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翰林学士初探_田玉英.docx

上传人:88****9 文档编号:12459 上传时间:2017-10-25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193.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代十国翰林学士初探_田玉英.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五代十国翰林学士初探_田玉英.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代十国翰林学士初探_田玉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代十国翰林学士初探_田玉英.docx(5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分类号: 单位代码: 10422 学 号: 200310948 硕士学位论文 Shandong University Master s Thesis 论文题目: 五代十国翰林学士初探 作者姓名 田玉英 _ 专 业 中国古代史 指导教师姓名 、 专 收 抟 术 职 备 范 学 辉 副 教 授 2006 年 5 月 10 H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 K , 独立进 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仟何 其他个人或集体己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 献的个人和集休 .均己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责仟山

2、本人 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FI期 : W C/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完全 /解山东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间意学校保 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 i 午论文被齊阅 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布关 数据库进行检索, n 丨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 f 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 学位论文。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 论 文 作 者 签 名 : 导 师 签 名 : 期 : 2S./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 录 中文摘要 . 3 ABSTRACT . 4 导 m . 5 、研究现状 . 5 二、选题的意义 .

3、6 第一章五代翰林学士制度的特点一一继承和变化 . 8 一、 翰林学士的出身和选任 . 8 () 科举及第者是学士的首选 . 8 (二)幕府成为升迁翰林学士的要津 . 10 二、 翰林学士的迁转制度有所变化 . 15 三、 翰林学士的班位次序进一步确立 . 17 四、 翰林学士的宿直制度 . 19 第二章五代翰林学士的职能和政治地位 . 20 、五代翰林学士的职能 . 20 ( )代王言 . 20 (二) 顾问献纳 . 22 (三) 参与军政,执守重镇 . 24 (四) 知贡举,荐人才 . 26 (五) 奉命出使及兼其他外职 . 28 (六) 制典仪 . 29 二、五代翰林学士在中枢政治中的地

4、位 . 29 山东大学碩士学位论文 第三章十国的翰林学士 . 32 一、 十国的翰林学士名号繁多 . 32 二、 十国翰林学士的出身和迁转 . 36 (一) 十国学士中科举出身者所占比例很小 . 36 (二) 十国学士中北土人士占有很大比例 . 38 三、 十国翰林学士的职能和作用 . 40 (一) 各国统治者对翰林学士礼遇有加 . 40 (二) 翰林学士在中枢政治中的作用 . 42 四、 翰林学士与党争 . . 49 胃 . 51 参考文献 . 52 谢 . 55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56 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五代十国去唐未远,各项典章制度基本承袭于唐。但是为了适应

5、五代十国复 杂动荡的局势,这些制度又有重要变化,产生了与唐代不同的的模式和特点,五 代十国翰林学士制度就是如此,它在选任、迁转、班位、宿直、职能等方面的变 化体现出既是对唐代翰林学士制度的继承和发展,更是北宋翰林学士制度形成前 的探索和积累。虽然五代十国时期主要特点是军阀割据,武人专权,但是作为 “ 文 人之华选 ” 的翰林学士得以跻身于政治中枢,参与各项大政方针的制定和政权的 运作,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文臣的左右时政的能力,和跋扈的武人一起塑造了当 时的政治走向,并影响着五代十国乃至北宋初期的政治和经济的格局。 文章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探讨五代十国翰林学士制度的特点。五代十国翰 林学士的选任虽

6、然还 是以科举出身为主,但是由幕职而成为翰林学士成为文人升 迁的捷径。翰林学士的迁转也出现新的情况:官带礼部侍郎者屡屡出现;枢密使 也成为翰林学士新的迁转去向。端明殿学士的创立及其班位次序在五代时期的进 步调整,这些都说明翰林学士制度走向规范化。 第二部分考察五代翰林学士的主要职能,进而分析了它在中枢政治中的地位。 唐朝翰林学士一般不带外司职务,从其身份上说,可以看作是内朝官。五代时期, 虽然翰林学士的基本职掌还是起草诏书和备参谋顾问,但是呈帝不断派遣翰林学 士兼任重要外职或者兼使其他行政职能,比如主持选举、权 知重镇、出任使节, 甚至行使司法职能。这样使得翰林学士的活动深入到政治生活的各个方

