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 统计(平均数)▏沪教版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 统计(平均数)▏沪教版 .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平均数”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据、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过程。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 2.学生经历用平均数知识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过程,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方法,发展统计观念。初步感知“移多补少”“对应”等数学思想。 3.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4.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学习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养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掌握用“移多补少”、“求和均分”的方法求平均数。
2、2.在统计的大背景下,理解平均数的意义,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喜欢体育运动吗?最喜欢什么?师:这节课我们就从篮球说起。上周,我们城关四小四年级的同学正准备着1分钟投篮比赛。二、问题探究1.初步感受平均数。师:小丽来到篮球场试投了几分钟。个数分别是:6,8,3,11。师:她发现几次投的个数是不一样的,该用哪个数代表她的一般水平比较合适?师:说说你的理由。师质疑:这几次投的个数里面没有7啊,这个7哪来的?这不是无中生有吗?师:刚才说6的同学只看到了小丽第一次的个数,说8的同学只看到了小丽第二次的个数,而看到7的同学是把这几个数据都联系
3、上了。师:7与这几个数有什么关系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移多补少象形图)师:在这能发现7吗?师小结:像这样从多的里面移一部分补给少的,使每个数量一样多,在数学上这种方法叫做“移多补少”。【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交流的形式,将知识判断引向经验判断。这样,引出学生关于与“真实水平”相比的超常发挥与失常发挥就出来了。这些生活经验的素材便成了学生思考的力量源泉。通过发现7是可以移多补少出来的,7与这四个数之间的关系:虽然没有却蕴含其中,这是把虚拟性从没有到虚有的体验。讨论至此,平均数代表“一般水平”和“虚拟”两个特征就这样出来了。2.深入理解平均数师:四年级同学1分钟投篮比赛正式打响。
4、瞧,这是四年级1分钟投篮比赛的现场,正在比赛的是四(1)班和四(2)班代表队。今天我想请我们四(3)班的孩子做这次比赛的裁判,可以吗?师:我们通过条形统计图来统计他们比赛的情况。师:比赛马上就要结束了,可是四(1)班的小丽同学还没来,据了解是因为路上爸爸的车出现故障,没能及时参加比赛,班主任刘老师的心一直悬着。师:裁判们,由于小丽没有来,给我们的裁判出了个难题,哪个班水平更高呢?师:不着急回答,可以把你的想法用算式,文字或画图的形式写下来。(1) 学生独立思考(2) 组织全班反馈(3) 组织交流讨论师:看来,两个队人数不相等时,比总数不公平,需要比什么?(展示交流)师:7+9+5算的是什么?为
5、什么要除以3?7+10+2+5算的是什么?这里为什么要除以4?师:像这样,先把这组数据中所有的数都合起来,再平均分的方法,我们可以叫做“求和均分”。师:不管是移多补少还是求和均分,目的都一样,就是使原来不一样多的几个数变得一样多。这个一样多的数,就叫作原来这几个数的平均数。(提示课题)师:比如,7是7,9,5这三个数的平均数。师:在这组数据中,你能说一说哪个数是哪几个数的平均数吗?师:课上到这,我有个疑问,学数学的人就应该用数学的眼光去看问题:7,10,2,5的平均数是6,这个6能代表小刚的水平吗?能代表小明的水平吗?能代表小芳或者小红的水平吗?那这个平均数6到底代表的是什么水平?师小结:是啊
6、,这个平均数6并不能代表一组数据中的某个数,它代表的是这组数据的一般水平。师:由此可以判断哪个班获胜了?此时,四(1)班班主任刘老师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设计意图】在选手人数不相等的情况下,怎样比较两个班的投篮水平?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平均数是从需要中产生的,它是现实的,是有意义的。在尝试、交流、质疑、讨论中,平均数这一概念初步形成。通过移一移、算一算经历平均数形成的过程。最后通过质疑、交流,使得学生较为深刻的认识到平均数表示一般水平的数学内涵,同时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师:正在这时,远处传来了一阵急切的呼喊声“等一等!”。此时四(1)班班主任刘老师的心,再次悬了起来。为什么?(学生独立思考,然后
7、全班交流)师:是呀,任何数据的变动都会引起平均数的变化,说明平均数很敏感。师:我们来看看小丽1分钟投篮的情况,投中7个。哪个班获胜?师:恭喜四(1)班代表队,此时刘老师的心终于【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刘老师的心理变化,引发学生对平均数特征的思考。通过小丽投中的个数,引起平均数的变化,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平均数很敏感这一特性,并且体会到平均数有一定的范围。同时,通过小丽投中个数的不确定性,引起平均数的变化,体验随机性。三、课堂练习1.平均用水量。(1)提出问题:下表是6个三口之家3月份用水量的情况(单位:吨)。请你计算出3月份平均每个家庭的用水量是多少吨?张军李小芳秦丽周红刘兰李家明平均用水量138
8、87108(2)了解我国部分地区水资源现状。2.平均成绩。(1)提出问题:上周,四年级(5)班数学老师组织了一次全班同学都参加的数学水平测试。满分为100分。小林同学得了83分,你觉得小林的成绩在班级中处于什么样的水平?师追问:也就是说,只知道100和83这两个数据,我们还无法确定小林的成绩在班级中处于怎样的水平。要想确定,你需要收集哪些数据呢?(2) 呈现数据:老师收集到全班有36位同学,还有每人测试的成绩。75688091848395628683909486879285879610083939683918694939987979110086839587(3) 分析判断: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
9、组织讨论交流。师:比83分少的有几个人?比83分多的呢?怎样能很快看清楚?(从低到高排队)师:数一数,比83分少的有几个人?比83分多的呢?这样一分析,我们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师:还有其他方法吗?(求平均数)师:怎么计算?猜一猜,平均数大致在哪个位置?可能是100吗?可能是62吗?呈现计算结果,如下算式:(62+68+75+80+100)36=88(分)师:没有同学得88分,怎么回事?师:88是全班同学的一般水平,不是某个同学的水平,看到平均数88,你们认为小林这次数学成绩怎么样?【设计意图】此环节引导学生在开放性问题的讨论过程中,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作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含着信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不把平均数作为分析数据的唯一方法,也让学生了解到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方法。一、 全课小结师:课上到这,你有什么收获?二、 布置作业收集生活中的平均数,与同学交流这些平均数在生活中的意义。六、板书设计一般水平同样多移多补少求和均分(7+9+5)3=7(个)(7+10+2+5)4=6(个)平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