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体育场地设施供给问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农村体育场地设施供给问题.doc(5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我国农村体育场地设施供给问题.精品文档.2008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批准号1232SS08050 我国农村体育场地设施供给问题及对策研究 完成单位: 鲁东大学 负 责 人: 李 岩 完成时间: 2009年9月课题组成员:傅砚农 教授 硕士研究生 鲁东大学体育学院汪爱丽(女) 讲师 学士 鲁东大学体育学院颜 辉 讲师 学士 鲁东大学体育学院曲北北(女) 讲师 学士 鲁东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孙 波(女) 副教授 硕士研究生 鲁东大学体育学院侯伯晨 教授 学士 鲁东大学体育学院李俊章 讲师 学士 鲁东大学体育学院韩立明 副教授
2、 硕士研究生 鲁东大学体育学院刘 晖 讲师 硕士研究生 鲁东大学体育学院李 珂 硕士研究生 鲁东大学体育学院董云振 硕士研究生 鲁东大学体育学院摘 要农村体育事业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内容,一直受到国家的重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以保障农村体育的开展。但多年以来,政府对农村体育欠账太多,农村体育工作存在着许多难题需要解决。其中需要我们面临的一个尴尬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的基础设施已经得到很大的发展,而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和供给却一直处于滞后的状态。本研究将从基本概念入手,以历史和现实的角度为切入点进行研究,追究其根源,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依据,找出解决对
3、策。一、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研究相关概念的辨析农村体育场地设施问题涉及到一系列概念的辨析,公共物品、农村基础设施、农村体育公共物品、体育场地设施等。本研究首先从公共物品的概念入手,分析了公共物品的概念和特征,区分了农村基础设施与农村公共物品的区别,最后将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界定农村体育公共物品的组成部分,属于准公共物品范畴,为课题的开展确定了逻辑研究的起点。二、我国农村体育场地设施供给的历史演变与现实结合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时期,首先分析不同历史时期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的特点,对我国不同时期的体育场地设施的供给进行了历史追溯。第一,人民公社成立以前及人民公社时期:农村体育场地供给的基本要求是因陋就简,尽量
4、利用自然条件修建一般的运动场地供群众活动;和各地青年团配合发动青年义务劳动修建场地;运用各方面力量进行建筑。农村场地设施遵循“多修建简易、适用的场地,标准低、花钱少,尽可能发动群众义务劳动修建场地”的原则进行。,这一时期,我国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的供给,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特点:(1)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往往是随着农村体育运动的高潮而发展,随着农村体育运动的低潮而逐渐消退;(2)在这段期间,我国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属于制度外供给,本着勤俭节约、因地制宜、因陋就简的原则,自给自足,国家基本不投入资金;(3)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因陋就简,无法保持稳定性,因此,体育场地设施安全性和持久性难以保证。第二,社会转型初
5、期的体育场地设施的供给:社会转型期,我国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的供给基本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经济发展初级阶段-农民的自给自足为主导:在这一阶段,我国属于改革开放的初级阶段,公共财政在农村属于缺位状态,农村的基础设施,包括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由农民通过乡镇政府统筹、农民“两工”和摊派、集资等方式解决。这些可以从有关的政府文件中得以体现。第二阶段,经济发展中期群众体育管理制度的完善,推动了场地设施的建设和发展: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农民对体育文化活动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家适时制定了一系列群众体育的法律和法规,保证广大农民的体育权利。第三阶段,经济高速发展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的供给进入高潮期:以“全民健身工
