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东** 文档编号:15763393 上传时间:2022-05-1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55.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docx(2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十四五”时期,是落实协同发展策略、制造业立市和全面建成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攻坚期,也是推进区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黄金期。依据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市区高质量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和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订本规划。第一章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第一节发展基础“十三五”期间,在区的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十三五”目标任务,规划主要指标完成符合预期,为“十四五”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经济总量持续扩大。2020年,规模以上工

2、业完成总产值1722亿元、利润总额44亿元。涌现出一批带动示范作用强的大集团和龙头企业,千万吨钢管制造连续10年被评为500强企业,并荣获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称号,年产值484亿元(94.6亿元)。6家企业制造500强榜上有名。海钢板材等7家企业进入市百强行列。2020年,规模超亿元企业294家、超5亿元企业56家、超10亿元企业29家、超20亿元企业14家。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发展形成了以黑色金属、金属制品、有色金属、再生资源、交通运输等十二个重点行业为主导的协调发展格局。2020年,十二个重点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579亿元,占全部工业的91.7%;新旧动能转换进一步加快。工业策新产业

3、完成总产值186亿元,占规上比重10.8%;“钢铁围城”、“园区围城”治理取得显著成效,产业结构偏重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三、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发展载体实施有效治理,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营商环境明显改善,科学优化空间布局,形成了黑色金属压延、金属制品、装备制造、表面处理、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等重点产业链发展集群。先后获得“国家级五金制品出口示范基地”、“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基地”、“乐器产业基地”、“焊管产业基地”、“钢管外贸基地”和市“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等称号。2020年,园区入驻工业企业1675家,从业人员10.7万人,完成工业总产值1312亿元,占全部工业的76%。四、创新能力不断

4、提升。截止2020年,市级及以上技术中心35家、高新技术企业273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家,科技领军(培育)企业11家,市级重点实验室5个,创新转型707家,规上工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3.2%。五、节能降耗成效显著。“十三五”期间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20.9%;实施工业重点节能改造项目21个,总投资1.9亿元,年节能量9.3万吨标准煤;实施清洁生产审核企业100家,落实解决方案600项,开展能源审计企业74家,能源管理体系建设12家,建设能源消耗在线监控系统15家,创建绿色工厂15家,绿色园区1家,绿色设计产品3个。工业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8%以上

5、。同时,也要看到工业发展中存在着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一是产业链水平有待提升。产业链条短、配套企业不足、本地配套率低、层次不高等问题依然明显。二是核心竞争力不强。2020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销售利润率2.3%,低于全市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低附加值产品居多,抗风险能力不足。三是经济结构与资源、能源、环境的矛盾突出。工业用地产出效率不高;产业体系仍以能源消耗型产业为主导,2020年规上工业能耗259.9万吨标煤,万元增加值能耗1.6吨标煤,生态环境深度治理压力较大。第二节发展环境“十四五”时期,工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策将发生新的变化,但总体上仍处于重要策略机遇期。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出新要求。当前面

6、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和产业深入发展,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不稳定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必须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策,保持策略定力,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更好地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立足大循环、谋篇双循环中打造新引擎、厚植新优势,为加快建设制造强区贡献力量。二、高质量发展要求赋予新使命。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发展韧性强劲,发展优势更加明显,发展条件更加充分。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策略,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推动制造业质量

7、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我们要提高认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重大决策部署,提升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水平。三、市发展策略创造新机遇。把坚持制造业立市,建设制造强市,加快推进“一基地三区”建设作为重大发展策略,我们要抢抓机遇,在市发展总体策略全局中进行统筹谋划,科学配置资源要素,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联动发展,打造市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功能区。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提出新任务。工业历史悠久,产业门类齐全,是市制造业的重要支撑。同时,也面临环境约束加大、要素成本上升、区域竞争激烈等挑策,新旧动能转换愈发迫切。着力优化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做大新动能底盘,成为必由之路。必须保持策略定力,坚

