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安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doc(6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吉安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吉安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吉安市工业和信息化局2021年06月目 录前言1第一章 发展成效和经验总结3一、发展基础3二、发展经验7三、发展环境9第二章 总体要求13一、指导思想13二、基本原则13三、发展目标15四、空间布局17第三章 发展重点和主攻方向21一、提升电子信息首位产业新能级21二、培育主导产业新动能27三、激发传统产业新优势39四、前瞻新兴产业新动能40第四章 重大任务和主要举措44一、四大行动44二、九大工程45第五章 规划实施和保障措施59一、加强组织领导59二、加大政策支持59三、优化营商环境60四、强化规划约束6
2、0五、加强动态评估60前 言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十三五”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吉安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时提出的“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重要指示精神,纵深推进工业强市核心战略,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升级,坚持产业、企业、项目、园区“四位一体”推进,制造业实现量质双升、提档升级,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主力支撑。“十四五”时期是吉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乘势而上与全国全省同步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深入贯彻落实制造强国战略
3、、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五年,更是深入实施工业核心战略、加快打造革命老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关键五年。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科学制定吉安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意义重大。规划全面分析了我市“十三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现状,科学研判“十四五”发展环境,明确“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主要任务,是指导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蓝图。规划依据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江西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和吉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并与吉安市相关专项规
4、划进行了充分衔接。规划范围是市域全部国土空间,规划基准年为2020年,规划期为2021-2025年。第一章 发展成效和经验总结一、发展基础“十三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核心战略,大力实施首位产业和园区两个倍增行动,大力发展“1+4+N”特色产业,制造业规模质量明显提高,创新能力加速提升,主导产业特色鲜明,制造业的经济支柱地位和关键支撑继续强化。(一)取得的成效1.经济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十三五”期间,我市制造业主体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2020年,全市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24家,较2015年增加529家;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4%,高于全省平均0.4个
5、百分点,增速连续第9年保持全省前三;工业对GDP的贡献率由2015年的36.9%增加到2020年的48.4%;实现利润总额283.2亿元,较2015年增长1.17倍,占全省的比重由2015年的11.1%增加到2020年的11.6%;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较2015年降低了1.96元。从全省排位来看,吉安市主要工业指标增速稳居全省“第一方阵”,连续三年获评为“江西省工业高质量发展先进市”。2.产业转型步伐明显加快“1+4+N”特色产业体系加速形成,电子信息首位产业规模不断扩张,营业收入从2015年的611.7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706.6亿元、年均增长20.9%,总量在全国地级市中居前3
6、0位,占据京九(江西)电子信息产业带龙头地位;生物医药大健康2020年突破千亿,成为全市第二个千亿产业;先进装备制造、绿色食品、新型材料等主导产业量质双升,钢铁、建材等传统产业完成去产能目标,规模以上工业能源加工转换效率较“十二五”末提高0.2个百分点,单位GDP能耗下降2.1个百分点;获批国家绿色工业园区2家、国家绿色工厂7家,省级及以上绿色项目数量达33个、居全省前列;2020年被国务院评为全国10个“工业转型升级和技术改造成效明显”的地方之一。3.创新驱动能力不断增强创新主体逐步壮大。“十三五”末,高新技术企业548家,是“十二五”末的5.3倍;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
7、器1家、各类省级创新平台近100家,电子信息研究院、金鸡湖创新小镇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不断推进。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工业比重分别达52%和30%,占比均位居全省第一。年专利授权数量由2015年的1852件增长到2020年的6356件,增长243.2%,产品体系也由2015年的101个增加到2020年的144个。4.数字融合赋能不断提速全方位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大力推进“03专项”试点,加快完善全市NB-IOT、eMTC网络基础设施,实现高速光纤网络和4G网络城乡全覆盖,5G 网络建设稳步推进。积极推进“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示范,上云企业数不断增加,省级“两化融合示范园
