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OCR格式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版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OCR格式版.docx(20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BeiJING NORMAL UNIVERSl IV PUBLISMIMC GROUP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课程教材要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 作用,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 成果,体现中国和中华民族风格,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 体现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体现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义务教育课程规定了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学基本要求,体现 国家意志,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2001年颁布的义务教 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和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各课程标准,
2、坚持 了正确的改革方向,体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基础教育质量提高作 出了积极贡献。随着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教育需求从“有学上”转向 “上好学”,必须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 人”,优化学校育人蓝图。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网络新媒体 迅速普及,人们生活、学习、工作方式不断改变,儿童青少年成长环 境深刻变化,人才培养面临新挑战。义务教育课程必须与时俱进,进 行修订完善。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 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 育。以人民为中心,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德育为先,提升智育 水平,加强体育美育
3、,落实劳动教育。反映时代特征,努力构建具有 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义务教育课程体系。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 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 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 设者和接班人。二、修订原则(一)坚持目标导向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有理 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培养要求,确立课程修订的根本遵 循。准确理解和把握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改革的各项要求,全面 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 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安全、生命安全与健康等重大主题 教育有机融入课程,增强
4、课程思想性。(二)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梳理课程改革的困难与问题,明确修订重点和任务,注重对 实际问题的有效回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加强一体化设置,促 进学段衔接,提升课程科学性和系统性。进一步精选对学生终身发展 有价值的课程内容,减负提质。细化育人目标,明确实施要求,增强 课程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三)坚持创新导向既注重继承我国课程建设的成功经验,也充分借鉴国际先进教育 理念,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强化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推动育人方 式变革,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前言l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增强课程适宜性。坚持与时俱进,反 映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科学技术进步新成
5、果,更新课程内容,体现 课程时代性。三、主要变化(一)关于课程方案一是完善了培养目标。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担当民族 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结合义务教育性质及课程定位,从有理 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 体要求。二是优化了课程设置。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双减”政策要求, 在保持义务教育阶段九年9522总课时数不变的基础上,调整优化课 程设置。将小学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初中原思想品德整合为 “道德与法治”,进行一体化设计。改革艺术课程设置,一至七年级以 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八至九年级分项 选择开设。将劳动、信息科技从综合实践
6、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科 学、综合实践活动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三是细化了实施要求。增加课程标准编制与教材编写基本要求; 明确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课程实施职责、制度规范,以及教学改 革方向和评价改革重点,对培训、教科研提出具体要求;健全实施机 制,强化监测与督导要求。(二)关于课程标准一是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各课程标准基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 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体现正 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二是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为统领,基于核心素养发展要求,遴选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 知识,设计课程内容,增强内容与育人
