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第一中学2022-2022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汕头市第一中学2022-2022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广东省汕头市第一中学2022-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注意:试卷共8页,总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3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此题共3小题,9分人们通常以“社会转型来描述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社会发生的举世瞩目的深刻变化,所谓社会转型,就是从传统社会形态向现代社会形态的转变。在这个转型过程中,生产过程包括劳动方式和生产组织的科学化、产业构成的非农化和经济运行机制的市场化是根本动力,而由此带动的社会生活形态上的城市化那么是最显著的外在表征。如果我们将费孝通先生笔下的“乡土中国看作是一种“乡土文明的话,那么,社会开展的客观历史进程那么正在将我
2、们带入一个新的“城市文明的时代。对费孝通“乡土中国这一概念的一个最常见的误解,就是把它单纯理解为一个关于中国乡村社会的概念,而没有将它看作是描述中国整体社会的概念。实际上,在费先生这里,与“乡土社会对应的不是空间形态意义上的城市社会,而是历史序列上的“现代社会。费先生用“乡土中国这个概念所要刻画的,是不同于现代社会的独具中国特色的一种传统社会结构、文化和运行形态,是一种独特的乡土型文明形态。就如同现代社会的结构、文化和运行形态并不仅仅限于城市,这种独具中国特点的传统“乡土文明形态也不仅仅限于中国乡村,而是笼罩于包括城市在内的整个中国社会。但是,无论你是主动辞别还是恋恋不舍,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这
3、种独具特色的传统“乡土文明已无可防止、无可挽回地成为了或正在成为明日黄花,今日的我们已无可选择地进入了“城市文明主导的时代。这是由于,现代化进程中产业结构的提升必然带来产业的集中,而产业的集中,结合劳动力市场的作用,必然带动人口向产业集中地大规模集聚,进而带来城市的扩张。这一过程,无论从世界范围来看,还是从中国自身看,都是一个无可回避的客观必然进程。在传统乡土社会,一方面城乡联系本身并不紧密;另一方面,在经济上自给自足的乡村是本位,而且相对独立,不依赖于城市,而并非生产基地的城市那么反过来完全依赖于乡村。但现代社会的城乡关系那么截然不同,一方面,由于现代市场以及更为直观可感的交通、通讯技术的纽
4、带作用,城乡联系变得异常紧密;另一方面,当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转变为现代市场经济之后,城市在城乡关系中便取得了几乎绝对的主导地位,从而必然地发挥出对包括广阔农村在内的整个社会的组织重塑作用、辐射作用;而且,只要成认经济运行的形态方式必然会影响到社会其他各个方面,那么,城市的这种组织重塑作用、辐射作用也必将及于社会的各个方面。现代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运行方式必然是围绕着城市而组建起来的,今天我们的乡村振兴只能顺应而不可逆这个根本历史趋势而展开。城市文明时代的乡村振兴首先是即使不是完全是一个使乡村参与并共享以城市文明为表征的现代文明的过程,是乡村融入城市主导的现代文明的过程。摘编自冯婷
5、?城市文明时代的“乡村振兴?1.以下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城市文明是在社会开展客观历史进程中出现的一种文明形态,决定了中国的社会转型。B.城市文明是独具中国特点的结构、文化和运行形态,覆盖城市、乡村在内的整个社会。C.城市文明已经成为了中国社会的主导,是现代化进程中产业结构提升带来的必然结果。D.城市文明是现代文明的表征,在乡村振兴中只要充分考虑到这一因素就定能取得成效。2.以下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文章以“乡村振兴为写作目的,着重论述了城市文明是一种必须顺应的历史趋势。B.文章着意厘清人们对“乡土中国的错误认知,是为了论证乡土中国