6、程”为标志的各类群众体育设施发展迅速。包括“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全民健身活动基地”、“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和为公共体育设施严重短缺的老、少、边、穷地区建设的“雪炭工程”等。三、我国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现状的个案调查以山东省农村体育场地设施情况作为个案进行了调查,为本研究提供了实证。研究的对象是山东省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研究过程中共调查山东省16市62县123镇130村。调研结果显示,山东省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的缺乏程度比较严重,体育场地设施的数量较少,品种比较单一,人均面积场地设施面积低于第五次全国场地普查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03平方米的结果;从体育场地设施利用的人群比例来看,农村
7、体育场地设施的使用人群主要是老年人和儿童青少年,成年人较少;从性别比例来看,女性较多,男性较少;从比赛项目来看,组织比赛的村庄很少,且比赛的项目单一,参与的人群较少;从经费来源看,主要依靠于政府投入和村自筹;从管理来看,农村的体育场地设施的管理存在很大的漏洞,场地器械的陈旧老化问题严重,安全问题时常发生;经费问题是影响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主要问题;非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开放率很低。四、我国农村体育场地设施供给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第一,我国农村体育场地设施供给的主要问题(1) 我国农村体育场地设施供给的总量不足:多年来,政府对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的投入太少,且管理体制十分落后。“城乡分治,一国两策”的
8、二元基本格局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社会资源配置不公与要素的不平等流动,这使得农村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农村居民获得的福利性体育服务远落后于城市;(2)我国农村体育场地设施供给的结构不合理:农村体育场地设施作为准公共产品,供给的失衡主要表现在重数量,轻质量,重视新建,维护、维修已有的体育场地设施成效不明显,供给的意愿不强烈。从区域角度来看,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即城乡不平衡和地区的不平衡。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城市体育场地设施供给的状况明显好于农村,发达地区的体育场地设施供给比贫困地区好;(3)我国农村体育场地设施供给责任划分不清,供给主体存在缺位、错位现象:首先,长期以来,一般公共物品主要由政府来负责
9、供给,市场和第三部门的作用远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其次,我国的基层政府一直处在公共财政缺位状态中,在制度内财政不足的情况下,大多数乡镇政府甚至无力完成一般性的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也包括了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的供给。最后,我国从中央到地方都有体育场地设施供给的责任,但是现行的法律并未明确规定各级政府公共职责,供给责任划分不清,其结果是相互推卸,并最终到基层政府和农民。而目前我国是中央政府下放了事权,却没有给与地方相应的财权,导致基层政府对此的无力支付。(4) 农村体育场地设施供给效率低下、管理效率低下:在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的供给质和量缺乏确定性和可度量性,很难用量化的标准加以测定,产出评估具有一定的难度。
10、同时,相关信息的稀缺和不对称、预算的不完整性和行政体制改革的滞后等问题的困扰,对于农村公共体育资源的使用过程,往往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这些都使得对于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的供给效率难以有效评价。第二,我国农村体育场地设施供给问题的原因分析:(1)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筹资制度的不合理: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制度内筹资机制的缺失: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形成了城乡不均衡的国民收入和社会利益分配格局,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城乡有别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则通过制度外财政为主的公共筹资制度和自上而下的制度外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来实现,导致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严重不足;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制度外筹资机制造成的弊端:
11、我国乡村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制度外筹资机制无形中会加重农民的负担,致使基层政府不愿意选择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的供给,是造成农村体育场地设施供给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 市场及个人筹资的利益驱动性不足:农村社会竞争力弱,且逐渐被边缘化,致使投资者对农村体育场地设施投资的意愿很低,加上农村体育场地设施投资的回报率很低,国家缺乏关相关的法律法规,极大地限制了相关部门和个人的投资热情。(2)我国农村体育场地设施供给与农民需求表达机制的缺失:在农村体育场地设施供给过程中,忽视了农民的需求选择所进行的自上而下的外部决策,是导致当前农村体育场地设施供求关系失衡的重要原因。村委会领导人员难以准确表达村民的意愿、干部考核
