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但愿人长久音乐课教案_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be****23 文档编号:18594997 上传时间:2022-06-0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但愿人长久音乐课教案_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最新但愿人长久音乐课教案_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但愿人长久音乐课教案_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但愿人长久音乐课教案_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doc(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最新但愿人长久音乐课教案_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一)一、揭题导入,欣赏词曲1.同学们,(出示皓月当空图)你们看,月到中秋分外圆。皓月当空,家家户户围坐在一起,赏明月,吃月饼,共享天伦之乐。越是在这样的日子,明亮的月亮,越会勾起游子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正所谓“明月寄相思”。古代文人为此也写出了许多与“月亮”有关的诗篇,你能吟诵几句吗?(静夜思,古朗月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枫桥夜泊)2.真是一个个了不起的小诗人。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首与“月亮”有关的词,想听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视频:水调歌头诵读)3.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齐读课题但愿人长久。二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情况。(1)课前大家预习过课文,知道这首词是谁写的吗?(指答)你了解苏轼吗?(学生简单介绍)(表扬)作者又是在什么地方写出了这首词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生读课文第一小节)出示: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苏轼。有一年,他被朝廷派往密州去做官。师小结: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九百多年前,就在这样的月圆之夜,苏轼被派往密州做官,独自一人漂泊他乡,望着这一轮皎洁的明月,便写出了这首词水调歌头。这句话中,“做官”是个生词,你觉得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就请你来领着大家读两遍。指导读句子。(2)听着大家流利的朗读,就知道课前预习得特别认真。课文中还有好几个生字词,相信,也难不倒大家,谁

3、来读一读。(指名读)(课件出示词语)做官虽然宽慰观赏品尝眼睁睁心绪不宁悲欢离合阴晴圆缺(2)恭喜你,全都读正确了。大家再轻轻地读读,你有什么发现吗?第一行前鼻音,第二行后鼻音,第三行是四个字的词,小老师领读。(3)开火车读,打乱顺序读,齐读。(4)光会读还不行,还要会写。仔细观察,你觉得这些红色的生字,哪个字比较难写,哪一笔需要提醒大家呢?(5)我也和你有同感,“缺”这个字还真不容易写呢!(出示:缺)从整体入手,这个字是左右结构,写的时候要左右一样宽,同时要注意避让。师范写,生描红,仿写一个。书写姿势提醒。同桌互相评价评价,可以得几颗星。2.同学们,刚才我们学的这些词语中,老师发现有两个词语写

4、出了苏轼的心情,你能找出来吗?(指答,你的眼睛课真亮!随机板书)。*心绪不宁:心情不能平静。文中是谁心绪不宁?为什么心绪不宁呢?指2人读相关句子。(出示句子)(板书:思念)*宽慰:宽解安慰。(查字典)字典不仅告诉我们宽慰的意思,你还要知道,这是一种通过拆字解释词语的方法,你看到课文中找找,谁得到了安慰而宽心了许多?指答。是呀,苏轼的心里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随机指23人读两句词。(出示两句词)小结:看来,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多,其中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的语句来理解词语,不失为一种好办法。3.苏轼的心情还有怎样的变化呢?请大家快速地浏览课文,从文中再找出一个相关的词语?指答。(板书)出示:读准

5、多音字,埋怨。还可以读什么?组词。小老师领读。什么是埋怨呢?妈妈是不是经常埋怨你?还有谁埋怨过你吗?(联系说话)三、精读课文,感悟“思念”过渡:年年中秋,今又中秋,在这个特殊的夜晚,苏轼却心绪不宁,为什么呢?他在思念谁呢?为什么思念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用心朗读课文的2、3两小节,体会苏轼的思念之情。1.同学们,你和你的亲人分离过吗?你心里什么滋味?(学生交流)2.思念总是那么美好,却又是那样的痛苦。同样的中秋节,苏轼也和我们一样,思念起他的弟弟,苏辙。小组合作学习:四人小组中,1号同学读课文的第二小节,2号同学读第三小节,3号同学找找苏轼思念弟弟的原因,4号同学作补充汇总。(指名读)3.开

