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0405402 上传时间:2022-04-10 格式:DOCX 页数:134 大小:96.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4页
2022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docx(13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往往须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2、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挚友之间的情深意重。3、激发对祖国诗歌的酷爱,培育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挚友之间的情深意重。教学难点:体会作者送别元二时的恋恋不舍之情。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师生对诗导入,营造氛围。同学们, 送

2、别是古诗词中永恒的话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有人说离别是诗,有人说离别是歌,有人说,离别是泪水。特殊是古代社会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通等种种缘由,人们是喜爱定居而难得远行的,因为一旦离别,人的前途和生命安危都很难预料。所以,以送行饯别表达情深意重便成为一种习俗,送行也因此成为诗人笔下常见的题材。我们读过“又送王孙去,”生:萋萋满别情。读过“桃花潭水深千尺,”生:不及汪伦送我情。读过“孤帆远影碧空尽,”生:唯见长江天际流。读过“莫愁前路无知己,”生:天下谁人不识君。读过“洛阳亲友如相问,” 生:一片冰心在玉壶。还读过“海内存知己,”生:天际若比邻。从这千古流传的送别佳句中,我们读出了古人那浓浓的友

3、情。今日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喜闻乐见的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板书课题。二、理解题意,介绍时代背景和作者。1、 指名读题。刚才两位同学读了课题,你认为谁的读法是正确的。为什么?生:因为元二是一个人。师:元二就是姓元排行其次。排行其次的意思就是在元二的上面还有一个哥哥,我们称为老大。假如姓董,排名第一,就叫董大。明白了吗?谁再来读题?元二去干什么?生:出访安西。“出访”指什么?生:出差。 师:用现在的话可以说是出差,可内涵不一样。2、介绍时代背景。唐朝的时候,国力强大,许多国家都想和唐朝建立友好关系,长安城常常有人被派到国外去出访。而每一次出访,对于当事人来说是既兴奋又悲伤的事情,兴奋的是可以为国家建功

4、立业,做出贡献,悲伤的是要和多年的老友故交分别。这一别就是海角天际,不知道还能不能再见面了。安西在哪?安西是唐中心政府为统辖西域而设的都护府的简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旁边。理解了题目的意思,谁再来读题?3、简介作者。谁送元二? 生:王维 师:谁了解王维?4、出示王维简介。王维(公元701761)唐代闻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山西永济人。他少年聪慧,9岁以文才出名,他通音律、绘画,长于书法,开创中国文人画画风,他的创作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晚年他过着退隐生活。三、初读诗歌,驾驭节奏。了解了王维,咱们来读读王维的这首诗。1、生自由反复地读。请同学们把这首诗多读几遍,留意:第一,字音要读

5、精确;其次,节奏要读清晰。2、指名读。3、有味道了。我请你来举荐一个你们班的朗读高手来读读看!4、师生合作朗读全诗。不用我说,大家肯定听出了这首诗的节奏和韵律。来!我们一起读!怎么读呢?每句诗的前四个字你们读,后三个字我来读。好,味道出来了。我们再读一次,现在,前后依次调换一次,我读前四字,你们读后三字。味道更浓了。我们连起来读,我读题目和作者,你们读诗歌,留意节奏和韵律。四、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师:读诗,不仅要读出节奏、读出味道来,更要读出感觉、读出心情来。假如请你用一个词来表达你读完这首诗的感觉,你想到的是哪个词语?(难过、难受、惆怅、恋恋不舍、苦痛、忧愁)五、品读诗歌,入境悟情。(一)感受

6、送别景。1、带着这种感觉再读读课题。生读题:送元二使安西 师:送别时的景是怎样的?谁来读读有关诗句?2、指名汇报并相机出示第一、二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3、大诗人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读读王维的这两句诗,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4、指名汇报。5、指导朗读。这幅画面带给你怎样的感觉?用一个词来说。(清爽 生气勃勃 清爽 明丽 蒸蒸而上) 师:这就是景语。谁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6、创设情境导读。让我们走入景中,去感受渭城的美。师:我们看到了春回大地,柳枝吐绿的盎然朝气生读“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师:看到了春雨润轻尘的清爽,闻到了雨后空