12、的政绩工程是影响农村体育场地设施供给的次要因素。(3)我国农村体育场地设施供给的主体单一低效:目前,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的供给主体是政府。但政府作为主体承担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的供给,越来越丧失主渠道的作用,加之集体经济组织功能弱化,其他的渠道在农村还很难形成。另外,我国各级政府在农村体育场地设施供给过程中存在供给责任不清,供给主体错位,基层政府事权和财权的不统一等,造成行政效率低下、体育产品和服务质量不高、难以满足农民日益多样化的体育需求。(4)我国农村体育场地设施供给的政府责任缺失:政府价值取向上的非农偏好;政府行为上的不合理;官员行为上的自利和任期短期化,将视角投入到影响其仕途的政绩工程,根本不
13、重视农村的体育活动;政府决策机制的自上而下。这种供给机制由于过分强调政治方式解决经济问题,容易产生官僚主义,违反经济规律,忽视农民的意愿,使供给的经济效率不高。第三,我国农村体育场地设施供给对策研究(1) 改革现行的财政体制,建立公共财政体制,要给予农民以完全国民待遇,塑造城乡一体化的体育公共物品供给机制。改变重城市、轻农村的支出政策,提供城乡均衡的体育场地设施及服务;明确中央与地方政府提供体育场地设施的职责,厘清供给主体;加强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等体育公共资源建设、使用的监督、检查,对其供给主体、决策程序、管理等加以规范化和制度化。(2) 建立和完善农民的体育场地设施需求表达机制:政府要转变观念
14、,坚持以农民需求为中心的供给目标;推进基层民主建设,改革现行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程序;农民要提高文化素质,积极主动地参政议政;充分发挥媒体的信息传播和舆论监督作用,拓展农民表达需求的渠道。(3)建立多渠道的筹资机制,形成供给主体的多元化。一方面需要对体育场地设施进行分类,由中央政府、省级政府、地方及农村分别生产和提供不同层次的体育场地设施;另一方面,应当通过大量引入民间资本,采取政府与私人共同供给或由私人供给等方式,多方筹资,构建多元化供给主体战略。 (4)依法发挥政府职能,确保相应责任的履行:农村体育的健康发展提供公平公正的法律制度和政策,保障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的合理供给。政府自身体制创新。
15、扩大参与,建立广大农民民主的表达机制,最大化地显现农民对体育场地设施等公共产品的偏好信息。五、我国农村体育场地设施供给的未来研究方向第一,加强对农村体育场地设施需求偏好方面的研究;第二,农村体育场地设施供给的具体方式和投融资机制的研究;第三,农村体育场地设施治理的长效机制研究;第四,对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等公共产品供给监督机制的研究。关键词:公共物品;农村;体育场地设施;供给;政府责任;需求表达机制;筹资机制;城乡一体化122224344455677791010111113151517232324242424292929303132323333 目 录前言1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研究相关概念的辨析1.1
16、农村公共物品和农村基础设施1.1.1公共物品的概念及其特征1.1.2公共物品的分类 1.1.2.1纯公共物品与准公共物品1.1.2.2有形公共物品与无形公共物品1.1.2.3消费性公共物品与生产性公共物品 1.1.2.4地方性公共物品与全国性公共物品1.1.2.5垄断性公共物品和非垄断性公共物品1.2农村公共物品与农村基础设施1.2.1农村公共物品1.2.2农村基础设施1.3体育公共物品与体育场地设施1.3.1 体育公共物品的研究综述1.3.1.1关于体育公共物品的概念研究1.3.1.2关于体育公共物品的供给研究2我国农村体育场地设施供给的历史演变与现实2.1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2
17、.2人民公社时期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的供给2.2.1 人民公社成立以前的供给情况2.2.2人民公社时期体育场地设施供给情况2.3社会转型初期的体育场地设施的供给2.3.1 社会转型初期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2.3.2社会转型初期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的供给3我国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的分布现状及个案调查3.1我国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的总体分布3.2 我国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的状况的个案调查山东省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的调查3.2.1研究对象3.2.2研究方法3.2.3山东省农村体育场地设施供给情况调研结果4 我国农村体育场地设施供给的问题、分析及对策4.1我国农村体育场地设施供给的问题4.1.1 我国农村体育场地设施供给的总量
