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库100题含答案(测验461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库100题含答案(测验461版).docx(5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库100题含答案1. 题型:单选题下列不属于教育目的的作用的是( )。A导向作用B激励作用C评价作用D决定作用 考点 教育目的的意义与作用 解析 教育目的的作用包括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以及选择功能。选项中A、B、C三项均属于对教育目的作用的正确表述,故排除。D项,教育目的并不具备决定性的作用,当选。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2. 题型:单选题衡量一种教学方法是否具有启发性,关键是( )。A可以从形式上进行判断B可以从学生的外在表现上进行判断C教师能否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D教师是否从自己的主观出发 考点 教学方法 解析 衡量一种教学方法是
2、否具有启发性,关键是看教师能否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而不是单从形式上去加以判断。综上所述,C项正确。A项,衡量一种教学方法是否具有启发性,不能单从形式上去加以判断。与题意不符,故排除。B.D项,为无关干扰选项,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3. 题型:单选题注重学生技能技巧培养的是教学过程的( )阶段。A感知教材B理解教材C巩固知识D运用知识 考点 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解析 在教学中,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主要是通过教学实践来实现的,如完成各种书面或口头作业、实验等。此外,运用知识不只局限于技能和技巧的掌握,它还包括“知识迁移”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挥等。综上所述,D项正确。A项,中小学的课
3、堂教学往往是从学习与感知教材(主要是教科书)开始的。与题意不符,故排除。B项,理解教材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与题意不符,故排除。C项,巩固所学的知识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必要环节。巩固知识的意义在于避免或减少对先前所学知识的遗忘,并且为顺利地学习新知识、新材料奠定基础。与题意不符,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D。4. 题型:单选题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反映了德育的( )。A长善救失原则B巩固性原则C集体教育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考点 德育原则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德育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综上所述,D项正确。A项,长善
4、救失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品德上的消极因素,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故排除。B项,巩固性原则不属于德育原则,故排除。C项,集体主义教育是指进行德育有赖于学生的社会交往、共同活动,注意依靠学生集体,通过社会交往和集体活动进行教育,充分发挥学生集体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D。5. 题型:单选题小明不喜欢背诵枯燥无味的英语单词,但是他却对学好英语后可以帮助考研或看外文小说感兴趣。这种间接兴趣会引起和维持其学习外语的( )。A无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C有意注意D有意后注意 考点 注意 解析 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
5、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在一些内容相对枯燥、难度较大的科目学习中,使学生了解知识掌握后的功用和社会价值,引起他们对学习结果的间接兴趣,可以使他们进入有意注意的学习活动。综上所述,C项正确。AB项,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与题意不符,故排除。D项,有意后注意是指事先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与题意不符,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6. 题型:单选题初中课本学习DNA的物质组成,高中课本学习DNA的分子组成及元素组成,这体现的教材的编排方式为( )。A逻辑式排列B直线式排列C螺旋式排列D过渡式排列 考点 教材
6、 解析 螺旋式排列是针对学习者的接受能力,按照繁简、深浅、难易的程度,使一科教材内容的某些基本原理重复出现,逐步扩展,螺旋上升。题目中初中课本和高中课本中都有关于DNA的内容,只不过深度不同,因此属于螺旋式排列方式。综上所述,C项正确。A项,为无关干扰选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B项,直线式排列是对一科教材内容采取环环相扣、直线推进、不予重复的排列方式。与题意不符,故排除。D项,过渡式排列是为跨入新学段和升入高年级的学生学好新知识、掌握新方法而适当提前安排有关奠基内容的排列方式。与题意不符,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7. 题型:单选题最早提出学习过程是“学思行”的过程的教育家是( )。A孔
7、子B孟子C荀子D墨子 考点 历史上对教学过程的各种理解 解析 公元前6世纪,孔子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综上所述,A项正确。B、C、D项,均为无关干扰选项,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8. 题型:单选题某班学生以建立融洽的同学关系为行为取向,以“如何才能让同学喜欢或接纳”为行为准则。该班处于课堂纪律发展的( )阶段。A自我服务B人际纪律C自我约束D反抗行为 考点 课堂纪律的发展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课堂纪律的发展。处于人际纪律阶段的学生,其行为取向是要建立一种相互的人际关系,他们做出的行为往往与“我怎样才能取悦你”联系在一起,他们这样做是因为你要求他这样做;他们关心自己在别人心
