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微生物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微生物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职微生物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摘要:微生物课程是生物制药专业重要的职业基础课程,在本专业的很多课程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本文从生物制药专业发展概况及培育目标入手,对微生物课程教学地位及教学目标进行分析,阐述了微生物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究与实践。 关键词:高职;生物制药;微生物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73701-0109-02 生物制药专业发展概况及培育目标 生物制药是运用微生物学、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等探讨成果并综合利用微生物学、化学、生物化学、生物技术、药学等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制造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的制品。生物制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
2、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生物产业”。目前,全世界的医药品已有一半是生物合成的。 近年来,我国医药行业的迅猛发展,特殊是生物技术在医药产业中的广泛应用大大加快了生物与医药类等高职院校生物制药专业的发展壮大。其培育目标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与本专业领域方向相适应的文化水平与素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驾驭本专业领域方向的技术学问,具备相应实践技能以及较强的实际工作实力,娴熟驾驭并能从事药物的研发、药物的生产、药物的质量及平安检验、药理分析、药物的经营和销售等工作的高技能型人才。 微生物课程教
3、学地位及教学目标分析 半个世纪以来,微生物转化在药物研制中一系列突破性的应用给医药工业创建了巨大的医疗价值和经济效益。随着新微生物资源的发觉、新的药物筛选模型建立以及各种新技术的应用,从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中找寻新药所显现的优势将接着存在,事实证明微生物制药在整个生物制药产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微生物学在理、工、农、医、师范院校与生物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由此可见,微生物课程也必定是生物制药专业的重要职业基础课程。它系统地介绍了微生物的分布、分类、形态结构、生长繁殖、遗传变异以及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等理论与试验操作技术,要求学生具备肯定的生物学与生物化
4、学基础学问。其后续课程包括发酵工程概论、生物技术制药、制药工艺学、药品分析与检验、药剂学、药事管理与基因工程技术概论等多门主干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正确驾驭微生物分类、结构、生理活动等基础学问,确保学生能够进行有关微生物生产的必要基本技能操作,并驾驭应用微生物学理论学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从而为后续的职业技术课程的学习与生产实践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 微生物课程教学改革探究与实践 长期以来,全国各高校微生物学教学大多以课堂讲授为主,协作适量试验课。学生学习微生物学的方法经常是课上勤笔记少思索、课下不复习少作业,考前死记硬背、考后“完璧归赵”。为了提高微生物课程教
5、学效果与学生的实践技能,我们于2022年申报了微生物及其应用院级精品课程,并与全省其他高职院校的同仁一道对生物制药及相关专业的微生物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肯定的探究与实践。 优化教学手段与方法 主要教学手段 合理利用学院优越的教学条件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基本手段。在本课程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学院完善的多媒体教学资源、电视显微镜设备组织教学,通过多媒体课件、视频、标本与即时的试验操作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同时,加强与本地区制药企业的联系,与企业一线生产人员共同探讨课程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探究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依据高职类学生文化基础、思维特征,针对不同的详细内容选择实行了项目教学法及案例导入法等多种
6、“教学做合一”的形式开展教学,从而实现了将过去以教室为中心的学习形式向以试验室工作过程为中心和“边教、边学、边做”形式的过渡。例如,将基础学问部分组织成多个承前启后的项目,微生物应用部分采纳案例法组织教学。通过启发与探讨、理论亲密联系实际等方法引导学生加深对所学学问的运用、提高学习的爱好与主动性。供应适量学时,激励有主动性的学生自选教学内容,实行合作或独立查阅资料和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的形式实现了师生主体角色的转换,从而使学习以形成综合实力为目的而非单纯的学问摄取。同时激励学生在试验老师的指导下,依据自身爱好进行微生物试验的设计与操作。 在有了肯定的手段与方法基础上,我们认为利用适当的幽默或
