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税收竞争对环境污染影响的比较研究——基于全国及区域视角-张根能.pdf

上传人:1890****070 文档编号:114329 上传时间:2018-05-1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546.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方政府税收竞争对环境污染影响的比较研究——基于全国及区域视角-张根能.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方政府税收竞争对环境污染影响的比较研究——基于全国及区域视角-张根能.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方政府税收竞争对环境污染影响的比较研究——基于全国及区域视角-张根能.pdf(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8 生态经济第33卷第1期(2017年1月) Ecological Economy,V0133,No1(January 2017)地方政府税收竞争对环境污染影响的比较研究基于全国及区域视角张根能,董伟婷,张珩月(西安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54)摘要:基于20002012年我国29个省份的数据,用工业废气排放量代表环境污染程度,实证比较分析了地区税负水平和环境政策两种税收竞争手段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税负降低使东、西部工业废气的排放增加,显著降低环境质量,但全国和中部却表现相反;地方政府执行宽松的环境政策使全国、东部和中部工业废气污染加剧,出现“趋劣竞争”现象;经济增长

2、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环境库茨涅茨曲线仅在东部和中部成立;其他控制变量的表现也各有不同。关键词:税收竞争;环境污染;工业废气;面板数据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407(2017)01002805A Comparative Study on Effects of Local Government Tax Competition on EnvironmentalPollution:Based on National and Regional PerspectiveZHANG Genneng,DONG Weiting,ZHANG Hengyue(Faculty of Ec

3、onomics and Management,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Xian Shaanxi 710054,China)Abstract:Based on the data of 29 provinces of China from 200020 1 2,chis paper empirically compares the effect of twokinds of tax competition of regional tax burden and environmental policy o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by u

4、tilizing industrialwaste gas emissions to represent the level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The result shows that lOW tax burden indeed increasesthe industrial waste gas emissions in the east and westdeteriorating the quality of environment significantly,but reduces theindustrial waste gas emissions in

5、national and cenffal areasThe local govemment executes lOOSe environmental policy whichleads to the exacerbation of industrial waste gas pollution and the phenomenon of“race to the bottom”in nationaleasternand central areas except the west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inverted curve between economic gro

6、wth and environmentalpollution establishes in the east and central areaThe performances of other control variables are also differentKey words:tax competition;environmental pollution;industrial waste gas;panel data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使得我国在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带动下,尤其是GDP持续高效增长使中国成为最大的发展中国

7、家。而且我国实行财政分权改革以来,地方政府的独立经济地位大大加强,促使国内税收竞争日益激烈,这些都不可避免的带来了环境污染。近年来,雾霾天气、饮水安全、土壤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形势越来越严峻,生态系统己经遭到严重破坏。首先,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的“心肺之患”。据(2013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74个依据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监测实施第一阶段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城市比例仅为41,京津冀地区的空气质量平均超标天数比例为580,其中重度污染天数比例为157,严重污染天数比例为67。其次,城市废水污染造成我国水污染事件频发,饮水安全问题让人们忧心忡忡。2013年,在4 778个中国地下水环

8、境质量监测点中,水质较差和极差的比例合计596,水质优良的比例仅为104,未来水资源安全形势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再次,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工矿业废弃地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区域性退化问题较为严重。2013年全国净减少耕地面积为802万公顷,土壤侵蚀总面积达295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307。最后,环境污染还造成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巨大损失,环保部于2012年完成的(2010年全国环境经济核算报告显示,2010年我国生态环境退化成本为15 3895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5。其中,环境退化成本比2009年增长了137,比2004年增长了115。这一数据的不断攀升,充分

9、说明我国环境危机的日益加重,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受到制约,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受到影响,因此应积极采取减排等控制措施,全面治理环境污染。国外已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地方政府的税收竞争行为对环境污染有显著影响。Cumberland考察了不同地区为吸引新的资源而展开的各种竞争。发现地方政府放松环境监管可以降低企业社会边际成本有利于吸引投资,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XJY006);西安理工大学教师博士科研启动经费资助项目(107211103);西安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2014RWZD001)第一作者简介:张根能(1962-),女,山西芮城人,博士,副教授,硕导,主要研究方向为对外贸易与

