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认识“吨”》的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认识“吨”》的教学反思.docx(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认识“吨”的教学反思相识“吨”的教学反思身为一名刚到岗的老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相识“吨”的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相识“吨”的教学反思1有了上节课的教训,今日在教学重量单位的时候就顺多了。根据上节课的阅历,我先让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重量单位,并板书在黑板上。问学生,在什么时候用克千克作单位,并回忆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然后再问学生有比千克更大的重量单位吗?于是进入本堂课的学习。通过例一中的大米图,学生很快的了解了1吨=1000千克,但是究竟1吨有多重,学生还是不清晰。于是在算几个
2、这样的小学生的体重大约是多少的这个环节中,我先让学生算一算,40个小学生的体重大约是1吨。接着同桌相互抱一抱,看看你能否抱得动你的同桌。因为班级中有的同学胖一些,有的瘦一些,所以有的同学很兴奋的说我可以,而有的同学却无法抱动同桌。在学生活动之后,我便说:“我们班上大部分同学的体重是在25千克左右,个别同学的体重比25多一些,抱起来就有些吃力了。那两个这样的同学你还能抱动吗?”同学们都跃跃欲试,于是我请了三名女生上台,请其中的一个来抱抱看,结果可想而知。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通过相互抱一抱,充分感受到了1吨是很重很重的,吨是计量比较重的物品的质量的。相识“吨”的教学反思2首先本课我想通过一些场景,
3、如码头的货物、货场上的集装箱、铁路运输线上的货车车箱的呢过,引入新知,学生从中感知比较重的或大宗的货物,了解计量这些货物有多重时,通常都用吨做单位,感受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然后通过每袋100千克的大米,说明10袋这样的大米中1000千克,1000千克就是1吨,从而引出吨与千克的进率。想想做做2,就是让学生通过看和说,把1吨的重量和各种物体的数量建立联系,使他们对1吨大约有多重有比较显明的表象,有利于1吨观念的建立。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通过计算推想出多少桶水大约重1吨,多少块砖重1吨,从而建立起有关1吨的清楚感念。在计算多少块砖重1吨时,有学生写出200块就是重1吨,这是学生没有看清晰题目,条
4、件告知我们的是2块砖重5千克,应当200块砖重500千克,那么400块砖重1000千克,1000千克就是1吨。在练习中比较6000克与6吨比较大小时,学生写出等于,这是错误的,6000克小于6吨,学生没有看清晰题目。这类题目要多练。想想做做第5题,要让学生去说说载重量是什么意思,从而去填单位。最终再补充一些单位大小比较的题目,这样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质量单位之间的互算关系。相识“吨”的教学反思3吨这个概念是比较抽象的,虽然学生在生活中可能对此并不生疏,但真正意义上的吨,学生头脑中还是没有的。再说,吨这个质量单位那么大,不能让学生亲自掂一掂,很难感受一吨的实际质量,因此只有通过详细的生活事例帮助学
5、生建立一吨的概念。如通过让学生看图算算“一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这样的大米重多少千克?一个小学生的体重25千克,40个这样的学生共重多少千克?”在学生得出1000千克的基础上,我就打个比方:40个这样的学生的体重相当于我们班的全部同学的体重;假如要把我们一次运走,要用什么车了?摩托车行吗?自行车或者三轮车呢?学生在说一说、笑着摇摇头的情境中初步体会到1000千克已经很重了,必需要用一个更重的单位。于是很自然地引出吨。紧接着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见过的哪些物体用吨作单位比较合适,并且出示图片让学生再次感受到在计量比较重的或者大宗的货物时通常用吨作单位。由于内容支配比较多,以至于每个
