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安全生产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波市安全生产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doc(4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0宁波市安全生产信息化宁波市安全生产信息化“十二五十二五”发展规发展规划划宁波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宁波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二二一一年十一月一一年十一月1前前 言言“十一五”期间,宁波市安全生产信息化工作实现了由启步探索阶段向稳步发展阶段的转变,利用有限资源开展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业务系统开发应用、门户网站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等工作,为全市安全生产监管、服务和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支撑,得到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省安监局以及市政府的肯定,部分业务系统建设与应用成效居全国同级城市前列,并在其它城市推广应用。但是宁波市安全生产信息化工作还存在系统集成度不高、应用深度不够、覆盖面不全及资金投入不足等
2、问题。“十二五”时期,将通过规范、集成,开发、应用等方式,建成与金安工程密切融合、国内领先的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信息平台,为实现安全生产工作的效能化、精细化和科学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十二五”时期,是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工作科学化水平、实现安全生产状况根本好转的关键时期,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已成为政府加强安全监管能力和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重要途径,应充分发挥信息化在风险防控、事故预防、监管执法和应急管理中的作用,为有效防范并遏制重特大事故,实现宁波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推进和深化安全生产信息化是宁波市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也2是宁波市“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任务
3、。随着宁波市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百姓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将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安全生产信息化工作也将面临新的形势与挑战。本规划依据宁波市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的建设目标和内容,并按照宁波市“智慧城市”建设确定的指导方针编制。本规划在对宁波市安全生产信息化工作的现状、面临的形势与挑战,以及加强新形势下安全生产工作对信息化建设的迫切需求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十二五”时期安全生产信息化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本规划是“十二五”时期宁波市安全生产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是全市各级安全监管机构开展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重要依据。3目 录一、现状与问题 .7(一)现状分析.7(二
4、)存在的问题.10(三)面临的形势与挑战.11二、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13(一)指导思想.13(二)基本原则.13(三) 规划目标.14三、主要任务 .15(一)信息基础设施建设.15(二)标准规范建设.16(三)信息资源规划和数据库建设.16(四)安全生产门户网站建设.16(五)政务协同办公系统建设.17(六)综合监管信息平台建设.17(七)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17(八)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18四、重点工程 .184(一)安全生产门户网站.19(二)安全生产协同办公系统.21(三)安全生产中心数据库.22(四)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平台.23(五)安全生产保障支撑平台.25五、投资估算与资
