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家庭收入流动水平的结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远亲与近邻的视角-申云.pdf

上传人:1890****070 文档编号:124003 上传时间:2018-05-14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户家庭收入流动水平的结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远亲与近邻的视角-申云.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户家庭收入流动水平的结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远亲与近邻的视角-申云.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户家庭收入流动水平的结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远亲与近邻的视角-申云.pdf(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6年第6期* 申云,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邮政编码: 611130,电子信箱: shenyun2014 cqu. edu. cn。本文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71573024)的资助。感谢浙江工商大学朱荣军博士和匿名评审人提出的修改建议,笔者已做了相应修改,本文文责自负。农户家庭收入流动水平的结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远亲”与“近邻”的视角申 云提 要 本文实证分析了农民收入流动水平的结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低收入阶层的农户家庭收入流动较强,高收入阶层农户家庭稳固其地位的能力逐渐增强,其家庭收入固化趋势较为明显。流动效应是导致农户家庭收入

2、流动水平差异的主要原因,而结构效应中家庭经营性收入流动水平是缩小差异的最大贡献者。从家庭亲属亲密程度和近邻便利程度的视角来看, “远亲”不如“近邻”的现象在农户家庭收入流动水平上表现明显。家庭亲属性质、亲属关系层级分别对家庭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流动性存在较强的显著影响。而近邻就业机会越高,组织程度越强,地区区位优势越好,越有利于农户家庭收入流动水平的提升。关键词 收入流动;收入结构;跨期;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农村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民的收入差距也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持续扩大。 1虽然绝对贫困数量在不断减少,但相对贫困现象仍比较突出。迪顿( Deaton)重

3、点聚焦了收入差距和健康不平等问题,进一步分析了收入流动的影响。 2克拉克( Clark)也关注了长时期家庭收入流动的代际传递,得出的结论令人震惊。 3这些研究都表明全球化的今天仍然存在较为严重的收入不平等现象,不得不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也重点聚焦减贫工作,强调在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和全面小康的目标,提出了限制高收入群体收入的过快增长,大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的战略(简称“限高提低” ) 。农民作为最主要的低收入群体和弱势群体,研究农民家庭长期以来的收入流动性问题对于更好地实施精准扶贫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的扶贫工作和相关研究大多集中关注贫困发生率的降低,而忽视了精准扶贫。特

4、别是需要扶贫目标瞄准到村、到户甚至到人,对贫困的个体长期的动态收入和脆弱性关注还不够。当前的研究一方面受研究方法和研究数据的限制,另一方面由于国家扶贫工作只聚焦到贫困县一级,缺乏对贫困农户层面的关注,因此目前对动态贫困的研究相对滞后。分析家庭收入流动水平是研究动态贫困和动态收入机会与风险的一种有效方法,能够较好地克服静态贫困研究中的不足。一些学者指出,收入流动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88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6年第6期 度上会造成收入波动和经济风险。 4另一些学者则认为收入流动水平的提高更多地体现社会机会的均等和公平,是减少收入差距的一种积极信号。 5 6但是这种积极信号背后的作用机制是什么,人

5、们较多关注的是静态的收入差距问题,而动态的收入差距则较多地聚焦于代际间的收入流动。由于在转轨经济时期中国的收入流动水平受到外界政策的冲击较小,即收入流动水平在个体上是相对静止的,这意味着社会结构也将逐渐固化,平等就业的机会将被剥夺,并进一步影响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 7虽然这种观点也得到较多学者的认同,但缺乏微观层面的数据对其动态跟踪观察进行实证。此外,相关分析主要针对的是测度家庭总收入的流动水平,而缺乏对家庭内部不同收入来源的流动水平结构差异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比如,农户家庭收入流动是否受到亲属亲密程度、近邻区位和就业机会等便利化程度的影响?如何解释农村家庭内部收入流动水平的结构差异?为此,笔