18、不足4.1.2 我国农村体育场地设施供给的结构不合理4.1.3 我国农村体育场地设施供给责任划分不清,供给主体存在缺位、错位现象4.1.4 农村体育场地设施供给效率低下、管理效率低下4.2 我国农村体育场地设施供给问题分析4.2.1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筹资制度的不合理4.2.1.1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制度内筹资机制的缺失333434363637373737383838393940404141414242434.2.1.2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制度外筹资机制造成的弊端4.2.1.3 市场及个人筹资的利益驱动性不足4.2.2 我国农村体育场地设施供给与农民需求表达机制的缺失4.2.3 我国农村体育场地
19、设施供给的主体单一低效4.2.4 我国农村体育场地设施供给的政府责任缺失4.3 我国农村体育场地设施供给对策研究4.3.1 改革现行的财政体制,建立公共财政体制,要给予农民以完全国民待遇,塑造城乡一体化的体育公共物品供给机制4.3.1.1 改变重城市、轻农村的支出政策,提供城乡均衡的体育场地设施及服务4.3.1.2 明确中央与地方政府提供体育场地设施的职责,厘清供给主体4.3.1.3 加强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等体育公共资源建设、使用的监督、检查,对其供给主体、决策程序、管理等加以规范化和制度化4.3.2 建立和完善农民的体育场地设施需求表达机制4.3.2.1 政府要转变观念,坚持以农民需求为中心的
20、供给目标4.3.2.2 推进基层民主建设,改革现行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程序4.3.2.3 农民要提高文化素质,积极主动地参政议政4.3.2.4 充分发挥媒体的信息传播和舆论监督作用,拓展农民表达需求的渠道4.3.3 建立多渠道的筹资机制,形成供给主体的多元化4.3.4 依法发挥政府职能,确保相应责任的履行4.3.4.1 为农村体育的健康发展提供公平公正的法律制度和政策,保障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的合理供给4.3.4.2 政府自身体制创新4.3.4.3 扩大参与,建立广大农民民主的表达机制,最大化地显现农民对体育场地设施等公共产品的偏好信息5、我国农村体育场地设施供给的未来研究方向参考文献前言 中国
21、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多年来,为了解决“三农”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如从1982年开始到2009年,中央连续出台了11个“1号文件”,对“三农”问题提出了指导性意见,有力地解决了“三农”问题。尤其2005年,是我国农村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是我国“三农”问题受到进一步重视的突出一年。这一年,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随即2006年初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内容的农村体
22、育事业,对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健康素质,改善生活质量,乃至提升农村的文明程度和文明素养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农村体育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体育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主要标志是关于农村体育的系列文件及时出台,保证了农村体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国务院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进一步加快新时期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2006 年国家体育总局决定“十一五”期间在全国组织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007 年,国家体育总局与发改委、财政部联合下发“十一五”农民体育健身工
23、程建设规划,计划在5年内投资30 亿元,完成10 万个行政村的农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这些文件的颁布和实施,已经给我们勾勒出了农村体育事业的美好发展前景。同时折射出一个问题,即多年以来,政府对农村体育欠账太多,当前农村体育工作存在着许多难题需要解决。其中需要我们面临的一个尴尬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的基础设施已经得到很大的改善和发展,而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的供给却一直处于滞后的状态。农村体育工作硬件条件的缺失,严重地限制了农村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展,既不利于农村居民健康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这一问题,是大家的普遍共识,但为何多年来一直没有得到解决?本研究将从基本概念入手,以历