6、环节都比较匆忙,没有给学生留下充分活动、感知、体验的时间,学生的感悟还不够深刻,再加上学生缺乏生活体验,作业中出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错误,在下一节课中还须要有针对性地做些练习。相识“吨”的教学反思4“吨”这个概念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抽象,而且它又是一个较大的质量单位,然而引导学生建立1吨重的质量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如何让学生体验1吨,产生真实的、深刻的感受呢?怎样才能有效地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呢?针对这些问题,课前我对教学过程进行了细心的预设,将这节课的体验活动分三个层次进行。第一个层次是初步体验,让学生抱一抱体重是25千克的学生,亲自感受25千克的重量,接着让学生开展相互背
7、一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依据平均体重25千克估估大约多少个同学合起来的体重是1吨,问:全班同学合起来的体重够1吨了吗?从而发觉也许是40名学生的体重合起来是1吨,再让40名学生起立,并一起用力跳一跳,体验1吨物体的重量。这样让学生充分感受、估计、想象和整理,在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理解,进而对1吨的概念有更深刻的相识,提高了学生抽象概括的实力。其次个层次是分小组进行活动,进一步体验1吨。有了上个层次的阅历,这个环节我只须要提出活动要求,放手让每个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独立开展。比如第一组探讨的是10千克的大米,先让他们搬一搬,再算一算,多少袋这样的大米重1吨。第三个层次是通过图说说不同物体的重量与1吨
8、的关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1吨有多重的印象,可以说一说多少头奶牛、多少桶石油、多少袋水泥、多少头猪的重量是1吨。但是,在教学过程当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惑,比如:学生的计算实力有限,不会推算多少个物体的重量大约是1吨。虽让学生进行较充分的体验,但终归是10岁的孩子,“吨”离他们的生活实际太远,还是比较难以理解的。相识“吨”的教学反思5在相识吨时,通过码头装卸货物的场景,通过集装箱、货车运载大宗物品的场景等,感受生活中“吨”的广泛应用;借助常见的袋装大米的重量和一般小学生的体重,来相识1吨有多重。本课教学前,我让孩子预先了解了自己的体重(千克为单位),在搜集了一些体重数据后,让学生感受多少个就是
9、1吨,他们都发出了感叹。再了解书上介绍的有关吨的信息,就减低了认知的难度。总体感觉,三年级的孩子对于相识“吨”,有肯定的难度,一是他们的年龄确定了感知的难度,二是因为其实“吨”在孩子的身边并不常出现,无法有更多更感性的接触,就凭想象多少个同学的体重,看一些图片,感知仍比较薄弱。这在做习题时,表现的特殊明显,学生无法选择合适的单位。如习题“一艘海轮的载重4500()”一题,学生知道海轮很大很重,但究竟是种什么程度,却是没有概念的。其实我们大人对于本题可能也要考虑一下,因为它离我们的生活并不近,只有进行肯定的横向比较,可能才能得到答案,那让我们的这些孩子怎么去作答呢?所以我想对于孩子,我们更应当考
10、虑到他们的年龄特征和生活实际状况。过高的要求,并不能使孩子更好的成长。相识“吨”的教学反思6首先在第一个环节我是让学生看图然后问知道了什么,这样的效果就是学生回答的一知半解的,现在想这样的文字的解决问题,应当先让学生读题,只有读懂了题的意思学生才会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在后面的表格上,我将重点弄错了,认为这节课的重点就是让学生知道解决问题要有序,课后与大家探讨才知道,解决问题就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知道问题解决的方法。还有在探讨的环节应当让每一个学生都参加其中,假如起先就进行探讨,这样后进生就有偷懒的嫌疑,就不能达到每个人都参加到
11、课堂之中,久而久之,好学生越来越好,后进生越来越落后。差距就会越来越大。甚至还会有一些同学就会对数学失去学习的爱好。其次个班上这节课的时候我留意这些问题,效果明显要好一些。相识“吨”的教学反思7“吨”对学生而言是一个比较模糊也比较难体会的概念,因此在教学中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推想一袋大米100千克,2袋大米200千克,那么10袋这样的大米就重1000千克,1000千克就是1吨,从而引出吨与千克的进率,同时感知吨是一个比千克大得多的质量单位。围绕“怎么称吨”的问题,使学生很详细地再一次感受了吨是一个很大重量单位。接着又以一个小学生的体重25千克,推算出40个这样的小学生重1000千克,即是1
