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生态茶园营建模式及效应分析_周迎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体生态茶园营建模式及效应分析_周迎春.docx(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资源与环境科学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 15期 立体生态茶园营建模式及效应分析 周迎春方洪生周桂美 (安徽省黄山市徽州洪通茶厂,安徽黄山 245900) 摘要对林一茶一草立体生态茶园的营建模式及其效应进行阐述,具体分析了该模式的应用效果和特点及相关的栽培管理技术,介 绍了生态茶园配置植物的种类、栽植方法,并综述了生态茶园复合栽培对茶园气温和土壤温度、茶园空气湿度和土壤含水量及茶园光照强 度的影响。表明立体生态茶园具有改良土壤、建立茶园良好微生态、净化环境,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节本增效等效果,指出生态茶园建设 是今后茶树栽培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立体生态茶园;林一茶一草模式;营建;效应
2、 中图 分类号 S5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5-0280-02 近年来新建茶园的面积逐渐增长,大部分茶园的建设 模式还是以传统的种植管理习惯为主。这在很大程度上影 响植茶农户及企业的效益与积极性 I生态茶园建设的主要 目的就是通过构建立体生态茶园模式,结合茶树的生物特 性,采用立体复合栽培,实现生态群落的群体共生。而这一 模式的建立需要合理选择茶树的种植品种和与之相适应 的套种植物,组成 2 3层林冠及地被层的生态系统,使得各 物种间协调发展,充分利用地力,并取得最大经济效益和良 好生态效益 2。林一茶一草立体生态茶园即是在同一茶区 内,以茶为主,利
3、用茶树行间种植 1种或 1种以上果木,茶行 间种植保肥保墒绿肥草类的复合茶园类型,是立体复合茶 园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34。 1林 _茶 _草立体生态茶园建立模式 1.1新开辟茶园基地的选择 一般山区茶园生产基地的建设要求海拔在 200 600m, 茶园环境要求空气洁净,云雾较多,水源和土壤本底未受到 污染,土壤耕作层的厚度超过 30 cm且具有较好的保肥保 水能力,土壤的 pH值为 4.5 6.0,茶园的坡度不得超过 20。 5。 茶园的周边环境优良,具有丰富的生物种类。有机茶园与常 规农业区之间要根据具体地块地势情况建立合理的隔离 带。隔离带要以自然存在的天然屏障为宜,也可以根据茶园
4、形状人工设置相应的隔离措施,一般宽度不得小于 10mA 1.2良种选择及茶树种植技术 选用良种必须注意适应当地茶类生产的需要,同时要 兼顾栽培管理技术的轻简化。生态茶园的茶树品种选择上, 应选抗性强的良种,以有效地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鲜叶 的品质,促进经济 效益的增加。同时应该选择种植多个优良 品种,将不同开采期的优良品种进行合理搭配,防止春季名 优茶采摘季节茶叶萌芽期的高度集中,造成采工人员紧张, 难以及时把早期优质鲜叶原料采摘下来,从而造成资源的 巨大浪费,以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新植茶苗的成活率十分 重要,因为它关系到后期茶园成园情况及茶园整体的园相 园貌 。一 般在立春前后 20 d内
5、,选择在阴雨的天气进行扦 插。种植方式采用双条植栽种,需要茶苗的密度为 6.75万 7.50万株 /hm2。行距在 1.0 1.5 m, 株距 30 cmx30 cm。 另夕卜, 扦插苗前期要进行必要的处理,首先剪去冗余的枝叶和根 基金项目 黄山市重点科技计划项目 ( 2013KN-09);国家技术创新工 程试点省专项资金项目 ( 13Z03097)。 收稿日期 2014-06-30 系,保留 3 4片叶即可;其次要整体开沟吊槽,开沟深度 8 10 cm, 再将茶苗垂直置于沟内,茶根要自然伸展,避免过度 挤压,损伤根系,使根系与土壤充分接触,之后浇足定根水, 再覆上 1层松土,以保证苗期土壤墒
6、情良好。 1.3立体生态茶园配植林木种类 生态茶园建设要遵循茶树生长的生态学规律。充分利 用与茶树互利共生的植物种类,优化配置,探寻有利于提高 茶叶品质的茶园生态栽培模式。为茶树搭建起合理的立体 生态位,进而改善茶园的光、温环境,为茶鲜叶中香气类物 质的形成与积累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在茶园的上风口进 行防风林的栽植,道路的两边进行行道树及遮荫树等的种 植。从茶一林共生的角度出发,主要栽种具有一定经济价值 的品种,如杉树、桉树、樟树、桐树等。种植的林木要因地制 宜、合理布局,使之更有利于茶树的生长。 1.4立体生态茶园种植绿肥种类 茶园种植绿肥不仅能起到保墒保肥的功效,又能为茶 树生长提供天然的
