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 摘 要 任何学校教化的改革,无论是宏观方面还是微观方面的改革,课程内容的改革都是最本质、最核心的深层次问题。课程改革最核心的问题是:老师在课堂上原委应当给学生传授什么样的学问和技能。从学问论角度讲,人类积累的学问可以分为理论学问与实践学问、显性学问与隐性学问、陈述性学问与程序性学问,等。职业教化的课程改革应当坚持以实践学问为本位而非书本学问为本位、以工作过程为本位而非课程考试为本位、以实践教学为本位而非课堂讲授为本位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 职业教化课程;工作过程系统化;实践教学;价值取向 中图分类号 G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18-321928-002
2、1-06 近年来,职业教化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改革越来越向纵深发展,一个显著标记就是课程改革提上了议事日程。这其中,课程设置的价值取向是最本源、最干脆和最简明的问题,即学校教化的课堂上应当传授什么样的学问和技能,这些学问和技能应当以什么样的哲学思想、相识论为指导,其理论动身点和理论基础是什么。 一、课程学问的本质 近代科学革命以来,启蒙主义运动和实证主义哲学影响到学校教化课程设置的价值取向和课程编制的理论基础。这些理论学说认为教化的终极目的是要培育学生相识世界的实力,要能够发觉和说明自然规律和一切奇妙,为此须要在课堂上科学、完整、系统地学习前人所积累下来并验证无误的学问体系,构建一套说明世界和改造
3、世界的话语系统。 但在20世纪的一一百零一零一年里,挑战理性主义相识论和学问逻各斯中心主义的理论学说层出不穷,匈裔英国人迈克尔波兰尼是其中的一个杰出代表。波兰尼在20世纪中期从相识论角度提出并阐释了“显性学问”与“默会学问”的不同,“人类学问有两种:诸如书面文字、地图或者数学公式里所展示出来的,通常被人们描述为学问的东西仅是其中之一而已;另一些未被精确化的学问则是另一种形式的人类学问,比如我们在实施某种行动之时怀有的关于行动对象之学问”1,波兰尼认为,可以通过口头语言或书面语言逻辑清楚、体系严密地表述清晰的学问,即显性学问,是人类相识活动的高级表现。而那种与个体感悟相关、须要个体在实践中体悟、
4、并很难用语言表述清晰的隐性学问,则构成了人类实践活动最广泛深厚的认知基础。 20世纪90年头,在“学问经济”概念方兴未艾、如日中天的背景下,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为了使“以学问为基础的经济”充分健康运作,11016年发表年度报告以学问为基础的经济。报告认为,“学问可以分成四类:知道是什么的学问,知道为什么的学问,知道怎么样做的学问和知道是谁的学问”2。第一类“知道是什么”的学问是指有关认知者所见所闻、客观存在的学问,类似于现在称之为“信息”的东西,在许多专业领域里,如经济学、金融学、医学、法律等,经济学家、金融分析师、医生和律师,必需尽可能多地了解“Know-what”的内容,才能更好地履行他们的
5、职责。其次类“知道为什么”的学问是指人们在视察自然现象、探究自然奇妙的活动中所获得的对客观规律、活动特点的认知,绝大多数高校、科研机构和各种各样的试验室都是以生产或再生产这类学问为最终鹄的。虽然“Know-why”学问很难干脆创建财宝,但其是人类社会科技发展、工艺革新和产业创新的基础。第三类“知道怎样做”的学问是指一个人高质量完成一件工作、执行一个任务、履行一项职责的实力,这涉及行动者的推断、分析、比较、选择等多项思维和操作实力,最典型的“Know-how”学问是各个公司企业研发、创新并以专利形式爱护的特地技术或诀窍。第四类“知道是谁”的学问是指“谁”具有学问以及谁“知道”如何做某些事的信息。
6、由于社会高度分工而带来的专业化会造成机构或个人之间的分散、隔阂、重复或耗散,“Know-who”学问就包含接触并了解不同领域专家特长并有效利用他们的专长,“组织”“管理”“架构”不同企业间和专家间的合作,协调特定社会关系,最终形成双赢或多赢。现代社会的组织和架构越来越困难,这也是为什么“Know-who”学问变得越来越重要的缘由3。 第一、二类学问即波兰尼界定的“显性学问”,我们称之为“理论学问”或“书本学问”的东西,是可以在学校、试验室、探讨机构或者网上通过听讲座、做试验、查阅文献获得的学问。第三、四类学问即波兰尼所说的“默会学问”,OECD称为“隐含阅历类学问”,我们称之为“实践学问”或“
7、操作性学问”。这类学问的特点是个体阅历中隐含的“诀窍”“秘笈”是其主要成分,很难通过量化和编码来传递,学习者主要是在实践中习得和驾驭。如“知道是谁”的学问学习典型范例是学徒制,徒弟跟从师傅学习。“知道怎样做”的学问学习典型范例是“工学结合”“教学做合一”。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推动了学问编码,促使人们获得信息的途径越来越简单,费用越来越便宜。数字革命强化了学问的编码化,“是什么”和“为什么”的学问学习越来越程式化和批量化。虽然隐含阅历类学问的积累也必需通过学习才能获得,但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编码学问从而使学习获得最大效益,但这种隐含阅历类学问的“学习过程不能仅仅依靠正规教化,在学问经济中边干边学
8、才是最重要的。学习的一个基本方面是将隐含阅历类学问转化为编码化的学问并应用于实践,进而又发展出新的隐含阅历类学问。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非正规环境下学习和培训是更普遍的形式”4。 随着“默会学问”“隐含阅历类学问”概念的提出和传播,学校课程改革获得了新的理论支撑。一个人在求学过程中,不行能也没有必要驾驭已经写在书本上的形形色色的学问,哪怕是粗浅地涉猎也是一个要命的任务。要让学生毕业后能够应付困难社会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须要更多地关注那些无法清晰表述描绘、“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的默会学问,即波兰尼所说的“附带性或工具性学问其本身是不行知的,只是以某种在焦点上可知的东西为条件时才是可知的,而且其可知性也只能达到其作出贡献的程度。正是在这种意义上它是不行言传的”5。 第5页 共5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