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库100题含答案(第810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库100题含答案(第810版).docx(5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库100题含答案1. 题型:单选题小君无法控制自己反复洗手,出门前必须右脚先跨出门,小君的主要问题是( )。A强迫观念B强迫意向C强迫思考D强迫行为 考点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就会感到极端焦虑。强迫、强迫检查、强迫计数、强迫性仪式动作等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强迫症状。综上所述,D项正确。A项,强迫观念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主要有强迫联想、强迫回忆、强迫疑虑、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对立思维和强迫思考,故排除。B项,强迫意向是在某
2、种场合下,患者出现一种明知与当时情况相违背的念头,却不能控制这种意向的出现,因而十分苦恼,故排除。C项,强迫思考属于强迫观念的一种,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D。2. 题型:单选题以下不属于教育的基本要素的是( )。A教育影响B教学环境C教育者D受教育者 考点 教育的含义及构成要素 解析 教育包括三种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选项中A、C、D项,均属于教育的基本要素,故排除。B项,不属于教育的基本要素,当选。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3. 题型:分析论述题材料全屏语文教师将评过的试卷发下来后,学生们开始议论各自的成绩。小梅考得很糟,她认为自己不是写作文的料,总是不能写出老师所
3、要求的东西。小康也没有考好,但他知道自己这段时间没有好好用功,已经预料到自己的不好。他想多花点时间,争取下次不再出现这样的情况。小芳一看到自己只得了B,很吃惊。他认为是老师没有好好读他的作文。小齐只得了C,但是他并不觉得倒霉,因为他从来就没有好好学习这门课,能及格他已经很高兴了。26简答题根据韦纳的成就成败归因理论,分析材料中四名学生的归因。 考点 考点:学习动机理论 解析 首先,审问题,抓住关键词,明确答题要点。本题的答题要点是成败归因理论。其次,回顾教材中的成败归因理论的相关知识。再次,回归材料,找到与成败归因理论内容相关的材料。最后,结合材料,组织答案。4. 题型:单选题采用性格量表对学
4、生进行测量,如果他们这次测量得到的结果与六个月之前、三个月之前的结果基本相当,那么我们就认为该量表的( )较高。A效度B信度C难度D区分度 考点 教学评价的原则与方法 解析 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稳定性或可靠性,即某一测验在多次施测后所得到的分数的稳定性、一致程度。综上所述,B项正确。A、C、D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5. 题型:单选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难度很大时,解决问题的动机的最佳水平点会( )。A低一些B中等强度C高一些D越高越好 考点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解析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指出,学习动机存在一个最佳水平,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随学习活动的难易程度而有所变化。
5、一般来说,从事比较容易的学习活动,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高一些;从事比较困难的学习活动,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低一些。题干中,需要解决的“问题难度大”,故解决问题的动机的最佳水平点会低一些。综上所述,A项正确。B、C、D项,均与题意不符,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6. 题型:单选题李小林总是随意拿其他同学的文具不归还,经同学举报后,蒋老师把他叫进了办公室。老师问道:“你随意拿其他同学的东西这是第几次了?”李小林低着头回答:“第五次了。老师,我也知道我做的不对,但有时候就是忍不住。”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应该从( )对李小林进行教育。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考点 品德的内涵及
6、心理结构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品德的内涵及心理结构。道德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道德行为的目的,积极调节自己的活动,克服各种困难,以实现既定目的的心理过程。道德意志也要受到道德认识的支配,是人们利用自己意识的控制和理智的权衡作用去解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如动机间的冲突及行动过程中坚持与动摇的斗争等)与支配行为的力量。道德意志通常表现为一个人的信心、决心和恒心。综上所述,C项当选。A项,道德认识也可称为道德观念,即是一种对道德行为的是非、善恶、美丑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其中包括道德概念与道德信念的形成以及运用这些观念去分析道德行为,对人或对事作出符合自己认识水平的道德评价。品德的核心是道德认识,故排除
7、。B项,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包括爱国主义情感、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等,故排除。D项,道德行为是指一个人遵照道德规范所采取的言论和行动,它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是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具体表现和外部标志,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7. 题型:单选题对自身的教学方法、教学进度、教学的效果能够及时积极地检查和改进,这体现了教师的哪项教学能力?( )A教学认知能力B教学操作能力C教学监控能力D教学研究能力 考点 教师的心理特征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师的心理特征。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
