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8031673 上传时间:2022-05-28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4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案1 教学目标: 1. 通过“买鲜花”的问题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3. 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1.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 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一)复习铺垫:(出示题目) 1.

2、 计算: 40+68 70-54 2. 一枝玫瑰花5元,一枝康乃馨3元。 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二)创设情境,聊天导入 现在已经是春天了,小草发芽了,花儿开了,又是一年新的开始,小刺猬也有了一个新的生意,瞧,它的鲜花店开张啦。(出示教材情景图) 二、扶放结合探究新知 1. 让学生观察图片,提问:你能找出哪些数学信息? 2.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刚才我们对花店里的花的情况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你能根据图上的数学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 大家提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如果要解决这个数学问题: 一枝康乃馨比一枝玫瑰花便宜多少元?我们要知道什么条件? 4. 针对第一种方法,重

3、点讲述: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既有减法,又有除法,要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为什么先算除法,再算减法?(意义上来多说。)重点强调。 5. 买一枝菊花和一枝百合花,一共要花多少钱? 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知道哪些条件? 在大部分学生计算好以后,组织汇报。 6. 及时总结: 在一个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我们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反馈矫正落实双基 组织智力大闯关: 第一关:(分男女生比赛) 4+248 5-84 728-3 36+819 45+84 80-68 指名学生说运算顺序,叫6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第二关:森林医生:书上练一练:3题。 第三关:解决问题:书上练一练:1、2题。 四、小

4、结评价布置预习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案2 教学内容: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整理和复习(教材第102页内容,练习二十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整理和复习以及练习,使学生能较好地总结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和要注意的问题,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 2、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明确估算策略可以不同,估算策略要根据实际问题进行调整,才能使估算结果与实际相等。 教学重点: 通过对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整理和复习以及练习,使学生能较好地总结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和要注意的问题,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 教学难点: 结合实际问题,使学

5、生明确估算策略可以不同,估算策略要根据实际问题进行调整,才能使估算结果与实际相等。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及大屏幕出示相关的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准备学习 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教材102页“整理和复习”第1题”)。 52+35 8634 47+33 23+69 6218 7026 以开火车的方式口算,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口算的(口算步骤)。 2总结归纳口算要注意些什么?哪些地方容易出错。 3口算练习。完成第103页练习二十一第1题。两人一组,轮流出题计算,要求他 们互相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独立尝试、交流、讨论、进一步感受估算策略的多样性,明白应该怎样选择恰当的估算策略。 二、基本训练。 1

6、练习教材第102页“整理和复习”第2题。 (1)让学生采用不同方法独自完成第2题。(可以口算也可以笔算) (2)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3)、归纳总结“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如果是口算应注意哪些问题;如果采用笔算, 要特别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如果是进位加或是退位减又必须注意哪些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笔算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一第2题。 仿照第2题的形式先由教师出数,学生算;然后2个同学一组,相互出数,相互计算。 三、技能训练。 1集体研讨教材第102页“整理和复习”第3题。 (1)大屏幕出示第3题情景图,要求学生认真观察。 (2)讨论交流题目中的条件有哪

7、些?聪聪提出的问题是什么? (3)交流各自的估算过程及结果,集体评价订正。 2、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一第3题。 先独自估算出结果,然后集体交流估算的思考过程。同时教师可结合这一学习内容使 学生了解到上海的“东方明珠”是亚洲最高的广播电视塔,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复习总结 1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内容?请你口述一遍1 2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又有了哪些收获?还存在问题吗? 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案3 一、 基本练习。 (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出示式题: 690-327-209 630-(267+356) 480-197+350 422+(333-195) 212+15

8、6+108 535-384+279 学生独立计算,全班交流,交流时说清运算顺序。 设计意图通过本练习,检查学生对运算顺序的掌握情况,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提高计算能力。 二、联系生活,拓展应用。 1、自主练习第3题。 课件出示路线图 (1) 看图读信息,提出问题。 谈话: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生交流:发现城市之间的路程有多远)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解决? (2)动笔算一算,解决问题。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回答: 从青岛到济南有多远?算式:183+210 从青岛到泰安有多远?算式:183+210+71 从青岛到曲阜有多远?算式:183+210+71+180 从潍坊到曲阜有多远?算式:210+71