6、是一种文明形态。C.文章提到了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概念,让读者更易于接受对城市文明的论述。D.文章论述传统乡土社会与现代社会在城乡关系上的不同时主要从联系性和独立性着手。3.根据原文内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中国正进行着由乡土文明到城市文明的转型,乡村受到城市的重塑和辐射作用,实质上已经完全沦为城市的附庸。B.我们被带入城市文明时代,与当今中国产业的集中和劳动力市场的作用带来的人口大规模向产业聚集地聚集有关。C.在当今中国,要想真正实现乡村振兴,要求我们必须正视城市文明时代这一背景,在城乡一体的视野下统筹规划。D.潍坊鼓励企业到农村创立就业扶贫车间,淄博依托工业城市底蕴开展
7、乡村旅游,这些举措都和本文的理念相符合。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2分杜牧的江南余显斌1江南,是杜牧的。2没有杜牧,江南,该是何等寂寞?就如淋沥的细雨中,没有油纸伞的古朴,从而缺乏一种古诗的典雅;就如长长的小巷里,没有一架紫藤萝,从而缺乏一种绿意荡漾的清新;就如断桥边,没有如烟的细柳,从而缺乏一种吴侬软语的娇媚。3江南, 是幸运的,在长久的寂静之后,迎来了青衣飘飘的杜牧。4江南女儿,也是幸运的,在长久的冷寂之后,又重现了青春的颜色。5那时的江南,一定是寂寞得很久了,寂寞得连西湖的水也泛不起一点涟漪。那时的江南,已经没有了丝毫的浪漫,江南采莲的曲子,已经凋谢在寒冷的池塘里;吴越争霸的战鼓
8、,已半入江风半入云,渺茫难寻了。至于西施浣衣的样子,已经在传说中流向岁月的天尽头,白云的深影里。当然,包括当年的丝竹,当年的歌舞,当年的风流潇洒,都已经如周郎的微笑,隐入历史的硝烟中。6江南,太寂寞了,寂寞成一池浮萍,连红叶也舞不起一点声音。7就在这时,杜牧来了,在清明时节前后,嫩草如诗的日子里,一匹马,一身长衫,外带一支笔,踢踢跶跶走过丝雨江南,走过杏花如雪的江南,走过四百八十寺的江南,举一举杏花村的佳酿,饮醉了清明时节,饮醉了自己,也饮醉了唐诗。8醉后不知故土远,错把江南做故土。9从此,江南,收容了一颗漂泊的诗魂,也收容下一片灵秀,一片浪漫。10在江南行走,杜牧一定是风神潇洒志气昂扬的,因
9、为,他终于寻到了自己心中美的极致,诗的栖息地。在江南,杜牧一定是心情舒展眉宇青葱的,因为,长久的失落后,他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和抚慰。11二十四桥的夜晚,月光如昼,桂香如梦。秋来的江南,依然山温水软,草木含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江南,就适宜于洒脱地生活,诗意地游走。小杜,深得江南三味。12春风十里,柳丝飘飘,有哪一缕春风,美得过江南?有哪一处女儿,轻浅一笑,婉约过江南?13多少人啊,走过江南?但匆匆的脚步,踏过满地红尘,能领略“烟笼寒水月笼沙的婉约?能体会到“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的繁华?能领略“村连三峡暮云起,潮送九江寒雨来的神妙?只有杜牧,一身长衫,飘飘地走过江南山水,
10、把自己的欢笑,自己的歌吟,留给江南,留给江南的天空和湖面,还有山水楼台。同时,也把江南留给岁月。14在烟水渺茫的江岸,在细柳如眉的亭旁,总有风吹过,总是有诗人的脚步走过,这些,江南记得,竖行的方块文字也记得。15当诗人漫步江南时,多少丝管,多少弦竹,在夜月下悠扬;多少忧伤,让一个沉沦历史的书生,怆然泪下。16不是爱风流,似被红尘误。17诗人并不想隐居入江南山水,诗人并不想在二十四桥的箫音中沉醉。“江南好烟月,门系钓鱼船“霜叶红如二月花,这些美妙,也不能让诗人沉醉。所有的音乐,所有的云烟风月,并没有遮住诗人的眼睛。18诗人站在高山上,站在红楼上,日日凝目而视,翘首企盼,在等待着一个时代的到来,等
