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范文五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范文五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范文五篇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范文五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篇1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平移与平行,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和学法以及教学过程等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平移与平行是北师大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线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一组线之间的关系的第一课。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物体的运动方式平移和旋转。教材突破以往仅仅
2、依靠直接观察得出平行线概念的教法,将平移的操作方法移植到对平行线的认识上。学生画平行线也变得容易,有利于他们把运动的物体与静止的图形结合在一起,这就为学生认识图形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感知、体会平行线,是在具体的情境中和实际的操作中认识平行线,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的有趣的数学活动。 平移是过程,平行是结果。让学生充分经历“具体、抽象、概括、表示”的概念学习过程,学习用整体认识的眼光来观察一组线,体会两条直线间距离相等的共同特征,在日常生活中能用是否平行来判断线与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
3、平行线 2.能借助工具画平行线。 2、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探究过程,认识平行线,学会借助工具画平行线。 3、情感与态度:感受数学活动充满了探索性与创造性,促进学生乐于探究。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认识平行线。 2、难点:借助工具画平行线。 四、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的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引导发现、直观演示、动手操作等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设计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操作,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逐步推导
4、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二)说学法 学法应遵循自主性与差异性的原则,让学生在“观察一操作一概括一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1、通过平移认识“平行线” 活动1:我将让学生用铅笔移一移,体验平移过程。(当我看到学生是这样移的时候,我将及时给予表扬,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同时问学生:“平移前后的两支铅笔有什么关系?”估计有学生回答:“平行”;我将及时给予赞许,并板书。 (结论: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只改变它的位置。平移后的两条直线组成平行线。) 2、画平行线 活动2:这是本节课的重要内容,我将直接
5、演示用直尺和三角尺以及用两个三角尺画平行线给学生看,同时让学生仔细观察并动手画一画,用两种画法画平行线。这使学生在观察、动手操作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加深对平行线的理解。 3、折一折创造平行线并判断平行线 活动3:在这一环节中,我将让学生用纸折出一组平行线,这拓宽、加深学生对平行线的认识,估计学生会折出以下这些情况等等,我将以其中一种折法作为例子直接演示来引导学生如何判断平行线,随后让学生判断自己折出的一组线是否平行。这能让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活动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结论:两条直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它们就是平行线。) 4、找平行线、欣赏生活中的平行线 活动4:找一找。根据学
6、生的学习特点,我由易到难设计以下两道题目,加深学生对平行线的理解;第一道题目是,第二道题目是。随后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平行线,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六、全课小结 本节课,我采用引导发现、直观演示、动手操作等教学方法,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自己思考、操作,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逐步推导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增强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归纳能力。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篇2 教学内容: 北师大出版社四年级数学上册课本,第27页的内容,介绍电子计算器,运用计算器进
7、行四则运算,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教学重点: 运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的四则运算。 教学难点: 对计算器一些功能键了解。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计算器上各种功能键,会利用计算器进行一些四则运算,并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教具准备: 实物计算器、课件。 学具准备: 实物计算器、网上“在线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今天老师请同学们猜一个谜语:小小工具手掌大,不动笔来,不要纸,点点数字和符号,得数它都全知道。它是什么工具呀?你想认识他吗?(课件出示) 2,教师展台展示:实物计算器。 板书课题:神奇的计算工具 二、认识与体验计算器的各种功能键 1,请问哪个学生会使用计算器,请上台来展示一下。
8、2,学生尝试性实践活动(展台展示使用过程)。 生:()+()=() 生:()()=() 生:()()=() 生:()()=()? 3、学生在尝试与评价活动中、发现与认识计算器上的各种的功能键,感受到各种功能键的魅力。 开关、清除键。 运算符号键。 数字键。 等号键 小数点键? 三、网上“在线计算器”的应用 1、教师引导学生尝试性计算。 (1)请同学们在计算器上、输入任意一个自然数(7)8787652+20xx4701756() 结果会怎样呢?(课件出示) (2)请同学们计算第一组同学早餐的价钱。(课件出示) 生:3.00元 生:2.00元 生:1.50元 生2.00元 生:2.50元 生:2.