9、+180 从曲阜到济南比从济南到潍坊远多少千米? 算式:180+71-210 对于学生提出一步计算的问题,让学生口头列式解决。提出的其他问题教师简单板书,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旅游路线求出路程。 2、自主练习第4题 课件出示情景图 谈话:大家看,小明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商场买家用电器,正赶上商场在搞优惠活动。怎样买东西更划算,小明可犯了愁。我们来帮帮他好吗? 谈话:仔细观察,从图中你都发现了哪些信息? (1) 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弄清图中提供的数据与数据间的联系。 谈话:怎样买合适?大家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好吗? (2)小组讨论,先估一估,再确定购物方案,并列式解答。 (3)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出

10、现以下回答: 学生可能估一估:76+268+156500(元)所以只能买两样 也可能算一算76+268=344(元),400-344=56(元),100+56=156(元) 可能有学生问为什么不先买饮水机和电饭锅?(因为这两种商品合起来超过400元了) 还可能有学生问先买电风扇和电饭锅行不行?(不行,因为76+156=222(元),不足300元,得不到优惠) 教师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案分析比较,最后得到合适的买法是:先买电风扇和饮水机,花344元,剩下56元,再用获赠的购物券100元与所剩的56元合起来,正好买回电饭锅。 设计意图把目光从课堂转向身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同时

11、,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自信心和成功感。 三、巩固深入,综合应用。 自主练习第5题。 出示情景图 (1)看图讲数学故事。 谈话:仔细观察情境图,哪位同学能讲一个连贯的数学故事? 谈话:听了刚才的故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能自己解决吗?动笔算一算,并把你的想法和做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2)学生提出问题,独立解决,小组内交流。 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a.二年级一共订书报多少份? b.学习报比故事大王和小哥白尼多多少份? c.三班图书角有多少本书? d.三个同学每周大约一共写读书笔记多少字? (3)全班交流:只要学生提出的问题合理,教师应予以肯定,同时要求学生注

12、意倾听别人的发言。 (4)小结:听了故事以后,你想说点什么?(多读书可以增长知识) 设计意图这四幅图信息较多,所以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信息,讲故事,才能多角度地提出问题,然后进行充分地交流,从而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四、课堂总结。 谈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大家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还想说点什么?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案4 教学目标: 1、通过买鲜花的问题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练习。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出既有除法又有减法的算式。 教学重点: 掌握除加混合运算中的顺序。 教学难点: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

13、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谁是你们最亲最爱的人?(妈妈)每当我们伤心难过的时候,妈妈总会陪伴在我们身旁,妈妈那如花的笑脸就会浮现在我们眼前。三八妇女节刚刚过,你们有没有送礼物给妈妈啊?(没有)让我们也去花店配一束美丽的鲜花送给妈妈,好吗? 设计意图:用诗意的语言轻轻拨动学生的心弦,让浓浓的母爱缓缓地流入学生的心田。带着对母亲的爱,在身心愉快的情境中探究新知,相信学生会更主动。 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 观察情境图,说说图画上给了我们哪些信息? 教师放手,学生先独立解答,在小组合作交流,最后指名板书汇报。 引导学生观察综合算式,你是怎么计算的,有什么规律? 同桌互相说说:在一个算式里有

14、减法又有除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在一个算式里有减法又有除法,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 引导边看图边思考,为什么在一个算式里有减法又有除法,先算除法,再算减法?(因为必须先算1支康乃馨多少元,算248=3,才能算出1支康乃馨比1支玫瑰花便宜多少元?) 2. 小组合作用不同算式列式解答:1枝康乃馨比一枝玫瑰花便宜多少元? 提示:一支康乃馨的价格该怎么算? 3. 指明让学生扮演: 248=3(元) 5-3=2(元) 5-248 =5-3 =2(元) 4. 说一说有减法又有除法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三、巩固练习 让我们再看看其它花的价格吧! 指明读题(2):买一枝菊花和一

