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中印陆地地缘分析.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203154 上传时间:2022-05-2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缘中印陆地地缘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地缘中印陆地地缘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缘中印陆地地缘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缘中印陆地地缘分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地缘中印陆地地缘分析.精品文档.中印陆地地缘分析(一)一般正常的国家划界基本原则是依照山形水势,有山的以山顶的分水岭为界,有水的按中线主航道。这种划法能兼顾双方的利益,最容易达到平衡,所以易于为各国所接受。非洲和北美地区是个特例,你会见到很多按经纬线来划分国界的,这都是殖民时代留下的后遗症。鉴于当时很多地方一时还无法考察完,各大帝国又急着瓜分世界,于是用尺在地图上划界成了最简单的解决办法。这种不负责任的划界方法是造成了很多边境冲突。青藏高原和南亚次大陆之间的天然分界线就是喜马拉雅山脉,中国和印度(包括尼泊尔、不丹两个缓冲国)之间大体也是按照喜

2、马拉雅山分水岭划界的,只是到了新疆与克什米尔交界地区形势发生了变化。从图上可以看出,中国和南亚国家的分水岭主要是喜马拉雅山脉,在将到青藏高原的西北角时分水岭出现了分支,分成了两条,南面的为主线(简称南线),或称大喜马拉雅山脉,北面的则是平均海拔仅次于喜马拉雅山脉的喀喇昆山脉及其余脉(简称北线)。如果从地缘的角度这两条山脉都可以成为中国和南亚国家的天然边界,中国如果将边境线推至南线,则可以对印度造成压倒性优势;而印度如果能够将边境线定在北线,则可以为其核心平原区获得足够的缓冲区,亦可以此为据点向中国的新疆渗透。但这块地方注定不会只有中印两国窥视,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巴基斯坦不能容忍中国或印度独占

3、两山之间的这片高原,因为谁占了这块高地,伊斯兰堡所在的印度河平原都将无险可守。基于以这块高地对上述三国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特别是印、巴),因此上演一场现代版的三国演义也就在所难免。这片土地也就成为世界地图上唯一的空白地区,它就是克什米尔。克什米尔是中印边境的重中之重,其复杂程度远非一两句话能解释清楚的,因此会放在最后讲。在这里先提及它的战略意义是想让大家清楚,克什米尔决不只印、巴两国的利益。事实上国际上也一直认定,克什米尔问题是中、印、巴三国的问题。前面说过除克什米尔外,中国和南亚次大陆的边境(包括藏南的实际控制线)大体上是沿喜马拉雅山脉的分水岭走的。目前中国和印度的边境被尼泊尔和不丹分成了

4、三段,即东线(藏南地区),中线(尼泊尔克什米尔中间),还有就是中间的突出部亚东。所以这三部分连同克什米尔地区,一共可分为四个部分。先说藏南,藏南永远是中印边境最热的话题,提到它就不得不提到麦克马洪这个人。可以肯定的是当时他在划分这段边界时是以喜马拉雅山脉的分水岭作为主要依据的。麦克马洪当时在划分这条边界时本身并没带有多大的恶意,因为依据分水岭划分边界是比较通行的办法。事实上受当时的条件所限,这条分水岭选的并不完全正确。受益于现在的卫星技术,很容易看出,这条分水岭依图上的白线走会更为准确。从这张藏南地缘形势图上可以看出,如果单从分水岭的角度划分边界(白线),白线和红线(麦克马洪线)之间有两块地方

5、划归了中国。换句话说,中国在山南地区有两个突出部,一个是西头的“错那”县,一个是东头的“墨脱”县。形成中国在山南地区的这两个据点的原因并不相同。“墨脱”县的划给中国应当是限于当时的技术能力。从图上可以看出“墨脱”实际上是向北突出的一条峡谷,喜马拉雅山走到这后,北有南东向的念青唐古拉山阻挡,东有南北向的横断山挤压,最终形成了一个三角形的皱褶带。由于地形过于复杂,英国人当时并未深入其中去寻找分水岭,而是将边境线划在了峡谷出口处,这就为中国在山南留下了一个突出部。中国获得“墨脱”这个点可以说是幸运,但要想使之具有战略意义却又难上加难。墨脱是全中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1993年修成过一条沙石路,不过据