5、金来源 .26(一)投资估算.26(二)资金来源.27六、保障措施 .27(一)加强组织领导,协调推进信息化工作 .27(二)落实信息化责任制,实施严格考核 .28(三)加强信息化培训,促进业务系统应用 .28(四)保障项目资金投入,严格管控资金 .28(五)加强运维保障工作,实现服务外包制度化 .29附表 1 门户网站建设费用估算表.30附表 2 协同办公系统建设费用估算表.31附表 3 中心数据库建设费用估算表.32附表 4 综合监管信息平台建设费用估算表.34附表 5 保障支撑平台建设费用估算表.36附表 6 信息基础设施配备费用估算表.375一、现状与问题“十一五”期间,宁波市安全生产
6、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市安监局)以信息化促进安全生产工作效能化、精细化和科学化为目标,制定了安全生产信息化工作规章制度。通过实践应用,积累了大量的信息化工作经验,业务应用水平不断提高,建设思路日趋明晰,取得了一系列建设成果,为全市安全监管、应急管理和社会公共服务提供了基本的信息技术保障。(一)现状分析1成立了信息化工作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领导小小组组。 。市安监局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信息化工作,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安全生产信息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出台了宁波市安监局信息化建设管理暂行办法、 宁波市安监局上网信息采编、审批、发布、申请和保密安全制度、 宁波市安监局短信服务系统使用管理
7、暂行办法等规章制度,规范了需求分析、立项审批、资金安排、项目招标、系统开发、监理咨询、过程管理以及成果验收等工作程序,保证了信息化建设及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2利用社会利用社会资资源开展信息基源开展信息基础设础设施建施建设设。 。市安监局充分利用各类社会资源开展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与 11 个县(市)区安监局政务网络连通、与省安监局视频会议系统连通、与市属有关部门及移动运营商的 GPS 定位共享。委托市数据中心托管应用及数据库服务器,委托专业公司承担信息化软件、硬件以及网络系统运行维护等工作。63依托互依托互联联网推网推进进安全生安全生产产政政务务公开和网上服公开和网上服务务。 。通过建设宁
8、波市安全生产门户网站实现了政府信息公开、公众参与、在线办事三大服务职能。各县(市)区安监局都建有门户网站,并委托中介机构进行测评,提高了门户网站建设和服务水平。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加强了对县(市)区安监局网站建设的规范化管理。 “十一五”期间,安全生产门户网站已成为发布安全生产信息、宣传安全文化、体现政务公开、提供为民服务、实现公众参与的窗口与平台,提高了面向社会公众和企业的服务水平。4建建设设了了办办公自公自动动化系化系统统。 。通过建设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了市安监局内部电子化公文流转、监督监察、会议管理、信息发布、文件下发等基本功能,提高了日常办公效率
9、。各县(市)区安监局和乡镇安监站所利用市政府统一建设的电子公文传输系统实现了政府公文收发电子化操作。市安监局建设了安监短信服务平台,实现了政务办公的提醒功能以及对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信息发布功能。5建建设设了一批了一批实实用的安全生用的安全生产业务产业务系系统统。 。市安监局本着“需求引领、急用先行,服务监管、方便群众,建用结合、注重实效,重点突破、不断完善”的原则,建设了市安监机构基本信息管理、行政许可管理、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安全生产培训及考核、重大危险源申报、危化品道路运输管理、隐患排查治理、烟花爆竹批发流向管理、事故(工伤)信息管理、安全生产行政执法7管理、应急预案管理、统一身份
10、认证和短信服务等一批实用的业务系统,涵盖了安全监管的基本业务。采集了 40 余万家企业的基础信息和 19 万多条业务数据,初步掌握了重点安监基础数据和动态信息。部分业务系统建设与应用已经走在全国同级城市前列,如“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监管信息系统”和“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在“上海世博会信息化与城市发展论坛”成功展出,引起了广泛关注。综上所述,宁波市安全生产信息化工作具有以下特色:一是一是领导高度重视,不断探索安全生产信息化发展方向,2006 年市政府分管领导亲自挂帅开展了“加快推进我市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的对策研究”工作,2007 年出台了宁波市安全生产信息化规划(2008-2012)。二
11、是二是坚持应用引导建设的原则,通过业务系统建设为制度固化提供有效支撑,优化并规范安全监管业务流程。三三是是将建设资金重点用于应用系统研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四是四是重视数据集成工作,实现了与交通、劳动、工商等部门的数据交换与共享,为危化品运输车辆监管、工伤事故管理和企业诚信管理等跨部门业务系统运行提供数据支撑。五是五是深入研究市、县(市)区安监局以及乡镇安监站所业务关系及定位,解决市级与县级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定位、发展以及互联互通问题。六是六是形成了一批典型的安全生产信息化成果,市安监局组织研制的“危险化学品行政许可管理系统”已在浙江全省使用。8(二)存在的问题目前宁波市安全生