7、面,职责 权限逐渐扩展。频繁的担任外司职务,说明五代时期翰林学士有从内廷官向外朝 职事官转化的趋向,这种趋向到宋代翰林学士就发展成了正式的职官。 第三部分是探讨十国翰林学士的名号、政治作用及其和党争的关系。十国各 政权在君主保境安民政策下,内部比较稳定,经济、文化获得恢复和发展。为了 加强皇权,统治者设立了众多的学士名号,來扩充他的顾问机构。尤其南唐和两 蜀,文人政治比较发达,翰林学士的地位很高,甚至能左右君主废立。十国以翰 林学士为代表的文人不但参与政治,而且著书立说,留下很多不朽篇章,促进了 经济、文化重心继续南移,为传统文化的保留和文化重心南移作出了重大贡献。 关 键 词 : 五 代 十

8、 国 翰 林 学 士 制 度 学 士 职 能 地 位 3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BSTRACT WUdaishiguo institution basically cany forvvod Tang dynastys ,But those institution greatly changed and produced new features in order to adapt to Wudaishiguo complicated political situation, so is Wudaishiguos. Academidans. Those chaises ofsdectkxi,

9、promotion, rank, functions etc, laid foundation for Song inpaial Academidal institution. Wudaishiguo political chaos obed chanoes fer annmen, domineoing ,but hrperial Academidans as head of schdais tocc part in tiptop pcitical gnxqs constituted poiides and decisions and exoted gieat influenoe to Wud

10、aiiiguos pcitical situadoa At same time enlarged scholars infiuenoe in die Central Policynaking System. To some extent inpedal Academicians and annymenjdntty shaped political pattemaod had&Meachinginpactonpiticalshualionof WudaiShiguoand Bdsong Pynesty. The article was divided into tfsee parts, bi f

11、irst pait, it discussed featunes of Wudai, inperial Academidans institution, bipoial Academidais, selection sdll mosdy came fion Ihose vsiio pass an irrqxnal examination, but if bodanen saved for sdgniois and won tiust, ft is short cut that woe selected as Inperial Academidans. Romodon of Academicia

12、ns also gve both to new changes, many scholais aiesdf acted as IibuiSang Shumishi became one of new promodoa Duanmingdianxueshi, and biqxrial Academidans, rank woe rectified. Those altoations indicted that Wodai scholar system M seoond part, it probed into Inpeiial Academidan$ , rcponsibilily and ta

13、idc in the oen&al insdtudoi Tang ynasty bipedal Academicians drafled out resort and advised for Etrperor in the Those changes indicated Inperial Academidans, port was transfcxming fiom auKc offidal toIn the thiid patt, the ailide studied Shiguo Inperial Academidans tide % status in the Central pcJky

14、-flialdDg system .Siiguo Enaw kept good rdatkxis of ndibaiwod and internal stabilit , nalkiial eccmny and culture ijkflydevdoped. In oidar to s&enghenpovwavEnpows founded more Academidans and enlarged oonsuhant groqp. Imperial AcademiciaR5 , status in die Liangshu and Nantai eiedaBy exceeded else co

15、untries , even decided wto was Enperor. Shiguo, bipetial Academicians not only took activdy part in political afeiis but also left behind a plenty of litoature. they accelerated eoonxriical and cultural centre shifiingfiantiheNathi tDheSoufh,aidoontn1utedfc) the south of China progress forinstanoe:

16、governmental o&ial, and Sang E)ynasty, Inpeiial Acadomidans already became ofiBd L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导 一、研究现状 翰林学士是唐中后期出现的重要职官,是呈帝出于加强个人决策权力的需要 应运而生的。正像宋代范祖禹指出的: “ 中书门下,出纳王命之司也,故诏敕行 焉。明皇始置翰林,而其职始分。既发号令,预谋议,则自宰相以下,进退轻重 系之,岂特取其词艺而已哉! ” 顾炎武、钱大听、王鸣盛都曾对翰林学士做过评 论。 当代对翰林学士的研究已经取得重大成果。国外较早关注翰林学士的是円本 学者山本隆义、矢野主税等,他

