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代诗歌四首.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1631174 上传时间:2022-04-2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代诗歌四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2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代诗歌四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代诗歌四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代诗歌四首.docx(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代诗歌四首学习就像一场拔河竞赛,只要用坚持,就能获得成功。下面课件网小编为您举荐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代诗歌四首,希望对您有所帮助4 古代诗歌四首精彩开篇词古代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绚烂的明珠。其中有许多佳作,不仅语言隽美,而且意境深远。它们有的充溢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因此千一百零一年来广为传诵,成了流传千古的名篇。我们在课外已经接触了不少优秀的古代诗词,从今日起先,我们将接连学习课本中的四首古代诗词,领悟古人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手法和讲究炼字炼句的创作精神。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背诵诗歌。2.了解诗歌有关学问,理解

2、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品尝诗歌语言,体会诗歌的意境;培育赏读诗歌的实力,提高古诗文修养。4.培育酷爱祖国古代文化学问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观沧海一、新课导入大家知道曹操吧?说起曹操,经常听到两种迥然不同的评价,有人说他是英雄,有人说他是奸雄,今日我们阅读他的观沧海,或许你对这样一个历史人物会有更客观的相识。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沟通1.依据拼音写出恰当的词语。cng(沧)海 jié(碣)石 sng zhì(竦峙)水何dàn dàn(澹澹) xio sè(萧瑟)2.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说明

3、下列各词的意思。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竦峙:高高地挺立。竦,高耸。峙,挺立。星汉:银河。萧瑟: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至:极点。何:多么。若:似乎。临:登上。3.文体学问通常所说的古代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如本课的观沧海。而把唐朝新出现的绝句、律诗叫近体诗。如本课的次北固山下和钱塘湖春行。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有规定,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曲是一种与词相近的韵文形式,出现于南宋和金代,盛于元代,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敏捷,多用口语,用韵也更接近口语。如本课的天净

4、沙秋思。4.作者简介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在镇压黄巾起义中,渐渐扩充军事力气。挟天子以令诸侯后,先后灭吕布、袁术,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战胜兵强地广的袁绍,渐渐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二年(207年)北征乌桓,大胜。次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他善诗歌,常借诗篇抒发自己的政治理想。其诗气魄宏伟、慷慨悲壮,是文学史上建安文学的开创者。步出夏门行蒿里行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理想,气魄宏伟、慷慨悲壮。5.背景链接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他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乌桓的途中。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206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同年,袁绍的

5、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疆,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毅然北上征伐乌桓。在这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曹操最终取得确定性的成功。这次成功巩固了曹操的后方,所以其次年他才能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把前后的事务联系起来,我们就可以看出,北征乌桓对曹操来说是一次多么重要的斗争了。而观沧海正是曹操在北征乌桓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下的。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肯定会像沧海一样难以安静。他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勉的精神融会到诗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因而成为一篇优秀的作品。三、自学指导(二)

6、合作与探究(一)诗歌朗读1.自由朗读诗歌,实行各种形式把诗歌读通读顺,留意读准字音、节奏。【沟通点拨】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一百零一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绚丽,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2.结合注释解读诗意。【沟通点拨】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欣赏大海的奇景。海水多么宽敞浩荡,海中山岛高耸陡立。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日月的运行,似乎是从这浩渺的海洋中动身的。银河星光绚丽,似乎是从这浩渺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真是幸运极了,就用歌颂来畅抒心中的情怀吧!(二)整体感知在

7、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思索下列问题。1.全诗是以哪个字绽开来写的?【沟通点拨】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下文由观字绽开,写登山所见。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象的?【沟通点拨】这首诗写出了3层意思。第1层(12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第2层(38句):描写海水与山岛。(实景)第3层(912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想象)最终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3.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诗人是怀着怎样的感情描绘大海形象的?【沟通点拨】(1)日月之行四句写大海,全用虚写,却表现了大海有包涵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2)大海