7、气的芳香生读“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师:看到了春雨绵绵,道路潮湿干净,客舍青青。柳条嫩绿的清爽生读“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7、渭城的景色美吗?这么美的景色正适合王维和好友开心地游玩哪,可王维无心流连这良辰美景,因为他心中装着一个“别”字。你从这两句诗中感受到了王维的离别情怀吗?8、生齐读一二句。9、老师引导并介绍折柳送行的习俗。师引导: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飘飘洒洒的细雨和随风摇曳的柳条,王维为什么选了这两种事物,他要向我们传达什么呢?雨给了你怎样的感受(生:绵长、惆怅)师:愁的感觉。而柳在古人眼里更是有含义的,古代有折柳送行的习俗,来到送别的地方,折下柳枝送给行人,表示折

8、柳赠别。从汉魏到隋唐,这一习俗相沿下来。所以,古人看到柳就会产生离别之意。特别巧的是;柳树的“柳”跟“留下来”的“留”音相近。表示挽留的意思。这一雨一柳搅扰着王维的情思,蒙上了淡淡的情愁。10、 配乐朗读一二句。(二)体会送别情。1、细雨如丝柳色青,离别情深意更浓。诗中有两句干脆写离别之情的,读一读,你感受到了王维浓烈的离别情了吗?2、课件出示: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你感受到了什么呢?从哪儿感受到的?王维为什么会这么恋恋不舍呢?因为这次离别可不是一般意义的离别。3、了解安西的荒芜。(1)王维要去的地方是哪儿?。生:要到安西去。(2)在你的想象中,安西是个怎样的地方?(3)出示安西图。

9、这里是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那儿的生活习惯和风俗和我们大不一样,说话也听不懂。4、体会渭城的繁华。安西满目荒芜,人烟稀有。而王维和元二喝酒的渭城又是怎样的呢?5、体会路途艰险。(1)从渭城到安西有多远呢?(2)出示唐朝疆域图。从渭城到安西有3000多公里,古时候没有汽车、火车、飞机,就是用上最快的交通工具骑马去也要用上半年时间。从渭城到安西要经过阳关。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的西南。它和玉门关都是古时通往西域的必经之路。王之涣在凉州词中写道:(3)出示诗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可见,玉门关外是何等的荒芜啊!而阳关以西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呀?(4)出示阳关图、沙漠图阳关以西就是安西的范围了。这

10、一路上云山浩渺,大漠茫茫,黄沙漫天,举目无亲,陪伴他的是无尽的戈壁和满目的荒芜。(5)唐朝闻名诗人岑参曾经有诗云:(出示)齐读: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岑参 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6)读了这四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6、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会王维的恋恋不舍。从蒸蒸而上的渭城到大漠茫茫的安西,这一路上会发生什么事呢?到了安西,他能顺当完成使命吗?又能平安地回来吗?张骞出访西域用了十三年,苏武用了十九年时间才回到祖国。更何况,王维此时已到了晚年,在他的有生之年他和元二能否再相见很难预料啊。师:现在,你就是王维,元二即将远行,此刻你有什么话要对他说吗?把你想说的

11、话写下来。7、背景音乐中学生写作。8、沟通、评议,指导朗读。师:这酒中饱含着你对好友的深深的祝愿,来,端起酒杯对元二说,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师:这酒中融入了你对好友的关切、牵挂。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师:这酒中溢满了你的难分难舍之情。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师:这酒中饱含着你的苦痛、无奈、忧愁。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师:这酒中盛满了你对元二前途、命运的担忧,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师:喝下这杯酒了吗?生:喝下了。师:可我怎么感觉到这不是一杯酒,这里面分明还有点别的味道!你品出来了吗?9、指名朗读。师:这是一杯怎样的酒

12、?把你的感受读出来。(苦痛、哀痛、难分难舍、祝愿、牵挂、关切、友情、难以下咽)10、老师创设情境导读。师:挚友,还记得我们一起饮酒赋诗,纵马驰骋的欢乐时间吗?可现在,我们就要分别了。怎不让人伤感呢?来,再饮一杯酒吧。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师:挚友,你这一去,路途遥远,千山万水,千难万险都等着你去经验,你要保重啊。来,我们再饮一杯。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师:挚友,我真舍不得你啊,出了阳关,谁陪你喝酒,谁陪你闲聊?来,再饮一杯酒吧。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师:挚友,送君千里,终须一别,让我们就此分手吧。祝你马到胜利,早日凯旋而归。来,再喝一杯。生读:劝

