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课例研究促进有效教学.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9956175 上传时间:2022-04-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做好课例研究促进有效教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做好课例研究促进有效教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做好课例研究促进有效教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做好课例研究促进有效教学.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做好课例研究,促进有效教学 【编者按】课堂教学总会留有缺憾,如何弥补缺憾并为接下来的教学完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便由此而生。一线老师如何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不至于应付了事,实实在在地借助反思提升專业素养?实际教学工作中,老师能够选择的反思方法有哪些?本期话题围绕老师的“数学课堂反思策略”绽开探讨。 通过课堂教学的探讨实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广阔数学老师关注的焦点之一。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才能称之为有效呢?这涉及一个最本源的问题什么是教学?义务教化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堂教学是师生主动参加、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命题不仅体现了课程标准关于数学教学的理念,也反映了课堂案例探讨的基本方向。

2、在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课堂案例探讨可以发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主动作用。 一、课堂案例探讨的基本要求 依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课堂案例探讨要符合以下三个基本要求。 1. 主动参加。 主动参加既包括学生参加,也包括老师参加。学生的主动参加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主动地学,而不是消极、被动地学。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加首先要从备课入手,老师在备课时要注意学习活动的整体设计,不能只关注老师讲什么题目、怎么讲,而是要从学生学习活动开展的角度去进行教学设计。首先,在设计学习活动的时候要注意四个“为本”。一是学生为本,就

3、是从学生的角度去进行教学设计;二是实力为本,与传统的学问为本不同,实力为本强调关键实力的形成;三是德育为本,教学设计要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四是评价为本,要将评价与教学结合起来。其次须要探讨怎么进行课堂教学,在课堂中要留意留给学生学习的空间。学生学习的空间,包括思索空间、表达空间、交往空间和实践空间。其中,思索是核心和基础;表达的过程是学生思维提炼、升华的过程;交往主要体现在师生交往和生生交往两个方面;实践包括学生的解题实践、思索实践和表达实践等。 老师的参加同样非常重要。课程标准中指出,“老师是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上要细心组织、有效引导、真诚合作。这不仅规

4、定了老师参加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组织、引导,同时也对老师在课堂中的角色进行了新的定位。 2. 交往互动。 交往互动包括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两个方面。其中,师生互动是主导。互动是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应当贯穿每一节课的始终。从这个意义上说,世界上只有两种教学,一种是互动的教学,还有一种就是灌输的教学。师生互动要追求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达到“教学融合”的境界。为了实现这种互动,老师的教必需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举个例子,有两位老师在上课,A老师在课堂上开展了许多活动,不停地让学生探讨、沟通,但是他的教学效果很一般;B老师在课堂上讲得比较多,但是教学效果比较好。这并不是因为A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好,而是他设计的探讨

5、内容或详细的探讨方式可能并不符合这个班学生的实际需求。B老师虽然讲得比较多,但是他讲在点子上,这样的讲就是互动的讲。讲得比较少的A老师,事实上是灌输式的教学;而看上去讲得比较多的B老师,事实上却是互动式的教学。因此,互动不能仅仅看形式,更应看实质。 3. 共同发展。 共同发展包括学生的发展和老师的发展两个方面。所谓学生的发展,是指三维目标在课堂教学当中的有效、和谐地达成。三维目标包括学问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看法。 学问与技能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内涵。学生从学校毕业后,应当驾驭这个学段所要求的基础学问、基本技能。同时,学问技能也是学生其他方面发展的基本载体。学生只记住学问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

6、是发挥学问技能的载体作用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以一年级数学课本中的“前、后、左、右”一课为例,在教学时,一种老师是抓住“前、后、左、右”的概念先阐述一通,然后再进一步介绍方位的相对性等学问。课后有学生反映:“上课之前我们还是比较清晰的,上完课之后我们就分不清前后左右了。”这其实是典型的学问本位的教学,其方向完全走偏。而另外一些老师则把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了达成这个目标,还设计了许多活动,让学生进行几何的想象,很好玩味。这样的趣味教学,就是新课程所提倡的实力本位的教学。因此,在发展学生学问技能时,不仅要注意基础学问的识记,更要充分发挥学问技能载体的作用,这样的课堂才算是有效