6、者基于农业部农村固定观察点川渝地区近30年的面板数据,对农户家庭收入的流动水平进行了结构差异分析,然后对控制变量进行约束,从农户家庭亲属亲密程度和近邻便利程度的视角进一步分析影响农户家庭收入流动水平结构差异的因素,对于更好地理解农户家庭收入流动和完善精准扶贫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二、相关文献回顾及述评目前,国内外在理论和实证方面已有较多对收入流动的研究。在理论研究上,主要基于收入流动的测度方法和福利与边际效应两个方面。在收入流动的测度方法上,夏洛克斯( Shorrocks) 、菲尔兹和欧科( Fields and Ok)对测度收入流动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通过构建一系列公理化测度方法(包

7、括相对收入流动性和绝对收入流动性两方面的公理化测度) ,为流动性研究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8 9 10在收入流动的福利与边际效应方面,查克拉瓦蒂等人( Chakravarty et al) 、弗姆比等人( Formby etal)衡量了收入不平等与贫困问题对家庭收入流动的影响,进而构建福利函数和边际函数分析其对社会福利的边际效应。 11 12这两方面的理论研究对收入流动的探讨仍存在截然不同的观点。前者认为测度收入流动性本身只是一种单纯的测度方式,主要强调收入流动测度的公理化构建;而后者则强调测度收入流动对收入分配的重要意义,是反映社会是否公平的重要参考指标。在实证研究方面,由于研究视角的不同,国

8、内外相关研究也存在较大分歧,最后的结论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大多数文献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第一,对我国居民收入流动的总体状况及趋势分析。大多数学者的观点基本上认同我国经济转轨时期城乡居民收入出现较快的收入流动,且农村家庭收入流动要高于城市。 13 14第二,对我国居民家庭代际收入流动之间的研究。贝克尔( Becker)最早研究了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影响,认为父母透过财富传承和教育等人力资本的投资增强后代的自身禀赋,从而使得子代保持父代的优越性。 15陈琳和袁志刚采用CHIPS数据研究发现财富资本在代际收入流动中比例远远大于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投资。 16但对于大多数居民而言,保障教育机会和就业机

9、会的平等是目前推动社会代际收入流动和收入分配合理化的根本途径。 17第三,从微观数据探析家庭收入流动的原因。章奇等人研究发现家庭抚养人口、人力资本以及土地流转等因素对收入流动存在显著影响。 18石雪华等人( Shi et al)和严斌剑等人认为,农民的初始收入水平、年龄、非农产业人员数、受教育程度的改善、非农就业机会的提高等因素都会对农户家庭收入流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制度变迁和各种惠农政策因素也是影响农村居民收入流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19 20 4总体而言,目前收入流动方面的研究文献在以下方面还存在不足并有待完善:第一,已有研究未能考察所研究家庭纽带之间的差异,即有亲缘关系的家庭对其收入流

10、动水平之间的影响未能予以反映,因为不同家庭收入流动的传递强度具有异质性。第二,已有研究未具体分析村级的就业机会和地理位置所带来的收益差异。越来越多的家庭亲属间即使生活在同一地区,但也存在收入流动的差异性。亲属关系网络和地区便利程度二者间存在较大偏差,这也许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家庭收入流动98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6年第6期性的不一致。第三,已有研究未考察家庭收入流动的结构差异,特别是缺乏长期的微观面板数据支撑。虽然一些经济史学家从横跨几个世纪甚至多个朝代进行了跨区域的细致研究,但是缺乏家庭层面的微观数据予以支撑,不同的家庭收入结构也有可能改变原有的家庭收入传递机制。 3为此,本文利用农业

