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爱莲说》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2413333 上传时间:2022-04-24 格式:DOCX 页数:76 大小:64.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爱莲说》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2022年《爱莲说》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爱莲说》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爱莲说》教学设计.docx(7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爱莲说教学设计爱莲说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等环节。教学设计应当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爱莲说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须要的挚友。爱莲说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学问与实力目标: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2、了解“说”这种文体。过程与方法目标:1、理解正衬和反衬的手法,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情感看法和价值观:1、理解作者在文中表现的情操;2、学习莲花的高洁品行,培育“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情操。教学重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教学难点:理解正衬和反衬的手法教学内容一、

2、 导课幻灯放映莲花的图片引入导语:同学们,刚才图片中的是什么花(莲花),它美不美,喜爱不喜爱(喜爱)。宋代有一位哲学家叫周敦颐,他不仅宠爱莲花,还写了一篇千古传诵的短文爱莲说,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相识一下他。二、作者及文体学问介绍:(出示图片)作者简介:周敦颐: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老师补充两点:(1)周敦颐为官清正廉洁,以为百姓洗脱冤屈为己任,甚得百姓爱戴。(2)周敦颐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对宋、明两代的哲学思想影响很大。了解文体“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争论,但都是用来阐述

3、作者对各种问题的见解。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三、教学内容(一)学生自读课文,解决字词,疏通文意。出示图片,学习生字,检查预习。(二)老师范读,进行朗读指导。(三)学生再读,找出文中描写莲的语句,思索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写的?提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生长环境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体态香远益清 香气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风度气质这些描写不仅写出了莲漂亮的外表、芳香的气质,而且对莲高洁的品德、美妙的情操、正派的风度,作了惟妙惟肖、尽善尽美的描绘,充分表现了作者对莲的赞美之情。(让我们带着赞美之情来朗读这段文字)(四)作者宠爱莲花仅仅是宠爱她的外形吗?书中把莲比作什么?(君子

4、)他们之间有哪些相像之处呢?提示:出淤泥而不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濯清涟而不妖质朴自然,不显媚态中通外直内心通达 ,行为方正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香远益清美名远扬亭亭净植高洁独立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自尊自爱,令人敬重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描写莲花是为了赞美像莲花一样的君子;也就是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作者的人生看法:要做一个像莲一样品德高洁的君子。作者借莲来表达自己的志愿,想一下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提示:托物言志 托莲花形象,言君子之志现在我们真正了解了作者写这段文字的深意,让我们将这一段再大声的朗读一遍,留意读出对莲的崇敬之情。(五)作者写爱莲为什么要写菊和牡丹?作者的用意是什么?提示:写莲是为了

5、赞美像莲一样的君子,质朴正直、志洁行廉;将菊比隐逸者,虽具高洁品质却超凡脱俗,不愿没有滞留在世俗之中;将牡丹比富贵者,贪慕富贵,追逐名利。(六)对于花的宠爱是由人的思想感情来确定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宠爱,那么作者对宠爱菊、宠爱莲、宠爱牡丹的人分别持什么看法?提示:菊-惋惜 牡丹-鄙视四、课堂小结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也不悄于像世俗之人那样贪慕富贵、追逐名利。在当时浑浊的世间,以莲自喻,坚贞不渝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实是难能珍贵,让我们在大声朗读中再次体会作者的情感。五、布置作业1、完成练习册“阅读.感悟.实践”(二)2、以爱说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点明所托之物所

6、言之志。爱莲说教学设计2一、引入新课1、彩屏展示美丽的风景画,配钢琴曲多美妙的世界。2、导语:同学们,刚才我们从画面上看到了漂亮的风景,还听到了美丽的音乐,使我们赏心悦目,真是一种享受。这种美是通过我们的视觉和听觉感受到的,在生活中有的美是要我们专心灵去感受,那就是文学之美。今日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观赏一篇美文爱莲说,享受一下文学之美吧。二、出示课题:(彩屏画面荷花画面)美中生趣 文中蕴情美文观赏爱 莲 说(周敦颐)引语:爱莲说是一篇喜闻乐见的名篇,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诵、所宠爱,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今日我们通过观赏来感受一下它的艺术美。三、朗读课文:1、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留意生字的读音