6、说进去一辆车后就塌了。墨脱由于处在山南,可以充分享受到印度洋上吹来的暖湿气流,墨脱的自然环境和和西双版纳有异曲同工之处(当然是指海拔低的峡谷地带),交通不便只是相对于山北来说,如果向南往印度修路要简单很多,所以说依照山形水势划分边界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说麦克马洪把墨脱划给中国是因为技术原因,那么把错那划给中国则应当是考虑到政治因素了。因为在14世纪西藏政府就在“错那”设宗(县),用以向山南的门巴、洛巴族收税,应当说是西藏政府派驻山南的据点。由于有了明确的行政机关,因此麦克马洪在划界时并未依照分水岭,而是在“错那”下面绕了一下。而恰恰是这么一绕,给中国留下了一个缺口,1962年那场战争,解放军就

7、是从这里攻取达旺并继续南下的。“错那”县整个地形是北高南低,也就是说整个是在南山坡上,一直到海拔2800米的时候有一条亚热带的山谷。麦克马洪认为既然已经给了西藏政府面子,让出了“错那”。那就没理由再把边界往下划了,于是边境线开始顺着这条山谷直到不丹,然后向北又回到了喜马拉雅山的山脊。只是他这么一划却把“达旺”划给了印度,也为日后中国向藏南用兵提供了口实。坦白说西藏政府对于藏南的门巴、洛巴两族的管理是比较模糊的,现在基于法理上的证据主要是向这两个民族收过税,或者说类似于四夷向中央王朝进贡的性质。因此印度和西方国家并不认为这足以成为中国历史上曾对藏南地区拥有主权的证据(西方国家本来就认为中国对西藏

8、行使主权过行勉强,而西藏对藏南地区的主权又过于勉强,那么中国对藏南提出主权的要求在他们看来就更是经不住推敲了)。不过“达旺”是个例外,基于西藏曾经的最高领袖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有明确的记录出生于此,因此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达旺”为西藏政府的直接管辖地。事实上现在无法揣测当时签订协议的双方是否明确“达旺”的归属。有可能的情况是,西藏政府的代表提出了“错那”的归属问题,但误以为“达旺”包括在内。而英国人并未发现“达旺”之于藏族的重要性(一个几百年前的喇嘛出生地是很有可能被忽视的)。如果当时明确提出,英国人似乎没有坚持要划走的理由(从战略上考虑,在达旺的南侧恰好有一条延伸出来的山脊可以用来做分界线,事实上

9、也很有可能是这条山脊阻止了藏族向山南移民)。上图是印度的“藏南行政区划图”,可以看到“达旺”南部那条边界就是前面图上那条白虚线,也就是中国和印度所能达成的战略平衡线。最终收回达旺地区的可能性为70%,而取得藏南其他地区的可能性为0。当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基于“适当考虑彼此的战略的和合理的利益以及相互同等安全的原则”,中国在西线或中线是可能做出让步的。中印陆地地缘分析(二)中国在山南地区有两个突出据点,虽然其中有一个目前形同鸡肋(墨脱),但相比印度在山北没有据点,战略形势显然是要好一些的。当然仅凭错那这一个点仍是不够的,幸好中国还有亚东。如果没有尼泊尔和不丹做为缓冲,中印的边境线会更加复杂。边

10、境线在这两个国家的走向基本是按照分水岭的走势。只是这两个国家并没有紧紧的靠在一起,而是在这中间留下了一个缺口。在这个缺口处并排有两个地区,一个是锡金,一个是亚东。目前的结果是中国据有亚东,而印度吞并了锡金,这样看视公平的结果其实对印度的战略形势极端不利,因为即使印度同时据有这两个地区,也仅仅是让自己的防守做得更好些,而中国有了亚东却又有了一个前突的据点。事实上印度也一直对亚东这个点视为眼中盯,不过基于西藏政府对于亚东的主权过于清淅,吞并是不大可能的,退而求其次的选择是驻军权。中印战争中有一个重要的战略目标就是将印度的势力彻底赶出亚东,结果当然是达到了。如果印度不吞并锡金可能战略形势会更好,因为