11、待着万民欢乐的和谐盛世到来,“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诗人总是心有不甘,在晚唐的夕阳残照中,遥望着太宗所开创的盛世,万民同乐,百国来朝。可是,诗人失望了,心冷了。天边,夕阳西下,一片暗影茫然。19在一声长叹中,诗人走入江南。20所有的肮脏,所有的红尘,与江南山水,与江南儿女相比,是如此不堪,如此肮脏。21“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诗人轻轻叹息一声,定格在江南的烟雨中,静静地观看着,看“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美丽;看“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轻歌曼舞;看江南儿女在月夜里一把凉扇,笑扑流萤的娇憨情态;看扬州烟水,秦淮月光。 22江南,
12、抚慰着诗人。 23诗人,沉醉于江南。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22年第2期4.以下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文章第2段,运用排比、比照的手法,指出没有杜牧,江南风景就少了特有的情趣韵味,从而强调了杜牧对于江南的意义。B.文章多处引用、化用杜牧的诗句,这样既便于简洁凝练地表现江南的美景和神韵,增添江南美的感染力,也借杜牧的诗句充分展现杜牧的才情和丰富的内心世界。C.文章第14段说“这些,江南记得,竖行的方块文字也记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赞美了杜牧用诗句表现了江南的美,让江南的美因诗句而在岁月中留存。D.文章多用排比句和整句,语言风格典雅婉约,与江南美景和杜牧诗
13、和谐统一,给人以美的享受。5.以下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文中第9段连用两个“收容第一个“收容可以解读为“接纳、抚慰,第二个“收容可以解读为“收获、得到或重现。B.文章前六段屡次写到江南的“寂寞,然后笔锋一转,“就在这时,杜牧来了,用反衬的手法写杜牧给江南美景带来了神韵。“寂寞指的是当时扬州的萧条。C.文章第1213段共用了六个问句,赞美了杜牧深得江南三味,读懂了多少人无法懂得的江南的美。D.“在一声长叹中,诗人走入江南,指的是杜牧虽有报国之心,但因为盼不到国家重振声威,他只能沉醉于江南美景,以此来慰藉痛苦失望的灵魂。6.作者为什么说“江南,是杜牧的?请结合自
14、己读文的感受加以探究。6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2分缝山针非鱼年又春是市文化局的助理调研员,也是个业余画家,他的写意山水在省里小有名气。局里开党委会研究驻村扶贫工作,说市里要求必须有一名副县级干部带队,在扶贫村帮扶一年,尽快帮村民走上致富路。年又春一听说是高阳村,他忙说,我去。高阳村年又春去过。几年前他出去写生,骑一辆自行车三转两不转到了一个小山村,当时正是槐花飘香的时候,漫山遍野雪白的云朵起伏着,甜腻腻的香味让年又春陶醉了。他躺在树下睡了一觉,然后支起画架,画了两幅?听槐?。临走的时候,年又春问一个放羊孩子,那孩子吸溜着鼻涕告诉他:这是高阳村。正月十五没过,年又春就带着被褥、军大衣
15、、煤气灶、米面油盐,和两名驻村队员来到高阳村。村民们敲锣打鼓欢送他们的到来,年又春看到寒风里热气腾腾的欢送队伍,他的心一颤:一定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帮百姓致富。年又春从局里要来一局部扶贫资金,又借助各种关系拉来十来万赞助,修公路、架 线、建蓄水池,一项项实实在在的帮扶工程建成了,村民脸上的笑容多了,村委开会也开他们宿舍去了,大事小事都要跟他们商量。秋天到来时,山上的柿子树上挂起了火红的小灯笼,年又春站在山顶上,深深呼吸着山风带来的果实成熟的香味,他又一次醉了,久违的情绪在胸膛里鼓胀。下山的时候,年又春看见瘦瘦的高小根背了一大筐煤。他早听说高阳山上有煤,可一直没顾上详细问。他叫住高小根,要看看他筐