7、,朗读的语调、语速、语气。(彩屏出示荷花背静、文章字幕、配古筝曲出水莲)。2、学生齐读课文。要求有表情,留意按老师朗读的语调语气朗读。四、赏析课文(一)分小组探讨:这篇文章美在哪里?(二)综合看法,各组发表看法。(班上发言)(三)老师综合归纳:依据同学们的发言,这篇文章美在四个方面:“莲”貌美品美、文章的语言美丽、表现手法奇妙、结构精致。(四)从四个方面进行赏析。1.貌美品美探讨:读到这里我们可以联想到什么?(人)可以想到与莲的特质相像的人,如亭亭玉立的少女,风度翩翩的雅士,明哲保身的君子。引入品美:作者爱莲,仅仅是爱她的貌美吗?不是,更主要的是赞美她的精神和品质。分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

8、而不妖”(高洁、质朴),比方君子既不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正直)“香远溢清”(美名远扬)比方君子的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清高),比方君子志洁行廉,又有端庄的仪态,受人敬重。作者 分别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来描绘莲的美,把莲的特质与君子的品行结成一体,名曰写物,实是写人。从中可看到作者的情节和节操。2.语言美丽。表现的形式(1)骈散结合 (2)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作者采纳骈散结合的方法,长短句相间,错落有致,读来有一种节奏感,韵味无穷。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使文章活泼生动。找出这些句子朗读,体会语言特色。骈散句

9、分男女生读。着重观赏以下句子:“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通过比方,赞美了莲的君子品行不慕富贵,明哲保身。“隐士”抗霜。表现人的孤傲;“牡丹”:“富贵人”:浓艳,表现人的庸俗;莲喻为“君子”,清逸,表现人的清高。到处扣“君子”的性格特征。3.手法奇妙:讲:语言组合形成文章,怎样使语言达到最佳效果,这就靠表现技巧,本文主要采纳了“托物言志” “衬托”的手法。板书:(1)托物(莲)言(阐述)志(不慕富贵,明哲保身)(2)衬托:文中有三处衬托:(1)以陶“独爱菊”,世人“甚爱牡丹”做衬托,突出“予独爱莲”,(2)用“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做衬托,突

10、出“莲,花之君子者也”;(3)用“菊之爱”“牡丹之爱”做衬托,突出“莲之爱”,特殊是最终一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愤世嫉俗,暗含讥讽,表现了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鄙弃,反衬了“莲之爱”的难能珍贵。4.结构精致:一条线索: 全文以“爱”为线索 (出现七次)两个衬托: 草木之花(蕃) 菊(独)牡丹(甚)莲(独)菊(独)牡丹(甚多) 莲(独)三种类型: 三种花:菊、牡丹、莲三种人:隐士、富贵者、君子对三种爱花人的感情:惋惜、讽刺、赞美。这三方面的奇妙融合,把这篇短文凝合成了完美无缺的艺术佳品。五.课堂小结:本文用了119个字,调动了各种艺术表现手法,描绘了莲花的美,表达了作者对莲的赞美之情,表

11、明白作者不慕名利、明哲保身的生活看法,读着这篇文章,我们不但感受到了莲花的美,语言艺术的美,还感受到了作者情感的美。读着这篇文章,我们不能不叹服刘禹锡不但是个语言大师,还是个丹青高手。六.课外延长:1.刘禹锡通过写“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古代文人墨客写莲的也不少,各自表达自己的感情。(学生把收集到的写莲花、写其他花草树木的古诗拿出来观赏。)2.展示学生课外写的咏屋的散文和诗歌。由学生赏析。七.本课总结这节课我们一起观赏了古代名家的美文,也观赏了同学们的美文。这些美文使我们徜徉于文学艺术的乐园,品尝了祖国语言文字的精致,领会了文学作品意境的幽深,享受了文学艺术的趣味,更感染了作家们高洁美妙的节操

