里同病:表整合里证同时在一个病人身上出现,2表里转化:表证、里证还能够互相转化。寒热辩证:寒证:面色苍白、四肢清凉、怕冷、口渴或热饮不多、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舌淡苔白润、脉象迟热证:面色红赤、四肢炎热、发热、口渴喜冷饮、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干、脉象数寒证热证的关系1寒热错杂2寒热转化3寒热真假:1真寒假热:又称阳盛格阴,由于内热过盛,深伏于里,阳气被郁而不能外达四肢,就会出现格阴于外的一些假寒的现象。2真寒假热:阴

25、盛格阳,由于阴寒内盛,阳气虚弱已极,阳不制阴,虚阳浮越于外,事阴阳不想顺接而致。虚实辩证虚证:人体的正气缺乏,脏腑功能衰退所表现的征候。多见于素体虚弱,后天失调,或久病、重病之后,但因气血阴阳虚损的不同故而临床又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的区别。实证:邪气过盛、脏腑功能亢盛所表现的征候。虚证与实证的鉴别:虚证:久病、体虚、精神委靡、身倦乏力,气弱懒言,隐痛喜按,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舌淡嫩少苔,脉象细弱实证:新病,体格壮实、精神兴奋、声高气粗,疼痛惧按,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苔厚腻,脉象实而有力虚证和实证的关系:1虚实夹杂2虚实转化由虚至实阴阳辩证阴证:体内阳气虚衰,寒邪凝滞的证候,属寒、属虚。精神

26、萎靡阳证:体内热邪壅盛,或阳气亢盛的征候。大便秘结亡阴证:体内阴液大量消耗或丢失,而出现的阴液衰竭的病变的经过。见证:汗出而黏,呼吸短促,身热,手足温,烦躁不安,渴喜冷饮,面色潮红,舌红而干,脉细数无力。亡阳证:体内阳气严重消耗,而表现的阳气虚脱的病变和征候。见证:大汗淋漓,面色苍白,精神淡漠,身畏寒,手足厥逆,气息微弱,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淡,脉微欲绝。第七章防治原则与治法(一)防治原则:1养生与预防:(1)未病先防:在疾病发生之前,充分调动人体的主观能动性,加强体质,养护正气,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同时主动地适应客观环境,避免病邪入侵,做好各种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2)既病防变:指疾

27、病已经发生,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防止疾病的发展的传变.2治病求本:就是要找出疾病的根本原因,并针对其根本原因进行治疗.(1)正治与反治:正治: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反治: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法则,重用的有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以补开塞,通因通用.(2)标本缓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兼治3调整阴阳:损其偏盛,补其偏衰4扶正祛邪:必须全面分析双方的消长盛衰状况,根据其在疾病中的地位,决定他们的主次和先后。单纯扶正,适用于正气虚而邪气又不盛。单纯祛邪,适用于邪气实而正气又不虚。先祛邪后扶正,适用于邪盛正虚,但正气尚存。先扶正

28、后祛邪,适用于正虚邪实,以正虚为主。5同病异治:指一种疾病,由于病情的发展和病机的变化,以及邪正消长的差异,机体的反响性不同,治疗上应根据其详细情况,运用不同的治疗加以治疗.异病同治:指不同的疾病,在其病情的发展经过中,会出现一样的病机变化或同一性质的证候,能够采用一样的治法治疗.6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二)治法:八法:基本的法包括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第八章中药道地药材:指产地历史悠久,品种优良,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的一些药物。四气:指药物具有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称四性。五味:指药物具有酸苦甘辛咸五种滋味。辛:能散能行甘:能补能和酸:能收能涩苦:能泻能燥咸:能下能软升降

29、浮沉:指药物在治疗疾病时对人体的作用有不同的趋向性归经:药物对某经脏腑或经络或某几经作用明显,而对其他经作用较少,甚至无作用,这种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称归经。表示作用部位七情:在长期临床用药实践中,把单味药的应用和药物的配伍关系总结为七情,以表示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单行:用一味药治疗疾病,如如人参治气虚欲脱证。相须:两种性能、成效一样或相近似的药物合用,以加强疗效的一种配伍方法。相使:两种药合用,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辅药能够提高主药成效的配伍方法。相畏: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被另一种药物所抑制,使其毒副作用减轻或消失的配伍方法。半夏畏生姜相杀:一种药物能够去除另一种药物毒副作用的配

30、伍。绿豆杀巴豆相恶:一种药物能毁坏另一种药物的成效,使其作用减弱,甚至消失的一种配伍。相反:两种药物配伍应用后,产生毒性反响或副作用,即谓之相反。第九章方剂方剂是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药物,按照组方原则,恰当配伍而成的药物组合,是中医临床治疗的主要用药形式。组方原则:君药:方剂中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药力居方中之首,是方剂中必须具有的药物。臣药:意义有二,一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二是针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药力次于君药。佐药:意义有三,一是佐助药,即协助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的兼证;二是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与烈性;三是反佐药,即根据病情需要,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使药:,一是引经药,即能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二是调和药,即具有调和诸药作用的药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