24、史和现实的角度为切入点进行研究,追究其根源,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依据,找出解决对策。1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研究相关概念的辨析1.1农村公共物品和农村基础设施1.1.1公共物品的概念及其特征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公共产品(Public Goods)最早是由Lindahl在1919年提出的。但真正最早给出关于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的分析性定义的是Samuelson(萨缪尔逊),他指出“公共物品”是指“每个人对这种产品的消费,都不会导致其他人对该产品消费的减少。” 安东尼B 阿特金森.1996.公共经济学M.蔡江南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这个概念提出以后,被大多数学者所接受。公共
25、物品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公共物品都不具有消费的竞争性,即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向一个额外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为零。第二,消费的非排他性,即任何人都不能因为自己的消费而排除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 第三,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公共物品是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整个社会的成员共同享用公共物品的效用,而不能将其分割为若干部分,分别归属于某些个人、家庭或企业享用。或者,按照谁付款谁受益的原则,限定为之付款的个人、家庭或企业享用。 第四,具有消费的强制性。公共物品是向整个社会供应的,整个社会成员共同享用它的效用。公共物品一经生产出来,提供给社会,社会成员一般没有选择余地,只能被动地接受。换句话说,公共
26、物品不是自由竞争品,它具有高度的垄断性。公共物品的这些特性,提醒人们必须注意公共物品的质量和数量。公共物品的废品、次品决不能流入社会,一旦流入社会,其危害性远远大于私人产品。公共物品的数量不足,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其危害性也是明显的。公共物品生产供应过度,对社会也会带来消极的影响。1.1.2公共物品的分类 为了明确公共物品的供给范围,寻求有效率的公共物品供给制度,需要按照不同的标准对公共物品进行科学的分类。1.1.2.1纯公共物品与准公共物品从消费的角度看,公共物品可分为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两类。布坎南 詹姆斯布坎南.民主过程中的财政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2:13认为,公共物品是一个
27、外延广阔的范畴,不仅包括纯公共物品,也包括“公共性程度从0到100的其他一些商品或服务。纯公共物品是指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特征的公共物品,是指一定社会的消费者数量无论怎样增加,其边际成本始终为零的公共物品,如国防系统、司法管理、道路照明、环境美化等。这类公共物品的消费人数很多,但偏好差异较小,不同消费者的消费意愿相差不大,受益比较均匀,而且人们不用付费就可以享受。而准公共物品则是当消费者数量达到一定数量时其边际成本开始上升,随规模的继续扩大其边际成本甚至达到无穷大的公共物品,它们是不同时或不完全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公共物品,如公共运动场等。从消费和生产的角度看,纯公共物品由全体成员
28、共同使用,使用权归群体或集体所有,具有绝对的“非排他性、“非独占性”和“非竞争性特点,提供公共物品带来的收益不为投资者独享,极易由公众共享。每增加一个消费和使用者,其边际成本都为零。因此,纯公共物品不能通过市场实行交换供给,一般由政府或社区提供。准公共物品在供给方面具有“公共”性质,但在消费方面却具有“私人性质。因此一部分准公共物品既可以由政府提供,也可以由私人或市场提供。1.1.2.2有形公共物品与无形公共物品 按照公共物品的存在形态,可将全部的公共物品分为有形公共物品与无形公共物品。前者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如公共道路、公共医疗卫生、供水和排水系统、垃圾收集和处理设施以及其他环保设施)、学校、
29、公共图书馆、展览馆和其他公益性设施等,这些公共物品是看得见的有形物品。对于发展经济来讲,基础性的有形公共物品是必不可少的。后者包括法律法规、社会保障、社会治安、行政管理、区域发展战略等。无形的制度性的公共物品对于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甚至具有更大的作用。例如,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就认为:“最重要的一种公共物品是政府管理。我们都能从一个好的、有效率的、反应灵敏的政府那里得到好处。如果政府能够变得更有效率,而且在不降低服务水平前提下能减少税收,那么我们可以取得更多的利益。” 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1998.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角色.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从经济发展过程看,经济发展早期或
30、落后地区由于经济不发达,往往只能提供最基本的公共物品,如道路、通信、水利、垃圾处理以及最基本的政府管理(如维护社会秩序)等,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政府将致力于提供更多的无形公共物品。1.1.2.3消费性公共物品与生产性公共物品 按照公共物品的最终用途,可将全部的公共物品分为消费性公共物品与生产性公共物品。前者是指由生产者或提供者生产或提供后,作为有形或无形的公共消费品直接进入消费领域,由辖区内特定的群体共同消费或使用的物品;后者又称中间性公共物品,是指由辖区内的一组厂商共同使用的生产要素,如天气预报、新发明、公共信息、生产用道路、桥梁以及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训等。生产性公共物品具有中间投入品
