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月光启蒙》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月光启蒙》教学设计.docx(9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月光启蒙教学设计月光启蒙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月光启蒙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月光启蒙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月光启蒙是著名作家、诗人孙友田写的一篇叙事散文。文章回忆了母亲在美丽宁静的夏夜,伴着明月星光,为儿时的“我”唱歌谣童谣、讲神话故事、说谜语的动人情景。文章以“文学的启蒙”为线索,语言优美,其中的民歌民谣明快、流畅,富有浓郁的生活情趣,读来耐人寻味。教学中着力凭借课文清新素雅的语言,创设诗情画意的农家月夜场景,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品味民
2、间文学所散发的泥土芳香,感受深厚的母子亲情,体会“我”对母亲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深度解读文本,这篇文章不仅表达了“我”深深地感激母亲给“我”的文学启蒙的感情,还表明了这样一个事实,也就是充满乡土气息的质朴的民间文化其实也是孩子精神成长的根基,是每个人生命历程中不可或缺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民间文化就是老百姓的情感载体,它是中国民族文化的一半,永远是民族文化的源头和根基”。(冯骥才语)让学生感悟民间文学的神奇魅力,并能从中受到“启蒙”也应成为本课教学的“重点”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联系上下文,理解两个“长”字的不同用法,体会“芳香的音韵”,以及作者用“月光启蒙”
3、作课题的深刻含义。3通过朗读体味民歌民谣的明快、流畅、含蓄、风趣,引导学生感悟语言内在意蕴感情。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悟作者从母亲那里受到的启蒙教育,体会作者对母亲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之情。教学重点、难点:1联系上下文,理解两个“长”字的不同用法,体会芳香的音韵,以及作者用“月光启蒙”作课题的深刻含义。2.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悟作者从母亲那里受到的启蒙教育,体会作者对母亲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之情。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出示孙友田的经典诗句,相机介绍诗人。2.孙友田能成为诗人,离不开他的母亲,他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是母亲用那一双勤劳的
4、手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她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3.这是位怎样的母亲,竟能给她的孩子带来如此丰富的精神财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孙友田写的散文月光启蒙(板书课题齐读)二、初读指导1.自由读课文,要求:(1)画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课文。(2)画出生词及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2.检查自学情况(1)读生字词,相机正音。(2)指名读,注意轻声(裳)、前鼻音(辰)、后鼻音(蒙、凤、凰、嫦、荆、帐)(3)指名试读课文,了解掌握情况。启蒙:使初学的人得到基
5、本的、入门的知识,智慧得以初步开发。混沌:形容无知无识的样子。3.通读课文,思考分段交流第一段(13):写童年夏夜生活的美妙,是母亲的歌谣使“我”懂得了对故乡的爱,对民间艺术的爱。第二段(48):写母亲在夏夜给我讲神话故事、唱童谣、猜谜语,启迪了“我”的想象和智慧。第三段(99):写母亲是启蒙老师,为“我”飞向诗歌王国奠定了基础。4.质疑问难三、指导书写第二课时一、谈话揭题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月光启蒙,生齐读课题。谁能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二、精读感悟过渡:看来,母亲在夏夜月光下,为“我”唱歌谣、讲故事、说谜语的情景印在了同学们心中。(一)学习两首歌谣,体会“芳香的音韵”1、读一读歌
6、谣,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出示歌谣:A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B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俩去云南。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凤凰凤凰一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1)谁先来读读歌谣,说一说仿佛看到了什么?(2)指导朗读。(带着向往、欣喜等情感)(3)齐读。2、同学们,我们刚才读歌谣,想不想听母亲为我们唱的歌谣?让我们来到月色如水的篱笆小院中,教师引读:(课件出示插图)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了,柔和的月色立即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
