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设计.docx(7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设计作为一位不辞辛苦的人民老师,通常须要用到教学设计来协助教学,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安排。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我整理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爱。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设计1教学基本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P2526。教学目的和要求1、使学生经验操作、视察、猜想、验证、沟通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究并驾驭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并能解决相关的简洁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探究数学问题的阅历,增加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索。3、培育学生初步
2、的归纳推理、抽象概括的实力。教学重点及难点探究并驾驭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教学方法及手段本课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从中探究并驾驭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促进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积累探究数学问题的阅历,进一步增加学生的空间观念。学法指导探讨沟通,并仔细听讲思索。集体备课特性化修改预习阅读书本25、26页,并初步理解解教学环节设计一、以旧引新师:上节课我们相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谁能对着模型再来介绍一下?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今日我们来学习怎样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通过操作、
3、视察、猜想来相识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师: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长方体,要求四人小组内每人摆出的长方体各不相同。师:将摆出的长方体放在桌上,并编号。请同学们说一说这些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你是怎样看出来的,将这些长方体的长、宽、高依次记录在表格中。引导学生依次去数每个长方体中包含的小长方体的个数,并记录在表格中。问?视察表格中的这些长方体的长、宽、高以及它们的体积,再联系刚才数出它们体积的过程,你发觉了什么?师:通过刚才的操作和探讨,我们想一想,长方体的体积是不是它的长、宽、高的乘积呢?依次出示例10中的三个长方体,问:假如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出这三个长方体,各须要多少
4、个小正方体?师:摆出的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这个结果与你操作前的想法一样吗?2、验证、沟通后归纳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及字母公式。通过刚才操作过程中的发觉,同学们能说一说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吗?怎样求长方体的体积?通过沟通得出公式: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问:假如用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用a、b、h分别表示长方体长、宽、高(出示如教材所示的长方体的直观图),你能用字母表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吗?沟通得出:V=abh.3、依据正方体与长方体之间的联系,得出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师:正方体的棱长有什么特点?你能干脆写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吗?沟通得出:正方体的体
5、积=棱长棱长棱长。重点理解的含义,进一步明确的读法、写法。做“试一试”。作业做“练一练”。做练习六第2题课堂作业:做练习六第1、2题板书设计执行状况与课后小结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设计2长方体的体积计算这一内容是在学生相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的概念,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立方米、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在今后的生产和生活中实际测量和计算一些物体的体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到学问来源于实践、用于实践的道理,学习一些探讨问题的方法。并且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听了叶老师执教的长方体的体积一课,深受启发。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亮点:一
6、、重视引导学生经验学问的探究过程。原委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有什么定量关系呢?叶老师支配了操作活动,引导学生用小正方体摆4个不同的长方体,通过视察、分析,发觉长方体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逐步归纳得出计算方法。这一过程都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的过程,而不是老师的简洁说教。二、重视学生实力的培育。叶老师展示出6个大小不同的长方体,引导学生视察、发觉长、宽、高与体积的关系的过程,是培育学生视察实力的过程。叶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视察长、宽、高与体积的关系,让学生发觉规律:长方体的体积正好是它们长、宽、高的乘积的过程,也是培育学生视察实力的过程。叶老师引导学生用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不同的长方
