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12.诗词三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12.诗词三首.docx(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12.诗词三首 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于密州知州任上所作的一首词。此词表达了强国抗敌的政治主见,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以下是课件范文网小编为您举荐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12.诗词三首。 江城子密州出猎 1.集体背诵。 2.苏词背景介绍。(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豪放派的词风)苏东坡是北宋词坛的大革新家, 他作词时,正值柳词风靡一时之际,他有志于变更花间以来柔媚的词风。宋神宗熙宁八年,东坡任密州知州,曾因旱去常山祈雨,归途中与同官梅户曹会猎于铁沟,写下了这首出 猎词。他因自己的词有别于柳七郎风味而颇为得意。曾致书鲜于子骏表达自己的这种自喜:近却颇
2、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 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丽也。 3.补充注释与典故分析。 (1) 太守:即苏东坡,作者自称。写本词时,作者任密州知州。 (2) 孙郎:即孙权。三国志吴志载: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废亭,马为虎所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 (3) 遣冯唐: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抗击匈奴有功,但因报功不实,获罪削职。后来文 帝听了冯唐的话,派冯唐持节去赦免魏尚,仍叫他当云中太守。这里东坡借以表示希望朝廷委以边任,到边疆抗敌。 (4) 射天狼:天狼,星名,一名犬星,主侵掠,这里指代西夏军队。 4.内容与形象分析。(1)
3、由典故运用,我们可以看出,词人苏轼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 形象?明确: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挽弓劲射、保家卫国、征战沙场的英雄形象。(2)再来分析词的内容,看作者是怎样塑造这个英雄形象的。 明确: 在这首词中,上阕写出猎,下阕写请战,场面热情,情豪志壮,大有横槊赋诗的气概, 把词中历来香艳软媚的儿女情,换成了报国立叻、刚毅壮武的英雄气了。 上阕: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 射虎,看孙郎。好一幅威猛的群雄出猎图,勾画出一个狂飚式的人物形象:太守出猎而 报知人民跟随去看,其狂一也;出看而须倾城,其狂二也;猎必射虎,其狂三也; 自比孙郎,其狂四也。 下阕
4、: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 望,射天狼。好一个豪放不羁的特性,好一腔豪情洋溢的壮志:鬓微霜,又何妨,此豪一也;持节云中,此豪二也;会挽雕弓;此豪三也;西北望,射天狼,此豪四也。 5.以本词为例,概括豪放词风格。 课后记:学习这首词,不能撇开词本身去分析豪放派的特点,而要紧紧围绕词,让学生从词动身,去体会,去感悟。 6.联系学习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四、课堂训练 1.熟背二词。(让学生再体会、感悟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同词风。) 2.依据浣溪沙江城子的句数、字数、调数,任选其中一个词牌试着填词一首。 五、课堂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进一步走近宋词,初步接
5、触风格迥异的宋词两大流派,对诗词的意境、形象、风格的分析方法有了更多的了解,希望大家下去以后广泛阅读,深化思索,仔细分析,对中国文学史上的两座丰碑有更深刻的了解和相识。 六、布置作业 联系辛弃疾的生平、思想、风格自学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课后记:训练1要求全体学生必需做到;训练2只要求有实力有爱好者完成即可。 满江红秋瑾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词作的内容及其蕴含的感情。把握词作的主旨。 2、学习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3、学习词人的政治理想和爱国热忱。 教学重点: 1、理解词作的内容及其蕴含的感情。把握词作的主旨。 2、学习词人的政治理想和爱国热忱。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
6、法。 一、预习复习 1、导入 2、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1875年生于绍兴,原名闺谨,字璿卿,自号竞雄,别名鉴湖女侠,汉侠女儿。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是我国近代杰出的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生于一个封建家庭,幼怀大志,性格豪放,酷爱诗文和骑马击剑,能文能武,敢说敢为。1904年自费留学日本,主动参与反对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活动,并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创办中国女报,宣扬革命。后回绍兴组织光复会,与徐锡麟分头打算皖浙两省起义,事发后被捕,坚贞不屈,六月六日就义于绍兴古轩亭口。 创作背景:1903年春,王廷均用钱捐得户部主事官职,秋瑾随夫入京。 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