7、目标的联系,优化内容组织形 式。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 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三是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各课程标准根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 结合课程内容,整体刻画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特征,形 成学业质量标准,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为教材编 写、教学实施和考试评价等提供依据。四是增强了指导性。各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 求,“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一学一 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了 “为什么教” “教 什么” “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 “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 用、管用。五是加强
8、了学段衔接。注重幼小衔接,基于对学生在健康、语 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发展水平的评估,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 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依据学生从小学 到初中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合理安排不同学段内 容,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了解高中阶段学生特点和学科 特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之际,实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 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对推动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勤勉认真、行而不 辍,不断创新实践,把育人蓝图变为现实,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 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实现
9、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 贡献!3|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一、课程性质1二、课程理念2三、课程目标4(一)核心素养内涵 4(二)总目标6(三)学段目标7四、课程内容16()物质的结构与性质19(二)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反应28(三)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34(四)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43(五)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48(六)生物体的稳态与调节56(七)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61(八)生命的延续与进化67(九)宇宙中的地球72(十)地球系统78(十一)人类活动与环境84(十二)技术、工程与社会90(十三)工程设计与物化102五、学业质量112(一)学业质量内涵112(二)学业质量描述112
10、六、课程实施118(一)教学建议118(二)评价建议120(三)教材编写建议128(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130(五)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133附录137附录1核心素养的学段特征137附录2课程内容中使用的行为动词141附录3教学案例142附录4学生必做探究实践活动1822一、课程性质科学是人类在研究自然现象、发现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的知识 系统,以及获得这些知识系统的认识过程和在此过程中所利用的方 法。根据研究对象不同,可将科学分为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 学、地球科学等分支。这些分支具有研究方法的差异,也共享一些通 用的科学方法,呈现出相互渗透、交叉融合的趋势。科学为技术和工 程提供了理论
11、基础。科学、技术与工程的相互促进作用日益增强,推 动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促进了人们生产方式 和生活方式的变革,提高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水平;科学为人类认 识和理解自然与社会提供了独特的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精神力量和 价值观念,提高了人类社会的精神文明水平。在广义的理解中,科学 也包括技术与工程。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是一门体现科学本质的综合性基础课程,具有 实践性。科学课程有助于学生保持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从亲近自然 走向亲近科学,初步从整体上认识自然世界,理解科学、技术、社会 与环境的关系,发展基本的科学能力,形成基本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 任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