15、枝百合花共多少元钱? 四、课堂总结 思考回报: 1.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该怎么解决 2. 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五、布置作业 练一练的第1题和第2题 板书设计: 买鲜花 1支康乃馨比1支玫瑰花便宜多少钱? 248=3(元) 5-3=2(元) 5-248 =5-3 =2(元) 答:1支康乃馨比1支玫瑰花便宜1元。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案5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进一步培养“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初步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16、方案表格。 教学过程: 一、春游导入,激发兴趣 (师生欣赏本校上届春游的活动图片,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春游好不好玩呀?你们想去吗?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学校正准备组织同学去春游 呢!瞧,二(1)班已经开始报名啦!(出示主题图)他们也像你们那样,可想去春游呢!你在这里能找 到哪些信息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各种条件) 2.揭示课题 师:如果让你来选择的话,你打算怎样帮他们班派车呢?(出示课题)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自主学习,初步完成“25人派车方案” 独立思考,然后想出一种到两种方案写在表格里,看谁想的方案多。 2.小组交流想法。 (1)组长分工,各施其职。 (2)组织讨论,交流组

17、员各自的想法。(和组内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小组汇报,全班完成“25人派车方案” 有哪个组的同学愿意将自己的方案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补充完善板书) 4.两人讨论:你认为哪一种派车比较合理?为什么? 师:这么多种派车的方案,你认为哪一种派车比较合理?和同学说说原因。(尽量让学生多选择自己的 观点,并说明原因) 教师小结:同学们能利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派车这一问题,而且还知道座位空得越少越合理,真 是了不起!看看来我们班的同学都很有节约的意识! 三、巩固与实践 1.可以怎样租船? 师:同学你们知道吗?这次春游大队部为我们准备的节目可丰富啦!想看看都有哪些吗?(出示划船

18、、 碰碰车、小火车等项目)瞧,多好玩呀!如果二(1)班有29人要参加划船活动,他们可以怎样租船呢? 出示:二(1)班有29人要参加划船活动,大船每艘限乘6人,小船每艘限乘4人,他们可以怎样租船? 你认为怎样租船比较合理呢?(学生独立完成,对有困难的同学个别辅导或允许在小组内交流,最后投 影反馈) 2.可以怎样坐小火车? 师:同学真能干,瞧,二(3)班的同学也请我们帮忙来啦! 出示:我们班有31名同学要坐小火车,大车厢每节限乘4,小车厢每节限乘2人,可以怎么坐小火车? (学生独立完成,对有困难的同学个别辅导或允许在小组内交流,最后投影反馈) 3.可以怎样坐碰碰车? 师:我们班的男同学可喜欢玩碰碰

19、车啦!瞧,已经有19名同学在排队等候呢!大碰碰车每辆限乘2个,小 碰碰车每辆限乘1人,我们可以怎样坐碰碰车呢? (学生独立完成,对有困难的同学个别辅导或允许在小组内交流,最后投影反馈) 四、生活中的数学(课外延伸) 师:同学用有余数的除法一下子就解决了那么多的数学问题,真了不起!其实,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生活问题,你能找一找,和同桌说一说吗?比一比谁找的问题最多! 五、全课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你学会了什么?能把你的收获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吗?(先和同桌说,然后指名说)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案6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

20、展应用意识, 2、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重点难点: 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理解有余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掌握了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学会了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就用所学知识继续来解决“派车”这个问题。 板书:派车 二、探索新知 1、先让学生观察本题的情境图,理解图意,找出必要的信息, 提问:从图中你得到哪些信息?指名学生回答。 (有25人要乘车,小汽车限乘3人,面包车限乘8人) 2、再让学生独立思考: (1)可以怎样派车? (2)你认为怎样派车比较

21、合理? 3、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全班集体交流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如第(1)小题解决方法有: (1)派4辆面包车; (2)派3辆面包车,1辆小汽车; (3)派2辆面包车,3辆小汽车; (4)派1辆面包车,6辆小汽车; (5)派9辆小汽车。 以上五种派车方案学生只要说出其中一种就可以了。 4、在引导学生探究第(2)小题的解决方法时,要求学生要说出道理,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充分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学生只要说得有道理就可以。 如:要想派车辆数少一些,便于管理,而且每辆车坐得宽敞些,就派4辆面包车;要求没有空座,就派2辆面包车,3辆小汽车。 让学生用“试一试”中表格的形

22、式呈现答案。 三、巩固练习 第9页“试一试” 让学生独立填写后集体订正。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案7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899页的内容。 【活动目的】 1.通过调查每天锻炼身体的时间,让学生认识到我们每天的活动都与时间有关系,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 2.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各种活动的时间,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养成遵守作息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1.课前把学生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组完成一张时间统计表格,设小组长一名。(每个小组统计一个方面的内容)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活动 教师用多媒体