9、00元 生:2.50元 操作过程:输入3.00+2.00+1.50+2.00+2.50+2.002.00=()屏幕上呈现的15就是结果。 2、教师引导学生在计算中感受一些数学规律。(课件出示) (1)1+2+3+4+?+98+99+100=() (2)1111=121111111=1232111111111=xxxx1111111111=xxxx? 学生在尝试计算与讨论的实践活动中获得:(课件出示) 第(1)题:就是50个101是多少。10150=()。 第(2)题:积的中间位就是1的个数,如:1111111111中间位就是5,中间位前面是1234,中间位后面就是4321。以此类推,不需要计算
10、,就知道得数。 3、巩固练习:教材第27页第3、4题。 四、本课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会使用计算器了吗?它是人们生活中常用的计算工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与快乐。同时,我们尝试了网上研究数学问题,对学习数学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知道了数学起源生活,服务于生活,数学原本就是趣味无穷。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篇3 各位评委: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温度,这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内容,是生活中的负数的第一课时,属于“数与代数”的知识体系中数的认识范畴。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自然数的知识,并有了一定的数感,教材在编排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经验,从学生熟悉的温度出发,引导学
11、生进行负数的学习。掌握好这一内容,为学生下节课学习用正负数表示相反的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正确读写温度计上的温度,会用正负数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能在具体情境当中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2、能力目标:经历观察、体验、合作探究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孩子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成功的快乐,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课的重点是能正确读写温度,难点是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大小。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数学学习的
12、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基于以上认识,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和谈论法进行教学。在学生的学习方法上,我侧重关注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精心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实际中,感知负数 课的一开始,我给学生播放一段天气预报,让学生在纸条上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北京和哈尔滨的温度。记录完成后,我让学生找出最简单明了的表示方法,从而揭示课题生活中的负数。学生熟知的生活场景,有趣的记数活动,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在这一环节,我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从实践
13、活动中,认识负数 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三个活动: (1)、观察活动:学生分组观察温度计并通过合作交流回答:1、温度计的用途?2、它由几部分组成?3、温度计上的刻度怎样排列?通过实物与投影结合来加强直观性,通过汇报结果突出教学的关键点。 (2)、实践活动:将两支温度计分别放入温水和冰水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温度计的变化情况,并请学生来读出度数,同时让学生用双手体会两杯水温度的差异,体验温度的高低与读数的大小的关系。 (3)、画图活动:让学生在温度计图片上画出北京和哈尔滨的刻度,并比较两个温度的高低。让学生从直观形象上理解温度的高低。 通过上述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温度的表示方法的认识,同时深化了温度
14、的读写,也充分体了温度的差异与读出度数的差异。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强化了教学的关键点。 三、回到生活中,理解负数 “生活中除了气温,你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负数吗?你知道它们表示什么意思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马上会联系生活说出见到的负数。通过交流,学生清晰地感受到了负数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实用性,开阔了视野,对负数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 四、在分层练习中,运用负数 为巩固知识,发展技能,我设计了以下三个层次的练习: 1.基础练习,反馈学生对重点内容的掌握情况; 2.综合练习,防止学生的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3.延伸练习,开阔视野,增长才干 这三个练习设计主要体现
15、层次性,实用性,生活性,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既巩固了新知,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同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五、从质疑问难中,畅谈收获 课的最后,我设计了一个提问:“同学们对负数还有什么疑问吗?你们还想知道有关负数的什么知识呢?“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探索。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本课的教学中,我从生活实际中创设情境,提供研究素材,诱导学生观察,讨论,比较,合作交流,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体验成功的快乐,点燃智慧的火花。 我的说课完毕,请专家评委批评指正。谢谢!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篇4 教材内容: 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
16、个级的所有计数单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高一级数的读法,教材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数级的学习,让学生明白生活中较大的数用个级来计数是不能满足的,从而理解学习亿以内数的必要性。 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懂得如何正确读亿以内数的读法,并且弄清楚中间有0和未尾有0的数的读法。为学习亿以内数的写法和亿以内数的加减法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主要是引导学生正确读亿以内较大的数,特别要注意纠正学生在读中间有0和未尾有0的数时所出现的错误。 教学难点: 本课的教学法难点主要表现在各数级中间或未尾有0的数的读法。必须让学生明白哪些情况下读0,哪些情况下不读0。 教学教法: 1、本课的教学