12、观,为今后学习、生活 以及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有助于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促进经济 社会发展和科技强国建设。二、课程理念1. 面向全体学生,立足素养发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 本任务。充分发挥科学课程育人功能,为全体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与 发展机会,满足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立足学生核心 素养的发展,以了解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 工程等领域的一些常见基础知识,并初步形成基本的科学观念为基 础,以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 培养为重点,促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形成清晰和精准的科 学课程目标。2. 聚
13、焦核心概念,精选课程内容遵循“少而精”原则,聚焦学科核心概念,精选与每个核心概念 相关的学习内容,设计相应的系列学习活动,做到适合年龄特征、突 出重点、明确要求,确保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探究、实践与思考,在学 习学科核心概念的基础上,理解跨学科概念,并应用于真实情境。根 据“六三”学制和“五四”学制各自特点,合理组织与安排课程 内容。#3. 科学安排进阶,形成有序结构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科学安排学习进阶。一是学习 内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易到难,二是学习活动从简单到综合。 将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有机整合,规划适合不同学段的、螺旋上升的 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设计适合不同学段的探究和实践活动
14、,形成有 序递进的课程结构。4. 激发学习动机,加强探究实践倡导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科学活动,创设愉快的教学氛围,保护 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内在动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 位,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的各种资源,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设计 适宜的探究问题,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激发积极思维。倡导以探究和 实践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动脑、积极体 验,经历科学探究以及技术与工程实践的过程;重视师生互动和生生 互动,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总结、反思、应用和迁移,促 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5. 重视综合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构建素养导向的综合评价体系。改进结果评价,重视正确价值
15、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考查;强化过程评价,重视“教一学一 评” 一体化,关注学生在探究和实践过程中的真实表现与思维活动; 探索增值评价,发挥评价的诊断功能、激励作用和促进作用,关注个 体差异,改进学习过程。综合评价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评价的 科学性、专业性和客观性,强调主体多元、方法多样、内容全面,充 分发挥学校、教师、学生等多主体参与评价的积极性。三、课程目标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依据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学段特征,体 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定总目标和学段目标。(一)核心素养内涵科学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科学课程 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
16、需要的正确价 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科学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包括 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等方面。1. 科学观念科学观念是在理解科学概念、规律、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对客观 事物的总体认识。科学观念既包括科学、技术与工程领域的一些具体 观念,如对物质、能量、结构、功能、变化的认识;也包括对科学本 质的认识,如对科学知识的可验证性、相对性、暂时性的认识,对人 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以及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关系的认 识;还包括科学观念在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 科学思维科学思维是从科学的视角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
17、2年版)互关系的认识方式,主要包括模型建构、推理论证、创新思维等。模 型建构体现在:以经验事实为基础,对客观事物进行抽象和概括,进 而建构模型;运用模型分析、解释现象和数据,描述系统的结构、关 系及变化过程。推理论证体现在:基于证据与逻辑,运用分析与综 合、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等思维方法,建立证据与解释之间的关 系并提出合理见解。创新思维体现在:从不同角度分析、思考问题, 提出新颖而有价值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3. 探究实践探究实践主要指在了解和探索自然、获得科学知识、解决科学问 题,以及技术与工程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科学探究能力、技术与工程 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科学探究能力体现在:理解
18、科学探究的一 般过程和方法;提出科学问题,并针对科学问题进行合理猜想与假 设;制订计划并搜集证据,分析证据并得出结论;对结果进行解释与 评估;准确表达观点,反思探究过程与结果。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体 现在:了解技术与工程实践的一般过程和方法,针对实际需要明确问 题,提出有创意的方案,并根据科学原理或限制条件进行筛选;实施 计划,利用工具和材料进行加工制作;根据实际效果进行修改迭代; 用自制的简单装置及实物模型验证或展示某些原理、现象和设想。自 主学习能力体现在:自主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策略、监控学习过 程、反思学习过程与结果。4. 态度责任态度责任是在认识科学本质及规律,理解科学、技术、社会、