12、产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还不能满足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现实需要,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应应用系用系统统覆盖面不全。覆盖面不全。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管理、职业健康监管、绩效考核、应急管理等业务系统尚未建成,与县(市)区安监机构尚未实现办公协同和业务一体化。县(市)区安监机构尚未全面开展安全监管业务系统建设,还不具备实施个性化业务及办公自动化的条件。2系系统应统应用深度不用深度不够够,尚未深度融入安全生,尚未深度融入安全生产产核心核心业务业务。 。一些领导干部对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够,信息化技能不高,习惯于传统管理模式。已建业务系统存在应用情况不够好、应用范围不够广
13、,应用深度不够高等问题。部分业务功能尚未全方位融入安全生产核心业务,安全生产的业务流与信息流尚未达到深度融合与有机关联,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安全生产信息化工作的进度和成效。3系系统统集成度不高,使用不便,信息集成度不高,使用不便,信息资资源源难难以共享。以共享。由于缺少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缺乏标准规范指导,安全监管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难以固化,导致现有信息系统相对分散,集成度不高,信息资源难以共享;用户界面风格不统一,使用不便。4安全生安全生产产信息化基信息化基础础支撑和保障能力不足。支撑和保障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信息化工作规章制度不够健全、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不足、信息9化建设项目组织管理水平不高、
14、工作人员信息化素能不高、监管执法和应急救援装备不全等方面,特别是基层监管机构、高危行业企业信息化人才紧缺,安全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知识和操作技能滞后,影响了信息化的应用推进。5 标标准准规规范建范建设设滞后、机制不健全等滞后、机制不健全等环环境因素制境因素制约约了信息了信息化化发发展。展。全国安全生产信息技术标准体系仍未建立,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缺少技术支撑,难以为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持。全市各级安监机构成立相对较晚,部分乡镇、街道尚未建立安监站所,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保障机制和考核机制不健全。以上外部环境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信息化的发展。(三)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十二五”时期是
15、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宁波市“智慧城市”建设对信息化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安全生产信息化将面临新的形势与挑战。1信息信息产业产业快速快速发发展展为为智慧安智慧安监带监带来新的机遇。来新的机遇。信息技术不断创新,以物联网和云计算为重点内容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已经成为我国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物联网技术研发和应用,以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为重点的国家电子政务建设已列入我国“十二五”时期信息化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信息产业持续发展,信息网络广泛普及,为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提10供了难得的机遇。2市委、市政府高度重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视安全生安全生产产