23、播放公园里人们进行晨练的情境。 教师:同学们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1:有人在打太极拳。 学生2:有人在舞剑。 学生3:有人在跑步。 教师:这些人每天早晨都做这些活动,你知道为什么吗? 学生:为了锻炼身体。 教师:对,人首先要有一个强健的身体,每天锻炼身体是非常重要的,同学们每天也锻炼身体吗? 教师:你们是怎样锻炼的? 学生1:我喜欢上体育课,在体育课上锻炼身体。 学生2:我喜欢跳绳、打乒乓球来锻炼身体。 学生3:我喜欢早晨跟爸爸跑步锻炼身体。 教师:同学们的锻炼方法都不错。其实锻炼身体的方法还有很多。例如:课外活动、课间操、做家务等,也可以锻炼身体。锻炼身体需要一定的时间,我想知道同学们每天锻炼

24、多长时间,有什么办法吗?学生积极为老师想办法。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同学们每天锻炼的时间好吗? 板书课题:每天锻炼的时间。 二、小组合作,统计结果 教师:刚才同学们想的方法都很好。既然每个同学都想帮助老师,就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全体进行活动吧。 教师:我把任务已经分给了你们小组,想知道是什么吗?请小组长宣布每个小组统计的内容。 教师:怎样才能完成你们小组的任务呢? 教师讲解统计方法:让每一名学生都说出自己活动的项目和时间,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然后小组整理数据,完成表格。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教师参与每个小组的活动,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三、课内交流,展示成果 教师展示每个小组

25、统计的结果。 教师:同学们仔细观察,都有什么发现? 学生1:我发现每个同学每天锻炼的时间大约有60分,也就是1时左右。 学生2:我发现同学们比较喜欢的项目有跳绳、跑步、打乒乓球等。 学生3:我发现同学们写作业的时间多,做家务的时间少。 学生4:我发现同学们大部分喜欢在早晨和晚上锻炼身体。 四、提出建议,统一认识 教师:我们每天的时间是一定的,要想做好每项活动,要求怎样安排时间? 学生1:要合理地安排时间。 学生2:我们每天至少要安排1时的时间锻炼身体,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学生3:我们要抓紧时间学习和锻炼,不浪费1分、1秒的时间。 教师小结: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我们每天要安排好各项活动的时间。

26、国家十分重视我们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还专门下发了积极锻炼身体的通知,要求我们每天锻炼身体的时间不能少于1时,这样我们才能有一个好身体,才能做好建设祖国现代化事业的接班人。 五、活动总结 今天我们研究了每天锻炼的时间有多长,可以看出我们每天所做的各项活动都离不开时间,只有合理安排时间,我们的生活才会丰富多彩。下课后,同学们都要安排好自己学习和生活的时间,养成遵守作息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案8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0页例1及91页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习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 2.在统计过程中能积极思考,选择适宜的方法整理数据,发展

27、统计观念。 3.在整理数据的过程中,增强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 【教学难点】 选择简便科学的统计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鱼、小鸟、小兔卡片若干张。为学生准备学具盒6个,每个盒子里放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卡片共15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回顾旧知 教师出示杂乱地贴在黑板上的学具卡片。 谈话:今天有一些小动物想和小朋友们一起来学习,大家高兴吗?看一看都有谁呀? 学生看图把小动物分成小鱼、小鸟、小兔。 教师:谁来告诉我们大家,小鱼的卡片有几张? 学生1:看不清楚,太乱了。 学生2:数不准。 教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很清楚地看出小鱼

28、、小鸟、小兔的卡片各有多少张吗? (指名学生说一说。) 教师:哪位小朋友愿意上来分一分,排一排? (找一个学生上来分一分,排一排。) 教师:现在你能说出它们各有多少张了吗?学生纷纷举手,争先恐后地回答。 教师:像这样分一分、再数一数的方法是我们学习过的统计。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出示课题) 二、统计图形,探索统计方法 1.设置问题,激发兴趣 (1)教师:每个小组的桌子上有一个盒子,里面有什么呢?教师引导学生从盒子里摸出一个来看一看,并告诉大家盒子里有许多这样的图形卡片。(有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教师:咱们每个小组的小朋友都来看一看盒子里的这些卡片,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1:太乱了,我没看到

