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自由化与中国劳动收入份额_基于制造业贸易企业数据的实证分析_余淼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贸易自由化与中国劳动收入份额_基于制造业贸易企业数据的实证分析_余淼杰.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贸易自由化与中国劳动收入份额 中国就业 分配论坛 贸易自由化与中国劳动收入份额 基于制造业贸易企业数据的实证分析 余淼杰梁中华 摘要 :我国的劳动收入占国民总收入中份额自 1995年不断下降,深入而广泛的贸易自由 化也发生在这一时期。本文采用中国制造业贸易企业 19982007年的微观面板数据,研宄贸 易自由化对企业层面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我们将 2002年中国加入 WTO后关税的迅速下 调视为一次自然实验,用倍差法进行实证回归。实证结果显示,在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的背 景下,中国的贸易自由化过程通过降低资本品成本、中间投入品价格和技术引进的成本,显 著降低了企业层面的劳动收入份额。企业面临的关
2、税水平下降幅度越大,其劳动收入份额 减少越多。在考虑了序列相关性、同趋势假设和非关税贸易壁垒的稳健性检验后,实证结果 依然显著。 关键词: 贸易自由化劳动收入份额劳动替代中间产品 、引言 自 1995年以来,我国的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不断下降。根据白重恩、钱震 杰 ( 2009a)的测算,劳动收入份额在 19781995年的十多年间基本保持不变,而在 19952004 年间,降低了 10.73个百分点,在剔除了统计核算方法变化的影响后, 1995 2003年仍然降低 了 5.48个百分点。这一问题引起了经济学家的广泛关注和忧虑,因为它与我国日益严重的 个人收入差距扩大问题密切相关。
3、Daudey和 Garcia-Penalosa (2007)指出要素分配份额是个 人收入分配格局的根本决定因素,他们使用跨国面板数据发现,劳动收入份额高的国家,其 个人收入的基尼系数较低,而且劳动收入份额的上升 可以显著降低基尼系数。李稻葵等 (2009)也认为初次分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社会最终收入分配的基本格局。在一个经 济体中,如果大部分的经济活动所产生的收入由资本所有者获得,这难免导致社会最终分配 的不均;相反,如果初次分配中大部分的收入由劳动者所有,或者由自营者(自我雇佣者 ) 获 得,这样的经济体其基尼系数就不会太高。收入分配格局会影响到我国内需,当前中国的出 口又面临很大困难,
4、内外需的不足将严重拖累中国经济发展的步伐。因此,研宄我国劳动收 入份额下降的原因非常关键。 无独有偶的是,劳动收入份额急剧下降的 时间也正是中国融入全球化速度最快的时 期。从 20世纪 90年代开始,中国为了加入 WT0,大幅度削减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我国 的未加权平均关税从 1992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的 42.9%,下降到 2003年的 11%。进 出口额、 FDI金额等贸易指标呈指数趋势增长,到 2013年上半年,中国对外贸易额己经超过 美国,有望成为世界第一大对外贸易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和贸易自由化进程同时发生是 偶然的吗?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影响的深入性和广泛性,促使我们思
5、考二者之间的 内在联系。 本文使用中国制造业贸易企业层面 1998 2007年的面板数据 ,研宄贸易自由化对企业 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我们将从事贸易进口的企业分为加工进口企业和一般进口企业。我 -22- 国政府对加工进口贸易一直实行减免关税的优惠 政策,加工进口企业面临的关税水平在 WTO前后 基本不变 ,一 般进口企业面临的关税水平大幅下 降。加工进口企业可以被视为 “ 控制组 ” ,一般进口 企业可以被视为 “ 处理组 ” 。在样本期间内( 1998 2007年 ), 进口关税水平在 2002年出现了一次较大 幅度的下调,我们可以将这次下调视为一次 “ 自然 实验 ” ,使用倍差法 ( D
6、ifference-in-Difference)进行 回归分析。实证结果显示,在制造业企业面临的劳 动成本上升的背景下,贸易自由化通过提高资本 品、中间投入品和技术的可获得性,降低了 一般进 口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企业面临的关税水平下 降幅度越大,其劳动收入份额减少越多。在考虑了 序列相关性、同趋势假设和非关税贸易壁垒的稳健 性检验后,实证结果依然显著。 本文对已有文献主要有两方面贡献。第一,已 有文献关于贸易自由化对劳动收入份额的研宄主 要使用国家级、省级、行业级别的宏观数据。这种 做法虽然有利于探宄产业结构变化、经济发展水平 等宏观因素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但无法探宄微 观层面上贸易自由化
