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学校的教育管理与创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学校的教育管理与创新.doc(4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当代学校的教育管理与创新.精品文档.当代学校的教育管理与创新杨舜山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学校管理如何开拓创新,寻找一条具有现代特点、符合学校实际的发展新思路,提高学校管理效能,是每个学校管理者必须面对而又急需解决的问题。只有在教育理念上、方法上不断创新,培养创新型的教师,学校才能开创新局面,才能办出自己的特色,符合时代的要求,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满足人民的愿望。 一、体验与感受-校长的审美追求(一)校长要影响学校,教育是神圣而崇高的学校教育的伟大使命是让学生从无知走向睿智,从幼稚走向成熟。校长是学校教育的灵魂。 校长的风格气质,一言一行,每时每刻
2、都在影响着学校,影响着师生员工。所以,校长不仅是自己的、家人的,更是学校的、全校师生员工的。 校长高尚的情操,丰厚的文化底蕴,执着的工作态度,娴熟的工作方法;校长对教师多方面的宽容,与同事全方位的合作,无不影响着学校。校长对学校教育的情感,对学校教育全身心的投入和无私的奉献;校长对教育态势敏锐的洞悉和准确的把握,校长对教育的活力、恒心和对教育的追求和探索,校长对教育炽热的情怀和对教育的创新,对教育求变的思维和不变的热情无不影响着学校,影响着师生员工。 校长有怒而不形,遇喜而不亢,临危而不惧,处变而不惊,中和为贵,清淡致远。什么时候顺事理,该理智的时候理智,该动情的时候动情;何时进,何时退,何时
3、偏左,何时偏右,校长完全要感觉和把握好,才会对学校形成积极的影响。(二)校长要把握学校,学校是航船,校长是舵手校长每天都要处理事情,有小事,有大事,有阶段性重要事情。校长视轻重缓急,视远近左右,都要把握度。什么时候扬,什么时候抑,都要审时度势;什么时候考虑公平,什么时候考虑效率,都要有法可依。学校利益分配,往往难为校长。集体利益,个人利益,眼前利益,长远利益。校长应把握的原则是: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高利益。学校收费问题、安全教育问题,成为校长心中的“夺命一枪”,稍不留神校长就成为示众的典型。因此,该进行的活动而不敢进行,该开设的课程就打折开设。校长处理事情可以借鉴书法规则。书法叫满而不塞,疏而
4、不漏,浓淡相宜,干湿得法,深浅有度,刚柔并济。校长管理学校,有的用规章制度管理;有的实施末位淘汰办法;有的树积极的校风,以精神为主激励,让大家有一种精神;有的张扬教师的教学个性;有的则把情感管理放在首位。 成功的校长是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做正确的事情。成功的校长有足够度量去容忍那些不能改变的事;有足够的勇气去改变那些能够改变的事;有足够的智慧去区别上述两件事。(三)校长要引领学校,学校实行激励原则信仰激励,让学校的教育理念、发展前景,成为大家共同的目标。事业激励,为教师设计发展生涯,为他们提供发展平台。物质激励,实行既要考虑“效率”,又要考虑“公平”的分配机制。校长实施远景管理。学校远景
5、即学校的办学目标、发展方向、学校文化、学校管理等。只有把远景变成每个教职员工的愿望,远景管理才能实现。远景在学校是把校长的工作由监控下属,变成与下属一道为共同的远景去奋斗,让他们依靠自己的主动性,而不是管理层的压力去完成工作;提倡每个人自我评估,而不是由外人来评估和控制。远景管理,强调的是引导,而不是控制;强调的是效益,而不是效率;强调的是个体在团体中的能动作用,发挥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在远景管理下,学校各种元素在一种信仰的引导下产生互动,从而爆发出强大的生产力。校长实施积极的评价。20世纪80年代以来,评价进入了结果认同时期,进入了“个体化评价时期”,被评价者最大程度地接受评价结果,就是评价
6、的最大效益。协商、沟通、理解、让步、合作、提升。当前我们教育评价的方式与方法“量化”多,“质性”少。新课程倡导发展性评价、综合性评价、科学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创新性评价,这些都是以“人”为出发点的,促进了个体和谐发展。评价要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要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要激发人的主体精神。评价应是过程,是改进,是教育。少一些终结性评价。校长实行文化管理。学校文化是对学校各类人员的行为方式具有约束或影响作用的价值观念的总和。主要指学校通过相对稳定的管理和教学所形成的、对全体师生的态度、思维及活动方式具有规范作用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学校建立一种崇尚变革的学校文化。唯有创设崇尚变革的文化,才会带来不断
7、更新和持续发展。随着崇尚变革的价值观念逐步被接受,教师必然由个体到群体逐渐开始调整自身的教育行为方式,学校的变革便会悄然而至。学校文化应内涵于学校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课程构建、学校管理、名言警句、教具学具及校园建设等之中。学校文化中的校训、校歌、校徽、校旗等不可小视。好的校训能影响几代人。好的校歌,学生能唱一生。这些势必感染、熏陶、影响、同化着师生,这就是学校文化。健康的学校文化,一旦形成,是学校的无价之宝,是校长的无价之宝。二、改革与发展-呼唤新的管理理念教学管理是现代学校管理的要重组成部分。随着教育管理体制的不断改革和新课标新理念的不断贯彻落实,一些原有的管理模式和办法,已经不能适应新形
