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黄帝内经养生.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1991598 上传时间:2022-04-2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1.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黄帝内经养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22黄帝内经养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黄帝内经养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黄帝内经养生.docx(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黄帝内经养生篇一:黄帝内经与养生 黄帝内经与养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 “治未病”是医疗发展的趋势 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以使志勿怒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奉收者少。 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奉长者少。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

2、,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奉生者少。 素问?上古天真论 题解 ? 上古,即远古时代,是人类生活的早期。 ? 天真,指先天禀赋的真元之气,即肾气。 ? 本篇主要讨论肾气在人体生长衰老和生殖功能盛衰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保养肾气 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道理,故名“上古天真论”。 原文第一段 黄帝问岐伯曰: 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

3、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内容提要 ? 1、养生的重要意义 形与神俱,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 2、养生的基本原则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原文第二段 岐伯对曰: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

4、,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 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 内容提要 养生的方法 1. 对外环境要:适应环境变化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2. 对人体本身要: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恬惔虚无,精神内守 肾气与女子生命阶段及生殖能力的关系 原文第三段 黄帝问岐伯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耶? 将天数然也? ? 岐伯对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14岁)而天癸至,任脉通, 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三七(21岁),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七(28岁),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 五七(35岁),阳明脉衰,面始憔,发始堕; 六七(42

5、岁),三阳脉衰于上,面皆憔,发始白; 七七(49岁),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 二八(16岁) ,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 三八(24岁) ,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八(32岁) ,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40岁),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48岁),阳气衰于上,面憔,发鬓颁白;七八(56岁),肝气衰,筋不能动;八八(64岁),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 今五脏皆衰,筋骨懈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 篇二:黄帝内经养生法 黄帝内经五脏六腑养生法_深入挖掘藏在五

6、脏六腑中的养生秘诀 黄帝内经五脏六腑养生法讲述人体是大天地,五脏六腑是小天地,五脏六腑出现小问题,反映在人身上便是大问题;人体是一个讲究平衡与和谐的系统,五脏六腑又各司其职,彼此照应又相互牵制。因此在中国古老医书中,五脏六腑是人身之宝,也是养生之宝,它定寿命,决健康,泽精气,是人体养生的根本所在。“五脏六腑皆有神明”,只有五脏六腑和谐平衡,才能身心健康,达到颐养天年的初衷。黄帝内经五脏六腑养生法结合现代人生活和身体状况,吸收中医养生传统精华,汲取黄帝内经中蕴藏千年的养生智慧,从现代人身体的实际现状切入,观照现代生活的环境,以五脏六腑为本,总结归纳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养生之法。 调五脏,养六腑,百

7、病从此不再生(1) 五脏六腑是中医独有的概念,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和本源,无论是养生还是疗疾都无外乎是对五脏六腑的调养。比如说季节养生强调“顺四时适寒暑”,治病疗疾依靠药物性味的寒热温凉,最终落在实处,所调的养的还是五脏六腑。 黄帝内经告诉我们,人就是一个以五脏六腑为核心的有机整体,脏腑关系着人的生、长、壮、老。凡是人体有了病,无论大小,不管轻重缓急,都和五脏六腑有着密切关系。无论是风邪外感,还是情志内伤,只要殃及脏腑令其功能失调,疾病也就随之上身。人的健康是由里及表的,只有脏腑平衡,气血精津才能充盈畅达,身体才能健康安泰。 中医之脏腑不同于西医,是指广义上的心、肝、脾、肺、肾及胆、胃、小肠

8、、大肠、膀胱、三焦等几大系统。一脏与一腑相对应,一阴一阳互为表里,由经络相互络属。五脏的共同特点是能贮藏与化生生命所需的精微物质;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是容纳水谷与传化糟粕。只有五脏六腑各司其职,才能确保气血精津运输畅达,水液糟粕各行其道。要想调养五脏六腑就应该真正了解其好恶,而不能只缘其在此身中,就不识庐山真面目。 心为君主之官,主血脉和神志,是五脏六腑之主,心神明则脏腑安,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心的功能正常则气血健旺、精神饱满、神清志明;小肠主化物而分清浊,其功能运行正常,能将水谷所化的精微物质上达于脾进而运输周身,将无用的水液和糟粕下输于膀胱和大肠。心与小肠相表里,二者经脉相连,气血相通,所以

9、二者在生理与病理上相互影响,只有二者同调,相互兼顾,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对保持身心健康十分有益。 肝有贮藏和调节血液的功能,掌管着人体各部分的血量分配,有“血海”之称。若肝脏功能异常,就会导致血液调配失常,肝主疏泄,性喜条达,所以养肝一定要保持情绪稳定,乐观豁达。肝与胆相表里,肝为阴,是里主内;胆为阳,是表主外,故治胆的病要调肝,肝病同样也要利胆。 脾与胃相表里,二者同为人的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脾主运输和消化,一方面将水谷精微运输全身以维持生命,另一方面也管理着体内水液的运输。胃主通降,脾主升清,二者共为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调节着全身的气机。若脾胃不和则影响周身气机的升降,从而出现各种病理

