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ppt

上传人:思*** 文档编号:1193039 上传时间:2019-09-29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5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节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第一节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节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节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ppt(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19/9/29,频率分析法-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1,第五章 控制系统的频率法分析,2019/9/29,频率分析法-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2,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频率特性的对数坐标图频率特性的极坐标图奈魁斯特稳定判据稳定裕度闭环系统的性能分析,本章主要内容,2019/9/29,频率分析法-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3,第一节 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2019/9/29,频率分析法-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4,考察一个系统的好坏,通常用阶跃输入下系统的阶跃响应来分析系统的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 有时也用正弦波输入时系统的响应来分析,但这种响应并不是单看某一个频率正弦波输入时的瞬态响应,而是考察频率由低到高无数个正

2、弦波输入下所对应的每个输出的稳态响应。因此,这种响应也叫频率响应。 频率响应尽管不如阶跃响应那样直观,但同样间接地表示了系统的特性。频率响应法是分析和设计系统的一个既方便又有效的工具。,2019/9/29,频率分析法-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5,一、频率特性的定义,对上式取拉氏反变换,得出输出时域解为,2019/9/29,频率分析法-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6,2019/9/29,频率分析法-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7,2019/9/29,频率分析法-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8,2019/9/29,频率分析法-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9,二、频率特性与传递函数之间的关系:,系统的频率响应定义为系统在正弦作用下稳态

3、响应的振幅、相位与所加正弦作用的频率之间的依赖关系。,对于一般的线性定常系统,系统的输入和输出分别为r(t)和c(t),系统的传递函数为G(s)。,式中, 为极点。,若:,则:,2019/9/29,频率分析法-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10,拉氏反变换为:,若系统稳定,则极点都在s左半平面。当 ,即稳态时:,式中, 分别为:,2019/9/29,频率分析法-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11,而,式中:Rm 、Cm分别为输入输出信号的幅值。,上述分析表明,对于稳定的线性定常系统,加入一个正弦信号,它的稳态响应是一个与输入同频率的正弦信号,稳态响应与输入不同之处仅在于幅值和相位。其幅值放大了 倍,相位移动了 。

4、 和 都是频率的函数。,2019/9/29,频率分析法-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12,定义稳态响应与正弦输入信号的相位差 为系统的相频特性,它描述系统的稳态响应对不同频率输入信号的相位移特性;,定义稳态响应的幅值与输入信号的幅值之比 为系统的幅频特性,它描述系统对不同频率输入信号在稳态时的放大特性;,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可在复平面上构成一个完整的向量 ,它也是 的函数。 称为频率特性。,2019/9/29,频率分析法-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13,由于这种简单关系的存在,频率响应法和利用传递函数的时域法在数学上是等价的。,频率特性与传递函数的关系为:,幅频特性、相频特性和实频特性、虚频特性之间具有下列关

5、系:,2019/9/29,频率分析法-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14,结论:当传递函数中的复变量s用 代替时,传递函数就转变为频率特性。反之亦然。,到目前为止,我们已学习过的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有以下几种:微分方程、传递函数、脉冲响应函数和频率特性。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2019/9/29,频率分析法-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15,从另一方面,若线性系统在正弦信号输入作用下,在稳态情况下,输入输出都是正弦函数,可用矢量表示:,可见,频率特性就是输出、输入正弦函数用矢量表示时之比。表示线性系统在稳态情况下,输出、输入正弦信号之间的数学关系。是频率域中的数学模型。,2019/9/29,频率分析法-频率特性的基

6、本概念,16,例子:设传递函数为:,微分方程为:,频率特性为:,其余略。,2019/9/29,频率分析法-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17,频率响应法的优点之一在于它可以通过实验量测来获得,而不必推导系统的传递函数。 事实上,当传递函数的解析式难以用推导方法求得时,常用的方法是利用对该系统频率特性测试曲线的拟合来得出传递函数模型。 此外,在验证推导出的传递函数的正确性时,也往往用它所对应的频率特性同测试结果相比较来判断。 频率响应法的优点之二在于它可以用图来表示,这在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可根据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判断闭环系统的稳定性;2、可根据频率特性曲线的形状去选择系统的结构