29、圆形卡片。 学生2:我想知道三角形的卡片有几张,就是数不准。 学生3:我想知道正方形的卡片有几张,但看不出来。 教师:我也想知道你们小组里圆形卡片有几张,我们该怎么办呢? 学生1:我们把卡片拿出来在课桌上摆一摆,再数一数就行了。 学生2:我认为不行,如果课桌太小了,放不下怎么办? 2.参与活动,探索方法 (1)教师:我有一个办法,你们愿意听一听吗? (2)老师对学生提出要求:以小组为单位,一个同学说图形名称,其他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哪个小组完成得好,黑板上的小动物卡片就送给那个小组做奖品。 (3)学生活动,整理卡片。 (4)小组汇报,教师按照学生回答的顺序分别将记录的结果编号,可能会出现

30、以下几种情况: 丨丨丨丨丨丨 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 正一正 (5)比较择优,掌握方法。 让学生面对整理的结思,说一说感受。 学生1:现在比原来清楚多了。 学生2:我感觉比原来好数了。 学生3:我很快就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学生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刚才每个小组都汇报了自己统计的方法和想法。我们想很快知道每种图形卡片有几张,哪种方法比较好? 学生1:我认为第4种方法比较好,简便好数。 学生2:我认为第5种方法比较好。我发现这种方法每1画代表1张卡片,一个“正”字正好有5画,只要数出有几个“正”字,乘5就可以了。 教师:如果我们需要统计的物品有很多很多,哪种方法会更方便呢? 学生一致认为用

31、画“正”字的方法,更简便,更科学。 (6)教师小结。 把黑板上的小动物卡片奖给学生,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组织练习,巩固方法 1.课堂活动第1题 多媒体课件出示四种体育活动。 让每个学生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并让学生用画“?”或画“正”字的方法记录下来。组织全班交流。 让学生想一想,根据统计的结果,你知道了什么? 2.课堂活动第2题 让学生独立整理,并根据整理的结果说一说每种动物各有多少只。 四、课堂小结 在日常生活中,涉及统计的内容有很多,有兴趣的小朋友课后还可以选择一些内容进行统计。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案9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32、信息窗三。 教材简析: 本节课的学习是建立在“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以及初步掌握万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之上的。教材呈现的是小女孩参观姥爷的花圃的情境。蓝天、小鸟、蜻蜓、树木、花草、老人和小朋友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生活画卷。通过图中提供的各种花卉的棵数和已卖出花卉的棵数,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综合应用万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理清解题思路。 培养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提出运用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表述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感受混

33、合运算在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作用,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谈话:同学们,这两天我们和小丽一起来到了姥姥家,给姥姥、姥爷带来了礼物,还参观了养鸭场。今天,我们再和小丽一起去姥爷的花圃看一看,好吗? (课件显示不出现数学信息的画面) 谈话:姥姥家的花圃漂亮吗?你都看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和情景图的引入,以学生非常熟悉的“去姥姥家”的系列活动(买礼物参观养鸭场参观花圃)为素材,构成“情景串”,既使学生感受到浓浓的亲情,又易于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观察思考,合作交流。 1、出示已卖出花卉的信息,提出问题。 一串红:上午卖出8

34、0棵 下午卖出110棵 山菊花:上午卖出35棵 月 季:下午卖出78棵 (画面上显示出已卖出花卉的信息 ) 谈话:很多人都来买姥爷种的花,姥爷细心地把每天的卖花情况做好记录,这是其中一天的记录。仔细观察,你都发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 (1)一串红一共卖出多少棵? (2)这三种花一共卖出多少棵? (上述问题可直接让学生口头列式解决) 谈话:看到这些卖花的信息,你还想了解点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 (1)这些花原来各有多少棵? (2)卖出后,各剩下多少棵?(师随着回答 板书:各剩下多少棵?) (学生能谈出想法即可,如果谈不出教师也不必勉强。) 谈话:小丽也想了解还有哪些信息,我们