7、如何影响企业的最优生产决 策。宏观层面劳动收入份额是企业层面的劳动收 入份额的加权平均,劳动收入份额最终决定于企业 层面的微观因素。因此,有必要从企业层面探宄贸 易自由化如何影响劳动收入份额。本文首次使用 中国制造业贸易企业的数据分析这一问题。第二, 影响宏观层面劳动收入份额的因素很多,即便包含 再多的控制变量,之前的研宄也总是受到内生性问 题的困扰。本 文使用倍差法进行研宄,有 “ 控制组 ” 作对照,可以减少需要考虑的变量个数,因而能很 好地控制回归的内生性问题 ( Angrist- Pischke, 2008)。 本文结构如下:第二部分介绍解释我国劳动收 入份额下降原因的相关文献 ;第三
8、部分介绍本研宄 使用的模型、数据和描述性统计;第四部分展示主 要的实证结果;第五部分是对结果的稳健型检验; 第六部分得出本研宄的主要结论。 二、相关文献回顾 关于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因素,可以从 4个方 面进行归纳。第一是经济发展水平,该观点最早由 _ 管理世界(月刊 ) 2014年第 7期 李嘉图提出。经济发展的一大特征是产业结构的 转型,而不同产业的劳动收入份额高低不等,产业 结构转型导致了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化 ( Serres et al., 2001; Morel, 2005)。第二是技术因素, S卩技术进步 导致收入在要素之间的分配发生了有偏向性的变 化 ( Hicks, 1932; H
9、abakkuk, 1962; Bentolila and Saint-Paul, 2003; Allen, 2008; Acemoglu, 2010)。第 三是生产要素价格的变化,如资本品、中间产品价 格发生变化,导致企业调整生产要素的投入比例, 进而带来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化 ( Bentolila and Saint- Paul, 2003; Karabarbounis and Neiman, 2013)。 第四是市场偏离完全竞争的程度,包括要 素市场和产品市场的不完全竞争 ( Bentolila and Saint-Paul,2003.)。市场开放度、工会讨价还价的 能力和劳动力市场的管制等
10、都会影响劳动收入 份额。 第一种因素是影响宏观层面劳动收入份额的 因素,后 3种是影响微观层面的因素。大多数研宄 将中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原因归结为第一种因 素,即产业结构转型(白重恩、钱震杰 , 2009a;白重 恩、钱震杰, 2010;李稻葵等, 2009;罗长远、张军, 2009)。宏观层面的劳动收入份额是由经济体中各 个部门的劳动收入份额水平加权平均得到,农业部 门劳动收入份额远远高于非农业部门,经济从农业 部门向非农业部门的转移是我国宏观层面劳动收 入份额下降的重要原因。但这种观点无法解释各 个部门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根据白重恩、钱震杰 (2009a)的测算, 1995 2003年间
11、工业部门对全国劳 动收入份额的下降贡献最大。后续的研宄开始从 微观因素出发,分析劳动收入份额变化的原因。白 重恩、钱震杰 ( 2009a)提出国有企业改革和产品市 场垄断程度提高导致了中国工业企业劳动收入份 额的下降。罗长远、张军 ( 2009)认为,我国地方政 府为招商弓丨资展开的竞争弱化了劳动者的谈判地 位,外资因中国廉价劳动力和优惠政策吸引的流入 性动机使劳动收入份额发生下降。 贸易自由化也是通过以上 4种因素影响劳动收 入份额的。贸易自由化和中国劳动收入份额降低 同时发生,越来越多的实证研宄开始探讨二者之 间 的相关性和因果性,然而并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 白重恩、钱震杰 (200%)以
12、及罗长远、张军 ( 2009)采 -23- 技术进步可以是生产工序、管理方法上的创新,也 可以是由引进的资本、中间投入品带来的生产率的 提尚( Ethier, 1982; Markusen, 1989; Grossman and Helpman, 1991; Amiti and Konings, 2007; Kasahara and Rodrigue 2008; Topalova and Khandelwal, 2011 ; 余淼杰 , 2010)。 大量研究证明,劳动力的相对稀缺 (或劳动力成本的上升 ), 会刺激企业采用劳动替代 型的技术 ( Hicks, 1932; Habakkuk,
13、1962; Allen, 2008;Acem glU, 2010)。在我国劳动力成本不断上 升的背景下,贸易自由化降低了技术引进成本,企 业采用劳动替代型的技术,从而降低了劳动份额 , 所以该途径对劳动收入份额有负向的影响。 因此,我们预测贸易自由化通过资本品成本途 径、中间投入品价格途径对劳动收入份额带来的影 响不确定 ,通过技术进步途径可能会降低劳动收入 份额。 三、模型和数据 ( )模型 我们将中国从事进口贸易的企业分为两大类 : 加工进口企业和一般进口企业。加工进口企业是 指从国外进口原料、材料或零件,利用本国的廉价 劳动力和土地,加工成成品后复出口的企业。加 工贸易有 16种之多,最
14、重要的有两类,即来料加工 贸易和进料加工贸易。自 1988年起,我国海关就 对加工进口企业进口原材料实行保税政策,即免 收关税,而且对加工贸易中外商提供的不作价进 口设备也全部免收关税。对一般进口企业进口则 不减免关税 ( 特殊情况除外)。 2002年我国制造业 一般进口企业面临的进口关税迅速下降,加工进 口企业一直享受保税政策,面临的进口关税几乎 无变化(见图 1)。这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天然的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一般进口企业 一 加工进口企业 图 1我国制造业进口企业面临的中间产品关税指标 贸易自由化与中国劳动收入份额 中国就业 分配论坛