12、吨,感受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又如:一头奶牛的重量(5头)、一袋水泥的重量(20袋)、一桶油的重量(5桶)、一头猪的重量(10头)以此来推想1吨的重量,通过提一提、看一看、说一说等活动,把1吨的重量和学生熟知的各种物体重量建立联系,从而使学生对1吨大约有多重建立比较显明的表象。这些都是学生熟识的,有助于学生在已经驾驭千克的基础上,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也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洁换算。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增加学习数学的爱好和学好数学的信念。在练习“想想做做”的第3题,2块砖重5千克,200块砖重()千克,()块砖重1吨时,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知道解
13、决问题的关键是,弄明白200块里面有几个2块,就是有几个5千克,由于1吨就是1000千克,1000里面有多少个5千克,就是有多少块。思路比较清楚,但在课堂练习中,个别学生还是搞不清晰,有待课后进行辅导。由于所学内容比较贴近生活,学生学习的爱好比较浓,可以在小组合作中发觉。相识“吨”的教学反思8质量单位吨较克与千克对于学生来说更抽象,也因此而更难于理解,所以我从学生已有的学问导入:一个苹果重200,一箱苹果重15,一车苹果重3,学生自然知道一车苹果重3克或3千克是远远不够的,于是就有了学习一个更大的单位的须要,于是“吨”就这样被引入了。引入“吨”之后,势必要让学生建立一个“吨”的概念,这节课的重
14、点与难点就在这里。书上是这样支配的,先出示10袋100千克的大米,计算后得1000千克,然后告知学生1000千克就是1吨,明确1吨=1000千克。然后要求计算10个体重是25千克的小学生有多少重?40个呢?从10个100到40个25,可以看出,书本的意图是从简洁到困难来加深学生对“吨”的理解。而对这两个例子,我在课堂上的支配正好相反。我是这样理解的,从小学生的体重动身,好像更接近学生的生活阅历以及他们的思维水平,因为这对于他们来说这比较熟识,有些学生的体重正好是25千克,然后想象40个这样的学生就是1吨,正好一个班的学生是四十几个,让他们想象这大约就是1吨,好象比较贴近他们。一袋100千克的大
15、米,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他们并不清晰100千克的大米究竟有多少。所以我将这两个例题的先后位置做了调整。之后我就让同学们做了一些练习。第一题,算一算。如:“一棵白菜重一千克,多少棵白菜重1吨?”这样的题目,一共训练了4道。正如徐老师所说的,假如能出示图片让学生圈出一吨有多少的话,会更直观深刻。的确,这一道题目做下来,学生爱好不够高,反应不够剧烈。看来对于低中年级的学生还是要以调动他们的爱好为住,那么直观的感官的可能要多出示一点。其次题是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这一题主要是巩固学生对质量单位的驾驭状况,特殊是对“吨”的驾驭,这里还要学生理解“限载量”的意思。第三题是共同来解决一道实际问题。最终总
16、结和布置课堂作业。整课基本就是根据这个依次上下来的,问题是存在着的,但总的来说,学生基本能达到目标并驾驭本课的重难点。相识“吨”的教学反思9今年区“五四杯青年老师赛课”增设了一个新项目:评课,我有幸为那些参与竞赛的老师上了节相识吨。我是刚工作三年的年轻老师,由于阅历不足,所在的学校是小班化学校,为了凸显我们小班特色,最终选择了相识吨这节课。因为参与竞赛的老师许多是教学上的精英,所以让他们来听我的课,评我的课,心情很惊慌,也很重视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上过这节课,看过老师们的点评,我也来谈谈上过这节课后自己的一些感想:一、整个教学过程思路清楚,设计奇妙,突破重难点,环环相扣导入部分:用现在流行的“
17、奥运会火炬手选拔赛”切入,既新奇有具有时代特色,引人入胜。同时通过选拔赛对体重要求这一冲突情境,让学生填蜜蜂3( ),小兔3( ),既让学生复习了旧知,同时为下面大象3( )作铺垫,从直观上可以知道大象不行能填“克”或“千克”,当很重的物体就用“吨”作单位,学生初步相识了吨。然后通过图片让学生了解到“大宗物品”也用“吨”作单位。新授部分:设计了三个小组活动环节,让学生通过拎一拎,抱一抱等形式让学生体会到一个这样的物体有多重,由此通过感受、想象来感知1吨有多重。这三个活动分别是:拎50千克的大米、抱体重大约是25千克的小挚友、拎10千克的水,第一次拎米让学生初步感知1吨有多重,同时引出“1吨=1
18、000千克”,其次次背或抱同学,进一步强调吨的重,加深学生的感受,第三次让学生先拎水再猜重量,培育学生的数感。活动后通过现实中1吨的物体进一步让学生体会1吨很重。练习部分:通过小结什么时候分别用“克”、“千克”、“吨”为下面练习填合适的单位作了很好的铺垫。通过复习克、千克、吨的进率让学生能正确的换算。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能学以致用,真正驾驭所学内容。二、小组活动开展得有序、有效由于我们学校是小班教学,所以从一年级起先我们就培育他们小组合作实力,五到六人一组,桌子围成肯定的形态。这节课主要设计了三个感知的环节,活动过程中由组长领导学生排好对,有秩序地去拎大米、抱同学以及拎水,课堂喧闹而不乱,受
