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壁鸠鲁的政治哲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伊壁鸠鲁的政治哲学.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伊壁鸠鲁的政治哲学(当代哲学杂志)2014年第三期一、伊壁鸠鲁派政治哲学中的自然与礼法之争伊壁鸠鲁政治哲学的基础是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思想。他的自然哲学奠定在唯物论的基础上,存在由物体和虚空构成,物体的存在处处都能够得到感觉的证实。在自然世界中,原子是不可分割的,虚空将原子分割开来,原子无法抵制这种分割,世界就是由孤立的原子和虚空构成。在伊壁鸠鲁看来,观察宇宙和认识自然不再具有神性的目的,而是为了摆脱身体的痛苦和灵魂的烦恼,这就是人的生活追求的最高目的。与先前的自然哲人不同,伊壁鸠鲁赋予自然以纯粹物质的根基,他反对任何希腊神话以及希腊人对命运和偶尔性的看法,他对自然现象的研究是为了解构神话的气力
2、。伊壁鸠鲁尤其告诫弟子不要畏惧死亡:要习惯于相信死亡与我们无关,由于一切的好与坏都在感觉之中,而死亡是感觉的剥夺当死亡来临的时候,我们已经不在了。所以死亡既与活着的人无关,又与死去的人无关;由于,对于生者,死还不存在;至于死者,他们本身已经不存在了。由此,我们能够讲,伊壁鸠鲁的唯物论开启了通向当代自然科学和无神论的道路。卢克莱修以天才般的诗句赞美伊壁鸠鲁的冒险:是一个希腊人首先敢于抬起凡人的眼睛抗拒那个恐惧;没有什么神灵的威名或雷电的轰击或天空的吓人的雷霆能使他畏惧;相反地它更激起他英勇的心,以愤怒的热情第一个去劈开那古老的自然之门的横木。以唯物论的自然哲学为基础,伊壁鸠鲁建立了他的快乐伦理学
3、。人生的目的是免除身体的痛苦和灵魂的烦恼。快乐本身是自然的好,也是人的幸福的最高目的。伊壁鸠鲁相信人的感觉判定,但并非无条件地肯定人的快乐与欲望的知足成正比。伊壁鸠鲁派并非后世的享乐主义者和纵欲主义者,在他们看来,自足是重大的好,假如能够以简单的饮食带来健康,人就没必要无止境地宴饮狂欢。对快乐进行选择,是一个明智的人应当具有的判定力。为了获得更大的快乐必须放弃某些快乐,为了避免更大的痛苦必须忍耐某些痛苦。伊壁鸠鲁派的生活严肃自制,甚至过着苦行禁欲的生活。尽管伊壁鸠鲁并没有对人的快乐分等级,但毫无疑问,他否认人能从沉溺于感官享乐和纵欲无度中获取快乐,而是将最高的快乐诉诸于哲人求知的快乐,即“运用
4、清醒的理性研究和发现所有选择和躲避的原因,把导致灵魂最大恐惧的观念驱逐出去。可想而知,伊壁鸠鲁派类似于最有敬业精神的当代科学家和最坚定的唯物论者,他们与享乐主义无关,而是沉浸在钻研探索的知性快乐中。伊壁鸠鲁本人并非无神论者,他相信神的幸福乃在于无忧无惧,于是寄希望于人通过本人的探索像神一样生活,即过一种灵魂安静冷静僻静而没有恐惧的快乐生活。在此意义上,伊壁鸠鲁的哲人快乐论仍然延续了希腊哲人理性求知的理想,尤其是亚里士多德所讲的“哲人的生活是最高的幸福,尽管两种哲人在根本气质上完全不同。然而,当我们考察伊壁鸠鲁的政治哲学,就会感慨其与古典政治哲学的精神实在相距甚远。伊壁鸠鲁以人的感官快乐为始基,