7、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夫无心国事。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由吴芝瑛出面调解,而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二、问题导学 1、朗读课文。 2、比照注释理解文意。 留意满江红秋瑾 中的典故: 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 四面歌残终破楚作者又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来比方说明自己最终冲破家庭牢笼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青衫湿出自白居易的琵
8、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极言作者对自己前途的担忧和忧虑。 3、概括文章的内容 上片:回顾过往生活 下片:思虑将来前途 4、思索问题,体会词作感情。 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的困难心情。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体会课文的意境。 2.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二、重点与难点: 1.重点:12.难点:2 三、教学步骤: 1.导入:同学们,大家每天拿着语文书,你可曾留意到封面上的那幅画?假如觉得画太小看不清晰的,可以把书翻到×××页。那画中人是谁?他在干什么?他又在想什么?我们通过今日的学习来解开这个
9、疑问,大家把书翻到×××页。 2.词的常识 a.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Q:大家看,写在最上面的破阵子是题目吗? 不是,和我们已经学过的沁园春、卜算子一样是词牌名;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才是题目。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结合注释1,我们知道这首词是辛弃疾赋闲时写给他的好挚友陈亮的。我们知道,要理解诗必需先要了解作者。Q:那有谁能给我们大家介绍一下这首词所涉及的辛弃疾和陈亮两个人?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他诞生在北方。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复原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同时,由于辛弃疾是在金人统治下的北方长大的,他也较少受到使人一味
10、按部就班的传统文化教化,在他身上,有一种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 陈亮,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论议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隆兴初,与金人约和,天下忻然,幸得苏息,独亮持不行。 Q:我们知道文章有文眼,诗有诗眼,就是那篇文章或诗歌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字词或句子。对与词来说,我们姑且称之为词眼。这首词的词眼就在题目里,谁能把它找出来? 壮。这个字是本词的文眼,整首词都是围绕这个字来写的。大家能找出课文哪些地方表现了壮,这个壮字的含义又是什么呢?这两个问题我们梳理了课文后再来回答。 3.首先,先听一下录音,大家在书上注音;然后我请几位同学试着为我们朗读一下。 4.(23位学生朗读)大家读得很好,我们再看书,我
11、请同学逐词逐句地讲解这首词的含义。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回:醒。 沉醉中挑亮灯光抽出剑来细看,梦醒后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之声。这时候作者回想梦中之事想到了下面的景象。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八百里:牛。(典故)。八百里分麾下炙是一个倒装句,正常的依次大家能说出来吗?分麾下八百里炙的倒装,分给部下烤牛肉,以犒劳出征的士卒。 五十弦:瑟,泛指乐器(典故:以前都有50弦,因三皇之一的泰皇受不了它发出的悲伤之音,才下令改为25弦)。 翻:演奏。 秋仅仅表示这时是秋天吗?不,既点明白斗争爆发的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加了肃杀的气氛。 把烤牛肉分给部下饱餐一顿,琴瑟演奏出北疆
12、苍凉的乐曲。在肃杀的秋风中,战场上军队正在检阅打算出征。 马作的卢飞速,弓如霹雳弦惊。 这两句是宽泛对偶,这样看来与如字相对的作字是什么意思? 作:像。这个字古今词义不同要留意。的卢:额部有白色斑点的马。霹雳:弓弦的响声。 战马像的卢那样飞奔,放箭的弓弦如雷鸣使人心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君王的天下事是指什么?统一国家。 多想完成君主完成统一国家的大业,自己也赢得一世乃至死后的英名。惋惜白发已现两鬓。 5.我们梳理了整首词后,大家能否找出文中表现壮的地方? 这些句子表现出来的壮的内涵是什么? 壮: 点兵出征、疾驰敌阵-壮丽而激烈雄壮 统一国家、名垂青史-雄心壮志 依
13、据大家总结的,我们可以归纳出词眼壮是雄壮的意思。究竟是不是呢?我想我们与另一位南宋闻名诗人的一首诗比照着看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放录音)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僵卧:挺直躺着,借僵硬的睡态来表现自己年老体衰。 不自哀:自己不感到悲伤。 尚思:还想着。 戍轮台:保卫边疆。 请一位同学结合注释来给我们讲解一下这首诗。 我年老体衰却不感到悲伤,还想着为国家保卫边疆。深夜躺着听到风雨的声音,就模模糊糊的梦见骑着战马跨过冰河。 6.这是陆游在68岁的时候写的诗,他在年老时仍旧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还希望为国出力,甚至在梦里都在为了国家的统