19、到听课老师的好评。在许多环节还采纳了同桌互说,找最喜爱的一个或两个好挚友互说等形式,让学生充分地沟通,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子,从课堂反映来看,学生的小组活动并没有走过场,流于形式,每个合作环节学生都仔细有效地完成了。三、教学注意分层,有些细微环节处理比较细致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对教材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补充,因此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把“想想做做”1和2做了调整,先完成第2题,再完成第1题,因为第2题是直观题,学生可以通过数的方式得出答案,而第1题学生只能依靠千克和吨之间的关系进行推理,思维难度加大,所以通过第2题做铺垫 ,学生通过小组说再沟通的形式,为后面做好充分的打算。再如:对学生描述
20、多少个这样的物体是1吨时,注意学生表述完整;填单位名称中:一头大象是3000( ),我追问学生:“大象不是很重吗?为什么这里不用吨呢?”引导学生体会到填单位不但要看单位,还要把前面的数合起来才能填出正确的单位。四、有效地运用多媒体,加强学生的感知通过卡通的课件,既吸引了学生的留意力,又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1吨有多重。如:通过课件演示由1袋50千克的大米到20袋这样的大米,由2个25千克重的同学到4个、40个这样的重的同学过程,让学生对1吨有直观而剧烈的感受。五、重视评价激励体制,激发学生学习的热忱我把全班分成了四个小组,并给四个组取上名字:“快乐队”、“欢乐队”、“才智队”、“机智队”,对表现好
21、的小组通过“树上画苹果”的形式进行激励,还有同桌互评,在习题纸上画笑脸,刚好表扬等形式让学生主动主动地参加课堂当中。当然这节课还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一、重“体验”,但设计的环节没运用到最大虽然设计了三个环节的活动体验,但教学时过快,学生可以感受再充分些,对于“1吨重不重”之类,渲染得不够,学生感叹得没那么的剧烈。教学完这三个环节后,可以追问:1吨相当于多少袋这样的大米?到少个这样重的同学?等,让学生建立起1吨的重量相当于多少个身边的熟识的事物的概念,让教学落到实处,其实之前设计有个环节,试上时学生答不上删掉了,事后再问学生时学生都能很好地举出实例,可能是低估了学生的实际状况。二、预设与生成发
22、生冲突时,处理不够机灵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学生讲“大鲸鱼”的时候,我想到的是“金鱼”才会让听课老师觉得我没有留意倾听学生的回答,还有请学生举例说生活中哪些物体可以用吨表示,学生说:大米,我当时想的是1袋大米,其实一粒大米用“克”,多少大米用“吨”,这样处理更干脆、有效、水到渠成,当时根本想不到那么多,很大的一败笔。由于第一次教三年级,对于一些说法我不知道是正确的,导致我还是根据教案的说法教学,比较呆板。如9吨=( )千克时,有学生提出:因为1000千克=1吨,所以9吨=9000千克,这种说法也对,可以适当引导多种方法,敏捷处理。三、练习可以适当精简些,更放手些由于生源的问题,课本上的有些题目我进
23、行了调整,变更,有的没有采纳,从整体上题目设计有层次,但可以更完善。比如( )千克= ( )吨,这样的开放题的位置可以放最终,让学生好好地说一说。又如一棵白菜重1吨,多少棵这样的白菜重1吨,由于怕学生答不上来,没有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再反馈,而是请好的学生说了说,放手少了些。四、教学行为须要改善教学中的语言不够简洁,提问和回答都比较琐碎,当学生表述不出来时,有心急帮学生说。板书过于简洁,可以更精细些。相识“吨”的教学反思10今年区“五四杯青年老师赛课”增设了一个新项目:评课,我有幸为那些参与竞赛的老师上了节相识吨。我是刚工作三年的年轻老师,由于阅历不足,所在的学校是小班化学校,为了凸显我们小班
24、特色,最终选择了相识吨这节课。因为参与竞赛的老师许多是教学上的精英,所以让他们来听我的课,评我的课,心情很惊慌,也很重视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上过这节课,看过老师们的点评,我也来谈谈上过这节课后自己的一些感想:1、整个教学过程思路清楚,设计奇妙,突破重难点,环环相扣导入部分:用现在流行的“奥运会火炬手选拔赛”切入,既新奇有具有时代特色,引人入胜。同时通过选拔赛对体重要求这一冲突情境,让学生填蜜蜂3( ),小兔3( ),既让学生复习了旧知,同时为下面大象3( )作铺垫,从直观上可以知道大象不行能填“克”或“千克”,当很重的物体就用“吨”作单位,学生初步相识了吨。然后通过图片让学生了解到“大宗物品”