5、其余所有德性都从中衍生,而且德性不是因其本身,而是因其有用而被欲求。正义并非由于本身值得欲求,而是能在交往中给相互带来好处,正义是基于理性的计算。友爱之可贵也并非由于本身,而是友爱最有助于加强安全感。既然伊壁鸠鲁将人的自然理解为个人的快乐,宣扬感觉至上和个体本位,他对政治的看法也就不再有古典政治哲学对城邦精神的赞美。在他看来,政治产生于人们的约定,“自然正义是人们就行为后果所作的一种互相承诺不伤害别人,也不受别人的伤害,“对那些无法就相互互不相害而互相订立契约的动物来讲,无所谓正义与不正义。对于寻求个体最快乐的人而言,最担忧的是个人的安全,这不是自然万物和死亡对本身的威胁,而是来自人。“任何能
6、够帮助到达获得免除别人威胁的安全感的目的的手段,都被看作是自然的好,在实现基本安全后,他才“能够获得远离人群而宁静独处的真正安全感。因而,在伊壁鸠鲁看来,政治不过是对个人基本安全的最低保障罢了。正义建立在人们对法律惩罚的畏惧基础上,“任何人都不可能在隐秘地毁坏了互不伤害的社会契约之后确信本人能够躲避惩罚,尽管他已经逃避了一千次。由于他直到临终时都不能确定能否不会被人觉察。伊壁鸠鲁的政治约定论我们并不陌生,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曾通过格劳孔之口提出了这样一种契约论,众多智者都持此讲。正如施特劳斯所指出,这种契约论不过是庸俗风俗主义的哲学版本。它从风俗和礼法的有用性来断定正义,无疑抹杀了正义的城邦与
7、人的灵魂的德性,将德性工具化。柏拉图的政治哲学所批判的正是伊壁鸠鲁式的庸俗风俗主义。在伊壁鸠鲁之前的古希腊政治哲学中,自然与礼法之争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形式,进而构成不同的政治秩序,但共同的特点在于人与城邦共同法天(神)。品达“礼法是万物之王赞美的是模拟神法的世间法,柏拉图以立法哲人的身份制礼作乐,将神性的自然融入人间的礼法,亚里士多德“人是城邦的动物赋予人的政治生活以高贵的神性,因而“城邦是追求善的最高共同体。但在伊壁鸠鲁这里,再也看不到自然与礼法之争体现出的高贵的神性。当他将自然诉诸于个人的快乐,而非城邦或更高的天(神)的德性,天空也就无需被仰望,自然的神性被无神的唯物性所替代。而没有自然的神
8、性,人看待本身事务的目光也随之下降。正好像奴仆的眼里没有英雄,人间的礼法也被看做理性计算的结果。礼法只需要维系某种最低层面的交往,不至于造成对别人的伤害,威胁别人的安全。也难怪这样的礼法只能诉诸刑罚,由于它根本缺乏德性的基础,又从何衍生出使人内心自愿守法的德性?当伊壁鸠鲁得意洋洋地向他的弟子宣扬不要畏惧自然和死亡时,曾嘲笑柏拉图的“地狱神话之幼稚,殊不知柏拉图的“地狱神话恰恰提供了使民众守法的政治宗教。伊壁鸠鲁对人性浅薄的理解,使他根本不曾考虑过政治宗教的问题,人除了畏惧外在的法律的刑罚,还应该有内心中对更高的东西的敬畏。伊壁鸠鲁派的政治哲学根本上是要反对政治,进而瓦解古典政治哲学的高贵精神。
9、古典政治哲学的保卫者西塞罗早已嗅到伊壁鸠鲁派政治哲学对公共精神的腐蚀,对其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西塞罗首先质疑伊壁鸠鲁派的快乐学讲,人生的最高价值能否能够等同于无痛苦的“快乐,假如“快乐是最高目的,那么我们的人文教育和文化机制难道不是为了培养更高尚的德性,而是为了实现“快乐?英雄的英勇虔敬,公民的信守承诺都是为了寻求消极无痛苦的“快乐?西塞罗揭示出伊壁鸠鲁的“快乐论与古典政治哲学的“德性论的根本差异在于其出发点“快乐论的出发点是私性的个人,“德性论的出发点是生活在公共空间中的人。在此基础上,西塞罗更进一步从自然法的视角批评伊壁鸠鲁的正义论,“法律乃是植根于自然的最高理性法律乃是自然之气力,是明理之
