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与对策:新课程视野下的信息技术教学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问题与对策:新课程视野下的信息技术教学分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问题与对策:新课程视野下的信息技术教学分析 对话嘉宾: 张宏:江苏省南京市教学探讨室副主任,中学教授级高级老师,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及教研35年。2003年参与了教化科学出版社中学信息技术基础教材编写,2022年主编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关键问题。发表信息技术教学探讨论文多篇,多次参加国家、省、市信息技术骨干老师培训工作。 对话嘉宾: 朱彩兰:南京师范高校教化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探讨生导师,教化技术学博士。主要探讨方向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化。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展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案例大赛评审专家。信息技术国培安排主讲老师。主持教化部、江苏省教化科学规划课题七项,主编、参编教材七部,发表
2、论文约五十篇。 新课程来了,信息技术老师该如何应对? 朱彩兰:伴随一般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颁布,信息技术课程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已经拉开了序幕。从新课标中可以发觉很多改变,最典型的改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教学目标方面,教学目标定位于“全面提升全体中学学生的信息素养”,看上去与2003年一般中学技术领域课程标准没有太大的区分,但换了一种说明方式,即从学科核心素养的视角说明信息素养,详细到每一个模块,“学业要求”部分都有相应的界定,分别从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核心要素加以阐述,而且这些要素须要落地并在各模块中实现。 在教学内容方面,一些全新的课程内容呈现在信息技术
3、老师面前,如选择性必修系列中的模块5“三维设计与创意”、模块6“开源硬件项目设计”等。必修系列中的“数据与计算”模块涉及到老师熟识的程序设计,但新一轮教材中较为普遍地采纳了Python语言。 在教学方法方面,2003版课标中强调任务驱动,2022版课标在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提出“把握项目学习本质,以项目整合课堂教学”。基于项目的学习在不少地区包括南京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都有过尝试,但普及度不够。 新技术,新内容,新方法,好像一切都是新的,都向信息技术老师提出了挑战。首当其冲的就是中学信息技术老师,同时,这些改变极有可能会引发义务教化阶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义务教化阶段的老师也终将要面对类
4、似的挑战。对此,张老师您认为信息技术老师该如何应对呢? 张宏:2003年一般中学技术领域课程标准正式頒布,一般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得以确立自身独立的地位。在义务教化和中学实施新课程方案的这十五年中,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特殊是师资队伍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为信息技术课程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信息技术老师面对目前学生的发展、技术的发展以及课程不断适应时代的须要,在教学实践中对课程实施,特殊是课程价值和学科核心素养有了更多的思索。与2003年面对第八次基础教化课程改革时相比,也有了很多的改变。这些改变为老师应对新课程奠定了肯定的基础。 事实上,信息技术教化在三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的课程设置、课程目标、