8、区”3个、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28家。5.集群发展效应更加凸显围绕“1+4+N”特色产业体系,狠抓集群式项目满园扩园行动,推进重大项目招引建设,实现省级园区20亿元项目、国家级开发区50亿元项目“全覆盖”,全市开发区实现营业收入 3455.3 亿元,井冈山经开区“一区四园”改革成为全省典型,2019年营业收入突破 1000 亿,位居全国国家级经开区第45位。培育形成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电子信息产业示范基地1个,省级基地10个,11个省级重点产业集群。全市营收超百亿的企业和本土A股上市企业实现突破,合力泰、立讯智造、木林森3家企业实现主营收入过百亿,海能实业实现A股上市。6.工业治理体系加快形成
9、纵深推进工业强市核心战略,成立以市委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第一副组长的市推进工业强市核心战略领导小组,每年以市委市政府重要文件出台年度实施意见,配套制定“1+4+N”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倍增计划、产业链链长制、“特惠八条”等系列政策计划,创新建立主要领导“季工业日”、“大工业联席会”等推进机制,健全工业高质量发展考核激励机制,工业强市建设的组织领导、调度推进、考核评价机制更加完善,工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提升。(二)存在的短板从“十三五”时期的实施来看,吉安工业强市核心战略取得了预期成效,但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以及市委市政府提出“两大战略任务”、“三个走在前列”、“六个奋勇争先
10、”的目标来看,还存在以下问题和短板。1.创新能力有待加强核心关键技术对外依赖较大,企业技术研发水平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仍有一定差距。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和强度不高,2020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仅为1.6%,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75%)。缺少引领性创新企业和平台,成长型创新主体规模有待壮大,省级“独角兽”企业尚未取得突破,省级瞪羚企业8家、潜在瞪羚企业2家,仅占全省总量的8.8%。2.产业链竞争力有待提升“十三五”以来,吉安工业总量占全省比重虽有提升,但规模仍然偏小,产业体系尚不健全,关键环节控制力不强,电子信息产业配套率不高,产业整体配套能力仅为30%,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尚未成势,数字经济还处
11、于起步阶段,产业链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3.支撑后劲有待增强大企业大品牌大平台不多,过千亿元的工业产业只有1个,超百亿的领军企业还不稳定,有国际竞争力、产业带动力的龙头企业较少,缺乏如华为等国际知名的制造业企业品牌。产业平台的规模不够大、能级不够高,2020年全市仅两个园区主营收入过500亿元,其余县市区工业发展规模偏小,规上工业亩均税收超过10万元的企业占比不到30%,缺乏如苏州工业园等“航母级”平台。4.要素保障还不够优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深入推进,环境容量有限、资源承载力不足、高端人才缺乏等问题日渐凸显,工业土地处于深化存量阶段,存量土地利用效率较低、盘活成本较高,重大项目难以落地。人才要
12、素支撑不足,受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及南昌、赣州等周边地区对人才要素的虹吸影响,吉安对人才吸引力偏弱,万人大学生占比全省倒数第一,“用工荒”和“招工难”并存,用工成本持续上涨。二、发展经验“十三五”时期吉安市制造业发展之所以能取得这些进步,关键在于全市上下始终坚持工业强市核心战略不动摇,做到“四个坚持”,以坚韧的政治定力、战略定力和实干定力,走上了一条革命老区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1.坚持规划引领定方向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跨越式可持续发展,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标准编制,聚焦“在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目标定位,先后
13、制定了吉安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升级“十三五”规划吉安市“1+4+N”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倍增计划全市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行动方案吉安市5G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19-2035年)等工业发展专项规划和行动计划,以龙头带动、项目推动、创新驱动、区域联动为路径,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加快构建“1+4+N”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吉安工业核心竞争力。2.坚持强链补链延链促集聚以推进产业链链长制为抓手,出台工作方案,建立工作推进体系、职责分工体系、支撑服务体系、决策咨询体系、议事协调体系、考核评价体系,体系化推进产业链式发展。精心绘制产业链“四图”“五清单”,编制重点产业链招商指引,瞄准产业链
14、短板弱项,开展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三请三回”等专场招商活动,着力强链补链延链,取得较好成效。3.坚持狠抓项目建设增后劲牢固树立“项目为王、企业为本”的理念,大力开展“工业项目提速年”、集群式项目“满园扩园”等行动,紧盯“5020”、产业链关键等“高大上+链群配”项目,聚焦项目招引、建设、运营全过程,推行“擂台赛、巡回赛”双赛制,加快项目投产见效。大力落实21字要求,实施优质企业成长和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推进“专精特新”发展,加快推进龙头企业“顶天立地”,中小微企业“铺天盖地”。4.坚持机制创新优环境树牢“抓发展是主责、抓工业是主业”的导向,全市上下合力推动工业发展。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大简政