13、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据史料记载,王维在元二离开5年后就病逝了,在这期间,王维和元二是否重逢过,我们不得而知。现在,你理解了王维的恋恋不舍了吗?六、观赏阳关三叠。师:千杯送别的酒,万句祝愿的话。此时此刻已难以表达挚友间恋恋不舍之情。听,是谁唱起了这悲伤低沉的曲子。1、 播放阳关三叠曲。师:这是后人依据这首诗谱成的曲子叫阳关三叠,也叫渭城曲。2、在阳关三叠的背景音乐中学生再次诵读全诗。听,这熟识的曲子再次响起,让我们再次诵读,读出你的感受。七、比较送别佳句,体会不同风格。1、谈话: 送别诗的千古名句还有许很多多,我们一起来看王勃和高适这两位诗人的诗句。2、出示送别名句,引导比较,体会作者

14、感情的细腻。海内存知己,天际若比邻。唐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 高适别董大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师:读读这两位诗人的诗句,再和王维的两句诗进行比较,你有什么别样的感受?3、指名谈感受。师:王维的两句诗道出了我们常人的感情,所以被推为送别诗之首。4、创设情境诵读古诗,背诵古诗。师:一千二百多年前的一个春天的早晨,王维在渭城送别好友元二,真情流露,创作了千古绝唱送元二使安西,生诵读全诗。师:于是,千百年来,一代代人口中传送着这千古绝唱送元二使安西,生诵读全诗。师:一千二百多年后的今日,我们在这里学习古诗,诵读经典送元二使安西,生诵读全诗

15、。师:若干年后,当你和好友分别时,你会想起这千古绝唱送元二使安西生背诵全诗。八、总结谈话,布置作业。同学们,送别是古诗词中永恒的话题,不管是怎样的送别,都书写着同一个字情,人间最美是真情。除了友情,还有亲情、师生情等,或许,你也有一些话想对亲人或挚友说,或者你也有一个分别很久的挚友,课后,把你想对他说的话写下来。好好珍惜这份真情吧。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理解古诗的也许意思。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感受挚友之间的情深意重,受到古诗文化的熏陶。3、通过反复诵读,多元体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试着默写古诗。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师生问好:你们不用站

16、起来,我鞠躬,你点头。同学们,好!师:在你的成长过程中,肯定交有不少挚友吧。能谈谈和知心挚友在一起的感觉吗?(劝慰与关怀,信念与力气,共享你的成功和喜悦,并且帮你度过最艰难的岁月。)师:挚友在一起时间久了,志同道合就产生了深厚的友情。假如,有一天,由于转学、升学等缘由两人要分开了,你的心里会怎么想?指名回答。2、师:是啊!我们现代人是这样,古人也是这样。在古时候,由于交通不便利,挚友分别之后就很难有再相见的时候,所以为了表达情深意重,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经常写诗送给即将远行的人。一、揭示课题,感悟节奏3、师:这节课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唐朝,来到长安城,来到咸阳,来到距离咸阳二十里外

17、的渭城。那儿,唐朝诗人王维(板书:王维)正在依依送别他的好友呢!看老师写课题:送元二使安西(板书诗题:“送”和“使”用黄色,区分)这是一首送别诗,从课题中你知道王维送别谁吗?不急,诗的下面有注释,看注释,学会看注释,是学习古诗的一种好方法。使:出访。可见送别的是谁?元二(元二是王维的老挚友。姓元,在家中排行老二,所以称元二,这也是好挚友之间的一种称呼。)使看注释使:出访。能不能用“去”代替?使是奉命而去。当时的唐朝正是盛世,国力强盛,疆域宽阔,边关延绵数万里,须要大批的士兵和官员去戍守边关,保卫国家。元二正是担负着保家卫国的光荣使命,奉命出访安西的,他是去保卫国家,是去建功立业的。不能不去,不