7、草堆旁搂着我唱起动听的歌谣。让我们静静地来听妈妈为我们唱的歌谣。(音乐响起)(1)在炎热的夏夜,朦胧的月光下,当这一首首歌谣飘过你的耳边,你有什么感觉?(2)体会作者的感受:出示: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3)自由读。读出感受。(4)指导朗读。指名读,配乐读,齐读。(在读中相机引导感受芳香的音韵。)(二)学习三首童谣过渡:母亲的歌谣让小院立即飘满了芳香的音韵。母亲还为我唱童谣。1、我们再来读一读童谣。(出示:三首童谣:A小红孩,上南山,割荆草,编箔篮,筛大米,做干饭。小狗吃,小猫看,急得老鼠啃锅沿。B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
8、,下不来老鼠老鼠你别急,抱个狸猫来哄你。C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轿。毛娃醒,吃油饼。毛娃睡,盖花被。毛娃走,唤花狗,花狗伸着花舌头。)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喜欢的多读读,并说说原因。3、找生读。4、指导朗读。用喜欢的方式读,表演读。(感受民谣的明快、流畅、含蓄、风趣。)(设计意图:语文课就要引领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精妙之处。这一环节通过个性化朗读、展开想象、表演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了民歌民谣的特点,爱上了这一民间文学,也为下文体会“启蒙”做好了铺垫。)(三)理解两个“长”字的不同用法母亲不是不识字吗?她怎么会那么多的歌谣、童谣呢?1、默读五自然段,用笔圈画。师巡视,相机点拨。2、全班
9、交流:相机出示:(出示: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第一个“长”是生长,第二个“长”是流传、孕育。)3、师总结:是啊,由于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泥沙堆积,导致土地的贫瘠,生活清苦,可是,勤劳的黄河儿女满怀希望地在这片养育他们的土地上辛劳耕植,创造了一首首精美动听的歌谣,母亲用这些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四)学习故事、谜语部分1、母亲除了用歌谣给了我启蒙,还用什么给了我启蒙?生回答。师相机板书:故事谜语2、找生读讲故事部分。3、母亲讲了哪些故事?她还会讲哪些神话故事?(五)学习最后部分过渡:母亲在这柔和的月色里,用歌谣、神话、
10、谜语为我播下了爱生活,爱文学的种子。作者长大后成了著名的诗人。他在文章最后写到:(出示)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是母亲用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她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1、自由朗读,能体会到作者对母亲怎样的情感?2、找生说。(感激、怀念)3、带着感受读。4、齐读。5、我想此时你一定明白作者为什么用“月光启蒙”作为课题了吧?(生自由谈自己的体会)6、带着感激、怀念再读:(出示)感谢您,母亲是您用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
11、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三、总结升华1、师简介写作背景,配乐深情朗诵:作者成了一位著名的诗人,他的母亲却渐渐老了,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当作者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安详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蔼、慈祥,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我多想抹平母亲额上的皱纹,我多想用泪水唤醒你的记忆,出示:母亲,您可曾记得-如果你是作者,你会对母亲说些什么?2、生根据自身感受,完成写话练习:3、深情朗诵。4、母亲什么都不记得了,而我们还记得那些歌谣,师生齐诵歌谣。四、拓展延伸1、继续搜集民歌民谣。2、阅读孙友田作品。月光启蒙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
1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理解“月光启蒙”的真正内涵,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和怀念之情。3、学习抓住重要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文章在表达方面的朴实与巧妙。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经典的散文,齐读课题。二、检查自主学习收获1、指导书写生字课前同学们已经充分地预习了课文,自学了生字,老师在翻阅同学们的自主学习卡时发现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根据学生出错的情况相机指导。2、交流主要内容。生字同学们已经写得很漂亮了,课前老师还让同学们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大家遇到困难了吗?我们来看看这个同学概括得怎么样。出示学生的自主学习卡,大家看看
13、这个同学概括的主要内容合适吗?概括要点:时间:作者童年的时候。事件:母亲是怎样对我进行教育的。结果: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3、质疑问难。刚才我们通过交流发现了预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大家都进行了补充和完善,相信收获都不小。在预习中很多同学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老师在梳理同学们的问题时发现这两个问题比较集中,而且很有价值。出示学生的问题:“母亲不识字,为什么是我的启蒙老师?课文为什么以月光启蒙做题目?”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解决这两个问题。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两个问题中都有个关键的词语启蒙,那什么是启蒙呢?三、理解“启蒙”1、启蒙什么意思?(启:开启。蒙:愚昧无知。使初学者得到基本的入门知识。)这是字典中的解