15、用省级面板数据发现进出口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 响并不显著。姜磊、张媛 ( 2008)利用中国 1996 2006年省际数据考察了对外贸易对劳动收入份额 的影响,发现出口产生正面影响,进口产生了负面 影响。肖文、周明海 ( 2010)利用世界银行企业调查 数据,发现出口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存在显著负 效应。白重恩、钱震杰 ( 2010)使用 19852003年的 省级面板数据,又得出了开放程度变化使劳动收入 份额上升的结论。 研宄结论差别如此之大,我们认为现有的研宄 主要存在两方面缺陷。第一,现有的研宄虽然探讨 了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微观机制,但使用的数据仍 然是宏观层面的数据,如国家级、省级、行业
16、层面 等。影响宏观层面劳动收入份额的因素非常多,关 系错综复杂,而且很 多因素是不可观测的,内生性 问题非常严重。第二,没有验证贸易影响劳动收入 份额的传导机制。现有的研宄采用不同指标检验 了贸易自由化对劳动收入份额是否有影响,而没有 对影响机制进行验证。本文使用企业层面的微观 数据,并且采用倍差法进行回归分析,需要考虑因 素较少,内生性问题可以得到一定控制。我们还验 证了贸易自由化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渠道。 我们认为贸易自由化主要通过三条途径影响 我国企业层面的劳动收入份额。第一条是资本品 成本途径。贸易自由化不仅降低了资本品的进口 关税,而且通过加剧资本品市场的竞争带来的国内 资本品价格下降
17、,提高了资本品的可获得性。在劳 动力成本节节攀升的情况下,资本对劳动力的相对 价格降低。企业会使用更多的资本。但贸易自由 化通过资本成本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方向不确 定。如果资本和劳动的相对替代弹性足够大,资本 成本途径会降低劳动收入份额,反之,会提高劳动 收入份额 ( Karabarbounis and Neiman, 2013)。第二 条是中间投入品价格途径。贸易自由化降低了中 间投入品进口关税,企业可以以更低的成本获得更 高质量、更加多样化的中间投入品(田巍、余淼杰 , 2013a)。和第一条 途径类似,中间投入品对劳动收 入份额有不确定影响,如果中间投入品和劳动之间 的替代弹性足够大,中
18、间投入品途径可以降低劳动 收入份额,反之,会提高劳动收入份额 ( Bentolila and Saint-Paul,2003)。第二条是技术进步途径。 CH)遐靶璀氷nsfel-fi- -24- “ 自然实验 ”, 加工进口企业可以被看作 “ 控制组 ” , 一般进口企业可以被看作 “ 处理组 ”, 采用倍差法, 我们可以分析贸易自由化对我国制造业进口企业 产生的影响。 在回归模型中,我们控制了企业层面的全要素 生产率 ( TFP)和 HS两位码行业层面的全要素生产 率。在估计企业层面 TFP时,为处理由普通最小二 乘法所产生的同步偏差和样本选择偏差问题,本文 采用了 011ey-Pakes(
19、1996)的半参数估计方法。我 们还参考 Brandt等 ( 2012)构建的产出和投入平减 指数,获得工业增加值、资本、投资、中间产品的实 际值以估计 TFP。 行业层面 TFP由企业层面的 TFP 取算术平均得到。 我们先衡量贸易自由化对劳动收入份额总体 的影响,建立多期倍差法回归方程如下。 laborsh are = p stt ytre atm entf +af+At+v/jt+eft (1) 其中,因变量 Zafiors/iare/,表不企业 /在 t年的劳 动收入份额,我们用劳动收入占企业增加值的比重 来衡量,其中劳动收入包括企业支付的员工工资、 劳动与失业保险费、养老保险和医疗保
20、险费、住房 公积金和住房补贴、其他应付福利费用。 / 成为标 示企业所处的年份 t在 2002年前后的哑变量。之所 以选择 2002年,是因为我国在 2001年的 12月加入 WT0,而正如数据所示,在 2002年进口关税出现一 次明显的下调。若年份 *在 2002年之前(含 2002 年),则 =0,否则 _post,= l。 treatment/为标不企业 / 是否属于 “ 处理组 ” 的企业,即一般进口企业。只要 企业在 2002年前从事过加工贸易,我们就认为该企 业在进口关税上具有优势,将其视为加工进口企 业, treatment尸 0。否则, freatme叫 =1。 a, 是企业固
21、定 效应,控制企业层面不随时间变化的变量对劳动收 入份额的影响。 A,是年份固定效应,剔 除时间趋势 对结果的影响。我们还控制了成本价成比、规模、 年龄等企业层面的变量和总出口额、国内销售额、 平均全要素生产率等 HS两位码行业层面的变量 (%)。 ,为误差项。 本文使用的是面板数据,在考虑了企业固定效 应的情况下,就无须考察企业层面或行业层面不随 时间变化变量对结果的影响,所以我们没有像之前 的研宄那样考察企业的类别、所在地区、行业等变 _ 管理世界(月刊 ) 2014年第 7期 量。在方程 ( 1)中,择是我们所关心的回归系数,它 衡量了中国加入 WT0前后一般进口企业和加工进 口企业劳动