18、去就是抗旨你还从课题中知道了什么?王维送元二出访安西带着我们的理解,能来读读课题吗?留意读出它的节奏,争取读得有板有眼。节奏听出来了吗?听出他哪里停顿了吗?划出停顿符号,这就叫有板有眼。(如学生读不好,就听老师读课题。送元二使安西:“使”停顿不需太长)再试着读一读,读出古诗的节奏,齐读2遍。不错,读出古诗的节奏了。二、巧读古诗,读出韵味小诗人们,已经迫不及待想读整首诗了吧,那就请你拿起课文纸,仔细致细地读上两遍,读准字词,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明白吗?起先吧!指2生读,其他同学细致听。(假如读对了,评价:你太了不得了,读得字正腔圆,这首诗中的2个多音字都读对了,老师想请教你:为什么这样读?);

19、(假如读错了,就问:你们对他每个字的读音有看法吗?你认为该怎么读?谁还有补充?)(伺机订正:舍、朝、)“舍”的读音(客舍就是客栈,在字典中当它表示房屋的时候读第四声,齐读2遍)“舍“不仅是多音字,还是要求会写的字,伸出手跟老师书空,并把生字在田字格里写2个。(评价:同学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书写端正,有好多的小书法家呢!)你们仔细的看法,给了老师自信和志气,老师很想和你们一起读诗!既然是合作,就要学会相互学习。师生读2遍。(不仅声音悦耳,停顿也很自然,这就叫有节奏)瞧,在我们的合作下,一遍比一遍有进步了,渐渐的有点小诗人的样子了,连起来再读一遍确定能读出古诗的韵味,试试吧。真好,同学们,听

20、你们读古诗真是一种享受,你们不但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读出了它的味道。掌声送给自己。三、再读古诗,感悟诗情。古人有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们读了这么多遍了,你从诗中读出了什么?(一)感知“景”预设:送别的时间,地点,天气,环境评价:你真会读书,你已经也许知道整首诗的意思了。你读出了送别的方式是备酒饯行,那你能读出送别的地点吗?从第一、二句中,你还读出了什么?渭城这里的空气微雨润湿了那飞扬的尘土,空气是那样的清爽香甜。渭城这里的旅舍青青的屋瓦,暖和的客舍。渭城这里的柳色碧绿、青翠欲滴眼前飘洒着绵绵细雨,雨中是随风摇摆的杨柳,王维为什么单单选了它们呢?他想通过“雨”和“柳”向我们传递他送

21、别好友时怎样的心情啊?说得多好呀,雨带给人惆怅,凄凉,压抑,正像这2首诗中所写的:(屏幕显示):“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凄凉、孤寂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曹(细雨覆盖的压抑场面。)而“柳”呢,在古人眼里那就更有含义了。课件出示:古有折柳送行的习俗。来到送别的地方,折下柳枝送给行人,表示折柳赠别。所以古人看到柳,就会产生离别之意。“柳”与“留”音相近。赠柳表示留念、挽留之意,表达留恋和不舍之情。感谢大家听得这么用心,你们都是好学的孩子。所以看到那绵绵春雨和随风摇摆的杨柳,王维想表达怎样的心情呢?留恋和不舍,此时,他多么想把元二挽留好友(板书:挽留)

22、用你的朗读来挽留他;谁更能读出王维的挽留之情?让我们一起挽留挽留元二吧!师:一“雨”一“柳”,悄然传递了挽留之意,蒙上了一层淡淡的离别情愁。(二)感悟“情”师:而这份离别情愁在喝饯行酒的时候表现得更为浓烈(1)请你读读并专心体会三、四两句。你感受到这份深情了吗?指名1生读,伺机指导:更尽的意思好一个“西出阳关无故人”有味道。谁还想来读?孩子,请你来读,再请来,我们一起读,读出你自己的味道和感觉来。(2)为什么王维的这种离别情会表现得这样剧烈呢?同学们,元二这次可不是一般的远行啊。你看这就是渭城,出了渭城始终往西走就到了阳关,西出阳关就意味着元二要担负起光荣的使命,去戍守边关、保家卫国、建功立业

