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教案-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教案-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撰稿:陈敏 审稿:翟秀红考点解读考点提示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知识经纬1、“异端”思想家李贽李贽人皆有私“万物皆生于两”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之至论摇撼“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2、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限制君权经世致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为儒学发展注入新活力启迪后世民众知识清单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一)“异端”思想家李贽1历史背景 (1)政治:专制统治腐朽,农民起义频繁发生。 (2)经济:_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社会上拜金逐利风气盛行。 (3)思想:八股取士使思想界因循守旧。西学东渐,近代科技传入中国。2思想主张 (1)鞭挞_,否认_是万世之至论。 (2)认为人皆
2、有私,要顺其“自然之性”,倡导个性的自由发展。 (3)提出男女平等的观点。(4)提出“万物皆生于两”,从根本上否定了“天理”的存在,摇撼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5)著作:焚书藏书(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1王夫之构建唯物主义思想体系 (1)本体论方面:强调“_”,即天地万物的规律体现在物质世界之中。 (2)认识论方面:宣扬“形、神、物三相遇而知觉乃发”,即通过考察客观事物可以得到正确认识。 (3)伦理学方面:提出“私欲之中,_”,充分肯定作为人本能要求的情感欲望和私利的合理性。2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 (1)反对_政治,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者”。 (2)认为臣对君的关系是平等的“师友”
3、,从根本上否定了陈腐的_。 (3)提出种种_的理论和设想。最主要的观念是倡导言论自由,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3顾炎武“经世致用”、“明道救世” (1)呼唤“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意识。 (2)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_,致力于社会变革,“经世致用”、“明道救世”。 (3)影响 其重视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博学考据的治学方法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 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观念也为后世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三)评价 1体现了时代的要求,即反对理学和适应商品经济发展、_阶层兴起的需要。 2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3带有早期启蒙性质,冲击了君主专制统治,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
4、启迪。参考答案:商品经济;程朱理学;孔孟学说;理在气中;天理所寓;专制暴君;伦理纲常;限制君权;国计民生;市民工商。要点精析要点一、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出现的社会背景明清之际,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潜滋暗长以及市民阶层的不断成熟和壮大,传统农耕社会的内部格局及利益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中国逐渐进入一个社会转型时期。在中国思想史上,明清之际是可以与春秋战国之际相媲美的重要时代,如果说春秋战国时期预示着中国大一统帝国时代的开始,明清之际则显现着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由盛而衰。此时,无论是在政治、经济领域还是在思想文化领域,旧的传统的思想观念与新的先进的价值理念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和碰撞,社会面临着一系列令人瞩目的价
5、值冲突和社会转向。政治方面,明代是中国古代君主专制集权制度空前强化的时代,国家的治乱兴衰完全系于君主一人之手。经济方面,晚明时代的商品交换较前代更加发达和兴盛,江南地区、东南沿海的一些城市出现了技术装备较高、生产规模较大、雇佣工人并按日计酬的手工工场,新式的雇佣关系产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这种新的生产方式促进江南地区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发展壮大,伴随着他们在经济舞台上地位的跃升,必然要求与之相适应的政治地位。思想意识方面,晚明时期支配中国思想文化界的依然是儒、释、道三教。明王朝尊崇程朱理学,将之立为科举取士的唯一标准,士人为着仕进之途,莫不趋竞理学。到明朝后期,由耶稣会教士利玛窦等传进的西洋器物
6、和技术等,在知识分子和官僚士绅之中引起不大不小的震动。正是在这种旧学与新知的激荡之下,为新的社会民主启蒙思潮的滋生和发展培育了适宜的思想氛围和土壤。【典型例题】1、(2015 山东济南高考模拟)明清时期,儒家思想中带有早期民主思想色彩。究其原因,除封建制度的日趋没落之外,关键在于()A抗清斗争高涨 B宋明理学兴盛C商品经济的发展 D西方思想的影响解析:抗清斗争是民族矛盾激化的表现,与民主思想的形成没有联系,A项错误;宋明理学是维护封建制度的思想武器,是早期民主思想所批判的对象,B项错误;民主思想产生的经济基础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明代中后期中国的商品经济发达,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为民主思想产生创造了
7、条件,C项正确;西方民主思想在鸦片战争之后才逐渐传入中国,D项错误。答案:C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二 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二程集第三册周易程氏传材料三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李贽焚书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李贽藏书请回答:(1)概括材料一的思想主张,作者为什么会提出这一主张?(2)材