31、的性质,例如,天气预报不仅可以提醒人们注意天气变化,天寒加衣,下雨带伞,提高生活质量,而且对于从事商业生产的农民来讲,又是一个重要的生产要素。从动态经济学的角度看,生产性公共物品的消费,可以减少私人生产成本,提高私人品的产出水平。 1.1.2.4地方性公共物品与全国性公共物品 按公共物品的受益范围,可将全部的公共物品区分为地方性公共物品与全国性公共物品。前者是指仅限于一个特定行政辖区内的居民所共同消费的公共物品,效益不存在辖区间的溢入、溢出问题;后者则是指那些效益会溢出一个特定的行政辖区的公共物品,溢出效益越大,越应当由上级地方政府直至中央政府来承担其供给职责,或者由上级政府给予下级政府更多的
32、转移支付。地方性与全国性公共物品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政府间公共物品供给权责划分以及转移支付制度等问题的经济原因。1.1.2.5垄断性公共物品和非垄断性公共物品 从供给者数量的角度看,公共物品又可以分为垄断性公共物品和非垄断性公共物品。如果某种公共物品的供给主体只能有一个,那么这种公共物品就是垄断性公共物品,如国防、立法等,反之就是非垄断性公共物品,如公路、公园等。一般而言,纯公共物品与垄断性公共物品相对应,而准公共物品与非垄断性公共物品相对应。另外,也有人指出,公共物品的分类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是相对而言的,两者之间的区别可以用是否具备排他性和对抗性来确定。 如果某种物品同时具有消费的非竞
33、争性和非排他性,这种物品无疑就是纯公共物品,很容易与私用物品区别开来。可是,在很多情况下,这两个特征不一定同时存在。如果某种物品只存在一个特征,可称其为准公共物品或准私人物品,即混合品。因此,整个社会的物品可以划分为三大类:即纯私用物品,纯公共物品和混合品。1.2农村公共物品与农村基础设施1.2.1农村公共物品 农村公共物品是指区别于满足农民个别需要的私人产品,局限在农村社区范围内,用于满足农村社会的公共需要,具有一定的非排他性和(或)非竞争性的社会产品。按照农村公共物品的不同功能,可以将其分为生产性农村公共物品与消费性农村公共物品两大类。 生产性农村公共物品即农业公共物品,是指与农业生产密切
34、关联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从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即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看,农业公共物品属于农业生产的环节。农业公共物品在农业经济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这类产品提供不足,就会降低农业的边际收益。农业经济越发展,农民对农业公共物品的依赖性就越明显,农业科学技术、农产品市场信息等具有公共性的产品日渐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重要途径,受到农民的重视,甚至成为农民的基本需求。 农业公共物品作为农业生产的前提条件和投入要素,其内容广泛,而且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私人供应能力的变化,范围也在不断变动。目前,基本的农业公共物品包括:第一,水利。包括水利工程和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水资源的分配和管理以及水情的预测
35、、预报和水患的防治等。第二,农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包括种子、种苗、种畜改良、病虫害防治、农业机械化、农产品加工和保鲜技术的研究和推广等。第三,农业区划。包括农业区域规划以及农田、森林、草原、湖泊、河流、海洋等资源的保护、改良、开发和利用。第四,气象。严格地说,气象属于一般公共物品,但在我国,基于气象对农业的重要意义,习惯上将其划归农业公共物品。第五,农村道路和电力。道路建设对于农业尤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业的发展作用非常明显。没有道路,农产品就运不出、卖不掉,农业机械也无法下地。但农村道路建设要有钱投入,这不是一家一户的农民能做到的,需要政府或社区来组织,为农业生产创造条件。同理,随着农业机
36、械化的发展,电力供应也成为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一种农业公共物品。第七,农产品市场信息。农产品价格蛛网现象的存在使得农产品出现长期的市场失灵,这需要政府来干预,为农民提供当期市场信息和未来市场预测,减少农产品市场的动态不均衡。消费性农村公共物品是指用于满足农村居民消费需要的公共物品,主要有:第一,生活用基础设施。主要包括道路、交通、电力、路灯、垃圾收集与处理等。从经济学的意义讲,基础设施建设有规模经济优势,即基础设施的单位生产成本随着产出的增加而大幅度下降,这就很容易导致生产的自然垄断,使得单一或个别生产者有可能成为“最有效的”经营者。因具有非营利性和高投资能力,政府是生活用基础设施建设最
37、合适的运营主体。第二,社会服务。主要有基础教育(如九年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消防、公园等。这一类型的公共物品具有较为明显的社会公益性和半社会公益性。在许多社会服务的提供过程中,可以通过定价的方式收取一定的费用。因而,政府有可能采取准公共物品供给模式来加以提供。第三,社会管理。这类公共服务主要由地方政府中的各种行政管理机构、公共秩序和公共安全机构来提供。此外,无形的社会管理还包括政府的政策及规章。在各类农村公共物品当中,与社会管理有关的公共物品更具有供给上的非排他性和消费上的非竞争性,更能够体现政府的职能和行为,因而也就属于应由地方政府提供的农村纯公共物品。1.2.2农村基础