8、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为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第二章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制造业立市,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定不移走创新驱动之路,大力发展策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制造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服务化发展,着力构建现代工业产业体系,积极打造策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第二节遵循原则坚持创新驱动。坚持把创新作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构建创新平台集中、创新人才集聚

9、、企业活力迸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产业创新体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质效优先。着力提高产业发展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坚持融合发展。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加快产城融合步伐,构建集约、高效、安全的产业发展生态。坚持绿色转型。坚持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为抓手,加快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推动行业结构低碳化、制造过程清洁化、

10、资源能源利用高效化,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坚持协同开放。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紧抓协同发展重大策略机遇,强化区域产业协同,携手打造创新平台和新增长极。加强产业国际交流合作,提升制造业开放发展水平。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策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强化底线思维,统筹发展与安全、制造与研发、新兴与传统,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第三节主要目标到2025年,基本打造成为研发制造能力强,产业链系更加完善,辐射带动作用显著的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功能区。质量效益跃上新台阶。工业增加值达到197亿元,年均增长4.5%。制造业增加值比重保持在

11、38%以上,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到25万元/人。结构升级实现新突破。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全面形成,工业策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25%,成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创新发展得到新提升。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更加健全。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力争达到2家,市企业技术中心新增10家以上。绿色集约达到新水平。“4+16+4”产业空间布局更加协调,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工业亩均产出逐步提高,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幅完成市下达任务。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单位2020年2025年属性质量效益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7其中:制造业总产值年均增长%72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

12、%6.5其中:制造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6.53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年均增长%2其中:制造业利润总额年均增长%24规模以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累计增长%10结构升级5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36.9406工业策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10.8207工业策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14.3258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1.73.59制造业固定资产累计投资亿元130创新发展10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家1211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家35新增10家12两化融合贯标企业家143013“专精特新”企业家4550绿色集约14工业用地产出效率万元/亩逐年

13、增加15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幅%完成市级任务约束性16园区工业产值占比%7680以上到2035年,工业规模实现翻番,制造业综合实力大幅跃升,产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形成一批全球领军企业和国家级产业集群,核心产业竞争力处于国内一流水平,建成现代工业产业体系,成为先进制造业先行示范区。第三章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第一节主要任务一、全面构建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坚持制造业立区、建设制造强区策略,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坚持培育壮大策略性新兴产业和提升发展优势传统产业并重,以创新发展为引领,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数字经济赋能实体经济,培育壮大大健康、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两大策新产业,做精做强节能环保、装配式建筑、新材料三大优

14、势产业,提升发展高端金属制品、装备制造、特色食品三大传统产业,加快构建“2+3+3”现代工业产业体系,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一)培育壮大两大策新产业1大健康巩固提升化学药品、兽用药品和现代中药,加快培育生物药品、先进医疗设备及器械、智慧医疗等新兴产业。依托健康产业发展合作示范区,以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医药大学为大健康领域原始创新策源地,构建现代化健康产业体系,打造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核心基地和中医药产业基地,共建成果转化及产业集群。形成与高新产业园生物药品和现代中药制造、庄镇先进医疗设备及器械、子牙经开区循环经济产业区先进医疗设备及器械再制造上下游联动发展的格局,推进区

15、域产业发展大融合,构建健康策略的先行区。专栏3-1-1-1着力培育大健康产业到2025年大健康产业规模突破40亿元,年均增长30,成为国内领先的大健康产业研发转化基地。现有生产企业6家。2020年工业总产值12亿元。主要产品:化学药品、化学制剂、医疗器械等。化学药品。着力推动化学原料药、化学制剂与创新药等发展,进一步加大科研投资,提升原创药开发能力,加快拓展生产规模,强化高新纳米制剂等关键高技术先进剂型的开发。中药与天然药物合成。以现有的优势产品为基础,推进中药材有效成分提取、分离与纯化技术开发及产业化,重点发展现代中药颗粒、中药饮片、中成药和保健品等产品。生物药。依托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的6