5、课程内容都在发生着改变。20世纪80年头,我国部分中小学开展“计算机教化”的试点,“Basic语言基础”在当时的软硬件环境下是唯一可选的教学内容。20世纪90年头,汉字处理的技术瓶颈被突破,汉字输入等中文文字处理技术成为适应社会须要的教学内容之一,教化内容由“Basic语言”扩展到“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发生了改变。21世纪初,随着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不断更新发展,社会对计算机应用的要求不断提高,“Office办公系列软件”成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化部出台中小学计算机教学指导纲要,指导中小学的课程实施,中小学计算机教化由试点学校走向普及,课程方案中要求将信息技术设置
6、为中小学必修课程,信息素养成为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至此,教化部正式将原来的“计算机基础”课改名为“信息技术”课。所以,2000年也被称为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元年。从2003年课标出台到2022年最新课标颁布,这期间课程内容相对稳定。这里说的稳定是指政府文本层面,事实上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详细教学内容尤其是义务教化阶段的内容始终处于改变之中。譬如,教学内容中越来越多地体现出对新媒体、新技术的关注,这些改变在南京的教研主题中都不难发觉。江苏省义务教化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纲要中很早就包含“机器人技术”“物联网技术”等模块,体现出对信息技术发展的回应与适应。 也就是说,信息技术老师始终在面对改变
7、的内容。改变是由信息技术课程本身的特点所确定的。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相应地,信息技术教学内容更新快,目标改变大,课程多元、动态、开放。反观基础教化阶段的其他课程,大都任务明确,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稳定。因此,与其他学科老师相比,面对如此多的改变过程以及课程特性独特的特征,信息技术老师更加须要理解课程内涵,探讨课程标准,分析课程要求,确立教学目标,适应课程发展。 如何确定教学目标,以体现新课程的精神? 朱彩兰:理解课程内涵,探讨课程标准,分析课程要求,确立教学目标,适应课程发展。这可以看作是一种较为上位的指导原则或思想。这是信息技术课程对信息技术老师提出的要求,也是老师适应信息技术课程所必需做的。
8、我们承认信息技术课程的改变是一种事实存在,甚至可以看作是一种常态。依据您提出的指导思想,现实问题还须要详细面对并加以解决,在这种近似常态的改变过程中,您感觉一线老师最困惑的问题是什么? 张宏:信息技术老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确也遇到了不少问题和困难。例如,不少老师反映:“原来的信息技术课,教材内容简单实施,学生好教。现在的教材内容多,难把握,备课难了。”还有老师指出:“听文化课,发觉一堂课的教学目标特别明确,并且课堂教学活动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都特别高。而听信息技术课,相同学问内容的课堂教学目标可能不尽相同,缘由何在?究竟应当从哪些角度动身来确定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呢?”面对这些困惑
9、和疑问,我们须要深刻地思索、仔细地探讨、细致地分析。 朱彩兰:老师反馈的第一个问题,涉及到教学内容。所谓原来内容好教,估计主要是更多关注技术操作层面,终归技术操作步骤较为清楚,简单理解与把握,而且基于技术操作的教材条目明确且易于实施。还有一种可能,以前的内容相对少而且难度低,老师在娴熟驾驭各种工具之后就可以应付自如。 事实上,2003年中学课标出台后,就听到过类似的困惑,但经过一线老师的努力探究,加上理论学习,教学中已经发生了很多的改变。即便是技术操作也能关注到技术本质的提炼与迁移。例如,在图片的复制与粘贴一课中,看似简洁的图片复制与粘贴操作,教学设计中关注到不同场景的应用,犹如一图片之间、不
10、同图片之间、不同文件类型之间。不管哪种场景在操作上都是类似的,学生学习同一圖片间的复制与粘贴操作后,很简单迁移到其他场景,从中体会、领悟并把握复制与粘贴。又如,诗画四季一课凸显技术属性与特征:任务一,画圆形太阳,关注画笔的基础属性;任务二,画枫叶,聚焦预设画笔的属性;任务三,画房子,通过加载画笔快速高效完成。三个任务都主要关注对象的属性设置。这两个例子都体现出显明的技术特征,都涉及到技术操作,设计上简单使人眼前一亮,反映出老师对内容的理解。 老师反馈的其次个问题,涉及到教学目标。相同的内容面对不同学段的学生,教学目标可能不同。同一学段,面对不同基础的学生,教学目标可能也会不同。前者是课程标准或