8、料二宣扬的核心观点是什么?作者提出这些观点的目的何在?(3)根据材料三,概括李贽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4)上述材料反映的儒家思想发展变化具有怎样的特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儒家思想在西汉,北宋和明代后期代表人物思想主张的把握及其产生原因的理解程度,希望学生通过此题,进一步认识到,儒家思想之所以能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这是与儒家学派能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创新,发展自身的思想理论体系是分不开的。本题难度不大。第(1)至(3)问的前半部分,关键是要抓住材料的相关信息,如材料一的“天子受命于天”,“一统于天下”,材料二的“父慈,子孝,君仁,臣敬”,“得其所则安”,材
9、料三第一段信息原本就来自课本陈述。第(1),(3)问的后半部分,主要根据材料出处的提示,联系西汉,明代的时代特征;回答第(2)问后半部分“目的”,要以前半部分的回答为前提,结合材料中“圣人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理解其观点的实质。第(4)问,实际上是在此前三问回答的基础上,找出材料的主线。答案:(1)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大一统。适应国家统一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2)主张:“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或写宣扬封建纲常、封建道德规范)。目的: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合理性。(3)强调人的正当私欲,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4)根据社会发展
10、的需要,不断趋时更新。要点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高清课堂:中国古代文明的演进专题之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ID:358707 接入点: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一)王夫之1、王夫之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建立了超越前人的唯物主义体系。他继承东汉王充、北宋张载等人的唯物论,把物质性的“气”视为宇宙万物的本体,进一步用自然科学知识论证“(气)不生不灭”的物质不灭理论,批判程朱理学的理先于气、超于气之上的客观唯心主义,反对佛学和心学的主观唯心主义。2、他进一步论证物质“气”的运动性、运动的绝对性、静止的相对性,事物在运动中不断发展变化、事物的发展变化在于内部的矛盾性等,集古代朴素辩
11、证法思想之大成,把中国哲学史上矛盾对立统一的思想向前推进一大步。3、社会历史观:他认为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不断进步的,“天地之德不易,天地之化日新”,主张趋势更新。4、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他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5、厚商思想。如:湖南官员非常赞同王夫之的重商思想,加上政府减赋恤商政策的推行,使得长沙商贸受益匪浅,至乾隆年间长沙已是湖南仅次于湘潭的重要商埠,成为清代四大名镇的汉口镇、佛山镇之间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商品集散地。6、代表作读通鉴论(二)黄宗羲1、抨击君主专制。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严厉批判专制帝王的所作所为,将其视为独夫民贼。2、关于君臣关系。否
12、认“君为臣纲”的封建教条,认为臣工不应该盲目地听命于君主。3、限制君权的设想。他设想建立一个以宰相为主体的最高国家行政机构“政事堂”,下设吏、兵、户、刑礼、机枢五房以分理众务,天下众事皆经宰相上达天子。他对学校制度的构想,更能体现他带有启蒙性质的民主思想。他认为,学校是制造舆论、议论朝政、判断是非的中心,主张恢复学校应有的监督政事的作用。以太学监视皇帝和文武百官的政治,以郡县学监视地方官府的政治,可以充分发挥作为公意之代表的学校的舆论监督作用,纠正腐朽黑暗的现实政治弊端。4、“工商皆本”的思想,为工商业正名,具有开风气之先的意义。这是一条重塑中华文明的路径,可惜工商之本未能赶在西方炮船轰门之前
13、隆盛。(三)顾炎武1、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明确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由此,他提出“保国”与“保天下”的不同,“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样,顾炎武就将那种维护一家一姓的王朝利益的愚忠,与保卫祖国、民族的生死存亡的大义严格区分开来,这不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重大的意义。2、“经世致用”的主张。顾炎武治学严谨,反对空疏,恪守“崇实致用”的学风,把学术研究与解决社会问题联系起来,着意探讨国家治乱之源和解决国计民生等重大问题。天下郡国利病书就是他早期出于“经世致用”目的而编撰
14、的一部“叙天下山川形势及民生利病”的资料汇编。日知录更是平生学术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也是其“务实致用”之学的代表作。3、哲学思想具有唯物主义的成分,认为宇宙是由物质构成的。4、政治思想方面,激烈反对君主专制,具有启蒙民主精神。(四)特点1、反传统、反教条。2、反对封建专制。3、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4、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五)地位1、体现了时代的要求,即反对理学和适应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的需要。2、为儒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3、冲击君主专制制度,促进了社会的启蒙,对历史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典型例题】1、“黄宗羲是明代最后岁月里士大夫中走得最远的人。代表了宋明之世知识分子批评精
15、神的最后一阵隆隆潮音”。黄宗羲的“走得最远”指的是( )A.喊出了“工商皆本”的市民心声 B.代表了知识分子批评君权的极端 C.实现了唯心到唯物的思想转换 D.提升了反礼教非儒学的理论水平 解析:黄宗羲对君主专制进行猛烈抨击,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他的思想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作用。答案:B2、(2015 吉林长春高考模拟)明清之际有学者提出:“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以下属于他的主张的是()A反对以孔子是非为标准B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C主张“天下