10、环境。E-mail:zgnxaut163tom万方数据张根能等:地方政府税收竞争对环境污染影响的比较研究 29所以地方政府之间会产生所谓的“趋劣竞争”(race to thebottom,RTB)现象,从而降低环境质量。Potoski【21研究发现,地方政府若以本辖区内居民福利最大化为目标,反而还会提高其他相邻低区环境质量,出现“趋优竞争”(race to thetop,RTP)的现象。FredrikssonMillimet【31认为美国各州会针对相邻地区环境政策的变化而对其辖区内的污染减排水平进行“被动”调整。Rauscher【41认为地方政府会通过税收竞争来获得经济资源优势、固化本地税源以

11、及拓展税基,甚至会执行宽松的环境政策,放松对环境质量监管和治理。Chirinko&Wilsonl51发现,地方政府会对负外部性和治理成本较大的污染物采取放松监管的污染治理策略,而对负外部性和治理成本较小的污染物则会加大治理力度,出现类似“骑跷跷板”策略。国内的相关研究则起步较晚。杨海生等【61认为地方政府之间会存在针对环境政策互相攀比式竞争的现象,主要通过降低环境质量标准来争夺流动性资源而放任本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李永友、沈坤荣_”研究发现我国环境控制政策和邻近辖区污染控制策略对工业污染减排效果有显著影响,而公众环保诉求以及中央政府的污染控制行为未对环保执法起到促进作用。崔亚飞和刘小川【81采

12、用1998200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不同税种和排污费,以及国家颁布的环境标准对工业SO:、工业固体废弃物以及工业废水排放的影响,发现地方政府在对待不同污染物会采取类似“骑跷跷板”的策略,而且也存在RTB的现象。刘洁和李文【91对20002009年中国28个省份的空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税负降低确实会显著影响环境质量,加剧环境污染;执行宽松的环境政策会促使工业废水排放增加,却减少了工业废气和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排放,表现出环境政策对工业废水的“趋劣竞争”。姚公安【l川实证分析了我国20072011年各省、自治区的税收收入、行政收费以及工业“三废”总量面板数据,发现税收收入和行政收费越多,会

13、加剧辖区内的工业废水、工业废气的排放,产生的工业废渣也越多。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了地方政府税收竞争对环境污染的影响,而且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但是,国外学者是在财政联邦制的背景下展开对地方政府税收竞争与环境污染影响的研究,并不适用于我国国情。国内学者的研究是建立在我国地方政府不具有独立的税率决定权这一基础上,多是考虑制度内税收竞争对环境质量的影响,而且也只考虑了全国总体样本的工业三废构建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工业废气为例,考虑制度外因素和隐形的税收竞争状况,构建全国和区域的环境污染面板数据模型,深入分析全国及东中西部的税收竞争状况对环境污染的具体影

14、响,找出其中的差异性以及验证环境库茨涅茨曲线在全国和区域间是否存在,为政府防治环境污染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政策建议。1变量选取与模型设定11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被解释变量:环境污染程度(E):目前工业三废仍然是我国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仅以工业废气污染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即选取工业废气排放量来表示环境污染程度。解释变量:地方政府税收竞争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主要从地区间税负水平的差异以及环境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是否严苛这两个方面来反映。税收竞争的首要目的是增加本级政府的税收收入,而降低税负是地方政府吸引投资、争夺经济资源的最主要手段。在环境政策变量的选取和衡量上,由于我国并没有设置专门针对环境污

15、染的税种,本文将现有税收制度中与环境保护有关的税种纳入环境税体系,主要选取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税、土地增值税和城市维护建设税这五类税种。另我国现有的排污费制度主要是针对环境污染而设置的行政收费政策,并纳入地方财政收入,因此将排污费和上述税收一起作为环境政策变量。故本文选取两个指标来衡量我国地方政府间的税收竞争程度:(1)税负水平币选用税收收入占GDP比重来表示。(2)环境政策变量1;!,选取具有环境税性质的五类税收与排污费收入之和占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来表示。控制变量:除了选择衡量税收竞争程度的两个解释变量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外,本文还考虑了其他会对环境污染造成影响的控制变量,主要包括以下