8、中的形象,希望别人喜欢自己。综上所述,B项正确。A项,自我服务行为阶段的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但在课堂上比较容易管理,因为他们关心的是行为的后果“对我意味着什么”,是奖励还是惩罚,故排除。C项,自我约束阶段的学生很少陷入什么麻烦,因为他们能够明辨是非,理解遵守纪律的意义,也能够自我约束,教师可以离开教室 2030分钟,回来后发现他们依然很安静地在学习,故排除。D项,反抗行为阶段的学生他们的行为中经常表现出对抗性,拒绝遵循指示、要求,需要给予大量的注意;他们很少具有自己的规则,由于畏于斥责,可能会遵循他人的要求。当教师盯住他们时,他们会表现得中规中矩,但是稍微不注意,他们就会失去控制,故排除。因此,
9、本题正确答案为B。9. 题型:单选题提出“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强调“人人均应受教育”的教育家为( )。A夸美纽斯B卢梭C康德D裴斯泰洛齐 考点 教育学的创立阶段 解析 夸美纽斯提出“泛智”教育,提出“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强调“人人均应受教育”。综上所述,A项正确。B项,法国思想家卢梭是坚定的“性善论”者,代表作为爱弥儿。他倡导自然教育观,倡导儿童本位的教育观,要求高度尊重儿童。与题意不符,故排除。C项,康德是把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的第一人,其代表作是康德论教育。与题意不符,故排除。D项,裴斯泰洛齐的代表作有林哈德和葛笃德 葛笃德怎样教育她的子女,他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
10、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与题意不符,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10. 题型:单选题凡是符合自己的认识或自己所维护的道德观念时,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如果遇到与自己道德观念相悖的事情,则感觉不舒服。这属于哪种品德心理结构?(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考点 品德的内涵及心理结构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品德的内涵及心理结构。一般地说,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或他人、个人的行为,凡是符合自己的认识或自己所维护的道德观念时,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否则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由此可见,道德情感就是人们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引起的内心体验。综上所述,B项正确。A
11、项,道德认识也可称为道德观念,即是一种对道德行为的是非、善恶、美丑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其中包括道德概念与道德信念的形成以及运用这些观念去分析道德行为,对人或对事作出符合自己认识水平的道德评价。品德的核心是道德认识,故排除。C项,道德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道德行为的目的,积极调节自己的活动,克服各种困难,以实现既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故排除。D项,道德行为是指一个人遵照道德规范所采取的言论和行动,它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是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具体表现和外部标志,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11. 题型:单选题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来区分,课程可分为( )。A必修课程、选修课程B国家课程、地方课
12、程、校本课程C显性课程、隐性课程D分科课程、活动课程 考点 课程的类型 解析 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的主体来区分,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故本题正确答案为。综上所述,B项正确。A项,是从学生的学习要求来划分的。与题意不符,故排除。C项,是从课程影响学生的方式来划分的。与题意不符,故排除。D项,是从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来划分的。与题意不符,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12. 题型:单选题在欣赏画展时,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名画,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受,这体现了知觉的( )。A理解性B恒常性C整体性D选择性 考点 知觉 解析 知觉的理解性是指在知觉过程中,我们总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
13、释当前知觉的对象,并用语言来描述它,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题干所述的正是知觉的理解性。综上所述,A项正确。B项,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当距离、角度或光线的明暗在一定范围内发生了变化时,我们的知觉映像在相当程度上保持着它的稳定性。与题意不符,故排除。C项,知觉的整体性是指在知觉过程中,人们不是孤立地反映刺激物的部分或个别属性,而是反映事物的整体及关系。与题意不符,故排除。D项,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在知觉客观世界时,总是有选择地把少数事物当做知觉的对象,而把其他事物当做知觉的背景,以便更清楚地感知一定的事物与现象。与题意不符,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13. 题型:单选题以下不属于常用的元认知策略的是