8、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在这个教学能力结构中,教师的认知能力是基础,教学操作能力是教学能力的集中体现,而教学监控能力是关键。综上所述,C项正确。A项,教学认知能力是指教师对所教学科的定理法则和概念等的概括化程度,以及对所教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自己所使用的教学策略的理解程度,它包括四个方面:概念,指揭示出概念的本质特征;类同,指概括出两者的共同特征;运算,指关系转化和推理;理解,指对学生的动机水平、年龄特点、个体差异以及教学策略的理解,故排除。B项,教学操作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策略的水平,其水平高低主要看他们是如何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积极思考、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它是教
9、师课堂教学能力的集中表现,故排除。D项,属于无关干扰选项,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8. 题型:单选题个体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权威,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知法懂法。认为准则和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这表明他处于哪个道德发展阶段?( )A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B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C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D寻求认可定向阶段 考点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的儿童其道德价值以服从权威为导向,他们服从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权威,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知法懂法。认为准则和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因此,应当遵循权威和有关
10、规范去行动。综上所述,C项正确。A项,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也称“社会法制定向阶段”。处于这一水平阶段的人认为法律和规范是大家商定的,是一种社会契约。他们看重法律的效力,认为法律可以帮助人维持公正。但同时认为契约和法律的规定并不是绝对的,可以应大多数人的要求而改变,故排除。B项,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的个体已经认识到了社会秩序的重要性和维持社会秩序可能的弊端,因而看到了社会规则、法律的局限性。个体开始基于自己的良心或人类的普遍价值标准判断道德行为,形成自己的道德哲学,故排除。D项,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道德定向阶段。处在该阶段的儿童,个体的道德价值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顺从传统的
11、要求,符合大家的意见,谋求大家的赞赏和认可。总是考虑到他人和社会对“好孩子”的要求,并总是尽量按这种要求去思考。他们认为好的行为是使人喜欢或被人赞赏的行为,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9. 题型:单选题林琳在听课时,经常会将一些重点内容和拓展内容做好笔记,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元认知策略 考点 学习策略的分类 解析 做笔记策略是较为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综上所述,B项正确。A项,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在大脑中多次重复学习内容,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策略。与题意不符,故排除。C项,组织策略是指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12、,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策略。与题意不符,故排除。D项,元认知策略是指学生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及结果的有效监视及控制的策略。与题意不符,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10. 题型:单选题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每个时期的教育具有自己的特点。这体现的教育的属性为( )。A相对独立性B历史性C永恒性D继承性 考点 教育的属性 解析 教育具有历史性是指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每个时期的教育具有自己的特点。综上所述,B项正确。A项,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但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与题意
13、不符,故排除。C项,教育具有永恒性是指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与题意不符,故排除。D项,教育具有继承性是指教育是从以往教育发展而来的,与以往教育有着渊源关系,所以在同样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国家会有不同特色的教育。与题意不符,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11. 题型:辨析题.在意志行动的过程中,动机冲突发生在执行决定阶段。 考点 意志行动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意志行动。12. 题型:单选题法国一位教育家认为动物界已存在教育,并把动物对其幼子的爱护、照看当成教育。这种理论是( )。A生物起源说B神话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 考点 教育的起源 解
14、析 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也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人类社会的教育是对动物界教育的继承、改善和发展。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综上所述,A项正确。B项,神话起源说是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所有宗教都持这种观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C项,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孟禄。他认为,原始的教育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与题意不符,故排除。D项,劳动起源说是在直接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形成的。与题意不符,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13. 题型:
15、辨析题教育目的不等于培养目标。 考点 教育目的的概念 解析 此题属于概念易混型辨析题。该类型主要是对具体知识点概念、特点以及相关概念之间关系的考查。在解答此类题目时,考生需要重点说清不同的概念分别是什么以及不同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14. 题型:单选题教师哪项行为可能造成课堂问题( )?A教师要求十分严格,呵斥捣乱的学生B平衡运用奖励和惩罚C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以符合学生特点D注意不遵守纪律的学生,了解内在原因 考点 处置与矫正课堂问题行为的策略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置与矫正。教师要求不当,要求过严,学生动辄得咎,造成师生矛盾和冲突逐渐尖锐化;有的教师则要求过低,只要学生不
16、惹是生非,其他一概不管,这样课堂纪律必然涣散。综上所述,A项正确。B、C、D项,都有利于课堂管理,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15. 题型:单选题学生在公共社交场合讲话,总是出现发抖、脸红、声音发颤、口吃、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眼睛的现象,这种心理症状是( )。A抑郁症B强迫症C焦虑症D恐惧症 考点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恐怖症是一种以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客体或处境为主的神经症,又称恐惧症。题目中的学生属于恐怖症中的社交恐怖症。社交恐怖正是对社交场合和人际交往的恐怖。患者极力避免与恐怖对象交往,如果不得不与之交往,则会表现出焦虑、紧张、脸红
17、、出汗、举止不自然、手抖、语词不流畅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题目中的学生在公共社交场合讲话,总是出现发抖、脸红、声音发颤等,综上所述,D项正确。A项,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可由各种原因引起,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且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严重者可能会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故排除。B项,强迫症是一种以强迫症状为主的神经症。其特点是强迫症状源于自我而又违反自我意愿,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反强迫并存,并且二者冲突强烈,虽然极力抵抗却无法控制和摆脱,因而感到焦虑和痛苦,故排除。C项,焦虑症是以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合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主要表现为:无明确客观对象的紧张担心、坐立不安,伴
18、有植物神经症状(心跳过快、手抖、出汗等),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D。16. 题型:单选题儿童以自我为中心,关心的是行为的后果对自己是否有利,会为了想得到零食而遵守纪律,该类儿童处于纪律发展水平中的哪个阶段?( )A反抗行为阶段B自我服务行为阶段C人际纪律阶段D自我约束阶段 考点 课堂纪律的发展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课堂纪律的发展。自我服务行为阶段的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但在课堂上比较容易管理,因为他们关心的是行为的后果“对我意味着什么”,是奖励还是惩罚。从道德发展来讲,他们处于奖励和惩罚阶段。这些学生做出某些行为,要么是因为他们想得到某些奖励,如糖果、休息时间等;要么是因为不喜欢违反纪律带来的
19、后果。综上所述,B项正确。A项,反抗行为阶段的学生他们的行为中经常表现出对抗性,拒绝遵循指示、要求,需要给予大量的注意;他们很少具有自己的规则,由于畏于斥责,可能会遵循他人的要求。当教师盯住他们时,他们会表现得中规中矩,但是稍微不注意,他们就会失去控制,故排除。C项,处于人际纪律阶段的学生,其行为取向是要建立一种相互的人际关系,他们做出的行为往往与“我怎样才能取悦你”联系在一起,他们这样做是因为你要求他这样做;他们关心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形象,希望别人喜欢自己,故排除。D项,自我约束阶段的学生很少陷入什么麻烦,因为他们能够明辨是非,理解遵守纪律的意义,也能够自我约束,教师可以离开教室 2030分钟
20、,回来后发现他们依然很安静地在学习,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17. 题型:单选题态度和行为出现不一致使得人产生不舒服和紧张的心理状态,是哪项品德发展的影响因素?( )A认知失调B态度定势C道德认知D同伴群体 考点 品德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品德的形成及影响因素。认知失调指人类具有一种维持平衡和一致性的需要,即力求维持自己的观点、信念的一致,以保持心理平衡。态度和行为出现不一致使得人产生不舒服和紧张的心理状态。这是态度和品德改变的原动力。综上所述,A项正确。B项,态度定势是指个体由于过去的经验,对所面临的人或事可能会具有某种肯定或否定、趋向或回避、喜好或厌恶等内心倾向性,这
21、种事先的心理准备或态度定势常常支配着人对事物的预料与评价,进而影响着是否接受有关的信息和接受信息的量,故排除。C项,道德认知态度和品德的形成与改变取决于个体头脑中已有的道德准则和对规范的理解水平、掌握程度,取决于已有的道德判断水平。实施道德教育时,不应只注意道德教育的形式,进行道德说教,而是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切身体验,晓之以理,故排除。D项,属于外部条件,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18. 题型:单选题被认为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学和教育史的第一本书及其作者是( )。A杨贤江编写的新教育大纲B凯洛夫的教育学C克鲁普斯卡娅的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D加里宁的论共产主义教育 考点 教育学的
