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认识负数丨苏教版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认识负数丨苏教版 (2).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认识负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表达方法。2、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收支、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重点难点1、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2、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师:同学们会玩剪刀、石头、布的游戏吗?,谁来和老师比赛下呢。(老师赢了3次 老师输了2次)怎样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呢?历史上的数学家们对这个问题也进行过长期的探索和研究。(课件出示数学史)二、揭题引申、认识负数让我们一起切换镜头,进入天气预报节目。1
2、、学习例1:(1)南京气温。提问:我们首先来看一下南京的气温。这是什么?认识吗?(生:温度计)知道温度计左上方的符号是表示什么意思吗?右上方呢?追问:你能看出南京是多少摄式度吗?(生:0摄式度)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出:这是零刻度线,表示零摄氏度。引出写法:那零摄氏度怎么表示呢?(板书:0)上海的气温与南京相比,怎么样?是多少?北京的气温与南京相比怎么样?是多少?小结:2.引导分类、揭示课题:(1)引导分类:你能把黑板上的这些数分分类吗?想想可以分成几类?怎么分?小组讨论,汇报交流并板书:小结:像-4,-7,-11,-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在这些数后面板书:负数)像4、19、+5、这样的数都是正数
3、。(在这些数后面板书:正数) (2)结合例题,体会正数、负数与0的大小关系:0是正数负数的分界点。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3)随机出示课题:认识负数(4) 完成书上第2页“试一试”提问:老师还记下了另外三个城市的气温,你能写出温度计上显示的气温吗?3. 走进生活(1)读一读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读出其中几个城市的气温。(2)你知道下面这些温度吗?读一读。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水结冰的温度是0;地球表面的最低气温在南极,是88.3;月球表面的最低气温是183(3)选择合适的温度连一连。(书后练习)(4)书后练习(5)再次巩固正负数的读法。2.教学例题2(1)过渡:在生活中,除了在表示温度的时候
4、用到正负数,还有其他很多方面都要用到正负数。比如: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有气势磅礴的高原、有连绵起伏的群山、有群山环抱的盆地、有高低起伏丘陵、有一望无际的平原,其中就有世界第一高峰,知道在哪里吗?那中国的最低点又在哪呢?(网页出示,边欣赏图片边介绍“海拔”的含义)(2)接着问:我们应该怎么样来记录它们的海拔高度呢?(3)学生小组讨论(4)交流并板书结果:+8848米 -155米三、课外拓展、了解负数的历史提问:你知道最早认识使用负数的是哪个国家?介绍:中国是最早认识和使用负数的国家。据早在2000多年前的九章算术记载,那时的人就有了“粮食入仓为正,出仓为负;收入的钱为正,付出的钱为负”的思想。1
5、700多年前,我国数学家刘徽在注解九章算术时,更明确提出了正数和负数的概念他在筹算中规定“正算赤,负算黑”,就是用红色算筹表示正数,黑色算筹表示负数。这个记载比国外早了七八百年。四、巩固提升、实践应用:过渡:学习了新的知识,我们就要学会去应用它,同学们,有信心吗?1.说一说说说下面正负数表示的意义。青海省祁连山的海拔高度是4000m。太平洋最深处的海拔高度是-11022m。2辨一辨(1)任何一个负数都比正数小。( )(2)一个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3)因为“4”前面没有“+”号,所以“4”不是正数。( )(4)上车5人记作“+5人”,则下车4人记作“-4人”。( )(5)正数都比0大,负
6、数都比0小。( )(6)5C和+5C所表示的气温一样高。( )3.填一填中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高于海平面3193米。世界最低最咸的湖死海低于海平面400米。4.试一试1. 胜5场记作 _, 读作_ ; 输3场记作 _ , 读作 _ 2. 收入100元记作_ ,读作_ ;支出200元记作_ ,读作_ 3零上12.5摄氏度表示为:_, 零下3.5摄氏度表示为:_五、总结全课:今天你收获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六、完成课堂作业。板书设计认识负数 -4,-7,-11,-5 负数 4、19、+5、 正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教学反思:教学后,我发现自己自己设计的:在让学生理解相反意义的量前提下,让学生通过语言的表述例1三个城市的温度,引出用数学的符号来表示更加简洁,形成一定的数学知识内需。所以课堂教学不能按照教案一尘不变,要随机应变才能使课堂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