16、里的煤。高小根说这煤是无烟煤,好烧。山上不少,也不深,有时候找准了几镢头下去就能看到黑煤。年又春一听立即兴奋了。这么好的资源怎么村里早就不知道开发呢,要开发出来,村民不早富了,还用他们来扶贫?年又春一回村就把村委会主任叫来,问他煤的事。主任说早也想开发,村里没钱,投资不起。找市煤炭局的一个技术员来看过,他说都是“鸡窝矿。年又春问他啥叫“鸡窝矿。主任说就是矿床太小,一小片一小片,跟鸡窝一样。年又春一听沉下脸,“鸡窝矿也是矿啊,怎么着也能给老百姓带来财富不是?村主任一听忙点头说,是,是,是。于是,高阳村的煤矿开挖了。没钱,招外地的人来开发,村委会账上的钱慢慢多了,村民下窑挖矿,每天也可以挣八十块钱
17、。高阳村热闹起来了,轰隆隆的汽车、拖拉机从年又春帮助铺设的公路上开进来,又开出去,一车车煤挖出来,又拉走,换成了钱。第二年春天到来时,一些村民家里开始准备盖新房,谁见了年又春都双手拉着他说感谢啊,感谢党。年又春是喝完高小根的喜酒才离开高阳村的。高小根在矿上挣了钱,买了辆三轮摩托,还从山外娶回一个漂亮媳妇。年又春借着酒劲说:新娘子长得好看,回头给我当模特。高小根乐得直握手,不停说:喝酒,喝酒。年又春的扶贫工作结束了,在全市召开的表彰会上,年又春做典型发言,他声情并茂,会场上好多人都在悄悄擦眼泪。没多久,年又春的先进事迹报到了省里,省里对市里的驻村帮扶工作进行了嘉奖,年又春不但晋升一级工资,还被调
18、到市科协做了主席。年又春一年多后翻看他的获奖作品?听槐?时想起了高阳村,他对高阳村的深厚情感被一下勾了起来。到高阳村去!年又春立即带上司机出发。暮秋时节,高阳村的风很劲,枯黄的叶子在车前翻卷飞舞,车轮带起的小石子儿敲打着车窗车门,发出清脆的响声。停,快停下。年又春看见高小根了。司机停下车,年又春下车叫高小根,高小根迟疑了一下才认出是他,忙过来拉着年又春的手说:年局长来了,大家都一直念叨你呢。年又春叫高小根一起坐上车回村,高小根说不了,他得上坟去。年又春忙问:谁不在了?高小根苦笑一下:媳妇。八月份下大雨,她从山上下来,一个挖过的废煤矿突然塌了,媳妇一下陷了进去,肚子里还有五个月大的孩子。年又春惊
19、呆了,怎么会这样?他沉默了一会说,我们一起去。年又春和高小根一起慢慢朝山上走,年又春越走越心惊。满目疮痍!他只能用这个词来形容他所看到的。到处是挖过的和正在挖的小煤窑洞,废弃的煤矸石。曾经茂密的树林,现在几乎不剩几棵树,孤单地守着快速苍老的高阳山。年又春在高小根媳妇的坟前跪了下去:都是我的错。高小根忙拉起年又春,年局长,你是我们的致富大救星,是她命不好,赶上了,怎么能赖你呢?年又春没有勇气走进高阳村里,他匆忙赶了回去。三个月后,市里禁止小煤窑开采的通知下来了,一件由年又春设计的巨型雕塑也从省城运到了市里,又被运到高阳村,是年又春自己掏钱制作的。那是一根细细的弯弯的金属大针,足有十来米高,斜依在
20、一个底座上,在太阳下发出耀眼的光辉。年又春给这个雕塑取名字叫:缝山针。7.以下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小说第三段表达年又春和高阳村的渊源,交待了他特别想去高阳村驻村扶贫的原因,也为下文他积极热情地开展扶贫工作作了铺垫。B.年又春各处拉赞助,修公路、架 线、建蓄水池,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又设法开发煤矿,表现了他不辞辛劳、真诚助民的品格。C.?听槐?画作在文章中屡次出现,既表现了年又春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又推动情节开展,让他再次来到高阳村,目睹高阳山的现状。D.高小根带有身孕的媳妇被突然坍塌的废煤矿夺去生命,但他处于对年又春带着高阳村脱贫致富的感恩之情,不肯
21、成认媳妇和孩子的死是年局长的错。8.以下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小说开头交代了“年又春是市文化局的助理调研员,也是个业余画家,为后文他画出获奖作品?听槐?和设计出巨型雕塑“缝山针做了铺垫。B.“他又一次醉了,久违的情绪在胸膛里鼓胀,照应了上文“甜腻腻的香味让年又春陶醉了。这种对美景和自我成就的陶醉让年又春下决心采掘煤矿。C.年又春暮秋时节回高阳村时的环境描写,暗示高阳村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的现状,渲染下文悲凄的气氛。D.美丽的高阳村变得满目疮痍,村民以毁坏自然环境为代价脱贫致富,这留给读者沉重的思考,也显示出作者的忧患意识。9.小说为什么以“缝山针为标题?