7、的。 三维目标中的情感与看法后面还有三个字价值观。情感指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情感体验,是学生发展的基础。据笔者曾经开展过的一项调查,学生在课堂上主要有四种不同的情感体验:乐趣感、胜利感、焦虑感、厌倦感。一个优秀的老师肯定要了解并擅长帮助学生形成主动的情感体验,避开负面的、消极的情感体验,这也是有效课堂的基本要求。看法是指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一些问题的比较稳定的看法,一旦形成,较难变更,因此看法是评估教化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学生在学校中形成的看法一般包括学校观、老师观、学科观、学习观、集体观、同伴观等。假如这个看法是正面的,学生到学校之后,会感到很兴奋,学习也会很投入;假如这个看法是负面

8、的,他就会觉得上课很没意思,甚至不想来学校,心理负担很重。在各类看法的基础上,学生就会形成一个综合的看法价值观。价值观是指对人生的基本问题的看法和看法,也称为人生观或世界观。从情感到看法,再到价值观,这其实是一条德育发展的主线。课程标准中反复强调要发展情感看法价值观,事实上是强调了课堂教学的德育功能,强调每位学科老师的德育使命。 至于过程与方法层面,过程的核心是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方法的核心是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运用、所体现的思维方法,所以这一层面特殊强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发展学生的思维方法,这两者是统一起来的。 老师的发展对于学校工作来说同样特别重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老师依旧

9、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但值得留意的是,老师发挥主导作用的方式正在发生本质的改变从单纯的管理者、讲授者逐步变成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样意义重大的转变,意味着课堂教学的一种转型。在新的背景下,学问不全靠老师传授,而是靠老师把学生组织起来,引导他们自己去学习和发展。这一种改变,事实上也为老师的发展供应了新的平台和机遇。 二、课堂案例探讨的基本方法 在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案例探讨应当怎么做呢? 1. 课堂反思是老师进行课例探讨的基础。 在课例探讨过程中,老师进行课堂反思不仅可以提升教学效果,而且可以随时找出自己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加以改进,并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实践实力。老师在课堂教学后可

10、以常常问自己三个问题:第一,这节课有什么优点?其次,这节课有什么不足?第三,这节课如何改进?其中重点是第三个问题,老师在课堂教学后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探讨,这样对于提高老师的教学有效性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课堂教学案例的探讨实质是老师的反思性探讨。 2. 课例探讨的基本模型。 我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课例探讨的基本模型,大致分为六步。第一步,明确探讨的问题。探讨的问题主要在老师的反思性实践中逐步产生,好的问题是探讨胜利的一半。其次步,选择一堂合适的课并完成教学设计。这一教学设计要围绕上述的问题,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法,突破难点,明确探讨的指向,教学设计可以在与老师

11、的团队或伙伴互动中不断完善。第三步,进行教学实践,也就是把上述的教学设计应用于课堂,与学生开展互动,完成整个教学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不仅要体现教学设计的基本意图,而且要主动地与学生开展互动,了解学情,发觉这个教学设计的特长和不足,特殊是要系统地梳理教学设计可以改进的地方。第四步,改进教学设计。在实践的基础上,老师找出了自己的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接下来就要制订改进的措施,在改进的过程中同伴合作特别重要,老师可以在教研组内或者与听课老师进行深化的沟通,分析教学设计中的主要问题,针对主要问题制订新的教学方案,并形成新的教学设计。之后还要对这一教学设计进行实践检验,找一个类似班级完成完整的教学

12、过程,看看新的教学设计是否解决原来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是否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第五步,再实践。在完成其次轮实践的基础上还要回过头来看一看这一次教学设计中是不是还存在一些问题,与原来的教学设计相比优点在哪里,还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哪里。在与同伴互动和与听课老师沟通的过程中,老师还要进一步梳理存在的问题并制订改进措施。从理论上讲,课例探讨是要把一堂课上到志向为止,须要经过多次循环往复的改进,但由于学生学习进度的缘由,我们认为一堂课的课例探讨经过两到三次的实践是最合适的,这可以取得一个阶段性的结果。第六步,总结提升。在完成阶段性的课例探讨实践时,特别重要的一步是对实践过程进行系统反思。总结提升对于提高教