17、们在 50年代就指出: “ 作为天子私人的翰林学士 的存在,侵蚀了相权,也意味着君主权力的强化。 ” 国内对翰林学士研究的文章 集中于唐代、宋代和清代。唐代关于翰林学士的论文 主要探讨了翰林学士院的沿 革和翰林学士在中晚唐政治中所起的作用。毛蕾的专著唐代翰林学士 较为全 面系统的对唐代翰林学士制度、学士职责做了动态的研究,是唐代翰林学士研究 的代表性成果。杨果先生对翰林学士的研究多有创见,探讨了辽、金、宋的翰林 学士和政治的关系,先后发表了金代翰林与政治气中国古代翰林制度及其 与封建政治的关系 、辽代翰林院与翰林学士 、翰林学士与宋代政治初 探 等文章;王瑞來先生代王言者 以宋真宗朝翰林学士为

18、中心的考察 重 点考察了宋真宗时期翰林学士的政治活动,指出: “ 翰林学士是介于 $.权和相权 之间的一极。他们的活动既服从于皇权,又制约着皁权,既依托于权,又抵抗 范祖禹: 1953年第 50号 , 杨友庭: 卷丨丨 8 址宗纪五,第丨 575页。 山东大学磺士学位论文 X史卷 262杨昭俭传,第 9080页。 太史卷 269 3:著传,第 9240页。 五代会要卷丨 3翰林院,第 226页。 文苑英华卷 382中书制诰 授翰林学 L郑延 R守本官兼中书舍人制,第丨 950贝。 旧唐书卷丨 47杜佑传附惊传,第 4350页。 例,枢密直学士班位在翰林学士之下,一日游宴,出帝 “ 见光范位翰林

19、学士下, 即曰拜尚书礼部侍郎、知制诰,充翰林学士,仍直枢密院。 ” 王著,也因为是周 世宗的幕府旧僚,备受眷待, “ (世宗 ) 常召见与语,命皇子出拜,每呼学士而 不名。屡欲相之。 ”这样,这些博学能文辞之辈,因为曾经服务于节帅帐前 ,被 依为心腹,为以后致位通显做了很好的铺垫。 五代虽然政局不稳,但入选翰林学士要经过考试的制度也继续执行的,要先 考试而后除拜。但考试哪些内容,采用何种形式考核,下面两则史料可以说明。 旧五代史 封舜卿传载: “ 开平三年 ( 909)(封舜卿 ) 奉使幽州,以门生 郑致雍从行,复命之日,又与致雍同受命入翰林为学士。致雍有俊才,舜卿虽有 文辞,才思拙涩,及试五

20、题, 不胜困弊,因迁致雍秉笔。 ” 由于有代托秉笔这种 作弊现象的存在,因而后唐翰林学士刘朐提出改革方案。后唐长兴元年 ( 930)二 月,翰林学士刘朐奏: “ 臣伏见本院旧例,学士入院,除中书舍人即不试,馀官 皆先试麻制、答蕃、批答各一道,诗陚各一道,号曰五题。所试并于当日内了, 便具呈纳。从前虽有召试之名,而无考校之实,每遇召试新学士日,或有援者, 皆预出五题,潜令宿构,无援者即曰起草,罕能成功。去留皆录于梯媒,得失尽 归于偏党。今后凡本院召试新学士,欲请权停试诗、赋,只试麻制答,共三道, 仍旧请内賜题目,兼定字数,付本院召试。 ” 由此可以看出,除了中书舍人入院 不必考试,其他人即使文才

21、出众入院也要考试的。测试包括麻制、答蕃、批答各 一道,诗赋各一道,共五题,五题的具体内容可能不同,但测试目的很明确:即 考察受试者的文才和草诏能力。刘峋的改革,废除了纯属虚文的诗赋,把考试重 点放在草诏的实际能力上,有利于选拔真正实用的优秀人材入院,以更好地充当 君主的辅弼。 如果考核合格,便可入充翰林学士,但由于翰林学士处 “ 亲近之地,慎密为 先 ”其设立目的就是便于皇帝独揽决策大权,所以原则上若亲属中有人任宰相, 学士应避嫌离职。如唐宪宗翰林学士独孤郁,是宰相权德舆女婿, “ 郁避嫌辞内 职,上颇重学士,不得己许之。 ” 五代这个制度执行的并不严格。后梁末帝 时, _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2、 _ 因为翰林学士窦梦徵和皇帝见分歧,拒不起草诏书,梁末帝盛怒之下,罢免了窦 梦徵,并召窦专为学士。因窦专是宰相萧顷女婿,旧五代史卷 9梁末帝纪 中记载 : “ 帝召专入翰林。遣崇政使李振问宰相云: 专是宰相萧顷女婿,令 中书商量可否? 中书奏曰: 宰相亲情,不居清显,避嫌之道,若蒙特恩,亦 有近例,固不妨事。 ”这样虽然按照惯例应该避嫌,但是因为乾纲独断,窦专 还是成为翰林学士了。可见在翰林学士的擢拔上,即使有制度可以遵循,但皇帝 的意志还是高于一切的。 附表 1:后梁始任的翰林学士 姓名 出身 *否 曾任摹职 是否 承旨 是否拜相、枢密、 御史中丞 相关资料来源 张策 是 承旨 拜相,判户