22、请结合全文谈淡你的看法。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一文言文阅读此题共4小题,19分苏武,字子卿。天汉元年,武帝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会虞常等谋反匈奴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归汉。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张胜许之。其一人夜亡,告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驰召医。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律谓武曰:“副有
23、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羝乳乃得归。武既至海上,廩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武使匈奴,明年,陵降,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武曰:“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武来归明年,武子男元与安有谋,坐死。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及燕王等反诛,穷治党与,武素与桀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霍光寝其
24、奏免武官。数年,昭帝崩。宣帝召武待诏宦者署,数进见,复为右曹典属国。以武著节老臣,令朝朔望,甚优宠之。武年八十余,神爵二年病卒。节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有删减10.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武素与桀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霍光寝其奏/免武官B.武素与桀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霍光/寝其奏/免武官C.武素与桀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霍光/寝其奏/免武官D.武素与桀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霍光寝其奏/免武官11.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25、A.“字,古代男子20岁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B.“斥候,古代的侦察兵。分骑兵和步兵,一般由行动敏捷的军士担任,是一个重要的兵种。C.“节,文中指旄节,以竹为竿,上缀以耗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之为凭证。D.“望,我国古代每月第一天叫“望,如?赤壁赋?中“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每月的最后一天叫“晦。12.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苏武出使匈奴,面对威胁利诱坚守节操。面对卫律的逼降,他义正词严,使卫律哑口无言,只得“复举剑拟之。B.苏武出使匈奴,表现出不屈的民族气节。苏武到匈奴后,因突发变故,被扣
26、幽禁,他两次想要自杀,只为保卫国家尊严。C.苏武为了完成使命,历经磨难而不屈。单于想让苏武投降,就把他关在一个大地窖中,苏武不屈服,用绝食来对抗。D.苏武节操显著,他晚年得到优厚对待。他历经磨难,终于回到了汉朝;汉昭帝死后,汉宣帝让他做了右曹典属国,优待他。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二古代诗歌阅读此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注】辛弃疾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
27、江山。【注】辛弃疾在淳熙十二年公元1185年前后,约45岁时,贬官为民,闲居带湖。14.以下对本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A.“饥鼠说明这里已经长时间断了“烟火;蝙蝠翻舞,形象逼真地写出了眼中所见。B.“屋上二句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耳中所闻,屋外狂风暴雨,窗纸破烂,发出呼啦啦的声音,仿佛在自言自语。C.上片四句描绘夜宿王氏茅屋中的实景,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为下文抒情作铺垫。D.下片抒写词人无限感慨,“眼前万里江山,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15.全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思?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此题共5小题,10分16.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局部1苏轼在?赤壁赋