16、6个变量,(1)经济增长(rgdp),经济增长速度对环境污染有显著影响,而用人均GDP更能反映真实人均收入和经济增长水平,故本文用人均GDP来反映经济增长。人均GDP用某地区的GDP该地区年末总人口数来表示,还将人均GDP的平方引入污染方程,用来验证环境库茨涅茨曲线在全国及区域间是否成立。(2)产业结构水平(cyjg),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上升会增加工业污染物的排放,加剧环境污染。而当经济发展由高耗能高污染的第二产业转向低污染高产出的服务业时,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下降,其污染水平也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而变化。因此本文选取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来表示产业结构水平。(3)技术水平(js

17、sp)。煤、天然气等能源会在消耗的过程中产生污染物从而造成环境污染,而技术水平的进步会减少能源消耗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因此本文选取地区单位GDP能耗量,即地区万吨标准煤该地区GDP来表示技术水平。(4)城市化水平(rkbz)。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城市人口数量增加,对环境污染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故本文采用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衡量城市化水平,即某年某地区城市人口数该年该地区总人口数。(5)贸易开放度(mykfd)。贸易开放带来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所处环境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了,因而促使万方数据30 生态经济第33卷第1期(2017年1月) Ecological Econ

18、omy,V0133,No1(January 20 1 7)发达国家制定更为严苛的环境保护法律,迫使高污染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加重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污染。本文采用各地区进出口贸易总额占GDP的比重来表示贸易开放度。(6)社会固定资产投资(gdzctz)。国家增加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加大投资建设力度会对环境污染产生一定的影响,故本文也选用这一控制变量。数据来源:税收收入、GDP、年末总人口、第二产业增加值、城市人口数、进出口贸易总额和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工业废气排放量和排污费数据来源于中国环境年鉴,技术水平变量中的万吨标准煤数据来自中国能源统计年鉴,环境政策变量中的五类税

19、收数据来自中国税务年鉴。为剔除物价变动的影响,本文用GDP平减指数对人均GDP和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进行了平减,转变为2000年不变价格的实际值。由于面板数据同时含有截面和时间序列,为了避免伪回归等问题,故在进行平稳性检验后对人均GDP和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两个变量采用了自然对数形式,即相应的变量名加前缀“ln”。12模型设定和估计方法本文通过对变量进行平减,以及对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后,构建环境污染面板数据模型如下:E。=a?+p1畈?+p2hj,+p1 In rgap。+】BI(In rgdp,y+fl,cyjg。+;86jssp,+plrkbz,?+屈mykfd、!+p9 In gdzctz,+s

20、, (1)其中:f表示不同的截面个体,t表示所观测的时间维度;为面板模型中的常数项;Eq=l,2,3,9)为待估系数;s。为残差项。本文还将人均GDP的平方引入污染方程,用来验证环境库茨涅茨曲线在全国及区域间是否成立。本文研究我国不同省份在不同时点上的税收竞争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应采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面板数据模型一般可以分为有个体影响的变截距模型、有个体影响的变系数模型和无个体影响的混合模型三种,其中变截距模型和变系数模型又分为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两种。由于本文将从全国角度和区域角度的税收竞争状况分别对环境污染做面板数据分析,选取我国除海南和西藏外的29个省份20002012年的数据为样

21、本,这是因为海南省的地理位置与其他省份不接壤,而西藏地区的数据缺失,故剔除这两个省份。本文在全国面板数据模型中采用个体固体效应的逐步回归法,区域面板数据模型则先进行似然比检验(1ikelihood ratio test)来判断是使用混合模型还是个体固定效应模型,若是拒绝原假设,则再进行Hausman检验来判断使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还是个体随机效应模型。还由于所选取的样本中截面个数(29个省份)大于时间序列个数(13年),可能会存在异方差现象。因此,在估计时选择加权重来避免异方差,全国环境污染面板模型在回归时选择Crosssection Weights加权的广义最小二乘法,并进行逐步回归。区域环境

22、污染面板模型在回归时选择CrosssectionSUR加权的广义最小二乘法。2实证结果及分析21全国视角下的实证分析全国污染面板模型采用个体固定效应横截面加权的逐步回归法,在剔除不显著变量后提升模型的拟合优度。回归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模型整体的拟合效果较好,逐步回归时帮和修正后的R2均在087以上,这表明解释变量能很好的解释被解释变量;另外,在回归过程中逐步剔除不显著变量后,修正后的R2在增大且剩下变量的显著性水平逐步提高。具体来看,在第一次回归中,因为产业结构水平在不显著变量中的r值最低故在第二次回归时优先剔除。按这种思路在第三次回归时剔除贸易开放度。这样逐步回归得到的第三次回归方