23、了。此时王维的心中除了挽留,对好友更多的是祝愿(板书:祝愿)带着深深的祝愿来读读这两句吧!这深深的祝愿都化作了手中这一杯酒,举起手中的酒杯,王维会对元二说些什么祝愿的话呢?第一杯:预设:出访安西,路途遥远,吉凶难料,还请你再干了这一杯,祝愿我的挚友一路平安;其次杯:评价:好挚友,多关切啊;照看得无微不至;(3)第三杯,四目相对,无言缄默,王维的心情难以名状。因为出了渭城,西出阳关到打安西要走3000多公里,即运用当时最好的交通工具马,也要走半年多时间,一路的风尘,一路的坎坷,才能到达安西。A、安西会是一个怎样的地方,请同学们想象一下。B、课件播放这就是安西。这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啊?(指名35位)

24、是的,这就是安西,黄沙满天,人迹罕至,大风吹过,飞沙走石,满眼的荒漠,满目的凄凉,有的只是荒山野岭,这里的百姓,出行都要用纱布遮挡风沙。C、而他们现在喝酒的地方渭城,却是一派到处春意盎然、生气勃勃的景象。此时王维心里感慨万千,走进王维的内心,把他所想的写下来:如今,渭城这儿春雨绵绵,安西那儿却(黄沙满天)。如今,渭城这儿生气勃勃,安西那儿却(满目荒芜)。如今,渭城这儿有难舍难分的故人,安西那儿却(举目无亲,乡音不再有)评价:说得多贴切啊,你已经读懂了这首诗,走进了王维的心里。D、王翰的凉州词中有这样的诗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读2遍)读着这样的诗句,你有什么感受吗?评价:你想的,

25、正是王维所想的,你就是王维的知己啊!是啊,元二是去戍守边关的,难免会遇上战乱,生命平安根本无法保证。面对此情此景,遥想前途莫测,王维对元二的这份情怎能不浓烈呢?所以,这第三杯酒中,除了挽留、祝愿,还会有怎样的味道呢?担忧,担心(板书:担忧)(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师:几多担忧,几多担心,担忧的是什么?担心的是什么?于是,王维把这些担忧、这些担心都化作“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预设一:更多了一杯离别的酒劝君更尽一杯酒。“酒逢知己千杯少”的酒是连心的酒,“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酒是祝愿的酒,“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的酒是浇愁的酒,那,“劝君更尽一杯酒”的酒中,除了挽留、祝愿、担

26、忧,你还品出了哪些味道啊?请你边读边品三、四两句。1、(伤感的酒)春雨挽留不住友人的脚步,挚友终将远走他乡,怎不伤感别离?边吟诵边纪念这份友情吧!“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2、(壮行的酒)祝福挚友今日出访安西,肯定能在边关建功立业,报效国家,来年凯旋而归。让我们一起来给元二壮行:“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预设二:多一份“无故人”的凄凉与关切生吟诵完后,师:是啊,无故人1、西出阳关就再也没有老挚友来陪你(喝酒,吟诗)2、西出阳关又岂止是没有挚友呢?西出阳关也没有父母、兄弟、妻儿3、想到挚友即将远去塞外荒漠,这种难分难舍的心情和全部担忧都化作一句话师:数不清这是第几杯酒了,可喝

27、下最终一杯酒元二就要启程了,让我们举起酒杯,再一次送送他吧!(师生举杯共饮,深情共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师:这浓浓的离情,这杯杯的美酒,都化作这样一首缠绵悱恻的诗(配乐齐读)。四、情感升华(配乐)就这样,在王维的挽留,祝愿和担忧下,元二踏上了他出访安西的征途。正如王维所祝愿和期盼的那样,6年后,元二从安西凯旋而归。一回到家乡,元二最想见的故人是谁?王维,可他却再也见不到了,因为王维已经去世了。曾经这样送别自己的真挚好友既然去世了,元二会有怎样的感受啊?伤痛欲绝此时,你觉得这还仅仅只是象征他们深厚友情的送别诗吗?这还是一首怎样的诗啊!(35人说)生离死别对好友的思念让元二再次来到了