7、和参数;3、可由微分方程或传递函数求得,且可用实验方法求得;4、计算量小,采用作图,从而具有很强的直观性。,2019/9/29,频率分析法-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18,频率特性的推导是在线性定常系统是稳定的假设条件下得出的。如果不稳定,则动态过程c(t)最终不可能趋于稳态响应cs(t),当然也就无法由实际系统直接观察到这种稳态响应。但从理论上动态过程的稳态分量总是可以分离出来的,而且其规律性并不依赖于系统的稳定性。因此可以扩展频率特性的概念,将频率特性定义为:在正弦输入下,线性定常系统输出的稳态分量与输入的复数比。所以对于不稳定的系统,尽管无法用实验方法量测到其频率特性,但根据式由传递函数还是可

8、以得到其频率特性。,2019/9/29,频率分析法-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19,三、频率特性的求取及表示方法:,频率特性的求取方法:,根据系统的频率响应求取。已知系统的微分方程或者传递函数,输入以正弦波信号,求其输出响应的稳态分量,就可以得到频率响应的幅值与相位,然后根据频率特性的定义,即可得到系统频率特性的表达式。根据传递函数,直接令sj求取。通过实验方法测得。,2019/9/29,频率分析法-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20,工程上常用图形来表示频率特性,常用的有:1极坐标图,也称奈奎斯特(Nyquist)图。是以开环频率特性的实部为直角坐标横坐标,以其虚部 为纵坐标,以 为参变量的幅值与相位的图解

9、表示法。2对数坐标图,也称伯德(Bode)图。它是由两张图组成,以 为横坐标,对数分度,分别以 和 作纵坐标的一种图示法。3对数幅相频率特性图,也称尼柯尔斯(Nichols)图。它是以相位 为横坐标,以 为纵坐标,以 为参变量的一种图示法。,频率特性的图示表示方法:,2019/9/29,频率分析法-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21,(一)、极坐标频率特性曲线(又称奈魁斯特曲线),它是在复平面上用一条曲线表示 由 时的频率特性。即用矢量 的端点轨迹形成的图形。 是参变量。在曲线的上的任意一点可以确定实频、虚频、幅频和相频特性。,由于 是偶函数,所以当 从 和 变化时,奈魁斯特曲线对称于实轴。,根据上面的

10、说明,可知:频率特性曲线是S平面上变量s沿正虚轴变化时在G(s)平面上的映射。,2019/9/29,频率分析法-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22,(二)、对数频率特性曲线(又称波德图),它由两条曲线组成:幅频特性曲线和相频特性曲线。,波德图坐标(横坐标是频率,纵坐标是幅值和相角)的分度: 横坐标分度:它是以频率 的对数值 进行分度的。所以横坐标(称为频率轴)上每一线性单位表示频率的十倍变化,称为十倍频程(或十倍频),用Dec表示。如下图所示:,由于 以对数分度,所以零频率线在 处。,2019/9/29,频率分析法-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23,纵坐标分度:幅频特性曲线的纵坐标是以 或 表示。其单位分别为贝

11、尔(Bl)和分贝(dB)。直接将 或 值标注在纵坐标上。,相频特性曲线的纵坐标以度或弧度为单位进行线性分度。,一般将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画在一张图上,使用同一个横坐标(频率轴)。,当幅值特性值用分贝值表示时,通常将它称为增益。幅值和增益的关系为:,2019/9/29,频率分析法-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24,使用对数坐标图的优点:,可以展宽频带;频率是以10倍频表示的,因此可以清楚的表示出低频、中频和高频段的幅频和相频特性。可以将乘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所有的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都可以用分段直线(渐进线)近似表示。对实验所得的频率特性用对数坐标表示,并用分段直线近似的方法,可以很容易的写出它的频率特性表达式。,(三)、 对数幅相特性曲线(又称尼柯尔斯图),尼柯尔斯图是将对数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两条曲线合并成一条曲线。横坐标为相角特性,单位度或弧度。纵坐标为对数幅频特性,单位分贝。横、纵坐标都是线性分度。,2019/9/29,频率分析法-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25,小结,频率特性的定义频率特性与传递函数之间的关系各种数学模型之间的关系常用频率特性的三种图解表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