7、体的过程,是培育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老师引导学生练习的过程,是培育学生应用所学学问解决问题的实力的过程。在这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学生通过动眼视察、动脑思索、动手操作,发散思维实力、解决问题的实力和策略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三、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脱离生活的数学,把数学学问的学习与学生身边的事物割裂开来,既不利于学生理解抽象概括的数学学问,又无法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在课后练习中“一个长方体木箱长5分米,宽和高都是0.4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在课程接近尾声之时,叶老师始终没有遗忘让学生再次感受我们今日学习的内容是解决我们身边的一些实际问题,我们学习了它,就应当把它运用到生活中。
8、通过联系实际,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帮助学生更好地应用所学的学问。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从生活中找寻数学问题的爱好。四、重视反馈订正。反馈订正是改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叶老师在教学中反馈形式多种多样,随堂提问、课堂沟通、布置练习等反馈刚好,订正有力。反馈面较广,反馈角度多方面,有效地防止了学生学问缺陷的积累,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念。总之,这节课充分体现了叶老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超群的教学艺术,充分体现叶老师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过程,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和借鉴。当然,艺无止境,教学尤其如此,针对这堂课,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还需再接着探究,以达更好的教
9、学效果呢?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逐一展示每个长方体,要求学生记录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体积等有关数据,这样更直观。更便于学生发觉体积与长、宽、高之间的关系。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设计3闫慧一、教学构思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学生非常熟识的立体图形,在生活中常常要求解它们的表面积,例如:计算做一个长方体形态的鱼缸须要多少材料,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虽然学生已经学会了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但是由于学生缺少生活实践阅历,导致计算出来的结果不符合实际要求:多加了一个上面的面积。一个看似很简洁的问题,学生似懂非懂:鱼缸的外形是什么样的?长方体吗?计算所需材料的面积是否就是计算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鱼缸
10、没有哪一个面,所以事实上是计算哪几个面的总面积?如何计算这些面的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在教学中依据学生的实际状况、教材内容和教化资源引导学生对于以上几个问题进行探究、发觉,在相识冲突冲突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的驱使下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去解决鱼缸制作的问题来开展教学。当学生经验了探究发觉的过程,就学会了如何用所学的学问运用到生活中去实践,并且培育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表述实力。同时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了探究、发觉问题和敏捷地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学习的地位。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驾驭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2.使学
11、生能够依据实际状况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里几个面的总面积,进一步培育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洁实际问题的实力。三、教学活动过程:(一)引导学生学习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回忆: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以及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那么谁来说一说什么叫做表面积以及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2、联想:拿起(一个正方体的模型,手摸着面)提问:正方体的面有什么特点?正方体的表面积是指什么?正方体里每个面的面积怎样算?所以可以怎样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3、归纳引入新课:正方体的6个相同的正方形面的总面积就是正方体的表面积。正方体的表面积怎样求呢?这就是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板书课题)4、教