10、士的智慧和理性,是公安然平静不公平的标准。西塞罗称自然理性构成人与动物的区别,遵循自然法乃有德之士的选择。西塞罗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古典政治哲学站在一起,维护法律和正义的神圣起源,否认正义源于人们之间由于畏惧而订立约定。针对伊壁鸠鲁的功利论和约定论,西塞罗指出:“假如不存在自然,便不可能存在任何正义;任何被视为有利而确立的东西都会由于对别人有利而被废弃事实上,哪里还可能存在慷慨、爱国、虔敬和服务别人与感谢别人?所有这一切的产生都是由于我们按本性乐于敬爱别人,而这正是法的基础。假如根据伊壁鸠鲁的正义论,正义仅仅靠法律惩罚来维持,那么一个人在无人知晓时,又会犯下什么样的可怕罪行呢?西塞罗指出伊壁
11、鸠鲁派的致命弱点将德性和政治全部工具化。人们并非出于德性本身的美妙而热爱正义和友爱,而是为了从中获利。假如以“心性哲学立足的伊壁鸠鲁派不能够立足于本身的“慎独,而诉诸于外在的惩罚,那么他的内在心性的境界也就足以让人产生疑问了。古典共和主义者普鲁塔克对伊壁鸠鲁派的抨击则没有西塞罗的温和有礼,完全是一篇篇言辞犀利、辛辣无比的讨伐檄文。在(伊壁鸠鲁实际上使幸福生活不可能)和(“隐秘无闻的生活是一个好准则吗?)中,普鲁塔克引经据典,使伊壁鸠鲁在古典大师的面前黯然失色。普鲁塔克对伊壁鸠鲁的挖苦在某种程度上将其歪曲成纵欲享乐主义者,这引起马克思的不满,以为普鲁塔克完全是陈词滥调和道德偏见。但普鲁塔克的立场
12、非常鲜明,他揭示了远远比个体的快乐痛苦更丰富的古典世界,希腊悲剧中呈现的神、英雄和人的世界是对个人快乐痛苦的净化,而非停留在伊壁鸠鲁所讲的趋乐避苦上。普鲁塔克的立场最接近希腊罗马共和政治的精神,在他看来,人一旦进入存在,就意味着被知晓,“由于产生并不是创造被产生的东西,而是显现它们,正如毁灭并不是从存在转变到不存在,而是使分崩瓦解的东西从我们眼前消失,这正是希腊人对“荣耀(tim)和“光(phs)为何如此热爱的因。“人的品格在昏暗无为之中积累起来厚厚一层类似于霉菌的东西,就好像没有流动的水会腐坏,人的安闲和慵懒也会消磨人的最佳精神。对古典共和政治中的公民而言,最大的惩罚就是“永远不为人知,完全
13、被抹去。这使他们被从忘川带到无乐河,被抛入一个无底深渊,这一深渊把所有未对社会做奉献的人,所有无所事事的人,所有可耻的人和默默无闻的人都吸入一个无底洞中。伊壁鸠鲁派的政治哲学容易让人联想到中国道家的思想,两者都崇尚自然,不忧不惧,淡泊名利,轻视礼法,但这种类似仅仅是外表上的。与伊壁鸠鲁派个体快乐的自然不同,道家主张的“自然乃是“无我,容我与天地万物于一体,以致于“吾丧我。在政治上,道家崇尚无为,与民休息,与人无争,而不像伊壁鸠鲁派那样主张政治是为了寻求个人的安全和自保而订立的约定。伊壁鸠鲁派的思想与道家相比,其境界高低截然分明。正如西塞罗所言,尽管这些“花园哲人擅于高超的哲学思辨,但也最好不要
14、参加政治生活的讨论,“即便他们讲的是真理(我们在这里也无需争论),让我们建议他们在他们本人的小花园里发议论吧,并请他们暂时不要介入他们一无所知,甚至也不想知道的任何国家事务。二、伊壁鸠鲁派与当代性问题伊壁鸠鲁派的思想固然在古罗马遭到西塞罗和普鲁塔克等共和主义者的抵制,但在古罗马社会已经开场广为传播。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后,伊壁鸠鲁派并没有遭到抵制,一直到公元4世纪,它才由于与某些基督教义相左遭到禁止。经历漫长的中世纪,伊壁鸠鲁派伴随着文艺复兴开场兴起,17、18世纪伊壁鸠鲁和卢克莱修的著作被广泛阅读,并在很多方面成为哲学科学事业灵感的源泉。新的哲学与伊壁鸠鲁主义所拥有的共同基础是广泛而根本的。由