7、营 养来源。茶园绿肥的种植根据茶树的 实际种植密度优化选择。绿肥一般选用一年生或多年生适 宜茶园间作的绿肥品种,且不会与茶树有明显的养分、水分 的竞争关系,同时在人力成本上要相对低廉,可以根据茶树 不同季节的生长需要合理控制,可刈青或翻埋 1绿肥的种 类可根据采摘鲜叶质量的要求进行适当选择,如采用白三 叶草、玉米草、紫云英、黑麦草、黄花苜蓿等。 2林一茶一草立体生态茶园的效应分析 2.1立体生态茶园复合栽培的生态学效应 运用林一茶一草立体复合种植模式,茶园在立体结构 上,可形成多层次、多组成、多物种的生态位。如形成乔一灌 结构、乔一灌一草结构等,这样可使光能的利用率最大化, 对茶园土壤理化性状
8、及茶园中的温、湿度环境有显著的改 善作用,使得土壤营养可在不同层次上被充分利用,提高了 环境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又起到对各生态因子相互协调 的作用,使得茶叶保持较好的持嫩度。 余文权等 8介绍了茶一胶混种的种植模式,其栽培技术 也较为成熟,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益。李华超 H研宄了在茶 园中间作杜仲,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朱克西等 1()介绍 了在茶园内采用茶一林间作型或茶一绿肥间 作型的种植模 式,其主要特点在于增加了茶园生物多样性,提高了鲜叶品 质。林雪娥 11研宄了猪一沼一茶生态茶园建设模式,达到茶 280 周迎春等:立体生态茶园营建模式及效应分析 叶、养猪双增收的目的。 2.2立体生态茶
9、园复合栽培对茶园温度的影响 茶园栽培的模式不同,其形成的茶园小气候各不相同, 茶园内的气温和地温与茶园间作的植物类型和间作密度有 着密切的关系。林新坚等 发现,在茶园进行豆科作物的套 种,在夏季能够对茶园地表的温度进行显著降低。宋同清 等 13的研宄结果表明,在温度较高的 4一 7月,套种白三叶草 的茶园较单一纯茶园,土壤的降温效果非常明显,且降温效 果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复合茶园地表最高温度出现时间 比纯茶园滞后了将近 30 d, 有效地降低了茶园热害的程度。 张洁等在对板栗一茶树间作模式的研宄中发现,复合茶 园的气温和土壤温度变化情况,更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发育, 而这些变化与绿肥、林木对太阳
10、辐射能和土壤辐射能的隔 断、反射有着密切的关系。 2.3立体生态茶园复合栽培对茶园光照强度的影响 由于林木树冠对太阳辐射的截获、反射,降低了林一茶 复合茶园的光照 强度 t15-1光照强度的变化情况与生态茶园 所配置的植物种类、密度及茶园田间管理等密切相关。在夏 秋季,由于茶园经常出现强光照、高气温的天气,易导致茶 树叶片蒸腾作用加剧,水分散失较快,叶片气孔关闭,进而 造成叶片卷曲、焦枯,甚至茶树植株死亡。因此,对于己出现 此类天气的茶区,要配种郁闭度较高,遮荫效果好的植物, 这对促进茶树生长和提高茶叶品质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邱 德前等研宄了乔木一茶一豆科作物间作的模式,结果表 明,使茶树叶片的
11、光合效率明显加强,叶片受强光照灼伤 程度显著降低。同时改善了茶园的整体生态 环境条件。 2.4立体生态茶园复合栽培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立体生态茶园建设对茶园土壤肥力及养分供给能力有 较高的要求。雷祖和 6通过研宄表明,林一茶间作模式有利 于土壤肥力的提高,茶树体对土壤养分吸收利用率提高,肥 料施用量降低。王菊兰 19研宄的茶一绿肥模式可在地面形成 3层覆盖,分别为绿色养分富集层、枯枝落叶层和有机质层, 可有效地对土壤的物理结构进行改善。苏志坚 2()报道了禽一 畜一茶模式能较大程度的降低茶园杂草的危害,对耕作层 (上接第 279页) cm)7.5万尾 /hm2, 12月中旬捕捉。肥水管理及病虫害
12、防治:莲 藕在移植至封行期应缓慢加深水,水深从 5 cm逐渐加深到 10 cm, 之后随长势自然增加水深。以沼渣、沼液混合液为肥 料源,不再施用肥料和灌水。沼渣、沼液每 5 10 d向藕池采 用管道自动输送灌溉。泥鳅放养前用 3%食盐水浸浴消毒后 放入,做好泥鳅防逃和防天敌(蛇、鼠、蛙、鸟)工作。一般不 需进行化学防治病虫害。 3猪 _沼 _耦(鱼)生态种养应注意的问题 3.1加强养殖场环境卫生管理 及时清理排泄物,对养殖场进行定期冲洗和消毒,特别 在夏季,更应加强卫生管理,以免滋生蚊蝇和蛆 虫,对周边 环境产生危害。 3.2严格控制微量元素的使用 猪一沼一藕(鱼)生态种养模式中,应严格控制微