19、环 境之间关系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科学态度体 现在: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乐于探究和实践;有基于证据和逻辑 发表自己见解的意识,严谨求实;不迷信权威,敢于大胆质疑,追求 创新;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善于合作,乐于分享。社会责任体现 在:珍爱生命,践行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热爱自然,具有节约资 源、保护环境、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对与科学 技术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遵守科学技术应用中 的公共规范、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维护自身和他人的合法权益,捍 卫国家利益。核心素养的学段特征见附录1。(二)总目标科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
20、奠定 基础。1. 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形成初步的科学观念初步认识科学的本质;掌握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科学知识,初步 形成基本的科学观念,并能用于解释有关的自然现象、解决简单的实 际问题。2. 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思维能力掌握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联想 与想象、重组思维、发散思维、突破定势等基本的思维方法及其在科 学领域的具体应用;能基于经验事实抽象概括出理想模型,具有初步 的模型理解和模型建构能力;能合理分析与综合判断各种信息、事实 和证据,运用证据与推理对研究的问题进行描述、解释和预测,具有 初步的推理与论证能力;能对不同观点、结论和方案进行质疑、批 判
21、、检验和修正,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和方案,具有初步的创新思维 能力。#三、课程目标I3. 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具有初步的探究实践能力掌握观察、实验、测量、推理、解释等基本的科学方法;形成科 学探究的意识,理解科学探究是探索和了解自然、获得科学知识、解 决科学问题的主要途径,理解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 订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和反思评价等要 素,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理解技术与工程涉及明确问题、设计 方案、实施计划、检验作品、改进完善、发布成果等要素,具有初步 的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能根据自身特点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监控 学习过程,反思学习过程与结果,具有初步的
22、自主学习能力。4. 树立基本的科学态度,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能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 并基于证据和逻辑得出结论,实事求是;不迷信权威,敢于大胆质 疑,追求创新;善于与他人合作和分享,包容不同的观点;热爱自 然、珍爱生命,具有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 续发展的责任感;能对与科学技术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作出正确的价 值判断,尊重科学,反对迷信;遵守科学与技术应用的公共规范、法 律法规和伦理道德,维护自身和他人的合法权益,捍卫国家利益。(三)学段目标学段目标科学观念12 年级认识常见物体的基本外部特征,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材料;知道生活 中常见的力
23、,认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认识周边常见的植物和动物,能简单描述其外部主要特征和生长过 程;知道植物和动物的生存需要环境条件。续表学段目标12 年级能描述太阳升落、季节变化和月亮形状变化等自然现象,说出天气 变化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知道地球是人类和动植物的共同家园。知道自然物和人造物存在区别;知道常见简单科技产品的结构决定 了其功能,知道简单的制作问题需要定义和界定。34 年级认识常见物体的某些特征和常见材料的某些性能;认识物体有多种 运动形式,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了解日 常生活中能存在的不同形式。能区分植物和动物的主要特征,并能对植物和动物进行简单分类; 认识植物
24、的某些结构、动物的某些结构与行为具有维持自身生存的功 能;认识生物通过生殖、发育实现生命的延续。认识太阳、地球和月球,知道它们之间的空间关系;知道大气、 水、土壤都是地球系统的基本要素;知道人类生活离不开自然资源,能 认识到节约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知道生活中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存在区别;知道技术产品包含科 学概念、原理;知道简单的设计问题存在限制条件,并有多种设计 方案。56 年级初步认识常见物质的变化,知道物体变化时构成物体的物质可能改 变也可能不改变;知道自然界存在多种形式的能,不同形式的能可以相 互转化;初步了解热能及其传递方式。认识细胞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初步认识生物体的结
25、构层次, 以及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简单描述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相 互依存的关系,以及生物的多样性和进化现象。知道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周期性运动以及相关的自然现象,能认识 到太空探索拓宽了人类的视野;知道地球系统不同圈层的相互作用产生 了各种自然现象;知道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和防灾减灾常识,能认识 到调整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可以减少对地球环境的影响。知道利用技术与工程能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效率,知道技术与工程 对科学发展有促进作用,知道简单工程存在一定约束条件及验收标准。续表学段目标79 年级知道已知的绝大多数物质由元素组成,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 成,不同组成与结构的物质具有不同