14、释,我们还可以根据蒙这个字来理解。蒙字在古代曾经这样写,猜猜看上面的部分像什么?师解释本义是指用草木枝叶遮挡住了头部,这样就看不清,听不见,启是开启的意思,启蒙就是把头上的枝叶全去掉了,耳清目明,什么都明白了。2、文中有一句话也告诉我们启蒙的意思,出示:母亲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我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启蒙就是由混沌到豁然开朗。(板书)母亲不识字,为什么是我的启蒙老师呢?出示最后一段:自由读,放开说,师引导(母亲用这些民歌、民谣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飞向了诗歌的王国。板书:民间文学想象)3、理解民间文学。(它指的是广大劳动人民口头创作的文学,包括神话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歌谣谚语谜语等
15、体裁的民间作品。)4、母亲是怎样为我打开民间文学的宝库,怎样用智慧启迪我的想象的?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把有关的语句画出来。(根据学生的回答灵活处理)四、品味歌谣的启蒙1、出示两首歌谣,指名读。2、指导朗读。(1)母亲是这样读的吗?文中有一段话提示了我们应该怎样读,你能找出来吗?(2)理解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芳香的音韵出示课文第四段:如果把这个句子变成这样你还能读好吗?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小院立即飘满了她的音韵。“三月的和风”(是什么季节的风?它和其他季节的风有什么不同?轻轻的、暖暖的、舒服,还有花的芳香,春风拂面)小溪的流水听过吗?放视频。(欢快、悦耳、清脆)是什么“像
16、三月的和风”那样轻柔、“像小溪的流水”那样悦耳?(母亲的歌声)(3)指导朗读。这两个比喻句让我们感受到了母亲的声音特别动听,就像闻到了花的香味一样让人陶醉,所以作者感觉是一种芳香的音韵,多美的语言啊!这就是散文的语言魅力,你能把这种令人陶醉的感觉读出来吗?指导学生读这段话。读得真好啊,我们的礼堂也充满了这种芳香的音韵。(4)再读歌谣现在我们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读这两首歌谣,相信同学们一定能读出不同的味道。刚才同学们是读出来的,你能用你喜欢的音调唱出来吗?这歌谣里包含了一分芳香的母爱,一种芳香的诗情,你喜欢吗?作者就是在母亲的熏陶下喜欢上了民间文学中的歌谣。五、童谣、讲故事、猜谜语的启蒙。童谣:“
17、童谣是属于你们的,你们想怎么读就可以怎么读。我把歌谣给你们,让你们再体验一次童年的无拘无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吧!”(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2)指名表演读,体会童谣的幽默风趣,给作者童年带来的乐趣。谜语:大家猜过谜语吗?猜谜语时要怎样才能猜出来?(要根据谜面内容去联想,可以开发智力)讲神话故事:母亲还可能讲哪些神话故事,这些故事启迪了作者的想象。是啊,唱童谣、唱歌谣,讲故事,猜谜语,不识字的母亲也许并不知道这样的方式会给孩子带来什么,但她满怀对孩子的爱,把勤劳,把想象,把诗情,把智慧通过这些方式传给了我,让我喜欢上了民间文学。那母亲算不算我的启蒙老师呢?出示句子: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
18、启蒙老师。齐读。那你们知道作者长大后取得了哪些成就吗?结合你查阅的资料来谈谈你对孙友田的了解。孙友田在诗歌方面取得的成就离不开母亲对他的启蒙教育,那母亲算不算他的启蒙老师呢?再读: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六、感受母爱,理解月光启蒙1、课文为什么以月光启蒙为题呢?2、学生回答,师相机指导:(1)母亲对我的教育是在月光下进行的。(2)月光轻轻的,柔柔的,正象征着母亲那种柔和的母爱。(3)月光是明亮的,母亲的启蒙教育多像月光一样为我指明了方向,引领我走向了诗歌的王国。3、图文结合,升华主题出示课文插图:这就是母亲在月光下对我进行启蒙教育的画面,母亲已经和月光融为了一体,为我们营造出一种美好的意
19、境,你能读出这种美好的意境吗?指导朗读: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此时月光就是母亲,母亲就是月光,月光启蒙就是母爱启蒙,让我们再读课题,去体会那份浓浓的母爱。(齐读课题)可是同学们知道吗,作者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他的母亲已经身患重病,失去了记忆,作者把他所有的感激与怀念融入了文章中,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再读课题。(生齐读课题)这个富有诗意的题目和这幅美好的画面已经永远定格在作者的脑海中,让我们也来读读这句话,永远记住这位伟大的母亲吧!齐读: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课下请同学们去阅读一下孙友田的母爱三部曲:月光母亲、迎接母爱、母爱似水