15、此能够看出,近代哲学与古代哲学之间并非截然断裂,近代哲学的兴起表现为强烈地反对柏拉图主义和亚里士多德主义的正统,它所汲取的古代思想资源恰恰是古典哲学的反对者智者派和伊壁鸠鲁派的思想。下面我们通过考察伊壁鸠鲁派与霍布斯、马克思和后当代政治哲学之间的传承关系,说明伊壁鸠鲁派与当代性之间的谱系学渊源。施特劳斯尖锐地指出,霍布斯从来不提普罗泰戈拉或伊壁鸠鲁,他担忧他的(利维坦)会让读者想起柏拉图的(理想国),但没人会想到把(利维坦)比作卢克莱修的(物性论)。霍布斯的哲学基础是机械唯物论和怀疑论。在他看来,人类只能理解本人创造的事物,自然科学建立在此基础上。由于人类无法理解宇宙,自然神秘莫测,所有关于自
16、然的知识都无法确定。正由于人类对自然的控制不需要理解自然,他对自然的征服也就不存在可知与不可知的界线,人完全能够成为自然的主宰者。再加上人的自然状态无比悲惨,人不可能依靠所谓上帝之城,而只能依靠世俗的法律和权威。霍布斯消解了自然目的论,古典传统的自然法不再神圣,取而代之的自然权利是个人寻求安全和自保以及对死亡的畏惧。霍布斯继承了伊壁鸠鲁将善等同于快乐,政治德性变成了人追求虚荣的好名,由此确立了近代政治哲学的出发点乃在于个体的激情和欲望。伊壁鸠鲁对人的欲望有众多划分,摒弃纯粹享乐的生活,追求禁欲式的哲学生活。卢克莱修不相信人类政治社会能摆脱争权夺利,只要诉诸于哲人本身的安静冷静僻静生活。但经历过
17、文艺复兴世俗化洗礼的霍布斯对于所谓哲人隐居式的安静冷静僻静生活已无所好,而恰恰走向伊壁鸠鲁派的另一端既然人们无法过苦行禁欲的幸福生活,不如彻底打碎所有对人的欲望和激情的限制。当然这样做的限度就是大家互相约定不能侵犯别人的自然权利,但公民社会的建构只是为了让大家寻求便利的生活,而不是成为有德性的人。尽管霍布斯比伊壁鸠鲁派对政治的态度愈加乐观积极,但在政治的出发点和目的上几乎与其无甚差异。霍布斯开启的近代政治哲学的立足点在于安全和自保,这几乎成为霍布斯之后所有思想家共同遵守的提,也成为自由主义政治所信奉的“不成文法。青年马克思在其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自然哲学的差异)(下面简称(
18、博士论文))中曾提到人们对希腊哲学的一般看法希腊哲学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到达极盛之后,接着就衰落了。但从青年黑格尔派哲学的视角来看,马克思以为伊壁鸠鲁主义、斯多亚主义和怀疑主义属于具有“自我意识的哲学思想,它们是罗马精神的原型。马克思的目光如此犀利,敏锐地捕捉到希腊化哲学与当代启蒙哲学之间的联络。马克思在大学读书时受处于黑格尔左派的青年黑格尔派的影响,该派哲学以为,希腊化哲学所体现的自我意识和反宗教的精神,可被视为18世纪启蒙运动的先声,也是反对基督教能够仰赖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之所以选择伊壁鸠鲁,正是由于他身上的启蒙气质。马克思视伊壁鸠鲁为普罗米修斯的再现,他在其哲学中发现个体从最后的限制中被释放
