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平均分教学反思.doc

上传人:阳*** 文档编号:9888304 上传时间:2022-04-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识平均分教学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认识平均分教学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认识平均分教学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平均分教学反思.doc(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认识平均分教学反思篇一:认识平均分教学反思今天教学了认识平均分的第1课时,主要内容是已知了一份的情况,将总体进行平均分,要求总共能平均分成几份。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而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则是一个一步步纵向深入的过程,也是学生主动获取新知的动态发展过程。因此,在教学前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猴妈妈分桃子给她的猴宝宝时遇到了困难,想得到我们班学生的帮助,同学们争先恐后地都愿意帮助猴妈妈。这样就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奋感和求知欲,让他们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你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如果你能做到这点,你就成功了一半。所以在帮

2、助完猴妈妈分完桃子后我直接提问:我替猴妈妈感谢我们班的同学,可是其中有些分法可能会使猴宝宝不开心哦,你知道是哪几种分法吗?问题一提出,同学们马上把所提出的分法进行分类。接着我追问:你们为什么会这样分类呢?此时,马上又学生回答说:那一类是有的分得多有的分得少,所以猴宝宝会不开心,会觉得不公平。另一个同学接着说:而另一类就不一样了,每份都分得一样多,这样猴宝宝肯定不会不开心了。通过分桃和把分法进行分类这两个过程,同学们已经建立了平均分的概念。建构主义理论认为: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通过探索,操作,尝试等方法主动建构,而不取决于学习者机械的模仿和记忆。所以,在进行分类后,我马上让同学

3、们分小棒,让他们通过自己亲身的体验、亲自动手实践,经历平均分的全过程,得到平均分的概念,也体会到分得多样化。在接着的试一试和想想做做中,通过摆一摆、分一分、圈一圈、说一说的过程,再次感知平均分的 概念,为以后学习新知打下良好的基础。篇二:认识平均分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是为认识除法做铺垫的,只有让学生了解并熟悉的平均分,才能更好的学习除法。一节课下来,我总结了几点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1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小学生学习的动力。本节课针对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了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通过给讲小朋友分铅笔的故事,是学生自觉融入新知识

4、的学习中,并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2、给学生提供自助探究的空间。本节课通过小朋友分铅笔,把12个桃子分给3个小朋友,4个小朋友,使他们分到的同样多等问题的设计,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探究与发现的空间,让学生通过操作、独立思考、小组交流、集体讨论等方法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了学生。3、注重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本节课我不仅教给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更注重让他们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注重培养孩子说的能力。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知道什么叫平均分,平均分有两种分法,一种是先确定每份分得几个,另一种是先确定平均分成了几份,学生在前两课的学习中,已经接触了这两种分法,所以这节课再把它们放在一起,学生肯定都会动手操作了,但是说的能力还不行,所以最主要是要让孩子说,这样更能将平均分和除法很好的联系到一起。第 3 页 共 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汇报体会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