25、也用“吨”作单位。新授部分:设计了三个小组活动环节,让学生通过拎一拎,抱一抱等形式让学生体会到一个这样的物体有多重,由此通过感受、想象来感知1吨有多重。这三个活动分别是:拎50千克的大米、抱体重大约是25千克的小挚友、拎10千克的水,第一次拎米让学生初步感知1吨有多重,同时引出“1吨=1000千克”,其次次背或抱同学,进一步强调吨的重,加深学生的感受,第三次让学生先拎水再猜重量,培育学生的数感。活动后通过现实中1吨的物体进一步让学生体会1吨很重。练习部分:通过小结什么时候分别用“克”、“千克”、“吨”为下面练习填合适的单位作了很好的铺垫。通过复习克、千克、吨的进率让学生能正确的换算。通过解决实
26、际问题让学生能学以致用,真正驾驭所学内容。2、小组活动开展得有序、有效由于我们学校是小班教学,所以从一年级起先我们就培育他们小组合作实力,五到六人一组,桌子围成肯定的形态。这节课主要设计了三个感知的环节,活动过程中由组长领导学生排好对,有秩序地去拎大米、抱同学以及拎水,课堂喧闹而不乱,受到听课老师的好评。在许多环节还采纳了同桌互说,找最喜爱的一个或两个好挚友互说等形式,让学生充分地沟通,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子,从课堂反映来看,学生的小组活动并没有走过场,流于形式,每个合作环节学生都仔细有效地完成了。3、教学注意分层,有些细微环节处理比较细致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对教材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补充,因
27、此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把“想想做做”1和2做了调整,先完成第2题,再完成第1题,因为第2题是直观题,学生可以通过数的方式得出答案,而第1题学生只能依靠千克和吨之间的关系进行推理,思维难度加大,所以通过第2题做铺垫 ,学生通过小组说再沟通的形式,为后面做好充分的打算。再如:对学生描述多少个这样的物体是1吨时,注意学生表述完整;填单位名称中:一头大象是3000( ),我追问学生:“大象不是很重吗?为什么这里不用吨呢?”引导学生体会到填单位不但要看单位,还要把前面的数合起来才能填出正确的单位。4、有效地运用多媒体,加强学生的感知通过卡通的课件,既吸引了学生的留意力,又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1吨有多
28、重。如:通过课件演示由1袋50千克的大米到20袋这样的大米,由2个25千克重的同学到4个、40个这样的重的同学过程,让学生对1吨有直观而剧烈的感受。5、重视评价激励体制,激发学生学习的热忱我把全班分成了四个小组,并给四个组取上名字:“快乐队”、“欢乐队”、“才智队”、“机智队”,对表现好的小组通过“树上画苹果”的形式进行激励,还有同桌互评,在习题纸上画笑脸,刚好表扬等形式让学生主动主动地参加课堂当中。当然这节课还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1、重“体验”,但设计的环节没运用到最大虽然设计了三个环节的活动体验,但教学时过快,学生可以感受再充分些,对于“1吨重不重”之类,渲染得不够,学生感叹得没那么的剧
29、烈。教学完这三个环节后,可以追问:1吨相当于多少袋这样的大米?到少个这样重的同学?等,让学生建立起1吨的重量相当于多少个身边的熟识的事物的概念,让教学落到实处,其实之前设计有个环节,试上时学生答不上删掉了,事后再问学生时学生都能很好地举出实例,可能是低估了学生的实际状况。2、预设与生成发生冲突时,处理不够机灵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学生讲“大鲸鱼”的时候,我想到的是“金鱼”才会让听课老师觉得我没有留意倾听学生的回答,还有请学生举例说生活中哪些物体可以用吨表示,学生说:大米,我当时想的是1袋大米,其实一粒大米用“克”,多少大米用“吨”,这样处理更干脆、有效、水到渠成,当时根本想不到那么多,很大的一败笔
30、。由于第一次教三年级,对于一些说法我不知道是正确的,导致我还是根据教案的说法教学,比较呆板。如9吨=( )千克时,有学生提出:因为1000千克=1吨,所以9吨=9000千克,这种说法也对,可以适当引导多种方法,敏捷处理。3、练习可以适当精简些,更放手些由于生源的问题,课本上的有些题目我进行了调整,变更,有的没有采纳,从整体上题目设计有层次,但可以更完善。比如( )千克= ( )吨,这样的开放题的位置可以放最终,让学生好好地说一说。又如一棵白菜重1吨,多少棵这样的白菜重1吨,由于怕学生答不上来,没有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再反馈,而是请好的学生说了说,放手少了些。4、教学行为须要改善教学中的语言不够简洁,提问和回答都比较琐碎,当学生表述不出来时,有心急帮学生说。板书过于简洁,可以更精细些。【相识“吨”的教学反思】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21页 共21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