8、势的要求。这就要求学校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必须发生相应的变革。(一)更新教育观念,走出管理误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构建科学的教学管理体制。 1、树立五个观念:承认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确立教学能动观;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确立教学自主观;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确立教学民主观;承认学生中只有差异,没有差生,确立教学个性观;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确立教学创新观。 2、走出三个误区: 一是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淡化考试,甚至不要考试;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可以放松文化课的教学;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让学生有课业负担,或是认为素质教育高不可攀,教师必须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才行。
9、二是措施上的误区: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加强活动类课程,而没有意识到要着眼于课堂,着眼于在学科课中贯穿和渗透素质教育。在活动类课程中,又只侧重文体活动,对科技活动重视不够,措施不力。 三是关系上的误区:把实施素质教育与严格的教学常规管理、必要的考试检测、合理的学生课业量等对立起来。以为素质教育就是要降低教学质量要求。(二)转变管理方式,适应课改要求 1、变重数量管理为重质量管理。 “量化管理”曾一度在学校教学管理中发挥到了极致,尤其是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中,更是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在教学管理中,并不是不能“量化管理”、不要数字,而是不要那些不能说明问题的数字(不该量化的也量化,不能量化的硬要量化
10、),更不能要那些本末倒置、损害教师积极性、最终损害教育事业的数字。“向管理要数量”的行为必须改变为“向管理要质量”。新课程下的学校管理,也在呼唤“有质、优质”的管理。主要做法是:变重备课改作业量的检查为重课堂教学过程的检查和教学质量的抽查,要求学校天天安排行政人员进课堂听课;要求局室职能科股干部和教研员有计划、有组织地到基层学校听课检查指导;要求州、市县骨干教师“送教下乡”,上好示范课和帮扶指导培养一批青年教师。 2、变只重管理“教”为也重管理“学”。 受“教师中心”、“教材中心”等观念的影响,传统的教学管理重“教”不重“学”,在课堂教学中存在 “帮、办、替、代”的现象。而新课程下的学校教学管
11、理呼唤加强对学生“学”的管理,它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和民主、合作、探究学习。因此,在教学管理中,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学生“学”的管理研究,在教学检查时,查“教”更查“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管理者和执教者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各中学、完小、中心学校每学年可以举行一次初中和小学生综合素质竞赛。 3、变重“务实”管理为重“虚实”结合。 新课程下的学校管理呼唤学习型管理。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与意识,并保持开放的心态,将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学习型的组织,才能与时俱进,才能不断“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12、才能使学生、教师和管理者都成为学习的共同体。因此,在教学管理常规中可以增添一些关于理论学习的常规要求:一是要求学校每周组织教师进行一次政治理论或教育科学理论或其它科学理论的学习;二是要求每月由一位学校行政或骨干教师开设一次理论学习方面的讲座;三是要求每位教师除了订一份教育理论杂志外,还必须再订一份其它教育报刊,经常进行学习交流,并做好适当的读书笔记或资料剪贴等方面的学习积累;四是要求骨干教师尽量订一份关于教学研究方面的期刊,并要求每学期学习一本有关教育方面的理论专著,每学期开设一次教育教学讲座;五是要求学校每年进行一次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竞赛,把理论学习作为“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的重要途径