19、出来,而马克思本人的痛苦也在伊壁鸠鲁的著作中找到了被释放的推动力。马克思的博士论文通过伊壁鸠鲁和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比拟,从伊壁鸠鲁的原子偏斜理论中引申出独立个体打破一切束缚的自由。马克思的解释在今天看来似乎不那么可信,但他将希腊原子论哲学看作对自由的追求,这却完全符合希腊哲学的伦理精神。原子论不是今天的物理学,而是伦理学和人学的体现。伊壁鸠鲁派对马克思最重要的影响是其对宗教的批判,这种影响体现为近代哲人以哲学质疑和反对宗教。从霍布斯开场,经斯宾诺莎、休谟、霍尔巴赫、费尔巴哈、鲍威尔一直到马克思,构成了哲人批判宗教的近代启蒙传统。他们不同于伊壁鸠鲁追求个体心灵安静冷静僻静,而更多出于政治和社会的
20、目的,将人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诉诸于人本身的理性。正如马克思宣称伊壁鸠鲁是希腊最伟大的启蒙思想家,马克思作为“当代的普罗米修斯,无疑比伊壁鸠鲁愈加伟大,由于伊壁鸠鲁的启蒙仅限于学园和朋友之间,马克思的启蒙则化理论为行动,影响遍及整个世界。在(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中,马克思说明了他对希腊哲学史的理解。在他看来,希腊最早的哲人是皮托女神,她讲出的只是一般的简单戒律,但在某种程度上却是政治生活的积极创造者和立法者。伊奥尼亚派和埃利亚派哲学固然具备哲学的特征,却远离民众,到了阿那克萨戈拉那里,哲学才开场亲近民众,真理开场公开,一直到苏格拉底,他完成了哲学“走向主观化的哲学意识的内在性,这一切在
21、他的守护神中到达顶峰,“守护神即主体本身,马克思称苏格拉底是“进入实际运动的哲人:在希腊哲学意识的作坊里,最终从抽象的朦胧昏暗中和它黑沉沉的帷幕的覆盖下,出如今我们面前的还是充满生命力,在世界舞台上行进着的希腊哲学所固有的那个形象。正是那个形象,他甚至在熊熊燃烧的壁炉中看到了神,正是那个形象,他饮进一杯毒酒,并且像亚里士多德的神一样,享受着最高的幸福理论。马克思刻画的希腊哲人谱系由启蒙哲人构成,伊壁鸠鲁则是启蒙哲人的集大成者。从伊壁鸠鲁那里,马克思看到了精神的独立和精神的自由。他嘲讽历史上西塞罗和普鲁塔克对伊壁鸠鲁派的攻击都是些浅薄的道德责难,而道德何以能与精神的自由相媲美?由此可见,近代启蒙
22、运动与古希腊启蒙运动在思想渊源上并非断裂,而都体现为以理性自居的哲人对道德、宗教和礼法的蔑视。以发现自然、传播真理作为责任的近代哲人,将古希腊政治哲学中的自然与礼法之争推向极端以自然反对礼法,以哲学反对宗教。古典政治哲学中自然与礼法互相补充、相得益彰的和谐之道完全被形而上学的二元对立所取代。生活在法国大革命的特殊时代,近代启蒙哲人的启蒙力度和影响都远远超过了古代的启蒙运动,启蒙伴随革命之势席卷了从知识分子到民众的每个角落。由此,马克思关于“哲人作为造物主的判定得以实现,哲人不再寓居在阴冷的“阿门塞斯王国,而要来到塞壬女妖的歌声四处飘荡的尘世,通过实践使它变得愈加合理。假如讲马克思寄希望于通过社
23、会启蒙和政治启蒙实现伊壁鸠鲁哲人的个人自由,那么经历尼采和海德格尔等当代哲人对启蒙哲学的批判,当代哲人对政治和社会启蒙则不抱什么希望,而是将希望诉诸于“自我快乐和“自我治疗。美国哲学家努斯鲍姆在其(治疗欲望)一书中充分阐述了伊壁鸠鲁派的“治疗哲学。她引用伊壁鸠鲁的话:“哲学家的话语假如不能治疗人类的痛苦就是空洞的。正如医术假如不能解除身体疾病就是没用的一样,因而,除非哲学能解除心灵的痛苦,否则也是没有用的。与古典政治哲学注重德性教化不同,伊壁鸠鲁派乃至整个希腊化哲学注重个体灵魂的治疗。努斯鲍姆看到希腊化哲学与当代自由主义之间的密切关系:不仅古代晚期以及大部分基督教的思想,而且如笛卡尔、斯宾诺莎