14、( )。A计划策略B监督策略C检查策略D调节策略 考点 学习策略的分类 解析 常用的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选项中A、B、D项,均属于常用的认知策略,故排除。C项,为无关干扰选项,当选。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14. 题型:单选题我国学者将课堂气氛划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 )三种类型。A对抗的B民主的C抑郁的D恶劣的 考点 课堂气氛概述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课堂气氛概述。我国学者将课堂气氛划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综上所述,A项正确。B、C、D项,均不属于该分类,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15. 题型:单选题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遗传素质是人的
15、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B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和阶段C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最终取决于学校教育功能的发挥D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与限制性 考点 教育与人的发展 解析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和阶段。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与限制性。选项中A、B、D三项,均正确描述了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故排除。C项,说法错误,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最终取决于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当选。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16. 题型:单选题以下哪种记忆中不包含原理、概念的记忆?( )A逻辑记忆B陈述性记忆
16、C语义记忆D情景记忆 考点 记忆 解析 A项,逻辑记忆是以语词、概念、原理为内容的记忆。B项,陈述性记忆是指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C项,语义记忆是指人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它表现在单词、符号、公式、规则、概念这样的形式中。因此,选项中,ABC项均包含原理、概念的记忆,故排除。D项,情景记忆是指以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时间和地点的事件(情景)为内容的记忆。并不包含原理、概念的记忆,当选。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17. 题型:单选题国家乒乓球队的健儿团结拼搏,为祖国和人民赢得金牌。这种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情感属于( )。A伦理的道德情感B想象的道德情感C直觉的道德情感D记忆的道德情感 考点
17、 品德的内涵及心理结构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品德的内涵及心理结构。伦理的道德情感,即以清楚地意识到的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为祖国和人民赢得金牌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情感属于伦理的道德情感,综上所述,A项正确。B项,想象的道德情感,即通过对某种道德形象的想象而发生的情感体验,故排除。C项,直觉的道德情感,由于对某种具体的道德情境的直接感知而迅速发生的情感体验,故排除。D项,属于无关干扰选项,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18. 题型:单选题在艾森克的“三因素模型”中,其中表现为情绪稳定性的差异的人格特质是?( )A外倾性B内倾性C神经质D精神质 考点 人格概述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人
18、格的概述。艾森克的“三因素模型”中三因素包括:外倾性、神经质、精神质;其中神经质,表现为情绪稳定性的差异,综上所述,C项正确。A项,外倾性表现为内外倾的差异,故排除。B项,属于无关干扰选项,故排除。D项,精神质,表现为孤独、冷酷、敌视、怪异等偏于负面的人格特质,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19. 题型:单选题“学不躐等”反映了()教学原则。A巩固性B启发性C因材施教D循序渐进 考点 教学原则 解析 循序渐进原则又称为系统性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不躐等”意为学习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能超越
19、次第,反映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综上所述,D项正确。A项,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以便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卓有成效地运用。与题意不符,故排除。B项,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引导他们经过积极思考与探索,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学会分析问题,树立求真意识和人文情怀。与题意不符,故排除。C项,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与个性特点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区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长善救失,获得最佳发展。与题意不符,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D。20. 题型:单选题老师经常运用言语来说服学
20、生改变态度,这体现了哪种品德培养方法( )。A有效说服B树立榜样C群体约定D价值辨析 考点 品德的培养方法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品德的培养方法。经常运用言语来说服学生改变态度,是有效说服的体现。综上所述,A项正确。B项,树立良好榜样是指榜样在观察学习的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榜样的特点、示范的形式及榜样所示范行为的性质和后果都会影响到观察学习的效果,故排除。C项,由于群体约定的约束力和群体压力的存在,教师可以利用集体讨论后做出集体约定的方法来改变学生的态度。题目中,形成了“拒绝网络语言”的共识,共同提出相应的具体要求并被全班同学所认可,体现的是群体约定的培养方法,故排除。D项,价值辨析,即引导