13、;六是要求各乡镇中心学校每学年举行一次“三课”(观摩课、示范课、研究课)教研活动,以充分展示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教研新成果、新水平。 4、变封闭式管理为开放式管理。 随着改革资源观念的引入,大学校观念的形成,学校增强了与社会、家庭的互动和学校之间的互动。以往那种注重自上而下的管理系统(校长教导处 教研组年级组教师)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课程下的学校管理。新课程下的学校管理呼唤开放性的管理,呼唤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学生、教师和学校都应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课程资源的开发也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帮助,也就是说,课程不再仅仅是教育圈内的事,而且是全社会的事。为此,
14、学校应加大教学管理的开放性:既重视自上而下的管理,也重视自下而上的管理;既有从内到外的管理(学校向家长),也有从外到内的管理(如家长参与学校管理);鼓励学生参与学校教育管理工作;欢迎广大家长以及社会力量参与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学校还可聘请部分省、州、市县骨干教师担任兼职教研员,参与教学管理,深人课堂检查指导。总之,要求教学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要以灵活的、动态的、开放的管理模式不断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5、变重行政管理为重“人本”管理。 传统的管理模式,较多地表现为管制、监控、指示、命令,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人的个性和创造才能。新课程要求学校管理制度和机构要根据学生和教师
15、发展的需要进行重建,倡导人人都是管理者,也都是决策的执行者。为此,学校必须树立以 “三本”为核心的办学思想,实施人本管理。即: “教育以人为本”尊重人性人格,发展个性特长,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倾注温暖的人文情怀;“教师以学生为本”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校长以教师为本”尊重知识,尊重教师,关心教师,营造民主和谐、人和政通的管理氛围。以教师为本,就是要求教学管理者必须运用激励原则,通过目标激励、领导激励、情感激励、榜样激励、参与激励、信仰激励、物质奖励等手段以求得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最大值”,以求得教师队伍素质的不断提高。以学生为本,就是要求教师要把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创新
16、能力,作为教育教学管理的最终目标。总之,实施人本管理,就是要让校长、教师、学生及家长形成一个和谐、友善、亲切、融洽的教育共同体,形成“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的教育情境。(三)抓住治校根本,创建名牌学校1、科学管理为强校之本。以法治校。要做到以法治校,校长必须带头学法、守法,学习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一切教育法律、法规,并依法办学。以情治校。师生员工是有感情的生命体,学校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必须注重人的情感,尊重人的情感,做到以情感人。这就要求校长在工作和生活中应加强“感情投入”,学会热情关心人、充分信任人、诚恳对待人、善于激励人。一旦教职工把校长视为了知
17、己,他们往往会为那份用金钱买不到的情感,情有独钟地工作。 2、教学质量为立校之本。要端正对教学质量的认识。什么样的教学质量是较高的教学质量?一所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质量高低,其标志应同时包括显性质量和隐性质量两个部分。所谓显性质量,就是学生的考试分数或升学率,只要不是以牺牲师生的身体健康和通过弄虚作假等手段搞出来的高分数或高升学率,都应把它看成是教学质量高的主要标志之一。所谓隐性质量,就是能使学生受益终生的各种素养,如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心理素质、适应能力、创新能力、人格魅力等。所以,一所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不能不看分数,但又不能只看分数;不能不看升学率;但又不能片面去追求升学率。只有真正做到了
18、“显隐结合”,才是一所教学质量较高的学校。 要抓住提高教学质量关健。校长必须明确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在课堂,只有坚定不移地向课堂要质量,向40和45分钟要效益,教学质量的提高才有保障。要提高课堂教学“显隐结合”的质量,关键是要尽快改革那些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转移,用学生出色的课堂表现来取代教师精彩的课堂表演,用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来取代片面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把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科学有效地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适度的主导下,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同时,学校还要根据形势发展和学生需要,尽可能有针对性地开设一些选修课和活动课,让学生真正全面、和谐、自