28、?中用“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的军容之盛。2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用听众在演奏结束后的反响和江边自然景色来侧面衬托琵琶女演奏效果的句子是“_,_。3?荀子劝学?中举例说,笔直的木材如果“_ ,就会弯曲到符合圆规的标准;即使再经曝晒也不会挺直,因为“_。4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和“_,令人叹为观止。5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春花秋月之外,“_也是勾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而“_,那么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三、 语言文字运用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早春江上
29、雨初晴,杨柳丝丝夹岸莺。画舫烟波双桨急,小桥风浪一帆轻。人工智能机器人“九歌_,创作了这首清新别致、朗朗上口的小诗。“九歌创作之所以能_,是因为“熟读唐诗三百首,它储存了从初唐到晚清的30万首诗篇,然后通过深度学习模型,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那么, 。如今,人工智能技术开展迅速,各式各样的智能机器人早已各显神通,“张小明是第一款国内综合利用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的写稿人工智能机器人。俄罗斯世界杯期间,“张小明记者16天撰写450多篇体育新闻,并以与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最终_,一战成名。“强大的人工智能崛起,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要么是最糟的。我们应该竭尽所能,确保它的未来开展对
30、我们和环境有利。斯蒂芬霍金生前如是警告。当诗歌创作这一人类精神文化最后的堡垒被逐渐攻破,你我手中的饭碗岂不是_?不过也有专家认为这样的担忧是多余的。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以下修改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利用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B.“张小明是第一款国内综合利用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写稿人工智能机器人。C.“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综合利用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D.“张小明是第一款国内综合利用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18.以下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
31、语句,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按照主题需要一首完整的诗被解码输出,一套作诗的规律被摸索出来B.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按照主题需要解码输出一首完整的诗C.一套作诗的规律被摸索出来,按照主题需要解码输出一首完整的诗D.按照主题需要解码输出一首完整的诗,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牛刀小试 倚马可待 不孚众望 岌岌可危B.崭露头角 倚马可待 不负众望 燕处危巢C.牛刀小试 信手拈来 不负众望 岌岌可危D.崭露头角 信手拈来 不孚众望 燕处危巢20.请概括下面这那么漫画所揭示的社会现实,并发出建议。5分社会现实:。2分建议:。3分21.对下
32、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给“微商下定义,不超过50字。5分在越来越兴旺的网络系统的影响下,人们的商品交易模式也越来越丰富了,而微商便是其中的一种。在日益流行的微博或微信平台里,人们不仅可以发表文字,上传图片,分享心情,还能发送商品信息,然后利用网络支付功能,销售自己的商品,达成交易的目的。这种商品交易模式方便快捷,得到了许多年轻人的认可。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人生在世,往往会经历种种的痛。有人说,痛了,就直接说出来,这是本能。又有人说,痛而不言,表达了人性的坚强。还有人说,痛而善言,这是一种人生智慧。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