11、指导纲要中就有明确的定位,后者多是一线老师依据实际阅历做出的推断。张老师,您对教学目标问题是如何理解的? 张宏: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目标的制订干脆影响到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学习活动、学习效果,甚至会影响到课程目标。这就要求老师首先探讨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目标,分析并探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目标的制订和精确定位。 教学目标有宏观目标和微观目标之分,课程目标是宏观教学目标,是课程标准规定的最终目标。每个单元、每个课时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微观目标。老师在分析和制订教学目标的过程中,首先是依据本地实际和学生状况,依据课标,结合教材,分析、梳理教材中教学重点,始终围绕宏观目标,宏观上理解、把
12、握教材,微观上制订并细化出可以分步实施的课堂教学目标也就是微观教学目标,突出重点教学目标,整合、优化教材内容。教学实施过程中微观目标为宏观目标服务,最终实现宏观目标。 在信息技术课程发展过程中,伴随计算机教化到信息技术教化的转变及进一步发展,宏观的课程目标先是技术技能提高,然后是信息素养培育,接着信息素养的说明方式又转而强调以计算思维为重点的学科核心素养。李艺教授在讲座中曾提出:“将信息素养这个概念扩大,让其包含课程思想中所强调的东西,这样的话,所谓获得加工管理表达沟通,不在一般生活意义上去理解,而是提升到课程思想的层次上去理解。例如加工,其中就包含计算思维所彰显的加工的思想及方法;管理,其中
13、也包含更加丰富的,特殊是经过思想性提升了的内涵;等等。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就不能只是停留在外在的技能操作练习上,甚至不应停留在解决问题步骤的驾驭上,更重要的还是发展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一种交互性思维方式,即计算思维。” 因此,作为培育和提升信息素养重要途径的信息技术课程,在关注学生信息技术学问与技能学习时,也要明确信息技术思想方法的本质特征,发展学生在信息化社会独特的思维方式计算思维。须要思索的问题是,面对计算思维,信息技术课程如何变更?我认为,从信息素养的核心功能要素动身,须要在课程体系中,彰显信息技术课程的思维价值,让宏观教学目标向“计算思维、相识论、方法论”等课程的核心素养方
14、向发展。 朱彩兰:您提到李艺教授的描述,从描述中不难发觉学科核心素养的结构,即所谓双基层、问题解决层、学科思维层三层架构,其中学科思维可以看作是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或关键。而学科思维,除计算思维之外,还广泛包括设计思维、管理思维等。课堂听课过程中我曾发觉一些优秀的或典型的教学设计,对设计思维、管理思维都有显明的体现。例如,教授文件与文件夹的管理一课时,老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整理房间引出归类问题,然后迁移到计算机中文件及文件夹的操作,通过复制、移动、删除等实现对文件及文件夹的分类管理。又如,在表格的设计与制作一课,老师让学生先在纸上设计好表格,发觉问题集体讲解后,再支配学生在计算机上实现,即制作表格
15、,而在纸上画表格则凸显对设计思维的关注。 分析这些案例会发觉,在教学目标中都对学科思维有提及,如文件及文件夹的管理教学目标中明确提及“培育分类管理的意识”,表格的设计与制作教学目标中有“合理设计表格”的描述。也就是说,老师相识到学科思维的培育问题,可能是理论学习的结果,也可能是阅历不断积累的结果,教学目标中有强调,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才有特地的体现。假如相识依旧停留于“动手做的技术”层面,教学目标描述上也必定是只关注技术的详细操作。 听课中,我还发觉一个问题,老师在教学中存在目标相识或定位不准的问题,这也必定会表现在教学目标的呈现或描述上。我在教学案例中时常会发觉教学目标描述中的一些问题,如过于宽
16、泛、抽象,没有体现与教学内容的紧密联系,尤其是第三维目标的描述,如“激发学生酷爱生活的情感和创建美妙生活的热忱;促进学生正确相识事物、辩证分析问题实力的提高”“利用小组PK赛的形式培育学生团结合作精神”这些目标描述都属于放之四海而皆准,适用于全部学科。其本质上是目标虚化的表现,且是学科间的目标虚化。像这样的描述,教学中难以实现,也难以评价。还有,如“激发信息技术求知欲”“培育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意识”此类描述看似较为详细,但细致分析,发觉它适用于每一节信息技术课,还是目标虚化的表现,是学科内的目标虚化。这些例子,粗看是目标呈现问题,但深化分析,它是源于目标相识。就呈现方式来说,可以三维目标综
17、合描述,可以分维度描述,但都须要精确。目标描述或呈现精确的前提是,对教学目标明确的相识及精准的定位。 例如,无锡市一位老师的案例,不须要告知课题,看每条目标描述就可以推想出该课的教学内容,详细教学目标描述如下:学问与技能目标:初步驾驭查询条件的设定方法;驾驭利用查询对数据表数据进行查找、排序、筛选等基本操作。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创建和运行数据查询,体会数据库查找数据的基本过程;能依据实际状况,选择合适的查询方法。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和利用数据查询,增加对数据库的感性相识,激发对数据库技术的求知欲;感受利用数据库检索的优势,形成科学有效管理信息的意识。 这些例子事实上都指向了详细一节课