7、英文等教学技巧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良策。比如在要求学生列举已知的病毒时“特意提示”不要自作聪慧地制造“人瘟病毒”。在课堂中间或适时地穿插一个英语单词或简洁的句子能够起到很好的调整作用,往往能让喜爱或不喜爱英语的学生激发爱好。 仔细整合教学内容 内容的选取与组织 2022年下半年,在长期从事企业生产实践的“双师型”老师共同参加下,我们编写出了一本较为符合当前高职教化理念的湖北省“十一五”规划教材微生物及其应用并获2022年湖北省高职高专优秀规划教材奖。本教材依据当前高职院校生物制药专业的培育目标及湖北省示范院校生物制药专业人才培育方案建设要求建立课程教学标准与内容,根据“教学做合一”模式进行教学内
8、容的合理融合。在内容的组织上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文化基础与思维习惯,适当降低了理论学问部分的深度,强化了微生物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将课程内容根据微生物由大到小、由表及里的原则进行重新组合,首先使学生通过显微镜对各种微生物进行最基本的感性相识,然后渐渐了解微生物的培育技术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从而顺其自然地完成对整个微生物课程内容由感知到认知的学问延长与拓展过程。 教学组织与实践 为了较好地落实高职教化所推崇的“边做边学,边学边练”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我们实行的是理论与相应实践操作相互融合的模式开展教学,并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基本学问与技能”和“学问与实力运用”两大模块,其中包含了“微生物形态视察技术
9、”、“微生物分布与生长限制技术”及“微生物应用与检测技术”三个单元与七个项目来实施教学。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开发了微生物及其应用院级精品课,并在教学中仔细践行“边做边学,边学边练”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自觉地将所学学问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既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又较好地熬炼了他们的动手实力,强化了教学效果。 重视第一次课设计 第一次课是一门课程的序曲,它是引导学生进入微观世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增加课程魅力的最佳向导。本课程的第一次课是通过“一个富有创建和启迪性的故事”、“多幅彩色动静态图片的展示”和“一系列惊人的数字”等具有显明特色和感性相识的内容逐步绽开的,特别剧烈的视觉效果让学生产生了
10、对微生物的深厚爱好,进而较好地激发了他们对本课程的学习热忱和探究心理,当然也取得了特别好的教学效果。 强化实践教学与考核 加大实践教学比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为后续的职业技术课程学习与生产实践打下良好基础,满意生物制药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对微生物学问与技能的须要,同时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实力。因此,我们根据“教学做合一”的模式将理论学问与有关试验内容进行了有机融合,因而也在很大程度上削减了理论学时,相应增加了试验操作学时,使理论与实践学时之比将近11。将课程的试验分为平常的单元试验、期末整周的综合实训、培育爱好的自主试验几项,并着重培育学生的无菌操作技能和微生物试验平
11、安意识。 改革实践考核制度 在对本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探究与实践的同时,我们对其考试制度也进行了改革。变更了传统的以理论为主、试验为辅的考试为理论考试和试验操作考核并重的新型综合考试制度。使试验成果与理论成果之比达到11,其中试验考核以实践操作为主,口试、笔试为辅。同时,坚持平常表现与考试考核并举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学问、实力和素养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即根据平常考勤、提问和作业成果占总成果20、理论考试和试验成果各占40的安排比例进行课程成果的综合评定,从而使本课程的成果考核既符合高职以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观和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观,又实现了考试过程的全程化和考试手段的多元化;既增加了考试的敏捷性,又调动了学
12、生实践操作的主动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2022年和2022年由教化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生物技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的两届生物技能大赛活动中,我院生物制药专业的学生分别获得了团体一等奖一项、个人一等奖二项、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一项的好成果。 参考文献: 1叶辉.微生物学试验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实力培育J.试验室探讨与探究,2004,23:58-59,65. 2裘娟萍,钟卫鸿,王薇.工科微生物学课程考核方法改革的初探J.微生物学通报,2002,29:102-103. 3赵美琳,郭巧丽.基于实力观的高职课程模式分析J.职业技术教化,2022,:25-27. 4余波.生物技术专业微生物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究J.江西教化学院学报,2000,21:47-49. 作者简介: 秦春娥,女,湖北黄冈人,硕士,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微生物类课程教学与探讨。 第7页 共7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