12、学例2:提问:题目条件是什么,让我们求什么?求至少要多少平方厘米硬纸板就是求正方体的什么?你会算吗?(有同学提出可以用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因为长方体是一种特别的正方体,所以可以这么做。有小部份同学同意这个观点,但是通过计算后认为方法太繁,可以用简便方法。)师:小结:正方体的6个面是面积相等的正方形,所以求它的表面积只要用棱长乘棱长求出一个面的面积,再乘6。二、说明:我们已经学会了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在实际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有时不须要计算6个面的饿总面积,只须要计算某几个面的总面积。这就要依据实际状况思索要求哪几个面的面积和,并思索每一个面的面积怎样算,教学反思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13、教学设计及反思。如例3。三、鱼缸的制作问题:1、帮助学生回忆鱼缸的形态(长方体,但是没有上面)2、如何计算所需材料的面积?(就是求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但是要减去上面的面积)3、教学例3四、(出示长方体模型,把它看成鱼缸的模型)1、鱼缸缺少哪个面的玻璃?(上面)2、要求须要多少平方分米玻璃,要算几个面的面积和?哪几个面有相同的两个?哪个面只有一个?如何计算每一个面的面积?(5个面,没有上面,左面=宽*高前面=长*高底面=长*宽)3、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4、变更题目要求,使得长方体的宽和高长度相等,视察模型,你发觉了什么现象?怎样计算比较简便?学生1:长方体的宽和高相等时,它的左面和右面是两个
14、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学生2:长方体的宽和高相等时,它的前、后、上、下四个面是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学生3:这个长方体没有上面,所以只要算5个面的面积,它的前面、后面、下面这三个面完全相同说明:宽和高长度相等时,长方体的前面、后面、下面这三个面完全相同(鱼缸没有上面),所以只要算出一个面的面积乘以3就可以了,在加上左面和右面的面积,就是鱼缸所需材料的面积数量。五、练习书P42页练习二的第一、二 题。(要计算长方体某几个面的面积之和,关键是要知道如何计算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面积,这些练习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巩固,而且通过指名学生口答练习,可以刚好了解学生的驾驭状况,有利于以后教学的实施)课后反思:一、主动参加,
15、发觉问题.在教学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在教学中必定要注意学生经验学生探讨的过程。在活动中,一方面要巩固学生所学的学问,另一方面要使得学生通过活动,依据所学的学问发觉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揣测结果,同时老师进行适当引导。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要让每一个同学都参加这种探讨学习的过程,通过本身的实践活动去寻求问题的答案,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利用本身所驾驭的学问提高科学探究的实力。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课的教学中,我首先帮助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进行复习巩固,同时提出新问题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如何求解的?然后让学生依据所学的内容进行合理的揣测,并且举例证明观点是否正确,最终由
16、我来归纳总结。设计探究问题:1.你能依据表面积的概念说一下什么叫做正方体的表面积吗?2.如何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还进行全班探讨,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和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区分与联系。通过这种探讨性的探讨以及对比的方式,教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从本质上理解了表面积的概念而且学会了如何依据实际状况求解长方体某几个面的面积之和,使得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的教学中,体现本身的学习自主地位和主子翁感。二、以事实为依据,解决问题在制作鱼缸的问题中,首先帮助学生回忆生活中的实物,然后出示简易模型进行教学。先问学生鱼缸有没有盖子,接着启发学生猜想如何计算制作鱼缸所需材料的面积数量,从而引出问题,将学生的留意力
17、集中在如何求解长方体某几个面的面积之和的问题上来,这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探究欲望。通过教学引导发觉问题后,利用事实为依据,和学生一起解决问题。让学生经验一系列的探讨探讨过程,从不同角度发觉问题。同时提出新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教室,对数学的学习保持一种簇新感和神奇感。三、巩固学问,归纳要点变更题目的要求,发觉新问题,全班探讨。经过多位同学叙述,他们便发觉某些同学的相识是片面的,所叙述的内容是不完整的,所以结论不完全正确。要想得到全面正确的结论,就要用充分的事实来说话,资料这样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针对某些典型的错误观点可以进行探讨,推翻,说出问题的结果和原来预料的不同点(区分),然后和学生一
18、起总结,加深印象。同时正确评估学生的观点,通过练习,巩固新旧学问,思索与探讨问题的答案,大胆的进行揣测,做好记录,最终归纳要点或者规律。新课程强调:老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密切的伙伴。我遵循这些理念开展以引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探究气氛也更活跃,学生的科学探究实力有了肯定提高。四、教学需改进之处:老师要进一步做好“六仔细”工作,提高教学实力,培育学生的叙述实力和运用实力,使得教学工作能够让学生学以致用,全面发展,成为一个“十”字型人才。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设计4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数学五年级下册29页到30页教学目标:1、探究、推导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2、理解驾驭