22、发展阶段 解析 克鲁普斯卡娅根据列宁的指示编著的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1917年出版)被认为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学和教育史的第一本书。综上所述,C项正确。A项,我国教育家杨贤江以李浩吾的化名编写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育学著作。与题意不符,故排除。B项,凯洛夫主编了教育学,该书被公认为世界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与题意不符,故排除。D项,加里宁编著的论共产主义教育,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出发,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和目的,重视共产主义道德教育,对教师的作用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与题意不符,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19. 题型:单选题小灯和她的同学都在很多方面
23、都能很好地与学校保持一致,这体现了群体的( )功能。A归属功能B支持功能C认同功能D塑造功能 考点 学校群体的心理功能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学校群体的心理功能。认同功能是指学校群体能使学生或教师对一些重要的、原则的事情或问题,同学校群体保持共同的看法和评价。小灯和她的同学在很多方面与学校保持一致,体现的是群体的认同功能。综上所述,C项正确。A项,归属功能是指学校群体能使成员(学生或教师)产生一种成为团体中的一员并得到相互关心和照顾的体验,故排除。B项,支持功能是指学校群体中学生或教师的思想、观点、情感、行为方式以及个体所取得的成就等得到学校群体的肯定与鼓励,使其获得一种支持的力量,增强其信心,推
24、动个体进步,故排除。D项,塑造功能是指学校群体对于培养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健全人格和社会所需求的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20. 题型:单选题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教育”“教学做合一”的思想,落实在课程类型上表现为( )。A学科课程B综合课程C活动课程D隐性课程 考点 课程的类型 解析 活动课程,亦称“经验课程”,它是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活动为中心组织的课程。其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关于现实世界的直接经验和真切体验。活动课程倡导的理念与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教育”“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是相符的。所以,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教育”“教学做合一”
25、的思想,落实在课程类型上表现为活动课程。综上所述,C项正确。A项,学科课程,亦称分科课程,它是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与题意不符,故排除。B项,综合课程是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门以上学科领域而构成的一门学科。与题意不符,故排除。D项,隐性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是学校教育中未明文规定但却显然是学校教育经验中经常的、有效的实践和结果,与题意不符,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21. 题型:分析论述题材料全屏小琪今年上初中一年级,她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姑娘。她最喜
26、欢上数学课,在数学课上,她反应很快,喜欢尝试用新方法解决问题。老师提问时,她总是抢先回答,但是也经常答错。24简答题小琪属于何种认知风格? 考点 考点:认知风格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认知风格。22. 题型:单选题下列不属于课程计划的内容的是( )。A课程设置B课程开设的顺序C课程标准D课时分配 考点 课程计划 解析 课程计划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体现了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是组织学校活动的基本纲领和主要依据。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课程设置、课程开设的顺序、课时分配及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四部分。A、B、D项均属于课程计划的内容,故排除。C项,中小学课程主要由课程计划
27、、课程标准、教材三部分组成。课程标准并不属于课程计划的内容,当选。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23. 题型:单选题下列不属于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为( )。A卢梭B康德C凯兴斯泰纳D萨特 考点 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 解析 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卢梭、德国的康德、瑞士的裴斯泰洛齐、美国的马斯洛、法国的萨特以及我国古代的孟子等人。选项中ABD三项,均为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故排除。C项,是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当选。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24. 题型:简答题简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考点 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 解析 本题属于影响因素类简答题,此类题目可以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作答。一般而言,解
28、答此类题目的技巧性不强,答案都比较固定。考生取得高分的关键在于答案的清晰性和全面性。25. 题型:分析论述题材料全屏张明、王强、晓龙、赵青四个人上剧院看戏,但都迟到了。张明和检票员争吵,企图闯剧院。他分辩说,剧院里的钟快了,他进去看戏不会影响别人的,并打算推开检票员进入剧场。王强立刻明白,检票员是不会放他进入剧场的,但是通过楼厅进场容易,就跑到楼上去了。晓龙看到检票员不让他进入正厅,就想“第一场总是不太精彩的,我在外面商场等一会,幕间休息再进去。”赵青心里想:“我老是不走运。偶尔来一次戏院,就这样倒霉。”接着就返回家去了。29简答题请指出这四个人的气质类型,并对其特点进行描述。 考点 考点:气