16、信息化工作。信息化工作。宁波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基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时代背景,率先提出了加快建设智慧城市的决策部署,将安全生产信息化列为宁波市“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提出了实现“智慧安全监管”的建设目标,统筹安排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资金。3各各级级安安监监机构机构对对信息化的重要性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认识不断提高。不断提高。 “十一五”期间,市安监局在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方面打下了较好基础,积累了丰富经验,逐步形成了信息化工作的人才队伍,各级安监机构对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也不断提高。市安监局党组把推进信息化建设作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安全生产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的根
17、本出路。 宁波市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将安全生产信息化列为重点工程。各级安监机构已把安全生产信息化与业务工作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思路日趋明晰。4构建安全生构建安全生产长产长效机制效机制对对信息化提出了迫切需求。信息化提出了迫切需求。推进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是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安全生产监管由事后查处应对向事前防范转变,由传统经验型向现代科学管理型转变,由单纯监管向全面服务转变的重要载体。宁波市安全生产基础依然薄弱,监管对象点多面广、过程连续、动态变化,仅仅依靠传统的人工方式难以实现对监管监察对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迫切需要利用信息11化
18、手段创新安全监管监察方式方法,加强安全监管监察能力,提高行政执法效能。 。二、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科技兴安”战略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决策部署,通过规范、集成,开发、应用,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为创新安全监管方式方法、提升安全生产工作科学化水平、提高安全生产监管和服务工作效能、实现宁波市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二)基本原则统统筹筹规规划,分步划,分步实实施。施。根据宁波市“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十二五”安全生产工作实际需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稳步推进信息化工作。纵纵横横衔衔接,接,协
19、调发协调发展。展。明确全市各级安监机构信息化发展思路和定位,实现市安监局与各级安监机构、企业及横向部门的连通。业务业务主主导导,互相促,互相促进进。 。以业务需求促进信息化工作,在业务应用中不断完善系统建设,利用信息化促进安全监管业务开展,努力保障业务工作的固化和有效执行。集成集成优优化,化,资资源共享。源共享。着力提高系统的集成度,整合相关资源,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能的部门应提供数据共享交换接口,实12现跨部门的数据共享交换和业务协同。统统一一标标准,保障安全。准,保障安全。制定各类安全生产信息化标准规范,按照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和涉密信息系统管理的要求,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加加强强管理,推
20、管理,推进应进应用。用。加强信息化工作的组织管理和技能培训,建立信息化工作考核机制,不断推进系统应用。(3(规划目标到“十二五”末,利用本市各类信息资源,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基本形成覆盖各级安全监管机构、重点企业和有关单位的基础信息网络和安全保障系统,满足各级机构业务应用的需要;通过重点工程建设,基本建成国内领先的一体化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信息平台、中心数据库和信息化标准规范,有效支撑安全生产监管和应急管理业务;建成全市安全生产门户网站和协同办公系统,提高政务公开、网上业务办理、企业和社会公众服务能力,为安全生产工作科学化提供更加坚实的技术支撑与保障。依托本市电子政务网络,基本建成覆盖各级安全监管机
21、构、重点企业和有关单位的基础信息网络和安全保障系统,初步实现与市安委会成员单位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在现有信息化建设基础上,制定宁波市安全生产信息化数据标准、业务标准和技术标准,编制企业信息采集和更新规范。建设中心数据库,为实现业务系统技术整合以及纵横13数据交换提供技术基础。建设覆盖安全生产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综合监管信息平台,实现业务流程和监管对象基本覆盖。加强信息公开、业务办理、政企互动功能建设,提高市、县(市)区安全生产门户网站建设和管理水平,提升各级安监机构服务公众和企业水平。建设覆盖全市各级安监机构的协同办公系统,实现市、县和乡镇三级安监机构政务办公协同一体化,提高办事效率。三