19、并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3、在探究学习中培育学生动脑思索,动手操作,归纳总结的实力教学重点:理解驾驭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教具打算:学生打算小正方体(多个)PPT教学过程:一、复习1、填空(1)()叫做物体的体积。(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2、下面各图是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的,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物体体积的大小取决于这个物体里所含单位体积的多少。二、导入,确定学习目标1、出示一个长方体实物,请学生猜猜它的体积大约是多少?那么怎么能精确地知道这个物体的体积是多少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长方体的体积”(
20、板书课题)2、出示学习目标:(1)探究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2)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三、探究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1、回顾“以旧学新”的几何问题探讨方法以前我们在探讨推导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时,都用过哪些方法:数方格、割补法。看看这两种方法,哪种适合探讨长方体体积。简洁探讨后,确定用“数方块”的方法。2、老师PPT演示切割物体数方块,让学生明白:这种方法虽然可以,但是操作起来麻烦,有些物体是不简单切割,不能切割,而且,物体的长、宽、高必需是整厘米的。3、质疑思索:那么我们能不能通过量出长方体长、宽、高的长度,用计算的方法呢?长方体的长、宽、高和长方体的体积之
21、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呢?下面,我们就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来探讨这个问题。4、出示小组探讨提示(1)用体积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不同的长方体(至少摆两种)(2)把不同的长方体的相关数据填入下表(29页表格)(3)视察上表,你发觉了什么?你能总结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吗?5、各小组学生合作学习后,让各小组汇报数据,汇总到一起填入表格,视察表格,总结长方体体积公式:长方体体积=长宽高用字母表示:V=abh6、即使练习:(例1)出示例1,指名口答,指导用字母公式计算的书写格式。7、依据例1右边的正方体图形,让学生总结出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用字母表示:V=aaa=a3 a3读作“a
22、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四、练习1、建筑工地要挖一个长50米、宽30米、深50厘米的长方体土坑,一个要挖出多少方的土?(33页第8题)2、一块棱长30厘米的正方体冰块,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33页第9题)3、一块长方体肥皂的尺寸如下图,它的体积是多少?要用硬纸板给它做个包装盒,至少须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纸板?(31页做一做第一题增加一个问题)五、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长方体体积=长宽高V=abh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a3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驾驭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
23、法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2、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阅历,发展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索。3、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增加学习数学的爱好。教学重点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教学打算:长方体、正方体模型。教学过程:一、揣测导入出示两个纸盒(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提问: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特征?谈话:这两个纸盒,看起来大小差不多,请你猜一猜,做哪个纸盒用的硬纸板多?有什么方法可以证明你的揣测是否正确?(引导可以计算它们所用的硬纸板的面积,然后再比较)二、探究新知1、引导探究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1)出示问题:假如告知你这个长方体纸盒的长、
24、宽、高,你能算出做这个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吗?追问:做这个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与这个长方体各个面有什么关系?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吗?老师启发:“做这样一个长方体纸盒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就是要计算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首先要找出每个面的长和宽依据长方体的长、宽、高可以计算每个面的面积,把每个面的面积合在一起就是表面积。(2)学生独立列式,指名汇报,并依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解法一:652642542=604840=148(平方厘米)解法二:(656454)2=(302420)2=742=148(平方厘米)答:至少要用148平方厘米的硬纸板。(3)比较小结:细致视
