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学第七章_课程课件.ppt

上传人:醉**** 文档编号:11530242 上传时间:2022-04-20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1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育学第七章_课程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小学教育学第七章_课程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教育学第七章_课程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育学第七章_课程课件.ppt(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七章第七章 课课 程程第一节第一节 课程概述课程概述一、课程与课程论一、课程与课程论(一)几种不同的课程观(一)几种不同的课程观 1 1课程是知识:课程是知识:是比较早、影响相当深远是比较早、影响相当深远的观点,也是比较传统的观点。这种观点目前的观点,也是比较传统的观点。这种观点目前仍然是最具代表性和广泛性的。强调学习者在仍然是最具代表性和广泛性的。强调学习者在课程面前是接受者的角色。课程面前是接受者的角色。 2 2课程是经验课程是经验:认为课程是从学习者角度出发和认为课程是从学习者角度出发和设计的,课程是学习者个人经验相联系、相结合的,设计的,课程是学习者个人经验相联系、相结合的,强调学习

2、者作为学习主体的角色。强调和依赖学习者强调学习者作为学习主体的角色。强调和依赖学习者个性的全面参与及主动性、积极性、选择性、感情、个性的全面参与及主动性、积极性、选择性、感情、兴趣、态度等。兴趣、态度等。 3 3课程是活动课程是活动:强调学习者是课程的主体,注意强调学习者是课程的主体,注意学习者的能动性,强调以学习者的兴趣、需要、能力、学习者的能动性,强调以学习者的兴趣、需要、能力、经验为中介实施课程。经验为中介实施课程。课程概念:课程概念: 课程就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引导下所获得的经验,课程就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引导下所获得的经验,这些经验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需求和受教育者的身这些经验是教

3、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需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安排的。心发展水平,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安排的。 “ “课程是经验课程是经验”的观点更加符合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的观点更加符合我国小学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和发展的需要。(二)课程论(二)课程论 课程论就是研究课程的专门理论。课程论就是研究课程的专门理论。 二、课程的理论基础二、课程的理论基础(一)课程的哲学基础(一)课程的哲学基础 在课程的各种理论基础中,哲学对于课程的影响在课程的各种理论基础中,哲学对于课程的影响最为长久、最为深刻。最为长久、最为深刻。 一是本体论层次。一是本体论层次。 二是方法论层次。二是方法论层次。(二)课

4、程的心理学基础(二)课程的心理学基础 与心理学的结盟是课程论形成独立科学的主要条与心理学的结盟是课程论形成独立科学的主要条件。真正为课程建立起心理学基础的人是赫尔巴特。件。真正为课程建立起心理学基础的人是赫尔巴特。三、决定课程的几个基本关系三、决定课程的几个基本关系(一)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一)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 间接经验为主的课程,典型的表现形式是学科课程,间接经验为主的课程,典型的表现形式是学科课程,认为课程就是分别地从各门科学中选择主要内容,组成不认为课程就是分别地从各门科学中选择主要内容,组成不同学科;直接经验为主的课程,典型的表现形式是活动课同学科;直接经验为主的课程,典

5、型的表现形式是活动课程,认为课程应当是一系列学生自己组织的活动。程,认为课程应当是一系列学生自己组织的活动。 在今后的课程改革与发展中,如何在小学课程中增加在今后的课程改革与发展中,如何在小学课程中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将是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学生的直接经验,将是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二)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二)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知识与能力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知识与能力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 一定的能力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必要条件,一定一定的能力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必要条件,一定的知识是能力形成和提高的基础。的知识是能力形成和提高的基础。 知识与能力又各自具有独立性,知识在量上的知识与能力又各自具有独

6、立性,知识在量上的积累并不必然地导致能力的提高;能力的形成除了积累并不必然地导致能力的提高;能力的形成除了与知识相关外,还有自己的规律和特征。与知识相关外,还有自己的规律和特征。(三)分科与综合的关系(三)分科与综合的关系 就课程结构而言,包括了分科与综合两个方面才是全就课程结构而言,包括了分科与综合两个方面才是全面的,就学习者的认识和思维的结构而言,包括了分化与面的,就学习者的认识和思维的结构而言,包括了分化与综合两种方式才是合理的。综合两种方式才是合理的。 综合课程的研究和尝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达到高潮,综合课程的研究和尝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达到高潮,成为当代课程实践和理论发展中一个重要的