12、和情感。希望同学们今后要多读一些文学精品,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从而陶冶我们的情操,提高我们的生活品位。爱莲说教学设计3设计说明:最近的几课着重于翻译。先把文段抄写在黑板,学生在下面书写。然后学生自读,了解文意,在不懂处质疑,师生沟通,老师讲解。下面的设计渗透在疏通文意的过程中,详细步骤两个班都有差别。比如在八班就先分析了莲所代表的品质,然后我问:假如只能选择一句话、一个词,你如 何形容君子呢?这当然困难。这时候再看末段,在与隐士的比较中,便可发觉君子的特质。而在七班,则是翻译到末段时,才问起作者对君子的阐释。导入:清雅的环境可以成就一个人,污浊的环境呢?正课:甚蕃、独爱、盛爱、独爱、1、什么叫

13、甚蕃?什么叫独爱?什么叫盛爱?重点说明盛爱:种它、养它、戴它、送它、绣它、画它、写它、颂它无穷无尽,没完没了。2、在独爱与盛爱之中,看出作者的看法。在那么多的花中,陶渊明偏偏只爱菊花,在那么多的花中,人们却一窝蜂地选择了牡丹,两相对比,你能看出作者的看法吗?3、在独爱与独爱之间,看出作者的另类。但是,即使在陶渊明的独爱面前,作者还要再言独爱,可见?(有差别的独。更独)留下一问:作者之独,独在何处?4、在三爱之中,看出世界的两极,看出作者的中庸。A、结合末段,了解花和爱花之人的关系,了解花的隐喻。(花是不一样的花,喜爱花的人即是不一样的人;君子,可姑且理解为品德高尚的人)菊隐逸者不问世事牡丹富贵

14、者趋炎附势莲君子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B、以此而论,读出最终三句的真意:陶后鲜有闻真的隐士尚存?同予者何人真的君子何在!宜乎众矣世风日下的沉重哀叹(读出语气)C、结合首段,读出隐士与君子之别。说这种文体,往往就一事、一物或某种社会现象而抒发自己的感想看法。表面上,作者在谈自己的莲之爱,而事实上,世风日下的背景下,我们又多么须要君子!志向,总是因现实而生的。(所以本文的内容有三:真正的君子、自己的选择、选择的因由)那么,作者想借菊之爱表达什么?爱菊的隐士和爱莲的君子又有什么差别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因出淤泥而不染运用频率极高

15、,可从这句说起,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比较略)我之解读:无论环境如何困厄、黑暗,都能坚守自己的内心,保持自己灵魂的名贵。对于真善美的执着追求,才是出淤泥而不染。这不是外在的华贵和张扬,而是内在的从容与坚毅,是朴实干净的美,所以作者说濯清涟而不妖;但这种内在的气质,是完全可以通过外在的言行去表露的,我们不经意间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往往就是我们内心真实的反映。我们的特性思想,我们的精神气质,我们的人格追求,我们的正直纯粹、真诚坦白、表里如一,可以因我们在世间的行为而传播得很远。所以,作者说香远益清。对于这样的人,别人仰慕、观赏、敬重,却往往保持一段距离,因为觉得志不同、道不合、不相配,所以作者才

16、说,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所以真正的君子,也就不大可能会和什么什么人合为一群,不大可能会和什么什么人入为一伙。这便自我消解了很多无奈、很多困扰,很多诱惑。这就少了很多无谓的消耗。此之谓亭亭净植。净植是与为伍相对的,净植是与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相应相合的。不与他人缠绕,不与自己纠结,原来就是出淤泥而不染的重要保证。结论:比较中,我们才能发觉君子的真意和要诀:出淤泥而不染。对君子,我们可有各自不同的理解,但做不到这点的,就不堪称为君子。5、在两篇短文内容主旨的比较中,我们无路可退。和陋室铭比较,这篇就不再是单纯的人格追求,因为人格追求离不开现实的人生目标;做一般的世人、做孤绝的隐士、做独立的君子,这是