10、变化。而脾胃的主要功能就是对水谷的化运及精微物质的运输,故而日常调养脾胃一定要注意饮食。中医认为“脾旺于四时”,所以一年四季都不能忽视对脾胃的调养。 肺主一身之气,司呼吸,与大肠相表里。肺气足、肃降正常则大肠功能正常,大肠的功能同样也会反过来影响肺气肃降。肺朝百脉,血液及精微能够运输至周 身全赖气的推动,并且肺通调水道,参与体内水液的代谢,故而以肃降为顺,正应秋气下降,所以秋天要重点养肺。 肾为先天之本,藏五脏六腑之精,主管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动力。肾主骨、生髓,意味着肾气健旺可充养骨骼,滋生脑髓,最后则能耳聪目明,精力充沛。肾主水,与膀胱相表里,上开窍于耳,下开窍于二阴,所以耳病及二便不利皆与

11、肾有关。肾主封藏,与冬气相应,所以秋冬一定要将肾封藏好,以积蓄能量。 三焦是非常独特的一腑,与心包相合,总体调控其他脏腑,其主要功能是运行元气、水谷及水液。另外,上、中、下三焦又各有所专。 五脏六腑虽然各自独立,但又相互影响、相互依存;虽然“官职”有别,各有各的职责,但却共同体现着“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那种和谐的团队精神。 我们认清了五脏六腑的功能,还要明白脏腑所面临的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与前人相比,我们的生活有了太大的差异。“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而现在各种疾病都呈现出年轻化趋势,就是因为我们的生活条件在不断提高,同样不利于健康的因素也在增加。比如说,在享受空调的同时也“失去”

12、了季节的更替,以舟车代步的同时也失去了安步当车的锻炼机会。所以,我们必须“懂” 我们的脏腑,明白我们所处的环境,顺应四时五行,才能好好呵护五脏六腑,让我们保持健康,远离疾病。 从五行中看人体五脏六腑的联系(1) “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五行”是依据中国数千年来的实践经验得出,金、木、水、火、土的五行理论,是指大自然的五行。黄帝内经中用五行来解释五脏之间的关系,指明人体中的五脏心、肝、脾、肺、肾分别为火、木、土、金、水五种属性。几千年来五行理论被中医简洁明朗地传承着,并用于实际的医学中,在病因、病理、治疗、用药等

13、方面,均以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来研究,五脏五行理论成为中医辩证论病的一种基础性理论。 五行是个抽象的概念,并非具体的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变化和可见的木、火、土、金、水五种自然物质,而是构成万物的质地和用料,以及其运行所产生的自然界万般物象的变化。天之五行与地之五行共同解释了宇宙万物万象的生成和变化。大自然的变化,有春、夏、秋、冬四时的交替,有木、火、土、金、水五行的变化。因此,产生了寒、暑、燥、湿、风的气候,它影响了自然界的万物,形成了生、长、化、收、藏的规律。人有五脏,五脏之气化生五志,产生了喜、怒、悲、忧、恐五种不同的情志活动。五脏五行的关系是大自然赋予的天然性质归属,五行相生相克

14、深刻地描绘出人体器官之间的相关性。 黄帝内经不仅把气、候、声、色、味等分归于五行,也把人体的脏腑、形体、官窍、情志等也分归于五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肝属木,主疏泄,生筋,开窍于目,东方青色通于肝,与春相应;心属火,主血脉,生血,开窍于舌,南方赤色通于脾,与夏相应;脾属土,主运输和消化,生肉,开窍于口,中央黄色通于脾,与长夏相应;肺属金,主肃降,生皮毛,开窍于鼻,西方白色通于肺,与秋相应;肾属水,主纳气,生髓,开窍于耳,北方黑色通于肾,与冬相应。 五行中的木、火、土、金、水,此为五行相生的顺序。当然,有相生就有相 克,木、土、水、火、金则为五行相克的顺序。五行相生与相克是单向而不可逆的,这也正如

15、四时气候的更迭、人体的生命活动,都是不可逆的过程。五行相克正是这种不可逆的过程的反映,也正是黄帝内经素问玉机真藏论中所说的,人身的元气如果顺天之机相生而转,这是正常;如果倒退向后,这就是反常。 中医学并非以五行的五种元素简单地混合来说明人体的构成,而是用五行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概念来解释人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并指导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如果在诊疗过程中对五行关系考虑不周,不但达不到治疗效果,还有可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危险。记得2003年9月接诊过一例肺热导致鼻出血的患者,这原本不是什么大病,用咱老百姓的土方法就能解决问题。若用药也只需一剂简单的宣肺清热的桑菊饮,加茅根、藕节、丹皮几味