16、大国家级平台,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临床医学中心为双轮驱动,在基因编辑和干细胞治疗方面实现重大突破。着力推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神经性疾病、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统及其它重大疾病药物的原始创新。医疗器械。以开发区、中德生态城为主要载体,针对康复器械、体育休闲器械、养老器械等领域,重点发展理疗床、上/下肢康复训练仪、轮椅、体育休闲器材制造等。培育公共安全与应急产业,重点发展包括精准检测试剂、仪器、肿瘤植入用高端医疗器械产品、医用防护用品及专用生产设备等细分产业。智慧医疗。突破发展医用智能传感器、家用可穿戴式健康监控仪器设备,加快开发针对感染性疾病、常见慢性病、心血管、癌症等重大疾病快速诊断检测

17、设备,提高智慧医疗水平。支持远程医疗、慢性病管理、家庭医生等新产品开发,促进健康管理产业升级。2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紧抓产业跨界融合和前沿技术发展机遇,面向产业转型升级新需求,做大做强锂离子电池等动力电池产业,积极培育氢能产业。依托现有新能源汽车优势,加快推进天汽美亚合作项目,做大做强新能源汽车,做精核心零部件,鼓励产业间跨界融合,构建后市场良性生态圈,增强产业国际化水平,打造新能源汽车发展高地。专栏3-1-1-2培育发展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到2025年,产业规模达到110亿元,年均增长12。现有生产企业28家,2020年工业总产值61.8亿元。主要产品:纯电动汽车、新能源乘用车(资质)、汽车

18、零部件、光伏支架等。锂电池。依托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需求,不断提高电池性能,加快磷酸铁锂电池批量化生产和应用,不断提高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单体和系统比能量、循环寿命和充电倍率,降低生产成本,打造国内一流、全球领先的锂离子技术研发制造基地,形成独具特色的区域锂离子电池创新中心,加快华为锂电电芯项目建设,提升储能锂离子电池应用,加大研发力度,开展综合性储能技术应用示范,提高储能电池稳定性,多角度促进锂电池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产业链各环节联动发展。氢能。推动区氢燃料产业全面发展,为满足氢燃料汽车快速推广需求,积极完善产业链条,促进氢能、整车、零部件等相关产业的协同合作,围绕乘用车、商用车、专用车

19、等领域,不断打造氢燃料汽车的应用场景,加快与氢能源研究院对接合作,引导氢燃料电堆、储氢罐等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及其研发机构落户。纯电动汽车。加快纯电动汽车全系列化发展,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攻关纯电动汽车多能源动力系统集成技术、驱动系统轻量化技术等,持续推进电动汽车产业核心竞争优势。扩大商用车、专用车生产规模。加快研发全新纯电动车型,拓宽车型体系,尽快推动乘用车生产制造。推进核酸检测车、餐厨垃圾车、环卫车生产制造。到2025年规模达到1万台以上。氢燃料汽车。集中突破制约氢燃料汽车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和瓶颈问题,开展公共领域氢燃料汽车的示范运营效应,加快乘用车、商用车生产制造,打造具有国际影

20、响力、国内领先的氢燃料汽车产业北方新高地。加快搭建新能源汽车综合服务平台、新能源汽车安全运营监控平台,完成一座加氢站建设,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化和持续化发展。汽车零部件。抓住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机遇,以市场换项目,着力引进一批高端汽车零部件研发机构和生产制造厂商。加快实现由传统零部件制造向高端、高附加值零部件制造升级,加快形成模块化、系统化供货能力。实现产业链低端合作向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器件等产业链高端的开发及产业化合作的转变,提升关键零部件本地配套率。(二)做精做强三大优势产业1节能环保以节能环保重点工程建设为依托,着力突破能源高效利用、污染防治与安全处置、资源循环利用等关键技术,大