11、这样,亚东就不会和印度直接接壤,而跨过第三国去攻击对手的国际风险太大,如果不是世界大战很少有国家敢这样做。下面是中印冲突有可能的进攻路线,正如前面所讲,亚东、达旺是地面部队有可能突破的方向,而墨脱方向所能提供的则是来自林芝机场的空中支援。说完了藏南和亚东,现在来说中段的情况。中段位于尼泊尔和克什米尔之间,是被提及最少的,经常被有意忽视了。并且在GOOGLE地图上,东段和西段的争议地区都会被单独圈出来,而中段是完全按印度的要求划分的。至于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情况,有可能的原因如下:一是争议地区的面积较小,只有2000平方公里;二是在印度实际控制当中,收回的可能性小;三是在1954年的一份文件中,印

12、度认为中方已经承认了对争议地段的主权。在国际政治中务实是第一位的,现在的中国更是如此。既然中国提出了领土的要求,那肯定是有他的道理的。在没能看到争议地区的详图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这条争议线应该是在分水岭上,并试着在图上标出中方所要求的边境线。最终和得到的详图对比,结果果然一致。图中的印度实控线是特别用绿线标出的,原来是和边境线一样的红线。可以肯定,中国当时寻求将边境线移至分水岭,主要是基于战略安全的考虑,否则几个出入的山口就完全在印度掌握之中了。表面的理由当然是有藏民在这放过牛之类的理由。而同样出于战略安全的考虑,印度是决没有放弃这几个山口的理由。一直以来都有一种误传,认为中国在东段和西段拥有

13、很大的战略优势,好像一个冲锋印度就会亡国灭种一样。事实并非如此,首先在藏南亚东一线,我们只亚东、错那两个狭小的突破口,即使突破成攻也只能对印度的东北特区构成一定威协。如果无法在短期内结束战争,印度很容易从他的内地调集力量发起反攻,而中国即使获得了战术上的成功也必须象在1962年那样迅速撤离。而西段占据阿克赛钦更多的是出于战略防守的目的,如果向南根本无法突破克什米尔的山地。事实上真正对印度构成直接威协的是中段,从图上可以很容易看出如果中国突破了这一防线,坦克到达新德里的距离有多近,所以印度是没有任何理由放弃这些山口的。对于印度来说,首都的安全级别显然要大大高于中国的阿里地区,因此可以说中国放弃中

14、段争议地区的主权要求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了。事实上中国对中段的主权要求一直都是当成交换的筹码,只是一纸声明尚不足以换取印度交出达旺。有消息称中印双方在05年已经就中段交换了地图,达成了协议,只是看不到公开的新闻稿(所以说所谓民众的反应在很多时候并不在考虑范围内)。 中印陆地地缘分析(三)前面分析了中印边境的东线和中线,现在开始分析中印最后的交锋处西线,也就是大家最关心的阿克赛钦问题。西段的形势最为复杂,并不仅仅是阿克赛钦的归属问题这么简单,事实上西段的问题和克什米尔问题是密不可分的,或者说它本来就是克什米尔问题的一部分。关于克什米尔,前面已经提到过它在地缘上的重要性,先来明确克什米尔的地理范围。

15、目前对于克什米尔到底包含哪些地方有三种不同的说法:第一种说法(A图):是目前网上流传最广的一张图,一般提到克什米尔问题都会以它为参考,主要是够大够详细。仔细看这张图对于克什米尔的定义除了印巴争议地区、中印争议地区以外,在东北部还包含了中国新疆的一部分,这也是关于克什米尔问题地理范围最广的一种理解。这种理解是基于对分水岭走向的理解而产生的。前面在中印边境山脉走势图有标明,分水岭在向北拐到克什米尔时分成了两路,一路仍为喜马拉亚山脉,或称南线;一路北接喀喇昆仑山脉,可称北线。这两条分水岭做为显著的地理特征成为划分国界线的基础。不过在喀喇昆仑山北部还有一条著名的山脉,也就是中华民族的圣山昆仑山。这三条

16、东西向的山脉与西北部的兴都库什山脉形成了一个“爪”字形。国际上有部分政治家和地理学家认为以昆仑山脉做为中国与克什米尔的分水岭会更清晰,因此造成了这种解读。 这种解读方法现在的主要持有者为印度方面,究其根源是占据克什米尔东半部的“拉达克”地区原为独立王国,其与西藏地区在1684年及1842年曾缔结过两次条约,但都没有具体划界。在这种情况下,“众所周知的天然特征、并且数世纪以来为双方所承认的传统习惯边界”这个模糊的概念就被提了出来,印度方面便有人据此将这条所谓的习惯线推进至昆仑山脉。不过现在即使印度官方和国际上仍有人将克什米尔的概念拓展到昆仑山脉,也没人敢对新疆那块土地提要求了。附克什米尔地理特征