33、写一篇文章。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广东省汕头一中2022至2021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语文科期末考试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1.【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A项,“决定了中国的社会转型分析错误,依据原文第一段“所谓社会转型,就是从传统社会形态向现代社会形态的转变。在这个转型过程中,生产过程包括劳动方式和生产组织的科学化、产业构成的非农化和经济运行机制的市场化是根本动力,而由此带动的社会生活形态上的城市化那么是最显著的外在表征可知,城市文明不是转型原因而是转
34、型的表象特征;B项,无中生有,“独具中国特点分析错误,依据原文第二段“费先生用乡土中国这个概念所要刻画的,是不同于现代社会的独具中国特色的一种传统社会结构、文化和运行形态,是一种独特的乡土型文明形态。就如同现代社会的结构、文化和运行形态并不仅仅限于城市,这种独具中国点的传统乡土文明形态也不仅仅限于中国乡村,而是笼罩于包括城市在内的整个中国社会可知,独具中国特色的是传统“乡土文明,而非城市文明;D项,过于绝对,“就定能取得成效错,依据原文最后一段“城市文明时代的乡村振兴首先是即使不是完全是一个使乡村参与并共享以城市文明为表征的现代文明的过程,是乡村融入城市主导的现代文明的过程可知,选项表意绝对化
35、。应选C。2.【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项,“是为了论证乡土中国是种文明形态表述有误。第二段开篇说“对费孝通乡土中国这一概念的一个最常见的误解,就是把它单纯理解为一个关于中国乡村社会的概念,而没有将它看作是描述中国整体社会的概念可知,本段结尾是要说明的中心,即为了论证乡土文明和城市文明一样都“笼罩整个中国社会,乡土文明不限于乡村,城市文明也不限于城市。最后一段“城市文明时代的乡村振兴首先是即使不是完全是一个使乡村参与并共享以城市文明为表征的现代文明的过程,是乡村融入城市主导的现代文明的过程可知,不是为了论证乡土中国是种文明形态,而是说明城市文明应该包含乡土
36、文明,不能割裂开。应选B。3.【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项,“实质上已经完全沦为城市的附庸分析错误。依据原文第四段“当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转变为现代市场经济之后,城市在城乡关系中便取得了几乎绝对的主导地位,从而必然地发挥出对包括广阔农村在内的整个社会的组织重塑作用、辐射作用可知,并没说“实质上已经完全沦为城市的附庸,选项推断违背文意。应选A。4.【答案】A【解析】“比照的手法错,应是“类比。5.【答案】B 【解析】“当时扬州的萧条错,从引用的“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看,扬州当时是繁华的。从全文看,“寂寞应是指江南佳妙处尚无诗歌高手吟咏,其情趣韵致正苦苦等待
37、善解妙悟之人。6.参考答案:杜牧让长久寂静的江南重新显现灵秀和浪漫或:江南会因为缺少了杜牧而减少了神韵。杜牧读懂了多少人无法懂得的江南的美,并用自己的诗句定格再现了江南的婉约、繁华、神妙,让美丽的江南在岁月中留存。长久失落的杜牧在江南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和抚慰,杜牧的生命情感和江南融为一体。只要言之成理,超出文本的举例亦可7.【答案】D【解析】“不肯成认媳妇的死是年局长的错错3分8.【答案】B【解析】“下决心采掘煤矿错9.6分“缝山针是主要人物年又春反思的产物,表达了他勇于反思、敢于直面自己错误的精神。2分由开发高阳山到“用针缝山,构成了小说的主要情节。2分“缝山针也是警示,警示人们记住以往的沉痛
38、教训,抛弃不科学的开展方式,“缝山针的光辉也预示经济开展方式的转变,昭示着人与自然和谐开展的美好前景,凸显了小说主题。2分10.【答案】A【解析】“武与“霍光分别为两个人名,一为前句宾语,一为后句主语,故可排除BC项。“武素与桀有该句中必须有宾语,即宾语为“旧,故排除D项。应选A.译文:苏武一向与上官桀、桑弘羊有旧交,燕王又因苏武功高而官小数次上书,替他抱不平,他的儿子又参与了谋反,主管刑狱的官员上书请求逮捕苏武。霍光把刑狱官的奏章搁置起来,只免去了苏武的官职。 11.【答案】D【解析】“我国古代每月第一天叫望错误,中国古代把农历每月十五叫“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既望:阴历十六日。“朔:阴
39、历每月的初一。 12.【答案】C【解析】“用绝食来对抗错误,原文中“绝不饮食理解错误,意为“跟外界隔绝不供应饮食,也可从后句“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进行分析,苏武并没有用绝食来对抗。 13“愈,好转,“晓,使知晓,通知,“论,判定罪,“因,趁机。句意分1分。译文:苏武身体日渐好转,单于派人通知苏武,会同判定虞常的罪,想趁这个时候让苏武投降。 “事,侍奉,“亡,没有,“恨,遗憾。句意分2分。译文:臣子侍奉君主,就像儿子侍奉父亲一样,儿子为父亲死,没有什么遗憾的,希望你不要再说了! 【译文】苏武字子卿,公元前100年汉武帝即位的第四十一年,汉武帝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节古代使者所持的信物,
40、用竹做竿,上面饰以羽或毛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苏武同副中郎将张胜以及临时委任的使臣属吏常惠等,加上招募来的士卒、斥候军队中守卫、侦察的士兵百多人一同出发。正遇上缑王匈奴的一个亲王与长水水名虞常等人在匈奴内部谋反,与卫律统率领的那些投降匈奴的人中,暗中一同筹划把单于的母亲阏氏劫持到汉朝。虞常在汉朝的时候,一向与副使张胜要好,私下拜访张胜,说:“听说汉天子很怨恨卫律,我虞常能为汉廷埋伏弩弓手将他射死。张胜许诺了他。其中一人夜晚逃走,揭发他们的行动。张胜听到这个消息,担忧他和虞常先前所说的那些话被揭发,把情况告诉苏武。苏武说:“受到侮辱才去死,就更加对不起国家了!想自杀。单于派卫律召唤苏武来受