8、的形象正是诗人形象的化身。诗人已经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将北征乌桓和袁绍残部,为即将挥师南下统一中原解除后顾之忧。在踌躇满志的时候,他借大海的形象抒发了建功立业的愿望,写出了千一百零一年来喜闻乐见的雄浑诗句。(三)深层探究1.如何理解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一句?【沟通点拨】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代了视察的方位以及视察的对象,这两句虽然没有干脆写到人,但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登山望海时的那种勃勃英姿。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下文由观字绽开,写登山所见。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绚丽,若出其里。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沟通点拨】作者运用夸张的手法创

9、建出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给诗歌增加了主动的浪漫主义色调。诗人联想日月星辰这些自然界宏大的景象,全离不开大海的怀抱。想象奇妙,胸怀开阔,渗透着诗人自己的雄心壮志和昂扬奋勉的精神,呈现了诗人力挽狂澜、重建天下的雄心,塑造了自我豪气盖世的英雄形象。3.诗人在这首诗中把自己欲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表达得淋漓尽致,诗人借助了什么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呢?【沟通点拨】虚实结合,借景抒情,描写沧海的壮美景色,表现博大的胸怀,抒发统一天下的雄伟理想。(四)熟读成诵四、板书设计水:澹澹观 山岛:竦峙(壮美气概) 实景借景抒情沧 树木:丛生海 一百零一草:丰茂(向荣姿态)日月:运行出其中 虚景 (奇妙想象) 博大星汉:

10、绚丽出其里 (雄伟意境) 胸襟五、拓展延长请你搜集几句有关胸襟理想志趣的诗句。【沟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其次课时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新课导入(师生一起朗诵以前学过的李白的诗歌,如静夜诗望庐山瀑布赠汪伦送孟浩然之广陵等。)通过这些诗歌,我们了解到李白是一个热忱奔放、想象丰富、重情重义的人。今日,我们将走进他的另一首

11、诗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诗表现了李白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又具有什么样的艺术风格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沟通1.作者简介李白(73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宏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世称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擅长从民歌、神话中吸取养分素材,构成其特有的奇丽绚烂的色调,是屈原以来主动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2.诗歌大意这首诗中对暮春季节特定景物杨花、子规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怜悯和关切的思想感情。3.背景链接王昌龄早年家贫,不惑之年才中进士,起先任秘书省校书郎,后任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后来因事贬至岭南,一生遭

12、受坎坷。王昌龄天宝年间被贬到龙标尉,与其交情深厚的李白当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安慰远方的友人。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诗歌朗读1.自由朗读诗歌,并实行各种形式把诗歌读通读顺,留意读准字音和节奏。【沟通点拨】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2.结合注释解读诗意。【沟通点拨】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一路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予给光明的月亮,希望它陪着您始终到夜郎以西。(二)整体感知1.诗人在第一句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作用?【沟通点拨】描写了杨花和子规。写落尽的杨花,点明白时令是暮春。暮春在古诗中是一

13、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又因为杨花是漂泊无定的,表现了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舞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伤凄惨地啼叫着。因此,可以说诗中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哀思之语,而哀思之意自现。2.该诗中哪一句点明白主旨?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沟通点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抒发了对友人的深切怜悯和关切的思想感情。3.每一首诗中必定会有的那个人,就是诗人自己。在这首诗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李白?请绽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描写诗人此时的形象。【沟通点拨】李白正独自站在窗前,抬头仰视着遥远天涯那一轮明月,心中牵挂着远方的友人,这

14、个月明之夜啊,又将彻夜难眠!4.这首诗很能打动人心,得益于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请随意选择一个角度,联系诗歌内容略作分析。【沟通点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诗人把明月人格化,把原来无知无情的明月,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有怜悯心的知心人,让明月成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到偏远荒芜的所在。不仅表现出诗人和挚友的心灵都如明月般纯净光明,还含有只要明月还在,两人的友情就会像皓月一样长存之意。(三)熟读成诵理解背诵全诗。四、板书设计景:杨花落尽 子规啼鸣哀切、凄惨 情景情:寄情明月 随君相伴怜悯、关切 交融五、拓展延长请查找资料写出李白借月抒怀的诗歌。【沟通】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