17、方法主要采用观察法和发现法,让学生从观察中发现数的读法原则。 2、本课在提问方式上,应多用启发式提问,首先让学生质疑,然后让学生经过自身的经验寻找解决的方法。 教学学法: 我认为本课的学法,应该是以自主探究式学习方法为主,学生通过观察以及总结来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以及本课的教学内容步步逼进的特点,我认为本课教学应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一、复习旧知,先立后破。 在这一环节中先以复习旧知为基础,唤起学生对个级(千位、百位、十位、个位)的印象。 二、设置问题,巧妙导入。 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课前调查20xx年和20xx年山西省、兴县人口分别是多少,从而引
18、出课题(人口普查万以上数的读写)。 三、通过观察,找出规律 通过独立解决给定数的读法,由一般数到特殊数(中间有“0”)的读法探究读数的方法。学生在尝试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先小组解决,然后组内汇报,最后集体找出错误并改正! 通过发现错误,找出错误,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亿以内数读数的方法。 (读数时,先分级,再从高位读起,亿、万级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亿”或“万”字。不管每级未尾有几个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四、加深理解,巧设习题 适量完课后的习题,以加深理解,巩固新知。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篇5 各位评委,你们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有趣的算式,我准备从说教
19、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三个部分完成说课。 一、说教材。 有趣的算式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探索与发现(一)中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会运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的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学生学了这部分内容,能为以后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发现乘法的结合律和分配率打下基础。为了更好地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使学生在面临各种问题时,能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能够发现其中所存在的数学现象并并运用数学的知识与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意义。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理解与内容的分析,按照新课程标准46学段数与代数中的要求,我
20、将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有趣的探索活动,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探索的方法。 3、情感与态度目标:感受数学的奇妙,养成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习惯。 根据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鼓励学生对算式及其结果的特点进行比较,从中发现一些有趣的数学规律。 教学难点定为:培养学生探究发现的能力和推理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及新课程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我准备采用以下几种教法和学法: 1、教学中,我将通过谈话来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
21、兴趣和积极思维的动机,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 2、观察分析、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过程。 3、通过灵活多样的练习,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提高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4、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的问题,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我力求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首先创设有趣的情境挖掘宝藏。这一环节的设计,可以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再根据小学生好动、好玩
22、的特点把整个教学过程设计成有趣的闯关游戏活动,让他们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通过引导学生的探究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获得探索规律的体验,懂得应用规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环节:活动探究,获取新知。 通过四次闯关,在每一关中经历“计算、观察、思考、交流、归纳”这一过程,主动获取知识,探索规律。 第一关:奇妙的宝塔。在每个同学都想一想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议一议、全班交流、老师板书等启发引导。 第二关:奇怪的。通过计算,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提出疑问,进行讨论总结出规律。 第三关:神奇的9。通过设置“xxxxxxxx=?”的难题,经历解决问题的挫折,激发寻找新办法的探索欲望。 第四关:寻找神秘的数。通过“卖关子计算得到的最后结果如果是6174的就是 好孩子,否则就不是好孩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探究与合作的学习的空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挥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第三环节:联系生活,深化应用。让学生学以致用,从山脚到山顶有xxxx层,每一层有xxxx级台阶,要走多少级台阶才能到达山顶?解决xxxxxxxx=? 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用学到的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促进理论同实践的结合。 第 11 页 共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