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医学面临的挑战及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临床医学面临的挑战及策略.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医临床医学面临的挑战及策略 【摘 要】中医临床基础医学成立至今,尽管在学科建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目前的现状并不容乐观,尤其在学科性质、学科定位、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明显问题。因此,面对现状,应当有策略、有安排的主动应对在现有基础上,强化经典以弥补不足,并尽可能发挥学科原有的优势,大胆进行改革,努力推陈出新,以促进学科的快速发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对中医学科专业书目进行了调整,将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三门传统经典课程合并组建为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此后,各中医院校以此为模式,纷纷进行了学科的改革,以新的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来开展各项工作。尽管临床基础学科从组建起先就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但教学、科研、临床
2、等工作依旧按此方式在进行着。回顾新学科成立后近8年的时间,其在各方面均取得了新的进步,尤其学科的整风光貌有灿然一新之感。但若从各方面的详细状况而言,其现状不容乐观。 【关键词】中医临床医学;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14-748406-3791-01 1 学科现状的客观评价 临床基础学科成立至今,从学科发展的总体状况来看,应当说是利弊共存、喜忧参半。对此作一客观的评价和分析,是目前学科发展中不行回避的重要工作。 1.1学科面临的逆境 临床基础学科成立后虽然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一些有利的影响,但也明显地存在着严峻的问题。归纳起来说,主要面临三方面
3、的逆境。其一,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的合并是行政划分的结果,合并之前应当进行过科学的论证。但到目前为止,在实际工作中,仍旧是“三家”分而行之,基本与合并之前无太大改变。因此,远远没有达到产生“合力”的效果。 其二,由于历史的缘由,各校原来的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专业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有的伤寒专业实力雄厚,有的可能在金匮、温病专业方面探讨水平较高。而简洁地合并之后,就冲淡了三门课程的原有优势。或许初衷是以优促建,以好带动全体共同前进。但结果却是相互牵扯制约,干扰了学科的发展进程。 其三,没有新的统一的教材,教学还是保持着原貌,因而完全不能表现出“临床基础”的特色或独特之处。三门课程的合并,结果
4、就象是“拼盘”一样,只有形式,没有贯穿整体的核心内容。 1.2学科特长面面观 任何新生事物均有生气勃勃的一面,因此,临床基础学科以新学科的形式出现,也具有肯定的优势。以理推之,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其一,拓宽了专业范围。由于临床基础学科涵盖了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三门课程的丰富内容,所以其探讨的范围较之原有学科明显扩大,在探讨的内容方面则可更为敏捷。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均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学内容,但在外感热病及内伤杂病的诊治方法上,又有着肯定的相通之处。因此,打破原有的学科框框,可以对这些交叉内容进行深人的探讨,变更以往此类探讨较少的现象。 其二,更新了原有的学术思维模式。以前三门
5、课程单独而立时,在学术思维方面也大多是各不相干的。比如,虽然温病学理论的形成与伤寒论有亲密关系,但在详细的探讨思维方面,却很少联系到伤寒论来绽开思索。再如,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同为张仲景所作,尽管各自涉及的重点不同,但学术思想是完全一样的。然而从这一方面进行学术探讨的学者却并不多见。所以,三门课程合并之后,对学术的发展可以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尤其对仲景学说的深人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其三,为该领域探讨生整体实力的提高供应广袤的空间。温病学是探讨外感热病的特地学科,伤寒论中亦有很多有关外感热病的理论和方法,前者主要探讨感受温热病邪引起的温病,后者则主要探讨感受寒邪引起的外感热病。二者在这一点上既有共同