23、程,变量的显著性水平较高,拟合程度也提高了,尤其是税负水平由不显著变为通过了l的显著性检验,故选择第三次回归结果为最终结果。表1全国污染模型逐步回归结果第一次回归 第二次回归 第三次回归106 3894 112 1246 117 2761C(3654 206) f3852 695) r4035 896)3l 14245 30 90423 42 19740砖(1538 399) (1573 303) f2697 481)1 18 5465 120 6084 141 1510影 (-2540 333) (一2863 669) (-3682 786)-45 79826 -47 18135 -48 2

24、9822lnrgdp (-6967 038) (-7152 764) (一7335 866)2 335366 2 404533 2 477236(1nrgdp)2 (7166 821) 仃355 334) (7606 814)一6902864cyjg (-0103 300)1 609099 1 690072 1 795473jssp (3081 080) f3222 984) f3412 758)6 275574” 6 334475 6 262549rkbz(2543 227) f2551 800) (2640 216)6357484 5992879my嘲f1032 156) f097l 54

25、6)lngdzctz7 216482 7 259039 7 176788(10203 77) (10226 62) r10248 47)尺2 0884 067 0885 19l 0886 620修正R2 O87l 414 0873 035 0874 983注:、+、分别表示系数在1,5,10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括号内为回归系数的r统计值。在衡量税收竞争的2个变量中,税负水平与工业废气污染显著正相关,表明各地区税负水平降低,即税收竞争程度加剧反而减少了工业废气排放,表现出税负水平的降低对环境污染的“趋优竞争”,与假设不符。而环境政策变量与工业废气污染显著负相关,表示各地区具有环境保护性质的税收收入

26、和排污费收入减少,即税收竞争程度加剧时,将使得工业废气的排放量呈现增加的趋势,表现为环境政策对环境污染的“趋劣竞争”。这说明当地方政府在税收竞争的过程中为了吸引投资,争夺经济资源和拓展税基而对工业废气排放采取了放松监管和降低标准的策略,从而加剧了环境污染。其他控制变量的表现上,经济增长与工业废气污染呈万方数据张根能等:地方政府税收竞争对环境污染影响的比较研究 31显著负相关,且人均GDP的平方在对全国工业废气面板模型的三次逐步回归中均呈现显著的正“U”型曲线关系,这说明经济增长对全国工业废气污染并不存在环境一经济增长的倒“U”型库茨涅茨曲线。此外,技术水平、城市化水平和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都与工业

27、废气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均符合假设。其中,单位GDP的能耗反映的技术水平与工业废气污染显著为正,则说明单位GDP能耗越低,所产生的工业废气污染物越少,将减轻环境污染。城市化水平和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工业废气显著为正,说明人口规模越大会消耗更多的资源也就会带来更多的污染排放,以及全社会对固定资产投资越多可能出现重复建设问题,致使环境污染加剧。根据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加权广义最小二乘法(crosssection weights)的估算结果,我们发现各省的工业废气污染状况有一定的差异性。估算结果总体平均值c=117 2761亿标立方米,各省工业废气污染对平均工业废气污染的偏离如表2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对

28、本文所选取的29个省市来说,工业废气污染高于平均水平的省份共有13个,按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河北、山西、河南、辽宁、内蒙古,山东、青海、广西、江苏、湖北、宁夏、浙江和新疆。对工业废气污染程度低于平均水平的省份共有16个,按由小到大依次是北京、上海、天津、吉林、江西、四川、广东、湖南、黑龙江、贵州、福建、陕西、安徽、甘肃、云南和重庆。河北省工业废气污染程度最大,其次是山西、河南,这是因为大部分工业产业和煤炭资源都集中在这三个省份,所以污染会较为严重。北京、上海和天津是工业废气污染程度最低的三个省份,这可能是因为上海的工业化程度较低,对环境污染影响较小,而天津、北京经济发展速度快,已经处于后工业化时