17、作者给出的选项,却也是我们人类恒久无法回避的选择。而且诡异的是,选择的结果恒久相同:世人最多(占据了绝大部分),隐士(包括那些愤世嫉俗者)次之,最终只有极少一部分人选择了君子,你知道为什么吗?结论:其实,这根本就不是一个选择的问题。或者说,我们的选择和我们最终的落脚点恒久是两回事。要想成为君子,所须要的不只是一个念头、一种决心,更重要的是:行动,行动,行动才智。有的时候,你要抗争,有的时候,你要低调,有的时候,你要迂回,有的时候,你要放弃,有的时候,你要委曲求全,忍辱负重。这统统都是才智。爱莲说教学设计4爱莲说是北宋时期闻名思想家、教化家周敦颐的传世之作。这篇咏物抒情、托莲寄意的散文虽只119

18、个字,但文字干练,语言美丽,结构严谨,言简意赅,清雅脱俗,立意高远,琅琅上口。文章借莲花的美妙品行,以菊花为正衬,以牡丹为反衬,突出莲花傲然不俗,超脱卓群的品性,表现了作者自己追求明哲保身的美妙情操以及对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本文在艺术表现上有以下特色:语言美其一,表现在语音美。或叠音,或叠韵;或排比,或反复;或叙说,或感叹,语气多变,音调和谐,节奏明快。课文中用叹词“噫”字,表示感慨,引出全文的要旨。然后分三层进行论述:一叹爱菊者“鲜”。“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照应上文的“独爱菊”。二叹爱莲者少。“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照应上文的“予独爱莲”。用反诘的语气写出就比直陈的句式显得深厚有

19、力、发人深省。三叹爱牡丹者众。“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乎”语气词,用在句中表停顿,表感叹的语气。“宜”和“乎”连用,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当然”。“矣”语气助词,用在句尾表示已然或必定的口气。这句话照应上文的“世人甚爱牡丹”,语含讥讽,表示对时俗的鄙夷之情。其二表现在句式美。句式多变,骈散结合,长短(或长句、或短句、或独词句)相间,既错落有致,又凝练流畅。当略者,寥寥数语,句子简练,明快;当详者,则用长句细心勾画,精工雕琢,绘形绘色。结尾三个短句的语气也迥然不同:一句直陈,一句反诘,一句感叹。语序在改变,语气在改变,归根究竟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改变。叙陶句式平实、稳妥,有“俱往矣”的意味;叹自身

20、,用反问句,有知音难觅的感伤;叹世人,则用感叹旬,把嬉笑怒骂、鄙夷不肖之情通过一个“宜”字尽力宣泄出来。其三表现在表达方式美。百字短文,融叙述、描写、争论、抒情于一炉。作者把“爱”这个主观感情作为线索,用它贯穿全篇,将全文连缀成整体。全文共有八句,“爱”字出现七次,几乎一句一个“爱”字。起句开宗明义,指出“草木之花”可爱,一个“爱”字紧扣题目,把自然界中的花与人们主观感情结合起来,表达了作者自己之爱。其次段,作者在前面描述“爱”的对象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述“爱”的实质即莲花的精神。结尾处又就“爱”抒发感慨:爱菊已少,爱莲何人,而爱牡丹何众!感情深厚,引人深思。其四表现在修辞之美。作者奇妙娴熟地运

21、用对偶、比方、拟人、排比、双关、反复等多种修辞方法。写莲又非单纯写莲,将莲的品性与人的品性进行了不动声色的融会贯穿。形象美作者笔下描绘的莲形象是美妙高洁的。“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从生长环境方面写出了莲花虽身处污泥之中,但却保持着不随世俗、洁身自爱、天真自然和不显媚态的珍贵精神;“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从体态香气写出了莲花里外贯穿、外表挺直、表里如一、不牵扯攀附、香气远播的高尚品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从风度方面写出了莲花如傲然不群的君子一样,决不被俗人们轻慢玩弄的清高形象。“不染、不妖、不蔓、不枝、不行亵玩”则道出了莲高洁傲岸的君子形象。意境美爱莲说以“水陆草