22、、主要任务为了实现宁波市安全生产信息化“十二五”发展目标,从信息化发展战略出发,结合本市安全生产工作实际,提出以下八项主要任务。(一)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在现有基础上,根据业务需要制定信息化装备配备标准,为各级安监机构配备移动办公设备、视频会议设备、现场图像采集设备、移动执法终端以及应急救援卫星通信和单兵系统等。升级完善基础支撑软件系统、服务器和计算存储设备,为系统运行提供安全、稳定、可靠的环境。通过 VPN 方式接入移动办公政务外网。配备企业视频图像和监测数据接入政府端设备设施,实现对企业信息的动态监测。充分利用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建设移动办公平台、视频图像服务平台等政府端信息采集与处理设备,实
23、现对重大危险源、危化品运输车辆、安全生产隐患的动态监管,14提高数据智能处理分析能力。(二)标准规范建设在现有信息化基础上,制定宁波市安全生产信息化的数据标准、业务标准和管理规范,建设企业安全生产信息采集标准和更新机制,指导并规范全市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应用和互联互通工作。各县(市)区安监机构在建设信息系统时要为后续扩展预留接口,并实现系统的兼容升级。(三)信息资源规划和数据库建设全面规划本市安全生产信息资源的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和使用,合理界定数据存储粒度,明确企业安全生产信息采集范围和方式,建立数据更新和共享机制。第一阶段,整合现有数据库系统,通过数据抽取的方式实现对现有业务数据库的核心
24、数据共享和集成,基于企业法人、公民(人口)数据库,建设企业公民、政府部门、辅助支持等安全生产中心数据库。第二阶段,完善安全生产中心数据库,实现业务数据的全面整合,依托市数据中心交换平台实现跨部门安全生产数据共享交换,依托金安工程实现跨地区数据共享交换。(四)安全生产门户网站建设采取“整合、优化、共享、外包”的建设方针,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网站信息公开、网上服务、培训教育、公众参与等主体功能,整合各级安监机构网站信息资源,优化网站结构设计和信息分类,建立以社会公众为服务对象的“一站式”安全生产门户网站,15提高政务公开的时效性、权威性和完备性,提高安监机构对公众和企业的服务水平,为打造服务型政府提
25、供坚实的支撑。(五)政务协同办公系统建设在现有政务办公系统基础上,制定业务协同机制和工作流程。本着应用集中部署、业务分级访问的原则,建设覆盖市安监局、县(市)区安监局、乡镇街道安监站所的协同办公系统,实现公文、信息、会议、档案等日常办公业务电子化,实现与市安委会成员单位的业务协同和信息抄送等功能,形成一体化的网上办公环境。(六)综合监管信息平台建设建设覆盖许可办理、安全生产监管、行政执法、职业卫生等领域的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信息平台,全面覆盖安全生产业务和监管对象。第一阶段以“企业安全生产档案”建设为前台表现,业务系统整合和数据抽取为后台支撑,将现有 17 个业务系统集成为统一的信息化应用系统,为
26、企业、社会公众、监管人员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信息化服务。第二阶段,完成企业安全生产诚信管理、企业安全生产档案管理、职业卫生管理等新增业务系统建设,实现统一顶层展现,实现与金安工程的功能衔接和数据融合,为全市各级安监机构提供各类业务办理功能,为全市有关企业、安委会成员单位等外部单位提供信息查询和办理入口。(七)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建设具备应急预案管理、应急资源管理、应急模拟演练等功16能的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安全生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功能,实现预案的逐级报备、审批和发布等功能,实现对应急预案、专家、物资、装备、知识、案例等资源的查询和统计管理功能,实现事故现场视频图像等监控信息接入,为桌面演练提供
27、应用支撑环境,为下属安监机构集中提供应急管理服务。系统建成后应实现与市政府应急平台、安委会成员单位应急平台、化工园区应急平台的互联互通,为市政府处置安全生产事故提供专业支持。(八)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 号)有关企业信息化建设要求,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RFID 等新技术加强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管理和本质安全水平。非煤矿山企业要全部建立视频监控系统,涉及危险工艺的危化企业要全部建立自动控制和紧急停车系统,重大危险源单位应依法建立相关监控信息系统,有毒有害作业场所应依法建立相关监测系统,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企业应建立
28、车载视频监控系统,工程车辆应安装 GPS 定位系统。化工园区应建立重大危险源监控和应急指挥中心。积极培育宁波市安全生产信息化产业发展,鼓励中介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第三方安全生产信息化服务,建设安全生产监管的通用型信息平台。采用适当方式将企业重点监控信息接入安全监管机构,实现企业与政府监管部门的数据交换与共享。17四、重点工程“十二五”时期,宁波市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如图 1所示,分为前端展示、门户层、应用层、支撑平台层、信息资源层和基础环境层六个层次。各层需要建设的重点工程包括安全生产门户网站、协同办公系统、中心数据库、综合监管平台和保障支撑平台。门户层前端 展示应用层支撑 平台层短短信信