29、代,故其对环境污染的排放都执行严格的监管和治理,也就使得工业废气排放减少,减轻环境污染。22区域视角下的实证分析2000年国家在制定西部大开发战略时,重新定义了我国的东中西部三大区域,东部包括北京、天津等11个省份,中部包括山西、吉林等8个省份,西部包括四川I、重庆等12个省份。本文将从这三个区域角度分别对环境污染模型进行回归,找出工业废气污染在我国东中西部的差异性,并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221模型选择本文在研究区域污染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时,先用Likelihood Ratio方法进行F检验,检验结果如果拒绝混合效应模型,那么再用Hausman检验结果来判断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还是随机效应模型。模型

30、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从表2全国29个省份的工业废气回归结果均值偏离表单位:亿标立方米北京C产11 22966 天津c27 512233 河北c1=20 89715山西cd=9 231567 内蒙古c5=3 944921 辽宁c6=5 685185吉林c7=5 461350 黑龙江c8=一2 500483 上海c9=一9 801104江苏C,o=942562 2 浙江C1l=1960540 安徽C121 180528福建C13_一1 439810 江西C。=-3 859764 山东C,=3 888078河南C。6=5 876441 湖北C,=9130320 湖南Cl产一2 892547广东C19

31、3 321142 广西c2。=2 102750 重庆c21_一17183 88四川c2:一3 543935 贵州c2,一1 853686 云南c24284057 0陕西C2;一1 421400 甘肃C26=-689597 3 青海C27=2 580903宁夏c2。=698732 7 新疆G。=51102 82表中可以看出,三大区域都在1的显著性水平拒绝了混合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故三大区域回归方程均采用个体固定效应截面加权(Crosssection SUR)的估计方法进行回归分析。表3面板数据模型F检验和Uausman检验结果检验结果 东部污染模型 中部污染模型 西部污染模型,检验(CrOS

32、SSCC80245 524 19689 470 52696 478tionF) (prob=0000 0、 (prob=0000 01 (prob=o000 01结论 拒绝混合效应模型 拒绝混合效应模型 拒绝混合效应模型Hausman检100630 400 截面个体数小于解验(ChiSq 释变量的个数无法34471 457统计量) (prob=O000 01 适用随机效应模型 (prob=o000 1、结论 拒绝随机效应模型 拒绝随机效应模型 拒绝随机效应模型222实证结果及分析通过面板数据模型检验选择了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后,三大区域税收竞争对环境污染的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三大

33、区域环境污染方程的估计结果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中部地区税负水平对工业废气污染的估计系数虽显著为正,与全国的回归结果一致,与假设不符。东部和西部地区的税负水平与工业废气污染负相关且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表现为税负水平越低,即税收竞争程度越高,环境污染越严重,出现了“趋劣竞争”的现象。这说明东部和西部的地方政府为了谋求该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固化已有税收收入和拓展税基,并且政府官员为了争取经济考核和晋升上的优势,而采用了降低税负的税收竞争手段,促使工业废气排放增多。降低税负产生的恶性税收竞争还可能使得环境质量进一步降低,税收的低效率无法补偿污染企业产生的环境损害成本,反而会造成全社会的福利损失

34、。环境政策变量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在西部不显著。东部和中部地区对工业废气污染则呈显著负相关,表明东部和中部地区政府选择执行宽松的环境政策,即减少具有环境税性质的税收收入和排污费收入,以及对一些产值高、利税高,但高污染、高能耗的污染企业采取放松监管与治理的策略,还可能存在就排污费收费问题与污染企业协商收费的现象,从而降低了东部和中部地区的环境质量,出现环境政策的“趋劣竞争”。东部1l省份: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中部8省份: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西部12省份:广西、内蒙古、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

35、。 万方数据32 生态经济第33卷第1期(2017年1月) Ecological Economy,V0133,No1(January 201 7)观察经济增长在三大区域环境污染方程的估计结果可以看出,东部和中部的经济增长与工业废气污染的正相关关系显著,且符合环境库茨涅茨倒“u”型曲线,说明东部和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越快,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也就越严重,而随着收入水平逐步提高,人民会要求高质量、更洁净的生活环境,也就对地方政府施加了更大的环保压力,从而改善了环境质量。而西部经济增长与该地区工业废气污染呈负相关,且环境库茨涅茨曲线呈正“u”型,不符合库茨涅茨假说。此外,其他控制变量的表现也有差异。产业结