15、放权力度,优化政务服务;牢固树立“亩产论英雄”导向,推进开发区改革创新,开展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应用试点,完善园区生产生活生态服务水平,提升发展承载力。创新举措做好企业帮扶工作,深入推进“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落实好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出台民营经济发展20条、援企纾困“18条”,与长江商学院合作,举办“领航井冈”精英企业家培训班,大力提升本土企业家战略思维和企业家精神,着力打造“四最”营商环境。5.坚持从严治党优治理始终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逐步形成以“1+4+N”产业体系为核心的思路体系
16、、规划体系、政策体系、推进体系、考核体系,采取有力措施督查督办,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强化作风建设,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怕、慢、假、庸、散”等作风顽疾,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工业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加快优化。三、发展环境“十四五”时期,是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刻演变期,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战略起步期,吉安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有了新的发展变化,形势更加错综复杂。(一)发展机遇1.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机遇。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的科技革命带来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大数据、物联网、5
17、G、人工智能、生物科技、先进材料、区块链等前沿技术正在渗透到经济社会各领域,推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和创新链加快重构,引领产业变革方向,全球进入了以数字为核心驱动要素的数字经济时代。吉安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应紧抓新一轮产业技术变革先机, 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促进电子信息首位产业优先发展,推动生物医药大健康、先进制造、先进材料、绿色食品等主导产业发展壮大,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前瞻培育新经济新动能。2.双循环格局构建的窗口机遇。在高质量发展的主题之下,我国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十四五”时期,国内市场对经
18、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将进一步强化,建设国内大循环体系将成为重点,内需市场激发和产业链供应链本土化趋势突出,相关资源调配力度也将空前加大。吉安市需充分发挥处于内循环中部核心区域的区位优势、优势行业处于链条中上游的产业优势、绿色发展具备环境容量的生态优势,抓住扩大内需、消费升级、拓展投资、“碳达峰碳中和”等市场机遇,融入双循环建设,优化资源配置,深入实施“链长制”,融合数字经济发展,推动新旧动能转化,优化升级制造业体系,提高核心竞争力。3.多重战略叠加的政策机遇。随着中部地区崛起、长江经济带、中央苏区振兴、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叠加实施,特别是国家新时代支持中部地区和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意见
19、的实施,为吉安市制造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作为连接大南昌都市圈与赣州省域副中心城市、支撑革命老区振兴的中部脊梁,吉安市应把握区位、腹地、产业、资源等优势,聚焦“1+4+N”产业体系,突出电子信息等产业细分领域,更加注重锻长板和补短板,加大外引内育力度,推动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向产业链高附加值环节延伸,打造革命老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提升制造业产业的规模和效益。(二)面临挑战1.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复苏不确定性增强。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持续加重,经济增长动能减弱,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断裂,实体经济仍陷困局。加之伴随我国综合实力不断提高,国际贸易摩擦不断,不确定性国
20、际环境对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风险也将成为新常态,技术、贸易、投资受限,经济全球化受到严重制约,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2.制造业布局调整带来“两端挤压”。全球制造业产业布局和资源配置正在进行深刻调整,我国劳动力、原材料、土地等要素成本上升较快,在劳动密集型的低端制造业领域,相较于东南亚等新兴经济体失去优势。美国、德国、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把产业链从我国回流以提升产业链的安全性与自主性。面临全球制造业“低端流失”和“高端回流”的“两端挤压”困境,吉安市应加强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强化技术与装备的自主性,加快向高附加价值、精深加工环节发展。3.周边地区抢夺优质资源竞争激烈。围绕电