19、主地发展。 要形成宣传教育质量的氛围。一些知名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法宝之一就是抓好广告宣传,通过广告宣传来形成自己企业的品牌效应和无形资产。一个校长,应在认真抓好教学质量的同时,学会通过各种渠道和机会真实地宣传好本校的教学成绩,以达到对内激励自己、对外树立形象的目的。 3、教育科研为兴校之本。 一所学校要兴旺起来,力求管理上档次、教育上水平,主要靠什么?一些先进学校的先进经验表明,主要靠搞好教育科研。要确保教育科研不流于形式,校长要善于把教育科研的着力点放在“三出”上。 出成果。一般来说,教研成果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一是观念性成果。校长要善于通过教研工作,帮助教师改变“教不需研”、“教就是研”等
20、错误认识,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职责,为搞好教书育人,必须开展教育科研,以自觉形成“抓教学必抓教研,抓教研必促教学”的认识。二是实绩性成果。通过教研,不但要提高教学成绩,还要帮助教师在各级教学比武、论文化赛中获奖。三是经验性成果。在教研工作中,校长要组织教师认真总结教学经验,并通过经验交流、论文发表等形式推广好大家的教学经验,使之成为教师的共同财富。 出对策。中小学开展教研工作,一定要结合教学工作进行,要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针对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特别是一些亟待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比如,初中、小学如何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等,多开展一些实用性研究,通过集体攻关,经常拿出一
21、些具有操作性的办法来,以不断提高全体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出人才。校长还要特别注意通过教研工作发现一批人才,锻炼一批人才,重用一批人才,使越来越多的教学教研骨干、学科带头人、学者型教师和学校后备干部从教研工作中不断涌现出来。 4、办学特色为名校之本。有人说,21世纪的教育竞争是特色的竞争。21世纪的学校应各具特色。校长要力求把学校办出特色,就应学会在“三特”上做文章:一是富有特色的办学思路;二是富有特色的教师队伍;三是培养各具特长的学生。(四)刷新教育理念,规范校本管理 1、什么是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人们在理性思考和亲身体验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事物本身及其价值和价值实现途径的坚定不移的根本
22、性判断与看法。关于教育事物本身的看法,主要是说明教育事物的本质、性质、功能和发展规律究竟应当是什么。 首先,从本质上讲,教育理念就是人们对教育事物的一种判断和看法。 其次,教育理念主要是指根本性的判断与看法,具有根本性。那些一般性的浅层次支节性的认识与看法一般不称为理念。 第三,教育理念是确信无疑的判断与看法,具有坚定性,对其他相关的认识与看法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并且愿意为了实现这一理念而采取行动。 第四,教育理念是在理性思考与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离开了自己的理性思考和亲身体验就不可能形成真正的理念。 第五,教育理念既指向教育事物的本身,又指向教育事物的价值和价值实现的途径。关于教育事物本身
23、的理念是回答“教育事物究竟是什么”的问题的。第六,教育理念具有一定的个性。教育理念的形成与内容受制于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已有的教育经验、思考能力,以及看问题的角度,甚至人的语言风格也影响着理念的表达。2、教育理念与相近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教育理念与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是人们对教育事物的看法。教育理念与教育观念相比,其不同有四:第一,教育理念比教育观念更强调理性思考和亲身体验。观念可以是大众的、流行的,人云亦云,但理念必须是自己的,即使是学习和接受别人的或大众的理念,也只有通过自己的理性思考和亲身体验的过程才能使之变成自己的理念。第二,教育理念是坚定不移的判断与看法,而教育观念不一定具有这种坚定
24、性。第三,教育理念是一些根本性的判断与看法,而教育观念则不一定是根本性的看法。关于一般的浅层次小问题的看法叫观念或观点可以,称之为理念就不合适。第四,教育理念更加强调“应该怎样”、“怎样才能做得更好”。 由号召“更新教育观念”到强调“确立新的教育理念”,是一种社会进步。这是对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尊重、信任和依靠。可以说,中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已经到了这样一个阶段: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从大的方面都已确定,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也已坚定不移,需要的是在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等各个方面去切实地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和素质教育的各项要求。这些操作层面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具体的管理人员和广大的校长和教师。他们是否拥有或能否