15、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玉阶怨)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秋浦歌(十三)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月下独酌)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关山月)第三课时 次北固山下一、新课导入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且以海日生

16、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联而著名于天下。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沟通1.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说明下列各词的意思。次:停留客路:旅人前行的路。风正:风顺。悬:挂。残夜:夜将尽未尽。2.作者简介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先天元年(732)中了进士,官洛阳尉。早有文名,往来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其诗流传不多。3.背景链接次北固山下是王湾在先天年间或开元初年游历江南时所作,格调壮丽,意境开阔,预示了盛唐诗歌健康发展的前景。据说,宰相张说曾亲自将这首诗题写于政事堂。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诗歌朗读1.自由朗读诗歌,实行各种形式把诗歌读通读顺,留

17、意读准字音、节奏。【沟通点拨】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2.结合注释解读诗意。【沟通点拨】在青山之外旅行,在绿水之中行舟。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显得更宽敞。顺风行船一帆高挂。夜将尽未尽的时候,一轮红日从海上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思念家乡的家书要传到哪里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二)整体感知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思索下列问题。1.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沟通点拨】首联:点题。青山指北固山。诗人在船上,想象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

18、奔波之意。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用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敞;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句,又是为颈联中江春句作铺垫。颈联:既写景又点明白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这么快,怎能不令人感慨!尾联:诗人离家日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新年来到,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自己旅途他乡,久不得归,见到此景,情何以堪?由此他自然想到要借大雁来给他传递家书了。全诗陈陈相因,浑然一体。2.哪些诗句干脆表达了思乡之情?【沟通点拨】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干脆表达了思乡之情。全诗覆盖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三)深层探究1.探究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

19、怎样的情景。【沟通点拨】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好像与岸平了。船上的人视野也因之开阔。此句写得恢弘阔大。风正一帆悬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而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可见写景极为传神。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历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你认为该如何理解呢?【沟通点拨】作者从炼字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妙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给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道理:海日生于残夜

20、,将驱尽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准确,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主动、向上的鼓舞力气。(四)熟读成诵四、板书设计次北固山下首联:旅途奔波之意颔联:恢弘阔大之景 借景抒情颈联:乐观、主动、向上的精神力气尾联:思乡之情五、拓展延长思乡是中国文学的主题之一,多数的乡愁陪伴着多数的诗人,同时多数的诗人创建了多数的乡愁诗歌。乡愁丰富了我们的情感世界,乡愁诗歌丰富了我们的文学世界。思乡事实上已经成了一个结,一个套在炎黄子孙身上的结。在你所积累的诗歌中,哪些诗句抒写了乡愁?【沟通】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悲歌可以当

21、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君自家乡来,应知家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唐王维杂诗三首)家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萨蛮)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露从今夜白,月是家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第四课时 天净沙秋思一、新课导入同学们,在你们眼中,秋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或许是丰收的,或许是浪漫的,或许是多愁善感的。那么,在一个游子的心中,秋天是什么样的呢?今日,我们一起走进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去体会体会。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沟通1.文体学问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小令。天净沙是曲牌名,

22、秋思是散曲的题目。2.作者简介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是元代闻名戏曲作家、散曲家。他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被称为元杂剧四大家。他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3.背景链接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始终未能得志。他一生都几乎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因而郁郁不得志,窘况潦倒。于是在一次羁旅途中,写下了天净沙秋思。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诗歌朗读1.自由朗读诗歌,并实行各种形式把诗歌读通读顺,留意节奏、重音。【沟通点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际。2.依据诗句用美丽的语言描绘图画,体会思乡之情。【沟通点拨】深

23、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暮鸦在树梢上回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的小桥,来到溪边的几户人家门前,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的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二)整体感知1.本曲前三句列出了哪些景物?分别渲染了怎样的氛围?【沟通点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前三句渲染了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覆盖在苍茫暮色中的枯藤、老树、乌鸦,呈现出一派萧瑟凄凉的景象。昏鸦归巢反衬出游子的漂泊无所归宿。小桥流水旁的人家虽然简陋清贫,却有亲人团聚的天伦之