22、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开篇,出笔不凡,远境大气,意境深远,吸人眼球,既点明白爱莲说之莲也属水陆草木之花,也点明白莲的可爱,只是“甚蕃”者里的之一罢了。这就为他下文的“予独爱莲”埋下了顺理成章的伏笔。接下去周敦颐并没在“甚蕃”里纠缠,而是干脆缩景,一句“晋陶渊明独爱菊”,开宗明义地点明题意:陶渊明可以爱菊抒怀,我怎不行独爱莲呢?接下句“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像是重复,但实为加深语意,而且以此句切入,让那种对比感更为剧烈,为其阐述莲之高洁做了铺垫。意即我独爱莲与晋陶渊明的爱菊避世不同,陶为保持一份高洁,宁愿终老南山;吾要在尘世中当个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这样,就为爱莲说所要表达的主题-“出淤泥而不

23、染”作了最好的引述。之后,周敦颐便干脆进入正题:“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写莲之语,爱莲之心,喻莲之志,可谓一挥而就,看似是对莲的直观描写,其实,字字句句皆是借莲之表象来倾诉心声。可以说自开篇至入篇至本节完,竟给读者无一丝喘息之机,读起来不仅语言超凡脱俗,而且回味隽永绵长,越品越有味。全文浑然一体,没有丝毫雕凿的痕迹。更为重要的是,周敦颐借花喻人,将陶渊明的避世,世人追求荣华富贵的心态描写得淋漓尽致,但却无一言干脆指责。全文营造了美丽的意境。教学创意爱莲说是一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散文。文章借莲花的美妙品行,以菊花为正

24、衬,以牡丹为反衬,突出莲花傲然不俗,超脱卓群的品性,表现了作者自己追求明哲保身的美妙情操以及对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教学本文,以朗读为线,以朗读促进学生理解文言字词,以读体会本文的语言之美,以读品尝本文的艺术形象和写作手法,又以理解带动学生背诵积累文言词句和诗文的目的。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字词并培育文言文朗诵实力。2、理解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衬托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3、品尝语言,体会作品表达的作者的情趣,提高个人生活情趣和正确的价值观。教学重点1、朗诵课文,积累文言字词。2、品尝语言表达之美,理解莲的“君子”形象。教学难点1、朗诵课文,积累文言字词。2、品尝语言表达之美,理解莲的“君

25、子”形象。教学方法诵读法、批注法、合作探究法教学思路大致上分为四个教学板块:朗读课文,讲清字义;诵读课文,说语言美;品读课文,理解形象;背读课文,巩固积累。预习要求时间支配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铺垫(3分钟)导入作者简介:周敦颐,(10171073),宋代闻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字茂叔,道州营道人。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屋讲学,世称“濂溪先生”宋代理学创始人,著周元公集。生字检查蕃(fn)不蔓(mn)不枝亵(xi)玩鲜(xin)有闻活动一:朗读课文,讲清字义(10分钟)1、要求学生出声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自读自讲文意,把讲不清的画下来。2、同桌前后桌之间探讨解决疑难字句。3、老师检查词义理解:

26、“甚”、“染”、“鲜”“、蕃”、“濯”、“亵”等实词和“之”、“焉”、“者也”、“噫”、“唉”等虚词。活动二:诵读课文,说语言美(10分钟)1、学生听课文录音,要求重点听语音语气语调。2、学生比照课文录音,自由诵读课文两遍并思索本文的语言美(提示:可从句式、用词、表达方式等来谈)。3、学生说句式语言特点。学生说的内容可能有以下几点:句式多样,或骈句。或散句;或长句,或短句;或排比句,或独词句。语气多变。或陈述,或疑问,或感叹。节奏和谐。“蕃、丹、染、焉”,“直、枝、植”等韵脚交织分布,错落有致。表达方式多样。百字短文融叙述、描写、抒情、争论于一炉。一个“爱”字连缀全文,文笔简练,情感丰富。活动