25、确立起与党的方针政策和素质教育要求相一致的教育理念,直接决定着他们的教育改革行为是否正确有效,直接决定着我国的“兴国教育”体系能否真正有效地建设发展起来。 教育理念与教育信念。 教育信念是自己确信无疑的观念。教育理念都是教育信念,但教育信念不都是教育理念。那些盲目接受和顺从的信念,我们不称之为理念,因为这些信念不是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形成的。我们宣传和强调教育理念是要唤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理性自觉和独立思考,从而将时代的发展趋势和现实的要求与自己的工作实际和教育智慧结合起来,开展创造性的工作。坚持独立的理性思考,反对盲从,是确立教育理念时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 教育理念与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 教育理论
26、和教育思想都是人们关于教育事物及其活动规律的理性认识,其特点是具有系统性和比较完整的体系。教育理念既是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的基石,又是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的高度概括和典型代表。教育理念在系统化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可以发展成为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一般也可以用一个或几个基本的教育理念加以代表。任何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的产生都是从教育理念创新开始的。从教育理念与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的关系中,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想要更好地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理论和思想,还是想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索质教育理论与思想,我们都应从学习和确立与素质教育理论和思想相一致的教育理念入手。 3、教育理念的确立过程和重要作用 教育理
27、念的确立过程 教育理念按其产生的过程可以分为自创的教育理念、认可的教育理念和改进的教育理念。自创的教育理念是自己最先提出来的教育理念,源头在内。认可的教育理念是通过学习了解到并在理性思考和亲身体验基础上认可的教育理念,源头在外。改进的教育理念是在改进别人的教育理念基础上加上了自己的认识后形成的教育理念,是内外结合的产物。三种教育理念的源头虽然不同,但其形成和确立的过程却是一致的,一般都要经过以下三个阶段: 初步认识与启示阶段,或者是自己在思考和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形成的初步判断和看法,或者是通过看书学习或听报告获得的一些新的启示与看法。对于广大教师来说,多学习多借鉴与多思考多总结自己的经验是同样重
28、要的。其实,自发的教育理念、认可的教育理念与改进的教育理念都是学习借鉴与思考总结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的结果,只不过时间的先后顺序和所起的作用不同而已。 感悟验证与完善阶段就是在实践中寻找例证,在头脑中反复琢磨证明,有意去检验已经形成的初步认识,并不断完善或认可的过程。教育理念的确立都有这样一个过程,这一过程的时间长短不一,但决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完成的。缩短这一时间的有效办法就是用心体验和搞教育实验。也就是在实际工作中用心感受其真伪或者接着初步形成的“理念”去做,看看是否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必要时还要对早期形成的认识或别人的理念加以改造,以使其更科学更准确更先进。 确定并指导行为阶段是指理念在头脑中
29、牢固地树立起来,达到了坚信不移的程度,并对其自动地产生了约束和指导作用。其标志有两个:一是能够明确地用简洁的语言将理念表述出来,二是本人的相关言行与理念的内容相一致。 教育理念的重要作用 教育理念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有五个: 第一,总结作用。在寻求理念、形成理念的过程中,人们会有意无意地总结人类历史上的教育经验和自己的教育经验。这种总结能够促进人们对教育问题和教育规律的理解与把握,能够增强人们的教育思维能力,特别是反思的意识与能力。教育理念往往就是对优秀教育经验特别是自己的成功经验的高度概括和系统化。 第二,激励作用。理念是坚信不移的判断和看法,其中不仅蕴涵着人们的理性智慧,还凝聚着人们