23、部 旧五代史卷 4、 18 杜晓 承旨 拜相,判户部 )卷 56 封翘 111五代史卷 9、 68 窦梦征 进士 旧五代史卷 9 卖专 进士 丨 !1五代史卷 9登科记巧卷 24太史 卷 262 刘岳 进士 旧五代史卷 30、 68 崔居俭 进士 新五代史卷 55 姚額 进士 * 拜相兼集贤殿 大学士 CU丨五代史卷 30、 46、 92 任赞 进士 丨丨丨五代史卷 30登科记名卷 25 李怿 进士 承旨 II丨五代史卷 92、 30、 36、 41、 45、 46 13 附表 2:后唐始任的翰林学士 山东大学碩士学位论文 姓名 出身 是否 tf 任幕职 是否承旨 、端明 是否拜相、枢密、 _

24、史中丞 相关资料来霣 冯道 是 端明 拜相兼枢密使诸道盐铁 转运等使 卷 32 冯锡窟 不详 旧五代史卷 30 刘陶 是 端明 拜相兼判三司、兼盐铁 转运等使 卷 28 李愚 进士 是 承旨 拜相 旧五代史卷 67、 38、 41、 42新五代史 卷54 张砺 进士 契丹拜 旧五代史卷 98、 42 崔税 进士 是 承旨 旧五代史卷 93、 76、 78 和凝 进士 是 端明、承 拜相 ,第丨 526页, 五代会要卷丨 3翰林院,第丨 628页, 旧五代史卷丨 28王朴传,第丨 679贞 卻五代史卷丨 28王朴传,第丨 682页。 读通鉴论卷 30五代下,第丨 088页, 24 山东大学硕士学

25、位论文 (旧五代史卷 93 窦仪, 也是后周政治舞台上的活跃人物,史书称他 “ 学问优博,风度峻整 ” ,兄弟五人 相继登科,当时号为 “ 窦氏五龙 ” 。窦仪在周太祖广顺年间被召为翰林学士,从 此恩遇不衰,在世宗朝,虽居内职,被频频委以外任,兼领很多外司职务。他曾 跟从周世宗征淮南,判行在三司。淮南平定,又让他判河南府事兼知西京留 守事。 这些人以翰林学士身份兼职地方政事,而且代管的都是重郡要镇, iH是君主的深 远意图所在。所谓辇毂之下事繁职重,把重镇或京畿要地委托给 “ 天子私人 ” 的 翰林学士或端明殿学士,可以说是帝王剥夺武夫干政、向军镇收权以逐少集权中 央的重要尝试,北宋用文臣主州

26、的政策于五代即见其端倪。 有时学士不仅代掌书诏,还直接参与军事谋划。翰林学士李愚就在后唐灭前 蜀中可谓功不可没。史称李愚 “ 励志端庄,风度峻整,非礼不言,行不苟且 ” , 因而令名远播,后梁末 帝时入为崇政院直学士,后唐庄宗时召为翰林学士。唐庄 宗伐蜀,以皇子继岌为帅,就让李愚为都统判官,带本职从军,参与继岌军府事。 当时议论纷然,认为不可轻易举兵。 “ 时物议以蜀险阻,未可长驱,(枢密使) 25 II丨五代史)卷 67 全唐文卷 106后唐明宗授赵凤门下侍郎制。 宋史卷 262 卷 131张沆传,第丨 723页。 资治通鉴卷 280后晋纪一,第 9丨 56页。 _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严