21、力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的新装备和产品,带动节能环保产业集群化发展。专栏3-1-2-1发展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到2025年,产业规模达到70亿元,年均增长10。现有生产企业28家。2020年工业总产值40亿元。主要产品:污染防治设备、节能与循环利用、再制造等。污染防治装备。以污染防治为契机,着重引进以江苏一环、河北先河环保、江苏维尔利等为代表的脱硝、除尘等污染控制技术和装备制造企业。不断提升污染防治装备制造应用水平。积极引导企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工艺和装备,提升大气、水污染治理效果。节能与循环利用。鼓励企业推广应用高效节能产品,加大节能改造投入力度,以点带面,进一步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以

22、子牙经开区循环经济产业区为载体,完善报废汽车拆解、废橡塑再生、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资源综合利用、废旧五金电器回收拆解、有色金属精深加工、稀贵金属提取等绿色生态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快推进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试点项目建设,增强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技术水平。再制造。依托子牙经开区循环经济产业区优势,提升高端装备再制造规模,重点推进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等领域再制造产业发展,加快智能化再制造装备研发与产业化应用。推动高端智能再制造产业发展。2装配式建筑依托市现代建筑产业园,推进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建设,发挥市装配式建筑产业创新联盟的作用,逐步建立完善“三链三体系”的新发展格局,打造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23、钢结构、新型墙体围护结构部品部件及模块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展示、检验检测、施工装修、工程验收、运营维护及回收利用的全产业链条,形成集成化综合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打造国家装配式建筑样板。专栏3-1-2-2发展壮大装配式建筑产业到2025年,产业规模达到130亿元,年均增长20。现有生产企业36家。2020年工业总产值50亿元。主要产品:钢结构装配式建筑、混凝土装配式建筑、集成家居等。钢结构装配式建筑。依托现有焊管、方矩管、冷弯型钢等低成本原料优势,引进钢结构产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金属维护、结构、楼承板系统及配套产业和钢结构模块建筑,推动钢铁产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加大科研力度,参与相关标准制定

24、,推动上下游产业链标准化的关键技术难题,高标准建设中德生态城钢结构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混凝土装配式建筑。依托唐官屯物流加工区优势,大力推进混凝土装配式建筑发展。鼓励企业开展混凝土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施工工艺等方面的研发与创新,进一步提升房屋建筑用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能力,推广适应装配式建筑的墙体与保温、市政工程预制管片、管廊。集成家居。依托欧派家居、钢塑门窗、涂料等产业集群优势,发展装配化装修部品,打造厨房用具及配件、金属家具、木质家具、藤制家具、室内外装修装饰集成为一体的装配式建筑发展新模式。3新材料大力发展先进钢铁材料、先进有色金属材料、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到2025年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核心竞

25、争力显著增强,产业集聚发展和创新主体培育实现新突破。专栏3-1-2-3发展壮大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到2025年,产业规模达到200亿元,年均增长10%。现有生产企业41家。2020年工业总产值127.9亿元。主要产品:先进钢铁材料、先进有色金属材料、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先进钢铁材料。充分发挥现有产业优势,积极推进与中钢研合作,依托中钢研技术体系,推动钢铁加工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多元化发展。加快发展锌铝镁复合材料、不锈钢管及制品等产品,推进传统焊接钢管向油井管、管线管、特种焊接钢管转型,推动高强精密深加工、高耐蚀双相不锈钢等冷弯型钢发展,打造精品钢材深加工基地。先进有色金属材料。面向市场需

26、求,积极引进深圳新型轻合金、宝鸡钛业等国内知名的金属新材料企业,提升整体工艺技术水平,完善装备材料性能,大力发展航空航天、汽车、自行车装备用新型铝合金、钛合金、镁合金等轻型合金材料。着力打造一批在领先的特色金属复合材料产业集群。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扩大特种玻璃应用市场,提升特种玻璃性能,鼓励发展高端领域用功能性玻璃;依托现代建筑产业园,提升装配式部品部件性能,大力发展新型建筑材料,推进保温墙体、防火墙体的研发应用。(三)提升发展三大传统产业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环保水平、城市与土地规划、产品标准、产品质量、资源前景、能源消耗、社会效益、安全生产等方面标准要求,对传统产业实施改造升级,提升精益化管理