25、察这两种方法,体现了长方体的什么特征?你认为计算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时,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要依据长、宽、高正确找出3组面中相应的长和宽)这两种解法之间有什么联系?2、自主探究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1)谈话:依据长方体的特征,我们解决了做一个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硬纸板的问题,那么这个正方体纸盒的问题你会解决吗?(2)学生独立尝试解答,提示学生依据正方体的特征进行思索。(3)组织沟通反馈。3、揭示表面积的含义。谈话:我们在求做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至少各要用多少硬纸板的问题时,都算出了它们6个面的面积之和,由此你知道什么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吗?揭示: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
26、,叫做它的表面积。(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三、练习巩固完成课本“练一练”以及练习四第一、二、五题。四、全课小结谈话:通过今日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能概括性的语言说一说怎样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吗?五、布置作业1、做练习四第三、四题。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设计6教学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目标:1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2能说出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并会用字母表示;3会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并联系简洁的生活应用。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拼搭,培育动手和动脑实力;2通过公式的推导,培育迁移、类推实力和抽象概括实力。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目标
27、:在个人及小组的探究活动中,培育团队协作,勇于探究的品质。教学重点:理解驾驭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教学关键:学生通过摆放、视察、比较、分析,明确“长方体的体积所含体积单位数正好是长、宽、高的乘积”。教学打算:1多媒体课件。2学具:每人一些单位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教学过程:引言各位同学,各位老师大家好,今日,我们有幸来到这里共同学习一节数学课,我感到特别兴奋。与其说是共同学习,或许不如说我们共同共享。其实,我是一个情愿和大家共同共享的人,因为“共享倍增欢乐,合作迈向胜利”(图片)同学是否情愿一起共享你们的聪慧与才智呢?(出示故事,学生阅读)问题:你认为她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师:对!聪慧与英
28、勇是她最名贵的品质,值得我们敬重与学习。那么,你想不想成为这样的人呢?老师有几条秘诀给大家共同共享。(出示图片)你们能做得到吗?情愿呈现自己的聪慧与英勇与大家共同共享吗?看,聪慧的学生就是这么任性,情愿倍增欢乐,迈向胜利。好!回答老师一个问。(问题2)为什么三个一齐就拉不上来呢?(引导学生说明三个一齐占的空间大或地方大)师:同学们,这就是聪慧,这就是英勇,我们共享了欢乐,我们也会取得胜利。这位同学的回答,使我们这一节数学课从一个精彩迈向另一个精彩,因为他说出了我们数学生活学习中常用的也是特别重要的一个概念体积,什么是体积,体积就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板书)这一节我们就来探讨(板书:长方体与正
29、方体的体积)。(上课)一、读题目,明目标。师: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呢?(老师引导学生明白)生:长方体的体积与哪些条件有关,长方体的体积如何计算。老师板书学习目标:1、长方体的体积与长方体的哪些因素有关?2、长方体的体积如何计算?师:下面就让我们共同共享我们的聪慧与才智吧二、探究活动探究活动一目标:长方体的体积与长方体的哪些因素有关材料:三本五年级数学书。要求:1、用三本相同的书通过摆、拼来说明此题。2、小组合作,有讲解,有视察,有记录。 3、将你们的成果写成结论,举荐学生讲解汇报。(老师巡察,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指导,引发学生对长方体问题的思索)学生汇报:长方体的体积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关
30、。因为宽和高不变,长增加,体积增加。同样,体积也增加。师:我们找到了体积改变的相关条件,那么怎样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呢?探究活动二目标:长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材料:长宽高1厘米的小正方体若干要求:1、组内学员要有分工合作精神,有视察,有记录。2、请你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几种不同的长方体。3、拼一种长方体,指出相对应的长宽高,并填写到表格中。4、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并得出有关体积的结论。(学生活动,老师巡察指导学生完成对体积的探究)学生汇报:要注意引导学生说出推导体积公式的过程,如:长方体的体积与长方体的长宽高相关,也就是说长宽高的某种运算就能得到体积,相乘得到长方体的积。又试用其他几个,也同样得
31、到相同的结论。所以我认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宽高相乘。老师引导学生说完整,说明理由。并板书,学生齐读。师:我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往往要求我们将数学生活化,将生活数学化,学习数学就是为了解决数学问题,请看:探究活动三:目标: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要求:1、仔细审题,理解题目中的数字和问题。2、有疑问,可以在组内进行沟通探讨。3、要写出计算公式,工整仔细,格式要正确。学生汇报,展示自己的作业成果。师:每一组的同学都完成的很好,在组内进行了共享了自己对长方体体积的学习成果,帮助了别人,欢乐了自己。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类特别的长方体,那么,它特别在哪儿呢?看!探究活动四:目标:正方体体积的计算要求