24、、康德、亚当斯密、休谟、卢梭、美国的国父们、尼采和马克思等那样不同的当代作家的作品都在相当程度上得益于伊壁鸠鲁派、斯多亚派和怀疑论派的作品,其影响甚至远远超过了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的作品。尤其当对情感进行哲学考虑时,忽视希腊化的伦理学意味着放弃的不仅是西方传统中最好的,而且是对后来哲学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思想资源。努斯鲍姆以为古典政治哲学注重德性教化,进而忽视灵魂和情感问题,这完全是将古典政治哲学当作理性主义形而上学的误读。实际上,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都是以灵魂论作为思想基础,但都不是仅仅关注原子式的个体的内在情感和痛苦,而是通过将目光投向更高的宇宙、神、城邦、别人等,使灵魂在其中得到教化和净化。古典
25、政治哲学与伊壁鸠鲁派的区别,并不是讲前者不关心个人的精神问题,而是在于哲学的境界的高低。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作为“内圣哲学,能够培养心性颇高、追求智慧的哲人,但这些哲人都学习“外王哲学,他们或者像柏拉图一样成为清明审慎的立法哲人,或者像逍遥派和斯多亚派的众多哲人一样,固然对政治没有极大的热情,但都遵守古典政治哲学的教导,在学园中研习哲学,而非如启蒙哲人一般对所有民众公开传播哲学真理。更何况,即便是斯多亚派的道德哲学,也仍然重视德性与修身,而非激情和欲望的释放。塞涅卡曾这样批评伊壁鸠鲁派哲学:“谁被美德一方吸引,谁就证实了本人的高贵天性;谁跟快乐走,谁就是虚弱的、失败的、丧失男子气的,必然
26、向卑鄙堕落。斯多亚派的道德哲学最后融入了基督教传统,成为当代自由主义“消极自由观的思想渊源,其在哲学境界上要高于伊壁鸠鲁派哲学。但信奉伊壁鸠鲁派哲学的后当代哲人恐怕连自由主义的“消极自由也不相信,而是投向非理性的迷狂。尼采的(快乐的科学)别有所指地提到,要像伊壁鸠鲁哲学一样,教人如何快乐。尼采称:每一种艺术和哲学都可能被视为治疗手段和辅助手段,它们无不以痛苦和受苦之人为前提。而受苦者又分为两类,一种是因生命力过度旺盛而痛苦,这类人需要酒神的艺术,同时也用悲观的观点审视生活;另一类则是因生命力的衰退而痛苦者,这类人寻求休憩、安定和安静冷静僻静,想借着艺术和知识的助力而获得解放,要不然就借力于沉醉
27、的快感、迷惘与疯狂来逃避。20世纪的存在主义之所以走向虚无,在某种程度上不幸被尼采言中,人被抛入不可测的深渊,无家可归,生命呈现出碎片化和无意义。社会生活中流行的后当代思想质疑一切人生理想、生活价值,充分展露人生本无目的,强调当下即实在,快乐在此刻。李泽厚对中国社会流行的后当代思想的描绘可谓惟妙惟肖:正由于无法对抗那有限性和时间的威胁,而仍要活着,活着又并无目的,百无聊赖,于是可以以是这同一批讲究穿着、奢侈度日、疯狂做爱、写诗、玩艺术的“蛆虫,在同一个夜晚去激情满怀高歌慷慨地为(切格瓦拉)(中国话剧)真诚地狂呼喝彩。在今天的中国社会,伊壁鸠鲁派的思想附着在后当代哲学身上,将功利论、享乐论和颓废论都发挥到极致。而在流俗的后当代人生观背后,则隐藏着伊壁鸠鲁派哲学传统所经历的漫长的当代转化。在古希腊政治哲学史上,伊壁鸠鲁终结了古典政治哲学,其所掀起的“古今之争至今还在加剧着当代性的危机。作为当代性的鼻祖,伊壁鸠鲁所开启的这个不同于古典时代的现代仍然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