20、。月光启蒙教学设计3一、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悟作者从母亲那里受到的启蒙教育,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之情。3受到热爱母亲的思想教育。二、教学重点1感悟作者从母亲那里受到的启蒙教育,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之情。2受到热爱母亲的思想教育。三、教学准备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投影幻灯片:课文插图。看到这温馨的画面,你会想起什么?或者想说些什么?2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浸透着母亲无数的心血与汗水,蕴涵着母亲无尽的牵挂与关爱,这一课就让我们走进这座篱笆小院,在柔和的月色中听一听从这小院中传出的动听的歌声。(板书:月光启蒙)二学习课文1至3自然段1书上哪句话描绘
21、了这美妙的月色?2投影幻灯片: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了,柔和的月色立即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3有感情的朗读这句话。4在这美妙的月色当中,母亲为我唱起了动听的歌谣。投影歌谣的幻灯片。5逐一朗读两支歌谣,理解歌谣的意思。齐读,边读边打节拍。6这歌词写得美,母亲的歌声也美。作者怎样描写母亲的声音?7投影幻灯片: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指名朗读理解“芳香的音韵”指导配乐朗读。8简介黄河的改道:作者孙友田的故乡在安徽省。我们知道由于黄河水含沙量太高的原因,黄河经历了多次的改道,曾经黄河就从作者的家
22、乡安徽的北部流过。由于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黄沙沉积,泥土十分贫瘠,自然就长不出丰盛的五谷来。9投影幻灯片: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理解:“长歌谣”10歌谣创造了丰富的精神生活,对于童年的作者来说,歌谣的内容不一定会懂但母亲甜甜的嗓音,芳香的音韵却会久久留在作者幼小的心灵里,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投影幻灯片: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指名朗读理解:“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投影幻灯片: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指导配
23、乐朗读。三学习4至8自然段1过渡:母亲用歌声让我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开始懂得要爱什么,要喜欢什么,这就是得到了启蒙的教育。请同学们再读读下面的课文,看看还有什么地方让我受到了启蒙的教育。2学生自由读课文。3交流。唱童谣(1)投影童谣幻灯片(2)逐一朗读,边读边打节拍(3)这些童谣当中都有小狗、小猫、小老鼠之类的小动物,这些小动物都是小孩子再熟悉不过的了,自然会引起我的兴趣和联想。(1)分角色朗读猜谜语的段落(2)猜谜活动,又一次使我的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使我懂得怎样用联想和想象去猜谜,这又是一种启蒙。四学习第9自然段1过渡:所以作者写到:“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投影幻灯片:母亲用
24、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她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2指名朗读。3练习用“母亲用_让(为)我_。”这样的句式说话。4从这三句话中,你能看出“我”想对母亲说些什么吗?(感激)5教师配乐简介写作背景:同学们,你们说的太好了。是的,作者孙友田是多么想对他的母亲说这些话呀!但是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作者的母亲因患上了老年痴呆症而失去了记忆。孙友田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到:“当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安详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蔼、慈祥,但却不知道我从哪里来,不
25、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漠然地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面对着失去了记忆的母亲,如果你就是孙友田,此时此刻,你还想对母亲说些什么?(怀念)6指导配乐朗读这段话。五课外延伸,升华主题1投影幻灯片: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你心最柔软的地方,你愿用自己的一生去爱她;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地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一个人叫“母亲”,这一种爱叫“母爱”。教师配乐引读,学生跟读最后一句话(连续读三遍)2孙友田在月光启蒙的原文的结尾还这样写到,投影幻灯片:“母亲失去了记忆,而我心中却永远珍藏着那一轮明月”学生齐读3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篇孙友田所写的散文母爱似水
26、。投影幻灯片:散文母爱似水。教师配乐朗诵母爱似水。4播放歌曲懂你,教师引述:“这首歌歌名叫懂你,唱给天下所有的母亲。歌中唱到:一年一年,风霜着你的笑脸,你寂寞的心还有谁能够体会,是不是春花秋月无情,春去秋来,你的爱已无声。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多想靠近你,告诉你我其实一直都懂你。”世界上的母亲都是一样的,你的母亲在你的成长历程中给了你什么样的关怀与帮助,此时此刻,你想对她说点什么吗?5同学们,让我们将她铭记于心,永远地爱她吧,她就是母亲。六完成作业。五、作业设计1说一说对母亲说一句最想说的话。2写一写试着写一两首童谣。六、板书设计唱民谣讲故事月光启蒙母爱唱童谣猜谜语