26、的性质与用途,能从微观视角初步 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认识化学变化可以产生新的物质,并伴随能的转 化,其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初步形成“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 “物 质是不断变化的”等观念。认识常见的几种运动形式,能解决匀速运动的基本问题;运用简单 模型描述和解释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基于证据论证能的转化与能量守 恒,理解其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初步形成物质与能量、运动与相互作 用的观念。能说出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认识生命系统的层次性、开放性和复 杂性;知道生物体的生命过程及其调节机制,解释生命系统能通过自我 调节维持稳态,认识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说明生物多样性和适应 性是进化的结果。初步形成生物体的
27、结构与功能、物质与能量、稳定与 变化、进化与适应的观念。知道不同层次的天体系统,认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能运用太 阳、地球和月球的相对运动解释相关的自然现象,关注天文和航天事业 的进展;知道不同圈层的相互作用驱动了地球系统的演化;知道资源短 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及其原因,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 初步形成人地协调的观念。知道现代技术与工程具有系统性和复杂性,知道科学对技术与工程 具有指导意义,知道工程需要经历明确问题、设计方案、实施计划、检 验作品、改进完善、发布成果等过程。科学思维12 年级能在教师指导下,观察具体事物的构成要素,通过口述、画图等方 式描述事物的外在特征;能利用材料和
28、工具,通过口述、绘画、画图等 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在教师指导下,辨别二维空间中的东西南北和上下左右;比较事 物之间外在特征的不同点和相同点;根据事物的外在特征,对常见事物续表学段目标12 年级进行分类;初步分清观点与事实,根据问题提出假设,具有提供证据的 意识。初步具有从不同角度提出观点的意识,能突破对常见物品功能的思 维定势,利用发散思维、重组思维等方法,提出不同想法。34 年级能在教师引导下,观察并措述具体事物的构成要素,分析并表达要 素之间的关系,找到它们之间重要的、共同的特征;利用模型解释简单 的科学现象。能在教师引导下,用二维方式表达三维空间的物体;比较事物的某 些本质特征,根据不
29、同的目的进行分类,基于事物之间的功能相似性进 行类比;分析事物的特征及结构,建立事实与观点之间的联系;根据问 题提出假设,能提供支撑性的证据;可以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简单 的实验。初步掌握重组思维、发散思维、突破定势等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方 法,能基于具体事物外在特征展开想象,突破生活中常见问题的思维定 势,提出有一定新颖性和合理性的观点,针对事物的外在特征进行设 计,并对方案进行初步的科学分析。56 年级通过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方法,抓住简单事物的本质特征, 展示对事物的系统、结构、关系、过程及循环的理解,能使用或建构模 型,解释有关的科学现象和过程。能形成事物动态变化的图景,掌握比较的方
30、法和分类的基本要求, 善于用类比的方法认识事物的特征,理解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的基本方 法并用于解决真实情境中的简单问题,抽象概括常见事物的本质特征, 比较全面地分析问题的各种影响因素;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假设,基于交 流情境提出观点,建立证据与假设或观点之间的联系;分析科学实验中 的变量控制。具有基于事物的结构、功能等展开想象的能力,能运用重组思维、 发散思维、突破定势等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方法,基于科学原理提出有一 定新颖性和合理性的观点;能进行初步的创意设计,并利用影像、文字 或实物表达自己的创意。续表学段目标79 年级能分析、解释模型所涉及的要素及结构,解释并模拟相关的科学现 象和过程,展示对相
31、关概念、原理、系统的理解,思考和表达事物整体 与局部的关系;针对真实情境中的简单问题,能基于事实与证据,利用 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等思维方法建构模型,能运用简单模型解释常 见现象,解决常见问题。能灵活运用二维方式展现三维空间的物体,形成事物动态变化的图 景;掌握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联想与 想象等基本的思维方法,并能应用于科学探究以及技术与工程实践,解 决实际问题;能基于问题,提出假设;能基于证据与逻辑,检验假设, 得出结论,阐述自己观点的合理性,进行基于证据的反驳;能确定、分 析和评价科学实验中的变量控制。掌握并应用重组思维、发散思维、突破定势等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方
32、 法,能基于科学观念和科学方法,从多角度提出具有新颖性和合理性的 观点,设计出有一定新颖性和价值的创意产品。具有初步的创造性解决 问题的能力。探究实践12 年级能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对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和比较,提出感兴 趣的问题,作出简单猜想,并了解科学探究需要制订计划。具有初步的 提出问题和制订计划的意识。能利用多种感官或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并能对这些特征和现象进行简单的比较、分类等。具有初步的收集信息 和得出结论的意识。具有简单交流、评价探究过程和结果的意识。知道简单工具的功能和使用方法,能利用身边的材料和简单工具动 手完成简单的任务,能发现作品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
33、出解决方案。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进行总结反思,初步养成良好的 学习习惯。11|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续表学段目标34 年级能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对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和比较,提出可探 究的科学问题,并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从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 件、过程、原因等方面提出假设,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初步具有根据 具体现象与事物提出探究问题,基于已有经验和知识制订简单探究计划 的能力。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 特征及现象,用较准确的科学词汇、统计图表等记录和整理信息,并运 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初步具有描 述对象外