22、收入份额变化的平均差异。若你 0, 般进口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相比加工进口企业提 高,贸易自由化提高了劳动收入份额。若你 The B.E. Journal of Macroeconomics, Berheiey Electronic Press, Vol. 3(1) pp. 133. (18) Bertrand, M., E. Duflo and S. Mullainathan, 2004, u How Much Should We Trust Differences- in- Differences Estimates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f M
23、IT Press, Vol. 119 (1) ,pp. 249-275. (19) Brandt, L., J. V. Biesebroeck and Y. Zhang, 2012, 1 Creative Accounting or Creative Destruction? Firm level Productivity Growth in Chinese Manufacturing v,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Vol. 97 (2) pp. 339351. (20) Daudey E. and C. Garcia-Penalosa? 2007,
24、 aThe Personal and the Factor Distributions of Income in a Cross-section of Countries, The 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 Taylor and Francis Journals, Vol. 43 (5) , pp. 812-829. (21) Ethier, W. J., 1982,uThe General Role of Factor Intensity in the Theorem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f Economics Letter
25、s, Elsevier, Vol. 10 (3-4) , pp. 337342. (22) Feenstra, R. C., Z. Li and M. Yu, 2013, “Exports and Credit Constraints Under Incomplete Information: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to Chinar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forthcoming. (23) Grossman, G. M. and H. Elhanan, 1991, “Trade , Knowledge Spillov
26、ers and Growth.9,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Elsevier, Vol. 35(2-3) ,pp. 517-526. (24) Habakkuk, H. J., 1962, American and British Technology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Search for Labor Saving Invention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5) Hicks, J., 1932, The Theory of Wages, London: Macmillan Press.
27、(26) Karabarhounis, L. and B. Neiman, 2013, uThe Global Decline of the Labor Sharej NBER Working Paper No. 19136, June. (27) Kasahara H. and R. Joel 2008, Does the use of Imported Intermediates Increase Productivity? Plant- level Evidence JowmaZ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Elsevier, Vol. 87 (1) pp. 10
28、6-118. (28) Markusen, J. R., 1989, “Trade in Producer Services and in Other Specialized Intermediate Input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 Vol. 79 (1) pp. 85 95. (29) Morel, L., 2005, “A Sectoral Analy sis of Labours Share of Income in Canada Working Paper, Research Department ,Bank of Canada. (30) 011ey G. S. and P. Ariel 1996, pp. 375401. (32) Topalova P. and A. Khandelwal 2011,a 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Firm Productivity: The Case of India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MIT Press, Vol. 93 (3) , pp. 995-1009. -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