27、水平,推动两化融合向纵深发展。1高端金属制品按照高端化、绿色化的发展思路,发挥传统产业的聚集效应和龙头企业引领作用,注重创新升级,着力优化产品结构,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专栏3-1-3-1提升发展高端金属制品产业到2025年,产业规模达到1725亿元,年均增长6%。现有生产企业378家。2020年工业总产值1266亿元。主要产品:黑色金属、金属制品、有色金属等。黑色金属。现有企业176家,2020年产量2500万吨,工业总产值922亿元。主要产品有焊接钢管、优质钢材。焊接钢管。现有生产企业141家,2020年产量1733万吨,工业总产值636亿元。主要生产企业有友发钢管、源泰德润、宝来工贸等。重

28、点发展抗腐蚀油套管、能源输送管、不锈钢管、管线管、船板用管等,实现高端焊管无缝化。优质钢材。现有生产企业35家,主要产品有带钢、板带、角钢、型钢等。2020年产量719万吨,工业总产值286亿元。主要生产企业有恒兴钢业、仁翼钢铁、华旺钢管等。独立热轧企业原料来源存在不确定性,积极引导企业创新转型;推动冷轧板带企业优化升级与兼并重组,优化资源配置,努力开发新产品,发展冷轧宽板带逐步替代普通冷轧窄板带,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竞争能力。形成35家冷轧板带企业集团。规划发展镀锡板深度加工,进一步向各种食品、饮料罐延伸。金属制品。现有生产企业162家,2020年产量184万吨,工业总产值238.6亿元。主要产

29、品有金属线材、金属表面处理、其它五金制品。金属线材。现有生产企业84家,2020年产量61.4万吨,工业总产值63亿元。主要生产企业有华源线材、春鹏预应力等。鼓励采用隧道式封闭酸洗和免酸洗除锈设备、直进式拉丝机、轴承式捻股机等先进工艺设备替代槽式酸洗、滑轮式拉丝机与托轮式捻股机,发展线材制品深度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逐步淘汰规模小、装备水平落后、环保水平差的企业。重点发展超高速电梯、工程机械用特种钢丝绳,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高强度、高耐腐蚀钢丝。金属表面处理。现有生产企业77家,2020年工业总产值64亿元。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升现有装备水平,源头减少盐酸使用量。强化污染深度治理,确保污染防治

30、设备设施正常稳定运行且效果显著。依托最大标准最高的滨港电镀产业基地,适时进行联合重组搬迁,提高产业集中度。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航空航天零部件、军工产品的表面处理。有色金属。现有生产企业40家,主要生产铝锭、铝杆、铜棒、铜杆、铜管等。2020年工业总产值122亿元。主要生产企业有恒辉铜业、佰亿铝业、星火铜管等。提升精益化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技术改造对有色金属行业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瞄准国内同行业标杆,开展对标活动。引导企业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及智能化技术,推广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促进有色金属行业向绿色产业转变。对达不到相关标准要求的,依法依规退出。到2025年,产业规模达到140亿元,年均增长

31、3%。2装备制造全面提升传统产业智能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形成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装备制造业集群,加快打造市高端装备制造生产研发示范基地。专栏3-1-3-2提升发展装备制造产业到2025年,产业规模达到230亿元,年均增长8。现有生产企业99家。2020年工业总产值158亿元。主要产品:航空航天装备、自行车制造(含电动车)、中西特色乐器、其他装备、高端装备制造等。航空航天装备。主要生产企业有飞悦零部件制造、航空器材制造等。依托中旺滨港电镀基地,引进绿色表面处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形成集聚效应,扩大产业规模。培育发展航空航天零部件制造产业,突出串链、补链,打造航空部件制造加工完整产业链。自行车制造。现有