18、的教学目标,也就是您说的微观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目标的制订方面,您有什么建议? 张宏:课堂教学目标的制订须要在理解、把握宏观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依据教材内容、学生特点等进行相应的设置。 目前,各地信息技术课程发展参差不齐,学生基础起点差异较大。信息技术教科书的编写强调了多样性和开放性,但详细要求弹性大,内容呈现也有较大的敏捷性,以适应不同地区的详细状况。教材的编写体系特色显明,章节、内容耳目一新。老师要适应教材的改变,树立“用教材教”的意识,变更“教教材”的习惯,要依据本地实际和学生状况,依据课标,结合教材,分析、梳理教材中的教学重点。 例如,在依据2003版中学课标编制的信息技术基础教材中,“
19、信息资源管理”单元的主要内容有个人信息资源、专业化信息资源管理、数据库及其应用、信息资源管理方式的比较等。本单元的宏观目标是培育学生科学管理信息的意识和素养,体验科学管理信息的意义,感受数据库技术管理大量数据的优势。围绕宏观目标制订的重点目标是:了解不同信息资源管理的方式及特点,驾驭常见的信息资源管理的方法;学生通过对简洁数据库的解剖分析,了解运用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与方法。而其他如图书分类法、标准化思想、BLOG等内容可以作为教学参考。教学中确定了课堂教学重点目标,教学过程和内容就会化繁为简,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又如,教授中学信息技术时,我曾设计过表格信息加工一课的教研课。在制订本次课
20、的教学目标时,我首先阅读分析了课标中相应的内容,课标的思想是“能够依据任务需求,娴熟运用文字处理、图表处理等工具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选择恰当的工具软件处理”,从今推断,“娴熟运用文字处理、图表处理等工具软件加工信息”是技能,“能够依据任务需求”“选择恰当的工具软件”是方法,它体现的是技术的思想,技术的价值。随后,我对学情进行了分析,对于电子表格加工工具Excel的应用,一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上接受了相关的训练,还有一部分学生虽然在初中阶段没有特地的学习,但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触到电子表格的应用,通过实际应用也具备了肯定的操作实力。综合来看,中学学生驾驭了电子表格加工工具Excel的
21、初步技能,假如教学目标还是定位在Excel的操作功能层面,如机械训练Excel的计算、排序、筛选、分类、图表等,明显定位较低,是炒冷饭,不能适应中学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课程要求。 综合分析,从满意学生学习或生活的任务需求动身,通过学生尝试、体验其他的加工工具,如Word不能解决已有的问题,而须要新的技术、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来体现技术的思想、技术的价值。在此基础上,技术的方法如Excel的计算、排序、筛选、分类、图表等得到进一步强化。老师再提出解决新问题,如数据的获得、整理、加工、表达、利用,工具之间的关系,还有不能解决的问题,须要新的技术,这样自然而然就引出了数据库技术。 朱彩兰:您的这节课是新
22、课程培训时面对几个试验省骨干老师的教研课,我记忆犹新。刚才的说明是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来说的,解决已有问题、解决新问题,也就是说,老师在不断地遇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带领学生接触新的内容,从中体会技术思想、技术价值。电子表格的学习涉及到数据统计与分析,须要关注数据、统计、分析、决策四个因素。数据须要具有真实性,具有统计的必要、统计的价值,统计的结果是用来分析的,分析是为决策供应依据的,依据统计与分析的结果做出决策是目的。所以,在数据统计与分析教学中,老师须要引导学生做出相应的决策,而决策又往往因人而异。相识到这一点,教学目标的确定才可能到位,如须要培育利用统计与分析的结果为决策供应依
23、据的意识等。这样确定目标,教学中才可能对其有相应的体现。 例如,在一位老师教授的Excel中数据的处理一课中,最终环节的设计就能体现出这点: 通过对数据的加工处理,回答以下问题: 我们家方面排碳最高,方面排碳最低。 我们家年人均排碳kg,和全球人均目标碳踪迹2000kg比较,我们家是生活。 为了应对气候改变我们家应当从以下方面削减碳的排放。 又如,在另一位老师教授的Excel综合运用一课中,最终环节对学生的引导也是为了凸显此目标: 师:是不是xx区的居住环境比较好,我们就都要住在那个区?在选购居处的时候,首先应当考虑自己的需求,依据实际须要确定自己的选择。 假如你是一名高一在读的学生。 假如你