28、渭城,眼前杨柳照旧依依,春雨照旧绵绵,美酒照旧醇香,可他的好友王维却再也不在了。(预设:为什么你的眼眶红了,这是一个多么细腻、多么会读书的孩子啊!)当他来到王维的坟前,回想起渭城送别的一幕幕,老泪纵横,不由自主地吟诵起这首诗。此时此刻,你就是元二,边背边吟诵吧!默写全诗这样一首感人至深,动人心弦的千古绝句,我们该把它写下来。请试着默写三、四句。这节课我们走进了诗人的离别世界,见证到诗人与挚友的那份真挚友情,感受到他替挚友担忧、为挚友祝愿的那颗真诚的心,的确是感同身受。课后我们可以去找找更多的送别诗,去感受、去品尝古人的离别情怀。下课!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3教学内容:人民教化出版社四年级上册送元

29、二使安西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特性化的行为。”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对话,在师生互动的阅读实践中批文入境,“读”占螯头;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在形象感知中入情,在切己体察中悟情,在绽开想象中融情,在参读品位中升情。学习目标:1、借助教材,结合课外资料,正确理解古诗的也许意思。2、体会“景语皆情语”,知道“折柳送别”、“客中送客”。3、有感情地诵读和背诵这首诗,体会挚友之间的深情厚意。教学打算:多媒体课件。预设流程:一、创设情境,由歌引入1、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曲送别,在这样的一种音乐声中,能不能激起情感的浪花,想起送别的古诗。2、学生沟通。3、

30、师:他们之间的情意深吗?其实,友情是每个人心中永久的歌。在古人眼里,友情是江上一叶舟,友情是月夜独登楼,友情是庭深小径幽。那么,在诗人王维眼里,友情是什么呢?4、课件出示古诗。读诗先读题,指名读题。从这个题目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二、自主读诗,读准读通,粗知大意自主读诗,读准读通读懂。1、自读: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送元二使安西,留意仔细致细地读上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留意诗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后两遍争取念通顺,留意节奏。2、沟通:指名读,重在读准字音。留意诗的节奏。3、读出自己的味道和感觉来。三、赏读诗句,感悟意象,渐入诗境1、研读前两句,感悟诗情画意。宋代大诗人苏轼曾经说过

31、,王维的诗有一个最大的特点“诗中有画”。所以读他的诗肯定要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读出诗中的诗情和画意。2、师范读诗的前两句,学生边听边想象,你的头脑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沟通: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4、如烟如雾的蒙蒙细雨,瓦楞青青的旅舍,清爽嫩绿的杨柳,这样的画面带给你最干脆的感受是什么?怎样读出它的美?指名读,自由练读。5、从这幅画面中你还品出了别的味道吗?你是如何体会的?6、是啊,其实细雨也好,客舍也罢,总能勾起离人心中淡淡的愁绪,特殊是这依依杨柳更是让人别有一番味道在心头。7、课件出示折柳送别的古诗。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说说你发觉了什么?8、沟通:这两首诗里出现了相同的景物柳树

32、,表达了同样的情感离别。再次指导读这两首折柳送别的古诗。可是作者为什么都不谋而合地选择“柳”来表达离别之情呢?(课件出示“折柳送别”的典故)9、诗人王维也正是借柳惜别,借景抒情啊!明白了诗人笔下暗藏着的如此深意,我们再来读读一、二句,该怎么读?配乐读。四、品读诗句,以读悟情,强化情感1、在这样一个充溢诗情画意的早晨,诗人王维要送自己的挚友元二到哪里去?2、当这一路上有的是什么呀?出示课件。满眼的荒漠,陪伴他的只是那无尽的荒草,沙尘滚滚,前尘漫漫,除了沙漠还是沙漠,除了戈壁还是戈壁。对比品读。3、元二这一路要经验三千多公里的跋涉,假如用当时最好的交通工具,骑马去,元二也要走整整半年多的时间。再说

33、,元二去安西是干什么的呀?“古来征战几人回?”这一去或许。4、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想对元二说?学生畅谈自己的想法。5、但此时的王维纵有千言万语,也只是将这说不完的离别愁绪,道不完的深情厚意化做手中的这杯浓浓的酒。这是一杯怎样的酒?(播放课件)“酒逢知己千杯少”的酒是连心的酒,“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酒是祝愿的酒,“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的酒是浇愁的酒,那,“劝君更尽一杯酒”,是一杯怎样的酒?6、仅仅是一杯伤感离别的酒吗?师介绍有关资料。7、指导读:说不完的离别愁绪,道不完的深情厚意,千言万语化做(再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君千里,终须一别。今日一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见,全部的牵挂