29、质 解析 本题考查人格中气质类型的知识。 26. 题型:单选题学校在学期末举行的期末考试属于哪种教学评价方式?( )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相对性评价D总结性评价 考点 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 解析 总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如一个学期或一门学科终结时,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的较正规的、制度化的考查、考试及其成绩的全面评定,也称终结性评价。其目的是给学生评定成绩。综上所述,D项正确。A项,诊断性评价是在学期教学或单元教学开始时,对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能力发展的评价。与题意不符,故排除。B项,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进程中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进行的比较经常而及时的测评与反馈。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30、C项,相对性评价又称为常模参照性评价,是运用常模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与题意不符,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D。27. 题型:单选题一般来说,直接认知被评价者的最好方法的为( )。A观察法B测验法C调查法D自我评价法 考点 教学评价的原则与方法 解析 观察法是直接认知被评价者的最好方法。综上所述,A项正确。B项,测验法主要以笔试进行,是考核、测定学生成绩的最基本的方法。与题意不符,故排除。C项,调查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进行学生成绩评定搜集资料的一种方法。与题意不符,故排除。D项,自我评价法就是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与题意不符,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28. 题型:简答
31、题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考点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29. 题型:单选题人们都说“老将出马,一个顶俩”,这指的是老手的( )在不断提升。A流体智力B晶体智力C一般能力D创造能力 考点 能力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能力。晶体智力是一个人通过其流体智力所学到的并得到完善的能力,是通过学习语言和其他经验而发展起来的。晶体智力与教育、文化有关,随着知识经验的累积,晶体智力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综上所述,B项正确。A项,流体智力指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它较少依赖于文化知识的内容,而主要取决于个人的禀赋,故排除。C项,一般能力指在不同种
32、类的活动中都会表现出来的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其中抽象概括力是一般能力的核心,故排除。D项,创造力是指产生新的思想和新的产品的能力,如作家在头脑中构思新的人物形象,创作新的作品等,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30. 题型:单选题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 )。A揭示教育规律B研究教育现象C研究教育问题D制定教育方针 考点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解析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综上所述,A项正确。B、C、D项,均不是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31. 题型:单选题如果某学生将“人人平等、
33、尊重他人的尊严与权利”等原则作为道德判断标准,那么该学生处于道德发展的( )。A前习俗阶段B习俗阶段C后习俗阶段D超习俗阶段 考点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处于后习俗水平的人,其道德判断已超出世俗的法律与权威的标准,而是有了更普遍的认识,想到的是人类的正义和个人的尊严,并已将此内化为自己内部的道德命令。综上所述,C项正确。A项,前习俗水平(09岁)的儿童,其道德观念的特点是纯外在的。他们为了免受惩罚或获得奖励而顺从权威人物规定的行为准则。根据行为的直接后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判断好坏是非,故排除。B项,习俗水平(9岁15岁)的儿童,能够着眼于社会的
34、希望与要求,并以社会成员的角度思考道德问题,已经开始意识到个体的行为必须符合社会的准则,能够了解社会规范,并遵守和执行社会规范。规则已被内化,按规则行动被认为是正确的,故排除。D项,属于无关干扰选项,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32. 题型:单选题以下关于中学生感觉的发展说法正确的是( )。A视觉感受性不断提高,听觉感受性保持稳定B听觉感受性不断提高,视觉感受性保持稳定C运动觉和平衡觉发展到一生中的最高水平D视觉敏感度发展到一生中的最高水平 考点 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中学生时期,个体的视觉敏感度发展到一生中的最高水平,综上所述,D项正确。A、B项,
35、说法错误,中学生的视觉感受性不断提高,区别颜色的精确性明显提高,听觉感受性不断提高,区别高音的能力明显增长,故排除。C项,运动觉和平衡觉仍在不断发展,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D。33. 题型:单选题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的理论是( )。A形式教育论B实质教育论C传统教育论D现代教育论 考点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解析 在近代教育史上,关于教学中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问题,形成了“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两种截然不同的派别。其中,实质教育论主张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对实际生活有用的知识,至于学生的认识能力则无需特别训练。综上所述,B项正确。A项,形式教育论主张,教学的主