6、始学习,然后交流汇报。(1)皓月当空,月圆人不圆。你见过这样的夜空吗?(图片)理解“皓月当空”,指导读好句子。(这样的夜晚总让人有所牵挂)(你的朗读让我有了无限的遐想)(2)家家户户热闹非凡,触景生情同学们,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你们家是怎么过的呢?此时此刻,苏轼却一个人身在他乡,真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引读)(3)手足情深,分别已久你从哪里看出苏轼和他的弟弟手足情深?理解“手足情深”。你有手足情深的兄弟吗?理解“形影不离”。你有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吗?(练习说话)(指导读相关句子)3.小结:手足情深的好兄弟,分别七年之久,又逢这样的美好佳节,怎么能不深深地思念呢?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思

7、念读好这两小节。四、总结升华,吟唱歌曲是啊,仰望窗外的一轮皓月,苏轼思绪万千,久久难以入眠。这月亮,让苏轼思念无限,这月亮,也促成了词曲水调歌头,有人给这首词谱曲,便千古流唱至今。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中结束今天的课堂,下节课再继续学习。(歌曲:水调歌头)课后,同学们可以练习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词,也可以学着唱一唱。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3、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

8、诗人一波三折的情感变化过程。教学难点:通过文章重点段落、词句的赏析,感悟文章富有美感而深远的意境。课前准备:1、让学生课前查阅一些有关苏轼的资料。2、教师准备有关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走进文本(教师演示皓月当空、万里无云的多媒体课件)同学们,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图上的景色吗?这美好的中秋佳节,你们平常是怎样度过的呢?(集体交流)这节课让我们和北宋大文学家苏轼一起过一个中秋之夜,好吗?我们来一同走进苏轼的内心世界。板书:但愿人长久(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提出要求。(1)第一遍读课文,注意标出生字词。(2)第二遍读课文,注意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

9、具书,弄清生字词在课文中的意思。(3)学生第三遍读课文,读通全文,理解大意。2、检查自读,组织交流,理清课文的情感线索:心绪不宁埋怨宽慰(板书)3、引导学生看板书提问:苏轼为什么会心绪不宁、埋怨、宽慰?(明确重点学习任务)设计思路:学生在自读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借助各种资料、工具书,运用不同的方法和形式,让学生尽最大努力解决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尝试将新知纳入自己已经形成的认知结构中,同时,把自己的问题提出来,为下面深入探究打下基础。(三)换位体会,深入探究(学生扮苏轼,教师做学生。)1、感悟“心绪不宁”师问:苏先生,在这美好的月圆之夜,人们都在品尝月饼,观赏明月,您老为什么却显

10、得如此“心绪不宁”呢?把您的心事说给我们听听好吗?(1)引导学生自由读第13自然段,重点抓住“手足情深”“形影不离”等词进行理解、体会。(2)引读:苏先生之所以如此“心绪不宁”,是因为思念(弟弟)啊!是的,苏先生跟弟弟从小(手足情深),小时候他们(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整天形影不离)。长大以后(他们就各奔东西),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怪不得苏先生会这般(思念弟弟呢)!(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对于描写人们欢聚的句子要读出愉快的语气,描写苏轼思念之情的句子要读出伤感的语气。)2、感悟“埋怨”师: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苏先生,您的思亲之情我们能够理解,可您又是在“埋怨”谁呢?(1)学生

1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2)学生边看图边想象(演示多媒体课件),教师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您在干什么?又在想什么?(3)互动对话交流。师:是呀,在这美好的月圆之夜,苏先生,您却见不到自己日夜思念的弟弟,心里是多么难过呀!望着天上这圆圆的月亮,更增添了您丝丝忧伤之情。(4)配乐范读,重点指导读好“偏偏”这个词语。(5)学生练读,教师指名读(评点)。(6)齐读第四自然段。3、感悟“宽慰”师问:苏先生,我知道后来您的心情变了,还吟诵了一首千古名词。最后五行我已经读过了,可我读得不好,想请您作示范,好吗?还有些不明白这几行词怎么能表达您的“宽慰”之情呢?请您给我解释一下,行吗?(1)学生自由