27、三:品读课文,理解形象(15分钟)1、请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干脆描写莲花的语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不行亵玩焉”)为这些句子做批注: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莲,写出了莲的什么品质?作者从生长环境方面,描绘了莲的高洁和质朴;从体态香气方面,写了莲的正直和芳香;从风度方面,写了莲的清高。2、联系下段中的“莲,花之君子者也”、“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两句,思索:本文作者仅仅只是在描写莲,赞美莲吗?当然不是,写花实是写人,咏花就是咏志。这七个分句句句写花,又句句写人,这种手法叫借物喻人。3、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作者以莲花为歌颂对象,却几次提到了菊花、牡丹,作者的用意是什么?明确:开头以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

28、引出“予独爱莲”的主旨。作者以菊的隐逸,牡丹的富贵衬托莲的高洁。结尾由三种花写到三种人:爱菊者少,爱莲者更少,而爱牡丹者许多。以此感叹社会上真隐士少,有道德的人更少,而爱富贵的人许多。文章通篇以菊花为正衬,以牡丹为反衬,突出莲花傲然不俗,超脱卓群的品性,表现了作者自己追求明哲保身的美妙情操以及对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活动四:背读课文,巩固积累(3分钟)请学生结合对课文的理解,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自由背诵课文。有时间可以抽查背诵状况。作业:1、整理本文字词,并默写课文。2、请抓住“竹”这一植物的特点,给予它某种精神品质,写一段(50到80字左右)话。3、学完这课后,你又怎样理解“近朱者赤近

29、墨者黑”这句话呢?写百十字的文字说明自己的想法。(2、3题可选做其一)板书设计爱莲说菊(正衬)君不慕名利莲牡丹(反衬)子明哲保身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爱莲说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1.背诵全篇,积累文言字词。2.品读课文,感受莲花的形象美领悟作者品质和情操。3.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教学重点1.疏通文意,背诵全文。2.学习莲“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妙品质,做一个明哲保身、品德高尚的人。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思想感情。2.学习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课前打算多媒体课件授课类型:赏读课教学方法:诵读、探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爱好我国古代文人喜爱借物来抒情言志,如,借梅花表现自己坚决的品行高

30、雅的志趣,借竹来写自己坚守节操,借莲表现自己明哲保身的品德。今日,我们就一起来观赏周敦颐的爱莲说,感受莲的高尚品行,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二、初步感知1、介绍作者,体裁周敦颐:宋代闻名哲学家,理学奠基人。他历任地方官吏,胸襟淡泊。平生酷爱莲花,在南郡做官时,曾亲自率领属下开挖了一块四十余丈宽的池塘种莲。每当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微风吹过,田田荷叶轻摇,朵朵鲜花颔首,阵阵馨香扑面。他凭栏放目,触景生情,提笔写下传世名篇爱莲说。说:古代一种文体,是一种争论文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观点和主见。2、自读课文,疏通字词。蕃 fn 淤泥 y 濯 zhu 清涟 lin隐逸 y

31、噫 y 鲜有闻 xin1、听录音,初步感知课文语言美、意境美。2、指导朗读。古文朗读可采纳吟诵法,语言舒缓,抑扬顿挫,有韵味。在读“而”、“也”、“噫”、“矣”等词时,语气适当延长些。骈散结合的句子,诵读时,语气应渐渐加强,层层推动,富有气概。3、学生自由朗读,个别展示,师生评点。4、齐读课文,留意朗读节奏。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 甚蕃.晋陶渊明/ 独爱菊;自/ 李唐来,世人/ 甚爱牡丹;予独爱/ 莲之出淤泥/ 而不染,濯清涟/ 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 而不行亵玩焉.予谓菊,花/ 之隐逸者也;牡丹,花/ 之富贵者也;莲,花/ 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 鲜