34、部特征和现象,以及分析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的能力。能准确讲述并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作出自我评价与调整。 初步具有交流、反思以及评价探究过程和结果的意识。掌握常见工具的使用方法;能拆开简单产品并复原,制作某种产品 的简化实物模型并反映其中的部分科学原理;能发现作品的不足并进行 改进。初步具有参与技术与工程实践的意识及使用常见工具的技能。能在教师引导下,制订和执行学习计划,运用基本的学习方法,对 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与反思,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56 年级能基于所学知识,从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 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和研究假设,制订比较完整的探究计划,设计控制 变量的实验方案。
35、初步具有从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等角 度,提出问题和制订比较完整的探究计划的能力。能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实地调查、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信 息,用科学语言、概念图、统计图表等记录整理信息,表述探究结果, 并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判断结论 与假设是否一致。初步具有获取信息、运用科学方法描述和处理信息并 得出结论的能力。采用不同方式(如小论文、调查报告等)呈现探究的过程与结果, 尝试运用科学原理进行解释,对探究活动进行过程性反思和总结性评 价,完善探究报告。初步具有交流探究过程和结果,并进行评价、反 思、改进的能力。三、课程目标I续表学段目标56 年级能利
36、用相关仪器设备进行观察并记录;应用所学科学原理设计并制 作简单的装置,能进行模拟演示并简要解释;能根据证据改进实物模型 的设计和制作。具有初步的构思、设计、实施、验证与改进的能力。能自主制订和执行学习计划,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探索适合自身 特点的学习策略,进行有效的总结和反思。具有初步的制订学习计划、 监控学习过程和总结反思的能力。79 年级能基于所学知识,从真实的情境中识别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和研究 变量,并提出合理的研究假设,制订完整的探究计划,能应用控制变量 方法设计实验方案。具有在真实情境中提出探究问题和制订探究计划的 能力。能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基本方法;能根据已经制订的探究计划, 运
37、用所学的基本器材,利用观察、实验等各种方法获得数据,用科学语 言、概念图、统计图表等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运用所学科学原理、思 维方法和数学方法处理数据,建构解释,得出结论,判断结论与假设是 否一致。具有利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的 能力。明确探究报告写作的基本要求,能完成与所学知识和方法相适应 的、简单的探究报告,自觉地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与评价。具有 交流探究过程和结果,以及评价、反思、改进的能力。知道工程需要经历明确问题、设计方案、实施计划、检验作品、改 进完善、发布成果等过程;能制作把科学原理转化为技术产品的简单装 置,应用形象的模型演示抽象的科学原理;能基于所学
38、科学原理,对设 计方案进行模拟分析和预测,根据实际反馈结果,对实物模型进行迭代 改进。具有一定的构思、设计、优化、实施、验证能力。理解不同类型学习所具有的价值,掌握智能时代多种有效的学习方 法,能根据自身特点制订合理的学习目标、计划,安排学习进程,监控 学习行为,反思学习过程和结果。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初步的终 身学习意识。续表学段目标态度责任12 年级在好奇心驱使下,对常见自然现象或生活现象表现出直觉兴趣;能 如实记录观察到的信息;知道可以有依据地质疑别人的观点,尝试从不 同角度、以不同方式认识事物;愿意倾听他人的想法,乐于分享和表达 自己的想法。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科技产品能给人类生活带来
39、的便利,知道科技产 品有利也有弊;树立珍爱生命、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34 年级在好奇心驱使下,乐于动手操作感兴趣的事物;知道科学学科的学 习与实践要实事求是,能如实记录和报告观察与实验的信息,具有基于 事实表达观点的意识;能有依据地质疑别人的观点,尝试运用不同思路 和方法完成探究和实践;愿意分享自己的想法,乐于倾听他人观点,改 进和完善探究活动。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有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 产可能对环境造成破坏;知道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56 年级在好奇心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发生原因的因果兴趣;不盲从,不 迷信权威,能以事实为依据作出独立判断,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愿意
40、 调整自己的想法;善于有依据地质疑别人的观点,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思 路和方法完成探究和实践,初步具有创新的兴趣;就科学问题在认识上 的分歧,乐于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和辩论,基于证据反思和调整探究 活动。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科学研究和技 术应用中需要考虑伦理道德;愿意采取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79 年级乐于思考现象发生的原因和规律,对科学学科的学习和实践具有初 步的理论兴趣;在尊重证据的前提下,坚持正确的观点;当观察、实验 结果与预期不一致时,不急于下结论,而是分析原因,再次观察、实 验,以事实为依据作出判断;表现出对创新的乐趣,初步形成质疑和创 新的品格;乐于合作与交流