12、朗读第五、六自然段,画出重点句段。(2)小组合作交流,然后集体交流。指名读第五、六自然段,评议。指名说说诗人心中宽慰的理由。引导学生充分体会诗人从离愁别恨中解脱出来,()如大海般广阔的胸怀。重点指导朗读。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的含义。师述: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在人们的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既然离别难免,那就不要伤悲,把思乡之情留在心中,共同欣赏这醉人的良宵美景吧!(3)适度拓展,阅读古代诗词中表达此类感情的诗句,丰富积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4)师生分角色读。(5)学生赛读。(6)指导背诵第五、

13、六自然段。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在熟读的基础上指导背诵。播放乐曲,让学生在乐声中边舞边吟。设计思路:这一环节把学生由“画外人”变成了“画中人”,变被动为主动,留给学生一个可以尽情拓展想象的空间,发展了思维。同时在交流中使学生的情感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更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悟。(四)情感升华,意蕴无穷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来感受一次苏老先生在中秋之夜的感情变化吧。2、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首词的全部内容吗?、出示水调歌头(全文),师范读。想想这首词的全部意思,好吗?3、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这首词,体会词中的感情。(齐读)(五)拓展

14、延伸,积累内化1、同学们,古代文人以“思念亲人,思念故乡”为题材写出的优秀诗篇有很多,你能背出几首吗?举行一次朗诵会。2、这首词很快传到弟弟手里,当弟弟苏辙捧着这首饱含着一片真挚情感的词时,他的心情如何,是惊喜,还是悲叹,请发挥想像把它写下来。设计思路:立足于文本而超越文本,促进学生的有效积累,丰富文本内涵,深化主题,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了祖国灿烂文化的艺术魅力。附板书设计:但愿人长久心绪不宁一埋怨一宽慰设计思路:本教学根据“文包诗”课文的特点,以苏轼的感情变化为主线,引导学生进行“换位体验”,以读促悟,让学生在融情探究中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领略古典诗词的意境,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15、。教后反思:让孩子们的想象飞起来根据本篇课文的教学要求,教学中我着重引导孩子们进行“换位体验”,让他们在激荡的感情波涛中与文本进行对话,为此,我紧紧抓住“想象”这一法宝,叩响了孩子们的心灵之窗。在体悟“埋怨”进行互动对话交流时,学生的发言给了我意外的惊喜:我引导学生“换位”之后,有一个“小苏轼”这样说道:“贤弟呀,在这美好的中秋节夜晚,你在干什么呢?是否也在欣赏着月亮呢?我们小时候一起赏月一起吃月饼的情景还历历在目,现如今天却天各一方,不能相见,可是月亮偏偏在这个时候变得如此明亮、皎洁,这是何故呀?想到这里,我不禁埋怨起月亮来。”想象如此之妙令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在学完课文后,我想课堂中让学

16、生想像地比较多,课后不如再来个练笔,让学生继续他的想像之旅,在想像中和苏轼兄弟相会。于是我布置了这样一道练笔:苏轼的这首词很快传到弟弟手里,当弟弟苏辙捧着这首饱含着一片真挚情感的词时,他的心情如何,是惊喜,是悲叹,请发挥想像把它写下来,孩子们都非常用心,都把自己当成了苏辙,纷纷进入角色之中。我想这也许就是画龙点睛的一笔!虽然,作了充分的课前准备,但我自己仍然觉得不够满意,如提问没有照顾到全体等等,我想,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更要苦心钻研,精益求精。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三)一、情境导入1、教师演示皓月当空、万里无云的多媒体课件。2、谈话:同学们,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我们会和亲人团聚,品尝瓜果月