16、兴亡,匹夫有责”D事物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解析:根据材料“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可知该主张是一种朴素的唯物思想,由此论证了反对君主专制的合理性,这是王夫之的思想,符合题意的是D项。A项是李贽的思想,B项是黄宗羲主张,C项是顾炎武的思想主张。答案:D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明末清初,黄宗羲指出,天下之治乱与一姓之兴替是无关的,“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原臣),即一国的治与乱要看人民是否幸福,而并不在于由谁来做君主,而在于是否以万民的切身利益为目的,从而否定了专制君主将万民幸福系于一姓的谎言。请回答:材料中黄宗羲继承了中国古代民本思想,他在“君”“民”关系的论述中,
17、与以往民本思想的不同点是什么?请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述近代西方民主思想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在实践上的不同。解析:本题一是考查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与民本思想的区别,二是考查西方民主思想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区别。第一个问,黄宗羲与古代的民本思想的相同点是都关心人民疾苦,但是他们的不同点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目的不同,古代民本思想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巩固君主统治;明清民主思想主张限制君主权力,批判君主专制统治。二是主张不同,明清民主思想提出了限制君权的理论和和设想。第二个问,西方的民主不仅是一种思想,更是一种社会制度,而中国的民本思想只是一种理想,是儒家仁政的一种体现。答案:不同点:超越了传统民本思想侧重
18、于君的倾向,体现了近代民主启蒙思想的气息。近代西方民主不仅是一种思想,更是一种社会制度,是公民的权利;而中国的民本思想却只是一种社会理想,能否实现取决于君主个人的意志。思维拓展归纳与时俱进的中国古代儒家思想1春秋时期,孔子结合社会动荡的时代特点和个人的认识,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2战国时期,孟子进一步发挥孔子的思想,荀子吸收战国时期法家、道家的思想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思想的内容,使儒家思想更适应社会的需要。3西汉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的道家、阴阳五行家等学派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为政治“大一统”服务的新儒学体系。4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精神,有了新发展。5隋唐时期出
19、现“三教合一”的趋势,儒学在“三教合一”中得到进一步发展。6两宋时期,儒学从佛教、道教中吸取有益内容,形成理学。7明朝王阳明吸取佛教禅宗的思想,把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心学。8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从儒学思想中吸取了有益的营养,又不拘泥于传统儒学,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体系。【典型例题】“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顾炎武由此成一代大学者,开一代新学风,其思想脉络清晰可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顾炎武日知录廉耻材料二 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是故有人伦,然后有
20、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顾炎武亭林文集华阴王氏宗祠记材料三 理学之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顾炎武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1)顾炎武以拯救时代为己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顾炎武该思想产生的政治背景。(2)顾炎武以社会教化作为拯救时代的重要途径。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天下昌明的社会表象,并概括社会教化的功能。(3)顾炎武以儒学作为社会教化的资源。依据材料三,指出顾炎武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取舍?并说明其理由。(4)在中国思想史上,顾炎武以怎样的学风和时代责任感影响着时人及后世?解析:本题以顾炎武的活动为切入点,主要考查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
21、演变。第(1)问注意设问的角度是政治背景。第(2)问理解社会表象的含义即社会风俗,依据材料归纳社会教化的功能,如材料中涉及了有利于正士人之风、立天下之人伦,有利于社会风气的好转,有利于安定社会秩序。第(3)问关于顾炎武对儒学的取舍,材料中有明确的表述,即取传统儒学(孔孟之道),舍宋明理学。其取舍的理由,顾炎武认为孔孟之道是儒学的根本。第(4)问根据所学知识来回答。教材中明确指出顾炎武的学风是经世致用,影响时人及后世的时代责任感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答案:(1)政治背景:官僚腐败;政治暴虐(或朝政混乱)。(2)表象:风俗。功能:提高士人修养;净化社会风气;安定政治秩序;确立伦理道德。(3)取
22、舍:取孔孟之道,舍宋明理学。理由:孔孟之道为儒学之根本。(4)学风:经世致用(或崇实致用)。时代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课外拓展梁启超对清初三位思想家的总评清初之儒,皆讲“致用”,所谓“经世之务”是也。(黄)宗羲以史学为根柢,故言之尤辩。其最有影响于近代思想者,则明夷待访录也。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真极大胆之创论也,故顾炎武见之而叹,谓“三代之治可复”。尔后此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在清初三位思想家所力倡的“经世致用”学术风气的推动下,清初史学界形成了活跃的局面。因而史
23、家辈出、史学著述不断涌现,在古代史学史上留下重要的一页。清初掀起的以史经世的思潮,不仅影响着学风,推进着学术,更重要的是昭示了未来,对近代中国的思想政治发展起了重要启发作用。谭嗣同、梁启超和章太炎等人都接受过他们的思想影响。清末学术思想家非常推崇黄、王、顾三人,认为他们的思想体现了民权,反对君权专制,与西方近代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不谋而合,而且更能够为中国人接受,因此他们印制了当时还被列为禁书的明夷待访录黄书噩梦日知录等广为宣传学习,以启迪当时人们的思想以求自由。梁启超认为,清初三大思想家都倡导经世致用的思想,而黄宗羲以史经世的学术方法使他的思想更能说服人,而他的学术著作中对后来人影响最大的要数他的明夷待访录,其受到清末变法思想家们的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