6、之处,又各有所长,分而探讨均不全面。在原有学科之中,探讨生在选题时,理论、试验及临床探讨必定会受到学科探讨领域的限制,因而对其整体学术水平和实力的培育都是不利的。而学科合并之后,突破了这个“瓶颈”,探讨生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将站在一个新的高度,导师也将从外感热病辨治的角度进行培育,从而使探讨生实际诊治疾病的实力和科研实力均得以提高。 2 学科逆境的缘由探析 要想从根本上变更临床基础学科目前存在的问题,找出其关键环节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当前临床基础学科不良现状的主要缘由是学科性质模糊、学科定位不准、课程设置僵化。 但大多专家认为既不是基础学科,也不宜划在临床基础学科的范围内。但如此一来,就带来一
7、些不良的后果。因为学科性质的模糊不清,导致学科在发展方向上失去了明确的目标,从而影响了学科发展的速度。 2.1学科性质模糊致使发展方向不确定 一般来说,学科性质取决于学科所涉及领域的主要特点和探讨的根本内容,而其性质如何又对该学科的发展方向起着确定性的作用。临床基础学科所包括的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的学科性质,长期以来被认为与内经相同,属于古典医籍范畴,因而被合称为四大经典。从其内容来看,实际包括了从基本理论到临床诊治各种疾病的方法,内容极为丰富。临床基础学科成立后,有学者对学科性质的表述是:既有基础学科的特点,又有临床学科的属性。单纯从这肯定义来看,应当说是抓住了原来三门学科的基本特点,并
8、没有任何的错误。但是,由于学科在定名时已经强调是“临床基础”,这就表明,该学科应是基础与临床的桥梁。该学科是一门联络基础与临床的桥梁学科。说明它既不同于纯基础的生理、生化、解剖、中医基础理论等学科,又不同于内、外、妇、儿等纯粹的临床学科。而完全属于临床基础的学科大致有中药、方剂、中医诊断学等。对于临床基础学科的性质原委如何确定,始终以来尚未有定论。 2.2学科定位不准导致教学重心不明确 正是由于学科性质模糊带来的学科定位不准,导致老师在教学中对教学重心的把握难以确定。以往三门课程属经典时,主要的教学重心是放在培育学生临床处理疾病的实力方面,各教学环节均围绕这一主题加以强化,比如多讲一些名家的临
9、证阅历、穿插临床诊治的典型医案,有些课程还支配学生去医院见习等等。不少中医院校还把这三门课划入临床,有自己的特地病房,以便利学生在学习中实习。这些,都是为了提高学生临床处理疾病的整体实力而做的详细工作。现在,将临床基础学科定位为桥梁课,那么过于偏重返床就违反了“桥梁”的特点,从而造成老师教学中的困惑,最终将对教学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2.3课程设置僵化造成学科学问不系统 任何学科的存在,均应具有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这样一个重要条件。临床基础学科所涵盖的三门课程,虽均可包括在中医学辨证施治的理论体系之中,但详细而言又各自具有肯定的特点。比如,伤寒论主要是探讨六经辨证,并以这一理论体系贯穿始终;温病学
10、则主要探讨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并将其作为外感温热性疾病临床诊治的基本纲要。因此,彼此之间在理论体系方面就存在着肯定的差距。况且,形成临床基础学科这一新学科之后,在学术发展方面,未能将这些各具特色的理论体系加以梳理而使其融会贯穿为一体。所以,在课程设置方面并未出现新的变更,目前的现状是仍旧保持以前的课程原貌,给人以“穿新鞋、走老路”的感觉。按逻辑推论,伴随新学科成立的应当是相应的较完整、统一的理论体系,在课程设置上也应有相应的改变,但目前学科在这一点上明显滞后,这也是学科不能很好发展的重要缘由。 2.4探讨范围太广致使力气分散无特色 事物的发展都是一分为二的,临床基础学科探讨范围的扩大,尽管
11、给学者们开拓了更为广袤的探讨空间,但探讨范围太广太杂,也必定带来一些弊端。主要表现在探讨力气分散,并会因此而造成探讨内容在深人程度上受到影响,最终的结果就是学科在探讨内容上缺乏特色。而一个学科没有自己的探讨特色,在整个中医学探讨领域中就会渐渐地失去竞争力和应有的地位。 2.5经典著作淡化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由于三门经典课程合并形成临床基础,对原有的经典著作的重视程度渐渐降低,因此学生在驾驭中医基础学问方面出现明显的不扎实现象,换而言之,就是中医的基本功受到明显影响。在中医学之中,很多特别重要的理论均来自于经典著作。其实,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学包括的原著内容,还只是中医典籍中的一部分,但也可以说