24、乐,透露出游子对安静温馨的家园生活的憧憬,也反衬出有家归不得的悲苦。寒风飕飕,一匹瘦骨嶙峋的老马正在蜿蜒古道上艰难跋涉。这里虽然没有干脆写人,但已不难想象马背上的游子乏累、憔悴的神情。三句十八个字,不用任何动词和关联语作连缀,只是分别并列三个名词性词组就和谐地构成一幅以昏鸦人家瘦马为重点的意境深远的图画,羁思旅愁借景物自然显现,使人联想无穷。2.请你想象画面,给这首小令另拟一个小标题。【沟通点拨】断肠人秋旅图、深秋郊野独行图、天际断肠人、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3.断肠人在天际这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沟通点拨】前三句是写景,末二句为抒情。断肠人在天际是这首小令的主轴,贯穿着整首曲的情思:昏鸦还知道

25、投树栖息,小桥流水旁的人家也有安家之地,而骑着瘦马的游子却只能在西风古道上奔波。夕阳如血,可以想见它照在老树昏鸦,小桥流水同古道瘦立刻会各有各的色调,但倍添迟暮苍凉之气氛是相同的。天际二字的指出,与夕阳协作,正应了日暮途穷的成语,加重了悲凄衰残的色调,说尽了千古羁旅人无限的愁闷。4.这首小令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沟通点拨】这首小令寄情于物,通过对众多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羁旅天际的人的凄苦愁楚之情。(三)深层探究1.这首小令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特点?【沟通点拨】语言极为精炼准确,而且富有特色。通篇只有短短五句二十八字,却描绘出诗情浓郁的画面,创建出凄冷悲寂的意境。前三句句法结构完全相同,全用

26、名词和形容词,没有一个动词,描写了9个形象,9个小景,每三个形象构成一幅小画面。各句以三个并列的偏正结构的词组组成整齐的排比句,显得和谐匀整,一语道破某一种心情。也正因如此,这首小令被称为秋思之祖。2.天净沙秋思是如何运用对比衬托手法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沟通点拨】作品中动景与静景、暗淡的色调与光明的色调、天伦之乐与羁旅之苦,都形成显明的对比衬托,增加了视觉效果和感情色调。藤、树、桥、人家、古道是静景,鸦、水、风、马、夕阳是动景,动静结合,相互辉映。落日余晖的光明,深秋晚景的暗淡,色调一明一暗,相反相成。昏鸦归巢衬托了游子归宿无处,小桥流水人家的天伦之乐衬托了羁旅生活的艰难凄苦,感情上也成显

27、明比照。(四)熟读成诵四、板书设计天净沙秋思枯藤 老树 昏鸦景 小桥 流水 人家 悲怆愁苦古道 西风 瘦马 思乡之情情夕阳 断肠人五、拓展延长绽开想象,将天净沙秋思改写成一篇散文。【沟通】夕阳已渐西下,只在山顶留下半张无精打采的脸,无奈地看着这无精打采的人间。一抹余晖暗淡地斜洒在枝桠斑驳的老树的枝头。枯藤缠围着老树,树上的乌鸦,发出几声凄凉的哀鸣,划破黄昏的寂寥,斜阳为乌鸦黑亮的羽翼镀上一层金黄。潺潺的流水在夕阳的映照下波光粼粼,还映出几处人家。一座小石桥静静地站在流水上,像一个老态龙钟的一百零一岁老人,再也经不起岁月的践踏了。古道漫漫,西风凛冽。路,看不到终点。在这荒芜古道上,我骑着马,缓缓