17、饼,共享一轮明月。但总有人因为生活和工作的原因漂泊他乡,不能与亲人团聚,看到这一轮明月,心里会有那些感受?3、每逢佳节倍思亲,望着天上的月亮,总让人想起家乡的亲人。这节课,让我们和北宋大文学家苏轼一起过一个中秋之夜,好吗?4、介绍苏轼。5、苏轼与弟弟苏辙情同手足,但长期天各一方,时值中秋,目睹别人家团聚,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然后他在伤感之时,悟出真缔,于是解脱惆怅,写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的千古绝唱。(板书课题,学生齐读。)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提出要求。(1)第一遍读课文,注意标出生字词。(2)第二遍读课文,注意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弄清生字词在课文中的意思。(3)学生第三

18、遍读课文,读通全文,理解大意。2、检查自读,组织交流,理清课文的情感线索:心绪不宁埋怨宽慰(板书)(1)检查词语的读音与记忆(小黑板出示)(2)学生提出一些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探讨(3)指名试读课文,并思考:这篇课文写的是谁的事,是一件什么事?三、巩固练习指导观察、书写生字。四、作业抄写词语,练习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听写词语,同桌互相订正。2、学生回忆课文的情感线索。3、引导学生看板书提问:苏轼为什么会心绪不宁、埋怨、宽慰?(明确重点学习任务)二、换位体会,深入探究(学生扮苏轼,教师做学生。)1、感悟“心绪不宁”师问:苏先生,在这美好的月圆之夜,人们都在品尝月饼,观赏明月,您老为

19、什么却显得如此“心绪不宁”呢?把您的心事说给我们听听好吗?(1)引导学生自由读第13自然段,重点抓住“手足情深”“形影不离”等词进行理解、体会。(2)引读:苏先生之所以如此“心绪不宁”,是因为思念(弟弟)啊!是的,苏先生跟弟弟从小(手足情深),小时候他们(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整天形影不离)。长大以后(他们就各奔东西),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怪不得苏先生会这般(思念弟弟呢)!(3)、指导朗读:对于描写人们欢聚的句子要读出愉快的语气,描写苏轼思念之情的句子要读出伤感的语气。2、感悟“埋怨”师: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苏先生,您的思亲之情我们能够理解,可您又是在“埋怨”谁呢?(1)学

20、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2)学生边看图边想象(演示多媒体课件),教师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您在干什么?又在想什么?(3)互动对话交流。师:是呀,在这美好的月圆之夜,苏先生,您却见不到自己日夜思念的弟弟,心里是多么难过呀!望着天上这圆圆的月亮,更增添了您丝丝忧伤之情。(4)配乐范读,重点指导读好“偏偏”这个词语。(5)学生练读,教师指名读(评点)。(6)齐读第四自然段。3、感悟“宽慰”师问:苏先生,我知道后来您的心情变了,还吟诵了一首千古名词。最后五行我已经读过了,可我读得不好,想请您作示范,好吗?还有些不明白这几行词怎么能表达您的“宽慰”之情呢?请您给我解释一下,行吗?(1)学生自

21、由朗读第五、六自然段,画出重点句段(2)小组合作交流,然后集体交流。指名读第五、六自然段,评议。指名说说诗人心中宽慰的理由。引导学生充分体会诗人从离愁别恨中解脱出来,如大海般广阔的胸怀。重点指导朗读。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的含义。师述: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在人们的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既然离别难免,那就不要伤悲,把思乡之情留在心中,共同欣赏这醉人的良宵美景吧!(3)适度拓展,阅读古代诗词中表达此类感情的诗句,丰富积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4)师生分角色读。(5)学生赛读。(6)指导背诵第五、六自

22、然段。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在熟读的基础上指导背诵。播放乐曲,让学生在乐声中边舞边吟。三、情感升华,意蕴无穷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来感受一次苏老先生在中秋之夜的感情变化吧。2、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首词的全部内容吗?出示水调歌头(全文),师范读。想想这首词的全部意思,好吗?3、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这首词,体会词中的感情。(齐读)四、拓展延伸,积累内化1、同学们,古代文人以“思念亲人,思念故乡”为题材写出的优秀诗篇有很多,你能背出几首吗?举行一次朗诵会。2、这首词很快传到弟弟手里,当弟弟苏辙捧着这首饱含着一片真挚情感的词时,他的心情如何,是惊喜,还是悲叹,请发挥想像把它写下来。第 15 页 共 1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