41、审讯。苏武对常惠说:“以汉朝使节的身份屈身受审,玷辱国家的使命,即使活著,还有什么脸面回到汉廷去呢!说著拔出佩刀自刎,卫律大惊,命人骑快马去找医生。单于以苏武的节操为壮,早晚派人探望、询问苏武。苏武的伤势渐渐好了。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一起来判决虞常,想借这个时机使苏武投降。卫律对苏武说:“副使有罪,正使也应当连带治罪。苏武说:“我本来没有参加他们的谋划,又不是他的亲属,怎么谈得上连坐?卫律又举起剑来装做要杀人的样子,苏武岿然不动。单于更加希望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地穴里,跟外界隔绝不供应饮食。天下着雪,苏武卧著嚼雪,同旃毛一起吞下充饥,几日不死。匈奴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
42、让他放牧公羊,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归汉。苏武迁移到北海后,匈奴供应的粮食不到,掘取野鼠、收藏草实来吃。拄著汉廷的使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著,使节上用牦牛尾作的装饰全部脱尽。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李陵投降匈奴,不敢访问苏武。过了许久,单于派遣李陵去北海,为苏武安排了酒宴、音乐歌舞。苏武说:“大臣为君王效劳,就像儿子效忠父亲,儿子为父亲而死,没有什么可遗憾的。希望不要再说了! 汉昭帝登位几年后,匈奴与汉朝议和,缔结婚姻关系。汉廷索求苏武等人,单于召集苏武的部下,除了以前已经投降和死亡的,总共跟随苏武回来的有九人。 苏武归汉第二年,苏武的儿子苏元因参与上官安的阴谋,而被处死。起初,上官桀、上官安与大将
43、军霍光争权,等到燕王等人谋反,被杀,追查处治同谋的人,苏武一向与上官桀、桑弘羊有旧交,燕王又因苏武功高而官小数次上书,替他抱不平,他的儿子又参与了谋反,主管刑狱的官员上书请求逮捕苏武。霍光把刑狱官的奏章搁置起来,只免去了苏武的官职。 过了几年,昭帝死了。宣帝召来苏武在宦者令的衙门听候宣召。屡次进见,又做了右曹典属国。因苏武是节操显著的老臣,只令他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两日入朝,非常优宠他。苏武活到八十多岁,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病亡。14.【答案】D【解析】此题综合考查了诗歌的内容、表达技巧、思想情感、语言。这类题目主要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内容一般为曲解
44、诗意,语言主要是风格不正确,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D项,“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错,末两句是说平生经历使他心怀祖国河山,形诸梦寐;如今苍颜白发,壮志难酬,可心中所思所想,依然还会梦到往日的万里江山。表现的是作者的凄苦的、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心情,不是“赞美。应选D。15.【参考答案】诗人平生为了国事操劳奔波,未老先衰,最终却落得罢官闲居,抒发了壮志未酬的辛酸;诗人半夜惊觉,梦中和现实落差巨大,表现出他志在千里的理想和崇高的报国热情。【解析】此题考查评价作者的情感态度。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
45、地方。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衬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要注意诗歌是有多种情感还是相比照拟单一。这首词感情浓烈,语言平淡,纯用白描,环境气氛的渲染非常出色,抒主人公的心理描述和形象刻划是十分成功的,在稼轩的爱国作品中,别具一格,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自语二字,自然而又幽默地将风吹纸响拟人化、性格化了。独宿的这个“王氏庵,是久已无人居住的破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作者一个平生为了国事奔驰于塞北江南,失意归来后那么已头发花白、容颜苍老的老人出现了,抒发的是壮志未酬的辛酸。“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秋宵梦觉指出了时令,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难以入睡。半夜醒来,眼前不是饥鼠蝙蝠,残灯破窗,而是祖国的“万里江山。这一句与“平生塞北江南相照应,平生经历使他心怀祖国河山,形诸梦寐;如今苍颜白发,壮志难酬,可心中所思所想,依然还会梦到往日的万里江山,表现出他志在千里的理想和崇高的报国热情。16.【参考答案】(1) 舳舻千里,旌旗蔽空。(2)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3) 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