41、,善于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解决科学、技术 与工程问题。续表学段目标79 年级初步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较理性地看待科学 技术对人类造成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具有生态文明意识。理解并认同 科学研究与技术应用要遵循一定的伦理道德,关注与科学技术密切相关 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热爱自然、珍爱生命、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责 任感。“五四”学制第二学段(35年级)目标主要参照“六三”学制 第三学段(56年级)目标确定,适当降低要求。“五四”学制第三 学段(67年级)目标在“六三”学制第三学段(56年级)目标 基础上合理提高要求,结合“六三”学制第四学段(79年级)目 标确定,使“五四”学制69年
42、级目标进阶更加科学。15四、课程内容科学课程设置13个学科核心概念,是所有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 应该掌握的科学课程的核心内容。通过对学科核心概念的学习,理解 物质与能量、结构与功能、系统与模型、稳定与变化4个跨学科概念 (如图1所示)。将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等核心 素养的培养有机融入学科核心概念的学习过程中。学科核心概念跨学科概念I1 SEIi+由恨:I阳杰is秘空!1A:知初如,恭跖i地球系统宇宙中的地球生命的延续与进化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生物体的稳态与调节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反应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图1科学课程的内容结构四、
43、课程内容在课程内容的呈现上,每个学科核心概念分解成若干学习内容 (如表1所示)。根据学段目标、学生特点,以及学科核心概念的本质 特征,提出每个学段的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策略建议和学习活 动建议。内容要求、学业要求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螺旋 上升,进阶设计;教学策略建议主要用于帮助教师理解学科核心概念 和进行教学设计;学习活动建议主要用于帮助教师明确必要的学习活 动经历与过程,以及基本学习方式。学习活动主要包括观察、测量、 观测、实验探究、模拟实验、制作、体验、调查、种植养殖、读图识 图、项目研究、科普剧等。表1学科核心概念及学习内容核心概念学习内容1.物质的结构与 性质1.1物
44、质具有一定的特性与功能1.2空气与水是重要的物质1.3金属及合金是重要的材料1.4常见的化合物1.5物质由元素组成1.6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1.7常见物质的分类2.物质的变化与化 学反应2.1物质的三态变化2.2物质的溶解和溶液2.3物质变化的特征2.4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3.物质的运动与相 互作用3.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3.2电磁相互作用3.3声音与光的传播4.能的转化与能量 守恒4.1能的形式、转移与转化4.2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四、课程内容续表核心概念学习内容5.生命系统的构成 层次5.1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5.2地球上存在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不同类型的生物5.3细胞是生物体
45、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5.4生物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5.5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5.6生态系统由生物与非生物环境共同组成6.生物体的稳态与 调节6.1植物能制造和获取养分来维持自身的生存6. 2人和动物通过获取其他生物的养分来维持生存6.3人体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保持稳态7.生物与环境的相 互关系7.1生物能适应其生存环境7.2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实现生态平衡7.3人的生活习惯影响机体健康7.4人体生命安全与生存环境密切相关8.生命的延续与 进化8.1植物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繁殖8. 2不同种类动物具有不同的生殖方式和发育过程8.3人的生命是从受精卵开始的8.4细菌、真菌、病毒具有不同的繁殖
46、方式8.5生物体的遗传信息逐代传递,可发生改变8.6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的 进化9.宇宙中的地球9.1地球是一颗行星9.2地球绕地轴自转9.3地球围绕太阳公转9.4月球是地球的卫星9.5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9.6太空探索拓展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10.地球系统10.1天气和气候10. 2水循环10.3岩石和土壤10.4地球内部圈层和地壳运动续表核心概念学习内容11.人类活动与环境11.1自然资源11.2自然灾害11.3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12.技术、工程与 社会12.1技术与工程创造了人造物,技术的核心是发明,工 程的核心是建造12.2技术与工程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12.3
47、科学、技术、工程相互影响与促进13.工程设计与物化13.1工程需要定义和界定13.2工程的关键是设计13.3工程是设计方案物化的结果(一)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世界是物质的,太阳系、地球、原子、基本粒子、电磁场等都是 物质。不同组成与结构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了其 功能与用途。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用途,有助于学生形成 物质与能量、结构与功能、系统与模型、稳定与变化等跨学科概念。【内容要求】学段学习内容内容要求12 年级1.1物质具有 一定的特性与 功能 观察并描述物体的轻重、薄厚、颜色、表面粗糙程 度、形状等外部特征,能根据物体的外部特征对其进行 简单分类。 识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1.2空气与水 是重要的物质 认识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观察并描述水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续表学段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