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视阈下民俗文化日译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播学视阈下民俗文化日译研究.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传播学视阈下民俗文化日译研究传播学是将人类传播现象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浙江人杰地灵,民俗风韵浓厚,拥有独特的生活习惯和社会风俗。浙江自古以来与日本的关系源远流长。随着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浙江正以开放的态势向世界展示本人,准确、恰当地翻译浙江民俗文化对中国文化的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从传播学视阈对浙江民俗文化的日译策略进行研究,进而到达文化传播的真正目的。关键词传播学;浙江民俗文化;日译一、引言浙江拥有“文化之邦的盛名,历史悠久,人杰地灵。随着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浙江丰富的民俗文化风情,越来越引起世界的瞩目。为了能更好地让世界、让日本了解浙江民俗文化及其内涵,笔者以为必须从传播学视
2、阈来讨论浙江民俗文化的译介。民俗文化翻译关系到国家形象,而民俗翻译的质量对传播效果又起着决定性作用。然而,民俗文化,尤其是地域民俗文化的翻译一直没有引起翻译界的高度重视,翻译中除了语言本身的问题外,译文不能很好地保存与传播当地的民俗风情与特色。鉴于此,本文以浙江省内各个文化场馆、景点介绍及外宣资料的日译文本为考察对象,进行日译策略研究,进而将浙江民俗的日译做到准确、到位,更好地将中国文化传播到日本乃至于世界。二、传播学理论与民俗文化翻译传播学是将人类传播现象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传播学者拉斯韦尔在1948年发表了(社会传播的构造与功能),提出传播研究的5W经典形式。即: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
3、播媒介、传播对象及传播效果这五个严密相关的链条1。它旨在探索及发现社会信息体系的规律及性质2。自20世纪40年代在美国创立成为独立学科之后,发展迅速。历经多年,传播理论已发展成熟。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它不仅仅是一个语言转换的经过,更是一个文化传递、交谈和融合的经过3。在这一经过中,不同文化所具有的文化个性往往会成为翻译的障碍。其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文化更是如此。民俗文化翻译的传播主体是民俗文化译者和译本的出版推广者,是传播活动的起点。传播主体不仅决定了传播的起始与发展,更决定了信息的质量与数量。对传播主体的研究主要是分析传播者对传播经过的控制、传播者所受社会文化因素的控制等。民俗
4、文化翻译传播媒介或传播渠道,是介乎传者与受者的信息载体。因其在传播中的重要性,传播媒介在传播经过中必不可少。民俗文化翻译传播内容是群众传播的核心,而信息内容分析也成为传播研究的重要部分。适宜的传播内容是传播活动得以为传播对象接受的关键。民俗文化翻译传播对象在传播经过中地位显著,起接收信息的作用。若传播活动中没有传播对象,信息传递将失去意义。民俗文化翻译传播效果通常意味着传播活动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传播者的意图或目的。民俗文化翻译和民俗文化传播的目的是让目的语读者正确认识中国民俗文化。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大背景下,怎样将带有浓厚民族色彩的民俗文化恰到好处地翻译出来,使之成为连接文化沟通的纽带,显得