16、凉血止血之药,便可药到病除。此方剂总剂量不足50克,而患者却服用了一个“游医”所开据的“大”药。我之所以称其为大,是因为药的剂量的确够大,总量将近400克,单单一味药引核桃仁就用了40克。结果患者一剂药没服完,原本用土法已经止住的鼻血又开始流,并且怎么也止不住。我用针灸法为其止血后,又开了三剂健脾益气统血的方剂进行调理,预后非常好。其实,患者本应服用清肺止血之剂,却误服大剂量补肝克脾的药物,造成脾不摄血,而使血出不止,幸好救治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所以还是要提醒患者,一定要找执业医师辨症用药,而不可轻信什么祖传秘方。 从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可得出五脏之间同样会相生相克,也就是说一个脏器出现问题

17、时,其他脏器就会受到牵连和伤害。当某个脏器机能特别地不足,就破坏了整体和谐,失去了平衡,形成了疾病。若在短期内不能治愈,其就会变成慢性病而进入五脏相克的恶性循环中。这种“相克”若是周而复始地进行,就会使所有的脏器受损,功能降低。当损伤达到一定程度,就会五行不协调,阴阳不平衡,出现一种或同时出现几种病症。因此,有病就要及时就医,在医生的帮助下让机体重回协调平衡的状态。 要保持身体健康就必须维持脏腑间的那种动态的平衡,只有顺应五行,也就是顺应自然,才能真的拥有健康。 薛教授在线健康答疑录 有人提问: 您好!薛教授,我上周看的中医,说我“脾虚肝旺”,我弄不明白是什么意思,您能帮我解释解释吗? 薛教授

18、答: 脾属阴,其性板滞易郁,需依赖肝的开散疏泄之性才能正常发挥作用。在五行中肝属木、脾属土,肝木克脾土,若肝对脾克伐太过,会导致脾土不足而肝木过旺,也就是你所提到的“脾虚肝旺”。这里所说的肝旺并不是肝真的过于旺盛,而是相对于脾之不足而言,这是一种病理现象。比如说会出现半夜易醒,夜卧流涎,早起嘴苦,胁胀胃痛,腹泻,易怒,眼睛赤痒等症状,这时应该尝试用些疏肝健脾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只要保持定时定量的饮食、适量的运动、充足的睡眠、乐观的心情,做到这样有规律地生活,我们的身体就会自行调节了。 气、血、精、津、神都被五脏六腑所主藏(1) “五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者也;六府者,所以化水谷而行津液者也。

19、” 气、血、精、津、神是生命活动的根本,是人体器官能正常发挥机能的原动力。所谓五脏,它的功能是贮藏经气而不向外发泄的,所以它是经常地保持净 胜饱满,而不是一时地得到充实。六腑,它的功能是将水谷加以传化,而不是加以贮藏,所以它有时显得充实,但不能永远保持盛满。也就是说五脏六腑是化生和储藏气、血、精、津、精神、魂魄的仓库。 其实,人的脏腑就像大自然中的湖泊一样起着储蓄和调节的作用,湖泊在多雨时蓄水,在干旱时将水补给到河流中,从而尽可能地使河流的水位保持平衡。如果想让我们的身体维持阴阳平衡之态,而无“旱涝之灾”,就要照顾好我们的生命之湖 五脏六腑。 脏腑是完成生命活动的主要器官,一旦脏腑功能失调必然

20、会影响到生命活动。虽然脏腑深藏于我们的体内,但却各有其象体现于体表,这也正是中医独有的“藏象”学说。藏指藏于体内的内脏,象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藏象包括各个内脏实体及其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表现于外的各种征象。 心为君主之官,统摄和主宰其他各脏器和物质,在人体中处于主导地位。心与受盛之府的小肠相合,二者经脉相连,故气血相通,共同调摄人的气血精神。 肝是心的助手,能调节人的情志活动,协助脾胃消化。肝主疏泄,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的作用。肝胆相合,肝属里,胆为表,肝胆功能正常,则血有所藏,从而保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脾为仓廪之官,胃为五谷之府,二者通过气的运动,将饮食转化为人体所需要并能利用的各