32、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4、结合主疏通文意三、读文见义,整体感知1、小组合作探究:组内分工,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整体感知。2、探究成果展示沟通四、熟读精思,感受文章主旨1.找出描写莲花的句子,受莲花的美妙形象。A、生长环境 “出淤泥而不染。”(高洁、明哲保身)B、体态芳香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正直)“香远益清。”(芳香)C、风度气质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清高)2.作者写莲的目的是什么?“莲,花之君子者也”这句话该怎样理解,“君子”是指怎样的人?参考:君子即指那些拥有正直、高洁、傲岸、安贫乐道、不趋炎附势等美妙品质的人。作者把莲比作君子,可见赞美莲花的

33、根本目的是:借莲花赞具有莲一样高尚品德的人。这种写法叫“托物言志”。3.作者以花喻人,试找出相关语句,谈一谈她们都象征了哪些人?作者对这两种人又有怎样的看法?参考:菊隐逸者(躲避现实)不完全赞美隐逸生活,只赞同陶渊明不苟于世人的品行,流露出“惋惜”之情。牡丹富贵者(贪慕荣华,追名逐利的人)流露出“鄙视”之情。莲明哲保身,不慕荣利 、清白正直赞美之情。4.本文题目是爱莲说,文中却三次提到“菊”、“牡丹”,为什么?参考:由学生探讨沟通,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菊正面衬托衬托莲花 明哲保身,不慕荣利 、清白正直的品质牡丹反面衬托5.自由朗读,并尝试背诵全文。五、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对爱莲说的朗读、

34、学习,感受到了文章的语言美,又从莲的形象美和意蕴美,把握课文主旨。深刻体会了托物言志手法的应用和作者借莲花的形象来言君子之志的匠心独运。课后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请同学们仿写一篇作文六、回顾内容,拓展提高大自然中的美无处不在,你喜爱什么样的花草树木?为什么喜爱?请用“我爱 ,因为她 ”的句式说一句话。(示例:我爱梅花,因为她不畏风霜,高洁傲岸。)七、作业布置:选择自己宠爱的一种事物,运用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写一篇300字的短文八、板书设计:生长环境 “出淤泥而不染。”(高洁、明哲保身)爱 莲的形象 体态芳香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正直)“香远益清。”(芳香)莲 风度气质 “亭亭净植,可远观

35、而不行 亵玩焉。”(清高)说 花的寓意 菊隐逸者 正面衬托莲君子 以花喻人 托物言志牡丹富贵者 反面衬托爱莲说教学设计6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目标:能够疏通文意,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文章,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目标: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育“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难点:理解文章的主旨,品尝文章语言,提高文学鉴赏实力。教学方法朗读法、自主合作与探究法、教学过程(一)生活导入,激发爱好导入语:同学们喜爱花草吗?你最喜爱哪一种花草?请说出理由。结合学生回答,引出莲花过渡语:莲花,也是我国历代文人墨客的钟爱之物。

36、“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水中仙子并红腮,一点芳心两处开”等等,这些诗句可谓写尽了六月莲花盛开之态。而今日,我们要接触的这位宋代文人周敦颐,更是对莲花情有独钟!在夏秋之交,莲花盛开之际,微风吹过,朵朵鲜花颔首,田田荷叶轻摇,阵阵芳香悠远,作者触景生情,爱莲之雪白,感宦海之混沌,写下这篇千古佳作爱莲说。今日,我们就来品读这篇文章。(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介绍本文的作者、写作背景及体裁。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北宋哲学家。任职南康郡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拓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芳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

37、爱莲说,借花述志。“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争论文的范畴,可以干脆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2、朗读课文(1)读准字音惟吾德馨(xn)苔(ti)痕鸿儒(r)案牍(d)铭(mng)(2)依据注解疏通文意古今异义词:1)鸿古:大,渊博今:鸿雁,书信2)形古:形体,身体今:形态,例子3)馨:古:美妙。今:芳香。4)丝竹:古:琴瑟,箫管之类弦乐器。今:丝绸、竹子。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名词。这里作动词,译为“出名”,“闻名”。2)形容词作动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形容词,灵活,灵验。这里作动词,译为“显灵”,“有灵验”。3)形容词作使动动词