35、和她一起去找找看好吗? 设计意图先出示关于卖花的信息,目的是让学生简单的做一分析之后,主动地想到“原有的-卖出的=剩下的”这一数量关系,自然而然地教给学生一种分析应用题的方法,对信息的选择也多了几分目的性和自主性。 2、出示其他信息,再分析提出问题。 郁金香 300棵 月季 比郁金香多60棵 一串红 450棵 山菊花 比一串红少180棵 (画面上补充显示其他信息 ) 谈话:现在你又发现了什么?从中了解到什么? 引导学生分析整合信息,提出问题。 学生可能发现: (1)一串红有450棵,山菊花比一串红少180棵,郁金香有300棵,月季比郁金香多60棵。 (2)根据一串红有450棵,山菊花比一串红少

36、180棵,可以知道山菊花原来有多少棵。算式:450-180 (3)根据郁金香有300棵,月季比郁金香多60棵,可以求出月季原来有多少棵,算式:300+60 谈话:我们从图中了解到这么多的信息,你能提出有关两步计算的问题吗?(学生也可能自主的提出以下问题) (1) 一串红剩下多少棵? (2) 山菊花剩下多少棵? (3) 月季花剩下多少棵? (4) 原来山菊花和一串红一共有多少棵? (5) 郁金香和月季花原来一共有多少棵? 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问题。 设计意图将信息分层次地出现,有助于学生对信息进行有条理地分析、整合、梳理。这样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又照顾到个体差异。知识的呈现过程层次清楚,能组

37、织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中来。 3、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谈话:大家提出这么多问题,真棒!下面我们先来解决“一串红、山菊花、月季花各剩下多少棵?”好吗? (1)解决问题:“一串红剩下多少棵?” 谈话:要求出“一串红剩下多少棵?”都要了解哪些信息,你能自己想办法解决吗? 引导学生回到情境图中找到合适的信息,并列式解决问题。 全班交流: 用一串红原有450棵减去上午卖出80棵,再减去下午卖出110棵,就可以求出剩下多少棵,算式:450-80-110 先求出一共卖出多少棵,再用原来的-卖出的=剩下的,算式:450-(80+110) 交流时讲清思路,鼓励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倡导算法多样化。

38、(2)解决“山菊花剩下多少棵?” 谈话:要知道“山菊花剩下多少棵”,需要了解哪些信息? 一串红450棵,山菊花比一串红少180棵。 山菊花上午卖出35棵。 谈话:你想怎样解决,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学生小组内交流解题思路,并列式计算。 全班交流,学生可能出现二种分析思路: 从问题入手。要求剩下多少棵山菊花,先求出原来有多少棵山菊花,再减去卖掉的,算式:450-180-35 从条件入手。根据一串红有450棵,山菊花比一串红少180棵,可以求出山菊花有多少棵,再减去卖掉的,就可以求出剩下的,算式:450-180-35 (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讲清解题思路即可,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450-180-35

39、,提问先算什么,求出什么?后算什么,又求出什么?) (3)解决“月季剩下多少棵?” 谈话:大家能自己完整地找出信息,独立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分析思路,并列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名板演,全班交流时由板演的同学当小老师,讲述解题思路以及计算方法。 (4)让学生口头解决剩下的其他几个问题。(重点让学生说清解题思路) 设计意图本信息窗呈现了丰富的信息,学生通过分析整合可能提出大大小小许多不同的问题。考虑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决定从分析“卖花”信息入手,着重解决“三种花各剩下多少棵?”这一问题。其中“一串红剩下多少棵?”对于学生来说较容易接受,直接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而“山菊花剩下多少棵?”相比较而言

40、较难理解一些,因此解决时教师引导学生找信息,小组合作分析解题思路;至于“月季还剩下多少棵?”由前面的学习做基础,解决这一问题也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因此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自主练习第1题。 以“开小火车”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口算,增强团队意识。 2、自主练习第2题(如果时间充分,可再补充一些混合运算式题) 以“争夺小红旗”的形式组织学生独立计算,小组订正。比一比哪个小组得到的小红旗多。 设计意图根据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乐于比赛的特点,将枯燥无味的式题以比赛的形式出现,既调动了学生计算的兴趣,又能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同时倡导小组合作交流、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 四、课堂总结。 谈话:这节课大家学得高兴吗?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课题:混合运算)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案10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1页例2、及课堂活动,练习十八第14题。 【教学目标】 1.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数据,学习统计方法。 2.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