17、图:第二种说法(B图):就是我们从小看到的图了,里面不管是已经占了的还是中国认为拥有主权的土地都划入了中国的范围。官方似乎认为并不需要对这些土地争议做出解释,或许政治家们认为这样的划法能够为自己获得法理方面的依据,但事实上这样做并无益于事情的解决,只会吊高民众的胃口,为将来解决问题设置障碍。在这个问题上印度的政治家做得并不比中国好,甚至可以说显得更加的不务实。以至于在05年中国摆出诚意,愿意牺牲西段的部分利益来换取达旺地区时,仍无法做出务实的决定。第三种说法(C图):是目前国际上所能够达成共识的克什米尔范围,如果大家仍然对把阿克赛钦划入克什米尔范围感到不舒服的话,那不防把概念换成“克什米尔阿克

18、赛钦”问题。就C图本身只能提供一个大概的地理概念,并不足以解释我们的疑惑,下面准备了一份详细的地图。当然,不可否认A图是一份非常详细的底图,因此这份新的克什米尔形势图是以A图为底图的。目前西段有争议的地区有以下几段:1、喀喇昆仑走廊。位于喀喇昆仑山脉的北侧,主体为一条大峡谷,网上亦有把这条峡谷称为“克勒青大河谷”的。对于这两种称呼之间的关联官方和民间并无权威做出解释,以至于有人误以为是两块地方。事实“克勒青”很有可能是旅行者对于“喀喇”的发音的误读。因此在网上找不到“克勒青”的官方提法,甚至有人据此认为是中国政府有意淡化它的存在。这块5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已经属于中国是肯定的,1962年的中

19、印战争并不仅震动了印度,巴基斯坦也同样看到在对抗印度的问题上,中国人要比美国人有用的多。于是1963年中巴双方签订了边境协议,出于对战略安全的考虑,中方要求将中巴边境划定在喀喇昆仑山的分水岭上,巴方放弃“喀喇昆仑走廊”主权也就顺利成章了,从此中巴友谊牢不可破。巴方以土地换支援的做法彻底打破了印度欲将边境线推到昆仑山颠的希望,因此印度口头上拒不承认这种交换的合法性。2、锡亚琴冰川。这块争议地区在中国的任何地图上都找不到,因为这块三角地带深入到了巴控克什米尔,这一地带目前处于印巴争议当中,有消息称,印度的军队已经控制了这条冰川。在印巴双方已经事实上承认了其他的实际控制线的时候,这片争议区显得非常的

20、突兀。尽管锡亚琴冰川是徒步旅行者们的梦想之地,但那真可以被称为是兔子不拉屎的地方,以至于印度最初是采用空降的办法来显示军事存在。事实上印度并无可能从徒步旅行者那里获得足够的利益,而占领这条冰川也不足以对巴控区造成足够的军事威协(条件过于恶劣,20多年来双方光冻死的士兵都有上千人,和墨脱的战略地位类似)。 另一种可能的说法是,印度希望由此抵消因中国对“喀喇昆仑山口”的控制所引发的威协,但一支时刻挣扎在死亡线上军队并不足以有足够的战斗力,因此印度费尽心机硬插一脚显得十分可疑。既然排除了经济利益和军事目的,那答案只可能是出于针对中国的政治考虑。如果不控制锡亚琴冰川,印度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中巴瓜分喀喇

21、昆仑山口以北的分水岭,对于巴方将“喀喇昆仑走廊”“送给”中国。印度并不甘心只有口头上抗议,他需要山那边的中国人真实感觉到印度的存在。还有一个法理上的可能性才是支撑印度在冰川上苦撑的精神支柱。1963年的协议中有这么一条“如果以后一方仍然为巴基斯坦,则应该遵照本条约的规定不变”。这一条怎么理解都可以,印度可以按他喜欢的方式去理解,前提是你必须站到中国人的对面。这里并不认为克什米尔的形势发生变化会对喀喇昆仑走廊的主权造成直接威协,毕竟实力和实际占有才是最重要的。 3、阿克赛钦。对于这块地方的归属双方各执一词,比较客观的说法是这里原来是一块无人区,无论是西边的拉达克还是东边的西藏政府都对它缺乏兴趣,