38、:无案牍之劳形。劳:劳累。形:身体。这里作使动动词,译为“使劳累”。无丝竹之乱耳:(使动用法)使扰乱。文中重点字词。1)陋室:简陋的屋子。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3)有仙则名: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名,名词作动词,出名。4)有龙则灵: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灵,灵验,奇妙。5)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房子,只要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斯:这。惟:只。吾:我,这里指住屋的人自己。馨:散布得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7)鸿

39、儒:大儒,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8)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9)调:调弄,这里指弹琴。10)素琴:不加装饰的琴。11)金经:指佛经。12)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借代)13)乱耳:使耳朵扰乱。乱,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使扰乱。14)案牍:官府的公文。15)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劳,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使劳累。16)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这句话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但因为主子很出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南阳,郡名。诸葛亮的躬耕隐居之地在邓县隆中。诸葛,指诸葛亮,三

40、国是蜀国的丞相,闻名的政治家。西蜀,现在的四川。子云,指扬雄,西汉文学家。17)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孔子说的这句话见于论语子罕篇:“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记。(3)老师范读;(4)学生齐读,感情充足,声音洪亮,精神饱满;(三)研读课文,深化体会(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并给予了莲花哪些品行?师总结: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描写莲花的。他把莲花比做君子,给予了莲高洁、质朴(明哲保身)、品德端正(正直、通情达理)、美名远扬、端庄令人敬重(仪态庄重)等品行。(2)作者借花喻人,抒情言志。那么他把菊花比作什么?把牡丹比作什么?写菊、写牡丹的目的是什

41、么?师总结:菊是隐逸者,就像那些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而离群索居、隐遁山林的逸民高士。牡丹是富贵者,贪图享乐。它雍容华贵,绚丽多姿,就像达官显贵和攀附富贵的庸碌之辈。以“菊、牡丹、莲”喻三种人,以三种爱象征三种生活看法。既婉曲地批判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又通过菊的正面衬托和牡丹的反面衬托突出自己在污浊的社会明哲保身,保持正直坚贞节操的生活看法。(3)文章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说说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莲,花之君子者也”作者把莲比作花中的君子,他是要赞美君子形象,这句话是全文的核心。借赞花来赞人,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人或托物言志。归纳主题:表达了作者明哲保身、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慕名

42、利的高尚品行,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逐富贵的世风。(4)本文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方法?师总结:对偶,排比,比方,拟人。(四)迁移拓展(1)请观赏几幅莲花的图片。学生再读课文,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课文后有哪些收获呢?在写法上,爱莲说具有“说”这一文体的共同特点,即托物言志。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志向人格的确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其追求明哲保身的美妙情操。在写作中可以运用这样的写作手法,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或刻划,间接表现出作者的志向、意愿。采纳托物言志,关键是志与物要有某种相同点或相像点,使物能达意而志为物核。(2

43、)积累古诗文中描写莲花的诗句,尝试背诵课文。(五)作业小结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作业:任选一种自己宠爱植物,采纳多种修辞方法,写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爱莲说教学设计7、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育“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理解文章的主旨。、支配一课时。、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一、导入莲花,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看作是漂亮圣洁的象征。因此它很早就出现在文人的笔下。如杨万里有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苏轼有“荷尽无遮雨盖”;屈原有“制芰(j)荷以为衣,集芙蓉以为裳”。姜夔有“一一风荷举”。这些都反映了人们对莲的宠爱。不过,人们经常观赏的都还只是莲花外形的美,其实真正值得赞扬的还是它的内在品质。我们今日学习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赞美莲的品质,从而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文章。二、了解作者、体裁、周敦颐() ,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周敦颐特别博学,而且人品很高,胸怀磊落,为官清正,深得民心,为百姓所爱戴。爱莲说是他在公元年担当南康郡守时写下的。他曾带领属下在官署的一侧挖池种莲,后人称为“爱莲池”。每当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微风吹过时,田田荷叶轻摇,朵朵鲜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