5、尤为重要。三、浙江民俗文化特征民俗,是依附人民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而产生的风俗习惯,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4。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历史传承的珍宝。是广大中下层劳动人民所创造和传承的民间文化,是在共同地域、共同历史作用下构成的积久成习的文化传统5。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称的浙江,创造了辉煌的吴越文化。境内有距今7000多年的河姆渡文化、距今6000多年的马家浜文化和距今5000多年的良渚文化以及南宋王都的历史,让浙江这块宝地承载了过多的历史积淀。地处京杭大运河南端的省会城市杭州,是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七大古都之一,被誉为“人间天堂。浙江地处东南沿海,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构成了深厚的海洋文
6、化和旅游文化6,这里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出现过苏东坡、白居易、王羲之、吴昌硕、蔡元培、金庸等一大批出名全国的文化名人,遍布全省各处的许很多多富有影响的博物馆和纪念馆,记载着大师们留给这片故土的丰富文化遗产,并有丝绸、茶叶、服装、南宋官窑等各类博物馆百余所和各类文化沟通展馆7。浙北杭嘉湖地区,至今一直是丝绸的主要产地。浙江这块宝地,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构成了独特的山地文化、稻作文化和桑蚕文化,被誉为“丝绸之都和“茶叶之乡。各地星罗棋布的水乡村落中,至今仍保存有很多明清时代,甚至更早期的古建筑、古民居,为人们所向往。浙江以独特的民俗文化向世界展示着本人的魅力。四、浙江民俗文化的日译策略(一)照搬或照
7、搬+注释所谓“照搬就是直接照搬原文的翻译方法,这种方法在民俗文化的传播经过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例如介绍南浔宣传册中的百间楼、南浔史舘、古石桥、小莲庄等民俗人文景观,具有民俗特色的建筑楼名称等,这些名称中的“楼“舘“桥“庄等关键字基本概括了这些建筑物的基本特征,而这些名称在日语中,无论是字义还是字形,都是相通的。因而在日译经过中,能够采用照搬的方法,读者完全能够从字面上理解这些名称的意思。假如直接照搬后会让目的语读者不知所云时,能够采取“照搬+注释的方法进行补充翻译8。(二)直译或直译+注释所谓直译,就是在转达原文意思的时候,使译文的表达形式和句法构造尽量同原文一致。其理想的目的是做到“神“
8、形兼备。根据传播理论,决定翻译策略的主要因素是翻译目的。在浙江民俗文化日译中,译者需传递浙江区域文化的信息,让目的语读者真正了解浙江民俗文化的精华。例(3)中的谚语描绘的是典型的江南水乡的地形特点。为了信息传递的高效与真实,译者将源语言文本的全部意境译入目的语文本中,最终的译本没有改变源语言文本的基本信息。因而,译者将它直译为:“三歩一、五歩一橋,这样既保证了原汁原味,也让目的语读者阅读时才不会心生困惑。在民俗文化的传播经过中。直译更多地保留了原汁原味,并且因其直率性、简洁性,而被广泛运用于民俗文化翻译中。例(4)中的“世外桃源出自清孔尚任(桃花扇)中的成语,比喻不受外面影响的生活安泰、环境幽
9、静的美妙地方。吴越国的都城杭州,就是“世外桃源这样一个城市。译者在这里没有照搬,也没有意译,而是采取了对源语进行“直译+注释的翻译方法,将“世外桃源译成“世外桃源并在后面附括号进行解释。这样既保留了源语言文化特色,对于目的语读者来讲不仅不会造成理解上的障碍,还能从括号的讲明中读解到其真正的内涵,起到了很好的传播文化的效果。可让目的语读者既感遭到原汁原味的浙江民俗文化的独特含义,又保留文化意象。(三)音译法音译是根据源语言的发音进行的翻译。音译的目的是在遵守语言学规范的同时传达源语言文化。因而音译被频繁使用于民俗文化气息浓重的术语翻译中,十分是餐馆、戏剧及地点的名词翻译。在民俗文化日译中,若译者
10、无法用相近的日语表达去匹配民俗文化特色时,音译是不错的选择。在文化传播经过中,对源语言固有的意义以及对多义词等的准确表达,在译文中或多或少都有所缺失。音译不能达意,但能营造一种异国情调。对浙江民俗文化,尤其是具有浙江特色饮食的词语翻译,若目的语中缺少相近词语及相近表达的词语,运用音译法可避免逐字翻译或直译带来的误解,保证译文可读性。例(5)中的“东坡肉,例(6)中的“瓜子等,分别直接取其中文发音译为“。音译不仅能省去直译菜名的冗长与繁琐,更能保持作为浙江菜的民俗特色与原汁原味,保存了作为浙江菜的那一份十分和韵味。(四)意译法意译是指不拘泥于源语文字的表层意思,不用源语的表达方式,根据大意对源语