22、以至于当初有个英国人到达这个盆地以后认为自己是第一个到达这里的。按照谁发现谁占有的原则,这块土地被当然的划入了大英帝国的版图。只可惜无论是英国人还是他的继承者印度都忘了一件事,就是通知西藏政府一声。也许口头通知过了,但并无书面的证据。当然,如果面对的仅仅是一群喇嘛,完全有理由无视他们的存在,但是当对手换成中国时,情况就完全不同了。有鉴于印度(英国)的自说自话,中国人一开始也并没有意识到阿克赛钦已经被别人画在地图上了。精打细算是中国人的传统,所以在修筑新藏公路时需要选择最经济的路线,而这条路线就必须穿过这片不毛之地。印度人当然不甘心放弃阿克赛钦,因为如果失去这个盆地,印度也就失去了将国防线推至昆

23、仑山的梦想。而中国更不可能容忍印度在自己的国防线上获得这个突出部,失去了阿克赛钦,中国将失去从新疆进入西藏的通道,即使绕着走也将直接受到印度威协。所以中国比印度更加需要阿克赛钦,1962年战争的真实目的也在于此。事实上中国也并非十分满意,阿克赛钦与印控克什米尔的边境线并没有如愿的划在喀喇昆仑山脉的分水岭上,从地形图上可以看出,这条边界是划在山脉的东侧,也就是中国一侧。4、班公错。班公错是一个湖,也可以说是两个湖,东西两块通过中间一条狭长的水道连接起来。这块地方很多人归类到阿克赛钦里,其实是一个错误,从地理上完全是两个区域,比起那块不毛之地,班公错湖的景色让人心醉(网上有很多图片可供参考)。战前

24、中印在这块区域的控制线在中点,也就是那条狭长水道中间。战后中国将控制线推进到“西班公错湖”中间,顺带把下面原来只占了一半的“曼东错湖”给占全了。相比于阿克赛钦和中段的重要战略位置,班公错似乎不够份量(应该也不是政治因素,更有政治意义的达旺也被放弃了)。当然可以找出很多民族感情方面的原因,举出藏民曾到这里放牧的例子。但这些并不是政治家们优先考虑的,否则拉达克似乎更有理由去争取。将国防线推至湖中央,从军事角度来看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当然在这个咸水湖上建立一支“西海舰队”似乎可以用来向印度显示中国的海军力量(这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海军啊!)。事实上中国在班公湖地区将防线推进也许一开始就是一个筹码。

25、在05年中印重启谈判后有消息称,中国在藏南希望将边境推至色拉山口,并且愿意为此在西部疆界展现弹性。中印在西线有争议的共有四个地区:阿克赛钦、喀喇昆仑走廊、巴里加斯、班公错。前两个地区的战略地位之重要是决不会拿来交换的。而巴里加斯在印度控制当中,放弃对它的主权要求并不可能换来实际的土地(中线放弃那几个印度控制的山口也是一样的)。那么最终用来交换的只有可能是班公错了,当然也许并不需要完全退回原来的控制线,最起码“曼东错湖”没有必要交出去,一人一半大家都觉得别扭。如果最终交换应该会有一系列的面积计算,到时按照湖两边的分水岭划出边线有可能是一种选择。 对于班公错的筹码地位,也许一开始是为了将阿克赛钦的

26、国防线推至喀拉昆仑山分水岭。不过现在看来,出于政治目的,达旺会更重要。 5、巴里加斯。在说到巴里加斯之前必须承认,之前认为“西班公错湖地区”一开始的定位就是筹码过于轻率了,因为制定计划的是军事家们,用来交换则是政治家们的事情。事实上夺取“西班公湖地区”仍然是出于地缘上的考虑,或者说是出于军事防守的角度。前面说过,中印边境在喜马拉雅山脉那段还是基本按照分水岭在走,但在向北依照喀喇昆仑山脉划界时,明显未按照分水岭在走,而是划在了东面,即中国一侧,这是历史造成的。所以西线的战争与其说是争夺克什米尔,不如说是中国在努力将国防线推至喀喇昆仑山脉。最终的结果是,虽然未能将国防线推至主分水岭,不过中国在阿赛