29、息息服服务务平平台台安安全全生生产产地地 理理信信息息平平台台移移动动业业务务办办公公平平台台视视频频图图像像服服务务平平台台大屏显示显示终端传真电话PDA手机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平台笔记本电脑信息 资源层中心数据库标准规范安全生产协同办公系统安全生产门户网站数据交换接口中心数据库平板电脑企业安委会成员单位各级安监机构公众基础 环境层通信网络 (政务专网、互联网)基础软件环境 (操作系统等)基础硬件设备 (服务器、存储设备等)标 准 规 范 与 管 理 体 系信 息 安 全 体 系图 1 宁波市安全生产信息化总体框架(一)安全生产门户网站宁波市安全生产门户网站建设包括市安监局门户网站、门户网站内容
30、维护系统、网站测评标准等建设内容。市安监局统一制定门户网站建设标准和测评标准,市级网站由市安监局建设18维护,县级网站由各县(市)区安监局建设维护。1市安市安监监局局门户门户网站。网站。市安监局安全生产门户网站按照用户层、展现层、内容层、保障层四级架构建设,以企业公众服务需求为中心,整合各部门信息和服务资源,按照一体化、流程化、场景化的形式组织网站内容,确保网站好用、易用。在实现政务信息公开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门户网站的企业公众服务功能,建设针对企业公众的一站式服务大厅,实现政务信息公开、网上业务办理和查询、举报投诉处理、互动交流、信息服务等功能,成为全市安全生产工作统一的对外窗口。2 门户门户
31、网站内容网站内容维护维护系系统统。 。建设统一的门户网站内容维护系统,按照统一的数据标准接口,抽取市安监局协同办公系统和各业务系统的相关数据,自动发布和更新到门户网站。以县(市)区网站为基础,实现县(市)区网站和市局网站之间的数据自动交换和共享,实现各级安监机构业务工作与网站门户的有机结合。建立健全门户网站内容保障机制和服务体系,确保网站内容的及时、准确、实用。3网站网站评测评测。 。按照宁波市政府制定的政府网站测评标准开展市局网站测评工作,持续完善网站内容,不断提高建设水平,确保市局网站建设成为等级优秀的服务型政府网站。制定县(市)区网站建设标准和测评标准,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
32、、评建结19合”的原则,积极开展县(市)区网站的测评工作,提高县(市)区网站建设水平。(二)安全生产协同办公系统宁波市安全生产协同办公系统包括覆盖市、县两级安监机构协同办公系统建设和邮件系统、电子印章、电子签名等系统支撑环境的建设和集成等内容。安全生产协同办公系统由市安监局统一建设维护,各县(市)区安监局按照权限分级使用。1宁波市安全生宁波市安全生产协产协同同办办公系公系统统。 。以政务外网为基础,充分利用宁波市统一建设的电子公文交换系统,在市安监局现有政务办公系统的基础上,建设覆盖市、县(市)区安监局的协同办公系统,集日常办公、公文流转、事务管理、信息传递等功能为一体,实现安全生产政务办公业
33、务协同,全面提高办公效率和质量。实现市、县两级安监机构政务信息联动,准确掌握各级机构工作进展,及时督促指导工作落实,有效推进两级安监机构工作良性互动。2系系统统支撑支撑环环境建境建设设和集成。和集成。充分利用宁波市公共信息资源,建设协同办公系统支撑环境,为市安全生产协同办公系统提供基础保障。建设信息发布和共享平台,实现政府机关各项重要信息的及时通知、快速获取以及智能提醒,促进信息的上传下达和高效传递。建立协同沟通平台,集成邮件系统、通知系统、即时通讯等,有效提高沟通效率。通过多层安全控制体系充分保证系统的整体安全,集成电子签20名、电子印章等技术,保证系统信息的可靠性和可追溯性,实现协同办公系
34、统和门户系统的集成和信息共享。(三)安全生产中心数据库。整合宁波市现有安全生产信息资源,建设宁波市安全生产数据资源中心,形成企业(公民)、政府部门和辅助支持三大专题数据库,为各类安全监管业务系统提供数据支撑;在此基础上规划和制定中心数据库相关标准,建设宁波市安全生产数据交换接口,为实现跨地区、跨部门的安全生产相关数据信息的共享与交换提供标准依据和技术支撑。安全生产中心数据库由市安监局统一建设,各级安监机构、市安委会成员单位以及企业按权限分级使用。宁波市安全生产中心数据库框架如图 2 所示,包括标准规范、中心数据库和数据交换接口建设等内容。安 全 生 产 中 心 数 据 库标标准准体体系系业业务
35、务数数据据库库行行政政 许许可可标标准准化化 规规范范化化隐隐患患 排排查查重重大大危危 险险源源安安全全 培培训训事事故故 管管理理行行政政 执执法法应应急急 资资源源流流向向 登登记记信信用用 管管理理中中 心心 数数 据据 库库基基础础信信息息 数数据据库库企企业业安安全全档档 案案数数据据库库基基础础信信息息 数数据据库库安安全全生生产产状状 况况数数据据库库(CA/GIS/ MSDS)数 据 交 换 接 口国家 省 县区市级 各部门企业(公民)政府部门辅助支持危危化化品品 登登记记危危化化 运运输输其其他他技技术术标标准准业业务务标标准准数数据据标标准准图 2 安全生产中心数据库框架