36、构水平在三大区域都呈显著负相关,这与理论不符。可能是由于观测对象的客观条件造成的,如污染物本身的性质和结构、排放测算技术等,或者是本文变量选取或样本容量的大小因素造成的误差。城市化水平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对工业废气污染的估计系数显著为负,在东部地区的估计系数显著为正,这说明东部地区的城镇人口比重大,城市化水平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业废气污染物的排放,从而降低了环境质量。技术水平方面,虽然三个区域都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但东部和西部呈显著正相关,中部呈显著负相关。东、西部呈正相关说明技术水平的进步,使得单位GDP能耗的降低,减少了废气排放,提高了环境质量。中部地区的结果与理论不符,可能是截面个数少

37、等因素造成的误差。在贸易开放度方面,三大区域都呈显著正相关。东部地区得益于地理位置优势、雄厚的工业基础以及低廉的劳动力资源,使得贸易开放度的程度较高,符合国际贸易对环境污染具铲替代效应”的“污染天堂”假说,也就使得环境污染加剧;中西部地区虽没有东部地区的地理位置优势,但我国在加入WTO以来整体贸易水平的提高,以及东部地区的一些高污染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使得中、西部地区的贸易开放度提高,虽有助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但其必然会导致该地区环境质量的降低。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方面,西部不显著,中部呈显著负相关与假设不符。东部地区在1显著性水平下呈正相关,这表明东部地区的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投入较多、建设

38、力度大,使工业企业的结构和规模扩大,而且东部地区工业化,城市化水平较为完善,环境污染程度也更为严重。东中西部工业废气污染模型回归结果见表4。3结论及建议本文使用20002012年我国29个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地方政府税收竞争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得出如下主要结论:第一,税负水平方面,从全国角度来说,税负水平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并不符合预期,但进行分区域分析后,我们发现东部和西部地区地方政府在采取降低税负的税收竞争手段时,会加重环境污染程度。税负扭曲造成税收的低效率,使得税收对环境污染的负外部性得不到矫正,资源得不到合理有效的配置,可能会带来更大的国民经济损表4东中西部工业废气污染模型回归结果东部回归

39、中部回归 西部回归633 1242 -434 0135 365 8527C(-16187 56) (-8206 707) (17168 33)108 8289 658 0933 110 9976(-5324 544) (18491 33) (一7566 260)116 8845 一691 7845 324911影 (-S320 853) (-8862 290) fO778 599)124 9731 110 1350 78 2075lnrgdp f15496 57) (7931 131) r一1 5602 86)(1n,g- 6 070199 -4 974343 4 381767咖)2 (-14

40、592 53) (-7824 828) (17817 22)204 5262 77 23440 38 46991伽(一22412 23) (-lO989 78) (7634 419)14 34514 一3008778 2163526jssp (13940 89) (-3986 058) (5541 581)10 18303 20 48089 8077668rkbz f3456 142)(-8928 012) (-4695 643)4 666176 7 454743 9 327774mykfar5177 308) (2258 557) (20777 07)lngdzctz5 013578 7 2

41、33613 5582684f5162 495) (-3529 798) f120l 592)殿 0958 633 0955 354 0968 570修正R2 095l 925 0947 143 0963 715注:+、+、分别表示系数在1、5、10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括号内为回归系数的r统计值。失和环境危机。第二,环境政策变量方面,除西部地区外,全国及东、中部地区均与工业废气污染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表明从全国以及东部和中部地区的角度分析时,执行宽松的环境政策会加剧环境污染,即表现为环境政策的“趋劣竞争”。这时,政府的税收竞争使其工业企业承担了较低的废气减排和处理标准,加剧了环境污染。第三,经济增

42、长方面,东部和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对环境造成了显著影响,并与环境污染呈倒“U”型曲线,符合环境库茨涅茨假说,说明东部和中部环境恶化程度随经济的增长而加剧,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环境污染又由高趋低,促使环境质量逐渐得到改善。第四,其他控制变量方面,在全国及区域回归方程中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也有一定差异。技术水平在全国和东、西部均与环境污染呈正相关关系,表明单位GDP能耗的降低会减少环境污染。城市化水平全国和东部均符合理论假设,即城镇人口规模越大带来的环境污染程度也越高。贸易开放度在东中西区域回归方程中都显著为正,而全国回归时却因丁值过小而在逐步回归中剔除,表明东中西部的贸易开放程度越高,越容易吸引