14、一而战斗。比照这首诗,我们来看破阵子中的最终一句的含义。 陆游说僵卧孤村不自哀,他还要上战场;那么,当辛弃疾说可怜白发生的时候,他认为自己还能上战场吗? 不能! 那么他惋惜的是什么呢? 不仅仅惋惜自己不能为国尽力;也惋惜因为不能指挥战斗统一国家,从而不能名垂青史了。 那么,再回到本词的文眼壮,仅仅是雄壮吗? 不是,最终一句壮和悲,志向和现实,形成剧烈的反差。而当翱翔天际之时,陡然下跌,这里的壮还有为悲壮的含义。 作者化雄壮为悲壮,由志向回到现实,形成了剧烈的对比,作者有抗金收复失地的剧烈愿望,却只能在沉醉后的梦里驰骋沙场,心中有壮志未酬的悲情。 7.理解了作者的感情后,我请大家带感情地朗诵作为
15、本课的结尾。 8作业:假如你是辛弃疾的挚友陈亮,看到这首词后,你会对辛弃疾说些什么? 以此为主题写一篇300左右的短文。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课前要求收集有关边塞诗词,课上沟通越多越好 一、回顾有关范仲淹的作品及生平简介: 1、背诵岳阳楼记体会作者的政治志向与理想: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简介:范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人江苏省北宋闻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在诗词文章方面都出名篇传诵于世。曾保卫西北边疆多年,政治上主见革新,他的词风格明健,对苏轼、辛弃疾豪放诗派的形成有很大影响。著有范文正公集 二、导入: 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的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
16、壮志。请大家回顾曾经学过的有关诗歌背诵其中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分组竞赛沟通 1、李贺:雁门太守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2、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李白: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4、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5、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三、学习渔家傲: 背景简介: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国家渐渐形成积贫积弱之势,表面一片升平,事实上危机四伏。宝元元年,西夏元昊称帝,宋廷兴师动众,扬声声讨,但事出仓促,每战辄败。1038年西夏大举进攻宋朝,攻取今陕北
17、数县,延州成为孤城,1040年,朝廷委派范仲淹出任陕西经略安副使兼知延州延安,抗击西夏,范仲淹担当起组织西北战线,力完狂澜的重任。他到任后,改革军制,团结上下,生产戍边,渐收失地而威震西夏,他在任四年,西夏不但不敢侵扰,而且称他为胸中自有数万甲兵。这首诗就作于此时。 1、自读观赏,体会词中韵味,及词人的思想感情。 2、小组赏析探讨,理解词中意境: 3、探讨:词的上阕下阕各写什么? 4、创建性的赏析上阕:可进行口头描述或书面描写,将范仲淹笔下的塞外边关图扩写出来 赏析:词的上阕,呈现的是一幅边塞风光图:写景 引导学生想象进行口头笔头训练,相互补充 塞下秋来风景异:诗人的家乡在江南水乡,其感受定有
18、不同 首句塞下点明环境,秋来点明时令,秋天到了,北方边塞的风光与江南风光迥然不同,别具特色:突出异:总写 并从三处来体现:分写 衡阳雁去无留意:特写 大雁南飞:边塞已自荒芜,秋来更加萧瑟,大雁向衡阳飞去,没有丝毫的留恋之意。极言边地荒芜,连鸟也不愿久留,反衬出边地的荒芜,将士们条件艰苦。 视觉上悲凉 塞上燕脂凝夜紫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风掣红旗冻不翻 四面边声连角起:单调孤苦的生活 边声四起:塞上四周响起了特有的边声:西风咆哮,驼马嘶明,兵士吟唱,草木萧萧,衬上悲凉的军中号角声,使得边塞的秋天更显萧杀。 听觉上的震撼 角声满天秋色里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想象陕北黄土高原的地势,
19、体会战士的感受 孤城落日:在斜阳西沉,烟雾缭绕中的千山万壑,如同屏障,重重叠叠,前句描绘出一幅雄浑壮阔的画面。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但是孤城闭三字顿然情势突变,显示出一座孤城伶仃而立,城门紧闭的景象。闭字写出戒备森严,透出惊慌气氛,可见战事惊慌,战士们在傍晚就提高警惕,保卫孤城,防止来犯。又一次写出战士身处荒芜边塞,但责任重大,不容懈怠,那壮阔的景象唯恐无心观赏 从视觉上把整个塞上偏僻的情景生动形象地描画出来,使人如临其境,同时感受边塞将士的慷慨悲壮的情怀。 赏析:下阕抒写征人思乡之情:抒情 浊酒一杯家万里:一杯与家万里形成对比 此句为诗人自抒情怀的句子,他身负重任,戍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
20、萌发乡关之思,然而浊酒一杯,又怎能消去浓重的万里之愁?。远隔千山万水的亲人们如今怎样啊?难以知道。或许家中的妻儿老小也正思念着他,可是,回去一趟,何等的不易呀!由生活细微环节进入人的内心刻画 燕然未勒归无计: 边疆未清,燕然未勒功业未就还家之计无从谈起。运用典故:东汉大将窦宪在燕然刻石记功而还。诗人运用典故,表明自己戍边报国的一腔热忱。但是在北宋当时积贫积弱的时代,要想保家卫国,抗击侵略,谈何简单?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的冲突,使他充溢苦闷与悲愤。 羌管悠悠霜满地: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在浓霜满地的夜晚,由白天-黄昏-夜晚,一片萧寒景象,而悠怨的羌笛哀婉悲越,使人倍感凄凉。 人不寐,将
21、军白发征夫泪: 在这样的夜晚,钩起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愁,白发苍苍的将军,远离家乡的士卒泪水盈眶,久久难以入眠,都流下了忧国思家的泪水。 苍凉悲壮中透出一种激越奋勉的基调,拳拳爱国之心,浓浓思乡之愁,表现了守边将士的悲壮情怀,慷慨而又惆怅的心情。 整首词不失为一篇抵挡外辱,报国立功的爱国诗篇。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9页 共19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