30、的情感、热情、爱情,还有激情。所有这些情感能感染和激励人们去为理念而奋斗。 第三,约束与指导作用。教育理念是人们教育言行的指南,它约束着人们不做与理念不符的行为,指导着人们去做与理念相符的事情,它能将人的智慧与精力集中于理念所指向的方向。也正因如此,先进教育理念才能有效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切实实施素质教育。 第四,创新作用。教育理念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意或新的教育观点。不论是寻求理念的过程,还是理念确立后的行动都能引导人们破旧立新,去追求更真更善更美的结论,追求更高的价值和更有效的手段。 第五,代表作用。教育理念是一个人教育观点和教育经验的浓缩与代表,也是一种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的代表。要学习
31、和了解一个人的教育观或一种教改思想的核心内容都可以从教育理念入手。 4、教育理念的分类按着理念涉及的范围,可以分为宏观教育理念和微观教育理念。宏观教育理念主要是关于教育大的发展趋势和宏观教育规律的判断与看法。微观教育理念是人们对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中具体问题的根本性看法,特别是校长、教师对教育、教学中一些具体问题的根本性看法。按照教育理念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自创的教育理念、认可的教育理念和改造发展的教育理念。这三种教育理念没有尊卑贵贱之分,能自创的就自创,暂时不能自创的,就应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已有的正确的先进教育理念。广大教师的教育理念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在学习与借鉴基础上形成的改造发展的教育理念。
32、按照教育领域和学科可以分为教育管理理念、德育理念、教学理念、课程理念、评价理念与综合性教育理念等。虽然教育理念具有根本性,但并不是说一个人只能有一个或几个教育理念,理念的根本性可以表现在不同的方面和领域。当然,对于一个人来说,他的所有教育理念的精神实质是一致的,而且在众多的教育理念中,总可以找到几个最基本的教育理念。这几个最基本的教育理念对其他教育理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决定着这个人的教育思想的本质特征。 按照理念指向的对象和层次性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的教育理念:一是关于教育事物的本质、目的、角色、功能与价值等方面的教育理念;二是关于教育教学方法、管理方法、学习方法和课程等操作层次的教育理念;三是关
33、于如何评价工作绩效和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的教育理念。不同层次的教育理念所起的指导作用不一样。广大教师感兴趣的往往是操作层次的特别是教育教学方法方面的教育理念,对其他方面的理念重视不够,这是一个误区。离开了关于教育、教学、教师等教育基本问题的深入思考和研究,只在操作层次上打转转,获得的理念往往是肤浅的或是缺乏创造性的。5、现代先进教育理念的基本特征 反映并代表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教育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受社会发展总趋势的制约。教育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只有在社会环境下,并在顺应社会发展的同时,积极地促进社会的发展,教育才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前途。教育理念特别是宏观教育理念一定要揭示并反映社会发
34、展大趋势在教育界的表现,一定要指明或反映出教育的发展趋势。揭示教育规律,具有一定的具理性 教育理念不一定是科学的和正确的,但先进教育理念则必须是科学的和正确的,必须揭示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具有一定的真理性。当然,这里的真理性是相对的,具有时代的局限性和个人的局限性。检验其真理性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教育实践。所以说,先进教育理念往往是在千锤百炼中诞生的。在实践中应注意的是,大众认可的和正在流行的不一定是对的,一定要注重独立思考和亲自体验。 代表教育改革的方向 科学的理念不一定具有先进性,只有那些代表了教育改革方向的对广大教育工作的现实工作最有指导意义的理念才是最有用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在中国社会
35、主义初级阶段的今天,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提高民族素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贡献,是中国教育的历史使命和必然选择。凡是有助于这一伟大目标实现的教育理念就是先进的教育理念,反之,就是不合需要的落后的教育理念。 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与效益,引导人走向成功 教育理念具有指导实际的作用。先进教育理念的先进性表现在个人身上,就是能够引导人们将精力与智慧用在正确的方向上,能够选择并创造出先进有效的方法来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并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一切,将困难当作锻炼的机会,将胜利当做走向成功的阶梯,从而不断提高教育工作的质量与效益,一步步地走向成功。6、新世纪教育教学先进理念对于教师来说,关于教育教学具体问题方面的微