34、化做(再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相见时难别亦难,举杯消愁愁更愁。来,举起酒杯,把全部的情意融进这酒中(再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五、一唱三叹,拓展延长,升华主题1、几年以后,王维就去世了,这首诗也就成了王维送元二的千古绝唱。(播放阳关三叠)2、师:人分千里外,情在一送中。时空虽然把生死相隔,但是那千古不变的友情去打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让我们再次朗读这首诗,记住这美妙的情意吧!3、对于我们,友情原委是什么?要靠我们用一生去品尝,用一生去守侯!4、课外拓展:王维的山中送别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4教材分析: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闻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著的一首喜闻乐见的

35、送别诗。王维的好友元二将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挚友送行,其深厚的情意,不言可知。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心情,而是别具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愿。设计理念:借助古诗文这一教学平台,通过“读、想、议”等行之有效且敏捷多变的教学方式,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并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情趣,拓展思维,从而突现生的主体作用,敬重学生的独特感悟,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教学目标:1、学习古诗,懂得诗意,熟识其他送别诗。2、体会“景语皆情语”。3、有感情的诵读这首诗,体会友人间依依惜别之情。教学重难点:驾驭古诗的学习方法;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36、。教学打算:多媒体课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喜爱流行歌曲吗?今日我们就来观赏一首古代时候的流行歌曲(放音乐:渭城曲)2、听懂了吗?这是唐朝时期特别流行的音乐,这首歌颂了什么呢,今日我把歌词带来了,你们看,其实也是今日咱们要学习的一首古诗。你们先读一读。二、分析题目1、同学们,学习古诗,诗的题目很重要,它是古诗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我请一位同学读读题目。(生读)2、究竟哪种读法才是正确的呢?(生再读)3、你为什么在元二后面停顿呢?“使”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知道的?师:借助课后注释理解,你真会学习!元二姓元,名不叫二,因为在家中排行老二,因此,被称为“元二”。“使”是出访的意思,唐朝国力强盛,

37、朝廷经常派一些有识之士到安西去,元二就是其中的一位。现在,我们再来读读课题。三、学习古诗1、课题读得真好,后面四句谁来读?2、请找出诗中的两个多音字。3、这首诗,表示地名的词许多,包括课题,你们边读边找,圈出来。4、渭城是当时的送别城,人们要往西边去,都要在渭城做短暂停留,(板书:渭城)所以渭城中的客舍特殊多。(板书:客舍)渭城在这,那阳关在哪?(板书:阳关)那安西在呢?(板书:安西)安西也是元二此行的目的地。还有一个地名,没有出现在诗中,那就是王维生活居住的地方长安(板书:长安),也是唐朝的首都。王维远在长安,特地赶到渭城来送元二,同学们,看到这几个表示地点的词语,想想这首诗也许讲了一件什么

38、事情?5、人们常说,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我们来看看这两句,你看到了怎样的情景?置身于这样的景色中,你有什么感受?带着你的感受读读吧,你有什么感受,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诗是最有韵律的,要略微读的慢一些。此时此刻,王维心中又有怎样的感受?6、在这里,老师请大家关注“柳”这个字,我国最早的一部诗集是诗经,(出示课件)其中以一句诗这样写道:“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师讲解诗意)此时,王维的内心是怎么想的呢?这两行诗看似写景,事实上是借景抒情,我们再来读读这两句,感受他的内心世界。7、多美的景色呀,可是这美妙的一切,在王维眼中都黯然失色,因为,今日,他最好的挚友将要离别,它是怎样送别友人的呢?我们来读读这

39、两句,看看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8、王维为什么会这样恋恋不舍呢?同学们,渭城和安西相隔有多远?我们一起看唐朝时期的地图,(出示唐地图)从渭城到安西,共有3000多里,据说,元二就是步行,紧赶慢赶,也要花一半年的时间,此去路途遥远,而当时,阳关以西又是怎样的情景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你看到了什么?9、看到此情此景,假如你就是王维,你会说些什么?(课件填空)(1)、 是啊!挚友之间有多少知心话要说呀!又有多少说不完的话呀!千言万语都汇成了一句话 师引读劝君更尽一杯酒生齐:西出阳关无故人。(2)、再看看窗外,小雨还在下着,杨柳依依,是想挽留友人的脚步吗?而挚友终将离我而去,怎不伤别离师引读 齐读