24、的爷爷奶奶退休了,考虑给他们选择一处房屋。 两个案例面对学段不同,操作内容也不相同,但共同特点是,在数据基础上,经验统计、分析、决策,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数据统计的目的、意义及价值。 上述描述更为倾向于利用数据统计与分析解决问题,就数据处理与加工来说,还包括在数据统计中发觉问题,即统计、分析等操作是为了发觉数据间的关系,从而供应决策的依据。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老师供应学生身高、体重、饮食、熬炼等方面的数据,在统计中,师生通常借助BMI指数推断学生的身体状况,如偏胖还是偏瘦等,再依据其他数据发觉问题缘由,据此做出决策,即通常强调的“用数据说话”。 张宏:与教学目标相关,还有一个比较典型的
25、问题:教学目标写的是培育学生的“信息素养”或“学科思维”,而课堂教学会出现“技能操作”或“人文主题”等。事实上,还是与教学目标相识与定位有关。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由“BASIC语言”“计算机基础”发展到“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目标由“程序设计”“技术应用”发展到“信息素养”和当前的“核心素养”;课程价值由单一技术取向发展到多元价值取向,课程设计体现了信息技术应用实力与人文素养相融合的课程目标,强调提高信息素养,感受信息文化,关注技术文化等思想和理念。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老师们的实践与尝试取得了许多珍贵的阅历。然而,详细教学中仍停留在“技术应用、强化工具”或“淡化技术、突出人文”的现象较为突出
26、,教学中有困惑、争辩,也在二者之间徘徊。 老师是在实践与探究中不断理解课程、理解教材,同时也要提高对技术的相识与理解。首先,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技术类课程,学问与技能的驾驭须要有技术的支持,技术的支持须要有工具的支撑,素养的提高须要有娴熟的技能。因此,技术是学生驾驭学问与技能的必要条件。假如淡化技术,脱离技术,信息技术课程就会成为“空中楼阁”。 学问与技能是微观目标也是显性目标,这一目标,老师在教学中把握得比较精确,教学效果明显,也就是“以前的课,好上”!但作为一门课程,假如以单一的大众技术取向长期存在,根本无法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改变,课程的意义和价值得不到根本体现。学问与技能关注的技术从层次
27、上来说是最底层的,它解决的是“下一步”如何操作的问题,即“动手做的技术”,除此之外,教学目标中还须要:关注“如何做的技术”;理解“为何做的技术”“还能做什么”“怎么做更好”;学会“发觉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体验技术的方法、思想及价值。从显性目标到隐性目标,显性目标是为隐性目标服务的,学问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看法与价值观三个层面的目标相互渗透、有机联系,共同完成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宏观目标,呈现出新课程的价值取向。 如何设计教学活动,促进教学目标达成? 朱彩兰:在课堂教学目标有了精准的定位后,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如何设计教学活动,以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设计教学活动会涉及到教学方法的
28、选择。您曾经设计的搜寻技巧一课,被看作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典型应用:任务中隐含须要学习的内容;任务设计体现了层次性,关注到学生实力的差异;涉及不同学科的搜寻任务又照看到学生爱好的不同。 常常看到案例中,老师教学方法部分描述不当或欠缺,举了许多例子。而这涉及到两个问题:其一,排列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未必都被运用。一般来说,一节课基本以一种教学方法为主,一种方法为协助。其二,老师对排列的教学方法未必理解精确,有时会误将教学环节当作教学方法陈设其中,如导入法、提问法等。这种现象肯定程度上反映了老师对教学方法本身可能不太理解。 张宏:你是从教学案例中做出的视察。教学实践在教学方法应用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尽
