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初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用型本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初探.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应用型本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摘要:“工学结合”的培育模式体现了一种“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化理念。通过对传统国际贸易人才培育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后,探究了一条以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为核心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育的新思路。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工学结合;人才培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记码:A文章编号:1673-291X18-0135-03 自从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各外贸型企业都须要大量的国贸高级应用型人才。这一需求远高于对单一的高职高专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和学术型人才的需求。随着中国高等教化事业的大众化,越来越多的高
2、校,包括探讨型高校,在国际经济与贸易这个专业上都把培育高级应用型人才作为人才培育的目标之一。依据麦可思探讨院2022中国高校就业蓝皮书的报告,在2022届学生毕业半年后失业最多的本科专业中,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名列第三,达到了0.93万人。同时,依据麦可思探讨院的2022年度的数据统计,2022届毕业生在本科离校时驾驭的基本工作实力水平为53%,而本科工作要求达到的水平为62%。说明培育广阔外贸型企业所急需的本科层次的高级应用型国贸人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必定选择。 一、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培育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国际贸易教化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致使毕业生不能适应外贸行业发展的须要。目前
3、高校的国贸人才的培育和市场实际需求联系不够紧密,不能满意加入WTO后外贸行业快速发展的须要。长期以来,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仍旧还是套用探讨型高校的培育模式。普遍是重学问传授而轻品德培育,重理论而轻实践,忽视了贸易实际操作实力的熬炼,导致培育出来的国贸人才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须要。 2.课程设置不完善,教材选取不当,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国际贸易课程的设置通常包括通知教化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和集中实践课,其理论和实践课程的学时比例一般为31。只占25%的实践课程不能很好地满意国际贸易实践教学的须要。而对于教材的选择,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仍选取的是探讨型的规划教材,或是有部分实训的应用系列教材,没有依据
4、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求来选取或编写配套教材,最终影响了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育质量。 3.国际贸易专业“双师型”老师缺乏,现有老师实践实力相对较弱。国贸专业的老师大多数来源于一般高等院校,没有从事过专业实践,动手操作实力不强,不能很好地组织和指导实践教学活动。同时,有些专业课老师虽然长期从事专业课的教学,但由于课程和科研任务较重,使得他们很少有时间深化到企业进行熬炼学习,因此他们专业课程的学问老化,教学观念陈旧,不能满意当代高级应用型国贸人才培育的须要。 4.实践教学环境基本建设还不够完善。实践教学环境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校内实训基本条件不足,实训体系的真实性不强,难以达到边做边学,学做合
5、一的效果;二是校外实训基地数量不足,教学效果不好。虽然有部分企业与学校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但因为学校的教学支配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相一样,而使得部分的校企合作模式流于形式。 二、“工学结合”是应用型本科国贸专业人才培育的有效途径 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应用型的特征是:能从事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工作,在生产与经营管理一线中能解决实际问题;有实际应用导向的学问转化实力,能在实践中应用,在应用中创新。因此,国贸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就是要培育能精确驾驭理论学问,受到国际贸易实务的基本训练,具备较强的外贸业务实践实力,具有洞察形势见机行事、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开拓创新驾驭市场,适应新形势下外贸行业系列岗位群工