21、个体利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来检查自己的行为模式,努力去发现自身的价值观并指导自己的道德行动,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21. 题型:辨析题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所以必须无条件地服从教师的指挥。 考点 教学的概念 解析 此题属于曲意理解型辨析题。该类型主要是对知识点理解的考查。在解答此类题目时,考生需要对考点有着较为全面的把握,明确考点的正确理解方式,然后逐条列出即可。22. 题型:单选题下列不属于综合课程的形式的是( )。A融合课程B广域课程C学科课程D核心课程 考点 课程的类型 解析 “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都是综合课程的形式,隶属于综合课程。选项中A、B、D三项均
22、属于综合课程的形式,故排除。C项,并不属于综合课程,而是与综合课程同属于根据同一课程分类标准划分出来的课程类型。当选。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23. 题型:简答题简述教学的任务。 考点 教学的任务 解析 一般而言,解答此类题目的技巧性不强,答案都比较固定。考生取得高分的关键在于答案的清晰性和全面性。24. 题型:单选题既有自觉的目的却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无意注意B有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随意注意 考点 注意 解析 有意后注意是指事先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又称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同时具备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二者的部分特征。综上所述,C项正确。A项,无
23、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与题意不符,故排除。B、D项,有意注意又称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有预定目的,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与题意不符,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25. 题型:单选题目前,我国义务教育主要实行( )。A六三制B五四制C五三制D九年一贯制 考点 义务教育制度改革 解析 目前,我国义务教育主要实行“九年一贯制”。综上所述,D项正确。A、B项,我国很多地方依然在实行的学制,但不是义务教育的主要学制。与题意不符,故排除。C项,“五三制”为我国的过渡学制。与题意不符,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D。26. 题型:单选题在德育工作中,要统一学校、
24、家庭、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建立“三结合”的教育网络。这主要遵循( )的德育原则。A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B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C知行统一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考点 德育原则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德育原则。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题干中“统一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力量”属于该原则。综上所述,D项正确。A、B、C项,均与题目不符,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D。27. 题型:单选题学生一起讨论出了班级班规,达成共识后被全班同学所认可与履行
25、,这种品德培养方法是( )。A有效说服B树立榜样C群体约定D价值辨析 考点 品德的培养方法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品德培养方法。由于群体约定的约束力和群体压力的存在,教师可以利用集体讨论后做出集体约定的方法来改变学生的态度。题目中,形成了共识,共同提出相应的班规并被全班同学所认可,体现的是群体约定的培养方法。综上所述,C项正确。A项,有效的说服是指教师经常运用言语来说服学生改变态度。在说服的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某些证据或信息,以支持或改变学生的态度,故排除。B项,树立良好榜样是指依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榜样在观察学习的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榜样的特点、示范的形式及榜样所示范行为的性质和后
26、果都会影响到观察学习的效果,因此树立良好榜样让学生学习,故排除。D项,价值辨析即引导个体利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来检查自己的行为模式,努力去发现自身的价值观并指导自己的道德行动。价值辨析有多种策略,不论应用什么策略,一种观念要真正成为个人的道德价值观,须经历三个阶段,即选择阶段、赞赏阶段和行动阶段。个体只有从头至尾地完成这一过程,才能说他真正具有了某个稳定的价值观念,也才能较持久地用它指导行动,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28. 题型:单选题以下不属于学科中心课程理论的主要流派的是( )。A要素主义课程理论B永恒主义课程理论C结构主义课程理论D社会中心课程理论 考点 学科中心课程理论 解析
27、选项A、B、C三项,要素主义课程理论、永恒主义课程理论、结构主义课程理论均属于学科中心课程理论的主要流派,故排除。D项,社会中心课程理论是独立的课程理论,并不隶属于学科中心课程理论,当选。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29. 题型:单选题下列人物与作品对应不正确的是( )。A夸美纽斯大教学论B卢梭爱弥儿C康德教育过程D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考点 教育学的创立阶段 解析 选项中A、B、D三项,教育家及其代表作对应均正确,故排除。C项,康德的代表作为康德论教育,教育过程为美国教育家布鲁纳的代表作,当选。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30. 题型:单选题李老师个子很矮,所以经常被学生取笑。但是李老师从