27、格考场纪律。 &以说翰林学士在科举制度进 i步规范化、严密化的过程中,也 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为延揽人才帝王们还特许人上书言事,但进策者是否真正有才之辈,能否担 任官职,往往经过策论的考试。后周时此职也专委翰林学士,周太祖先后三次令 学士鱼崇谅、申文炳、窦俨引试进策人。无论知举还是考核进策人,都是为封建 统治者选拔贤俊。无疑让素质高的翰林学士选拔人才,充实到政府各级部门,有 利于五代的政治清明,导引其政治的良性循环,同时也扩大了文人左右政治的能 力 除了通过正式的官方渠道选拔人才,翰林学士还利用自己的文名与官声提拔、 奖掖后进,当然这有政治上汲引志同道合者的考虑、但大部分翰林学士还是坚持 文采

28、卓异的标准举荐人才的。学士陶谷 “ 为人隽辨宏博 见后学有才者,必极 言以誉之 ” 。 王著“ 善于人交,好延誉后进,当世士大夫称之 ” 。这在一定程 度上扩大了文人的政治影响。 五代学士们还大都廉介自守,如李愚虽官至宰相,不 治第宅。 “ 愚有疾,明 宗遣宦官视之,见其败氇弊席,四壁萧然 ” 。 张沆为学士多年, “ 性儒雅,好释 氏,虽久居禄位,家无余财,死之日,图书之外,唯使郓之资耳。 ” 在五代藩帅 劫财成习、吏将贪残的情况下,学士的孤高清贫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在一定程 度上也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 (五)奉命出使及兼其他外职 五代翰林学士还多次奉命出使。桑维翰是石晋的开国元勋,他首倡

29、晋高祖结 契丹为援取代后唐。晋立,维翰为翰林学士、礼部侍郎、权知枢密院事。当时幽 州节度使赵德钧亦欲倚契丹取中国,契丹政策开始摇摆,欲与赵德钧为盟。 “ ( 晋) 帝闻之大惧,亟使桑维翰见契丹主,说之 跪于帐前,自互至暮,涕泣争之。 契丹主乃从之。 ” 桑维翰的方式如何姑且不论,但最终争取到了契丹的援助,不 然新建之石晋在强敌虎视下灰飞烟灭极其可能。后周翰林学士陶谷、窦仪都曾出 使过南唐。显德六年 ( 958),端明殿学士、兵部侍郎窦仪出使南唐时, “ 天雨雪,唐 28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资治通鉴卷 294后周纪五,第 9606页。 ,第 1722页 . 旧五代史卷 13丨张沆传第 172

30、3页 . 资治通鉴卷 282后晋纪三,第 9200页。 资治通鉴卷 282后晋纪三,第 9200页。 皇帝还是愿意身边有这些骨鲠敢言之士的。翰林学士赵凤、窦贞固等或规谏或上 疏,于政事多有裨益。对窦贞固的疏奏,晋祖甚至让有关部门抄写下来作为范式 , 著为令典。 史家赵翼说; “ 五代之时,枢密之权重于宰相,宰相自此失职。 ” 0枢密之擅 权,甚至皇帝也让他三分,但翰林学士却敢于抨击时弊,往往成为枢密使的掣肘。 如后唐明宗朝安重诲为枢密使,专权独断,甚至有震主之嫌,四方奏事皆先告白 重诲。宰相任園因与安重诲政见不合,被诬陷而死,当时百僚慑于安重诲的淫威 , 保持沉默,惟学士赵凤据理力争,责问安重

31、诲曰 “ 任圍天下义士,岂肯谋反! 而公杀之,何以示天下! 重诲惭不能对。 ” 崔稅为翰林学士承旨时,曾草制, 为宰相桑维翰所改, “ 唐故事,学士草制有所改者,当罢职,乃引经据争,维翰 不能诘。 ” 这些事例说明翰林学士因备位侍从,与皇帝关系近密, 即使权臣, 对他们也不能不有所顾忌。 学士的特殊地位使其成为相权争斗时所打击或援引的对象。张沆, “ 少力学 , 攻词赋,登进士第 ”, 晋初桑维翰以佐命之功秉大政,张沆以文章投谒,受到维 翰的荐举,仕途顺利,很快被荐引为翰林学士。后来,桑维翰与外戚冯玉同在中 书,二人政见不协,在争权斗争中,冯玉占了上风,于是 “ 维翰罢相,冯玉用事 , 不欲沆