6、作及相关贸易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国贸人才。而“工学结合”则是培育应用型人才的最有效的途径。 “工学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育模式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1903年英国起先的“三明治”教化模式。三年后,也就是在1906年,美国也出现了称之为“合作教化”的工学结合教化模式。在其后的一一百零一零一多年间的发展过程中,渐渐形成了日本的“产学合作”,德国的“双元制培训”,法国的“学徒培训”等多种工学结合人才培育模式。而在中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育模式起步较晚,在2022年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化的确定以及2022年教化部颁布的16号文等主要文件中,“工学结合”才首次成为职业实力教化发展的关键词。 那什么是“工
7、学结合”的人才培育模式呢?世界合作教化学会给出的说明是:将课堂上的学习与工作中的学习结合起来,学生将理论学问应用于与之相关的、为真实的雇主效力且通常能获得酬劳的工作实际中,然后将工作中遇到的挑战与增长的学问带回课堂,帮助他们在学习中进一步分析和思索。这一说明体现了一种新的价值取向,即由封闭的学校教化走向开放的社会教化,从单一的学校课堂走向实际的职业岗位,从学科学历本位转向职业实力本位,从理论学习为主转向综合运用各种学问和实力解决现场实际问题为主。 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育模式的构建 构建与专业培育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1针对应用型国贸人才在培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依据市场对国贸
8、人才的需求,笔者拟把应用型国贸人才的培育目标细化如下:毕业生毕业后能干脆上岗操作,快速成为各企业单位的业务骨干。这就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需通过社会考试,取得跟单员、单证员、报关员、货运代理员等资格证书。毕业生毕业后能适应多种岗位需求。主要体现为能适应在企业外贸业务经营和管理部门工作;能适应在企业涉外选购、销售部门工作;能适应在涉外企业的生产、加工、运输、储存、物流配送等部门工作;能适应在“三资”企业选购销售部门等从事外贸工作等。毕业生毕业后具有自我生存、自我适应、自我发展的实力。在学校通识教化和学科教化的基础上,通过自我学习、实践与提高,逐步取得国际贸易相关技术职称,逐步成为各类涉外企业的销售部
9、门经理、品牌经理、高级主管等。 因此国贸专业培育目标的特色是分三项要求,以体现分层次人才培育与发展的不同目标。第一项要求是最基本、也是最干脆的,体现了人才培育的初级目标:即着重于毕业生自我生存实力的培育,以保证充分就业的须要;其次项要求是客观和现实的,体现了人才培育的中级目标:即着重于毕业生自我适应实力的培育,以保证理性选择职业的须要;第三项目标是通过努力所追求的,体现了人才培育的高级目标:即着重于毕业生自我发展实力的培育,以充分体现应用型本科院校培育和满意市场人才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须要。 2课程体系的重新构建。目前,绝大多数经济类高等院校都已经开办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竞争相当激烈。要想在激烈的
10、竞争中生存与发展,就必需在专业培育模式方面有所创新,培育出更适合市场须要的人才。经过广泛的市场调查和人才需求调查,笔者发觉在中国的外贸业务的企业中,对基本业务操作人才的需求很大,外贸跟单员、报关员、单证员和业务员除了相关学问外,更主要的是能拥有从事涉外商务活动的实力。因此,笔者提出了以下课程体系结构:构建立体化教学资源。为满意人才培育方式多样化的须要,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当主动构建立体化教学资源,即要有来自校内有着丰富教学阅历和一线从业阅历的校内专职老师,又有来自校外外贸企业有着丰富从业阅历的兼职老师。核心课程应依据国家规划教材编写一批适合学校实际教学的立体化课程教材,同时利用精品课程的建设契
11、机,整合各网络资源,建立共享型专业资源库,打造功能强大的资源信息共享和学生自主学习平台。教学地点也不应仅仅局限于教室和网络课堂,还应包括实训室、商品模拟交易会、校内文化超市、外贸业务现场开展教学活动。而教学素材则应包括电子课件、案例库、习题库、实训手册、真实业务档案等。对于已和学院签订了合作协议的校外外贸实习基地,则要利用学校专业化的优势资源,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以使得校企双方优势互补,合作双赢。设计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为符合人才培育的规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采纳按部就班的形式设置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即采纳“实力分块项目实训、虚拟任务综合技能模拟操作、考证明训、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模式。依据