27、克钦地区的西面找到了可以接受的分水岭,但在西北角却留下了一个空白区无险可守。幸好北面的喀喇昆仑山口在中国军队的掌握之中,因此印度想从这里攻击阿克赛钦也并非易事。因为“喀喇昆仑山口”是阿克赛钦的门户,而阿克赛钦又是中国西北地区的门户(相对于印度而言)。 再说“班公错”和“巴里加斯”,可以肯定战前中国军队在班公错地区的战略意图是占领整个班公错湖,将防线推至喀喇昆仑山脉分水岭,最终战略意图未能完全实现。实际上喀喇昆山脉在这一段属于余脉,并出现了两个明显的横断面。因此像在喜马拉雅山脉那样按照清晰连贯的分水岭划界比较难。这两个横断面一个在“班公错湖”,一个就在“巴里加斯” 。 西班公错湖地区依地势可以有

28、三条防线可以选择,东线就是战前的东西湖中点,中线就是现在中国的控制线,西线就是湖西头分水岭。西线无疑是中国的最佳选择,不过既然中国当初没能将防线推至西线,那么中线之战略意义就大打折扣了。在这种情况下被政治家们拿去换取更具政治和战略意义的达旺地区并非没有可能。如果说班公错湖地区退回战前的防线(东线),中国仍然有险可守。那么没能一鼓作气拿下“巴里加斯”则使得中国在这一地区很难构筑起有效的防线。在地图上可以看出“巴里加斯”离新藏公路的距离很近,且巴里加斯中间的那条小山脉是喀喇昆仑山脉(余脉)在这一段的最后的制高点(东面)。如果中国能够控制“巴里加斯”就可以阻挡印度从西面的峡谷地区(两个横断面之一)向

29、新藏公路发动有可能的军事行动。正因为如此,中国才一直没有放弃对巴里加斯地区的主权要求。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的防线比之战前是大大的推进了,但也并非对印度有压倒性的战略优势。目前所占有的防线基本是用来自保的,由于西线的喀喇昆仑山脉的主分水岭(也就是最高点)在印度手上,中国如果想在这一地区对印度发动进攻是不可想象的。何况即使你有能力突破这道防线,后面还有更高的喜马拉雅山防线。不过中国在喀喇昆仑山脉主分水岭上也并非一无所得,至少从巴基斯坦手中获得了“喀喇昆仑走廊”将中巴之间的国防线推至了最高点。这条防线的意义不仅仅是使中巴之间获得了战略平衡,更重要的是让中国在“喀喇昆仑山口”以北地区无后顾之

30、忧,可以专心的向南监视印度对阿克赛钦地区有可能的渗入,当然从巴基斯坦的角度是希望中国能更大程度的帮助他与印度对抗。最后说一说拉达克。中印在克什米尔的问题说到底就是两条山脉的争夺,中国想把防线定在喀喇昆仑山脉,印度梦想把防线推进至昆仑山脉。那一定会有人会想,印度可以得陇望蜀,中国为什么就不能期望把防线推至喜马拉雅山脉呢?想法是好的,不过现在是没什么机会了,早170年可能还有点机会,这个机会就是拉达克。从人类迁移的角度来看,黄种人是占领了整个青藏高原地区的(主要是藏族)。在目前占据了克什米尔地区东面半壁江山的拉达克地区原先就是一个藏人建立的一个独立王国,其与最初的克什米尔(主体为白种的雅利安人)的

31、分界线就是喜马拉雅山脉。后来信仰真主的雅利安人自17世纪起开始向青藏高原渗入,拉达克的最后抵抗是在1842年,并向当时的清朝求援,但是中国那时无力提供任何帮助,因此克什米尔最终吞并了拉达克。在这里说这些并不是说中国目前有可能向这一地区渗入。只是想澄清一个误会,即克什米尔问题只是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的冲突,事实是佛教和伊斯兰教的冲突也不小,相关资料可以在网上查到,甚至可以看到拉达克地区要求独立的声音。另外,拉达克的别称叫“小西藏”,西方关于西藏的电影基本都是在那拍的。现在一般地图上的拉达克地区在印控区,北面只划到实控线,实际上还应包括巴控区的巴尔蒂斯坦。回头再提一下达旺,前面分析藏南时依照地理特