32、:1、相识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特别长方体。2、组内学生探讨,能自己推导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3、能利用所学正方体学问解决数学问题。看同学们学得多好啊!可我国宏大的教化家孔子说过:学而时习之,意思是,我们学习了新的学问,就要刚好有效地进行复习和应用,这样才能驾驭地更好。三、巩固与练习1、完成对数学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再相识。2、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简洁计算。3、作业:强化训练4、思索:组合图形的计算。四:总结欢乐的时间就是那么的短暂,同学们这一节,我们不仅学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计算,而且学会了视察、思索、合作,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共享,学会了合作。让我们重新谛视我们从前说过的一句话:共享倍
33、增欢乐,合作迈向胜利。感谢大家!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设计7教学目标:1、经验自主探究正方体体积公式以及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归纳为“底面积高”的过程。2、驾驭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知道字母表达式,会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理解体积公式“底面积高”的实际意义,会利用公式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3、在把长方体体积计算迁移到正方体体积计算及公式归纳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索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教学重点和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其体积公式的推导。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1号长方体,长4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2)2号长方体,长4厘米,宽4厘米,高4厘米
34、,它的体积是多少?二、学习新课探究正方体体积公式:问:通过计算2号长方体的体积你们发觉了什么?引导学生明确:(1)这个长方体长、宽、高都相等,事实上它是一个正方体。(2)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板书)(3)假如用V表示正方体体积,用a表示它的棱长字母公式为:V=a老师提示:a也可以写作“a3”读作“a的立方”表示三个a相乘。所以正方体的体积公式一般写成:V=a3(板书)三、议一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有什么相同点?长方体和正方体底面的面积叫做底面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假如用S表示底面积,上面的公式可以写成:V=Sh四、巩固练习计算下面图形的体积板书设计: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
35、棱长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V=a3 V=Sh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设计8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视察、操作等活动相识长方体正方体以及它的直观图,知道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的含义,驾驭长方体的基本特征,以及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关系;2、使学生在详细情境中,经验猜想、操作、验证、探讨、归纳等数学活动,培育学生的视察、概括实力及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索;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学好数学的信念。教学重点:通过多种数学活动探究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充分相识直观图;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与每个面的长、宽的区分。教学难点:充分相识
36、直观图;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教学过程:一、以旧引新,激发爱好1、图形王国里在开运动会,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都有哪些图形参与?噢!来了许多的图形,谁给它们分分类?课件演示(说说分类的依据)。2、老师拿的这些物体属于立体图形中的哪一种?(长方体)引入:那对于长方体、正方体你了解多少呢?今日我们就再一次来领会,探究长方体、正方体的奇妙。(老师板书:长方体的相识)同学们举生活中长方体或近似长方体的例子。二、探究新知:(一)相识长方体特征:1、相识长方体各部分名称相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让学生指着模型说一说哪些是面?哪些是棱?哪些是顶点2、相识长方体的特征(分组合作学习)(1)四人一小组合作,
37、一边操作一边思索:师:同学们依据自己打算的学具看一看数一数量一量剪一剪比一比小组合作学习。(老师对学生的操作应赐予充分的确定及激励。)(出示探究表):1、长方体有几个面?你是怎么数的?每个面是什么形态的?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你怎么知道的?2、长方体有几条棱?你是怎么数的?哪些棱长度相等?你怎么知道的?3、长方体有几个顶点?你来数一数。师:自己先看一遍,有不理解的吗?强调“完全相同”的含义,即形态、大小都相同。(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沟通(3)老师找学生分组板书面棱顶点的特征。学生汇报结果。师:谁能把你们的学习结果汇报一下。生: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38、面怎样数不重复不遗漏?)师:你们小组能派个代表给大家数一数这6个面吗?生数。师引导有序的数。师:你有这样的长方体吗?(有,出示)哪是相对的面?(指实物回答)生:长方体相对的面面积相等。师:说说棱的特点。生:长方体有12条棱。师:你来数一数吧。(棱怎样数不重复不遗漏?)生:?师:哪些棱长度相等?生: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老师演示“相对棱相等”)(假如学生表述不出来,引导学生回忆在概括哪些面完全相同时是怎样说的。)师:哪是相对的棱?生指。师2:你用什么方法来证明相对的棱长度相等?生1:用尺子量的。生2:(出示:长方体棱的框架)假如相对棱不相等,这个长方体就会变形了。师:噢,你用的是反证法来说明。