11、句子的构造进行较大的变化和调整来进行翻译。在文化传播经过中,当直译很难翻译出符合目的语语言习惯的句子、可能会给人造成困扰、不明白翻译过来的句子是什么意思、不能很好到达传播目的时,需要运用意译策略。(7)苏堤全长28公里,北宋苏东坡(10371101)于1089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后用湖泥堆积而成。“西湖景致六吊桥,间株杨柳间株桃就指春季的苏堤。民俗文化日译传播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目的语读者的接受情况,取决于目的语读者对民俗文化译本传达的中国文化精神内涵信息的反映。例(7)中描写的是春季苏堤的优美景象。“间株杨柳间株桃本身的意思是苏堤两岸边一棵桃树一棵柳树相间种植的人文景观。例(8)是介绍
12、杭州民俗文化中每年在钱塘江边观潮的风俗,其中的“弄潮儿本身的意思是指朝夕与潮水周旋的水手或在潮中戏水的少年人。喻有英勇进取精神的人。“精湛水性喻指游泳水平特别高超。为了到达更好的传播效果,译者没有从字面上直接进行翻译,而是分别大胆冲破外表意思,通过深层理解和不断琢磨,真正理解其内涵的本质意义,捉住“神,采用意译策略进行了准确的翻译。将“间株杨柳间株桃意译成“桃柳整。将“弄潮儿意译成“挑戦者,将“精湛水性意译成“巧、完壁水泳術。以目的语读者熟悉和习惯的思维方式翻译出来,便于读者更好地了解浙江民俗文化的内涵,到达民俗文化传播的目的。自然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五)适当减译减译,指从全文出发根据逻辑、句
13、法、修辞的需要在译文中删减一些不必要的语言单位的翻译方法。减译不是删掉原文的某些内容,而是为了避免内容重复、文字负担,使译文愈加简练,更符合目的语的习惯。(9)赛龙舟是杭州民间传统水上体育活动之一,常于端午这天进行届时龙舟上彩旗飘扬,鼓手敲起震天锣鼓,划船的人分坐两边,一边呐喊,一边飞快地划动木桨,疾行如飞。汉日语表达习惯上有很大差异,汉语描写详细、详尽,不少惯用的华美辞藻本身并无实际意义,而是为了一种修辞、声韵以及渲染的需要,而日语不像汉语那样对事物的描写偏于详尽,而是往往采用点到即可,遵守一种客观理性的表达方式。因而在民俗文化的传播经过中,假如对汉语这类修饰语在译文中一字不漏地进行直译,就
14、会使译文因语义重复而显语句臃肿,以致达不到很好的传播效果。例(9)减译了“分坐两边“划动木桨等词和句节。例(10)译者考虑了目的语读者的接受能力,为使译文简明扼要,将原文中引用的诗句进行了删减,在对民俗文化的日译经过中,必须根据目的语表达的需要,对那些过于繁多的修饰之词进行删减,使译文不仅不失其信,而且内容愈加简洁明了,更符合目的语表达习惯,进而到达更好的翻译效果,真正到达民俗文化传播的目的。五、结语本文将浙江省内各个文化场馆的介绍及外宣资料的日语翻译作为考察对象,进行了日译策略研究和讨论,发现民俗文化翻译中最常用、最有效的策略是照搬或照搬+注释法、直译或直译+注释法、音译法、意译法、适当删减
15、法。但也发现了在翻译经过中的很多问题,比方:删减太多,失去文化特色;缺少必要加注,读者难以理解;误译和漏译等。由于篇幅关系,问题部分没有展开,将留作今后研究的课题。总之,在当今大力传播中国文化的战略背景下,民俗文化的翻译不是简单的字符转换,而是一种有效的文化传播活动。将带有浓郁浙江地方色彩的民俗文化准确翻译到位,到达真正的文化传播目的并非易事。在翻译经过中应坚持以“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力求最大限度保持原有文化的原汁原味,遵循翻译原则,对详细情况采用恰当的翻译策略,才能真正实现民俗文化翻译的传播目的。参考文献1哈罗德拉斯韦尔社会传播的构造与功能M何道宽,译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2邵培仁传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金慧康跨文化交际翻译续编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4蒋红红民俗文化文艺探索J国外外语教学,2007,(3)5潘宝明,朱安平中国旅游文化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6姜智慧从异化视角看民俗文化的传播浙江省民俗文化翻译研究J中国科技翻译,2010,(2)7杭州市旅游委员会杭州旅游宝典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8杭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品味杭州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9百度南浔古镇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