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对中小学教学活动的影响_赵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对中小学教学活动的影响_赵宏.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第 11卷第 1 期 2016年 3月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Vol.ll No.l Mar.2016 信息技术对中小学教学活动的影响 赵宏 吴安民 2 (1.北京市朝阳区职工大学艺术系,北京 100013; 2.北京教育学院信息与职业教育学院,北京 100120) 摘要:以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为中心的中小学教育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对中小学教师学生 来说,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的影响主要体现为下面几个方面 :促进师生现代信息意识和素 养的养成 ;优化课
2、堂教学资源的整合与教学模式 ;搭建师生的交流合作及个性成长 ;发挥 学生的自主探宄能力与学习创造力。 关键 词 :教育信息技术;中小学教学活动 ;信息意识 ;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6923(2016; )01-0034-05 DOI : 10.16398/ki.jbjie(n)issnl673-6923.2016.01.007 随着计算机在学校课堂教学中的普及,以 PPT为主要教育信息技术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早已 在中小学普遍应用。当今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为中心的中小学教育信息技术迅速发展,慕课、微 课、翻转课堂、智慧教室、电子书包、在线
3、学习等教育信息技术支持的教育形式层出不穷,教学生态 群落的内容日益丰富化、结构化,可以说,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已经逐渐工具化。工具性是指 完成人类社会实践和工作时操作性的作用方式,它促进工作目标的有效达成,是人们由思想性转到 实践性的手段。在技术层面,教育信息的工具性必然是技术 “ 落地 ” ,表现在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 支持与帮助。斯坦福 大学校长约翰 亨尼西在 “ 正在到来的教育技术海啸 ” 的主题演讲中指出:斯坦 福大学将应用教育技术来提升校内师生的教学水平,通过网络教育降低学生的学习成本,成为高质 量学习内容的提供者。 笔者以为,对中小学教师学生来说,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的影响主要体
4、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促 进师生现代信息意识和素养的养成;优化课堂教学资源的整合与教学模式;搭建师生的交流合作及 个性成长;发挥学生的自主探宄能力与学习创造力。 1促进师生现代信息意识和素养的养成 面对信息技术情境下的学校教学发展,教育部在 2013年印发了 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 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 ,从制度层面上确立了信息技术在教师学生现代信息意识和素养 养成中的作用,保证了信息技术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落地,规定了教师在专业发展中信息技术的责 任和义务。同时,启动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一 是建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 力标准体系;二是按照一线教师需求开展全员培训,推行
5、网络研修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培 训,推动移动学习,即边学习、边实践、边应用、边提升;三是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四是 建立推动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机制,助推教师 “ 激发教育创新,拓展成长空间,成就发展梦想 ” 。 收稿日期 = 2016-02-15 作者简 介:赵 宏 ( 1962 ),女,北京市人,北京市朝阳 K职工大学艺术系副教授。 吴安民 ( 1957 ),男,北京市人,北京教育学院信息与职业教育学院院长,副教授。 赵宏,吴安民:信息技术对中小学教学活动的影响 35 师生现代信息意识和素养包括信息技术是师生共同的学习对象,在师生学习和研宄的课程中, 成为提高自身学习能力与社
6、会实践能力的工具性的基础结构因素。 1.1信息技术是师生共同的学习对象 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中具有最广泛的用途,作为教学基本途径的课堂教学和新兴的网络线上 学习或混合型学习,都不可能离开对信息技术基本技能的掌握,那些对 “ 离开 PPT,有多少老师还会 上课 ” 的评论,在批评教学过度使用 PPT技术的同时,从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信息技术对当今课堂教 学的支持程度。 从中小学教学实践来看,教师学生在现代信息意识和素养的养成方面走了一条崎岖的道路。当 计算机作为 “ PC” 身份进入教育领域时,学校作为教育管理方以极大的热情拥抱了计算机技术,从 计算机专业教师支持、计算机硬 件设备资金投入到计算机专用