21、子信息、生物医药大健康、先进制造、先进材料等产业领域,周边各城市相继出台企业优惠与人才引进政策,“抢人才、抢项目”已经呈现白热化。从区域发展战略来看,南昌、九江等市打造大南昌都市圈,赣州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上饶、宜春分别建设赣东北、赣西区域性中心城市,形成了一个对吉安的战略包围圈,吉安制造业重大项目和新兴产业的引进、培育和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综合判断,吉安市制造业发展总体上处在大有可为但充满挑战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市上下要站在“两个大局”的战略高度、“两个一百年”的时空维度,按照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工业强市和实现新型工业化的远景目标,形成具有吉
22、安特色和竞争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电子信息首位产业若干领域占据国内乃至国际制高点,努力打造革命老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第二章 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革命老区振兴、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重大区域战略,紧紧围绕“1+6”总体目标定位,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核心战略,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突出制造业引领,大力实施产业倍增升级、园区提档升级、项目建设提速攻坚、优质企业
23、梯次培育等四大行动,构建具有吉安特色的“1+4+N”先进制造业产业体系,统筹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步伐,塑造吉安制造品牌,为吉安市加快老区振兴、打造江西中部脊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作出新的关键支撑。专栏1 “1+6”制造业总体定位“1”:革命老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6”:全链条全球商用LED产业基地、全国中高端电路板基地、全国重要智能声学硬件制造基地、全国重要5G产业基地、南方地区智能农机装备产业中心、中部大健康产业示范区。二、基本原则坚持稳定发展。坚持把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作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坚
24、定不移实施制造强市核心战略,聚焦科技创新、企业培育、产业布局、开放合作等重点领域,以“1+4+ N”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行动为牵引,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坚持创新发展。坚持把创新摆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位置,全面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推动制造业走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 坚持开放发展。坚持把开放合作作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以新发展格局为牵引,大力推进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全方位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与大南昌都市圈等周边区域融合发展,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开放发展新格局,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
25、、产业链、供应链。坚持绿色发展。坚持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着力点,统筹产业发展和低碳转型,把新发展理念完整、准确、全面贯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和各环节,为实现碳达峰目标提供有力支撑。坚持融合发展。以产业高端化、智能化发展为引领,深化数字赋能,培育发展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协调发展。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促进产业逐步由生产制造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坚持系统发展。坚持把系统观念作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方法,把吉安市制造业放在全国、全省制造业发展大局中定位考量,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全局视野下抓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
26、企业和关键环节,以点带面、强力突破,加快实现吉安制造业实力的整体提升。三、发展目标“十四五”时期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目标是:经济规模迈上新台阶:力争工业总量上台阶、产业集群上能级、企业实力上规模,百亿企业达到10家,新增省级新产品300项,规上工业企业达2000家,规上工业营收7000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排位前移,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电子信息产业首位度显著提升,力争电子信息产业营业收入达到5000亿元,在京九(江西)电子信息产业带中占据龙头地位。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到35%、55%以上。加快培育壮大一批800亿、500 亿能级
27、细分产业集群,力争每个县(市、区)百亿元产业集群全覆盖。质量效益取得新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规模以上工业R&D投入强度达到 2%,规上工业企业有研发活动占比突破60%,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力争达到50%,产业基础薄弱问题得到初步缓解。“亩产论英雄”理念全面推广,土地投入产出强度显著提升。绿色转型明显加快,绿色制造体系基本形成。区域经济取得新突破:吉泰走廊工业引领地位更加凸显,营业收入占全市比重稳定在70%以上。制造业“双千双百”(千亿园区、千亿产业、百亿企业、百亿项目)全面呈现,“2000 亿+1000亿+500亿”园区梯度格局基本形成。“两化”融合达到新水平: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
