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古诗词三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古诗词三首.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古诗词三首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古诗词三首分别是翁卷的乡村四月,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和张志和的渔歌子。小编在此整理了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古诗词三首,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古诗词三首课文原文 23古诗词三首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不, 才了蚕桑又插田。 注释 山原:山陵和原野。 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川,平地。 子规:杜鹃鸟。 了:结束。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注释 杂兴:各种兴致。 耘田:除去
2、田里的杂草。 绩麻:把麻搓成线。 未解:不懂。 供:从事。 傍:靠近。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 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鳜鱼:一种淡水鱼,味道鲜美。 箬笠:用竹篾、箬叶编制的斗笠。 蓑衣:用草或棕制成的防雨用具。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古诗词三首备课要点 古诗词三首,主要反映了古代农村的生活。四时田园杂兴和乡村四月可以粘连在一起教学,分四个步骤: 1、潜心会文明诗意 2、心驰神往会诗情 3、别出心裁悟意境 4、随心所欲拓诗文 拓展的关于农村生活的古诗已学的有:村居、宿新市徐公店、小儿垂钓、所见等,未学的有:村晚、四
3、时田园杂兴之二、清平乐村居、西江月等。 渔歌子采用吟古诵今的方式,先诵读渔歌子,再让学生吟诵现代诗雨中,我望着一个渔翁,因为两首诗所描绘的景物、创设的意境是相同的,通过拓展阅读让学生体会作者的不同表达方法,同时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古诗词三首教学建议 1、“词”这种体裁在教材第1课已经出现,教师应事先了解一下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是否会背诵一些词,对“词”有哪些了解。 对于古诗,学生通过几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方法。课前,如果有条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查阅作者翁卷、范成大、张志和三位诗人的生平、诗歌特色,诗的创作成就,以便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诗歌内容,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教师准备挂图。 2、三首古诗词都是描写田园风光,内容浅显,生字不多,应当指导学生先自学,引导学生在读中想象,在头脑中把文字转化为画面,读中感悟,体会诗中意境。教师可重点点拨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可对词的知识再稍作介绍之后,放手让学生自学。 教学第一步,可让学生自读古诗词,对照诗词后的注释,想一想诗词中每句话的大概意思,再想想哪些词语的意思还不理解,然后小组学习,向同学和老师请教。教师对学生的提问予以点拨后,再要求学生把诗词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使学生对诗词的意思有个初步的了解。 第二步,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比如有的小组
5、可以在诵读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把想象到的景象用画笔描绘下来,画好后,在小组中交流一下,重点说说画了什么景物,他们的色彩、形状、位置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这样画。本小组的同学做出评价,看是否把诗词中的景象描绘了出来。无论学生用什么样的方式学习,只要可以激发想象,能够加深对词句的理解,教师都应鼓励,并给以必要的指导。 第三步,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有条件的可配上优美、舒缓的乐曲,渲染气氛,达到在朗读中加深体会,在朗读中获得审美感受,在朗读中自然成诵。 3、注意诗的语言的丰富意蕴。如乡村四月中的“才”“又”二字,四时田园杂兴中的“也”、“学”二字使用都简洁传神。乡村四月和渔歌子两首诗词色彩明丽,其中写颜色的词语有很多,如“绿原”、“白川”、“青山”、“白鹭”、“桃花”、“青箬笠”、“绿蓑衣”,要引导学生体会这些描写颜色的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 4、课后,可以动员学生从课外书中寻找描写田园风光的诗词,练习朗诵、背诵,为后面的“展示台”做准备。 5、关于识字写字,“蚕”、“桑”、“蓑”、“塞”的声母是平舌音,“昼”、“箬”的声母要读准翘舌音。识记字形可以引导学生借助以前掌握的方法帮助记忆。教师重在引导交流识记方法。要及时表扬识字巧、写字好的同学。 第 5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