11、部农村固定观察点川渝地区的长期入户调查数据,较好地反映农户家庭收入流动在结构上的差异。透过家庭亲属亲密程度和近邻便利程度这一全新的视角,本文分析了产生农户家庭收入流动水平的结构差异的原因,对于构建合理的社会制度,以及在中国经济转型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如何更好地精准扶贫和调控收入差距,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流动水平,减少农户家庭收入阶层的固化所带来的社会隐性的不稳定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三、数据来源、模型设计与变量说明(一)数据来源本文数据来源于1986 2014年农业部农村固定观察点四川省和重庆市的长期监测调查数据,问卷内容相对全面丰富,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农户家庭收入流动的变迁状况,

12、总样本农户数为1 200份。农户家庭调查内容包括家庭特征、收入结构、农业生产、消费变迁等方面,村级调查内容包括村庄特征、村级治理状况、人员变迁等方面。由于1992年和1994年未调查导致相关数据缺失,笔者将其剔除。同时, 1986 1991年问卷中缺失合作组织相关问题导致后续原因分析中无法使用,因此笔者只采用1993 2014年间的数据。由于调查中有部分农户中途退出和重新进入,为保持数据的连续性和可靠性,本文实证分析中也将其剔除。此外,由于从2003年之后的问卷中新添加了农户家庭成员数,笔者将其家庭总收入进行人均化处理,防止家庭成员的过多和过少导致总收入的波动差异较大。本文数据的基本处理方式为

13、,首先对家庭成员数据和住户数据根据户主标识码( ID)进行对接,然后对数据中的缺失值和异常值进行剔除,最终得到有效的核心数据683户近30年的家庭有“洞”非平衡面板数据( Unbalanced Panel Data) 。从表1中可以看出,笔者根据三个阶段农户家庭的基本人均年收入、家庭人均年龄和家庭人均受教育年限等的变迁状况,基本上可以发现农户家庭总体人均年收入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但中低收入家庭还是占多数。从家庭人均年龄和家庭人均受教育年限来看,农户家庭人均年龄和人均受教育年限随着经济的发展也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可以进一步检验农户家庭收入流动水平的结构变迁及其影响因素。表1样本描述性统计样本农户家庭

14、基本情况均值标准差25%中位数50%中位数75%中位数1986 1996年家庭人均年收入3 546. 87 3 259. 61 1 103. 14 2 246. 31 4 125. 18家庭人均年龄40. 12 7. 68 32. 51 40. 18 48. 67家庭人均受教育年限5. 93 3. 71 3. 2 6. 08 9. 341997 2006年家庭人均年收入9 124. 35 11 064. 29 3 962. 45 6 078. 35 12 431. 62家庭人均年龄42. 97 8. 23 36. 76 43. 19 49. 89家庭人均受教育年限7. 28 3. 47 4.

15、92 8. 97 9. 842007 2014年家庭人均年收入16 497. 49 15 643. 28 5 764. 46 16 384. 67 29 746. 58家庭人均年龄48. 97 9. 13 40. 37 49. 66 57. 39家庭人均受教育年限8. 72 3. 61 7. 38 9. 25 11. 31(二)模型设计1.收入流动水平测度。在收入流动水平研究中,最常见的分析工具为收入转换矩阵法。阿特金斯( Atkinson)认为一般意义上的转换矩阵为双随机矩阵( Bi- stochastic M atrix ) : P( x , y ) = p ij ( x , y ) Rm

16、 m+ ,其中p ij ( x , y )代表某09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6年第6期 农户家庭在第t期第i类的收入水平流动到第t + 1期第j类收入水平的概率, m代表收入按照从低到高排序后分类的等级数,这个等级数按照实际需要划分,形成如五分位数、十分位数或二十分位数等不同等级的分位数。 5该矩阵以概率表示,所以取值范围为 0, 1 。根据双随机矩阵的性质,每行和每列之和为1,其主对角线上的数值越大,意味着上一期农户家庭处于某一收入水平在本期仍处于同一收入水平的概率越大,即流动性越小。在转换矩阵的生成机制中,首先假定x, y的一阶矩阵存在并且是有限的,然后对x, y进行平均,划分为m个收入