36、要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形式,知识的传授则是无关紧要的。与题意不符,故排除。C、D项,为无关干扰选项,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34. 题型:单选题“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陶行知这段话体现了德育的哪一原则?( )A知行统一原则B长善救失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疏导原则 考点 德育原则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德育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即教育学生要有的放矢。综上所述,C项正确。A项,知行统一原则即理论和生活相
37、结合原则,故排除。B项,长善救失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品德上的消极因素,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故排除。D项,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疏导原则又称循循善诱原则,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35. 题型:单选题在一次重大事故中,李奶奶的儿子因公殉职,李奶奶一直对别人说,那不是真的,她儿子出差呢,那个人不是她儿子。这种自我防御机制属于( )A合理化B否认C退行D投射 考点 自我防御机制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自我防御机制。否认是指对某种痛苦的现实有意识或者是无意识地加以否
38、定,以此来缓解自己的焦虑和痛苦,李奶奶不承认儿子因公殉职,是否认的自我防御机制,综上所述,B项正确。A项,合理化,又称文饰作用,指无意识地用一种似乎有理的解释或实际上站不住脚的理由来为其难以接受的情感、行为或动机辩护以使其可以接受,故排除。C项,退行是指当个体遇到挫折与应激时,心理活动退回到较早年龄阶段的水平,以原始、幼稚的方法应付当前的情景,故排除。D项,投射是指个体依据其需要、情绪的主观指向,将自己的特征转移到他人身上的现象,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36. 题型:单选题某班在“每月一星”的活动中,将表现好,进步大的学生照片贴在“明星墙”上以示奖励。这样的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B
39、品德评价法C观察实践法D情感陶冶法 考点 德育的方法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德育的方法。品德评价法是指通过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的德育方法。品德评价法包括表扬与奖励、批评与惩罚、操性评定方式。题干中描述的“每月一星”活动,属于品德评价法,综上所述,B项正确。A项,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说服教育法是德育工作的基本方法,故排除。C项,属于无关干扰选项,故排除。D项,情感陶冶法是指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到道德、情感与心灵的熏陶、教育的一种教育方法。情感陶冶法的具体实施途径包括教师的师爱、环境陶冶、
40、艺术陶冶三个方面,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37. 题型:单选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模拟实物的形象,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这属于(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考点 教学原则 解析 直观性原则指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图像,聆听教师用语言对所学对象进行形象的描述,形成有关事物具体而清晰的表象,以便理解所学知识。题干中“模拟实物形象,提供学习感性材料”指的就是直观性原则。综上所述,A项正确。B项,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引导他们经过积极思考与探索,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学会分析问题,树立求真意识和人文情怀。
41、与题意不符,故排除。C项,循序渐进原则又称为系统性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与题意不符,故排除。D项,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与个性特点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区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长善救失,获得最佳发展。与题意不符,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38. 题型:单选题强调教育过程本身的育人价值,强调师生互动,重视教师的自主权和学生的自主活动的课程开发模式为( )。A过程模式B目标模式C环境模式DCIPP模式 考点 课程开发 解析 英国课程论专家斯腾豪斯在1975年
42、出版的课程研究与开发导论中提出了课程编制的“过程模式”。“过程模式”非常强调过程本身的育人价值,强调师生互动,既重视教师的自主权,又重视学生的自主活动。综上所述,A项正确。B项,1949 年美国课程论专家拉尔夫泰勒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提出了课程编制的“四段论”,形成了著名的“泰勒原理”,即“目标模式”的课程编制原理。与题意不符,故排除。C项,环境模式又称情境模式或文化分析模式,其代表人物是英国课程专家丹尼斯劳顿和斯基尔贝克。该模式由分析环境、表述目标、制订方案、阐明和实施、检查与评价五个主要部分组成。与题意不符,故排除。D项,CIPP模式属于课程评价模式,与题意不符,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39. 题型:单选题课程有不同的分类标准,根据课程的任务分类,可以把课程分为( )。A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B必修课程、选修课程C相关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D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考点 课程的类型 解析 根据课程的任务进行分类,课程可以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综上所述,D项正确。A项,是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的主体来划分的分类。与题意不符,故排除。B项,是从对学生的学习要求角度来划分的分类。与题意不符,故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