38、设施农村基础设施是为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提供公共服务的各种硬件,按照罗恩斯坦.罗丹(1943)的解释 林毅夫.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农村市场J.北大简报,2000,(13),它与“私人资本”(PrivateCapitalPC)相对应,属于一种“社会先行资本”(SocialOverheadCapitalSOC)。纳入到农村基础设施范畴的主要内容可具体细分为农田水利设施,农业资源控制、维护、复原、保持和利用设施,农业气象服务设施,农村交通运输和通讯设施,农村能源提供和服务设施,农产品加工、储藏、销售设施,农业生产资料生产和销售设施,农村教育、科研、试验、推广、普及和技术咨询服务设施,农村金融、
39、信贷和保险支持设施,农村计划、统计和信息服务设施,农业生产安全保护和管理服务设施,动植物检疫、防疫设施,以及为农村劳动力再生产提供服务的医疗、卫生、保健、文化、娱乐和体育服务设施等。与其他类型的基础设施一样,农村基础设施也具有不易移动性、不可分性和外部性等特征。除此之外,农村基础设施还有其特殊性 陈文科,林后春. 农业基础设施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农村观察,2000,(1),主要表现为,与工业和城市基础设施相比,其技术含量和资本含量通常要低得多,所使用的技术相对简单,且包含了大量的劳动积累,由较多的活劳动与少量的资本相配套,活劳动直接转化为凝结的资本形态。此外,由于农业活动具有空间上的扩散性和时
40、间上的季节性,而工业生产采用工厂化生产方式,具有空间上聚集性和时间上的连续性特点。由于相对于农村的分散而言,城市的正常运转需要更为集中和巨大的物流、能量流和信息流。所以,在一定的空间单位标准下,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的分布密度要远低于工业和城市基础设施,在正常的情况下,其利用系数也相对较低,投资回收期一般也会更长。因此,我们认为,农村基础设施包含在农村公共物品之中,但并不完全等同于农村公共物品。1.3体育公共物品与体育场地设施1.3.1 体育公共物品的研究综述 体育公共物品的提出是建立在公共物品概念的基础上。早期的研究中,我们并没有看到相关的概念。随着公共物品研究的深入,体育界学者也逐渐认识到体育
41、公共物品的意义,并逐渐展开全面研究。在公共物品研究的范畴之内,有关学者并未将体育公共物品纳入研究的范畴之内进行详细研究,但是,从严格意义上讲,体育公共物品同样是公共物品的范畴,并具备了公共物品的基本特征。 回顾学者的研究,关于体育公共物品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3.1.1关于体育公共物品的概念研究目前的研究尚没有对体育公共物品概念的统一定义,但是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闵健 闵健,李万来,卿平等. 社会公共体育产品的界定与转变政府职能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5年(11)等人提出了“社会公共体育产品”的概念,该概念是指以社会为服务对象,以满足社会对体育的共同需要和共同利益为目的,社
42、会成员共同拥有并可能享用,对社会产生整体功效,具有公共性质的体育设备设施和相应服务。该定义的内涵包括:第一,社会公共体育产品的服务主体是社会公众。第二,社会公共体育产品实现的是社会整体利益。第三,社会公共体育产品与政府具有相关性。公共体育设备设施是基本的、主要的社会公共体育产品,而此处的公共体育设备设施是指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健身活动为主要目标的面向社会的非商业性的体育场地、体育器材及其他健身设施。肖前肖前.公共体育产品非政府供给的可行性与途径J.体育学刊,2005(7)从体育事业管理的角度出发,结合各种体育活动的目的和功能,可将现代公共体育产品分为公益性公共体育产品和营利性公共体育产品两大类。
43、公益性公共体育产品是指在一个国家或社会中,每一个公民都应该享有,而且能够享有的体育产品。或者说,是以大众为活动主体,主要以满足社会共同的文化需要的公共体育产品。公益性公共体育产品可以细分为具有公共需要的大众体育产品和精英体育产品两大类。大众体育产品主要指通过公共体育设施,如公共体育馆及社区的基本体育设施等,向全体公众提供的各类公共体育活动;精英体育产品是指在国家间或地区间展开竞技活动时,例如在奥运会、全国运动会上,代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运动队的活动。精英体育产品代表了一个国家和地区最高的体育水平,是一种具有独特作用的、面向大众共同需要的公益性体育产品。营利性公共体育产品是以满足一定的群体或个人体
44、育消费需要为主要目标,并关注个人的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层面的体育产品,具有较明显的商品性和营利性,并具有相关的体育市场。这类产品把满足公众的个性化体育消费需求作为主要内容,产品表现形式包括更个性化的个人体育消费活动和职业体育活动等,提供者包括各种面向公众的运动俱乐部、实行会员制的业余俱乐部、依靠企业和社会赞助的半职业体育俱乐部和纯粹提供职业体育活动的职业体育俱乐部等,这类产品也可称为“俱乐部型公共体育产品”。朱汉义朱汉义.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探讨J.体育文化导刊,2007(7)研究认为公共体育产品也是公共产品一种,它同样具有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体育公共产品主要包括:体育科研院所、体育设施、体育场馆、体育传播媒体、体育锻炼、健身咨询与指导等等。还有学者提出了体育服务产品的概念。杨年松 认为,所谓“体育服务产品”,即:非实物形态的体育劳动成果。“非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