28、和制造业融合发展,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进入两化融合集成提升与创新突破阶段的企业比例超过40%,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97%以上,重点领域生产设备数字化率60%以上。治理效能实现新增强:新时代工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和产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工业强市战略实施机制和思路体系、规划体系、政策体系、平台体系和工作推进体系等更加健全,干部队伍更有活力,工信治理效能显著提升。展望2035年,吉安市制造业整体实力显著跃升,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现代化,工业强市基本建成。到那时,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全面显著提升,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取得重大突破,电子信息首
29、位产业若干领域占据国内乃至国际制高点,以数字经济为引领、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成,力争建成革命老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表1 吉安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目标类别序号指标2020年2025年指标属性综合质效1规上制造业总产值(亿元)3649.17000预期性2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37.71/3左右预期性3规上制造业增加值率(%)8.48预期性4规上制造业企业数(个)16242000预期性5千亿产业集群(个)12预期性6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6.5预期性7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3235预期性创新驱动8规上工业研
30、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2预期性9规上工业企业有研发活动的占比(%)-60预期性10工业(技改)投资增速(%)-6(12)预期性融合发展11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7.5预期性12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97预期性13重点领域生产设备数字化率(%)60预期性绿色制造16单位工业GDP能源消耗降幅(%)完成下达任务约束性17单位工业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降幅(%)完成下达任务约束性18单位工业GDP二氧化碳排放降幅(%)完成下达任务约束性四、空间布局贯彻“主轴驱动、区域协同”区域发展战略,依托交通干线,综合考虑各县(市、区)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努力构建“1+2+1
31、0+N”工业发展格局,即“一带引领+双核驱动+十阵地协同+N个特色工业城镇”。(一)一带引领以京九高铁为轴,在吉泰走廊“三区四县”的基础上,链接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加快打造京九高铁产业带。专栏2 京九高铁产业带坚持吉泰走廊核心增长极的战略地位不动摇,发挥高铁经济的带动效应,推动要素高速流动、业态相互融合、区域协调发展,利用京九高铁延伸拓展吉泰走廊空间长度、布局广度、发展深度,培育吉安经济发展主轴。空间长度上,充分发挥高铁引领效应,北连大南昌都市圈、南接赣州省域副中心,挺起江西中部脊梁。布局广度上,引导产业错位发展、联动互补,以重大前沿技术、核心优势产业为主,重点布局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大健
32、康、先进制造、先进材料、绿色食品等产业。发展深度上,实施“高铁+”计划,推动一二三产联动发展,深化产业融合、资源融合。(二)双核驱动以井冈山经开区、吉安高新区等两个国家级园区为核心,聚焦千亿园区、百亿项目、百亿企业求突破,提升重点板块支撑能力,昂起工业发展主阵地“龙头”。井冈山经开区深化“一区四园”融合;加快综合保税区建设;吉安高新区抓好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一园两区”。专栏3双核:井冈山经开区、吉安高新区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实施“百亿企业、百亿项目”培育工程,构建以电子信息为首位产业、生物医药大健康、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同步发展的“1+3”产业体系。打造全链条全球商用LED产业基
33、地、国家新型工业化电子信息产业示范基地、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到2025年,在千亿园区基础上冲刺两千亿园区,跻身全省开发区五强行列。吉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发展以数字视听为核心的电子信息首位产业,努力打造“中部声谷”、全国智能声学硬件制造基地、全省智能终端配套基地,成为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重要支撑。到2025年,跨入千亿园区行列,保持在全省开发区十强行列。(三)十阵地协同以园区为主阵地,坚持市县共链、县县协同的理念,促进工业主导产业、特色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在泰和、吉水、永丰、新干、峡江、安福、永新、遂川、万安、井冈山等10个县(市、区)和省级开发区集聚发展,打造一批省级特色园区
34、和百亿特色产业集群,做强县域工业。专栏4 十阵地发展方向1. 泰和高新区。发展触控显示和绿色食品大健康产业。打造全国绿色食品产业基地。到2025年,跨入500亿级开发区行列,冲刺700亿元目标。2. 吉水工业园区。发展电子信息、军民融合和香料化工产业。把握国防科工局对口支援的政策机遇,建立军民融合产业研究院。到2025年,跨入500亿级开发区行列。3. 永丰工业园区。发展非金属新材料、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力争打造成为全国非金属新材料先进制造业基地,到2025年,跨入500亿级开发区行列。4. 新干工业园区。发展盐化工、箱包、电子信息和智能制造产业,到2025年,跨入500亿级开发区行列。5.