32、生产企业23家,主要生产自行车整车及零部件。2020年自行车(含电动车)产量854万辆,工业总产值92亿元。延伸产业链条。包括上游产品研发、技术培训、零部件配套和下游包装、仓储物流、网络营销、文化展示、售后服务等,横向拉长,纵向提升。瞄准国内外十大知名品牌,着力引进龙头企业落户,带动自行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和研发机构跟进入驻。提升生产工艺先进水平和环保治理水平,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中西特色乐器。现有生产企业2家,产品种类齐全,品种多样,荟萃西洋、民族几十类,上百个品种。2020年工业总产值0.7亿元。主要生产企业有圣迪乐器、奥维斯乐器等。重点发展西洋和民族乐器,研发制造长号、小号、圆号

33、、行进号、上低音号、低音大号、手风琴等西洋乐器和葫芦丝、笛、唢呐、萧等民族乐器,深化工艺技术,锻造独特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推进乐器产业向高端升级。扩大国内国际影响力,打造“乐器之都”。其它装备。现有生产企业74家,主要生产专用通用设备、电子仪器仪表、计算机软件及通讯设备等。2020年工业总产值82.5亿元。一是兼并重组,实现专业化生产。鼓励企业结合自身产品生产实际进行合理兼并重组,改变区域环境内同质化产品压价竞争。二是优化品种,拓展品牌市场。瞄准汽车行业轻量化、机械设备定制化、信息集成化进行高端产品开发,提高产品附加值、塑造产品独特性,提高企业产品业内话语权。三是提升装备水平。已初步形成汽车

34、、机械设备、电缆等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基础,要瞄准相关行业发展主体方向进行升级改造,实现利益最大化。补齐产业链短板,实现企业间上下游协作,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高端装备制造。现有生产企业3家,主要生产输送机器系统设备和涂装设备、机电设备、喉箍等。2020年工业总产值14.1亿元。以开发区智能制造园为依托,围绕机器人、增材制造、数控机床、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成套装备五大重点领域加快研发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重点发展混联机器人、协作机器人、医疗健康机器人。大力发展金属材料3D打印、高分子材料3D打印、陶瓷材料3D打印等设备。着力突破关键基础零部件、增材制造装备、大型工程机械装备。3特色食品产业兴

35、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强乡村必先强产业,落实乡村振兴策略,做大做强绿色农产品加工传统产业,推动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和品牌化发展。鼓励企业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断研发新产品,提升产品价值和品牌价值。做优做强炒货、冬菜、酱腌制品、调味品、健康食品等。大力拓展粮油精深加工、肉制品加工、乳制品、食品饮料等领域,发展休闲食品、方便食品,提升食品安全和保障水平。专栏3-1-3-3提升发展特色食品产业到2025年,全产业工业总产值达到30亿元,年均增长7%。现有生产企业38家。2020年工业总产值21.9亿元。主要产品: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健康食品等。农副食品加工。现有生产企业30家,主要从事干果炒货加工

36、、面粉生产。2020年工业总产值24亿元。依托炒货、面粉等优势产品,发挥坚果协会桥梁纽带作用,培育干炒雁阵集群,进一步优化工艺水平,改善口感度。提升自动化水平,扩大产品规模。提高产品附加值,发挥品牌效应,增强供应链管控能力。依托电商品牌、直播带货等形式,推动小产品做出大市场。食品制造。现有生产企业7家,主要生产蜂蜜、酱制品、乳制品、调料等。2020年工业总产值3.6亿元。主要生产企业有三元乳业、龙康食品等。依托陈官屯、唐官屯、双塘、独流等发展基础和优势,以品质为基础,着力打造农产品品牌,强化企业与国内食品集团对接合作,打造冬菜、酱腌制品、调味品加工基地,发挥品牌效应,打响知名度,扩大国内国际影