7、教室配置等方而,都可以说是大手 笔,以至于人们盘点过去教育资金投入比例时,才发现计算机硬件设备资金投入的巨大。教师在教 学方案设计、课件制作、成绩排名、班级管理工具的使用等方面,比学生更有积极性,学生则由于信 息技术使用的主动权和应用领域不在自己手中,对与教学有关的信息技术学习处于 “ 间歇状态 ” ,导 致相当一部分学生转向个人感兴趣的计算机游戏学习方面。 1.2师生自身学习能力与社会实践能力的工具性的基础结构因素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出现,使学习内容与信息分享机制充分放大。在知识的 学习过程 中,教师很难具有先占权和独享权,稀释了教师的信息权威性。特别是以手机、平板电脑引发的移动 互联
8、革命,促使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学习成本降低,易用性提升,学生无师自通地运用了信息技术工 具。这时,由于手机、平板电脑通常被教育行政管理机构认定为娱乐和通讯工具,难进课堂,而教师 PC端信息技术工具的加工对象更多地是指向学生未来,仅在专业领域和未来职业的较少情境下可 以使用。随着手机和平板电脑进入课堂教学活动的呼声加大,很多学校的领导和教师陷入自己在未 来课堂教学中是主角抑或配角的深深焦虑。一些教师从 PC时期 信息技术的拥戴者和引入者,转变 成信息技术进课堂的反对者。教师在学习信息技术方面与学生有了显著差异:教师从学校整体体制 下的系统信息化学习急速减少,自发状态成为相当数量教师信息技术学习的常
9、态。而学生充分利用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进行各种学习活动,强化了学生群体内部和群体之间的互动交流,学习热情空 前高涨,学习状态处于 “ 自觉状态 ” 。这些因素的聚集,造成目前多数学校领导的信息技术水平弱于 教师,教师又弱于学生的倒置局面。这与教师学生现代信息意识和素养养成的教育要求看,形成了 巨大反差,亟需采取措施加以改变。 2优 化课堂教学资源整合与教学模式 教育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影响的表现是课堂教学媒体的变化,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关系、课堂 教学的情境变化都受到这种媒体变化的深刻影响,并正在改变课堂教学诸要素的关系形态,而不论 人们是否愿意接受这种改变。目前,教育信息技术与教学的关系有两种基
10、本形态,可以把这两种形 态定义为改革和革命。 改革论主张以计算机辅助教学为代表的教育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的参与,无论是深度浅度的 影响,都可以归纳到改革。其教学是以坚持传统的教学要素为主,信息技术只提供对传统教学要素 的辅助性支持。信息技术的作用, 在于使教学过程的诸要素的表现更鲜明、更流畅、更高效、更形式 多样。信息技术再努力履行其角色到位,最终也会被教育者在头脑中定位为技术支持的辅助工种。 相当数量的教师希望信息技术完美支持教学的同时,不能在教学中过于突出,动摇教师在教学中实 际的主角地位。所以,保持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充分注意、保持课堂教学秩序的稳定、避免碎片化 的学习、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
11、的理解和认知等理由,就成为一些教师和校长 “ 改革 ” 观点的主要依 据。 革命论的观点和教学实践实际上回避了改革派的批评内容,直接从课堂教学的底层重建,以信 36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息技术做基础,建立了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混合学习、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等教学表达和影响方 式的教学新形态。在这种教学新形态下,教学要素、学习方式、课堂形态、教学互动、师生定位等,正 因为信息技术的革命性变化而发生改变。有人把这归结于是信息技术革命条件下教育和教学的必 然变化。只是由于这种变化还在发展中,人们还没有搞清楚其变化的发展趋势。 2.1信息技术使课堂教学资源信息化 课堂教学信息资源的处理
12、、传播及管理方面实现数字化与网络化,共享和分享成为当今课堂教 学的主题词,课堂教学的资源重组,改变了教学形态和师生教学关系。目前课堂教学资源有课本教 材、校园网络资源、图书馆资源和实验室仪器设备及智慧教室资源等。这些资源的使用方式、时间和 地点的限制,己不能满足师生的课堂教学需要。在课堂教学环境下,将各种教学资源重新组合,成为 师生便捷的教学素材,才是课堂的未来发展方向。教学信息技术可以帮助课堂教学转向探究式、主 动式、合作式、项目式的以学生为教学导向的学习模式,符合学科特点,营造数字 为基础支持的学科 氛围,适应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心理,实现课堂教学资源的数字重组。 如果把传统的文字教材作为教学
13、资源的第一阶段,音像教材作为第二阶段,多媒体的教学课件 作为第三阶段,那么第四阶段是以计算机网络和移动互联网为载体形式的教学数字资源。它以其丰 富、多样的信息承载形式,灵活、即时、双向、方便的交互特点,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扩 大了课堂教学范围,形成了新的教学生态。这种课堂教学环境改变了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单一的教 学环境,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用现实的和虚拟的教学场景,扩大了学生各学科 的学习 和研究的认知视野,形成以数字资源为基础、以智慧数字课堂为常态的课堂教学组合教学环境。用 信息技术提供课堂教学资源环境就是要突破书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以前,师生在教学时所能 利用的信息
14、资源主要是教科书、教参以及其他学习辅导书。信息技术进入教学,空前扩展了教师和 学生的信息源,他们可以访问各种电子化的课程资源库和多媒体百科全书光盘,访问数字图书馆的 内容,获得该学科的最新信息。信息资源是优质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丰富资源环境下的师生学习, 可以培养学生获取、分析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在对大量信息中进行运用 、筛选和研宄,实现对事物多 方面、多层面的了解。 2.2信息技术的工具性改变了课堂教学模式 在过去的信息化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对教育技术工具本身的认识误区,受到了很多教育专家 的批评,首当其冲的就是课堂教学中 PPT工具的滥用、错用,甚至有的教育专家把没有使用 PPT的 课堂教学