21、种物质,然后完成消化、吸收和营养运输的过程,是气血生化之源,故为后天之本。“脾统血”,能统摄血液在经脉之中流行,不致溢出于经脉之外。 我在2003年曾接诊过一例因脾气虚弱,不能摄血所导致经血崩漏的患者。她平日总觉得气短乏力,进食无味,那次月经则血崩不止,情况很危急。诊见舌淡苔薄,脉芤虚,还伴随精神倦怠,面色萎黄,下血色淡而质清。正为脾虚气弱,不能摄血所致,因此应补脾益气以统摄血液。于是,我先让她以高丽参水煎服,继而一昼夜连服两剂加味四物汤,经血马上就减少了。由于她一直脾气虚弱,冲、任(奇经八脉中的两脉)受损,致使经血仍淋漓,我马上根据患者的体质,将补中益气汤的药量加以增减,以健脾益气固摄冲任,

22、很快诸症都痊愈了。 肺是人体气体交换的场所,又能宣发肃降,通调水道以温润全身肌腠皮肤。肺为宰相之官,协助君主 心,调节气血运行。大肠为传导之官,通过经络与肺互相络属,构成表里关系,在生理病理上互相影响。 肾藏精,主骨生髓,为先天之本,与人的生长发育和生殖能力密切相关。若肾中精气充盈,就会身体强壮,筋骨坚强,精神饱满,牙齿坚固,头发黑亮。肾与膀胱相表里,膀胱的气化功能,取决于肾气的盛衰,肾气有助于膀胱气化津液。 五脏六腑对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气、血、精、津起着生、长、化、收、藏的作用,所以一定要善养脏腑,让我们体内的气、血、精、津充盈平衡,才能健康长寿。 薛教授在线健康答疑录 有人提问: 您好

23、!薛教授,我最近一直睡不好,看过医生,他说是肝血虚,开了中药调理,服药后效果还不错。可是,只好了三天我就来月经了,并且量很大,于是又开始睡不着。我再去找医生,他说彻底治愈得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可是我睡不好真的太难受了,有没有其它的好办法或是更管用的药? 薛教授答: 医生说的没错,中药起效慢,但是预后非常好。既然你吃药效果不错,就要 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其实,吃什么药都不要有太大的心理负担,人的精神作用很重要。你要先调整好自己的精神状态,这样你的病症就会好了一半。另外,你可经常服用能补肝阴、养肝血的药膳,来配合治疗,效果会很好。 比如有平肝养血、安神定志之功的“鸡肝菜心”就不错,取鸡肝101克,

24、白菜心101克,水发木耳10克,炒酸枣仁10克,远志10克。将远志、炒酸枣仁浓煎取50毫升的药汁,鸡肝、白菜心、水发木耳洗净,白菜心切段,鸡肝切片用适量的黄酒拌匀备用。先爆香葱、姜后,放入鸡肝用武火爆炒出锅;再将菜心、木耳,用武火略煸;然后加入爆好的鸡肝及药汁,调味后,快炒出锅即可。 阴阳平衡是五脏六腑和谐的基础 “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府。”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人体是由若干个脏器和组织器官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这个整体内充满着阴阳对立统一。黄帝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中指出,人生而有形体,离不开阴阳的变化。五脏六腑各自有不同的功能,互相之间又有非常紧密的、相生相克的动态

25、平衡关系。脏与腑之间,一阴一阳,一表一里,一脏与一腑相互配合。五脏是指心、肝、脾、肺、肾,在生理上的共同特点是“藏精气”,所以脏属阴,为里;六腑是指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在生理上的共同特点是“传化物”,所以腑属阳,为表。因此,五脏与六腑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就是阴阳表里的关系。 脏腑间由经络相联系,比如说,手少阴心经属于心而络属小肠,手太阳小肠经属小肠而络属心,因而小肠与心构成了一对表里关系。其他脏腑以此类推,就是肺与大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互为阴阳、相表里。但是,五脏只配了五腑,尚余“三焦”没有与之相配的脏,所以古人将它称为“孤腑”。为了弥补这一空缺,在经络学说中便将心包与三焦配

26、成了表里关系,从而形成了六脏与六腑的表里对应关系。在正常情况下,脏腑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平衡协调关系,这种关系一旦遭到破坏,就会发生疾病。 心为君主之官,是脏腑中最重要的器官,起着主导和支配的作用,一旦心之阴阳失衡,就会殃及其他脏腑器官。我在2022年6月治疗的一例因心阴虚所致失眠的病例就很典型。该患者失眠已经三年,经常通宵无眠,仅中午能小睡片刻。诊见口干咽燥、舌尖红、少苔、脉细数而涩、面目淡白。询其病史,知其因遇难解之事苦思力想,睡少言多,时间长了肝肾不足、耗血损阴,于是导致失眠。所以我给他开六味地黄汤和加味酸枣仁汤以滋肾养肝、宁心清热、滋补心阴,并嘱患者严禁黄帝内经养生出自:百味书屋链接地址: 转载请保留,谢谢!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9页 共19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