27、月光启蒙教学设计4开课时间20xx3.10听课人数30开课年级五科 目语文开课级别市级研究目的回归语文本色,构建绿色课堂课 题月光启蒙教学简况一、检查预习导入:1、板书:孙友田,对于孙友田,同学们不陌生吧!谁来给大家介绍介绍。2、是啊,孙友田是位值得我们敬佩的杰出诗人,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孙友田的一篇文章3、板书启蒙(伸出手来和老师一起写这个“蒙”字)知道启蒙是什么意思吗?4、板书月光5、把课题读一下,指名读。指导:你为什么这样读?让我们来一起来美美地读课题。6、读了课题,同学们一定有话想说,有问题想提,跟大家交流交流。7、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二、初读课文: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放声朗读课文,
28、做到正确、流利。(板书:正确、流利)2、检查初读情况:做到正确、流利了吗?同桌之间互相考考。全班交流:展示朗读。指导:第一节中:“篱笆”的“笆”、“时辰”的“辰”读轻声第五节中:混沌(混是多音字)这个词以前学过,在哪一课?还记得意思吗?在本文中呢?找到文中句子读读?说说什么意思?知道了“混沌”,推想一下“豁然开朗”是什么意思?从“混沌”到“豁然开朗”的过程用一个词来说,就是启蒙。母亲把这份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说成一个四字词语就是月光启蒙。莲花落(注意“落”的读音)听过吗?是什么玩意?读读文中句子,你来猜测一下。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第一个“长”读?为什么?第二个呢?)歌谣:(出
29、示)介绍歌谣:指随口唱出、没有音乐伴奏的韵语,如民歌、民谣、童谣等。(生读,教师纠正“亮堂堂”的读音。)想象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童谣:介绍童谣:适合儿童口头传颂的歌谣,形式比较简单,富有童趣。同学们喜欢童谣吗?说说为什么喜欢?就用你最喜欢的方式来读。自己试试看!(打节拍,趣味读童谣)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1、解决开头提出的疑问:你能解决哪个问题?从哪知道的?引读14节2、母亲是怎样启蒙我的呢?快速浏览全文在书上列小标题。3、交流:母亲是怎样启蒙我的?(板书: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猜谜语)看看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猜谜语分别是哪几节写的?在文中分段做好标记。指导概括主要内容:把小
30、标题连起来,再组织一下语言,就可以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四、小结、质疑。这节课,我们通过读书明白了母亲用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猜谜语的方式启蒙我的,作者为什么用“月光启蒙”作为题目呢?我们下节课学习。五、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搜集儿歌童谣。2、积累描写月夜美景的词句。综合评语本课教学层次清晰、环节分明,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流程灵活,教学方法多样,学生学习真实有效,切实提高了第一课时的教学实效。导入巧妙、自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中,老师从实际出发,以学生的学习基础为基点,始终以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的角色出现。多种学习形式相结合,避免了学习的枯燥、乏味。鉴定人鉴定单位(盖章)溧阳市中
31、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审核人月光启蒙教学设计5教学要求:1、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启蒙”作课题的深刻含义。2、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作者对母亲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课文语言优美,其中民歌民谣风格明快、流畅、含蓄、风趣,值得好好体味。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述语言导入,齐读课题。指导要读出静谧,再读一遍。初读了课文月光启蒙,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我们一起来描述一下这幅画画,3、师引读并板书: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猜谜语4、学习重点句,质疑。师:有没有想过,在皎洁的月光下,文章的作者孙友田受到了怎样的启蒙教
32、育?打开书,找一找。(引导学生说出: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为什么能使我展开丰富的想象,飞向诗歌的王国呢?师板书:飞向诗歌的王国。)5、这个疑问我们是不是有同感,这节课我们就专门来解决这个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从哪里入手呢?(应该抓住母亲为我唱的那些民歌民谣。)二、学习民歌民谣1、出示学习要求:自主阅读课文中的歌谣和童谣,老师提出三个要求,注意“心”上都加了双引号。第一个要求,用心朗读,把歌谣和童谣读流畅。第二个要求,用心品赏,品就是感悟,你可以抓住重点的词去品味,你也可以联系上下文品赏,更可以结合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第三个要求是用心感受,看母亲为我唱的歌谣和童谣告诉了什么?