13、学的有效性、促进老师的专业发展起到关键作用,有助于突破老师专业发展的瓶颈,形成老师的教学特色,促进老师从阅历型教師向探讨型老师转型。这六个阶段构成了老师进行数学课例探讨的基本模型,而实践、反思、改进是贯穿于这个模式的灵魂。通过这样的课例探讨,老师的反思实践实力会得到有效提升。 三、如何撰写课堂案例探讨总结 撰写总结往往是老师进行课例探讨的薄弱环节。课例探讨的本质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总结能够把实践阅历上升到理性思索,完成在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那么,在课例探讨中老师应当如何进行总结呢?我们在实践中总结了课例探讨总结的基本写法和要求。 1. 重视标题的撰写。 标题是案例总结的点睛之笔,要

14、把探讨的主题和主要特色体现在标题上。课例总结的标题须要包括主标题和副标题两个部分。主标题是探讨的主题,比如,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化中要探讨“如何培育学生的提问实力”,这就可以变成一个主标题;副标题主要是指上课的详细内容,比如“分数的初步相识”的教学。主标题和副标题反映了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这两个维度结合起来就能刻画理论与实践的交汇点,反映出课例探讨的本质。所以这堂课的探讨就是要通过分数初步相识的教学来发展学生提出问题的实力,探讨目标清楚明确。那么在这两个标题中,老师需更重视哪一个标题呢?事实上课例探讨质量的凹凸和主标题亲密相关,假如主标题质量不高,阅历很难得到有效提升,有些老师虽然实践很精彩,阅历

15、很丰富,但是由于主标题取得不够恰当,阅历提升就受到了肯定阻碍。那么什么是好的主标题呢?有三个基本标准:第一是具有理论价值,主要是指它能够说明的道理;其次是具有实践价值,主要是指它能解决的实践问题;第三是具有创新价值,指方法和阅历的创新之处。老师在进行课堂案例探讨的过程中要对主标题,也就是探讨主题进行反复探讨,提高主标题的质量,使课例探讨有一个有效的方向。 2. 形成案例总结的合理结构。 一个合理的案例结构大致包括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概述,概述一般就是文章的开头,要留意的是在概述部分不要引用太多别人的话,主要回答三个问题:一是我所探讨的课题有什么重要意义?二是我所探讨的课题主要的内涵是什么?三

16、是我在这节课中是用什么方法进行探讨的?这一部分要短小精悍,主题突出。其次个部分是教学过程概述,要把整个教学过程用概要的形式体现出来,在撰写的过程中要留意以下几个要求:一是突出重点、有详有略,与课例探讨主题有关的部分要适当详尽,与课例探讨主题关系不大的部分可以适当简略;二是课例探讨要以过程性记录为主,根据时间依次记录课堂教学的过程,以描述性记录为辅,可以适当穿插简要的点评和描述,不宜把课例探讨的记录变成课堂的流水账;三是可以细心设计一些小标题,要留意的是小标题与主标题应具有亲密的关系,它是主标题的逻辑绽开,不要把一般的教学过程作为一个小标题。第三个部分是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课例探讨中最重要的部分

17、,概述部分主要介绍课题状况,教学过程概述部分主要描述上课的状况,反思部分就要把两者有效结合起来,完成以课说理的重要任务,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反思部分关键是要理清反思的思路,老师可以依据自己的实际状况,重点从某一方面进行反思,如从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反思。总体来说,课例总结要求短小精悍,一般以两三千字为宜,在写完课例总结之后要反复修改,形成有特色的教学阅历。撰写课例总结的过程是老师在实践阅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思索的过程,也是一次深刻的教学反思。在总结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发挥团队的作用,开展探讨和评课活动,汇合集体的才智,有效提升教学阅历。也要激励老师把修改好的课例总结文章向相

18、关刊物投稿,与更多人共享优质的教学阅历。 综上所述,在课堂案例探讨的过程中,要坚持合理的教学改革方向,坚持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导向,把师生主动参加、交往互动、共同发展作为课堂案例探讨的基本要求。同时在课例探讨的过程中,要探究合理的方法,在实践中体验探讨的基本要求,解决探讨中的难点。在课例探讨中老师要学会选题、学会反思、学会总结。课堂案例总结是课堂案例探讨不行或缺的重要环节,对于提升老师的教学阅历、形成理性思索和教学特色具有重要作用,也是老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第10页 共10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