17、级别: 0 chi 2= 0. 003chi 2 ( 9) = 68. 371prob chi 2= 0. 000chi 2 ( 9) = 51. 371prob chi 2= 0. 000chi 2 ( 9) = 108. 34prob chi 2= 0. 005chi 2 ( 9) = 81. 37prob chi 2= 0. 000年度虚拟变量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地区虚拟变量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观测值数683 683 638 638 682 682 672 672 667 667R 2 0. 331 0. 326 0. 308 0. 315 0. 339 一阶段估计F值 286. 31

18、285. 64 119. 54 120. 38 118. 84工具变量t值 12. 79 12. 63 11. 37 11. 65 11. 16DW HChi 2/ F值 44. 79 18. 17 61. 25 21. 33 31. 08( P值) ( 0. 00) ( 0. 00) ( 0. 00) ( 0. 00) ( 0. 00)说明:受篇幅所限这里只报告了关注变量的相关系数,其余控制变量与上文相同未予以报告,具体结果可向笔者索取。年度虚拟变量和地区虚拟变量都进行了控制,括号中的数值均为“稳健”标准误。 * * * , * * , *分别表示在1% , 5% ,10%的水平下显著。89

19、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6年第6期 (二)稳健性检验为保证估计结果的可靠性,笔者把样本分成几个部分重新估计,即经全部样本分成三组不同时间段的数据后,重新进行横截面回归。三组回归分别以1997年、 2006年和2014年农户家庭总收入惯性率为被解释变量,对1997年、 2006年和2014年的自变量进行回归。每组分别采用OLS和IV两种估计方法,对于每一组的估计, Hausman检验结果显示OLS和IV回归结果基本一致。从带有工具变量的估计回归结果来看, 1986 1997年和1997 2006年的子样本显示,近邻就业机会、组织程度、地区区位优势的回归系数均为正且在5%的置信水平上显著;就20

20、06 2014年的子样本而言,近邻就业机会、组织程度、地区区位优势的回归系数均为正且在1%的置信水平上显著。不管是采用混合截面回归、面板数据回归还是截面数据分组回归,这与前文结果一致,本文的估计结果是稳健的(见表7) 。这进一步表明农户家庭在收入流动水平上,确实存在“远亲”不如“近邻”的现象。表7分阶段截面数据的回归结果被解释变量( 1) ( 2) ( 3) ( 4) ( 5) ( 6)t = 1997年t = 2006年t = 2014年模型OLS IV OLS IV OLS IV亲密程度( “远亲” )nature 0. 511 0. 563 0. 437 0. 457 0. 357 0.

21、 368( 3. 75) ( 3. 84) ( 3. 03) ( 3. 18) ( 2. 84) ( 2. 91)kindred 0. 160 0. 163 0. 192 0. 185 0. 236 0. 279( 1. 31) ( 1. 37) ( 1. 61) ( 1. 57) ( 2. 04) ( 2. 14)giving- income0. 024 0. 025 0. 042 0. 045 0. 073 0. 076( 0. 96) ( 0. 97) ( 1. 13) ( 1. 19) ( 1. 617) ( 1. 721)便利程度( “近邻” )org - 0. 457* * - 0

22、. 466* * - 0. 243* * - 0. 229* * * - 0. 167* * * - 0. 183* * *( 1. 27) ( 1. 28) ( 0. 96) ( 0. 94) ( 0. 112) ( 0. 118)company - 0. 668* * - 0. 674* * - 0. 174* * - 0. 137* * - 0. 318* * * - 0. 309* *( 1. 73) ( 1. 81) ( 0. 107) ( 0. 094) ( 0. 634) ( 0. 621)distance - 0. 047* * - 0. 049* * - 0. 415* *