15、作为高水平、原生态的课堂教学范例。实际上人类发展和生产发展的本身,工具的使用是 基本动力,也是表明人与动物相区别的重要标志。包括那些延续了上千年的一只粉笔、一块黑板的 授课范例,实际上也是使用了课堂教学的显示工具。 PPT滥用、错用的问题 ,恰恰是一些教师没有理 解 PPT的 “ 力度 ” 与 “ 要点 ” 的工具特性造成的,恰恰是没有把教学工具的使用沁入学科内容和教师 对学科内容认知框架的深度融合中。 PPT滥用与教育技术工具本身没有直接因果关系,而是要归结 于人的因素。如果把 “ 适合连续性点射的武器用于高空地毯性覆盖轰炸 ” ,不能不说是对信息工具课 堂教学运用的形式、内容及本质都缺少清
16、晰的定位。课堂教学技术工具的使用,是促进教学效率和 质量提高的有效方式,也是扩大学生学习视界,帮助学生自我学习、小组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有效 方法。课堂教学的组成要素,无论是三要素、四要素或五要素学说,都是关于 “ 人 ” 的相互作用,绝不 能,也不应该用 “ 手工 ” 或 “ 机工 ” 的分类作为评价标准。 将计算机、手机、平板电脑的外接设备作为教学工具,可以很方便地进行科学实验。传感器用于 实验教学在国内外的理工科教学中已经比较普遍。比如,用计算机传感器可以精确地测量和传递实 验数据并进行即时的数据处理。基于信息技术的实验,不仅可以使传统教学中的定性实验得以量 化,而且可以使原有的定量实验变
17、得更为准确和精密。此外,通过计算机外接 MIDI设备,经过软件 和 APP的加工合成,师生就可以进行音乐的创作、演奏和赏析。 数字化课堂教学课程资源背景下,电子书包的出现与发展,引起了师生对课堂教学课程资源的 关注和实践。电子书包是集成教学资源、教学系统、教学环境、硬件设备于一体的教学形态。其中混 赵宏,吴安民:信息技术对中小学教学活动的影响 37 合环境下电子书包教学模式中 , “3 B+3C” 教学模式通过情景创设、激发兴趣,网络支持、搜索信息, 思维引导、建立支架 ,Wiki协同、网络读写,拓展延伸、发展能力 5个环节将线上、线下的混合环境 很好地融合到电子书包环境中,对当前课堂教学情境
18、的数字化改革有一定借鉴价值。 此外,移动互联技术的出现,手机、平板电脑等各类移动设备以不同的方式进入课堂教学领域, 大量的学科教育教学的 APP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微信、 QQ、 陌陌、超级课程 表等即时通讯方式渗透到教学中,成为现代课堂教学的当然组成部分。这些教学方式、方法极大地 改变了过去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教学方法,教师利用教育信息技术创设的启发、引导式 的学习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学 习过 程。 3搭建师生交流合作与学生个性成长的桥梁 3.1师生交流的工具性实现 教学中实现师生、生生相互之间的交流,参加各种类
19、型的对话、协商、讨论等活动,可以促进学 生独立思考、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基于 Internet网络的合作学习过程 中,基本的合作模式有四种:竞争、协同、伙伴和角色扮演,不同类型的合作学习对技术的要求程度 不同。 信息技术作为教学交流工具,指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交流的渠道和工具进入课堂教学,实现师 生授课过程中情感与信息交流。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为信息的沟通交流 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如万维网、电子邮件、微信、 QQ、 聊天室、视频讨论等。通过这些工具,师生对共同感兴趣的主题进行 共同研宄和讨论,教师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即时指导、习题和学业评定等,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向 教师
20、提问题或者交作业。另外,信息技术可以互联课堂教学内外,学生还可以通过互联网访问学科 专业的一流专家或实践工作者,即时扩宽学科视野,强化对课程学习内容的认知。 同时,学校和家长之间也可以利用网络实现更好的沟通和合作。家校通、 QQ、 微信等软件都可 以很方便地成为学校与家长沟通的桥梁与纽带,做到家校无缝连接,共 同见证学生身心的成长。教 育信息技术创造的师生交流与合作,师生个性成长的教育情境,改变了教育教学发展的方向和节 奏,使得教育更加公平,体现了社会正义的教育含义。 3.2学生个性化成长的平台 作为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手段,目前有大量测验软件和手机平板 App可作为学生个别辅导的工 具,实现个别
21、辅导式教学。此外,信息技术的发展,己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业水平,注意区分学生的学 习程度和学习目标。不同模式的个别辅导采用不同的教或学的方法和交互方式,使得学生在班级授 课中相当程度上实现各学所需,各取所需。 慕课、翻转课堂、微课 、网络学习、云课堂等新的教学形式的出现,其实现基础就是教育信息技 术。这些新的教学形式对学生课堂内外和学校内外的学习做了很好的衔接,扩大了学生学习活动的 自主性与选择性,也帮助学生接触到更好的学习与教师资源,更可以发出学习的 “ 心灵 ” 碰撞,也给 予了不同地域、不同社会文化、不同社会阶层的学生接受同等优质教育的机会。 4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与学习创造力 教育教学最