36、观教育理念,其指导意义更直接。研究并明确这些微观教育理念,对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于目的与志向方面的理念: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教;为壮大学生的生命而教;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而教;为师生的幸福成功而教等。 关于教育的本质特征方面的理念:教育就是帮助学生更好学习和成长的过程;教师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帮助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师的“客户”,教师的责任就是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教师是教育的主体,教材教参都是为教师服务的;教育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进步、幸福成长的过程等。 关于教学方面的理念:素质是不可传授的;素质只有在经常性操练活动和感受中才能慢慢形成;提高教学过程的科学技术含量;少讲多学
37、;开发运用学生的多种智能;学会走在学生的后面等。 关于教育评价方面的理念:为发展而评价;经常化多元化素质评价;全过程评价;以学评教;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积极评价等。 三、探索与实践-教育家就在校长中间(一)校长要有自己的办学理念有自己的办学理念,是校长对办学最高境界的追求。办学理念是一种观念,更是一种思维结构,是校长对教育的理性认识和理想追求,它决定校长的教育行为,指导学校的办学方向,定位学校的品牌形象。可见,校长有什么样的办学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学校。在课程改革深入进行的今天,我们要办什么样的学校,校长应具有什么样的办学理念,是每个校长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 校长要有自己的办学理念,不是落后自
38、满,也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反映一所学校几年、几十年的文化积淀,是在原有基础上与时俱进的深层次发展,是办学理念的校本化。因此,校长要对学校的历史进行分析和反思,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用与时代同步的眼光去反省学校的过去、审视学校的现状、憧憬学校的未来,确立具有现代特征的校本化的办学理念。 校长有自己的办学理念,不是好高骛远的目标,要立足于学校实际,对学校的办学条件、教育资源、社区文化背景进行深入分析,以关注生命为宗旨,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发展和提高师生生命质量创造条件。这就要求校长的办学理念不是追时髦的,而是一种具体的、实在的、富有学校个性的理念。 校长有自己的办学理念,不是一个口号,而是学校师生的共同追求
39、,是一种认同并付诸行动的信念。这就是说,校长的办学理念一旦形成,就要被学校的教师所接受、所理解、所认同。校长要把它作为指导学校工作的核心,贯彻到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并内化为全体教师的自觉的行动。 校长有自己的办学理念,是校长专业素养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专业化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校长也不例外。只有提高校长的专业化水平,才能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与品位,这是无可争议的。校长的专业理念是校长专业化的重要内容,它包含校长的学校管理观、教育观、学生现和教学活动现象等,它决定着校长办学活动的目标、过程及方法,决定着校长为师生发展、学校发展所从事的具体实践活动。这就要求校长在走向专业化过程中,适应时代
40、发展需求,具有现代的办学理念,使自己的专业理念体现时代精神。 校长有自己的办学理念,是校长从事学校管理的价值观的体现。学校办学理念的形成取决于校长的办学价值取向和校长个人的人生追求。因为一个人的人生目标追求,越是超越于社会共同的价值取向时,那么这个人的理想、信念就越崇高。作为校长,只有把个人融入到学校中,把教育作为一项事业,把学校当作为生命奠基的场所,把学校教育作为提升生命质量的活动,并为之努力,不懈追求,校长才能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办学理念。换言之,校长的人生观、价值观影响并决定着校长对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也影响并决定着校长的办学理念。(二)重新审视我们的校长负责制1、现行校长负责制的实践特点