35、峡江工业园区。发展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加快大健康产业园建设,重点发展中药消炎类新药、剂类中药、中药饮片等中医药及化学药物、医疗器械等,打造省级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集群。到2025年,跨入300亿开发区行列。6. 安福高新区。发展数据线电子元器件产业和液压器装备制造产业,打造省级液压产业基地。到2025年,跨入300亿级开发区行列,冲刺500亿元目标。7. 永新工业园区。发展电子信息和超纤复合新材料产业,加快江西物联网智能制造示范园建设,到2025年,跨入500亿级开发区行列。8. 万安工业园区。发展声学元器件为主的电子元器件产业,培育新能源和军民融合两个新兴产业。到2025年,跨入300亿级开发
36、区行列。9. 遂川工业园区。打造电子信息、硅基材料和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形成“3+X”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到2025年,跨入500亿级开发区行列。10.井冈山市产业园。发展电子信息、大健康和竹产业,加快推进扩区调区和园区升级,构建形成“一园三区”发展格局。到2025年,跨入200亿级开发区行列。(四)N个特色工业城镇积极策应乡村振兴,坚持以工带农、以工哺农、以工促农,推动涉农加工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在具备条件的中心镇建立符合环保、安全标准的生产加工基地和车间,在全市建立一批特色工业城镇。专栏5 吉安市重点规划建设的特色工业小镇镇名职能定位备注吉水县八都镇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导,物流运输为特色
37、的综合型城镇。全国重点镇、省级特色小镇永丰县恩江镇以食品加工、农业为主的综合型城镇吉水县黄桥镇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商贸物流业为特色的工贸型城镇全省百强中心镇泰和县马市镇以农工商、旅游为一体化,区位、城乡一体化的综合型小城镇。市级特色小镇吉水县金滩镇以电子信息和绿色食品加工为主导的工贸型城镇。泰和县万合镇以发展交通商贸、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工贸型城镇青原区富滩镇以城郊农业、循环经济为主的生态型乡镇永丰县石马镇以医药和矿产加工为主的工贸型城镇。市级特色小镇新干县大洋洲镇以盐化产业、青铜文化产业、商贸物流为支撑综合型城镇。全国重点镇、市级特色小镇吉安县桐坪镇以航空配套产业、粮食加工业、建材业为特色的工贸
38、型城镇市级特色小镇泰和县塘洲镇农副产品加工贸易基地,服务县城的休闲居住后花园新城镇永新县埠前镇工业为主的新型城镇泰和县沿溪镇以工贸、物流的工贸型城镇永丰县藤田镇以矿产深加工和商贸服务业为主的工贸型城镇。全国重点镇、全省百强中心镇峡江县巴邱镇以工商贸、旅游、物流为一体的工贸型城镇全国重点镇、全省百强中心镇新干县界埠镇以轻工业为主、以农业休闲旅游为辅的“轻工业小镇”市级特色小镇井冈山市龙市镇以日用瓷为主的工贸型城镇。全国重点镇、全省百强中心镇安福县洲湖镇以矿产加工、食品加工为主的工贸型城镇。全国重点镇、全省百强中心镇第三章 发展重点和主攻方向一、提升电子信息首位产业新能级(一)发展目标主动融入万亿