29、管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但教学实践中一度存在着教学方法应用单一的问题。较为突出的是主题活动教学。主题活动教学方法是信息技术课程建设和发展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为了摆脱单调仿照的“下一步”的软件工具教学法,老师们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础上,在单元教学设计中,结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围绕预设的一个主题内容,和学生共同绽开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使课堂活动气氛热情,内容丰富,所以有一段时间,较多老师应用主题活动教学方法绽开教学,甚至教材的编写体系也向主题活动靠拢。 应当说,主题活动教学设计有其优势:创设信息技术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思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0、,克服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异,提高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效率,实现信息技术的课程目标。主题活动教学方法强调的是:优化主题,紧扣目标,活动促进认知,实践培育素养。 但假如对主题活动方法理解不当,应用过程中则简单出现偏差。例如,表格信息加工相关的教学设计的主题活动为“为什么我们要创建节约型社会”“中学生应当如何创建节约型社会”。围绕探讨任务,设计者的教学过程从“一度电是否具有价值”这一话题引入,教学过程中涉及的内容,小到一度电的功用,大到地区、国家的能源消费,整节课主要探讨一度电、煤炭、电力、节能、消费、节约型社会等系列话题。而对信息技术课程特殊是本单元表格信息加工相关的学问点、技术、技能涉及较少,教学内
31、容中仅有折线图、柱形图等图形表达方式和简洁的排序与求和计算。学生学习活动的重点是主题的相关探讨,而不是表格信息加工。 由此可以看出,主题活动在教学中应用不当造成的后果是:活动泛化,方法单调,形式喧闹但缺少重量,且学问体系杂乱。学生经验了喧闹的过程,却学不到东西,奢侈时间。 老师须要明确的是,任务或主题活动的设计必需围绕实现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主题活动只是教学情境或学习素材,是完成教学目标任务的载体,不能成为学生活动的主体。老师应当通过主题活动,设置恰当的问题情境,切入相宜,课堂教学主线明确,过程中刚好引导,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主题活动分解为合理的学习任务,学生的实际表现通过任务来激发,
32、学生活动应与教学目标具有高针对性的逻辑关系,任务应当是多层次的、综合的,不能偏颇;主题活动尽量联系学生的学习或生活实际,避开设置脱离学生生活或学习阅历的任务情境;从问题解决动身,让学生亲历处理信息、开展沟通、相互合作的过程。 事实上,任务驱动、主题活动等教学方法,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学方法的选择,须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以及老师风格等做出恰当的选择。应当说,信息技术常态课上,老师还是讲练结合用得最多。在一些教研课、公共课上会看到更多方法的尝试与探究。 朱彩兰:教学方法无优劣之分,只有合适与否。说究竟,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设计都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无论采纳什么方法,都须要敬
33、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推动主体性活动的实际开展,这样才有可能促进学习的真正发生。信息技术老师探究出的一些方法,如认知陷阱、半成品策略、局部探究、支架教学,之所以效果显著,就是因为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性。新课标提倡项目学习,某种程度上指向也许念的学习与理解。项目学习要真正发挥作用,同样须要体现对学生主体的敬重及激发。新课程立刻起先实施了,您对一线老师有什么寄语? 张宏:简洁说吧,课程价值是方向,教学目标是航线,教学方法是动力。老师假如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深化理解課程理念,精确设定教学目标,不断优化教学方法,那么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疑难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朱彩兰:感谢张老师!信任信息技术老师通过积攒自己的教学阅历及实践才智,肯定能够逐步适应新课程的须要。 第19页 共19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