23、* - 0. 458* * - 0. 537* * * - 0. 553* * *( 1. 24) ( 1. 26) ( 0. 516) ( 0. 524) ( 0. 562) ( 0. 576)Hausman检验chi 2( 6) = 82. 337 chi 2 ( 6) = 76. 291 chi 2 ( 6) = 71. 371prob chi 2= 0. 000 prob chi 2= 0. 000 prob chi 2= 0. 000观测值672 672 683 681 683 680说明:回归中所有其他控制变量均与前文相同,为节省篇幅,笔者没有报告其他控制变量的结果,具体结果可向笔

24、者索取。括号中为该系数的稳健性标准误, * * * , * *和*分别表示变量在1% , 5%和10%的置信水平下显著。六、结论与政策启示本文采用农业部农村固定观察点川渝地区近30年的面板数据,刻画了农户家庭收入流动水平的结构性差异及其影响因素。首先,本文分别对农户不同收入来源的流动性水平对总收入流动水平的贡献分析发现,流动效应是导致家庭收入流动水平差异的主要原因,对收入流动差异变化的贡献率高达129. 27% ,其中工资性收入占比最大。在结构效应中家庭经营性收入流动水平是差异缩小效应的最大贡献者,贡献率达到- 60. 47% ,弥补了其他收入流动水平差异的扩大。其次,通过农户家庭收入流动三期

25、动态转换矩阵反映出目前低收入阶层农户家庭收入流动性在增强,高收入阶层群体稳固其地位的能力也在逐步增强,高收入阶层之间的收入99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6年第6期固化趋势现象较为明显。最后,本文从农户家庭亲属亲密程度和近邻便利程度的视角进一步分析农户家庭收入流动水平结构差异的影响因素,发现家庭亲属亲密程度对家庭总收入流动水平不存在显著的影响。但在不同收入来源结构中,家庭亲属性质、亲属关系层级分别对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流动性存在一定的显著影响。在近邻便利程度方面,近邻就业机会越高,组织程度越强,地区区位优势越好,越有利于降低农户家庭收入惯性率从而提高农户家庭收入的流动。其中,加入合作组织

26、有利于提升农民家庭工资性收入,就业机会越强越有利于增强家庭工资性收入,离县城越近的乡村,越容易增加家庭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的流动水平。从农户家庭总收入流动水平系数的显著水平来看, “远亲”不如“近邻”的现象确实存在。通过本文的结论,笔者可以得出以下几点政策启示:一方面,在既定农户家庭收入差距存在的背景下,积极采取措施促进低收入农户阶层收入流动进而获得更多向上流动的机会,才能更好地降低收入阶层的固化。而这就需要长期拓宽中低收入农户群体的增收路径、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增收能力,以促进合理收入流动。另一方面,在农村地区家庭收入流动方面, “远亲”不如“近邻”现象确实存在,增加对乡镇企业和农民就近就业

27、的扶持力度,创造更多的非农就业机会是有利于促进农户家庭收入向上流动的重要途径。比如采取对乡镇企业降低税费、积极培育农民工就近创业、提升农户组织化程度、引导农业企业在贫困地区建立农业生产基地等措施,不断提高农户当地就业的机会来提高农户家庭收入的流动性,间接促进农户家庭收入阶层的合理流动。参考文献 1万广华,张茵.收入增长与不平等对我国贫困的影响 J .经济研究, 2006, ( 6) . 2 A. Deaton. The Great Escape M .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3. 3 G. Clark. The Sun Also R

28、ises M .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4. 4 P. Piraino. Comparable Estimates of Inter Generational Income M obility in Italy J. B. E. Journal of Economical Anal-ysis & Policy, 2007, 7 ( 2) . 5 A. Atkinson, F. Bourguignon, C. M orrisson. Empirical Studies of Earnings M obility M . M assac

29、husetts: HarwoodAcademic Publishers, 1992. 6 G. S. Fields, J. B. Leary, A. Okea. Stochastic Dominance in M obility Analysis J. Economics Letters, 2002, 75 ( 3) . 7孙三百,黄薇,洪俊杰.劳动力自由迁移为何如此重要? 基于代际收入流动的视角 J .经济研究, 2012, ( 5) . 8 A. Shorrocks. The M easurement of M obility J. Econometrica, 1978, 46 ( 5)