43、污染产业投资建厂,影响环境质量,而从全国整体贸易开放度来看却掩盖了这种关系。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全国和东部显著为正且符合理论假设,表明投资建设力度的加大,确实使得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一枝独秀”,甚至在全国经济总量占据主导地位,也就不可避免的降低了环境质量。针对上述结论和当前我国地方政府税收竞争与环境污染现状,为避免恶性税收竞争带来的环境负面效应,本文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建立独立的环境税制,促进排污费制度改革。我国环境税的缺位,使得地方政府在争夺竞争优势时采取了不恰当的税收竞争手段,以及地方政府利用万方数据42 生态经济第33卷第1期(2017年1月) Ecological Economy,V01

44、33,No1(January 2017)民福利和人口压力下区域废弃物排放量仍有一定的增加。3结论根据前述物质流分析结果所示,南沙区20062010年,社会经济系统物质流具有如下特点:(1)南沙区区域直接物质输入和过程排放物质两项指标均呈现先降后回升的趋势,不过从总体上看,人均直接物质输入与人均物质总输入均出现期末低于期初的趋势,而人均过程物质排放与人均物质总排放由于期中下降幅度较小,期末回升后反而高于期初。可见,由于区域生产力的进步,物质输入强度有所下降,而随着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人们的物质消费的增长,从而导致输出增加。(2)单位GDP物质利用量得到明显降低,20062010年,年均下降速

45、度为1927。单位GDP废弃物输出量也逐步降低,区域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正在得到缓解。(3)20062010年南沙区的资源生产率呈上升趋势,年均上升2248,但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说明南沙区明显处于资源消耗性经济发展阶段。(4)区域环境效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只是在2010年有所下降,年均上升1422,但低于GDP的增长速度(2335)。虽然区域经济系统技术水平提高对区域废弃物排放有一定的限制作用,但在国民福利和人口压力下区域废弃物排放量仍有一定的增加。(5)区域直接物质输入与物质消耗的IPAT分析显示:代表国民福利的彳指标均呈现上升趋势,年均递增1337,代表人口的P指标年均递增为88,代表技术

46、水平的丁指标也在不断在上升。表明区域经济负担出现较大幅度下降,可抑制住物质消耗的增加,人均消耗强度亦出现轻微下降,此外,在区域经济活动总量增加压力下区域物质消耗量的总规模只是略微上升(年均362)。围参考文献:1段宁,柳楷玲,孙启宏,等基于MFA的19952005年中国物质投入与环境影响研究J】中国人121资源与环境,2008(6):1051092t军,周燕,刘金华,等物质流分析方法的理论及其应用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4):60643徐一剑,张天柱,石磊,等贵阳市物质流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2):16881691【4】张音波,夏志新,陈新庚,等基于物质

47、流分析方法的区域可持续发展动态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资源科学,2007(6):2182185张音波区域物质流分析方法及其在广东省的应用研究D广州:中山大学,20076张音波,陈新庚,彭晓春,等广东省环境经济系统的物质流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2008(5):102110317】尹科珠三角环境经济系统的物质流分析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98】尹科,彭晓春,陈志良,等基于物质流分析的可持续发展方法探讨以珠江三角洲为例【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7):179-1839刘平基于物质流分析方法的广东省循环经济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0(责任编辑:苏斌)排污费制度与企业之间的协商收费

48、行为,这些都让污染企业有机可乘。所以,中央和地方政府应建立完善的环境税体系,规范排污费收费制度,真正做到“谁污染,谁付费”。第二,引导地方政府制定规范的税收优惠政策,避免恶性税收竞争。中央应对地方政府制定合理规范的税收政策加以引导,纠正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粗放经济增长的错误税收竞争观念。第三,亟需改变单一以GDP作为衡量地方官员政绩的考核机制,建立科学完备的官员晋升激励机制。地方政府谋求经济快速发展是税收竞争的主要成因,但一味地追求经济增长必然会带来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应树立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可持续发展观,引入绿色GDP理念势在必行。第四,针对不同性质的污染物外部性大小采取不同的防治机制,作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工业废气这种易于传播、甚至覆盖全国范围的纯污染物,应强调中央和地方政府协同治理,减少污染范围,从整体上提高环境质量。同参考文献:1Cumberland J HEffic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论证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