28、地行进。几年来,与我朝夕相处的那匹马,经过岁月无情的洗礼,早已骨瘦如柴。经过多年的流浪,它和我都已乏累不堪。此时,夕阳正西沉,洒下凄冷的斜晖,本是鸟禽回巢、羊牛回圈、人儿归家的团聚时刻。而我,却仍在外漂泊未归,独自一人浪迹天际海角,流露出一丝淡淡的悲凉。写作 酷爱生活,酷爱写作精彩开篇词生活如同源泉,文章如同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息。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溢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可见,要写好文章,就要酷爱生活,从生活中找到写作素材,发掘生活之真善美。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视察生活,培育学生对生活的敏感性和新奇心。2.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不仅用眼睛看,更

29、要专心去思索。3.引导学生写自己熟识的生活,选择富有真情实感的材料写作。教学过程一、文题展示在你成长的过程中,有什么经验让你始终难以忘怀?或是有什么印象深刻的故事想和大家共享呢?回忆一下,把它写下来。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二、写作导航1.细致视察生活,保持敏感和新奇心,时时捕获生活素材。大自然的春花秋月、校内的一草一木、家庭的平凡琐事、社会的点滴见闻都是我们的写作素材。2.积累到的生活素材,不仅用眼睛看,更重要的是专心去思索、感悟,以此来表达我们阳光向上的人生志向和情趣。3.选择自己最熟识、最动情的生活来写,有真体验、真感受的材料,写时才能得心应手,情感自然而真挚地流露。同时,也要擅长抓住

30、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环境进行描写,才能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三、例文引路我发觉枕头里有个世界从小,我就有落枕的毛病,早晨起来,经常是歪着颈项,疼得哭爹喊娘。母亲自然是当心地替我揉来揉去,可这终归不是个许久之计。市场上卖的枕头对我不适合,母亲确定自己动手做。棉花是最如意的材料,可是太软了不行,太硬了也不行,母亲就一把把地挑过去,感觉适中才放进枕袋。两天后,我感谢地接过妈妈的这只花枕头,它那么轻,却又那么重。把头放上去,花枕的中间正好凹下去,将我的头包在里面。棉籽轻轻按摩着我的头部,让人感觉舒适极了,就像是静静的深夜,躺在海边沙地上,看满天繁星,呼吸清爽空气,呼吸之间全是妈妈的一瓣心

31、香。可是夏天来了,棉花被汗水一浸,就会发出霉味。于是,我爽性撇开枕头,仰着头睡觉,结果自然是我又歪了颈项,母亲又有了心事。没方法,只好托人从外地带回一大包绿豆壳,母亲用它又缝制了一只新枕头,这只枕头可比棉花的好多了,睡在上面,只要我轻轻一动,就会有一种沙沙的声音,像没有歌词的童谣,在静静的夜空弥散,连夜的精灵都会因此止住脚步,我当然睡得特别香。后来才知道,这些绿豆壳花了父亲近半个月的薪水,或许是因为太喜爱这绿豆枕了,我做作业时都会捧着它。最终有一天,枕布破了,看到满枕的绿豆壳飘然落地,我的眼泪也一下子落了下来:这可是母亲其次次为我做的枕头啊!上初中了,离家那天,母亲塞给我一只新枕头,新枕头溢着

32、一股药香,沁人心脾。母亲说,这是父亲特地上南通买的。在学校的每一夜,枕着药枕,听枕中药材的声音,那简直是在观赏人间最奇妙的音乐,我仿佛又找到了家的感觉,每一次闭上眼睛,就像是一手牵着父亲,一手牵着母亲,来到了落叶林,看一地金黄,满是温馨。岁月消逝,我慢慢明白,在这改变的枕头里有个不变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一种情感无时无刻不在持续。或许,关于这个世界的故事并不精彩,可它会伴我一生一世!【名师点评】本文选择了生活中的小事父母为我打算枕头一事,以极为一般的枕头为线索,由小见大,感悟到父母对子女的一片爱意,感情真挚,令人动容。文章三写枕头,让这一小物件成为感情的触发点和凝合点,且由此构成层层递进的结构,构思新奇,不落俗套。四、板书设计视察生活,捕获素材思索生活,感悟生活 写作源于生活写最熟识、最动情的生活第17页 共17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