37、响力。健康食品。现有生产企业1家,主要生产食醋、饮料系列等100余种产品。其中:“天立保健醋”、“天立益肝醋”和“天立益肠醋”由国家卫生部批准为“保健食品”。2020年工业总产值2.2亿元。主要生产企业有天立独流老醋等。发挥“中华老字号”品牌优势作用,加大宣传力度,拓宽销售渠道,提升国内国际影响力。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升自动化、信息化水平,打造酿造行业的龙头企业。二、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一)总体布局坚持生态优先、产业集聚、资源节约、产城融合、区域协同的原则,优化工业园区布局,对现有园区(集聚区)实施分类管控,逐步形成产业高度集聚、上下游紧密协同、供应链集约高效的“4+16+4”产业发展格局,保障

38、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空间。“4”,4个重点发展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区、加工物流区、商贸物流园,打造工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16”,16个优化提升区。即工业区、大庄镇工业区、五金制品工业园、食品加工区(新)、调料产业区(新)、工业集聚区,对现有产业优化升级和技术改造提升。“4”,减量调整区。镇工业区,逐步引导现状企业搬迁腾退。(二)功能定位针对不同区域发展基础,按照每个园区主导产业不超过4个的原则,布局主导产业,推动产业协同联动,集聚发展。1子牙经开区循环经济产业区到2025年,形成“循环产业高地”,打造成为循环特色更加鲜明、绿色优势更加突出、生态效应更加明显,一流的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集中布局

39、发展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再制造等一批优势产业集群,到2025年,产业规模达到200亿元,年均增长10%,占比保持9%以上。高新产业园依托现有发展基础,加快智能产业园主题园区建设,推动智能化、高端化转型发展。集中布局发展高端装备制造、大健康、智能家居、新材料,到2025年,产业规模达到374亿元,年均增长7%。占比保持16%以上。航空产业园依托自身优势资源条件,打造绿色表面处理示范基地、高端装备制造及零部件制造基地,初步形成航空二三级零部件及材料配套供应基地。布局发展航空装备、金属表面处理、高端精密铸锻造。到2025年,产业规模达到160亿元,年均增长40%。2工业区以产业发展为基础,

40、强化地块开发利用,并纳入工业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打造绿色转型升级示范区、高端智能制造研发应用引领区、产业技术孵化区、绿色宜居生态城。布局发展高端装备制造(医疗装备)、新材料、金属表面处理、新型建筑材料制造(钢结构装配式建筑)等。到2025年,产业规模达到951亿元,年均增长3.2%。占比保持41%以上。3加工物流区依托交通优势,以现代物流和装配式建筑研发生产为主攻方向,打造装配式建筑综合性研发生产基地和示范园区。布局发展物流加工、新型建筑材料制造(混凝土装配式建筑)、仓储运输(钢材、建材、石化、机电产品)。到2025年,产业规模达到111.5亿元,年均增长10%。4国际商贸物流园建

41、成面向乃至环渤海地区、集商务、商贸、仓储物流加工、综合服务、生活配套于一体的国际商务商贸中心。布局发展高端装备研发制造、特色食品和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产业。到2025年,国际商贸物流园规模达到68亿元,年均增长3%。第二节重大举措一、提升产业创新发展能力强化创新引领作用,加快技术创新,完善产业创新生态,推动各类创新主体高效协同互动、要素优化配置,提高关键核心技术源头供给能力,培育一批国内知名产品和品牌,扩大企业综合影响力。(一)加快技术创新。引导企业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攻关,在装配式建筑、大健康、新能源汽车等策新产业和优势产业,形成原创性、突破性重大创新成果。抓住孵化、转化、产业化三个

