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解读(二)(共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解读(二)(共3页).doc(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民生优先 促进灾区公共服务全面发展“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解读(二)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灾后恢复重建,一直颇受关注。日前发布的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专项规划(以下简称“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专规”),对这一领域恢复重建的目标、任务等进行了明确,涉及教育科技、卫生计生、就业和社会保障、广播影视、体育、社会福利、社会管理等7个行业领域。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专规明确提出,将用三年时间全面完成公共服务设施恢复重建的目标任务,公共服务设施达到并超过震前水平,政府主导、覆盖城乡、持续发展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完善,公共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2、为2020年与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奠定坚实基础。整合资源统筹推进三年全面完成目标任务“420”芦山强烈地震给我市造成了重创,其中,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加之原本就较薄弱的公共服务设施,重建任务十分繁重。好的是,“十一五”以来,各级政府加大公共服务投入,全面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实施了以教育助学、医疗卫生、就业促进、社会保障、全民健身、广播电视“村村通”、科技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民生工程,特别是通过“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灾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有一定改善,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420”芦山强烈地震给公共服务设施再次造成重创,但灾区恢复提升公共服务仍然具备较
3、好的现实基础和发展条件。对于恢复重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专规提出,要促进公共服务设施灾后恢复重建与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机结合,优先恢复重建教育、卫生等与民生紧密相关的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基础设施,统筹有序推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广播影视、体育、社会福利、社会管理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和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模式,增强服务能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灾区公共服务全面发展。根据确定的重建目标,我省用三年时间全面完成公共服务设施恢复重建的目标任务,公共服务设施达到并超过震前水平,政府主导、覆盖城乡、持续发展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完善,公共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为2020年与全省同步
4、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奠定坚实基础。根据规划,供给有效扩大,灾区公共服务设施有较大改善,服务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各项制度实现全覆盖,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和方式实现多元化。发展较为均衡,教育科技、卫生和计生、就业和社会保障、广播影视、体育、社会福利等公共资源布局的结构性矛盾明显改善,公共资源在城乡区域之间配置更为合理。服务方便可及,以基层为重点的统筹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网络全面建立,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标准化和服务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居民能够就近获得基本公共服务。民生优先科学重建公共服务设施达到并超过震前水平根据规划已明确的重建任务,公共服务设施灾后恢复重建规划项目共98
5、8个,涉及教育科技、卫生计生、就业和社会保障、广播影视、体育、社会福利、社会管理等7个行业领域。其中,在众人关注的教育科技上,将恢复重建教育设施,将学校建设成为最安全、最牢固、最放心的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应急避难场所。按照抗震设防标准要求,抓紧开展受损学校维修加固,力争于2013年9月前完成学校的维修加固任务。积极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义务教育,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统筹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建设雅安职业教育发展区。鼓励发达地区职业学校对口帮扶灾区职业学校。推进四川农业大学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加强有机生态茶、珍稀动植物等技术研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开展岗位培训,加大“特岗计
6、划”、支教等倾斜力度。推进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科技支撑能力。在就业和社会保障上,恢复重建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技工学校(公共实训基地)和县级就业训练中心,建立和完善覆盖灾区城乡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及信息系统。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为劳动者提供优质高效就业服务。整合各类社会保障经办资源,建立更加便民快捷的服务体系和运行机制,提升公共就业和社会保障管理服务能力和水平。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上,体现了民生优先的原则,比如,规划就明确提出要“将学校建设成为最安全、最牢固、最放心的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应急避难场所”。这些目标任务完成后,将有效地恢复提升灾区公共服务水平。据悉,此次公共服务设施的恢复重建中,以人为本、民生优先被确定为重建原则之一。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专规明确指出,要充分尊重民愿、体现民意,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恢复重建的基本出发点,把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基本公共服务放在首位,优先恢复重建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首席记者江宇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