32、征为双方在达旺地区划了一条可能的边线,事实上当时并不确切知道那条山脉的名称。因为鉴于那块地方的敏感性,中国的地图在那一带是空白。在一张印度地图上找到了一个名称“sela,有可能中文译名是“色拉”或“沙拉”。一则来自印度时报的消息说,北京希望在藏南地区将边境推到“色拉山口”(或沙拉山口),并愿意在西线提供一定的弹性。也就是说中国方面所提出的要求就是那条山脊。应该说这表现出了中国方面务实的态度,但印度似乎并没有接受这个方案。为什么这个山口如此重要,而在中印战争中却并没有被提及呢?在达旺主战场中,中国向南是沿着“西山口德让宗邦迪拉”一线进攻的。而其中的“西山口”是中国特色的叫法,指的就是“色拉山口”

33、。研究过当时战史的朋友会知道,当时如果不退回去可以在邦迪拉或西山口设防线。邦迪拉守住的难度很大,但西山口是完全守得住的,退回去完全是出于政治的考虑。所以中国这次的提案是很务实的。当然在地图上看,西山口是在分水岭的南侧,即使印度接受了这个方案也不大可能把山口让出去。目前有国内有一种说法,认为西山口所在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分水岭。主要是由于在这一地带正好有一条南北向的小山脉(也就是错那所在地)扰乱了喜马拉雅山的走向,使得分水岭出现了一个缺口,藏族也正是沿着这个缺口向山南渗透。不过他们显然更适应高原地区,并没有越过西山继续向平原地区前进。西山口所在的支脉做为主分水岭略显勉强,但不失为一条清晰分水

34、岭。如果中国方面愿意将“错那达旺”地区设为非军事区,对印度方面来说也并非不可接受(从军事的角度)。为什么当时不把拉达克吃下来?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政治上的,因为拉达克成为克什米尔的一部分已经是国际公认的,中国在克什米尔地区的行动完全是出于自保,主动插一脚进去风险很大(真要进入的话,印巴联合起来先对付中国的可能性都有);另外就是出于地缘上的,在那张“拉达克”的示意图上可以看出,它实际上处在喜马拉雅山脉和喀喇昆仑山脉之间,总体上是一个封闭的环境,其向北只有通过喀喇昆仑山口与中国的新疆连通,向南就是通过前面所说的那个断口经过“巴里加斯”进入西藏阿里地区。也正是由于这样相对封闭的环境才造成拉达克地区与

35、西藏地区成为两个独立的地区,最终印度获得了拉达克,而中国保住了西藏。如果说拉达克地区是夹在喜马拉雅山脉和喀拉昆仑山脉中间,那它最起码南北还各有一个出口(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连通中亚地区和西藏、印度的重要商道,甚至中国人要想从内地到拉萨都要走新疆拉达克阿里拉萨的路线)。而阿克赛钦实际上是夹在喀喇昆仑山脉和昆仑山脉之间的一个封闭的盆地,长期以来无人关注,所以才会有主权不清的争议。事实上英国人也正是为“新疆西藏”寻找另一条可能的通道才进入这一地区的。在失去了把拉达克纳入版图的历史机会后,中国是决不能再失去阿克赛钦了。对中印边境问题说重要也不重要。说它重要是因为如果不解决,中印关系就无法正常化,会丧失

36、很多合作机会,尤其是在经济领域。说它不重要是因为双方都知道目前的边境线已经稳定了,即使有一点小的变化也无关大局。印度除非能够将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否则就算是占了阿克赛钦也无法改变他地缘上的劣势。在2003年印度已经彻底放弃了分裂西藏的想法,承认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而中国也将锡金从地图上抹去了。随之而来的就是05年的重启边境谈判。不过中国对印度的地缘优势并不可能真的转化为战争优势,原因就是打不起来。因为印度之所以放弃分裂西藏的想法,除了面对现实以外,还因为它找到了另一个更有效的对抗中国的方法核保护伞。目前印度的有核国家地位已基本被国际社会承认了,而两个核大国之间的全面战争是不可想象的。陆地上的事情在现在看来更多的是面子上的问题,双方的政治家其实早就对这种无意义的对抗感到厌倦了,合作才是唯一的出路。双方的战略空间和经济利益更多的应该来自海上,而当中印这两个边缘地区的国家都将视线从陆地转向海洋时,我们发现这一次的情况倒过来了,占有地缘优势了一方成了印度。而正有如巴基斯坦阻止了印度向欧亚中心地带发展势力一样,南海问题也正成为中国挺进印度洋的拦路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