13、量元 素的使用,以免在莲藕生产中对土地造成不可逆转的危害。 的土壤结构进行改善,为改造一些中低产田提供参考途径。 2.5立体生态茶园复合栽培抑制有害生物及抗灾能力 通过在茶园内种植一些高干乔木类植物,可以为茶叶 生长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也为害虫的天敌提供居所, 为防止有害生物的入侵建立了一道绿色的屏障,减少茶园 的用药量,降低了茶叶农残,利于生产出高档优质鲜叶原料。 3参考文献 陈宗懋 .我国茶叶中农药残留的研宄进展与发展 . 中国茶叶, 2001 (1) : 3-4. 2 雷元胜 .人工复合生态茶园研宄进展 J.茶业通报, 2010,32(1):35-36. 3 王沅江,羊柏娥,张觉晚
14、.抓好生态茶园建设恢复和促进茶园生态平 衡 J.蚕桑茶叶通讯, 2009(3):35-36. 4 吕毅 .生态茶园与可持续发展 J.中国茶叶加工 ,2002(1): 10-12. 5; 张居德 .高标准生态茶园建设技术 . 中国茶叶, 2013(10) :24-25. 6; 雷祖和 .有机茶园建设与高产优质栽培安徽农学通报, 2008,14 (22): 103-104. 7杨利,范先鹏,赵书军,等 .湖北红黄壤地区茶园土壤状况及培肥途径 的研宄 J.湖北农业科学 , 2003(6) :42-44. 8; 余文权,张翠香 .生态茶园的研究进展与思考 y.中国茶叶, 2009(10): 10-13
15、. C9李华超 .以林养茶应对我国茶园实行 “ 三三制 ” J.福建茶叶, 2005(4): 35-36. 10; |朱克西,张亚萍,陈国华,等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普洱茶生态茶园建 设J.云南农业大学 学报, 2009(3): 12-15. 11林雪娥 .生态茶园建设模式设计及效益分析 m.农业环境与发展, 2006(5):32-49. 12林新坚,黄东风 .生态茶园建设技术模式与应用效果分析 m.农业环 境与发展, 2002, 19(5):8-10. 1习宋同清,王克林,彭晚霞,等 .亚热带丘陵茶园间作白三叶草的生态 效应J.生态学报, 2006,26( 11) :3647-3655. 14
16、张洁,刘桂华 .板栗茶树间作模式的生态学基础 m.经济林研宄, 2005,23(3): 1-4. 15梁远发,田永辉,王国华,等 .乌江流域复合生态茶园生态效益及调 控研宄 J.中国农学通报, 2002, 18(1):76-77. 16田永辉,梁远发,王国华,等 .人工生态群落对茶园土壤物理化学性 质影响的研究 J.土壤通报, 2002, 32 (6): 406-409. 17肖润林,王久荣,彭佩钦,等 .长江流域丘陵茶园的生态问题研究 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5,24(3) :585-589. 18; |邱德前,马汉标 .粤北山区无公害茶园建设浅谈叽广东茶业, 2002 (4) :
17、22-24. 19王菊兰 .谈生态茶园建设 J.农业装备技术 .2009,6(35) :21-22. 2 1苏志坚 .加强生态茶园建设促进茶业健康发展 . 福建农业, 2007 (5) : 31-32. 同时,注意每次排放沼渣、沼液间隔 5 d以上。 3.3重视科学选址与合理规划 养殖场应建在藕池上方,有机肥向下自流,可大量节省 肥料运送的人力、物力。合理规划养殖场以及蓄粪池的建 设,防止无效、重复建设。 4 参考文献 1 陈月桂,陈霞猪一沼一菜 ” 高效生态种养模式优点分析 J.现代农 业科技 , 2009(24) :288. 2 郭翔 “ 猪一沼一果一菜(草 ) ” 生态种养模式初探 J.
18、南方农业, 2009 (3) : 22,61. 3 周玲玲,王夏雯,田福发,等 .苏北地区 “ 猪一沼一菜 ” 循环农业模式研 宄J北方园艺, 2013(23) :219-220. 4 胡振鹏,胡松涛猪一沼一果 ” 生态农业模式 J.自然资源学报, 2006 (4) : 638-644. 5; |袁文华,孙日瑶 .作物秸秆循环利用的品牌经济学研究及案例分析 m. 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 2012,22(12):154-158. 6 庞燕,鄢小蓝 .循环经济下农业废弃物物流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以 农作物秸秆资源回收利用为例 U; .系统工程, 2010,28(11):82-85. 7 杨兆军,刘丽萍 .浅谈沼气池在东部山区日光温室蔬菜生产中的应 用 J.农业与技术, 1997(2) :9-11. 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