33、2、生自主阅读。3、指名读歌谣。师:谁愿意来读这两首歌谣。将你的朗读面貌展现出来。(生读: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俩去云南。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凤凰凤凰一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4、师生评价(师启发寻找读书方法:老师觉得还不仅要读得流畅,课文已经告诉我们了,谁去找找看,课文中有没有教给我们读书的方法。)(出示: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师生讨论:母亲朗读歌谣的时候,是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吟唱,让人觉得非常亲切,非常有节奏。)5、相机启发学生像母亲一样朗读,注意从词
34、到句。6、母亲充满着深情,母亲是多么地温柔,用甜甜的,轻轻的,深情的感觉再去读那两首歌谣。生自读。7、男女生分读两首歌谣。(1)男生吟唱第一首歌谣,我们女生听着。(男生读。有柔情了吗?如果再轻一点,再深情一点就更好了。男生再读。不错,今天老师才明白,什么叫铮铮铁汉,似水柔情。)(2)女生读第二首童谣。(女生读。像母亲,真温柔。)8、配乐吟唱。文中说,母亲在月光下搂着我,轻轻地吟唱,你们想唱吗?当年母亲在月光下吟唱的旋律,已无从考证,今天老师谱了一首旋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在心中默默地唱。师播放音乐,唱。生配乐吟唱童谣。非常甜美,这次唱,老师有个要求,想象在皎洁的月光下,依偎在母亲的情里,轻轻地
35、摇晃,身体要轻松地摇晃好吗?生齐唱。6、交流感受:非常优美,非常恬静的歌谣,还记得老师在前面提到的三个用心读的要求吗?现在老师想听听你对这两首歌谣的感受。(母亲向往着幸福的生活;只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才能获得成功;母亲热爱劳动,爱家庭。)三、学习童谣1、讨论童谣特点。师:学习语文,只有用心,才能读出文字背后的东西,才能品出语文的味道来。除了有动听的歌谣,母亲还给孙友田带来了幽默风趣的童谣,告诉老师,你在读三首童谣时,有什么发现?要善于思考,善于表达,这三首童谣有共同的特点。(形式简单,内容有趣,富有韵味,这就是童谣的特点。)2、节奏读童谣。师:我们打着节拍来朗读,就更有趣。伸出你的小手,打着节拍
36、来吟诵第一首童谣。生边拍手边吟诵。如果把节奏调快一些,变成四拍就更有趣了。用自己喜欢的节奏把第三首童谣吟诵一下。3、试描述童谣画面。师:刚才有的同学边打拍子,边笑,笑我就体会到了,你已经体会到童谣的有趣。我想知道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有趣的画面?四、再次学习重点句。1、再读这句话。出示: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2、解疑。师:这些民歌民谣不仅激发了孙友田的想象,也让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还记得刚才提的问题吗?现在我们看一看板书就知道了。母亲在月光下唱的那些动人的歌谣,充满着诗情画意,和诗歌有关吗?母亲唱的幽默风趣的童谣。充满韵味,朗朗
37、上口,和诗歌有关吗?怪不得,母亲的民歌民谣,能引领作者飞向诗歌的王国呢,这个问题懂了吗?还有疑问吗?3、了解当时的生活状况。师:文中说,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母亲在月光下就是这样给我以启蒙的。和母亲在一起,精神生活真是非常的丰富,可那里,我们的日子过得又怎么样啊?(很清苦。)4、齐读造成清苦的原因。出示:黄河留给齐读。5、交流感受,理解两个“长”。师:从这句话中,你感悟到什么?再读,用心读。(我感悟到住在黄河边上的人们,虽然深受黄河的苦难,但也孕育着许多歌谣。)6、体会老百姓创作歌谣的动机。师:黄河边勤劳的人们,他们创造歌谣,主要想表达怎样的感情?(对生活的憧憬、对生活的爱、热爱劳动、
38、让自己的精神生活更加地丰富。)五、总结全文1、感情激发作者热爱母亲之情。师:永远充满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只要是世间美好的事物,他们都爱,他们用这种爱,通过歌谣创造出来,母亲也把这种爱,传递给我,使我从小明白,要爱世间一切的事物,母亲给了我一个明月星光般的童年。配乐:同学们,这就是母亲,母亲老了,曾经,在皎洁的月光下,母亲给我唱歌谣,唱童谣,给我讲故事,猜谜语,在母亲的熏陶下,我渐渐地长大,终于成长成一个优秀的诗人。我长高了,母亲的背却弯了,我长大了,而母亲的头发却白了,母亲献出了毕生的爱,而自己留下的却只有岁月在她额上刻下的深深的皱纹,更为不幸的是,当孙友田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她的母亲已经