42、环节,打通“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断点、堵点、卡点。到2025年,国家技术中心力争达到2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新增10家。(二)提升质量品牌。深入实施“三品”策略,全面提升制造业产品和服务质量,深入开展质量标杆经验推广活动,推广质量管理先进技术和方法。支持引导企业参与或主导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树立企业标准领跑者。引导企业建立以诚信为基础、质量为内涵的多样化品牌化发展策略,提高品牌价值。深入开展老字号品牌振兴行动,推动老字号企业“一品一策一方案”重振计划,打造老字号品牌集群。二、实施产业链现代化攻坚围绕重点产业和龙头企业,以串链补链强链为抓手,以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构建生态,以主题园区打造提

43、升空间载体,打造新兴产业链,推动产业链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一)强化串链补链强链。围绕构建现代工业产业体系,优选重点产业链,实施串补强链工程,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等“强链”做优,装配式建筑、大健康、氢能等“新链”做大,高端金属材料、先进钢铁材料等“断链”补强,高端装备、航空航天等“短链”延长,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培育形成一批链主企业,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进一步串联关键环节,补齐薄弱环节,强化优势环节,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二)打造优势产业集群。依托产业链中具有核心地位的领航企业和重点园区、小企业基地

44、等载体平台,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聚集。梯次培育新兴产业集群,打造一批优势产业集群。着力构建开放协同、精准有效的新型集群发展促进体系。(三)建设特色主题园区。实施主题园区打造工程,到2025年,力争打造2个以上有主题、有灵魂的产业园区,形成“一园一特色、一区一品牌”。重点打造生态城、开发区智能制造产业园、合作示范区等主题园区,成为新动能引育的沃土、园区建设发展的标杆。三、加快优质企业梯次培育着力引育领航企业,加快培育单项冠军,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构建以领航企业为引领、以单项冠军企业为支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跟进跃升的梯次发展格局。(一)大力培育领航企业。聚焦制造业重点骨干企业,招引世界制

45、造业500强、制造业500强企业,形成示范带动作用。吸引集聚国际性、性、区域性的总部型企业,在设立企业总部、二级公司,打造高附加值生产基地。到2025年,力争培育市级领航企业1家,积极争创国家领航企业。(二)大力培育单项冠军。认真落实市单项冠军梯度培育计划,支持企业专注细分市场,突出主业,形成发展前景好、市场占有率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市级单项冠军企业、产品。加快培育国家级单项冠军,打造创新引领的排头企业和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一流企业。到2025年,培育市级单项冠军10家,争创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产品。(三)着力发展专精特新企业。重点建设“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种子库、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库,深

46、入挖掘一批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推动企业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化发展,带动全区中小企业提档升级、做优做强。到2025年,培育50个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形成示范带动作用。四、推动绿色制造转型升级围绕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水平提升,以实现制造业“碳达峰、碳中和”为最终目标,以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为重点,以“示范培育+项目建设”为抓手,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增强制造业竞争新优势。(一)构建绿色制造体系。高质量推进绿色制造示范单位建设,开发绿色产品,建设绿色工厂,发展绿色园区,打造绿色供应链。到2025年,绿色工厂力争达到20家

47、,绿色园区力争达到2家。(二)稳步提升工业能效。推进结构节能。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发展能耗低、污染少的先进制造业和策略性新兴产业。强化技术节能。推广国家工业节能技术装备及“能效之星”产品,加大先进成熟技术及设备应用力度,推进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能效提升。提升管理节能。推动重点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实施高耗能行业能效领跑者制度,推进工业节能诊断服务行动计划,开展能效对标达标活动。实施国家重大工业节能监察。(三)加快提高工业水效。推动建立区、镇两级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名录,加强工业用水大户管理。加快推广先进成熟的节水工艺、技术和装备,提升用水效率。以钢铁、化工、食品等行业为重点,积极开展示范创建,培育一批节水型工业企业和水效领跑者。到2025年,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进一步下降,主要节水指标保持全市领先水平。(四)深入推进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以冶金、建材、化工等行业为重点,推进余热余压及废气综合利用。围绕废钢铁、废塑料等领域,推进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推进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建设,探索形区域协同管理模式。五、构建产业协同发展格局深入贯彻协同发展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