36、211 标标准准规规范。范。以宁波市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平台建设与管理地方标准为基础,制定安全生产中心数据库数据标准、业务标准、技术标准,制定安全生产数据交换接口技术规范,制定中心数据库及数据交换接口管理与维护标准,指导中心数据库建设。2中心数据中心数据库库。 。梳理和整合现有业务系统,打破单一业务数据库模式,对安全生产监管业务数据、企业安全生产数据、各安委会成员单位安全生产数据进行分析,形成以企业安全生产信息为单元的综合数据管理模式,完成元数据库、基础数据库、业务数据库、空间数据库等专题数据库的建设,为各类业务系统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在此基础上建设安全生产数据仓库,依据不同主题对各类数据进行挖掘和
37、关联分析,为实现企业安全生产评估、区域安全生产形势评估与分析、领导决策支持等提供数据支撑。3数据交数据交换换接口。接口。按照宁波市建设的政府数据交换平台技术和接口要求,以中心数据库为基础和核心,遵循中心数据库数据交换标准,利用中间件和服务总线技术,建设宁波市安全生产数据交换接口,实现对不同类型业务数据的分析、抽取、转换、加载、交换与共享,实现与金安工程及国家、省、市、县(市)区安监机构纵向贯通和宁波市政府各相关部门的横向数据共享和交换。(四)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平台宁波市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平台总体框架如图 3 所示,包括22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基础平台、现有业务系统整合、新增业务系统等建设内容。安全生产
38、综合监管平台市、县两级由市安监局统一建设,县级安监机构根据权限分级使用。乡(镇)级平台由乡(镇)安监机构结合自身需求和特点自行建设,通过标准化接口实现与上级部门的数据交换共享和业务功能集成。1安全生安全生产综产综合合监监管基管基础础平台。平台。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基础平台由市级平台、县级平台和乡镇街道级平台三级组成。(1)乡镇街道级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平台主要以满足安全生产监管日常业务工作为主,实现日常办公、组织机构管理、检查培训管理、基础数据管理、绩效考核管理等业务功能,实现企业数据的采集和录入,实现与县级平台的联网和数据交换共享,定期上报相关数据。(2)县级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平台负责对乡镇街道平台上
39、报的安全生产信息进行汇总,实现对所管辖企业的监管业务功能,实现对企业监测监控信息的接入,实现与市级平台的联网和实时数据交换共享。(3)市级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平台负责对各县(市)区上报的安全生产信息进行汇总和融合,形成以企业为基本管理单元的横向安全综合监管模式,实现对安全生产监管业务的全覆盖。外部系统宁波 安全 生产 综合 监管 平台中心数据库行政 许可 管理 系统安全 生产 标准 化规 范化 管理 系统安全 生产 培训 考核 系统重大 危险 源申 报系 统危化 品道 路运 输管 理系 统隐患 排查 治理 系统烟花 爆竹 批发 流向 管理 系统事故 工伤 管理 系统安监 组织 机构 基本 信息 管
40、理 系统安全 生产 行政 执法 管理 系统CA 认证 系统企业 安全 生产 档案 管理 信息 系统企业 安全 生产 诚信 管理 信息 系统企业 职业 卫生 健康 管理 信息 系统区域 安全 生产 形势 评估 分析 信息 系统安全 生产 应急 管理 系统数 据 交 换 接 口“金安”工程市政府及市级 各部门应用系统浙江省安监局应 用系统国家安监总局应 用系统县区级安监局应 用系统23图 3 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平台总体框架2 现现有有业务业务系系统统整合与完善。整合与完善。中心数据库建设完成后,逐步开展行政许可管理、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安全生产培训及考核、重大危险源申报、危化品道路运输管理、
41、隐患排查治理、烟花爆竹批发流向管理、事故工伤管理、企业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管理等现有业务系统的移植工作,根据业务发展需要持续进行升级和完善,形成统一平台、统一界面、统一用户管理的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平台。3新增新增业务业务系系统统建建设设。 。在中心数据库基础上,逐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诚信管理信息系统、企业职业健康管理信息系统、区域安全生产形势评估与分析信息系统、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系统等建设工作,全面覆盖安全监管业务领域,为安全生产工作提供全方位信息化支撑。(五)安全生产保障支撑平台充分利用宁波市统一建设的基础网络、数据中心、灾备中心、云计算中心、CA 认证中心等公共资源,建设安全生产保障支撑平台,包括短信息服务平台、移动办公平台、安全生产地理信息平台和视频图像服务平台等内容。1短信息服短信息服务务平台。平台。以宁波市建设的短信息平台为基础,建立市安监局短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双向实时短信息传送。通过短信息服务中间件,24嵌入到办公系统和综合监管信息系统中,实现各系统对短信息服务的集成应用,实现短信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