7、课题。成为当代课程实践和理论发展中一个重要的课题。 (四)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关系(四)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关系 1 1人文主义课程的基本特点人文主义课程的基本特点(1 1)在课程目的上,重视人,崇尚个性。)在课程目的上,重视人,崇尚个性。(2 2)在课程内容上,提倡广泛的课程范围。)在课程内容上,提倡广泛的课程范围。(3 3)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充分地尊重儿童,热爱)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充分地尊重儿童,热爱儿童。重视受教育者的需求和兴趣,讲究教学方法,儿童。重视受教育者的需求和兴趣,讲究教学方法,提倡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倡学习的积极主动性。2 2科学主义课程的基本特点科学主义课程的基本特点

8、(1 1)在课程目的上,强调科学本身的价值和力量,)在课程目的上,强调科学本身的价值和力量,课程要为科学的发展和进步服务,即使提到课程对于个课程要为科学的发展和进步服务,即使提到课程对于个人和社会的意义,也会归结到二者对于科学的依赖或者人和社会的意义,也会归结到二者对于科学的依赖或者科学对于二者的巨大影响方面。科学对于二者的巨大影响方面。 (2 2)在课程内容上,提倡和推崇科学、重视各门)在课程内容上,提倡和推崇科学、重视各门科学知识在学校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并不断增加自科学知识在学校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并不断增加自然科学的内容,及时吸收科学发展的新成就。然科学的内容,及时吸收科学发展的新

9、成就。 (3 3)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对于方法和形式同样讲)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对于方法和形式同样讲究科学性,讲究效率。究科学性,讲究效率。3 3人文主义课程与科学主义课程的冲突人文主义课程与科学主义课程的冲突 第一次冲突是科学主义的课程基本形成并且在学校第一次冲突是科学主义的课程基本形成并且在学校站稳地位,这一时期科学主义课程代表着课程的进步趋站稳地位,这一时期科学主义课程代表着课程的进步趋势。势。 第二次冲突是人文主义的课程对科学主义课程主流第二次冲突是人文主义的课程对科学主义课程主流的冲击,这一时期人文主义课程代表着课程的进步趋势。的冲击,这一时期人文主义课程代表着课程的进步趋势。 我国既提

10、倡科学精神和科学知识,又提倡尊重学生我国既提倡科学精神和科学知识,又提倡尊重学生和重视个性发展,在课程中同时加强人文精神和科学精和重视个性发展,在课程中同时加强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神。 第二节第二节 课程的基本范畴课程的基本范畴一、一、课程的目标(一)课程目标的垂直分类(一)课程目标的垂直分类1第一层次 反映特定社会对于合格成员的基本要求,明显地反映特定社会对于合格成员的基本要求,明显地带有课程总体目标的性质。带有课程总体目标的性质。2第二层次 这一层次的目标适用于一定阶段的具体课程,这一层次的目标适用于一定阶段的具体课程,比总体目标更为具体,是总体目标在特定课程领域比总体目标更为具体,是总体

11、目标在特定课程领域里的表现。里的表现。3第三层次 这是更为具体的、与课程关系最为直接和密切这是更为具体的、与课程关系最为直接和密切的目标。这一层次的目标在具体的课程领域内部展的目标。这一层次的目标在具体的课程领域内部展开。开。(二)课程目标的水平分类(二)课程目标的水平分类 完整的课程目标应当包括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完整的课程目标应当包括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三个部分,每一个领域又可进行更为动作技能领域三个部分,每一个领域又可进行更为详细的区分。详细的区分。 在课程目标的水平分类研究中,有德、智、体在课程目标的水平分类研究中,有德、智、体或德、智、体、美、劳的提法,实际上就是在教育或