12、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假如连这些都不强调要坚固驾驭,那么,中医的精华要如何来保留和传授给学生呢?当然,教学质量的问题还涉及到后期的临床实习等困难环节,但在校期间对经典著作淡化而产生的不利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3 学科工作的应对策略 面对当前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现状,我们应当实行怎样的策略和措施呢?鉴于近期内学科的构建不行能有较大变动,必需在现有的条件下扬长避短、主动努力,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科的发展。 3.1大胆尝试,推陈出新 为了促进学科学术体系的发展,在课程设置和教材的编写方面必需大胆进行尝试。近年来,不少专家和学者对此已经做了很多探讨,比如,有专家提出可以将三门课程以及其他学科中有关中
13、医辨证论治体系的内容提取出来编成辨证理论的教材、将伤寒论和温病学有关外感病的内容编写成外感热病学、或干脆将三门课压缩编成中医临床基础等等,有些院校已经起先做了初步的工作川。这些设想和构思均有主动意义,但有的确定存在缺陷或问题,可以组织专家有针对性地进行深人论证和研讨,在取得肯定共识之后,托付某一院校牵头编写,先在小范围内试用,胜利后再普及。希望能在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改革的过程中达到推陈出新的目的,并由此促进中医学理论和中医教化事业的进步。 3.2摆脱束缚,发挥优势 临床基础学科将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组合在一起,但学科的发展不应受到所谓“临床基础”一个学科的束缚。各校可依据自己原来三门课程
14、的不同优势选择其侧重点,可以伤寒论为重点,也可以金匮或温病学为重点。 总之,尽可能发挥原有的优势,抛弃门户之见。三门课程之间可以相互支持,凡是有利于其优势保持和扩大的工作,均应有目的、有安排地去努力进行。比如,在探讨内容方面,可以依据以前的优势项目制定几个主要的探讨方向接着深人探讨,并合理的将学科人员分组结合,根据个自的特长协作工作。一旦目标明确,人员分工妥当,各项工作就会有序地进行,而学科也应当会因此而不断发展。 3.3保持特色,强化经典 多年来的中医教化实践证明,经典著作中的很多辨治理论是中医学的精华所在,切不行轻易地将其丢弃。伤寒论、金匮要略均为古典医籍,堪称是中医理论发展的根基之一;温
15、病学虽然是现代教材,但其内容却来源于古代温病学家的原著,如温热论、温病条辨、温热经纬、湿热病篇等,均是温病名家的经典之作,)其中包涵了丰富的临证阅历和特别重要的辨治思路。因此,对于这些经典原著的内容,应予以保留,并作为深人探讨中医理论的必要课程。加强原著的学习,不仅对提高学生处理疾病的实际水平很有帮助,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辨实力,并能够使其在诊治疾病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中医的特色。 3.4适应现状,弥补不足 首先,应当渐渐的适应目前的现状,尽管大家对该学科有诸多的不同看法和看法,但为了将其不利影响降低到最小,必需停止争辩,将目光转向如何弥补其不足方面。比如,不要过多地纠缠其学科是否为桥梁课,
16、可以根据以往的习惯仍将其定位在偏重返床,保持原有的特色和临床技能培育的重点。这样可以避开因教学重心不明确可能导致的学生学完三门课程后什么都不扎实的缺点。其次,为了变更学科合并后人员削减而产生的不利状况,除了要求全体老师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尤其是拓宽学问面之外,还可以考虑尝试让青年老师学习教授二门课的做法。既可以渐渐培育一专多能的师资力气,还能为将来的学术理论的整合奠定人才基础。同时,激励大家多做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三门课程之间的交叉探讨,力争从中找到一些较好的契合点,甚至提出新的观点、创立新的理论。 综上所述,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现状有喜有忧。面对现状,我们应当保持醒悟的头脑和主动的看法,有策略、安排的努力做好各项工作。 参考文献 1 中医世家. 中医基础理论 2022.12.14 2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19101 12 第10页 共10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