28、来不放在心上,还是全心全意扑在教学上,渐渐的同学们不再取笑他了。这种方法属于( )。A强化法B代币疗法C消退法D系统脱敏法 考点 行为疗法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行为疗法。消退法是指对不适合的行为不给予注意、不给予强化,使之逐渐削弱以致消失的方法。题干表述的意思即为消退法。综上所述,C项正确。A项,强化法是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设计出来的,目的在于通过强化(即奖励)而造成某种期望出现的良好行为的一项行为治疗技术,故排除。B项,代币疗法是一种利用强化原理促进更多的适应性行为出现的常用方法,当学生做出我们所期待的良好行为后,就发给数量相当的代币作为强化物,与题目不符,故排除。D项,系统脱敏法主
29、要是通过诱导来访者缓慢地暴露于导致焦虑的情境,并运用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的目标,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31. 题型:单选题在一次重大事故中,李奶奶的儿子因公殉职,李奶奶一直对别人说,那不是真的,她儿子出差呢,那个人不是她儿子。这种自我防御机制属于( )A合理化B否认C退行D投射 考点 自我防御机制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自我防御机制。否认是指对某种痛苦的现实有意识或者是无意识地加以否定,以此来缓解自己的焦虑和痛苦,李奶奶不承认儿子因公殉职,是否认的自我防御机制,综上所述,B项正确。A项,合理化,又称文饰作用,指无意识地用一种似乎有理的解释或实际上站不住脚的理
30、由来为其难以接受的情感、行为或动机辩护以使其可以接受,故排除。C项,退行是指当个体遇到挫折与应激时,心理活动退回到较早年龄阶段的水平,以原始、幼稚的方法应付当前的情景,故排除。D项,投射是指个体依据其需要、情绪的主观指向,将自己的特征转移到他人身上的现象,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32. 题型:单选题小樱在做作业时遇到一道数学难题,她并没有放弃,而是回忆老师讲过的解题方法,并且开动脑筋,直到把题解答出来才去和小伙伴出去玩。小樱表现出心理过程是( )。A情感过程B意志过程C认知过程D情绪过程 考点 心理学概述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心理学概述。意志过程是个体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
31、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人对客观事物不仅要感受它、认识它,同时还要处理它并改造它。小樱在遇到难题时,没有放弃,坚持把题目解答出来,体现了其意志过程。综上所述,B项正确。A项,情感过程是个体在实践过程中对事物的态度体验,故排除。C项,认知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规律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故排除。D项,属于无关干扰选项,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33. 题型:单选题学习成绩一直很好的林梦,因这次期末考试的年级排名落后1名,感觉很失落,很长一段时间都不爱说话,对很多事情也没有兴趣,这体现了中学生情绪的( )。A爆发性B心
32、境化C外露性D两极性 考点 中学生的情绪特点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中学生的情绪特点。心境化是指一方面青少年会因为成功或收获而使快乐情绪体验延长,表现为积极良好的心境;另一方面因挫折或失败会使不愉快的消极情绪延长,表现为不良的心境,青少年的许多不良情绪(如焦虑、抑郁、自卑、烦躁、失望等)往往都具有情绪心境化色彩,综上所述,B项正确。A项,爆发性是指青少年学生对各种事物比较敏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心理行为自控能力较弱。一旦激起某种性质的情感,情绪就如火山般猛烈爆发出来,表现出强烈的激情特征,故排除。C项,外露性是指青少年表现出强烈的情绪情感的反应,对外界事物的喜怒哀乐形诸于色,淋漓尽致地抒发他们的内
33、心感受,故排除。D项,两极性是指青少年的情绪容易从一个极端剧烈地转向另一个极端,他们对事物的看法较片面,很容易产生偏激反应,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34. 题型:单选题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形式,知识的传授则是无关紧要的,主张这种观点的为( )。A个人本位论B形式教育论C实质教育论D无目的论 考点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解析 形式教育论主张,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形式,知识的传授则是无关紧要的。代表人物是洛克、裴斯泰洛齐。综上所述,B项正确。C项,实质教育论则主张,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对实际生活有用的知识,至于学生的认识能力则无需特别训练。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斯
34、宾塞。与题意不符,故排除。A、D项,均为无关干扰选项,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35. 题型:单选题小亚判断是非问题时,只依据规则、法律对别人的行为进行评判,不符合法律规定,即认为不道德。根据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小亚的道德认知发展处于( )A“自我中心阶段”B以惩罚和服从为定向阶段C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D以维护权威和秩序为定向阶段 考点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处于维护权威和秩序为定向阶段的儿童以服从权威为导向,他们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权威,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知法懂法。综上所述,D项正确。A项,自我中心阶段或前道德阶
35、段(2岁5岁)阶段的儿童缺乏按规则来规范行为的自觉性,在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价值判断等方面均表现出自我中心倾向,儿童按照想象去执行规则,把外在环境看做是自我的延伸,还没有把主体与客体分离,不能将自己与周围环境区别开来。故排除。B项,惩罚与服从道德定向阶段的儿童只根据后果来判断行为的好坏。他们为了免遭惩罚而听从权威人物的命令,尚未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准则概念,故排除。C项,以社会契约和个人权利为定向阶段的人认为法律和规范是大家商定的,是一种社会契约。他们看重法律的效力,认为法律可以帮助人维持公正。但同时认为契约和法律的规定并不是绝对的,可以应大多数人的要求而改变,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D。36