39、师:谁再说说长方体的顶点?(长方体有8个顶点)(演示“顶点”)生数。3、相识长方体的长宽高。(1)小组合作以最快的速度做一个长方体。师:假如让你做一个长方体框架你准备打算几根小棒?(12根)12根一样长的小棒吗?生思索,汇报。(2)合作做一个长方体。思索:12条棱可以分为几组?(3)展示作品,并沟通分组。(4)揭示长方体的长宽高。师指出: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长、宽、高。通常把水平方向的两条棱中较长的叫做长,较短的叫做宽,把竖直方向的一条棱叫做高。(课件演示)拿长方体模型横放、竖放、侧放,并让学生指出在不同摆放的状况下的长、宽、高,告知学生不管相交于哪个顶点的三条棱,都可以叫做这个
40、长方体的长、宽、高。问:长方体有几条长几条宽几条高?(二)、相识正方体1、师:相识了长方体,那正方体它又有什么特征?它与长方体有没有关系呢?2、独立探究正方形特征:每个同学拿出自己的正方体纸盒,通过前面小组合作探究长方体特征的方法,自己独立探究正方形的特征,并完成提单上表格的内容。3、完成后指名回答,并板书。4、课件演示正方体的特征,加深对正方体特征的相识。(三)长方体、正方体的关系1、正方体、长方体相同点与不同点。(1)师:我们一对长方体、正方体进行了相识,仔细视察课件上的表格,你发觉了什么?(2)依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正方体、长方体相同点与不同点。2、长方体、正方体的关系(1)师:通过你
41、们的视察和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有何关系?(2)依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集合图。三、练习巩固,深化相识:引导学生相识特别长方风光、棱特征,深化相识。1、完成练一练,先同桌沟通在指名2人汇报。2、口答:说出下面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3、激疑:对于最终一幅图表述你有什么看法?(预设:最终一个图形不是长方体而是正方体,板书完整课题:正方体)4、问:你觉得用什么方法可以把一个长方体变换成正方体?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样的关系四、巩固练习师:同学们,今日通过你们的合作探究,相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大家都很棒。下面我们进行几个练习,检验一下同学们对所学学问的驾驭状况。小小法官会推断。(1)长方体
42、的六个面肯定是长方形()(2)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有4条棱,共四六二十四条棱。()(3)一个长方体,它有两个面是正方形,那)么它有四个面面积相等;(4)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一、填空题。1、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正方体,正方体是都特别的长方体,6个面都是正方形,6个面的面积相等,12条棱的长度都相等。2、左图是正方每个面的面积是648厘米体,也叫做立方体平方厘米;每条棱厘米。是8厘米8厘米;它的棱长总和是96正方体棱长总和=棱长13、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24厘它的棱长是8厘米米,2厘米。1、用铁丝焊成一个长20厘米,宽15厘米,高10厘米的长方体框架,至少须要铁丝多少
43、厘米?62、思索?一个长方体棱长之和是36厘米,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高是多少厘米?五、全课总结。许多时候,大家的进步就像一张纸,的厚度一样,微乎其微,甚至难以发觉,但我们不应当忽视它的存在,只要脚踏实地,日积月累,肯定会收获更大胜利,胜利其实离我们很近,它就是点点滴滴人进步。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设计9教学目标:1.学问技能:(1)驾驭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基本计算方法。(2)能够依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与所求面对应的棱。(3)通过练习学会敏捷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独立完成、小组学习等多种形式进行有效的练习。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结合练习培育分析、解决问题的实力,以及
44、良好的思维品质。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依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与所求面对应的棱。教学难点: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基本计算方法,敏捷地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回顾旧知课件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要求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必需知道什么?依据给出的数据可以求出哪些面的面积?要求表面积怎样列式计算?学生在练习本中列式计算小组内相互检查个别汇报二、变式练习探究本质课件出示图片在实际生活中,物体的表面并不总有6个面,老师带来了一幅图,请看,这些物体的表面各有几个面,缺少了哪个面?学生看图推断,口头回答同学们的推断真精确,也就是在解决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有关问题时,我们首先要推断要求物体哪些面的面积,而不能盲目地列式。下面老师这里有2道题,请同学们先推断是求物体地哪些面,然后再列出算式。课件出示题目杂货店售米用的木箱(上面没有盖),长1.2米、宽0.6米、高0.8米,1.制作这样一个木箱至少要用木板多少平方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