12、教学设计要求,通过真实岗位群实力分析,先由专业课老师依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实训项目,专业再整合课程内容,设计虚拟任务综合模拟操作项目,继而开展顶岗实习等真实情景式实践操作。从而由低到高逐级递进,将实践教学活动的依次从简洁到困难,从单项到小综合再到大综合,分阶段进行,从而体现了教、学、做相结合的专业实力培育模式特点。 通过上述两方面课程体系的构建,以达到缩短理论教化与实践之间的差距和缩短毕业生进入外贸岗位的时间的效果,从而实现国贸高级应用型人才培育的目标。 根据“工学交替”的思想修订教学安排 依据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行的学年学分制的特点和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进程主要划分为两个阶段。
13、 第一阶段是进行学科基础课程的学习,主要支配在第一学年和其次学年。期间包括政治文化课、通识选修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其次阶段采纳专业课和集中实训相结合的方法。在第三学年将国贸专业课按其所包含的国际市场开拓实力和国际贸易基本业务操作实力进行分块,相对应地进行项目专项实训,并将课堂搬进合作的校外企业当中,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第四学年,则通过综合技能模拟操作、考证明训和顶岗实习来组织教学。在顶岗实习阶段,学生要到企业中去进行为期6个月的工作学习,在这期间,学生要与学校签订实习协议,学校支配专业课老师进行严格的实习过程跟踪,同时聘请实习企业的优秀员工兼任学生在企业的指导老师。学生在
14、顶岗实习过程中,企业按一般员工的要求对其进行管理,并发给学生相应的薪资酬劳。 “工学结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工学结合”的教学必需以做为载体,在做中教,在教中做,在做的基础上实现教、学、做三者的有机统一。传统的案例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可以让学生对各学问点进行思索,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有专业针对性的角色扮演式的情境教学,则可以让学生身处一个真实的业务情境中,设计出贸易流程中的真实角色,由学生扮演,亲身感受,增加对业务情景的感受力。还可运用视频教学,将报关、报检、货运、做单等现场中的情境穿插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使学生可以看到真实的外贸业务流程,增加他们的感性相识和形象思维实力。在实训环节可通过各
15、种类型的模拟教学软件,在老师带领下让学生进行计算机联网的实践操作,增加学生的实际动手实力。而各种类型的竞赛,比如国贸案例大赛、商品归类大赛、经营模拟沙盘大赛都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与校内外同专业的学生相互进行沟通,提升学习的激情,增加学习效果。 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学团队 要顺当的把工学结合模式下的人才培育模式运行好,就必需全面提高老师的“双师”素养。所以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老师必须要从原来的学科型教学思维中摆脱出来,从单纯的课堂教学中摆脱出来,把自己转变为一个真正的既有丰富教学阅历,又有丰富实际业务实力的“双师型”老师。详细的提升老师“双师”素养的措施如下:通过培训与考证提高老师的实践动手实力和
16、专业技术应用实力。依据实践教学的须要,可以从外贸企事业单位引进既有实践阅历,又有较为扎实理论基础的高级商务人员和管理人员充溢到“双师型”老师队伍中。依据实践教学的须要,可以从外贸企事业单位聘请一些有丰富实践阅历和教学实力的行业专家以兼职老师的身份来校担当某一门专业课或实践教学的任务,从而改善老师结构,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选派在职的青年老师下到企业进行挂职顶岗。这样可以让青年老师有效地学习实际操作技能,了解国际贸易的前沿动态和企业相关职业岗位群人才需求的素养、学问和实力要求,把国际贸易领域中的最新动态引入课堂,提升教学水平。激励老师主动指导学生参与校内外的专业技能竞赛、挑战杯创业大赛等,通过
17、竞赛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教的目的,推动老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制定出相应的职称评定标准并且完善“双师型”老师的评价体系。设立“双师型”老师津贴等激励机制,为他们参与职称考试供应便利,为“双师型”老师实行两种职称评定时可交替进行创建条件,以促使更多老师成长为“双师型”老师。 参考文献: 1杨光明.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双师型”老师队伍建设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22,(4):15-17. 2温晓琼.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育模式探究J.实践与探究,2022,(1):149-150. 3罗振华.浅谈高职经贸类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育模式J.职教论坛,2022,(2):66-68. 4刘红燕.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探讨,2022,(1):131-133.责任编辑 陈凤雪 第10页 共10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