36、. 题型:单选题以下老师的哪项行为不是德育中疏导原则的要求?( )A讲明道理,疏通思想B因势利导,循循善诱C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D严格要求学生 考点 德育原则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德育原则。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包括:(1)讲明道理,疏通思想;(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综上所述,D项当选。A、B、C项,均是疏导原则的要求,故排除。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37. 题型:单选题小圆对于在校学习的学科都没什么兴趣,却很喜欢舞蹈,在各种舞蹈比赛中屡次获奖,她的
37、动机属于( )。A具体动机B外部动机C附属内驱力D一般动机 考点 学习动机的分类 解析 具体动机是在某一具体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动机。综上所述,A项正确。B项,外部动机是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与题意不符,故排除。C项,附属内驱力是个体为了保持家长或教师等人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与题意不符,故排除。D项,一般动机是指在许多学习活动中都表现出来的,较稳定、持久地努力掌握知识经验的动机与题意不符,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38. 题型:单选题婴儿开始都看到笑脸都会笑,慢慢长大之后,看到亲人的笑脸才会笑,这属于( )。A消退B分化C泛化D强化 考点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解
38、析 分化是指只对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而对其他相似刺激不做反应。题目中婴儿长大后看到亲人后才会笑,体现了刺激的分化。综上所述,B项正确。A项,消退是指条件刺激形成以后,如果得不到强化,条件反应会逐渐减弱,直至消失的现象。与题意不符,故排除。C项,泛化是指在条件反射形成后,另外一些类似的刺激也能引起条件反射。新刺激越接近原来的条件刺激,泛化现象就越容易发生。与题意不符,故排除。D项,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强化物则是一些刺激物,它们的呈现或撤除能够增强反应发生的概率。与题意不符,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39. 题型:单选题下列不属于课程计划的内容的是( )。A课程设
39、置B课程开设的顺序C课程标准D课时分配 考点 课程计划 解析 课程计划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体现了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是组织学校活动的基本纲领和主要依据。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课程设置、课程开设的顺序、课时分配及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四部分。A、B、D项均属于课程计划的内容,故排除。C项,中小学课程主要由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三部分组成。课程标准并不属于课程计划的内容,当选。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40. 题型:单选题“隐性课程”一词最早出自( )的著作中。A杰克逊B博比特C施瓦布D泰勒 考点 课程的类型 解析 “隐性课程”一词是由杰克逊在1968年出版
40、的班级生活一书中首次提出的。综上所述,A项正确。B、C、D项,均为无关干扰选项,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41. 题型:单选题苏老师醉心教育事业,兢兢业业的言行,给学生们留下深刻印象,很多学生因为受他的感染,长大后从事了教育行业。这体现了教师哪种职业角色?( )A传道授业解惑者角色B示范者角色C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D研究者、学习者角色 考点 教师的角色心理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师的角色心理。示范者角色是指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综上所述,B项正确。A项,传道授业解惑者角色是指教师在掌握了人类长期社会实践所获得
41、的知识经验、技能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加工整理,然后以特定的方式传授给年轻一代,并帮助他们解除学习中的困惑,启发他们的智慧,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技巧,故排除。C项,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角色是指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肩负着教育教学管理的职责,包括确定目标、建立班集体、制定和贯彻规章制度、维持班级纪律,组织班级活动、协调人际关系等等,故排除。D项,研究者、学习者角色是指教师工作对象是充满生命力、千差万别的活的个体,传授的内容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人文、科学知识,这就决定了教师要以一种变化发展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创新,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42. 题型:单选题苛勒认为,人们越能发现( ),就能加以概括和推广,迁移越能普遍。A事物之间的关系B事物的本质特征C事物的普遍特点D概括的一般原理 考点 学习迁移理论 解析 苛勒认为,人们越能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则越能加以概括、推广,迁移越普遍。综上所述,A项正确。B、C、D项,为无关干扰选项,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43. 题型:单选题以下教育观点中不属于夸美纽斯的观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