41、自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之后,我州中小学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这为解决当时学校管理方面存在的各种弊端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呈现出了自身的一些突出特点。 校长负责制是一种有效行政的领导制度。校长负责制作为行政首长领导责任制的一种具体实践形式,能够较充分地体现基层学校在管理运作中的某些优势,尤其是组织权力、个人责任与管理制度的效能可以得到充分体现和发挥,这特别反映在解决我国过去多少年来难以消除的党政不分、以党代政、职责不清的管理弊端方面。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根本的一点是还行政权力和责任于学校行政负责人,使校长拥有较大的权势,能体现立竿见影的管理效率。 校长负责制是一种精英治校的领导
42、制度。随着校长负责制的实施,一批真正有才华、有胆识、懂教育、懂管理的领导人材逐步得到选拔任用。体制的改革为他们在较大程度上解除了思想顾虑,排除了干扰;上级教育行政机关对一批优秀校长的放权与授权行为使他们能够当家作主,自主办学,保证了他们能够通过实施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充分实现自己的办学思想与主张,提高了办学水平,办出了学校特色。 校长负责制是一种有利于学校厉行改革的领导制度。校长负责制使一批校长能够依法用权,借国家各项事业改革的东风,针对校内的干部使用、工作考核、员工聘任、教学改革、科研管理、教师激励、行政运作、制度建设、勤工俭学等工作,大刀阔斧地进行某些改革。尤其当一些教职工因受传统管理方式与
43、观念的影响对改革有抵触情绪,或者不能理解,不能预期改革效果而犹豫彷徨的时候,校长可以毫不犹豫地依法施展行政权威,运用奖惩手段,发号施令,保证改革计划的贯彻执行。 校长负责制是一种可以实现高度集中统一的领导制度。校长负责制本质上是一种个人负责制,校长对诸种管理要素拥有决定权与支配权,可以把某些一时具有消极限制作用的决策主体之间的工作关系简化到最低程度;允许政出一门、策出一人,有利于对组织实施准军事化或半军事化的管理,推动组织工作的高度统一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这对克服组织的内讧、内耗和松散混沌状态,把员工群体培养训练成为一支思想统一、步调一致、纪律严明、作风硬朗的工作队伍较为有效。 校长负责制是一
44、种民主化的个人负责制。我州中小学实施的校长负责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长制,而是相对开放的、具有现代特征的一长制。学校党支部与教职工代表会议在学校管理方面的监督和参与活动对行政领导工作有一定的制约作用。这也促使一批思想水平较高的校长积极建设党政联系会议制度与教代会的参与管理制度,推行校务公开、民主议政、充分授权等管理方式,将协商、指导和服务行为纳入领导行为结构。这对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集思广义,培养员工参与管理的素质都有很大帮助,也体现了校长负责制的现代风格。2、校长负责制在新课改背景下的不适应性。 学校是知识的园地、育人的摇篮,但相当一些学校却呈现出较明显的行政组织特征。现代学校本应当是一个知
45、识性、科学性、研究性和民主合作性水平很高的教育机构,应当有着浓厚的民主气息和学术氛围;但由于长期受传统行政体制和教育管理集权模式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学校仍然象是一种机械的教育行政传动装置,形成了一种自上而下的行政惯性。校长有意无意把自己当作上级部门的业务秘书,上级不说的不想也想不到,上级不提的不做也做不到。这种被动执行式的工作方式也转化到学校内部,导致学校教职员工同样把自己的工作大脑交给校长,在工作中或多或少采取雇佣行为,按部就班地简单重复学校下达的教学工作。由此导致学校工作缺乏活力,缺乏首创精神,缺乏新意,缺乏特色,缺乏现代思想境界,也缺乏群众性。学校领导制度本应在培养现代化的、高素质的教师
46、队伍方面发挥根本作用,但现在却主要依赖教育行政部门安排的外部培训。校长负责制被引向一种狭隘的行政灌输与行政传令制,极大地限制了广大教职工在办学中的主动性和首创精神,影响了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学校是典型的教育科研与实验基地,但不少学校却表现出较明显的经验型组织特征。经验型组织的管理策略和业务方法的科学含量很低,在组织运作方面不自觉地轻视理论的指导,从领导到普通员工都有意无意仅以职业经验为财富,以经验论资格,凭经验当能手。职业经验的多少也成为评价与选拔干部的主要标准;组织成员之间隐约有一种理论无用论的思想,习惯于恪守已能驾轻就熟的常规方式,视学习理论和科研探索为辛苦烦恼之事且似无必要。当然,经验也
47、是重要的。经验包含着人们由过去事件形成的认知线路、决策途径,以及对影响因素和事物变化方式的了解和记忆。但是,经验主要说明的是过去,而且呈现着直观性、表面性、非连续性、零散性和个别性特点。在学校教育中,仅靠经验是不能有效适应未来的事件和要求的。教育要为社会培养具有综合性素质或高素质的人才,就要求学校应首先成为“学习型组织”,校长应成为学者型的校长,教师应成为研究开拓型的教师。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关键并不在于等待或争取上级安排的培训指标,也不在于去发现几个素质优秀的校长,而在于学校领导制度的改善。“制度造人”,只有好的领导制度才能造就出整整一代好的校长和教师,这是一个铁的规律。把希望寄托于几个自然“冒尖”的校长而不是对领导制度的改善,这只能是舍本求末。 学校聚集着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不少学校的教师群体是缺乏凝聚力和团结进取意识的松散群体。教师是未来一代人灵魂的铸造者、素质的模塑者,在整体上应该有着优秀的思想,良好的心理状态,团结合作的意识,共同奋进的事业心,在工作上能形成一种团队精神。但是,学校较为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