22、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 维能力,这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技术扮演着 “ 研发和创造工具 ” 的角色。新技术在 教学中的应用更为学生的探索和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模拟真实的工作情 境和设备操作情境,让学生在各种真实、复杂条件下做出决策、选择和操作,提高学生对真实问题的 解决能力。创客、极客、机器人等探索和问题解决式教学等都早己成为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典型教学 38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模式。云平台、大数据等信息技术进入课堂教学,将使师生的每一个教学行为和教学 交流有了令人 信服的动因和行为倾向分析,并对教
23、学进程和教学设计与实施做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和行为建议。 随着新技术不断运用在教育之中,自主、合作、探宄的学习方式有了很大的发展。智能移动终端 的普及所带来的课堂内外的移动式学习,契合学生多方面兴趣成长的游戏式学习,结合物理、化学、 地理、生物等科目,采用虚拟现实方式开展的虚拟化学习。这些信息技术的教学实践扩充了课堂教 学和学校教育的内涵,在相当程度上支持了随时随地实现学习;定向推送学习资源,学习的翻转化、 互助性,为学生在教学中主体作用的发挥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 5结语 信息技术对学校教育教学的作用是一把 “ 双刃剑 ” ,它在挑开传统课堂教育教学中的弊端,革新 教学手段和方法,甚至在奠基新的
24、教学生态的同时,也可能会 “ 误伤 ” 课堂教学中的优良教学传统, 还可能使对信息技术缺少理解的教师不知所措,造成教学思想和教学实施的混乱。因此,应采取渐 进性推进,由点到面,榜样号召等策略,逐步推进开展的方式。 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的关键是教师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的提升。再好的技术,教师作为当前教 学实际中的 “ 主导 ” 不主动,都不可能发挥作用。教师也应该主动学习、掌握信息技术手段,主动把握 信息技术软硬件中教学各种情形下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与作为 “ 数字原住民 ” 的学生共同研宄、共 同成长,成为信息化教学的能手和专家。支持信息化教学的硬件设备、电脑软件和移动设备的 APP, 要做到教学
25、优化,简化操作程序,降低操作难度,减少课堂教学进程中因信息化技术而出现的中断、 等待和纠错,提升教学活动的流畅性、趣味性和新颖性,增加信息技术对师生教学使用的吸引。学校 可根据具体情况做信息技术深入融合学科教学的尝试,也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形成新的教学生态 的尝试。尤其要根据信息技术的特点,确定新的教学管理制度和评价制度 ,规范教学行为,减少教师 尝试信息化教学时的疑虑 n 参考文献: m午惜娥 .浅谈如何有效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 3)12丨 6丨 :105-106. 殷爱平 .信息技术课堂如何进行学生演示教学小学教学参考, 2012丨 6丨 :84. 张祥思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体育
26、课堂教学屮的优势新课程丨屮学 丨, 2 15丨 _10丨 :172, 173. The Influe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n Teaching Activitie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Zhao Hong1, Wu Anmin2 (l.Art Department, Chaoyang Community College, Beijing 100013,China; 2.Facul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Beijing Ins
27、titute of Education, Beijing 100120, China) Abstrac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developed rapidly based on the internet and mobile internet.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 influe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n teaching activities is mainly
28、reflected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promote the cultivation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modem information consciousness and literacy; optimize classroom teaching resources integration and teaching patterns; build teacher-student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and personal growth;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of independent exploration and creative learning. Key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ternet; teaching activities (责任编辑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