12、德、智、体、美、劳的提法,实际上就是在教育总体目标的层次上所作的水平分类。总体目标的层次上所作的水平分类。二、二、课程的内容和结构(一)课程的内容(一)课程的内容 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全部课程问题就是内容问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全部课程问题就是内容问题:课程设计是关于内容的组织安排,课程目的是决题:课程设计是关于内容的组织安排,课程目的是决定内容的依据,课程评价是判断内容产生的结果,课定内容的依据,课程评价是判断内容产生的结果,课程实施是内容的逐步实现,等等。程实施是内容的逐步实现,等等。 我国小学阶段的课程类型主要包括学科课程、活我国小学阶段的课程类型主要包括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动课

13、程、综合课程。(二)课程的结构(二)课程的结构1 1课程的基本结构课程的基本结构 课程的一般结构,即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教课程的一般结构,即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科书。学大纲(课程标准)、教科书。 (1 1)课程计划是课程的总体规划,也称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是课程的总体规划,也称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教学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所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所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指导性文件。 (2 2)课程标准也称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课程标准也称教学

14、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它规定学要的形式编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它规定学科的内容范围、逻辑顺序、教学进度和教法上的基本要求。科的内容范围、逻辑顺序、教学进度和教法上的基本要求。 (3 3)课本即教科书,它是根据教学大纲系统阐述学科)课本即教科书,它是根据教学大纲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教科书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内容的教学用书。教科书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 一般说来,课程计划(教学计划)是课程的宏观结构,一般说来,课程计划(教学计划)是课程的宏观结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是课程的具体结构。是课程的具体

15、结构。2 2课程基本结构的不同存在方式课程基本结构的不同存在方式(1 1)以统一要求为特点的存在方式)以统一要求为特点的存在方式 中国、苏联、日本、法国中国、苏联、日本、法国 (2 2)以多样化为特点的存在方式)以多样化为特点的存在方式 英国、德国、美国英国、德国、美国3 3课程基本结构的发展变化课程基本结构的发展变化(1 1)在统一性基础上增加灵活性)在统一性基础上增加灵活性 地方课时的安排,是我国课程结构的根本性变化。地方课时的安排,是我国课程结构的根本性变化。(2 2)在多样性基础上增加调控性)在多样性基础上增加调控性4 4课程结构的改革课程结构的改革 学习者的不同学习方式是课程具体结构

16、的基础。决学习者的不同学习方式是课程具体结构的基础。决定课程不同结构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根本最基础定课程不同结构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根本最基础的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是不同课程的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是不同课程的具体结构赖以建立的依据。的具体结构赖以建立的依据。 一般说来,以自主性探索学习方式为基础的课程,一般说来,以自主性探索学习方式为基础的课程,采用单元的形式最为适宜。在结构上至少包括主题、任采用单元的形式最为适宜。在结构上至少包括主题、任务、评价标准三个部分。务、评价标准三个部分。第三节第三节 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一、课程设计的层次与模式一

17、、课程设计的层次与模式(一)课程设计的层次(一)课程设计的层次 课程设计就是对于课程的各个方面作出规划和安课程设计就是对于课程的各个方面作出规划和安排。排。1 1宏观的课程设计宏观的课程设计 课程计划课程计划2 2中观的课程设计中观的课程设计 课程标准、教科书课程标准、教科书3 3微观的课程设计微观的课程设计 教师教师 (二)课程设计的模式(二)课程设计的模式 大致可以分为五种,它们是:主观法、经验法、客大致可以分为五种,它们是:主观法、经验法、客观法、活动分析法、实验法。观法、活动分析法、实验法。 主观法和经验法是人们进行课程设计最常用的模主观法和经验法是人们进行课程设计最常用的模式式 。目

18、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深入进行,国家、。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深入进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将逐步建立。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将逐步建立。 在众多的课程模式中,美国教育理论家泰勒创立的在众多的课程模式中,美国教育理论家泰勒创立的“泰勒模式泰勒模式”最为著名。最为著名。二、课程实施应注意的问题二、课程实施应注意的问题(一)认真落实课程计划,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基一)认真落实课程计划,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础(二)面向全体学生,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二)面向全体学生,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打好基础平打好基础(三)保证不同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三)保证不同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其他杂项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