32、居近密,改右谏议大夫,罢其职 ” 气 有时,翰林学士的特殊身份还能充当协调君主与臣下关系的润滑剂。后晋时 期,归德节度使刘知远、忠武节度使杜重威都是握有重兵的藩方大镇,二人一起 拜相,知远自以为有佐命之功,重威起于外戚,以与他同制命相为耻,杜门四表 辞不受。晋高祖怒刘知远恃功拒命,要剥夺他的军权(当时刘知远总宿卫诸军 ) , 宰相赵莹劝谏: “ 陛下昔在晋阳,兵不过五千,为唐兵十余万所攻,危于朝露, 非知远心如铁石,岂能成大业!奈何以小过弃之,窃恐此语外闻,非所以彰人君 之大度也。 ” 晋祖怒气稍息, “ 命端明学士和凝诣知远第谕旨,知远惶恐,起受 命。 ” 胡三省注云:君降心以抚其臣,则臣亦

33、自悔。由桀骜不逊的刘知远对端 30 _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_ 明殿学士惶恐受命的态度,可以看出学士的身份之尊崇。作为天子代表的学士亲 临抚慰,冰释了君将间的嫌猜。 学界认为, “ 五代时期,宰相的权力被进一步侵夺,翰林学士以及其他学士 的出现,枢密使的大权在握、宰相由总行政到兼领一些具体职务,都说明相权的 削弱 ” 。可以说五代时期皇帝、宰相、翰林学士 ( 包括端明殿学士及其他学士 ) 、 枢密使成为中枢决策中的四极。而作为四极之一的翰林学士在王朝屡革的畸形政 治形态下,积极地参与中枢决策,对当时的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翰林学士制 度除了后晋时有短暂停废但很快恢复外,在五代不仅基本完整地延

34、续下來,作为 一种制度还不断的在创制和完善,并奠定了宋代翰林学士的基本模式。五代时期 翰林学士的班位秩序的独立,其职掌范围越来越广,并且学士不断的兼领外司行 政事务,都说明翰林学士逐渐在逐渐摆脱其内朝官的特征而向有外朝职官演化的 趋向。 陶懋炳、戴显群、任爽等皆持是说。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章十国的翰林学士 在北方五代割据纷争、扰攘不息的同时,南方建立了吴、南唐、前蜀、后蜀、 马楚、王闽、吴越、南平 及南汉等九个偏霸政权,加上北方的北汉,素称 “ 十国 ” 。 这些偏安一隅的小国的统治者,大都采取保境息民政策,尊文重懦,尚文好士, 从而使文人的活动空间超过中原的同侪,形成迥异于中原地区的

35、文人政治。翰林 学士作为文人之魁首、文翰之代表,他们在由唐迄宋的剧烈嬗变中,在推动南中 国文化发展、新型文人政治的形成方面确实起了非同小可的作用,与北方五代相 比也有很多新的特点。当然,由于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各国 翰林学士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境遇不能等量齐观,这些国家中以南唐、前蜀、后蜀、 北汉的翰林学士最为位高权 重。 一、十国的翰林学士名号繁多 除了吴国、南唐、前蜀、后蜀等国称翰林学士外,南唐学士名号最多,除了 翰林学士外还有勤政殿学士、清辉殿学士、光政殿学士、文理院学士、澄心堂承 旨的称号(据史记载,这些学士都职同翰林学士或者略有差异,因而一并列入考 察范围 ) 。楚国还有

36、“ 文苑学士 ” 、 “ 天策府学士 ” 的称号;吴越有 “ 通儒院学 士 ” 。楚国之所以不敢称翰林学士者,因为一直奉中原正朔,史载:天成二年秋 (即 927年 ), 楚武穆王马殷 “ 始开国,以潭州为长沙府,立宫殿,置百官,皆 如天子制,而微更其名,翰杯学士曰文苑学士,知制诰 曰知辞制,枢密院曰左右 机要司,群下称之为殿下,令曰教。 ” 因而楚国的文苑学士就相当于五代的翰林 学士,是楚为了避讳而特设的名号。楚国武穆王马殷时首先被任命为文苑学士的 有何致雍和拓拔恒二人。 “ 何致雍,贾人子也。幼而英爽好学 未几,致雍受知武穆王,起家节度 推官,及开国,除致雍户部侍郎、翰林学士。 ” “ 拓拔