39、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母亲曾对自己的子女那么期盼,现在日子好过了,而母亲再也感受不到了。2、出示孙友田的一段: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安详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蔼、慈祥,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微风吹乱了母亲的白发,而我的心里永远珍藏着故乡的明月。4、尝试用语言唤醒孙友田的母亲。月光启蒙教学设计6教材解读:月光启蒙选自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下册第5单元,是一篇叙事散文,文章回忆了母亲在宁静的夏夜伴着明月星光,为儿时的“我”唱民歌、讲故事、唱童谣、说谜语的动人情景,让我们真
40、切地体会到充满乡土气息的民间文化是精神成长的根基,是生命历程中不可或缺的宝贵精神财富。文中母亲、歌谣、月光其实已经融为一体,置于“故乡”这一背景下,“母亲”和“月光”已经成为一个统一的意象,成为学生通往“月”文化的一把钥匙。设计理念:基于故乡背景,设置情境,围绕“什么启蒙了我”这个笼罩全篇的主问题,通过再现文本中的民谣、故事、童谣、谜语,细读品味,层层深入地理解“母亲”和“月光”这统一的意象,进而丰富民族文化。教学过程:一、揭题释义,梳理内容1、检查生字,朗读课文。2、借助文中句概括主要内容。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主要写什么?能从文中找一个句子并稍作改动概括文章内容吗?(出示:母亲用民歌、故事、
41、童谣、谜语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我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3、追溯字源理解“启蒙”,把握主要内容。(出示:XX)这就是“XX ”,它下、上分别是什么?整个字是什么意思?“启蒙”呢?(“蒙”字下面是一只鸟,上面是一个盖子,用盖子盖住鸟是遮蔽的意思;“启蒙”就是打开盖子,就是去蔽的意思。)(指上句)人启蒙前怎样?启蒙之后呢?由“混沌”到“豁然开朗”的过程就是启蒙的过程。读了课文你知道是什么启蒙了我呢?设计意图:汉字是世界上唯一仍在使用的表意文字,它运用抽象的线条描摹、比附事物,是一幅幅精美、深邃的全息图画。教师带领学生追溯“”的造字原理,弄懂字形与字义之间的紧密联系,学生心中留下的就不只是一
42、个符号,而是一幅画、一段故事。“启蒙”是文眼,结合“蒙”的字源分析理解“启蒙”,再结合语境理解“混沌”、“豁然开朗”等词语,它们就不再是字典上的概念了。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整体把握了课文内容,训练了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一举多得。二、情景还原,唤醒歌谣作者说是民歌、故事、童谣、谜语让他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了,这些我们也都读了,我们被“启蒙”了吗?为什么没有呢?我们再来读一读。1、民歌。读民歌,批注出你的理解。你对这两首民歌有什么理解?能用朗读唤醒同学们对它的理解吗?课文讲民歌是母亲唱的,我们来听一听。歌声美吗?这一唱,民歌似乎已经被唤醒了,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2、故事。入夜,坐在院子里,望着
43、那一轮皎洁的明月(一女生讲故事嫦娥奔月)听着这迷人的故事,神秘莫测的夜空似乎成了一个神话世界。齐读这段话,想象那些神话故事。3、童谣。童谣有趣在哪儿呢?大家可以自由读一读。4、谜语。谜语是用来猜的,我扮演母亲,你们来猜。设计意图:民歌童谣、神话故事是民族文化源头和根基,具有神奇的魔力,能为孩子打开一扇隐秘的传统文化之门,但它与学生经验之间存在着隔阂,如果不能让文字背景中的美好事物复活,那么文本只是文本,作为读者的学生不可能领略到其中的精彩。这个版块教学,通过设置具体情境,师生一起聆听民歌、神话故事,诵读童谣,猜谜语,文本就能得以复活,民间文学的魅力也能得以展现。三、品词析句,走近母亲1、你看民歌、故事、童谣、谜语似乎不再是抽象的文字,已经复活了,可是我们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了吗?仅仅是这些启蒙了“我”吗?(更有母亲的爱)2、浏览课文,划出写母亲的句子并批注。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音韵怎么会是芳香的呢?(出示: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动听的歌谣。)(一是因为“洗完澡”母亲有干净的体香,二是因为“搂着我”让我感受到母亲怀抱的温馨。)试想躺在母亲怀里,聆听着民歌的芳香音韵,然后美美地读这句话。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