40、后两句(3)、多少回忆,多少离愁,多少牵挂,都化作了这一杯浓浓的酒。师引读 齐读后两句就这么说呀,喝呀,喝呀,说呀,已经记不清喝了多少杯酒了,这哪还是一杯酒啊,这分明就是(板书:情)你们感受到了吗?这是一种什么之情?(板书:挚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10、向这样的诗歌还有许多(课件出示),你感受到了什么?11、是啊,他们是多么舍不得分开啊!看,喝完酒后,王维牵着马儿,是送了一程又一程。(出示课文插图)(1)、可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此刻,元二就要起程了,有谁情愿朗读这首诗,送他一程呢?(指名读)(2)今日一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见啊?还有谁情愿朗读这首诗,再送他一程呢?(指名读)依据史料记载:王维在元

41、二离开的几年后就去世了,此次的告辞竟成了永别。让我们一起再来朗诵这首古诗,牢记这一段以酒相送的千古佳话吧!(齐读全诗)12、就是因为有了这个情,千百年来这些文字才被代代传颂,因为有了情,这首诗不久就被配上音乐,成为当时唐代最流行的,也是现在经久不衰的音乐之一阳关三叠。接下来,我们就来观赏其中的一段。四、课外拓展(1)、老师整理了一部分别别诗送给同学们,喜爱的话读一读,比一比,感受古人淳朴的情怀,体验情深意重带给我们的感动和暖和。有爱好的话,你还可以再搜集一些。(2)、拿起笔,把这首诗写下来,把它恒久留在我们的脑海里。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5一、教材分析:送元二使安西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四

42、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诗两首中的其次首,是唐朝诗人王维所著的一首喜闻乐见的送别诗。王维的好友元二将远赴西北边疆,他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送行。其深厚的情意,不言而喻。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心情,而是别巨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愿。二、教学目标知能目标:学会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古诗。过程目标:采纳个别读,齐读、赛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中悟情,读中悟美。情感目标:体会友人间依依惜别之情。激起学生对祖国诗歌的酷爱。教学重点:感悟诗情、诗意,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化体会友人间的依依惜别之情。三、设计理念课标指出:“诵读

43、优秀诗文,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本课设计侧重从潜心品析吟诵、想象拓展等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对话,在师生互动的阅读实践中披文入境,“读”占鳌头。四、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诵读体会法课件演示法五、教学打算:课件一、(李叔同的送别引入古诗)找地名,初读解题。1、(课前播放幻灯片送别)板书:送谁能用“送”组个词 ? 能用这个词说句话吗?说到这个词,你想到了一件什么事情,在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是啊,从古至今,“离情别怨”可以说是永恒的旋律。人们在离别的时候总是特殊的落寞惆怅,总是特殊的伤感难受。刚才,我们观赏的乐曲是才华横溢的李叔同先生创作的送别,历

44、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1200 多年前,也有一首闻名的送别诗在抒写离情别怨的诗文中尤其喜闻乐见,传唱千年,今日,就让我们一起去见证这段深厚的情意吧!(出示课题送元二使安西)2、谁会读这个课题?你从诗歌题目中明白了什么?元二:姓元,排行其次。就是在元二的上面还有一个理解“使”:出访。你是怎么知道的?(看下面注释的)表扬学生:真好,学会了看注释,就能学的更快!去哪儿?(干什么?可以不去吗?)解读“安西”:安西又在哪儿呢?(唐朝的安西都护府,在现在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你又是怎么知道的?表扬:又多了一个会学习的孩子。新疆是中国最西边一个遥远的地方。谁送元二出访安西呢?(板书:王维 字摩诘,盛唐时期的闻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谁了解王维?谁还有补充的?你来读一读课题?听老师来把这个课题读一读?送元二使安西指名读。你来读。表扬:翘起大拇指,我留意到你读得时候脑袋一点一点的,你在感受我们古诗的韵味儿。一起读。别读得那么有力。二、读全诗,驾驭节奏。1、生自有反复地读。下面,请大家比照资料、注释,读一读这首诗,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