37、恒,本姓元,避景庄王偏讳,改今姓。少以才学见称,武穆王(马殷 ) 时以学士兼仆射。 ” 十围春秋卷 67楚世家,第 944页, 十国春秋卷 72 (楚何致雍传,第丨 002页。 3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及至后来文昭王 ( 马希范,马殷第四子 ) 立,仿照唐太宗开天策府文学馆, 立十八学士员,擢从事有才行者,入居其中。 “ 以武安军节度判官拓拔恒、都统 掌书记李宏皋、江南观察判官廖匡图、昭顺军观察判官徐仲雅、都统判官李铎、 静江府节度判官潘起 ( 一作圮)、镇南军节度掌书记韦囉 ( 九国志作曹稅,今从 五代史补)镇南军节度判官李庄、昭顺军节度判官徐牧、澧州观察判官彭继英、 裴颃、桂管节度推官

38、何仲举、武安军节度巡官孟元晖、容管节度推官刘昭禹、静 江府掌书记邓懿文 、武平军节度掌书记李松年(九国志作李宏节,今从五代史补 ) 。 武平军节度推官萧洙(一作铢)昭顺军观察度支使彭继勋十八人为之。 ” 文昭王 通过建立这个庞大的顾问集团,把重要军镇节度使的得力助手笼络到自己手下, 加强了他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增强了皇权。吴任臣也在十国春秋赞说:“ 文 昭以颖敏之资,读书礼士,天策群英几于梁苑、邺下之选焉。 ” 吴越没有翰林学士的名号,但是也设立了择能院、通儒院,选文学之士充其 中。十国春秋 沈崧传记载: “ 文穆王立,雅好儒学,置择能院,选吴中文 士录用之,命崧领其职。 ” 由于史 料的匮乏,

39、不能尽知择能院情况,但选拔文士 入其中,按照当时各政权罗致文人的历史潮流推测,应该是顾问机构。而总择能 院的沈崧也在立国后官拜宰相,可见择能院地位的崇重。通儒院学士见于记载的 也很少,仅有忠懿王时的两例: “ 崔仁冀字子迁,钱塘人也。少笃学,有文采,事忠懿王为通儒院学士。王 罢沈虎子政事,以仁冀代之。 ” “ 林克己,钱塘人。忠懿王时官通儒院学士,博洽善文辞。 ” 闽因国小地僻,王潮、王审知一直受中原册封,到嗣王王延翰时始自称大闽 国王,立宫殿,置百官,威仪文物拟天子制,但犹禀后唐正朔。龙启元年 ( 933) 王延钧建国号大闽,即皁帝位。翰林学士见于记载的有(闽惠宗王延钧时的 ) 周 维岳 、

40、李光准 、李仁遇。李仁遇本來是闽景宗的外甥,因年少美姿容, “ 以色 十国春秋卷 73楚拓拔恒传,第丨 008页。 十国春秋卷 68 :“ 高祖时开科取 :丨 :,允章以进士及第。 ” 任爽 主编:十国典制考,第 177贞。 37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以来,言事遇合,即随才进用,不复设礼部贡举,至是始命文蔚以翰林学士知贡 举,略用唐故事,放进士王克贞等三人及第。元宗问文蔚: 卿知举取士,孰与 北朝? 文蔚曰: 北朝公荐、私谒相半,臣一以至公取才。 元宗嘉叹。中书 舍人张纬,后唐应顺中及第,大衔其言,执政又皆不以科第进,相与排沮,贡举 遂复罢。 ” 两蜀情况和南唐类似,虽然皆设科举,但后蜀是公

41、元 934年立国,直到后主 王衍广政十二年 (949)才有明确的开科取士的记载 :“ 广政十二年春正月甲寅 , 置吏部三铨、礼部贡举。 ” 那些不设科举的国家,比如闽国翰林学士的出身不详,楚国、吴越翰林学士 出身科举的比例更低了。 总之,科举不规律地举行,录取名额的有限,甚至随意废置,导致了文士晋 身之途的壅塞,故而腹怀才华之士纷纷投身幕府,以求仕途的通达,施展自己的 政治抱负,所以十国翰林学士科举出身的少,而幕职出身的比例较高,达到 51%, 远远高于科举出身的比例。 (二)十国学士中北土人士占有很大比例 在十国为数不多的科举出身的翰林学士中,很多是北方士人在中原取得名第 后西奔南归,被各政权统治者所礼遇,召为翰林学士的。据附表 6统计:吴国共 有学士殷文圭、沈颜、陈濬三人,其中殷文圭、沈颜 2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毕业论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