30、. 9 G. S. Fields, E. A. Ok. M easuring M ovement of Income J. Economitrica, 1999, 66 ( 2) . 10王朝明,胡棋智.中国收入流动性实证研究 基于多种指标测度 J .管理世界, 2008, ( 10) . 11 S. J. Chakravarty, B. Dutta, J. A. W eymark. Ethical Indices of Income M obility J . Social Choice and W elfare,1985, 2 ( 1) . 12 J. P. Formby, J. S. S

31、mith, B. Zheng. M obility M easurement, Transition M atrices and Statistical Inference J .Econometrics, 2004, ( 12) . 13 N. Khor, J. Pencavel. Income M obility of Individuals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J. Economics of Transition,2006, 14 ( 3) . 14 A. Nichols. Income Inequality, Volatility, and M

32、 obility Risk China and the US J. China Economic Review, 2010,21 ( S1) . 15 G. S. Becker. Human Capital: A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Analysi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Education M . New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64. 16陈琳,袁志刚.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财富资本、社会资本、人力资本与中国代际收入流动 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4) . 1

33、7邸玉娜.代际流动、教育收益与机会平等 基于微观调查数据的研究 J .经济科学, 2014, ( 1) .001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6年第6期 18章奇,米建伟,黄季焜.收入流动性和收入分配:来自中国农村的经验证据 J .经济研究, 2007, ( 11) . 19 X. H. Shi, X. Y. Liu, A. Nuetah, X. Xin. Determinants of Household Income M obility in Rural China J . China& W orld Economy, 2010, 18 ( 2) . 20严斌剑,周应恒,于晓华.中国农村人均家

34、庭收入流动性研究: 1986 2010年 J .经济学(季刊) , 2014, ( 4) . 21张玉梅,陈志钢.惠农政策对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流动的影响 基于贵州3个行政村农户的追踪调查分析 J .中国农村经济, 2015, ( 7) . 22 A. F. Shorrocks. Income Inequality and Income M obility J. 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 1993, ( 19) . 23 T. Krebs, P. Krishna, W . M aloney. Income M obility and W elfare Z. IM

35、F W orking Paper, No. W P/ 13/ 24, 2013. 24张晋华,冯开文,黄英伟.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户增收绩效的实证研究 J .中国农村经济, 2012, ( 9) . 25程名望,史清华, Y. H. Jin.农民收入水平、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微观数据的实证分析 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4, ( 5) . 26 J. H. Stock, Y. M otohiro. Testing for W eak Instruments in Linear IV Regression A . D. W . Andrews, J. H.Stock.

36、 Identification and Inference for Econometric M odels: Essay in Honor of Thomas Rothenberg C. N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5.(责任编辑:刘舫舸)ANALYSIS OF STRUCTURE DIVERGENCE AND ITS FACTORSOF RURAL HOUSEHOLD INCOM E M OBIL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 Distance” and “ Neighbor”SHEN Yun( China W este

37、rn Economics Research Center, 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structure divergence and its factors of rural household income mob-il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ousehold income mobility of the low income stratum is strong, and theability to stabi

38、lize the position of the high income family is gradually increasing, the trend of the income ofthe household income is obvious. The effect of flow is the main reason that leads to the divergence ofhousehold income mobility, and the level of the household operation income is the biggest contributor t

39、oreduce the diverge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amily intimacy and nearest neighbor convenience, the phe-nomenon is more apparent of household income flow that “ distance” to “ nearest neighbor” . It has strongsignificant effect on family character of kinship, kinship levels respectively on the fam

40、ily business incomeand wages income flow, and the higher the neighbor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stronger degree of organi-zation, regional advantages, more conducive to enhancing the level of household income flow.Key words: income flow; income structure; cross period; wage income; operating income1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论证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