39、级京九(江西)电子信息产业带建设,实行全域化布局、全要素支持、全链条提升、全过程帮扶,重点培育触控显示、半导体照明(LED)、电子电路板、通讯终端及传输设备、5G制造、新兴信息产业六大细分产业集群,推动电子信息首位产业“芯光屏板链智网”融合发展,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全链条全球商用LED产业基地、全国中高端线路板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智能声学硬件制造基地、全省重要的智能终端配套基地。力争到2023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营业收入突破3000亿元,到2025年达5000亿元。(二)空间布局依托全省京九(江西)电子信息产业带布局核心“四城”之一,立足打造世界级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40、突出吉泰走廊的“一廊”纽带作用,充分发挥井冈山经开区和吉安高新区两个国家级园区“两核”驱动能力,推动全域一体化发展,形成“一廊两核全覆盖”的产业布局,加快构建“芯光屏板链智网”产业格局。“芯”即芯片,“光”即LED;“屏”即触控显示屏;“板”即电路板;“链”即区块链及5G产业和信息技术链;“智”即移动智能终端,“网”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链”也寓意各细分产业链要延链补链壮链,向终端发展。专栏6 “一廊两核全覆盖”电子信息产业布局“一廊”:发挥吉泰走廊的交通纽带作用,向外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区域产业转移,向内串联井冈山经开区、吉安县、吉州区、青原区、吉水县、泰和县等电子信息产业重
41、点发展区域,形成“空间主线”,做大规模、做强实力、做长链条、做优配套,以立讯智造、合力泰、木林森等龙头企业为核心,增强产业竞争力,拓展产业发展方向,形成一批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的成功发展模式,拉动全市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两核”:充分发挥井冈山经开区和吉安高新区两个国家级园区的核心作用,继续做大做强半导体照明、液晶显示模组、智能家居、电子元器件、移动智能终端等重点产业,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智能制造基地。顺应5G商用和人工智能产业化加速趋势,紧抓国产化替代发展契机,布局新增长点,形成企业实力较强、创新能力较高、产业潜力较大的产业核心支撑区域。“全覆盖”:鼓励全市继续贯彻电子信息产业首位产业战
42、略,构筑产业发展全覆盖的“格局网”。鼓励各区县从本地经济基础出发,拓展深化各具特色的细分产业集群,合力打通上下游产业链条,壮大全市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形成全城覆盖、差异化发展的电子信息辐射区。(三)重点领域1.半导体照明(LED)围绕打造全链条全球商用LED产业基地和全国“光明之都”目标,依托木林森、量一光电等骨干企业,着力做精现有LED照明关键领域,突破智能照明产业链薄弱环节,提升高亮度、功率型LED外延片及芯片技术水平和产业化能力,重点发展 LED 外延材料、芯片制造、器件封装,形成照明灯具模具设计、外延片及芯片研发制造、发光功率器件封装及产品应用等较完整的产业链条。专栏7 半导体照明(LE
43、D)产业链发展重点突破LED外延材料以及芯片制造核心技术。以抢占下一代技术制高点为目标,以超前布局为手段,根据产业链和技术创新链需求,引进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等优质技术资源,依托木林森等龙头企业,在芯片制造领域,实施长周期、高强度的持续稳定支持,进行MB、GB、TS、AS等LED芯片制造技术研发,打造自主知识体系,尽快提高吉安在LED芯片制造方面的品牌影响力。探索LED的发光效率瓶颈问题,开发基于垂直结构和新型超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的发光器件。增强LED产业链配套能力。加大LED照明优势领域延链补链,拓展LED产品种类,完善LED全产业链配套。强化衬底材料、封装材料、散热基板、荧光粉、胶水、支架、
44、散热材料、驱动电源等产业配套资源的培育和引进,吸引奥瑞德、天通股份、康美特、超顺电子、有研稀土、晶台股份等企业落户发展,同时重点瞄准国内外高端LED细分市场,大力发展智慧路灯、灯丝灯等智能化、高端化的通用LED照明产品。积极与南昌市科研院所对接,进行硅衬底、蓝宝石衬底等以及LED不同波段光色技术产业落地。 推动LED照明封装设备研发生产。支持发展大功率LED封装、功率型白光LED封装技术、芯片级封装(CSP)技术、直接镀铜基板(DPC)、陶瓷基板技术等新型多功能集成封装技术的研发,开发高温MOCVD等深紫外LED产业化核心及关键配套装备。加大鸿利秉一、国星光电、瑞丰光电、易美芯光等LED器件封
45、装企业或重大项目,完善封装和应用关键产业环节。完善LED照明封装技术产业化应用。加快推进CSP芯片级封装、EMC封装、COB集成封装等先进封装技术产业化应用,不断做强LED室内照明、景观照明、舞台灯光、城市照明等通用照明领域,加快开拓汽车用LED、生物医学LED、生态农业LED培植灯等高附加值的特种照明领域。顺应智能家居发展趋势,积极开发具备无线控制、全自动调光、智能转换场景等功能的智慧化LED灯具。2.移动智能终端依托立讯智造、博硕科技、协讯电子、海能实业等龙头企业,积极引进智能手机、智能家电、智能可穿戴设备、汽车电子设备等新型智能终端项目,鼓励市内电子信息制造企业转型开发智能传感器与5G等
46、无线终端模组深度融合的新型电子产品,重点补强智能手机芯片、显示屏、摄像模组等关键环节,推进智能终端与信息消费、大数据的紧密结合,完善产业链布局。专栏8 移动智能终端产业链发展重点构建移动智能终端产品体系。整合现有技术和生产优势,引进培育一批智能终端设备生产及品牌厂商,发展智能手机、车载终端等移动智能终端,智能手表、手环、耳机、眼镜等智能可穿戴产品,基于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的智能产品以及智能家居等产品,构建多品类、智能化、高端化的移动智能终端产品体系,提升吉安移动智能终端品牌影响力。发展产业链上游光学产品。以高端技术为引领,与清华大学、复旦大学进行人才对接,在吉安建立光学研发实验室,突破CMOS芯
47、片、高端光学玻璃制造等一批核心技术,提高吉安光学产品附加值。以扩大应用产品制造规模为目标,针对移动智能终端指纹识别、3D摄像头、ToF摄像头和车载摄像头等前景广阔领域,引进舜宇光学、欧菲光、瑞声科技等光学龙头企业,建立完善的配套资源引进,布局光学模组,推动光学产品量质齐升,打造全国领先的光学生产基地。3.触控显示依托合力泰、胜宝莱、中泰和讯等骨干企业,重点发展柔性显示、量子点显示、激光显示、3D 显示、8K超高清等领域,研发触控技术、全面屏、压感技术等TFT-LCD领域核心技术,加快发展基板材料、液晶材料、光学膜、掩膜版、靶材、光刻胶等核心配套材料。探索触控显示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结合,拓展车载、工控、穿戴、拼接、透明、镜面等新应用新市场。专栏9 触控显示产业链发展重点布局基础材料研发生产。依托胜宝莱、和信化研等上游材料企业,进行OCA光胶水、屏幕特殊偏光片等产品的技术突破和生产建设,支持企业系统开展技术专利布局,打造触控显示基础材料创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